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职称的评定条件(助工、工程师、高工)

2024-05-13

建筑职称的评定条件(助工、工程师、高工)(精选2篇)

篇1:建筑职称的评定条件(助工、工程师、高工)

高级职称报名条件

1.土建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土建专业中级工程师任职资格5年以上。

2.土建类专业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土建专业中级工程师任职资格7年以上。

高级职称评审事项

1.考试成绩将作为评审重要依据

2.须参加计算机和英语职称考试

3.土建工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

4.评审材料参见 blog.sina.com.cn/hnjzsgk

篇2:建筑职称的评定条件(助工、工程师、高工)

赵济安: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建成后,如何保障各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和更有效地发挥智能化系统使用功能,是现代建筑物业对进入使用期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如何纳入规范化管理的新要求,因此,应全面认识并系统地建立起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的具体规定,其中包括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推行科学管理的程序、方法和具体要求等,由此将逐步改变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技术规定缺失和管理力量缺位的无序状况,这是《规范》立项和编制的起因。此外,《规范》在执行中,需根据智能化系统的专业技术特征,让人们注重对进入使用期的智能化系统进行持续地调整和优化的改善环节等,从而对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质量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也正是我们应深入理解《规范》编制的首要目的。

赵济安:《规范》与《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 14—2015)、《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相配套使用,是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程序链中重要技术规范性文件之一,《规范》明确规定了现代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应建立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体系,并按照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构成的各智能化系统分项,分别逐项提出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系统维修和系统优化等具体规定,因此,按照《规范》实施,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将实现管理流程清晰、工作制度严谨和操作规范有序,从而使所建设的智能化系统设施资源得到充分挖掘使用和实际运行获得更高应用效果,确保达到在建筑生命周期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高效运行和功能完善,确保安全、舒适、节能和绿色等建筑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该《规范》的推行,不仅完善了智能建筑工程的标准体系,更重要的是将对智能建筑工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指导作用。

赵济安:《规范》以规定的条文形式告知大家,现代智能建筑物业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应从管理内容、管理要求、管理方式、管理力量、管理评价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全面提升;应按照《规范》的基本规定,建立包括运维组织、运维流程、运维技术要求、系统改造和运维评估等系列保证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应按照《规范》的具体要求,逐项落实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规定,因此,我们只有切实广泛落实执行以上的规定,才能确保《规范》的实际使用效果。

赵济安:就这一问题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首先,应树立可管理性理念。现代建筑物业应着力形成规范科学的运行维护体系和严谨务实的管理制度,这是实现建筑物科技装备功效的必要保障。

第二,应具有可管理性基础。《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其所适用的范围,是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建筑中已通过检测程序、达到验收质量要求和正式验收后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因此,这就明确要求所完成工程建设的项目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应严格把好工程质量验收关,这是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的基础条件。

第三,应完善可管理条件。对运行维护项目接盘时,应按照可管理性要求进行必要的基础条件修正、补缺等可管理性完善,系统的完善性改造应以原系统为基础,根据最终用户新的需求或运维主体按照实际运行数据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方案需在最终用户的许可下方能实施,并确保改造能够实现预定目标。

第四,应执行可管理性制度。对项目正式进入运行维护程序后,应以运行维护体系、运行维护准备、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系统维修、系统优化等方面按照《规范》全面完整落实。

赵济安:《规范》是现代建筑物业为适应新要求推行新的管理方式的指导,也是对当下建筑物业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新规定,因此,为确保《规范》达到理想效果,在《规范》正式实施前的宣贯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保证《规范》达到理想效果所采取的宣贯形式,本人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宣贯的覆盖面全,范围应聚焦为已经交付正在运行中的建筑物和即将建设完成准备交付的在建建筑项目,对象主要是承担建筑物业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和具体岗位的操作者(或承担智能化运维业务的系统技术服务公司)。也可邀请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业主)的相关人员,他们都应接受现代化科技装备在建筑物中使用和维护的必要培训。

第二,内容的专业性强,应认识到承担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维,从技术能力的基础门槛显然要高于常规建设过程,尤其是系统运维过程中的维修和优化等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积累,因此在培训中,在对《规范》条文的运维技术培训讲解的同时,补充智能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培训也是必要的。

第三,实施的可操作性,《规范》是智能化使用期中技术护驾的操作性技术规定,在宣贯中应强化实际的实用性,建议宣贯的主办者应做好备课,准备典型案例和实际操作的介绍等,使《规范》便于理解并正确执行。

后记: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在科学引导行业稳健前行方面,主动务实地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有效地确保具有先进科技特征的建筑智能化进入传统建筑工程业能保持健康发展做出卓越的成效,此次协会协同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领衔主编《规范》,是以建章立制的科学管理方式继续完善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程序链的又一重要步骤之一,协会主要领导带领编制组开展工作,并深入《规范》编写工作过程各具体环节中及参与《规范》具体条文的制定,确保了该《规范》编制高效、有序的进程。

上一篇:大学军训感言下一篇:组织部工作失误自我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