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钓鱼为话题作文

2024-04-19

以钓鱼为话题作文(共10篇)

篇1:以钓鱼为话题作文

在一个春末夏初的早上,我拿了一个精美的小鱼竿来钓五颜六色的小鱼。

我小心地把鱼食挂在鱼钩上,‘扑通’一声,鱼食沉入了水中。这时我开始专心地钓鱼,静静地等待着小鱼上钩……

过了一会,我就没有耐心了,但是,今天我很想钓上来一条鱼,让爸爸妈妈看看我有多了不起。

我想让一些事分散我的注意力,我开始想,我钓上来的鱼会是什么颜色的呢?是红的、黄的、白的还是花的呢?这个问题把我的注意力分散了。我想这个问题不到5分钟,鱼竿就开始往下沉。

鱼竿往下沉这一个举动打搅了我思考的问题,这正好解答了我的问题——钓上来的鱼儿是什么颜色的。

我把鱼竿一拉,一条黄色的小鱼被我拖出了水面,我急忙把它嘴上的鱼钩去掉。可是它在地上乱动。发出“啪啪啪”的声音,我只好把它放在水盆里。

它到水里我就去不了它嘴上的鱼钩了。这时,爸爸不知不觉地来到 我的身边,爸爸一下就把鱼钩从鱼的嘴里弄了出来。看了将还是老的辣呀!

我今天真开心呀!

篇2:以钓鱼为话题作文

小猫来到小河边。把铁桶放在河边,从地下挖了几条蚯蚓,钩在鱼钩上。它学着妈妈,双手举起鱼竿,用力把钓线向天空抛了一个弧形,然后扔向河里。可是,钩子勾住了铁桶,铁桶掉进了小河里。小猫急得团团转。

这时,机灵的小猴过来了,对小猫说:“你有啥事这么着急?”小猫说:“我的铁桶掉到小河里去了!”小猴说:“别慌呀,我帮你把铁桶捞上来!”小猴飞快地跑回家。它用钓鱼竿勾着一块凹形磁铁,放进河里,它来回搜索,过了一会儿铁桶被磁铁吸上来了。铁桶里还有一条大鱼呢!小猫高兴极了。

小猴捡来一根粗木棍,说:“我们用它把铁桶抬回去熬一大锅香喷喷的鱼汤吧!”小猫说:“太好了!小猴真聪明!”

篇3:以钓鱼为话题作文

理性爱国要求我们的爱国行为要理智, 要三思而后行。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主张时要合情、合理、合法, 一切行为决不能僭越法律, 不能以爱国的理由来任意践踏法律。那么,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呢,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初步探索: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影响

当中国进入网络信息时代,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爱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网络逐渐被当代大学生作为了一个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平台。同时, 网络社会的兴起也为非理性爱国运动的衍生营造了摇篮, 对大学生理性爱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 网络为当代大学生表达爱国主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网络平台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沟通模式, 变革了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例如, 门户网站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并且其传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运动的信息量大、报道及时、科学细致、精确精炼, 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新媒体博客的使用, 为大学生自由发表爱国言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载体, 即使是所谓的草根农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博客发表自己的爱国言论。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革新, 网络为爱国主义向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时代舞台。可以说网络的兴起, 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 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理性因素受到网络群体非理性因素的冲击与挑战

首先, 网络是一个全民性言论自由的虚幻场所, 网络中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和自主性, 导致了网络中许多不良信息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观念构成严重威胁。其次, 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 是网民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由于心智的不成熟和社会阅历的缺失易受不良网络信息的误导, 产生一系列冲动过激的想法和行动。如大学生群体易受网络舆论中的反日信息的挑唆, 并且迅速爆发仇日情绪举行一系列不理性的爱国运动, 开展游行示威、打砸日货、冲击日本大使馆、伤害日本在华人员等。所以说网络的兴起, 也对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理性爱国带来严重威胁。

二、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情感虽然可以打动人, 但往往是瞬间易逝的, 要使大学生爱国情怀成为一种长期的信念, 从而转化成为一种爱国主义行为, 必须要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也就要求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从感性方面得到升华, 上升到理性的举措。当代网络的普及程度加深, 信息传递呈现自主化、虚幻化和不确定性。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张在网络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不仅仅是一种情感, 它更应该是一种基于情感上升的理性, 包括正确的、放弃一切破坏行为的爱国, 一种基于网络的大学生理性爱国。但是与之相反, 中国当前的大学生理性爱国的现状不容乐观, 他们在爱国的同时举行了一系列有规模的打砸抢烧日货、冲击日本商店和大使馆、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

那么导致出现这种非理性爱国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 网络群体因素

随着信息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 网络打破了常规的交流沟通模式, 由单一到到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交流。大学生网民作为一种民主力量正在崛起, 并且享有越来越多言论自由的权利, 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网民群体。

进入网络时代, 网络群体观念逐渐加强, 网络的高度自由和开放性为大学生网民群体的聚集提供了理想场所, 大学生在这个观点自由的市场, 可以以各种不同的言论代表参加网络讨论,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言论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和空间在不断扩大。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的:“我们就要进入的时代, 千真万确是一个群体时代。”在这个貌似平静的大学生网络群体“湖面”中, 只要有一丁点地站在爱国立场上的非理性因素的出现, 就会激起一连串的非理性波涛, 而且, 久久不能平静下来[1]。

网络群体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 这也是由于网络群体自身的盲目性和跟从性的特点决定的。在一个网络言论的群体中暗示和传染性达到了特定的阶段, 就会造成网络群体的言论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网络中, 大量虚假信息的传播, 最开始呈现的就是一种暗示和指引, 利用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感染力, 这种虚假信息很快会进入到网络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 网络群体的一致倾向会立刻让这个虚假信息变成一个事实。在群体心理的支配下, 约束个人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网络群体中失去了效力, “法不责众的经验使其意识到人数赋予其的力量, 感受到不必为后果承担责任的安全感”, 于是, 以一种隐匿身份进入到互联网中的网民更加肆无忌惮了[2]。

(二) 视角局限因素

网络视角局限性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非理性爱国行为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网民普遍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爱国主义, 这是一种落后的视角。从历史到今天, 爱国主义仿佛和“抵制”二字摆脱不了联系。从前几年的抵制法货、抵制日货开始, “抵制”的行为从来不曾断过, 它总是让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但今天的抵制活动, 无疑是一种错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中国的改革开放, 在对日贸易上得到了很多好处。如果这个时期与日本在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在大量电子科技领域就不会是今天这样的成就。在今天的国际贸易中, 竞争十分激烈, 如果抵制了这个国家, 我们的开放和引进就会处于被动的状态, 就会受制于人。其次, 我们已经逐步养成了一个习惯, 就是用偏激狭隘的视角去看待爱国主义, 我们的爱国主义充满复仇气息, 基本丧失了人性的基准。例如近期的钓鱼岛事件, 日本蛮横无理的争夺钓鱼岛的主权, 公开否认钓鱼钓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一历史事实, 并且日本右翼分子多次登岛进行一系列的侵占行为, 严重影响了两国的正常交流。面对钓鱼岛事件, 国民马上联想到日本对中国的历史侵略问题, 反日情绪不断高涨。全国多个地区都发生了爱国人士打砸日本商店、打砸日本汽车、冲撞日本大使馆、举行激进游行示威的活动。这虽然是国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 但无疑造成了国内社会的动荡不安, 也给暴力恐怖分子趁机作乱提供了机会, 这是不理性的, 是一种狂躁和激进。这种狂躁、激进, 客观上对大学生网民情绪和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3]。再次, 一部分大学生以网络愤青的身份进入网络, 他们高喊爱国主义, 拥护祖国的完整统一, 并且对现存的国际秩序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 他们崇尚暴力, 喜欢以暴力方式解决一切问题。这些行为无疑对理性爱国形成了阻碍。

(三) 爱国主义教育不到位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 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当前中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较陈旧, 依旧重复着中学的内容, 缺少时代的鲜活案例、缺乏理论深化与内容创新。这种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几乎脱节的教育模式, 违反了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内容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也容易让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完全固定化和格式化, 或认为爱国主义只有做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才是爱国, 当前高校的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难免造成理性爱国的缺失。另外, 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或者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他们片面地理解“稳定压倒一切”, 考虑大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可能给学校或社会带来不确定因素, 在面对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时, 高校管理人员往往采用压制性的办法, 而不是积极的保护和引导[4]。高校管理者最常用的手段是通过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行为实施口头教育, 用强硬的惩处手段来压制大学生的爱国主张, 制止不理智的爱国行为。在短期上, 高校管理者的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防止了大学生在表达爱国热情时出现偏激行为, 可是从长远上来看, 强制措施会更多地挫伤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他们形成抵抗情绪, 养成不理性的爱国习惯。

三、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对策思考

(一) 加强网下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网络中的不理性, 根源还在当下, 要在现实中来解决, 既要加强大学生日常的理性爱国教育, 又要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对于高校来说,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富有理性, 要从历史出发, 源于历史并高于历史, 要与时俱进, 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 适时而生。然而当前, 中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普遍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等不足之处, 高校教育普遍重在历史事件, 缺乏鲜活的历史案例、缺乏理论深化与内容创新, 教育观念相对老旧。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的指引下, 中国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飞速发展, 迫切需要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一番适时的思索和探讨, 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提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模式, 拓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 让当代大学生更容易理解理性爱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 中国的各项设施建设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教育质量方面也有所改善。时代在进步, 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也应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进行改革,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 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保持高度一致。对于大学生来说, 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正确看待网络问题。当代大学生不能够仅仅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现实的问题。例如钓鱼岛事件发生以来, 网络中出现的危险言论普遍站在历史的角度来仇视日本的行为, 这是不正确不理性。当今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 世界村正在形成, 世界处于一个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时代。大学生要认清这个事实, 站在世界整体和谐的角度, 来保证世界的和睦, 社会健康, 国与国之间正常交流, 和平解决一切纠纷。当钓鱼岛争端时, 我们的爱国行动不是走上街头去打砸抢烧, 而是充分发挥价值取向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加强网络监督与管控

网络群体因素是导致当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的一个主要因素, 网络群体的跟从性和盲目性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去克服这个网络群体难题, 让处于网络中的言论是正确、理性的呢?应该加强网络监管, 保证网络内容的纯洁真实。

1. 完善网络法律规范, 依法打击网络暴力

中国网络的发展较晚, 网络法规也是一个新引进的概念。由于网络法规是基于网络事件而出台的行为规范。只要网络上出现了危害行为, 针对这个行为, 我们才能产生制裁这种危险行为的办法, 因此我们的网络制裁具有滞后性。要更好地执行网络的监督功能, 首先, 我们的网络政策与法律规范必须具有前瞻性。我们的政策与法律规范要在危险言论发表及产生不良后果前进行制裁。其次, 我们的网络政策必须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指示一致。必须高度拥护党中央的决定, 密切联系当前, 开展网络监督工作、执行网络政策与法律法规, 使网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2. 强化网络监管, 坚决制止网络非理性

加强网络的管理与监督, 首先面对的是管理。网络是虚幻缥缈的, 具有不固定性。网络言论也是自由的, 网络管理无疑是一个困难系数极高的行为。我们的网络管理必须具有发展性与技术性。我们的网络管理必须在技术上具有当前最先进的设备与网络高技术人员。基于网络变化的速度而变化, 与时俱进。其次面对的是监督。网络舆论是随着网络发展变化的, 并且其地位日益重要, 一个小的言论往往会在网络的海洋中掀起不小的波涛, 例如关于钓鱼岛事件中, 大学生倡导的爱国主义运动, 盲目对于日本的仇视导致了一系列国内的打砸抢烧, 严重危害了国内的稳定发展, 也给反动分子带来了利用民众的机会。所以说网络监督至关重要。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管, 定期对网络言论的价值取向与动机进行总结评论, 对网络中有关热点问题进行处理, 这样的网络监督能够一定程度导致网络的健康发展。

3. 开展网络舆情防控, 积极引导网民言论爱国

网络是一个群体性因素密集的地方, 大学生网民的素质也与群体性密不可分。那么, 提高大学生网民的素质不是针对个人, 而是针对群体的。网络作为各种身份网民交流的一个平台, 是各种言论大杂烩的一个场所, 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甚至导致矛盾产生和激化[5]。首先, 就是要大学生网民有自己的理性, 一切坚决拥护党的决策与政府的政策,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自己对事物真假、丑恶的辩证认识。其次, 就是高校加强正确的引导, 教育大学生理性爱国, 正确分辨网络中的言论, 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 加强网络理性爱国的领导

1. 领导重视和科学规划

理性爱国是既是一个全民性的举动, 也是一个政治理性问题, 不仅要全民引起重视, 还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引起高度重视。当前, 任意扩展扩大不健全体制的爱国主张, 势必造成中国在国内国际形象的负面影响。为此, 党和国家领导人需要加大对爱国举动的关注力度, 实事求是地展开布局策略、科学规划全民性的理性的爱国运动。积极宣传与时俱进的爱国行动, 结合当前的发展策略, 又不破坏国际交流, 达到国际间和谐共处的目的。

2. 健全队伍, 培养一支既懂理性爱国教育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政工队伍

政工队伍在大学生爱国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当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 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要充分了解网络的所有特征,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网络技能及时解决在网络中传播的一切非理性问题;与此同时, 他们要具有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 不断革新出一个当前网络时代适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策略。有了这支队伍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才能更好地得以体现。

摘要:爱国是一个公民与生俱来的情感和责任。当前钓鱼岛争端日趋紧张, 不少人通过网络发布了一些非真正爱国的言论, 导致了国内社会的不和谐和非理性爱国运动的产生, 当代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最大群体, 也直接受到了非理性爱国行为的影响。面对当前网络中的非理性爱国因素, 只有加强网络监督体系的建设和对网络虚假消息的打击力度, 增加正确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才能使中国当代大学生在正确的在爱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越行越正。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理性爱国,对策

参考文献

[1][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2]杨静.以群体之名—浅析网络非理性事件中的受众心理[J].文史博览 (理论) , 2011, (3) .

[3]史丹, 张加明.大学生理性爱国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1) .

[4]李庆杨, 刘晓鸥.大学生理性爱国几个问题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 2012, (1) .

篇4:以钓鱼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钓鱼为话题小学作文

到了湖边,我便看到了一朵朵盛开的花儿,一阵微风吹过,花的芳香扑鼻而来。我和爸爸选了一块花草茂盛的地方坐下,把钓鱼要用的钓竿、鱼饵和网兜一一摆好,又把小桶放在旁边,然后就开始钓鱼了。

我 先把鱼饵——蚯蚓放在鱼钩上钩好,再用力一甩,鱼钩带着鱼饵一起跌入湖中,看着慢慢下沉的鱼钩,我真想和它一起去湖底看看!等了几分钟,我突然看见水面上 的鱼浮在动,“一定是鱼儿上钩了!”这么想着,我高兴地提起了鱼竿。果不其然,一条又肥又大的鲤鱼被我钓了上来。我得意地转头看了看爸爸,发现他钓的比我 还多,我不服气,更不想向爸爸示弱,就把鱼钩又抛回了湖里。

过了好长时间,我的鱼浮都没有动静,我觉得不对劲就把鱼钩提了出来,一看,嘿,竟然没有鱼饵,怪不得这么长时间也没有鱼上钩呢!爸爸一看这种情况,就在一旁哈哈大笑,说我太粗心了,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篇6:以钓鱼为话题小学作文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紫荆山公园玩。到了那里,我玩了刺激的碰碰车、好玩的划船,还有必须有耐心才能玩的钓鱼。

一到钓鱼区,爸爸的眼睛就直放光,要知道爸爸小时可是钓鱼高手啊。说着爸爸就毫不犹豫的租了鱼竿,我提着小水桶蹦蹦跳跳的来到了小河边。爸爸先把鱼钩上穿上鱼食,再把鱼杆放到水里 让鱼符竖起来。我们等啊等,终于一条鱼上钩了。可爸爸一激动,手一哆嗦鱼又回到了水里。这让在一旁观看的我大失所望。过了一会儿,又有一条鱼上钩了,这次爸爸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手不哆嗦, 把小鱼迅速的钓了上来。可把鱼从鱼钩上取下就难了,爸爸先让我用手握住鱼,我刚想上去握住它,可小雨却毫不留情的扇了我一下,爸爸看我不行就自己握住,然后让我把鱼钩从它嘴上取下来。我去 摸鱼钩时,小鱼好想知道我是帮它的,就乖乖地张起嘴,我顺利的取下鱼钩。爸爸又让我试着钓钓,我把鱼钩放入水中,等了一会儿,看见鱼符动了,我便拉上来一看 ,可恶的小鱼从别的地方咬掉了鱼 食,一连几次我都没钓到。

天渐渐黑了,我们高高兴你高兴的提着小鱼回了家。虽然我没钓到鱼,但我体会到了钓鱼的快乐,这样有趣的钓鱼活动我怎能不喜欢呢?

篇7:以钓鱼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我又挂上鱼铒继续钓鱼,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我渐渐失去了耐心,突然,鱼浮又开始了摇动,我立即来了精神,使劲一提鱼杆,耶!又钓上来一条大鲫鱼。

就这样,一上午我钓了很多鱼。中午,我和爸爸满载而归,一路上我快乐地唱着:啦啦啦,我是钓鱼的小行家。

今天早晨一起床,妈妈就说“宝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爸爸今天要带你去钓鱼。”我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赶紧帮爸爸找出鱼杆、鱼网。吃过早钣,我和爸爸上街买上了充足的鱼铒,开车直奔鱼塘而去。很快就到了池塘边,我急忙让爸爸帮我系上线,挂上鱼铒,把线扔进水里,开始静静地等待。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鱼浮渐渐往下沉,好家伙,一定是鱼儿上钩了。我连忙喊爸爸来帮忙提鱼杆,果然,钓起一条半尺长的昂丁鱼,我高兴地合不拢嘴。

我又挂上鱼铒继续钓鱼,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我渐渐失去了耐心,突然,鱼浮又开始了摇动,我立即来了精神,使劲一提鱼杆,耶!又钓上来一条大鲫鱼。

篇8:以钓鱼为话题作文

关键词:新闻互动话题,传播特性,议程设置

电视新闻互动话题的出现, 可以说是起步于民生新闻的风生水起。2002年, 开创中国民生新闻理念之先河的《南京零距离》首次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设了“现场电话”, 让观众直接与主持人在热线中就某个新闻话题进行交流, 直抒胸臆。[1]随着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 新闻互动话题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全面的借鉴和采用, 与此同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互动的参与形式也从热线电话, 拓展到了手机短信、网络论坛以及微博等多种交互沟通渠道。通过这样一张密密织就的媒体与受众互动的网络, 新闻的传播空间变得开放起来, 观众被赋予说话的权利, 电视媒介的传播途径由单一的灌输转变成双向的交流。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作为省内民生新闻栏目的先行者, 在2004年开始于节目中运用新闻互动这一环节, 来提高节目的受关注度, 使得观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

一、新闻互动话题是强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当前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个人传播”、“小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兴起, 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媒所拥有的传播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现代传媒关系中, 受众是一个自我授权的公众或个人, 强调传播过程中个人的特质和需求的差异, [2]但不容忽视的是, 任何个体在社会行为过程中仍然需要寻求团体认同感,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论坛、QQ、微博等网络人际社区, 相同、相似的议题或某种认同感, 正是聚集众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显然,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在与网络媒介竞争过程中, 是可以通过对公众热点议题的设置, 通过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 来突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从而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把独白变为众语, 既吸引了受众, 增加了关注度, 又引导了舆论, 增强了自身的公信力。因而, 从现代传播的特性角度出发,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置互动调查话题, 可以起到增加节目感染力、提高收视率的良好效果。

笔者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 (以下简称福建新闻频道) 为例, 选取了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2012年2月7日-3月9日一个月的新闻调查话题为样本 (如下表所示) , 以大致分析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互动话题议程设置的特点和功用。

(一) 互动话题设置的关注点多元化

通过对一个月的《现场》互动话题类型分析来看, 其中政策法规类的调查话题比重最大, 达26.7%, 其次分别是文化教育类23.3%、节日情感类20%、经济消费类16.7%、其它13.3%。由此可见, 《现场》的互动话题关注点是多元化的,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话题的选取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时效性, 是当天或近期社会大众的讨论焦点, 容易引起受众参与互动的欲望。

(二) 互动话题设置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现场》的节目编辑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会有意识地对当天的焦点话题做出重点详细的报道, 并将话题以屏幕下方的拉滚字幕形式提前预告, 以吸引观众注意力, 刺激互动欲望, 同时还将话题公布在主持人的微博上。通过对焦点话题的重点关注和开辟各种参与的渠道, 由此形成对议题热烈讨论的氛围, 并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有效地提高焦点新闻的受瞩目度和被讨论度。在全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媒体是可以在节目中集现场直播、网络互动 (主要以微博为主) 、手机短信平台、热线电话为一体, 实现传播者与观众的跨空间交流, 通过反馈的同时性, 汇集、展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 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和冲动,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 互动话题设置的舆论引导功效

在《现场》直播过程中, 由主持人正式公布当日的调查话题, 并平衡选取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的留言和网民在微博上的讨论观点, 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互动。若当天话题重大, 观众参与踊跃, 则将这一互动延续至晚上21:00的《新闻2100》, 并邀请新闻观察员对话题进行评论, 从而形成“全媒体”式的互动格式。可以说,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形式, 新闻节目集合了大量的原创评论, 当编辑、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到组织引导受众展开讨论,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受众, 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 从而凸显媒体的新闻“把关人”作用。

二、新闻互动话题设置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设置新闻互动话题, 目的就是要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引导舆论, 因此如何设置好话题成为关键所在。

(一) 迎合还是引导观众

新闻互动话题实际是媒体为了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 而对新闻进行的二次售卖, [3]而观众作为售卖的对象, 该迎合还是引导呢?这是许多电视制作人的迷思。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M·E·唐纳德·肖两人在1972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4]而“设置议程”的主体主要有媒体、公众和政府三大类, 在以往的传播过程中, 大众传媒通常是议程的主体, 而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后, 公众和媒体成为了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换言之, 当公众对一个信息或者话题表露出极大的关注度之后, 经过媒体的报道和重点推介, 再回到公众视野, 可以引发更为激烈的讨论。这就要求, 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电视制作人应该要善于把握“迎合”与“引导”之间的平衡点, “迎合”观众想要关注讨论的新闻热点, “引导”观众从合理的角度进行充分且激烈的讨论, 才能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 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曾就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的法规作为话题进行调查, 当天的观众及网民参与度空前高涨,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仅短信互动平台上就收到各类意见上千条, 是平常的数倍, 由此可见涉及公众利益特别是公民自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最受公众关注, 互动参与热情最高, 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主动寻求者和自主解读者, 从而实现了媒体和公众两个议题的重合。

(二) 该“俗”还是该“雅”

在文化传播领域, “雅”、“俗”之争, 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新闻互动话题拟订时, 制作者也常常会考虑是否该多使用口语化的表达, 成语之类的书面表达方式是否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而不愿意加入讨论?

显而易见的是, 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近几年网络技术的普及, “雅”与“俗”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 “雅文化”与“俗文化”正出现一种合流的趋势, 有人将之称为“大众文化”。中外学者将“大众文化”的特性归纳为以下三点:其一, 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包括电视、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其二, 大众文化的生产动机是获取商业利润;其三, 大众文化的消费群体是受众, 消费目的则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5]电视作品属于文学范畴,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媒体,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 就应该兼容并蓄, 融合“雅”与“俗”的特性, 做到“雅”的“俗”化, “俗”的“雅”化。在实践中, 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的互动话题通常会从大众接受的心理角度出发来设置议题, 比如, “春节烟花爆竹该‘禁’还是‘放’?”、“您是否支持公交车内禁食?”、“探头拍违法车只罚款不扣分, 您有何看法?”等话题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尊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自然容易得到观众的热烈反映。在题目的设置过程, 也要考虑文字和口语表达时的美感和通俗感, 比如, “如何看待捐献骨髓者‘临阵脱逃’?”、“撞上豪车‘伤不起’, 您有什么想说的?”, 适当地使用成语和流行语言, 能够增加新闻互动话题的底蕴, 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而积极参与节目的互动。从收视分析资料来看, 好的新闻互动话题不仅会实现电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而且对收视率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 在新闻互动话题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对于“雅”与“俗”的把握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虽说大俗就是大雅, 但故作高雅易成“媚俗”, 过分追求通俗易成“恶俗”。例如某中央媒体曾就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人质死亡人数作为竞猜互动话题, 就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我们要防止新闻互动话题恶俗化、泛滥化, 帮助受众树立健康、宽容、理性的国民心态。

(三) 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力度

连续报道, 是新闻媒体常常用到的一种报道方式, 是采编者在某一段时间内, 围绕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人物所采写的分段持续报道。连续报道以其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持续时间长, 从而能够带来较为深刻的社会反响。而新闻互动话题可以是由当天的热点新闻引出, 也可以由最近一段时期的热点事件来设置, 因此, 新闻互动话题也可以连续多天对一个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递进式的讨论, 从而积蓄社会公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吸引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多层面关注, 以此增加媒体议题设置功能, 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仍以针对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法规的话题调查为例, 当时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2100新晚报》节目相继推出了“您是否支持福州禁摩限电?”、“禁摩限电措施如何执行到位?”等话题, 连续多日的递进式调查, 引起了观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另外, 国内的媒体同行曾有过一次更为成功的设置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典型案例。2006年陕西都市频道对疯狂渣土车进行八次连续报道, 调查互动话题也就这一问题层层递进设置, 成为当地民众一段时期的议论主题, 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后促成西安出台治理整顿渣土车的办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以新闻互动话题实现互动是当代电视在全媒体语境下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必须充分认识到电视主流媒体在议题设置上的重要性, 科学把握受众在新闻进行、传播、接受、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研究大众媒介对社会议题、社会潮流乃至社会制度与形态的结构、解构等宏观传播效果, 只有能够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中心议题的媒介, 并在孜孜不倦的追问中体现其特有的见识和价值, 才能获得最佳报道效果, 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涛.互动, 让电视新闻更好看[J].青年记者, 2006 (20) .

[2]刘景东, 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 2011 (3) .

[3]崔均鹏.短信互动与受众心理[EB/OL]. (2011-08-29) [2002-06-02].http://www.crftv.com/showNews.aspNewsID=7116&borderID=5.

[4]张慧子.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J].新闻爱好者, 2012 (5) .

[5]李春青.大众文化的雅与俗[N].人民日报, 2011-05-13.

篇9:以钓鱼为话题作文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篇10:以钓鱼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今年署假,我们全家去大门牙钓鱼。这里景色宜人,有草、有花、还有树。

我们开始钓鱼了。大爷刚开始就钓上一条大草鱼和一条大鲫鱼。不一会儿,姑父和姑妈还有小姐姐那边又钓上一条大草鱼和一条小鲫鱼。看他们都钓到鱼了,我又焦急又不服。于是我和大姐姐下定决心一定要钓上鱼来。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我终于钓到了两条鲫鱼,大姐姐也钓上了一条草鱼。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开饭咯!这里的饭菜可真好吃!大家尝着自己胜利的果实,心里都美滋滋的。这种滋味可比一般的饭好吃多了。吃完饭,我们就回家了。钓鱼真有趣,下次我还要再去钓鱼!

上一篇:新标准英语教学计划下一篇:转折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