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2024-05-12

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精选9篇)

篇1: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风险及解决途径

在工矿、企业、建筑工地、非煤矿山等生产现场中,触电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一是相关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电工基础知识培训;二是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或《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资质;三是企业一般进行产品质量、材料质量方面的检查多一些,过问或检查生产用电安全隐患的比较少,控制和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这里就用电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其整治措施,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生产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

1、用电技术安全措施等组织设计工作不到位

生产的车间、场地,既是电气安全技术的特殊场所,又是具有特殊电气危险的场所,企业必须严格编制生产用电的组织设计,制订安全用电的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等。但是,大多企业却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或在认识上总觉得用电问题不很重要,只要在供电部门办好报装手续,电源线拉扯到位,其他的事只需自己企业的“电工”去做就行了。所以,许多企业也就没有认真、严肃地进行用电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组织管理措施等进行组织设计工作,这是目前企业生产的一个通病。

2、忽视安全培训工作,致使有的电工形成惯性违章

也许因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人员流动性、分散性大,难于管理,尽管近几年企业和个人对持证上岗制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然有部分无证上岗操作人员。部分电工没有进行过严格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力安全知识培训,企业虽具备生产资质,但对个人持证上岗、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等工作仍重视不够。这样,在实际操作时,侥幸心理,麻痹大意,自以为是,求快图省事,有时冒险,耍弄个人英雄主义,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电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用电安全自我防范意识相对薄弱而导致出现人员触电伤亡、电气设备损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某一事故的发生的确有它的偶然性,但若是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缺少安全基本常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那事故的发生终究是必然。实践证明,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人为原因。

3、对用电危险点缺乏必要监控

企业用电种类多样,有长期性的,也有临时用电性质,因而,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往往不太重视、不太到位。譬如用电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具体,缺乏对操作者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教育,重要危险作业点和危险源缺乏必要的监控。例如,施工现场与邻近架空敷设电力线路在安全距离范围内时的作业监控,操作电动工器具在水淋、特别潮湿环境下工作的绝缘监控,生产中哪些作业点是用电安全危险点.高危场所没采取安全电压及安全防护等,所以,往往造成直接施工人员不讲规程规范,凭经验办事,我行我素,以致最终酿成大祸。

4、漏电保护器装设存在漏洞

按照电工作业技术规范的要求,生产或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总保护器、分保护器的“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但是,有的企业车间没有安装总配电保护和作业危险点漏电分保护器。即使有少数工作地点偶然装设,大多没有充分考虑过保护器的剩余电流、短路、过载保护等特定功能,保护器的额定动作(分断)电流的大小,在水淋、阴雨、特别潮湿等安装位置的特定环境下保护器的如何选型以及保护器相互之间动作电流的级差和动作(分断)时间的级差的配合等技术性能要求,所以,安装和使用随意性大,并且.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漏电保护器还有那么多的技术性能要求,以为买一个安上就可万事大吉、一“装”了事,殊不知漏电保护器不仅仅是有必要装设,而且还需要充分考虑功能,大小、环境和相互间的配合,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送检、试验和记录的。

5、三相五线制落实不到位

现行市电基本上均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TT系统)和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地线PE线合的单相供电制的接零系统(即TN-C系统)。根据有关规定:重要生产、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系统(即三相五线制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以此来保障人身设备安全。但在现实中,许多施工单位没有按要求使用三相五线制”,或因为不懂“三相五线制“接线方式或错接线而实际上仍为三相四线制,并且,有的没有规范的配电房,对开关箱也没有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四个一”规定,不注重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

6、现场用电安全管理杂乱

生产或施工现场使用的电线随意拖、扯,零乱混杂,既没有架空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甚至有的电线还浸泡在水中或者破物体碾压,私拉乱接、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多用插座等电器无防雨措施的现象较为普遍。

7、缺乏电气设备检验

对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绝缘工器具和绝缘防护用品等,缺乏定期进行直流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国家规定项目的电气预防性试验。

8、带电作业不规范

随意进行带电作业,且作业人员带电操作时缺少防护措施和监护人。总的来说,生产用电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5因素构成:

1、人的行为因素。

2、设备质量因素。

3、安全控制方面的因素。

4、自然和环境因素。

5、控制与管理因素。

二、触电伤亡摹故原因分析

触电伤亡是企业生产和建筑施工行业4大伤害之一,这是由它特殊工作性质决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l、一般中小型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生产、施工单位),外部环境十分恶劣,风吹、雨淋、日晒、水溅、沙尘等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工地上机动车辆、机械设备的运行等,都不可避免地发生对电气设备的撞击和振动,这些均容易引发电气事故的发生。

2、工人员在工作时往往受雨淋、水溅等,易使皮肤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并且这些人员中大多数为非电气工作人员,缺乏用电安全常识。同时,工地的供电线路又属临时性线路.大部分为架空或明敷线路,这些因素凑在一起,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3、县级以下中小型企业,为减少麻烦,基本上都是采用TT系统的三相四线制和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地线PE线合一的接零系统(即TN—C系统)的单相供电制供电,而不是按规定申请安装使用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严格区分的TN-S接零系统的三相五线制供电,所以,因TT系统和TN—C系统的特珠性,设备外壳极易带上故障电压,施工人员在这特殊场所、特殊供电系统条件下,也就更容易产生电击危险。

三、用电安全隐患的整治措施

有关统计数据及经验表明,电气事故多发生在夏季的6—9月,而通常又是生产或施工黄金时期,同时,恰巧又是触电伤亡事故频发季节,整治用电安全隐患十分必要。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犍康发展,为了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双攀升,对这些客观存在用电安全斑患必须进行清理整改,以防患于未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冶和规范。

1、摆正位置 生产或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遵循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安全生产理念,把安全生产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原来忽视甚至遗忘的用电安全严肃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扎实有效地落实各项措施。要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监督。落实防雨、防涝、防雷措施,责任到人。

2、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用电安全责任制,制订和完善安全用电组织措施、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以及用电安全的现场管理措施。

3、加大投入

加大和完善施工用电软硬件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用电设备、安全电器、绝缘材科、绝缘工器具、绝缘防护用品的硬件投入。

4、强行整改

企业要高度重视用电安全生产管理,切实做到严防死守。要善于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强行整改。

⑴切实加强对职工的用电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用电知识培训,增强职工防触电及自我安全防范保护意识及能力,特别要严格执行电气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

⑵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用电安全规范,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配置齐全,隔离开关和分瞎隔离开关,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电压、电流表、电度表等应配置齐全。动力配电与照明配电也应分别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必须设置精电保护装置,而且,在特别潮湿、容易被碾压、易进水的地方进行工作和操作诸如振动棒(器)、手电钻、手动砂轮机等手提式电动工具均须加装动作(分断)电流分流不大于6mA、30mA的 末级漏电保护器,并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漏电三级保护器在核定动作电流时应调有15mA及以上的动作电流级差,动作(分断)时间应有0.05s的动作时间级差。

⑶必须严格规范用电安全的技术措施: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配电箱,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漏电保护、一闸的“四个一”规定,严禁用同一开关箱控制两台及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并做好开关箱、配电箱的防雨、防潮以及保护接地等措施。

⑷对生产现场的电气装备和绝缘工器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电气试验部门进行直流电阻、接地电阻、绝缘电阻、耐压、泄漏等相关电气预防性试验。

⑸要教育和引导工地电工学习和掌握《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低压安全工作规程》。不要随意进行带电作业.必须带电操作时要采取绝缘防护措施并安排操作监护人。

⑹严格加强施工用电现场管理,使用的电线不能随意拖、拉,线路尽量采取架空线路,不能架空也要采取保护措施。注意不要让电线浸泡在水中或被物体碾压,电线老化、表皮破损、用电器具和零件缺损等要及时更换和维护、维修。严禁使用拖线圆盘、多用插座等无防雨措施的电器器具。

⑺要特别注意生产现场与邻近架空和敷设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避免管道、工器具等金属物体触碰高低压电线。由此类同题出现的触电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特别注意加以防范和监控。

⑻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对漏电保护器是否有效动作、熔体额定值和断路器整定值是否正确、接地引线和用电设备的PE线是否连接良好可靠等要形成定期不定期检查维护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效加强检查监督。

5、依法行政

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把供用电安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严格按照用电检查周期经常开展用电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格履行职责,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绝不放任自流,把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电工作业培训教师:黄树生提供

2014.11.10

篇2: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与措施。方法:分析总结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各种防范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甚至杜绝了护理安全隐患。结论: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护理管理和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推进优质护理模式的实行,能有效防范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为基层医院内科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内科; 护理安全; 隐患; 防范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3-010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3.055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或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国家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深入开展,基层医院内科迅速发展起来,患者骤然增多,护理需求增加,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而护理管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安全隐患增多,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给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造成伤害与损失。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敏锐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制度与措施,确保护理安全,以提高护理质量。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内科特点

医院处于发展期,内科专业分科不细,一个病区收治患者多,病种多,病情复杂;传染病例得不到及时明确的诊断,增加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传染机率。

1.2 医疗方面

医生对刚入院患者疾病诊断不明确;诊疗水平有限,治疗效果不佳;某些医生风险意识差,对疾病发展预测不准确,未及时交代病情就下达病危通知书。这都极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其中一部分不良情绪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及护患纠纷[2]。

1.3 护理管理

(1)由于内科治疗护理任务重,而临床护士普遍缺编,基层医院护士长除了管理职责还参与一部分治疗护理工作,疏忽了病区的管理和护士的核心制度执行及各项操作规范的监督、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造成护理安全事故发生。(2)大部分护士长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知识滞后,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因而一些规章制度制定不健全,工作流程不科学,护理工作模式陈旧,或执行力不足,反馈机制不健全,给护理工作埋下众多安全隐患。(3)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对护士的培训、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4)基层医院没有推广开展责任制护理及整体护理,仍沿用功能制护理,程序简单,工作要求低,加上住院患者多,护士整天忙于应付输液等日常治疗和护理,护理工作满负荷、高压力,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应用较少。管理层对护士的要求也低,只要能利索地干完活,不出错就行了,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护理质量无法保证。

1.4 护士方面

(1)内科患者数量急剧增加,而护士数量未相应增加,达不到床护比1∶0.4,护士短缺造成风险隐患。(2)基层医院招聘高学历护士困难,大部分新聘护士中专学历,业务水平较低,医院培训不及时,不到位,自身又不主动学习,业务能力提高慢。部分年轻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表现在对科内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对急救药品知识不熟悉及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安全感和不信任。

1.5 护理工作

(1)护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尤其是核心制度的执行,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给药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易发生加错药,或剂量错误,口服药发放张冠李戴;交接班内容不清或未进行床头交接班,导致漏做治疗护理,或发生纠纷责任不清;抗生素未现用现配,患者一天所输多组药液一起配好,搁置时间长致药效降低,药液污染;换插液体瓶、静脉入壶、留置针封管未消毒或消毒不严引发院内感染;不按护理级别巡视患者,尤其夜间值班,缺乏慎独精神,病情突然变化易引发护患纠纷。(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全、不及时、涂改、漏记或只做不记,记录时间内容与医嘱不一致。(3)护理操作:操作前没有履行对患者知情同意、风险告知等义务;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欠轻柔,未进行隐私保护;操作后没有及时交代注意事项,观察反应不细致,或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处理。这些都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1.6 患者方面

(1)有些患者曾在大医院接受过治疗护理,消费意识增强,需求层次提高,而笔者所在医院的护理水平与上级医院有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其需求,易引发不满和纠纷。(2)笔者所在医院服务对象大部分是农村患者,经济条件较差,内科住院普遍是慢性病患者,病程长,有些患者反复多次住院,对常规护理产生抵触情绪;有些患者在病房自行使用电热锅等电器做饭,造成用电安全隐患;离家较近的患者晚上回家休息,容易发生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病情突然变化等引发医患纠纷。

1.7 护患、医护沟通不良

部分护士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善于与患者及其他医务人员交流;日常治疗护理任务繁忙,无暇顾及患者、家属提问,表现为不耐烦、搪塞行为;或态度生硬、言语措辞不当,造成患者不满,各种关系不协调,给工作带来不便。防范措施

(1)医院做好发展规划,做好专科建设与发展,逐步细分科室。(2)做好医师诊治水平的培训与提高,提高医师风险意识,实行首诊负责制,规范诊疗流程。根据病情及时下达病危通知书及病情同意书,及时填写各种特殊用药、输血、大型检查及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等知情同意书及履行相关审批程序。(3)加强护理管理。①加强护理质控管理。实行护理部、护士长、质控小组质三级质控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科室各项护理工作、护士行为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每月护理部、护士长要召开质控会议,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及保障制度,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②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部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全院统筹,一科患者多,可从其他科调动人手予以增援。护士长可根据患者高峰期、治疗护理多的时段、危重患者多、中班、夜班、节假日,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合理排班,做到新老搭配,增加抗风险能力。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临床护士的生活,有困难及时给予帮助,有重大生活事件致情绪波动大的护士要适当予以照顾,实行人性化管理,使护理人员得到组织温暖与归属感,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以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③加强护士长管理水平培训。每月组织护士长学习业务知识和护理管理知识1次,护士长会议1次,护士长交叉检查1次。加强护士长之间、科室之间的学习、交流和相互借鉴。组织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管理培训班及外出进修。④护士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培训。招聘护士由护理部把关,对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的要予以清退。说服院部增加护士比例,尽量使床护比例接近1∶4;实行院内培训与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三基三严培训,重点抓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培训及新上岗、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培训、考核一次,科室每月培训、考核一次,考核结果要与奖金绩效挂钩。每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授课,定期聘请院外护理专家授课,加强对人际交往沟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每年选送3~5名护士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进一步深造参加高等学历教育,不断充实知识,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护理工作及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⑤加强对日常护理工作管理。对危重患者、重点人群、重要时段进行质控监督管理。全面夯实基层护理,加强专科护理。完善病房设施,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服务供应,如实现医院食堂为患者订饭送饭制、病区免费提供微波炉,低价提供陪护床椅。住院患者统一管理,实行腕带识别制度,杜绝挂床、夜间回家现象,有事回家要执行的请假制度,并签订责任认定同意书。⑥改变护理模式,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由试点带动全院科室,发挥传统中医文化优势,营造浓郁中医辩证统一的整体护理氛围,提倡微笑服务,人性化服务,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护理管理,加强护士业务培训,要有主动性、预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克服惰性和惯性思维,制定相应制度与防范措施,排除隐患。广大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思想素质,减少、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工作也是全院性工作,要引起全院上下一致足够重视,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保障护理安全,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3: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攻击,安全隐患,防范策略

1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与防范的意义

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 由于其自身特殊的开放性特征, 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部署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 而且, 互联网本身就具有多种安全隐患威胁, 使得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因此,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与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联系密切, 目前, 各大企事业单位网站的服务器中都存储了海量信息资源, 大部分业务开展运行都离不开网络支持, 一旦出现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其造成的巨大损失经常是无法挽回的。对于国家政府机关单位来说,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意义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稳定等方面。

2 网络信息安全攻击的常见方法

2.1 拒绝服务攻击

Do S攻击就是拒绝服务攻击, Do S攻击的最终目的是使网络无法为用户提供正常服务。常见的拒绝服务攻击包括网络带宽攻击和网络连通性攻击, 网络带宽Do S攻击指的是以海量数据通信同时对网络进行冲击和压迫, 使网络可用资源在短时间内被耗尽, 导致用户提出的访问请求失效。连通性Do S攻击指的是利用大量连接请求对计算机进行冲击, 导致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被耗尽, 导致其无法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2.2 利用型攻击

利用型攻击指的是试图对用户计算机终端发起强行控制的网络攻击, 主要包括三种防范方法:

(1) 密码猜测:用户通过设置字母与数字、下划线等组合的密码, 使网络中可以被利用的资源不会暴露在公共范围。

(2) 木马程序:不随便下载可疑应用程序, 及时安装防火墙系统。

(3) 缓冲区溢出:在计算机终端安装应用程序保护系统, 及时查看操作系统安全更新公告, 完成系统升级和更新。

2.3 假消息攻击

2.3.1 高速缓存污染:

由于DNS服务器与其他应用服务器在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用户身份验证, 由此使外部非法攻击者可以利用不正确的数据将合法用户引导进入非法主机, 这种攻击方式的防御方法主要是利用防火墙将DNS更新过滤, 外部DNS服务器不能对内部认证服务器进行任何更改。

2.3.2 伪造电子邮件:

由于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不会对发送邮件的用户身份进行验证, 非法攻击者可以伪造电子邮件, 将自己作为用户相信的人, 同时附带各种病毒木马程序, 或者引导用户点击恶意网站链接, 由此, 用户可以通过邮件加密工具防范伪造电子邮件的攻击行为。

3 网络信息安全攻击的应对策略

3.1 网络病毒的防范策略

3.1.1 Station Lock防病毒

Station Lock防病毒方法可以根据网络病毒传播的特点, 分析病毒攻击的目的和范围, 在未造成信息安全事故之前拦截该病毒。Station Lock防病毒主要是在系统启动之前实现对工作站软硬件设备的控制, 因此, 网络病毒如果想对Station Lock发起攻击是非常困难的, Station Lock防病毒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病毒策略。

3.1.2 安装防病毒软件

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部分, 如果服务器受到病毒的攻击, 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瘫痪, 无法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因此, 服务器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防毒的关键部位, 不但要为服务器配置安全可靠的病毒扫描软件, 更要加强服务器访问的权限管理。

3.2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用户经常会发现文件丢失的情况, 造成文件丢失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用户不小心删除文件、系统漏洞损坏文件信息、硬盘损坏导致文件丢失等。文件丢失的情况比较常见, 但是如果想恢复文件信息并不容易, 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为了有效保证文件信息安全, 应该将系统文件信息复制存储到其他硬盘中, 及时完成文件信息备份工作, 将存储文件信息的介质进行异地保存。

采用增量备份和正常备份的组合使用方式对文件信息进行备份可以最小地利用存储空间, 快速完成文件信息备份, 但是文件信息的恢复是十分困难的, 这是因为文件信息存储在十几个硬盘中。组合使用差异备份和正常备份的方式更加耗费数据备份时间, 但是其文件还原比较容易实现, 因为文件信息仅仅存储在几个硬盘空间中。

3.3 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3.3.1 文件管理

每个用户对属于自己的文件信息负责, 创建文件的用户可以对该文件进行完全控制, 文件属性和访问权限全部由用户个人决定, 如果文件涉及到机密数据信息, 用户应该尽可能明确文件信息的访问权限和范围, 以此拒绝非法用户的访问。

3.3.2 安装防火墙系统

防火墙是保护计算机主机不受到外界非法攻击的必备软件系统, 防病毒软件主要是对来往文件和可以文件进行扫描和杀毒的工具, 用户应该及时更新防火墙软件和杀毒软件的特征库, 减少新型病毒对主机发起的网络攻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在分析了现代互联网环境下,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阐述了网络信息安全攻击的常见方法, 并针对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提出了网络病毒的防范、数据备份与恢复等一系列应对策略, 期望能够为网络安全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3, 05:12-14.

[2]陈媛媛.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策略探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02:123-124.

[3]刘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6:38-39.

篇4:ICU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

【关键词】 ICU;隐患因素;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29-01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院风险最高的科室,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成为工作重点。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的数量急剧上升。现对我院ICU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到的护理投诉及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探析其隐患因素及对应措施,加以防范。

1 分析方法及结果

首先根据患者及家属投诉的内容,认真核实情况情况是否属实,在对情况属实的投诉进行详细的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及护理对策,及时协调沟通纠正不适当的护理行为争取在患者离院前,对其投诉内容均能得到满意答复。再归纳总结每起投诉所涉及的原因及所蕴含的隐患,从患者、家属、护士、管理、社会等多角度思考后,完善ICU护理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

2 隐患因素

2.1 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的护理传统,护士习惯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更多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病人健康的根本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1]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对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等保护,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过度评价其他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失误;多数护理人员忙于工作,不注重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不能前瞻性预见一些护理安全隐患等。

2.2 沟通能力偏低

由于ICU基本为封闭式管理,家属定时探视,其他时间不允许家属在ICU病房内陪护。ICU病房内患者病情危重多变,为了及时抢救患者生命会随时变更治疗和护理方式,病情变化快没能及时与家属沟通,造成家属与患者对一些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方式的不理解。还有就是ICU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长时间在紧张的环境中超负荷工作,情绪波动比较大,对患者及家属态度粗暴,缺乏耐心,沟通时缺乏语言运用技巧,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而引起投诉。

2.3 文书的书写

各种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时、准确、规范。有时由于工作忙,临时医嘱出现漏签、补签,特别是抢救患者时出现与医生记录不一致,加之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医学术语的措辞及描述不能很好把握,未能客观真实的反应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抢救完成后未及时记录,或随意篡改病历等均可造成原始法律依据缺陷,留下安全隐患。

2.4护理技术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难度增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低年资护士对特殊的护理操作不够熟练,基础护理落实不细致,抢救病人配合不力等。

2.5 护理操作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

1)违反操作规程:为重度缺氧患者吸痰前后未按规程提高氧浓度,导致吸痰时患者心率下降。2)各种导管未按规定时间更换。3)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搬运途中缺乏连续性监测治疗措施,出现呼吸困难等意外情况等.

3 安全对策

3.1 加强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

增强ICU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并能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准重病人及家属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

3.2 加强安全管理

完善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患者外出检查或转运时的注意事项等[2]。

3.3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素质时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本来具有或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是在平时工作中历练出来的[3]。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掌握的越是深广,技术才能的能量储备就越雄厚,素质就越高。因此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培养和技能的提高,能使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注意语言沟通能力的锻炼,科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等。

3.4 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防范护理隐患发生的基础和保证。通过业务学习、疾病查房、定期培训和参加考试,来掌握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要点及相应的护理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注意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耗材物质准备充足。ICU的设备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抢救药物认真交接。以免因物品不足、设备器械故障等导致抢救延误或护理工作受阻引发医疗事故[4]。

3.5 加强安全质量教育

定期组织认真学习安全质量管理知识,树立高度的护理安全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容易发生的护理缺陷与差错利用晨会反复强调,从思想上堵住差错事故的源头;针对已经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组织讨论,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制止尽早排除,把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占建华,从举证倒置谈护士自律行为[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2] 朱喜凤,崔健明,规范护理行为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35.

[3] 范文英,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08-4809.

篇5:儿科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

儿科有其特殊性。患儿家长工作繁忙, 上有老下有小, 不仅是单位的优秀员工, 在家里也是顶梁柱, 承受的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在孩子生病时难免焦虑、烦躁, 这时护士的态度、行为尤为重要。良好的行为、亲切的语言有如和煦的春风, 让患儿家长倍感温暖;但如果态度冷漠, 行为迟缓或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就会产生纠纷、争执、甚至出手伤人的现象。在病房我们还经常会看到一人生病三代人陪同的现象。隔代人更是容不得一点儿差错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儿科护士在工作中更要慎独, 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断总结护理不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

1 护理不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 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2]。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 在护理查房时没有避开探视人员就告知患儿被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或病毒性肝炎;如男医师在为女患者进行胸部检查时无第三人在场, 这就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

1.2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

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 不可能所有的交代事项和操作都叫患儿家长签字, 当发生问题或家长有质疑时很难取证。例如, 静脉输液前的药物配制是在治疗室内进行的, 患儿家长对期间的操作可能质疑;有一些特殊科室, 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无家属陪护, 虽有完善的特护记录但没有除医护工作人员以外的旁证。

1.3 专业技能不熟练

随着护理新技术、新观念的不断更新, 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渐增多, 这就导致护理工作中的技术风险增大。

1.4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 尤其是护理模式的转变, 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提倡人性化护理, 这就使患者的护理需求日渐增多, 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当护患比严重失衡时, 尤其是晚夜班, 一个护士管理整个病房, 再面对新入患者时, 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服务及环节质量控制不到位, 甚至忙中出错。例如:夜间值班时同时来三个患者, 三查七对不严给患儿输错了药;给药物中毒患者洗胃时有肺炎患者痰堵需叩背吸痰等。

1.5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欠缺

如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责任心不强, 遇事容易情绪化, 对患儿及家长态度冷漠, 语言、行为不当或错误操作给患儿及家长造成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 这些常常是造成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

1.6 患儿及家长的行为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 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有赖于患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 若家长心理承受能力差, 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 极易产生焦虑、猜疑等心理现象, 从而不信任医师护士、怀疑医师诊断有误等, 产生护理隐患。如医师告知家长该患儿被怀疑是21-三体综合征, 需进行一系列检查时遭到辱骂。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护理安全防范, 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形成的。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查找原因, 寻找解决办法;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合理需要;做好护患沟通工作, 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患儿及家长的支持、理解与监督, 让护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开展爱心创意护理活动, 开展护患交流会, 提供优质的服务, 体现现代护理特色。

2.1 加强在职护士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教育, 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护士懂得怎样与患者有效沟通, 才能即保护自己又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单是患者住院期间的法律文件, 是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记录时要做到客观、准确、正确、及时、完整, 在记录上不发生任何疏漏, 真正树立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观念。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还要使护理人员能够换位思考, 有爱心。我院举办了“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的活动, 让因各种原因住过院的护士谈谈当患者的感受, 当时有什么样的需求,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科室的具体情况,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在排班上老幼搭配, 让其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实行弹性排班, 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 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如在儿科每天早9点开始配药输液, 中午值班人员下班后更显忙乱, 那么就可以安排人员早9:00~13:00时休半天班, 以解决此时间段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4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是防范护理不安全隐患, 减少护患纠纷的一个具体方式和重要手段。可预先制定具体时间, 也可在发生护理差错后随时讨论。讨论内容为近期哪些方面存在不安全隐患, 或者是已经发生过的护理问题, 护理差错及纠纷进行讨论、评价、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 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增强责任心, 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 发现违反操作规程者按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后, 需再学习后上岗。

2.5 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全院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哪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出现不安全隐患等均要讨论、分析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案, 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在护士长会上传达, 这样各科都能互相借鉴。

2.6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 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规则制度。成立以护理部为首, 由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的质控小组, 加大监控力度,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加强护士长夜间查房工作, 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在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同时, 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3]。规定对一些关键操作、创伤性的护理操作、贵重物品使用等不管患者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医护工作人员已告知、患者已知情, 重要的告知教育内容要填写在护理记录上。

2.7 加强高危人群的监管

如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不易治愈、住院费用高或有过纠纷的患者更要加强管理, 防止纠纷发生。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重在预防, 应重视每一个护理操作环节,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消除不安全隐患, 为患儿及家长以及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医疗环境。一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不是被动的去工作, 盲目的去执行医嘱, 而是及时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努力学习专科知识, 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 同时也是护理工作最基本的需要, 护理安全应受到每个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1-192.

[2]阎成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治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7) :547.

篇6: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关键词: 产科; 护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R828.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3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产科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主要针对女性妊娠与分娩过程。产科是高危险的科室之一,它具有急诊多、任务重、时间紧、病情复杂、预见性低等特点。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的护理工作与母婴的健康密切相关,如发生医疗纠纷会严重影响医院声誉,阻碍医院的发展[1]。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应重视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加强质量监控及预防对策。

1 护理人员问题

( 1) 护理人力资源欠缺管理层的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护理人员可调配的资源有限。护理人员精力透支,影响了护理质量。

( 2) 护理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医院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以及院内护理人员轮转过于频繁,专科护理人员流失。低年资护理人员较多,经验不足。。

( 3) 工作压力影响到护理质量。产科工作复杂, 周转率高, 产妇和新生儿都需要观察和护理。而观察产程进展就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再加上待产妇因宫缩痛而不配合, 一些家属的不理解, 都会给产科护理人员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夜班护士人员一个人当班时更为紧张, 这必然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 4)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未能针对性地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措施,如产妇或者婴儿的各种检查治疗前的解释工作,及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的工作仅是应付式的执行。

( 5)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未认识到护理文件的严肃性,对护理文件未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如婴儿性别,部分产妇及家属比较敏感的

问题,医护记录不符,或者记录潦草、涂改等。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 6) 健康教育力度不够。由于专业知识缺乏, 对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 不能正确作出回答与解释。由于接生、打针、输液、换床、大量的护理记录、新生儿洗浴等占去大量时间, 无充分的时间做健康教育。基层医院产科病房中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喂养指导不到位, 新生儿水疗、新生儿抚触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些不利于医院发展。

1. 1医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的病情与解释不一致, 导致患者及陪伴人员不信任医院。由于医生与护士技术上的差别以及询问病史地点时间不一致,导致医疗文件书写不一致。

1.2产妇及家属的原因家属对医疗护理与医疗环境期望太高, 对产妇及新生儿发的一些问题( 包括生理现象) 过于紧张。个别家属及产妇素质较低, 缺乏社会公德, 不尊重医护人员, 甚至乱骂、污辱。又因就医者多为农民病人, 经济困难, 护士催费常会有争吵发生。

2 整改措施

2. 1 提高护理质量

( 1) 提高护士福利, 尽量解决招聘护士的编制,稳定人心, 稳定专业技术队伍,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专科业务培训, 进行系统产科理论知识及常用药物药理机制和使用方法的学习。强化训练产科的专科操作, 如婴儿沐浴、胎心监护、阴道检查、新生儿ABC复苏等操作; 定期考核产科危重症如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急救技术和护理措施, 达到熟悉掌握, 人人过关。杜绝新生儿烫伤、摔伤、抱错, 遗失。

( 2) 实行弹性排班。当病人多、工作繁忙时适当增添班次, 使护士做到忙而不乱, 急而不躁, 夜班护士工作忙时, 可抽一名实习护士跟班[1]。推广实行整体护理模式, 把握有利沟通时机, 按操作流程操作,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态度和蔼, 同情关心病人意见, 与病人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

( 3)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医疗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禁止漏记、错记。如产前检查、产程图、产时记录、婴儿记录等必须按时、如实填写, 护士在工作中应养成及时、规范、客观、完整记录的良好习惯, 认真按照5病例书写规范6、5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6的护理要求进行书写。护士长要严格检查, 把好书写关。

( 4) 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可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 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医患纠纷, 提高病员满意度[ 2] 。鼓励自学, 积累丰富的保健知识、科学育儿知识与技巧, 为产妇及其家属提供所需的知识。积极开展新生儿水疗、新生儿抚触等项目。

( 5) 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以工作为前提, 顾全大局, 相互谅解, 相互配合, 管理者分配奖金时兼顾医护利益, 减少冲突。

( 6) 协调护患关系。护士要/ 以人为本0, 尊重产妇隐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 予以耐心解释。开展/ 导乐分娩0等, 尽量减轻产妇分娩痛。

2. 3 实行人性化0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关心护士, 对优秀事迹、优秀个人加以适当奖励, 以提高护士积极性。对节假日、周末、交接班、夜班、中午班要重点防范纠纷发生; 对新上岗护士、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带病上班的护士予以帮助。

2. 4 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组织, 将医院感染控制列为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组织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产科消毒技术规范等, 提高护士的观察、监测水平和动手能力。改善护理基础设施, 完善消毒隔离。对患有传染病的孕产妇, 加强健康教育, 防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岳红梅.于延玲.韩静.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0期

篇7: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关键词: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所谓的护理安全即为在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未发生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范畴以外的身体与心理上的缺陷、损害或者死亡等状况[1]。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及健康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的很多医院也出现了医疗纠纷。为此,笔者研究了本院脑外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且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自2012年开始,本院在脑外科开展了一项实践活动,即为关于脑外科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以及有关防范对策的活动,本研究选取开展此活动前后2年中脑外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作为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本院在脑外科开展安全隐患分析与有关防范对策的实践活动的前后两年中出现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与比较,经过研究将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确定为患者因素、管理因素与护士因素。同时对发生的全部医疗纠纷的具体原因给予分类研究,对活动开展前后医院脑外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与具体原因的构成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1.2.2 安全隐患分析:

(1)管理因素。第一,卫生。医院的卫生环境较复杂,流动人员多,可能会携带大量病菌,如果消毒隔离措施做的不好或是局部环境的通风不好,那么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感染。第二,设备设施。医院的医疗设备或许存在安全隐患,如卫生间及走廊没有设置扶手与防滑提示牌等,这就对患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2)护士因素。第一,责任意识。部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不能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在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时也不够认真,对护理的记录也不全面[2]。第二,水平因素。一些护理经验不足及护理能力较低的护士不能充分了解药物的使用剂量与配比方式,无法有效处理突发事件,严重影响护理质量。(3)患者因素。一些患者盲目的崇拜医疗技术,认为通过医院的短期治疗,就能帮助自己恢复健康,一旦没有完成预期目标,其就会出现愤怒及失望等负面情绪,而且还会将负面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拒绝配合治疗,这样就会为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1.2.3 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医院应定期的为医护人员开展法律讲座,帮助其了解与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医院要帮助其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认真的做好护理工作。(2)完善病房环境。患者在医院期间心里会比较的焦躁与不安,而良好的住院环境能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要保证病房的良好通风,为患者创造安静的住院氛围,保证噪声不得高于55 dB,保证地面的干燥与洁净。在卫生间及走廊内要设置扶手与防滑标志,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3)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因此要注重对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提高。要为其提供更多的护理培训,提高其常规操作能力[3]。要注重语言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4)加强护患沟通。患者在住院期间难免会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的不安与焦虑,及时与其沟通,帮助患者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对活动开展前后两年中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给予分析统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活动开展前后两年中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数量的比较结果可知,活动后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远远少于活动前,具体见表1。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不但要积极的学习,提高个人的护理技能与水平,而且还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证患者的安全。通过本研究可知,在脑外科开展安全隐患研究与有效的防范对策实践活动以后,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为126例要远远低于活动前的202例,下降明显。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是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医院要不断加强对病房环境、设备设施以及医护人员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不断的学习护理知识,提高个人的护理技能,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医疗事故的增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无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脑外科疾病的特点决定,脑外科的护理工作更是繁琐而又重要,因此要特别重视安全隐患问题。通过研究表明,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合理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能大大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静.脑外科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4,7(2):37-38.

[2]李平.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122-124.

篇8: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98-02

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为生命板极保驾护航,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职[1],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手术病人安全,手术室护士更应杜绝各种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1 手术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患者或手术部位出现差误?手术部位术前无标识或无腕带识别?某些双侧脏器,由于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未详细注明左右侧,在手术时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及主刀医师又未认真核对,此时极易造成手术部位错误[2],接患者入室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因患者术前緊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2体位不当造成意外伤害?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导致褥疮发生?

1.3物品清点不准确?手术器械核对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器械敷料等残留体内?

1.4手术患者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术后患者病理?x线片?CT片等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1.5设备管理使用不当?设备性能掌握不好,增加手术电灼伤?烫伤风险?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一次性电刀极板多次使用造成皮肤灼伤?

1.6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用药有误?

1.7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标识不当导致误用?

2 安全防范对策

2.1防止接错病人及弄错手术部位 接病人时,核对病人腕带及病历?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确认与病历?病人所述相一致?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共同核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的逐项内容,确认无差错后才能进行各项操作?

2.2正确摆放手术体位 防止病人跌伤及压伤,摆放手术体位前,再次与手术医生确认手术病人及手术部位,掌握手术体位摆放的原则,充分显露手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使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但也应注意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

2.3防止体内滞留异物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清点”,手术开始前由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所有物品,每项清点两遍并确认物品完整性,认真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关闭体腔前,按记录单逐一核对台上物品,与之相符后方可关闭;关闭体腔后,作第三次清点,确保无一遗漏;(2)手术过程中,使用清点过的物品时,如发现异常(重叠?缺口?少带?少螺丝等)应立即汇报,及时处理;向深部填入物品时,术者应及时告知助手和洗手护士;手术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拾起,放在固定位置;增减的物品要及时点数,并由巡回护士准确记录;(3)带护生上台,必须由带教老师清点核对,进修生或护生单独上台,由巡回护士全面负责;(4)手术护理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2.4防止病理标本保留不当或遗失 手术取下的标本,不论大小均应妥善保管及时登记,术后应将标本完全浸于标本固定液中,贴上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逐项填写清楚后按时送病检室,手术室送标本的人员和病理科接班人员共同清点核对并双方签名?保留病理登记本以便日后查对?

2.5防止电灼伤?烫伤(1)使用高频电刀前,脱碘要彻底,贴负极片方向及部位要正确,使用电切时检查是否漏电,注意病人体内有无植入物,作好相应的处理?(2)如头颈部使用电刀时禁止开放性吸氧(面罩或鼻管),避免用电刀切开肠腔?胸腔?气管等脏器;(3)摆放体位时骨突处用棉垫保护,防止术中电灼伤?压伤?烫伤?(4)定期检查手术间各种线路?气体管道的安全性?密闭性?发现问题及时维修;(6)术中用热水保温时检查水温及是否渗漏,并包裹好,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防烫伤?

2.6防止用错药物 (1)对一些易过敏,高危险的药物应作好标记贴红色标签,并将容易混淆的药物分开放置[1]; (2)巡回护士核对病人时,注意核对手术医嘱,检查有无术中用药,可带药品是否正确齐全,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3)手术室用药多为口头医嘱,必须坚持“三对一重复”,吸药前核对?吸药时核对?吸药后核对,给药时重复一遍?台上使用与器械护士核对,台下使用与麻醉师核对;(4)手术未结束或危重患者抢救用药后,空安瓿不经许可不可拿出手术间或丢弃?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7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前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试验?RH因子?采血日期?血液保存期?输血后再次查对,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压输血时,注意及时更换液体?

3 讨论

3.1健全各项制度 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3.2定期开展差错事故分析会 发现隐患或工作缺陷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并将从错误中吸取的经验教训转化为更安全的护理工作?

4 结论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意识,注意环节的防范,在工作中注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慎独精神,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问题经常提醒,警钟长鸣,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培养高度的工作责任感,重视高危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手术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侯世珍,手术病人交接环节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黑龙江医药,2011,24930;517-518

篇9:电工作业安全隐患防范与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信息,攻击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与发展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虽然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又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目前网络计算机使用中面临的安全威胁,提出一些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的措施与方法,从而减少病毒对计算机的入侵,降低人们面临的信息安全与财产风险,有效提升网络计算机的安全性。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指的是计算机系统能够阻止非法访问和入侵计算机中的软硬件或者是恶意破坏的行为,使得系统能够继续正常可靠的运行,不间断。而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从实体安全、运行以及信息安全几个方面进行说明,而其数据、程序、用户及其操作等都关乎网络的安全。同时,非法授权、黑客和病毒入侵均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2 当前网络计算机用户面临的安全威胁

我国的网络计算机用户在网络应用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夹杂木马和病毒的非官方网站,这样就会导致一些防范意识差、预防能力弱的用户陷人到网络黑客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导致网络计算机被恶意植入木马和病毒,给用户的私人信息带来安全威胁。同时,用户所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防御能力的强弱也是影响网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微软(windows)、苹果(Mac OS)、Linux三大类。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选择时,要选用官方推出的正版操作系统,权威的官方系统都会有专业人员对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更正,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和威胁。

2.1 网络计算机用户面临的外在威胁

由于国内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网络计算机用户也有了爆发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各类网络应用也通过网络逐渐进入到用户的计算机当中,面对网络应用还不是很成熟的中国市场,网络应用监管的缺失致使各类网络应用的实际体验和质量标准都参差不齐,从而造成一些华而不实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通过恶意捆绑的方式安装到用户的计算机当中,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带来不安全因素。一些网络应用运营商为了挣钱不惜把计算机用户的个人资料倒卖给具有恶意企图的不法分子,并与其相互勾结,同时,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资料和软件中恶意植入的木马病毒对计算机用户的私人信息和数据进行窃取,从而达到自己的某种不法目的。

2.2 网络计算机用户面临的自身威胁

网络计算机用户面的的自身威胁主要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与计算机用户自身安全意识不够这两大因素。计算机操作系统漏洞主要是指计算机本身自带的操作系统是否属于官方正版操作系统,正版操作系统会及时更新、修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反之,则会给操作系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计算机的病毒防御能力,给恶意软件留下可乘之机。计算机应用程序的漏洞是指用户通过互联网下载并安装有安全漏洞的应用程序。产生这种因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计算机用户在下载安装计算机应用软件时,不是通过官方运营商的网站进行下载安装造成的。因此,计算机用户要选择可靠的第三方软件市场或软件的官方网站进行下载安装,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恶意软件的入侵。

3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信息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多种多样、与日俱增,主要危害表现在破坏正常运行、传播不良信息、窃取国家秘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3.1 人为恶意攻击

俗称“黑客”攻击,是当今信息网络所面临的最主要、最普遍、最大的威胁。敌对势力及网络犯罪均隶属恶意攻击范畴,往往以主动攻击方式,有选择、有目的地人为操控破坏网络系统或信息系统。主要表现在攻击、篡改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门户网站,组织非法活动,发布反动言论,攻击银行、售票、购物、邮件等公共服务平台;以被动攻击方式,在不影响网络正常作情况下,截获、窃取、破译、获得重要机密信息,主要表现在利用木马病毒、后门软件,定时或不定时获取各类涉密信息或个人隐私,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这两种攻击均可对网络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并导致机密信息的泄漏。

3.2 安全意识淡漠

网络安全威胁不仅出自于恶意攻击,更严重的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强而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配置不当、口令选择不慎、权限账号随意转借、甚至违规携带和操作涉密信息,导致涉密信息的泄露,给国家或个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保密意识不强所致的网络泄密事件多有发生,水利行业也不例外,特别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也是敌对势力关注重点,总是千方百计地通过网络窃取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数据,若因个人疏忽,违规使用非涉密网络设施,很有可能造成重大泄密事件而受到刑事处罚。

3.3 防御能力不强

信息网络系统应具有健康的体态和严密的防御体系。但由于网络信息系统开发往往存在测试不严、急于上线带来的漏洞和“后门”,往往给“黑客”和网络病毒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商用平台软件同样需要通过补丁来完善功能、堵塞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好是“黑客”攻击的切入点,如果没有外围的安全防御体系来加以保障,“黑客”将利用这些隐形通道随意进入系统,实施恶意攻击计划,后果将不堪设想。

4 保障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

4.1 养成良好习惯,做到数据及时备份

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数据安全,避免因计算机发生故障或者遇到突发事情的时候发生数据丢失、篡改、非法访问以及破坏的现象,应该及时对计算机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形成备份数据。另外,在重要数据备份的时候,要建立详细备份记录,形成备份记录,避免因系统发生故障的时候发生信息丢失和损坏。

4.2 运用防病毒技术

当前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进步,网络中的病毒传播业越来越严重,所以如何大力增强计算机系统的防毒、杀毒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情况,病毒防控就成为当下达到网络安全的关键,而计算机防范病毒的方法主要包含预防、检测和查杀3方面,具体而言有下面的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单机防毒,网络技术的进步速度毕竟相对有限,所以病毒所能制造的威胁也相对是有限的,病毒往往是借助文件或软盘传播的,可以运用专门在计算机内设置防毒软件的方式来防止这种病毒威胁;第二个阶段为网络防毒:系统内统一设有预防病毒的软件便可以较为彻底的将网络病毒清理干净;第三个阶段为网关防毒:这种方式其实本质上为防火墙技术,它将外环和内网的环境进行分隔,从而为计算机系统创作较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4.3 安装防火墙

防火墙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首道安全防线,其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按照结构的差异能将防火墙分成两方面:一个是软件防火墙,它能够直接设置在计算机内,运用一定的设置对计算机网络实行管理和安全防控,目前国内的计算机相关用户运用最为普遍的是360防火墙;另一个是硬件防火墙,它是把硬件设置于计算机的外部交接处和内部的网络,这种防火墙的成本相对而言较高,但是它的功能也更加强大。

4.4 入侵检测技术应用

对计算机进行入侵检测是当前发展得十分快的一个技术,它是综合利用推理、规则方法、密码学、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方法、技术目的是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内的各种入侵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其中,入侵分析的技术手段有统计分析、签名分析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的重点监测对象是计算机系统内弱点被攻击的行为,利用所监测到的攻击模式分析出签名,同时在Ds系统的代码内进行相应的编写;第二种方式是把统计学作为一个前提,在系统照常运行的情况下根据其运行的模式从而判断某个行为是否正常、安全,以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系统被入侵,从而达到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的。

4.5 安装漏洞补丁

一些计算机的程序或者软硬件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会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正是因为这些安全漏洞,会给不法分子制造有利可图的机会,容易带来病毒和黑客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入侵,从而使得计算机系统不安全。所以,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要开发修补漏洞的程序来及时修复漏洞,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因此,要学会对计算机使用一些软件进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和弥补,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安全的使用,保障其快速发展。

5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目前网络安全漏洞很多,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阻碍了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网络计算机用户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而提出保障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我们只有把计算机安全与病毒防护融入到使用者的潜意识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防护的关键作用。只有不断地对新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才能实现网络安全体系防护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毕洪伟.浅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J].神州,2013(15):43.

[2]刘涛.试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9):2-3.

[3]田廷剑.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9):237-238.

[4]王颖波.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171-172.

[5]王磊.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7):4414-4416.

上一篇:电教处工作总结条款式下一篇:大队部竞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