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索生命本源的作家

2024-04-09

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索生命本源的作家(精选2篇)

篇1: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索生命本源的作家

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寻生命本源的作家】

读李汉荣的文字适宜回到乡下,走过阡陌,走过老父亲丈量过千百次的一望无际的庄稼地,稻浪翻滚,看老父亲眯缝着双眼眺望着苍茫的远方。迈过磨得发亮的高高的木门槛,听厢房里老母亲的纺机依然在嗡嗡作响。一只乌雀从门前那颗高大的槐树上扑楞一下,打了个旋,飞向了广袤蓝天。

他的文字是乡土的,是充满乡情的。他写过许多父辈特别是父亲有关的乡土文字,譬如:《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之

一、之

二、《回忆父亲》、《凝视:母亲用过的……》。这是他的乡情系列文字。

《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扑实无华,那些农具是农耕时代就已经使用过,并流传到父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除少部分还能再见着踪影,有许多都已随父亲这辈人一样沉淀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写农具,并不单纯地描写农具,写出了这些农具所经历过的漫漫历史路,随那层层叠叠的沙土一般孤独寂寞,就如同父亲抽着旱烟袋,吐出一圈一圈烟圈一样的苍茫。

在这两篇文章里,优美的语句伴随着哲理:简单的真实的也是一种美。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在地上行走。

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三米,父亲通过这三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光。――《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之井绳》。

写了父亲的农具,随着父亲的去世,再来写父亲的一生,一个勤劳、扑实、温厚代表着广大农民形象的父亲。

写了他的遗容,一双劳苦人民的伤痕累累的大手,一双扶过锄头、镢头、镐、铁锹、镰刀、扁担……的手,写了伴随他一生直到去世的关节炎(父亲,一片小小的膏药,怎么能止住,你浑身的痛,你一生的痛……)

写他的婚姻,写他打过工挖过煤,还写了有关父亲的一则绯闻,写到父亲手搭凉蓬抬头望天,最后写他死于肺气肿。

一个父亲就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父亲的一生,勤苦,善良,本份,如一片长于霜里迎风飘展的秋草,在冬天该衰败的季节,碾作尘,重归于生育他们养育他们的泥土。

写父亲的文字随着父亲的离世而宣告终结,再接下来写母亲,凝视母亲用过的那些东西,随即成一篇优美的文字,一篇充满史诗般的文字。

写乡村母亲,同样并不拘限于自己的母亲,她们是广大乡村母亲的缩影,这样的母亲从亘古的年代走来,任凭外界怎样兵戈声声,江山易主,新桃换了旧符,任历史有千万页厚,无穷厚,你随意打开一页,都会发现,它的根部,都由素扑的线连缀、装订。母亲们的手,世世代代摇纺车,戴顶针做一家人过冬的棉鞋,在油灯下缝补衣衫,这是穷苦的母亲。

也有家境富足一点的,戴着出嫁时戴过来的银手镯,银亮,戴在母亲如雪的皓婉上,随着母亲绣花纳鞋底,走亲串友……那银手镯必是由母亲家乡德高望重、手艺精湛的工匠打磨而成,集乡村日月之精华,无数星光,无数灯火,人间天上,天上人间,都在经受着安静的锻打。这是清寒乡村生活的一点华丽,是世世代代的母亲们经历多少生死哀荣、家族兴衰无奈人生的最后高潮和守望。

写到母亲发上的唯一装饰品-贝壳发簪,展开奇异无比的想像力。这是海的耳杂,它目睹青丝三千怎样变成白发万丈。收藏过海的波涛,见识了拍天大音,最后安身立命于一个乡村女子的发际。海,迢迢而来,装饰了农业深处的母亲。在每个夜晚,一个乡村少妇紧贴发簪,倾听波浪万倾,怒海涛涛。一件小小的饰物,竟提醒了生命深处的潮涌。

这样的联想,超越了作品本身的力度。它的生命格局变得无限大,无限大。人类的历史有多远,就能洄溯多远。山高水长,天地同在,万物皆来源于天地鸿蒙。

李汉荣的作品高明之处就在于这里。同样精彩之处在他的另一篇我非常喜欢的文章《感念祖先》里也深刻呈现了出来。

由一己之祖先,盐商的太祖父,当过土匪最后蒙难被好心猎人搭救并娶其妹妹成家的曾祖父,他们扑朔迷离的身影,波浪迭起的生平,使平常、农业的家谱,有了峰峦般的悬念。

正是这峰峦般的悬念,让李汉荣追忆古今,感念那第一个直立行走的猿人;感念几十万年前那位母亲,氏族首领,她用母性的手疏导着生命之河;感念那位武将,阻止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的发生;感念那位巫师,那位占星士,以神秘的语言解释制止了帝王的暴戾;感念那沿路乞讨的远祖,以委屈有损尊严的方式保存了生命的血脉;感念那位低眉晗首、素衣青丝的大家闺秀肯嫁入一介乡间寒儒,为这个贫寒的家族带来了高贵的基因。他甚至感念激流中的那只船、黑夜里的那盏灯、那条吓退凶徒的大白狗、那只以温顺的死营养虚弱孕妇的灰母鸡……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常怀感恩。时间深处那些渐行渐远的人,这涵纳我们的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读完这篇文,心中忽地吐纳出一口清新之气,天与地,是如此安祥。

李汉荣除了创作出一些这样凸显生命格局的优美哲理文字,他也创作了一些其它题材的文章。如:《记忆或现场》、《忏悔录,或疼痛的文字》、《目光》等等。

比较让人感动的是《忏悔录,或疼痛的文字》,对于那些被贪婪的人类所逼到生命尽头、惨遭杀戮的动物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同情和悲悯,对于残酷贪婪的人类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如日渐消逝的乌鸦:你这不祥的物种,你这忧郁的鸟,没有了你,空荡荡的天空,显出更大的不祥。

如致公牛:沸腾的火锅里,我们不停地搅动起欢乐的泡沫,突然,我听见一串哀嚎……

如致锦鸡:于是有了一种血淋淋的美学:拨去你鲜美的羽毛,装饰他们丑陋的生活。

养鸡场:一个监狱,囚禁着成千上万无辜的囚徒,关押着一批又一批纯真的死刑犯。

他是个有良知的作家,悲悯情怀,对于这些无辜的生命而扼腕,对于贪婪的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批判。

社会需要这样有良知的作家和文字工作者,来提醒我们的人类,应该放下手中的屠刀。

李汉荣,是陕西作家,似乎渭水这片地方出人才。他从乡土中走来,扎根于乡土,利用自己的父亲母亲这取之不尽的生命素材创作了一系列乡土作品。但他又不仅仅局限于乡土,他写出了人类的根,城市的根,每个人、每座城池都是来源于这片土地,从农耕社会走来。探寻生命的根源,懂得感恩,天地江河海水存在了亿万年,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渺小而脆弱。如果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大自然的生命之缘和自然秩序,人类的明天又在哪里!

或许这正是李汉荣的系列文字所揭示的最大奥秘所在吧!

篇2:我的读书笔记——李汉荣探索生命本源的作家

一、何谓“生命化课堂”

“生命化课堂”就是指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 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 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 选择学习内容, 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 创设课堂氛围, 进行教学评价。

二、如何践行及实施“生命化课堂”

(一) 积极营造自由、平等的人文氛围

作为老师, 要耐心地听取孩子们的意见, 让他们充分表现, 因为在他们的童言稚语中, 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思想。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该是权威, 而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 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 大家平等。学生无拘无束, 畅所欲言, 师生和谐自然地相处, 才能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二) 努力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1. 解题策略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一课中, 我是这样展开复习的:

师:我们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请你把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写在相应的图形上。

师:先请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排列起来。

师:好, 下面请你们把各组推荐的作品拿上来进行展示, 并说一说想法。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想出了很多方法。在此过程中, 师生共同完善结构图,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概括、归纳等能力,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元的解题策略被挖掘出来了。

2. 多学科融合、整合

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人文精神, 我们在强调数学教材的工具性时, 首先要有效地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将数学与语文、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融合起来, 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组图片, 有中国的天安门、法国的艾菲尔铁塔, 还有生活中常见的蝴蝶等, 让同学们带着好奇的心态去感受着这些美妙的图片带来的震憾, 接下来我出示了经修改后的天安门、艾菲尔铁塔图片, 学生们就有反应了, 不够雄伟, 不够壮观, 在学生们愤悱诧异时, 我让他们观察这两组图片的异同, 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感受了美, 进而鉴赏了美, 许多同学也从中悟出了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 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 没有去珍惜。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加强数学与艺术的联系, 介绍一些工艺品设计与数学的关系 (图案与面积) 。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知识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 “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 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 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三) 积极尝试小学数学人文化的评价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如执教《角的认识》一课时, 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借助不同钟面上时针与分针间的夹角, 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很多, 当然, 有便捷的, 也有笨拙的、繁琐的, 还有错误的。有一个小组用直尺测量时针、分针两个针尖间的距离, 得出结论:距离长的角就大。显然, 这是有局限性的, 因为时针、分针的长度是一定的, 在钟面上可以, 但是, 如果换到其他地方, 就会产生错误, 这是因为角的边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长度。要不要纠正?怎么纠正?二年级学生初次认识角, 还无法准确把握角的边的性质, 轻易而草率地否定更会伤害学生敢于表达意见的热情, 此时, 我们可以先肯定学生的思维方式并给予表扬, 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探究, 从而使他们发现方案的局限, 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语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 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相信, 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数学教学观, 只要我们身体力行, 回归生命教学, 就能找到课堂教学的本源。

参考文献

上一篇:注定孤独情感美文下一篇:春节朋友圈温馨的祝福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