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24-05-08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共6篇)

篇1: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选择题:1~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俗话说:“上行下效。”与这句话相关的德育方法是(c)

A.实际锻炼

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价

2.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3.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b)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学参考书

4.以法国利托尔诺为代表的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被称为(a)

A.教育生物起源论

B.教育心理起源论

C.教育需要起源论

D.教育劳动起源论

5.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C)

A.凯洛夫

B.杜威

C.马卡连柯

D.赫尔巴特

6.促进教学方法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D.意识形态

7.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b)

A.《论语》

B.《礼记·学记》

C.《中庸》

D.《大学》

8.学生年龄特征包括哪两方面特征(d)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9.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d)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0.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c)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11.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d)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班主任工作

12.从本质上说,教学过程是(c)

A.一般认识过程

B.理性认识过程

C.特殊认识过程

D.感性认识过程

二、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14.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三、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

育学试题—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16.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17.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四、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论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1.C2.A3.B4.A5.C6.A7.B8.D9.D10.C11.D12.C

二、答案要点:

13.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4.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发展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三、答案要点:

15.我国中小学德育总的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具体任务是: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16.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课外校外教育是

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7.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四、答案要点:

18.(1)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③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2: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系统阐述绅士教育思想的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B

2.在教育研究上反对思辨,主张定量、实证研究,提倡“科学化”的教育理论派别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答案:A

3.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模仿这一本能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答案:C

4.封建社会“等级制”的学制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B

5.小明的妈妈为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入学之前就迫使小明学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这样做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

6.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明确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答案:B

7.为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田老师私下查看了学生手机和日记。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A.荣誉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健康权

答案:C

8.林老师通过创建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对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一课程的特点?()

A.活动课程

B.隐眭课程

C.综合课程

D.选修课程

答案:B

9.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旨在()

A.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

B.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

C.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

D.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答案:D

10.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问题: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玩一个游戏——抢红旗。我把一面小红旗插在场地上,口令发出后,大家一起去夺红旗,全班同学该怎样站位才最为公平合理呢?这个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11.班会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刘老师要求同学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她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指导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C

12.一个叫苏珊的美国小孩,患癌症化疗后头发几乎掉光了。为了遮住秃头,出院后回到教室时,她戴上了帽子。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每个同学和她一样都戴着一顶帽子……原来,老师知道苏珊将重返校园,就提前对班上的同学郑重宣布:“从下周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大家都要戴自己喜欢的帽子上学。”老师的意图是()

A.统一班上同学的仪表

B.组织开展对帽子的研究

C.通过戴帽子了解学生审美差异

D.保护学生自尊心免其受到伤害

答案:D

二、辨析题:13~14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可以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答案:错误。教育是被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它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轨道上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14.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班级的纪律。

答案:错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等各项工作。维持班级纪律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适应?

答案: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基本特点。

答案:

(1)学科课程的特点:第一,重视对未来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第二,主张分科教学;第三,强调教材的逻辑组织和训练的价值。

(2)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主张“做中学”;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17.简述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基本点。

答案: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2)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中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四、论述题:18小题。

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下面是一节物理课“摩擦力”的教学实录(摘要):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几条小泥鳅,长得虽然不好看但却很有趣。哪个同学能帮我抓出来呢?(三名同学都没有抓住)

师:想一想,为什么泥鳅这么难抓啊?(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着教师又拿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师:如果老师要参加100米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同学们又热烈讨论)

师:大家看个小实验(课件演示):让毛刷从平面上刷过,你观察到什么?

众生:毛刷向右刷过刷毛向左倾斜,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二、深化学习

师: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几个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用手正向和反向摸狗尾巴草,看有什么不同感受?再看播放的视频,然后讨论。(视频显示:在光滑的和在粗糙的地面上拉着大小及重量不同的物体,弹簧秤测试出各自的摩擦力)

众生:(广泛争论后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知识应用

师: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们如何利用或克服摩擦力?

众生: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下雪天,路滑,撒些炉灰增加摩擦力防滑;拿起一个杯子,靠的就是手与杯子之间的摩擦力……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加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力……

四、布置作业

请发现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提出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措施和建议。

[问题]请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理论,对该物理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

答案:该教师较好地遵循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依据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感知阶段:教师通过让学生抓小泥鳅,又通过比较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鞋,还通过实际体验抓摸狗尾巴草,观看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2)理解阶段:教师通过讲授和演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因素,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摩擦力的原理。

(3)巩固阶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摩擦力的利与弊,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并以归纳和总结的方式,巩固了所学内容。

(4)运用阶段: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学中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

A.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和心理素质

C.个性心理和心理结构

D.个性心理和心理潜能

答案:A

20.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映

B.反馈

C.反射

D.反应

答案:C

21.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

A.兴趣

B.需要

C.信念

D.动机

答案:B

22.晓丹依据麻雀、鹦鹉、喜鹊等都有翅膀和羽毛的特点,总结出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属于鸟类。她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答案:C

23.注意除了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外,还有()

A.代替功能

B.预见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与监督功能

答案:D

24.喜者见之而喜,忧者见之而忧。这种现象说明心境具有()

A.稳定性

B.弥散性

C.广阔性

D.暂时性

答案:B

25.关心集体、对人热情、乐于助人、为人谦虚等特点,属于|生格的()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答案:D

26.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

A.操作能力

B.认知能力

C.社交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B

27.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A.个别特征

B.整体特征

C.本质特征

D.动力特征

答案:A

28.“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人们对一个人某方面的特征形成好的印象之后,还会把这种印象扩展到对其别的特征的认知上去。这种现象属于()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C

29.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称为()

A.定势

B.能力

C.习惯

D.技能

答案:D

30.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他的这种消极情绪属于()

A.抑郁

B.悲哀

C.焦虑

D.恐惧

答案:A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知觉过程离不开知识经验。

答案:正确。在知识经验的参与下,才能对知觉对象的认识更加完整、全面;同时,理解是知觉的一个特征和前提条件,理解就是借助于知识经验实现的。

32.智商的计算不需要考虑年龄因素。

答案:错误。比率智商就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离差智商衡量的是个体的智力在同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所以,智商的计算需要考虑年龄特征。

七、简答题:33~35小题。

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记忆过程包含的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

(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识记是保持的基础,保持是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效果的体现,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34.简述人格的含义及其特性。

答案: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等特点。

3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

(1)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篇3: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

本试卷共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等教学思想的文献是()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以美国学者孟禄为代表主张的是()A.生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5.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6.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多轨学制

()

7.人们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做出巧妙、恰当处理的行为称为“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

B.主体性

C.广延性

D.间接性

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设置的时段为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

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 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

D.初中到高中阶段

9.中小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程标准

10.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张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处分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 6

水平。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12.每个新人职教师都应学会做班主任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中心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7.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的义务作了哪些规定?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 王老师是一位胖胖的数学老师。有一次在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马上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班上顿时炸开了锅,一只只胳膊高举着要求测量。被点名的同学经过测量报出答案后,都得到了表扬,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那些没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着急了,高举着手喊:“老师,快叫我!快叫我!”

“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都量过了,我们还想测量什么呢?”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班上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看着这个男孩不知所措,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边笑边朝那个男孩说着:“好啊,你来量吧。”

小男孩拿着尺子,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跟头翻了好几个,他最后报出测量的结果是87厘米。

“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的手掌是11厘米,我看腰有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着点点头,说:“可以。”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刚爬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

笑容在老师和同学的脸上绽放,班级的气氛更活跃了…… 下课前,王老师对物体长度的概念做了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结合生活中的事物做长度

/ 6

的测量练习。

[问题]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和泛化

B.兴奋和抑制

C.集中和抑制

D.集中和泛化

20.影响知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同一因素是

(A.知识经验

B.刺激强度

C.兴趣爱好

D.视觉线索

21.上课时学生能够边听讲、边做笔记、边思考。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起伏

22.为人类所特有、与抽象思维发展密切联系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义记忆

23.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最佳效率的学习程度是

(A.50% B.100% C.150% D.200%

24.作家在头脑中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属于

(A.再造想象

B.联想

C.创造想象

D.幻想

25.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激情

C.愤怒

D.恐惧

26.“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所体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A.遵从

B.服从

C.众从

D.从众

27.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不稳定、内在和可控的因素是

(A.能力商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8.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是

(A.概念掌握

B.言语指导

C.动作示范

D.有效练习

29.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称为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绪

30.正确的态度能够促使个体实现预定目标,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这表明态度具有(A.工具性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价值表达功能

D.社会适应功能

/ 6))))))))))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32.人格不具有稳定性。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4.简述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3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A 6.C 7.A 8.A 9.D 10.C 11.D 12.B

二、辨析题

13.正确。

影响人的发展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人一出生就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中,受到社会各类人的言论、行为和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意识。这样就可能造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有制约作用。而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对自发的环境影响进行调节和选择,充分发挥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避免和消除环境中消极因素的作用,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14.正确。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一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第一,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第二,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4 / 6

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第三,教村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因此,所有的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简答题

15.(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遂步提高的过程。

16.(1)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2)活化文化的功能。(3)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4)选择文化的功能。

(5)更新与创新文化的功能。

17.(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四、论述题

18.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贯彻了: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王老师在讲解过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让学生测量桌子、铅笔、书本等的长度,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性原则。王老师在学生测量完桌子等的长度后,主动询问学生的其他想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这种方法,形成氛围,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

(3)因材施教原则。王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主动让同学通过尺子、手掌测量自己的腰围,拓展学生的思维。王老师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B 20.A 21.C 22.D 23.C 24.C 25.B 26.D 27.B 28.D 29.B 30.A

六、辨析题 31.正确。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32.错误。

/ 6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的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七、简答题

33.(1)人的知觉特点。(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差异。

34.(1)陶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35.(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原则。(3)倾听原则。(4)细致询问原则。(5)疏导原则。(6)促进成长原则。(7)预防原则。

八、论述题

36.人的能力的巨大差异,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学习与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1)遗传与营养。(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

(5)主观能动性。

【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篇4: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培根

D.卢梭

2.在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A.教学与发展理论本

D.范例教学理论

3.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体性,解性和

D.自我教育

4.在教育史上,有一种观点视教育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B.相对独立性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其中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D.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6.我国首次提出“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政策出自【】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C.2003年《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D.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教师是通过自身的知识、智慧、才能以及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的。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创造性和复杂性

B连续性和广域性

C.主体性和示范性

D.间接性和直接性

8.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组织要以儿童为中心,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做中学。这体现的课程类型是【】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9.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平时的作业、测验课堂表现等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D.标准性评价

10.中小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世界,主要以学习哪种经验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经验

D.生产经验

11.班主任李老师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奋斗目标选出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用于反思和励志,从而使他们获得教益。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环境陶冶法

D.自我教育法

1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学生道德认知的深与浅的矛盾

B学生道德认知的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D.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

14.社会需要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6.教师劳动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7.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刚接班,我就听说班里有四位“女将”,人称“四大金刚。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们个个都是“头儿”—学生会主席、班干部,还兼做语、数、外三门主科课代表而且她们四人“亲密无间”,组成一个小圈子,同学们对“四大金刚”意见很大。

我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向她们提意见?”

几位同学瞪大了眼睛说:“她们手中掌握着大权个个凶得不得了,谁提意见就没谁的好日子过。”

为了解事实,我对她们的表现进行细心的观察,发现“四大金刚”确实有长处:对班里工作敢管、敢抓,做事泼辣、果断、有点子;但她们也有许多缺点:圈子太小,以身作则不够,听不得不同意见,有时还C营私舞弊,比如语文课代表,外语默写常常不能及时完成,全靠其他3个人在早读课上“帮”她堂而皇之地过关。我意识到,对这个小群体必须加以优化。我针对“四大金刚”果断地砍了“三斧头”:

第一,抓住语文课代表默写作弊的事实在班级公开批评了她们;

第二,另派一名同学协助语文课代表工作;

第三,分别找这4位同学谈话,肯定她们的成绩说明批评她们的原因,指出搞小圈子的危害“三斧头”在班里引起了很大震动。同学们议论纷纷“四大金刚”的心理压力当然很大。

趁大家都在思考这一问题,我对4位同学逐一进行了家访。一进家门,她们的反应几乎都很紧张,更没想到我在家访中能做这三件事:

一是在家长面前称赞她们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班级工作中做出了出色贡献;

二是征求她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请她们谈谈怎样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怎样加强班集体建设等;

三是对她们如何做好班级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恰当的严格要求。

她们紧绷的脸松弛下来,阻塞的思绪像闸门一样被打开了。她们不但积极谈建议,而且对自身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

紧接着,我在班级组织了“关于搞好班级人际关系”的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她们。班会上,不少同学对她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的诚恳和期待使她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她们都分别作了深刻的反省,最终得到了罔学们的认可。从此她们的心胸变得开阔了,成了我们班名副其实的核心力量。

【问题】案例中的“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试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心理学研究有多个目标。其中,“对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与阐明”这一目标属于【】

A.陈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20.把明度相同的灰色方块放在白色背景上,会感到比放在黑色背景上的要暗些。这种感觉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21.由刺激物的新颖性、运动变化等特点引起的注意属于【】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前注意

22.下列选项中常常被称作工作记忆的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23.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

C.比较

B抽象

D.概括

24.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描述的是【】

A.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B.智力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C.激奋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D学习时间与遗忘之间的关系

25.个体追求成就和天赋、潜能的极度发挥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6.按照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对智力活动进行计划和调控的成分是【】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习得成分

D.内容成分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投射式人格测验的是【】

A.明尼苏达多相测验

B.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

C.爱德华兴趣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28.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且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A.情绪

B动机

C.归因

D.态度

29.当他人在场时,如果个体的唤醒水平提高或动机增强,这时会产生【】

A.社会惰化

B.群体极化

C.社会促进

D.群体思维

30.把引起焦虑或恐怖的刺激由弱到强地暴露给来访者,使其逐渐适应,增加耐受力,从而消除恐惧或焦虑反应。这种行为矫正的方法是【】

A.厌恶疗法

B.系统脱敏

C.满灌疗法

D.代币疗法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流体智力是后天形成的、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能力。

32.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随着练习次数增加,技能水平匀速提高。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压力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哪些?

34.简述班都拉的强化分类及其含义。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举例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C

【应试指导】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答案】D

【应试指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说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故应选D。

3.【答案】B

【应试指导】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春方面的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故应选B。

4.【答案】D

【应试指导】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尽管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具有自身的承继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答案】A

【应试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选A。

6.【答案】A

【应试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7.【答案】C

【应试指导】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直接用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影响学生,将自身具备的素质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教材也必须为教师自己所拿握,然后向学生传授。故应选C

8.【答案】C

【应试指导】活动课程指的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是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活动课程的思想可追溯到法国教育家卢酸的“自然教育思想”。

9.【答案】A

【应试指导】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使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根据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其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即形成性评价。

10.【答案】B

【应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就是教学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学习间接经验就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故应选B。

11.【答案】D

【应试指导】自我教育法又称自我修养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和自我批评等。根据题干所述,此处为自我教育法。

12.【答案】C

【应试指导】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二、辨析题

13.错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4.错误。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社会生产力制约,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生产方式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所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三、简答题

15.(1)传授与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分)

(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2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2分)

(4)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2分)

1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上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2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2分)

(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2分)

(3)教师的“教育机智”。(2分)

17.(1)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将人类活动经验加以抽象、概括、分类整理。(2分)(2)相对独立、自成体系。(2分)

(3)通常按特定知识领域内在的逻辑体系加以组织。(2分)

(4)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是其最大的特点。(2分)

四、论述题

18.案例中的“我”在班级工作中主要贯彻了以下原则:

(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我”通过了解事实,对“四大金刚”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她们的优点和缺点。(3分)

(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我”分别找四位谈话,肯定成绩,说明批评原因,并开主题班会,利用集体的力量教育她们。(3分)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我抓住作弊事实,公开批评,以纪律约束她们的行为,在家长面前表扬她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出色贡献。(3分)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我肯定她们的优势及为班级做出的贡献,并为她们以后的班级工作及自身发展提出建议,引导她们自省,消除自身问题。(3分)

(5)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答案】B务创可新

【应试指导】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具体表现为陈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现象和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其中解释心理现象是对已知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因果关系。故应选B。

20.【答案】B

【应试指导】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描述的现象便属于此。故应选B。

21.【答案】A

【应试指导】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新异突出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都是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故应选A。

21.【答案】B

【应试指导】短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

23.【答案】A

【应试指导】思維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

24.【答案】C

【应试指导】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与激奋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度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故应选C。

25.【答案】D

【应试指导】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26.【答案】A

【应试指导】斯滕伯格于1985年提出了智力三元结构理论。他指出,元成分用于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的获得过程,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分配心理资源、调整解题思路等。故应选A。

27.【答案】D

【应试指导】人格测验分为自陈式和投射式,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爱德华兴趣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根据排除法,故应选D

28.【答案】D

【应试指导】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且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29.【答案】C

【应试指导】社会促进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故应选C

30.【答案】B

【应试指导】系统脱敏法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从弱到强,渐次实施,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六、辨析题

31.错误。

流体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形态。它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体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32.错误。

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以下因素制约:(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让学生每次都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

七、简答题

33.(1)根据应对方式的针对性,应对方式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自责、逃避、计划和自评。(3分)

(2)根据应对方式的目的,应对方式分为两一是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二是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应激源。(2分)

(3)根据应对方式的表现形式,有积极的认知应对、积极的行为应对和回避应对三种。(3分)

34.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2分)班都拉在其强化理论中把强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分)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的强化。(2分)

得(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2分)

35.(1)提高助人报酬。摩根和帕克认为帮助别人时要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做出助人行为时所主要考虑的,随着助人报酬的提高,助人行为的发生率提高。(4分)

(2)将社会规范内化。个人将利他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规范形成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推动个人做出助人的行为。(4分)

八、论述题

36.(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3分)

(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分)

(3)充分利用“变式”。(3分)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方法。(3分)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3分)

篇5: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CHENGREN.exam8.com 来源:考试吧 更新:2008-10-15 14:40:57 成人高考

篇6:2016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镌(juān)刻 消弭(mí)谆谆(zhūn)奥(āo)悔

B.负荷(hè)舛(chuǎn)误 眼睑(liǎn)折(shé)耗

C.悭(qiàn)吝 果脯(ǔ舱)纰(pí)漏 饿殍(piǎo)

D.档(出mà扩案渐)(ā诗而)染切削(XāI勋)使海(沈hǒ妒)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诚肯 沐浴 谈笑风声 星罗棋布

B.别致 羽翼 生灵涂炭 杀身成人

C.奢侈 负疚 孰视无睹 赴汤蹈火

D.煊赫 缥缈 别树一帜 危如累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②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③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灾难。

A.审定 终止 驱除

B.审定 终止 祛除

C.审订 中止 祛除

D.审订 中止 驱除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B.此地天裸露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C.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想——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D.我看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一些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少年中,由于受不良思想的毒害,头脑中缺乏法制观念。

B.带领我们参观的是相识已久的王晓明的姐姐。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D.人类不但要改造环境,还要适应环境。

6.下面句子由于关联词语位置变化,表意受到影响的一组是()

①他虽然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A.②虽然他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①我们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B.②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①如果敌人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C.②敌人如果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①不仅我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D.②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7.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清朝政府的破坏,____,____都没能攻下。

A.使馆被义和团围攻了56天,西什库教堂被围攻了63天

B.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围攻了西什库教堂63天

C.义和团围攻了使馆和西什库教堂达56天和63天

D.义和团围攻了使馆56天,西什库教堂也被围攻了63天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和“骚”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统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着作。

C.苏武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念怒娇。赤壁怀古》是其代表作。

D.《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部”之称。

9.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夏日(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睛。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A.前六句描写了夏日村居之景,后两句抒写了夏日村居之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B.中间两联按时间顺序写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分别描写了夏季白日和晚间的景色

C.本诗通过对夏日村居之景的描绘,表露了对官场腐败现实的无比憎恶之情。

D.本诗观察细致,文词致密,气韵流畅,意境新颖,有着轻清闲远的特点。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追 求(覃子豪)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

一颗星追过去

向遥远的天边

黑夜的海风

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夜里

一个健伟的灵魂

跨上了时间的快马

A.诗的第一句实写,第二句虚写,时空阔大,意象壮美,写现实境界而又超越现实境界,激发读者对人生境界和人生价值的审美领悟。

B.日落之后是黄昏,“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星斗临空,诗人对黄昏作了传神的动态演示和静态描摹。

C.黄昏之后是黑夜,“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四周墨黑,海风呼啸,黄沙飞扬,声色并茂,令人如见如闻,给人留下了可供联想的天地。

D.最后三句以虚写结束全诗,“快马”之暗写“追”与“一颗星追过去”之明写“追”,从隐与显两方面扣紧题旨:真正的人生,应该有高远的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7题(20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歧州刺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馈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理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调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

B.伯父魏歧州刺史瑒,深所嗟尚

C.李氏宗党……无不沉醉喧乱

D.土谦闻而自责……

12.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赵郡农民德之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燕巢于飞幕之上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此乃李参军遗惠也;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B.①其后出粟数千石;②爱其二毛,则如股焉

C.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②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D.①债了矣,幸勿为念也;②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1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B.至于亲宾来莱,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C.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D.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阴德者何——什么是所谓的阴德

B.此儿吾家之颜子也——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回啊

C.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7岁丧父,因事母孝顺出名

D.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看见了君子以后,才觉得我们晚辈缺乏德行

1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表现文中所说李士谦“阴德”的一组是(3分)()

①母曾呕吐……跪而尝之 ②亲宾来萃……终日不倦

③家富于财……每以振施为务 ④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⑤悉召债家……对之燔契 ⑥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⑤⑥

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一年发生大饥荒,士谦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给乡民熬粥喝,赖以保全性命存活的人数以万计。

B.事母极孝,李瑒称李士谦是李家的颜回。

C.李士谦造福乡里,不为留名,甚至连他的子女都不让知道。

D.李士谦家里很有钱,但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他经常赈济、施舍别人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21题(10分)

支持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不是来自天文观测,而是来自无线电研究。

搞无线电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长期致力于消除各种噪声的研究。1965年5月,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科研人员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利用一架卫星通信用的喇叭形天线,来查清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这就要测量天空的有效噪声温度。无线电工程师为了使用方便,常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例如地面温度为300K相当于)时,它在无线电接收系统(如天线)中会造成20-30K的噪声,这20-30K就是度量噪声的“噪声温度”.最初,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得天空有效噪声温度是6.7 K,扣除大气吸收、地面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后,最后得到了3.5 K的剩余。在此后一年测量中,无论他们如何改进仪器,仔细操作,都不能消除这个剩余的噪声温度。他们还发现,这个消除不掉的噪声是各向同性的,不论他们把天线对准太空中的哪个方向,都能接收到同样温度的噪声,而且一年四季都一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3.5 K的宇宙噪声的呢?正当这两位无线电工程师对此现象迷惑不解时,彭齐亚斯有一次无意中了解到,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迪克等人写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根据大爆炸理论预言,在大爆炸后应当留下余热——辐射遗迹。这就好比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屋里生起火炉取暧,即使火炉熄灭了,屋里仍会因为火炉的余热而温暖一段时间。只是大爆炸产生的辐射当初处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它的波长发生了红移,落到了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微波波段上。所以,时至今日大爆炸应当留下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于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赶紧向迪克等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贝尔实验室访问。在经过一系列相互访问和深入研讨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确信,他们所发现的这种消除不掉的微波噪声,正是迪克的研究组根据大爆炸理论所预言并准备寻找的“辐射遗迹”.这是一种宇宙背景辐射,它们蔓延分布在整个宇宙的每个角落。他们俩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并使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因此而共享了1978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下面有关“噪声温度”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噪声温度是用来度量噪声的

B.有效噪声温度是指由于天空中各种原因造成的噪声

C.“噪声温度”既用来度量温度又用来度量噪声。20~30K的噪声,又指20~30K温度

D.用温度来标志噪声的程度为噪声温度

19.对“10K温度的余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度有10K

B.噪声温度有10K

C.有效噪声温度有10K

D.宇宙噪声有10K 20.对“宇宙背景辐射”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自宇宙的辐射是地球辐射的背景 B.指整个宇宙都存在的辐射

C.由于宇宙膨胀所产生的多普勒红移效应

D.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辐射遗迹

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大爆炸留下了10K温度的余热,它是波长为3厘米的微波辐射。

B.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来自宇宙背景辐射。

C.由于存在宇宙背景辐射,因此可以证明宇宙曾经爆炸过。

D.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这种消不掉的微波噪声,为迪克找到了有力证据

——辐射遗迹。

四、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2-25题(20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与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着声名。

例子太多了。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头便想:又是它了。1046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要他写一篇游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着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罢。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意识,逼仄得多了。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了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郎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一个游人写下一幅着名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韵。

22.联系后文,第一段中提到的“贬官文化”,具体说就是指:(5分)

(不超过35字)试举两例:

① ②

23.作者说“洞庭湖小了”是因为(3分)

(不超过30字)作者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因为(5分)

(不超过30分)

24.洞庭湖为什么是一个让人们捉摸的“奇怪的湖”(3分)

(不超过30字)

25.下列说法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4分)()

A.文章以“贬官文化”起笔,旨在引出范仲淹及其《岳阳楼记》,再引出洞庭湖,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

B.自范仲淹始,洞庭湖成为文化胜迹,引人遐思。

C.文章对范仲淹的胸襟气度是持保留态度的赞叹。

D.文章继范后写到吕洞宾,旨在表明范文一出,给洞庭湖留下了一笔文化遗产,但也局限了人们的思维和目光。

E.引用的长联是后人对洞庭湖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沉思索的佐证

五、修改下面的短文,完成26~27题(10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期进行了一项名为“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的调查研究课题。调研成果发现,童年时经常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长大后成为“杰出青年”的为65.54%,而普通学生只占20.27%.调查结果显示,“杰出青年”童年时经常是学校(班级)核心人物的比例为50.68%,学习成绩常是前10名的比例为73.65%.调查结果还显示,“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非常喜欢独立做事情的为66.68%,能谢绝游戏诱惑的为60.14%,能经常帮父母做家务的81.08%,对班上不公平的事感到气愤的占79.73%,有54.05%的人能规劝他人欺负同学,有58.78%的人能与他人分享荣誉。这说明:

26.指出材料中画线部分运用不得体的词语,并予以改正,有几个写几个。(5分)

不得体的词 改正

27.根据材料的有关内容,在“这说明”后续写句子。(5分)答:

六、作文(60分)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深化,人们愈来愈感到体制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的话题变得沉重起来,因为人们看到,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越来越制约甚至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机构改革迫在眉捷!请以“机构改革”为作文内容的范围,自拟文题,写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 2.D 3.B 4.A 5.C

6.D 7.B 8.D 9.C 10.B

二、文言文阅读

11.C 12.B 13.C 14.D 15.B

16.A 17.C

三、现代文阅读

18.C 19.B 20.B 21.A

四、现代文阅读

22.古代京官被贬用外地,寄情山水,留下大量的诗词文赋,此类文化即为“贬官文化”.举例: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②欧阳修的《醉翁亭记》;③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任选两例,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3.相对范心忧天下的胸襟气度,古人的眼中,洞庭湖就显得毫无分量了。洞庭湖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具有中国文化本身具有的宇宙意识,包容量很大。

24.洞庭湖作为文化载体(意象),具有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耐人寻味、深思。

25.A、B

五、改文

不得体的词 进行 谢绝 规劝

改正 完成 拒绝 制止

26.略

27.童年时代优秀的成绩、较高的组织才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一个人日后成才的基础

上一篇:大一军训总结800字下一篇:2017内墙瓷粉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