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后的重大会议

2024-05-24

中国建国后的重大会议(精选6篇)

篇1:中国建国后的重大会议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②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和组织条件。

2.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并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制定党的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2)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中共“八大”(1956)

(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会议:中共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人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注意:以前的提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党历届重要会议口诀

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三大国共要合作,四大领导工农忙

八七枪杆出政权,古田军队要增强

遵义军事与组织,瓦窑堡一起来抗日 洛川全面来抗战,减租减息是关键,六届六中马中化,七大确定毛指导 七届二中转城市,三中一化三改造,八大矛盾分析好,平稳前进要抓牢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科学评价毛的好,十二大有中国特色,再次评价毛的好

初级阶段和路线,十三大终于研究好,后来(十四大)市场经济有目标,小平思想成指导 十五大跨世纪,十六大三代表,三中科学发展观,四中和谐最重要

注释: 二大立纲: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确定

四大领导工农忙: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思想 古田军队要增强:人民军队建设

六届六中马中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七大确定毛指导: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转城市: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三中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八大矛盾分析好: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工业与农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与不满足需要,并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十一届六中二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确定其地位和其思想的地位 十二大有中国特色: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补充 现在重要会议:人代会,每年都开

党代会,每五年一次

历史上,共产党的: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若干次重要会议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7月31日)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一大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煮、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二、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次大会距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已有17年。

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四、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也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极为重要的一次中央全会。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阐明了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这次全会为促进和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为保证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作了政治、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六、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七、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八、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理论、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十、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大会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次大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

十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大会批准了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十六大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国民党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国民党的前身“兴中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10月,10万国民革命军从广州出发、挥师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但是,1927年4月12日,当时的国民党领导阶层发动政变,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国共合作破裂。

篇2:中国建国后的重大会议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增强了中国国防能力 ②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③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④实施了“863”计划 A.①③

C.①②③

B.②④ D.①②④

【解析】 依据图片可知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而④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中国原子弹爆炸打破了美、苏核垄断地位,增强了中国国防能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 C 2.下图所示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其中,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一号”

C.“天宫一号”

D.“神舟十号”

【解析】 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A项发生于1964年,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C项发生于2011年,D项发生于2013年,是中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答案】 B 3.下列中国的科技成果中,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C.原子弹研制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解析】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项是1973年,B项是2003年,C项是1964年,D项是1970年。故选B项。

【答案】 B 4.有一颗小行星是1996年9月18日在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发现后的暂定编号为1996SD1,其中SD正好是中文“水稻”的汉语拼音字头。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他是()A.钱学森 C.邓稼先

B.袁隆平D.华罗庚

【解析】 根据材料中“水稻”判断可知,应该是袁隆平。【答案】 B

5.《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喜爱。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为他()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 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析】 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 D 6.1966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组长梯塞留斯访华„„不禁感叹:“人们可以从教科书中知道怎么造原子弹,但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人工合成胰岛素。”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原因是()A.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领先世界的成就 B.中国原子弹爆炸是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 C.原子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都属于创新 D.中国科技基础薄弱但水平却领先世界

【解析】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因此该成就是中国领先世界的,故不可能“从教科书中学会”。

【答案】 A

能力提升]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国际上的援助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解析】 首先排除D项,因为D项不符合实际;B项只存在于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后期开始,中苏关系恶化;A、C两项都是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C项,正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才能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故选C项。

【答案】 C 8.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此次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此次卫星发射成功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解析】 材料说明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结合相关史实可知,A、C两项正确;B项也符合史实;中国当时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故D项错误。

【答案】 D 9.科学,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科学,我们能够管窥各国文化传统之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商朝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哈雷彗星的记录;《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定的药典„„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

——李建国《自然科学简史》

材料二 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化学家张准(1924年)材料三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成就。

(2)概括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国人重视“科学本体”开始于20世纪初的什么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

【答案】(1)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2)现象:洋务运动期间,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是科学本体。运动:新文化运动。(3)成果: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或“两弹一星”)。

10.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使我们在今天走向了大国、强国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和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中央和国务院于1956年11月任命聂荣臻同志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在聂帅的主持下,响应周总理提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二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从1953年财政科技投入只有5 600万元开始,到如今仅2008年全年就比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40倍之多,这说明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2009的科技投入预计超过2 4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安排了1 461亿元。同时,各个地方、各个省市财政科技投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人民网

(1)在《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突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篇3:中国建国后的重大会议

一、1949-1953年的利用.扶持和约束阶段

王永芹等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和发展》中指出:第一代领导集体施行“大力发展国营, 又可以搞私营”的新经济政策, 承认了应该允许自由市场、私营企业的存在, 这是我党最早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和实践的探索。

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就指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 并在中国政治.文化的生活方面发挥了颇大的作用”。因此, 党提出“在发展生产力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是必须的”这种思想。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 把保护民族工商业作为经济纲领的三项内容之一。这一切都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 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情况下, 借力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 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建国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 它们作为新中国发展经济启动力量,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 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各阶级团结, 努力发展了民族工商业。

二、1953-1956年的改造阶段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 首先是对其消极方面的限制, 避免资本主义本身的弊端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危险。《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中提到, 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 其实就是要保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华社1949年1月17日的社论《临清事件与国营商业》:如果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对它们不能加以控制, 它们便将成为今后破坏国民经济的主要因素”, 对于私人商业资本, 决不能采取完全放任自流的态度, 而应当领导、管理和控制它们, 使它们无法进行破坏性的投机活动, 并走上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道路。

党对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理论提出包含两个阶段。首先是建国后到1953年上半年, 明确了改造民间资本合理的方式。第二阶段:1953年下半年到1955年上半年, 确立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理论。

李敏昌教授在《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纠偏》中指出,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曾经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但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 其惰性也逐步显现出来, 如公有制、计划经济一统天下, 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显现, 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1956-1978年的式微政策

这个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利用民间上存在着严重失误。“八大”虽然做出“提高生产力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但这些思想在1957年“左倾”错误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下, 出现了严重的反复。尤其是在文革时期, 主要是批判“唯生产力论”, 强调要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人们头脑中扎根, 强化人们的阶级斗争意识, 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也主要是把阶级斗争看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969年《红旗》杂志第10期发表文章批判刘少奇的“允许资本主义国家到中国投资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经验”的观点, 指出“利用外资是出卖国家主权, 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经验就是把社会主义工业倒退”。1976年4月《红旗》杂志对允许资本主义国家到中国投资的思想提出非议, 说“这一切都是对民族资本的错误做法, 对国家经济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汤湘萍在《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 我国一直处于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 民营经济失去其合法的地位。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改革开放之后, 民营经济形态才再一次出现。

四、1978至今的鼓励与积极发展政策

这个时期党对民营资本的错误政策开始了纠正, 并逐步加重了民营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赵俊伟等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中罗列了党重大会议中的民营资本的政策。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 是我们的长期方针, 是社会主义前进的需要。1987年的十三大上提出, 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 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特别是强调了私营经济的发展, 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1992年, 十四大进一步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 要坚持以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 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1997年, 十五大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非公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各个时期对民营经济的认识, 不仅反映了各个阶段我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水平, 而且也体现了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中央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从体制外的补充地位逐步成长为体制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逐步得到确认和增强, 这是中国共产党慎重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所做出的正确决策。

摘要:不同时期, 中国共产党对于民营资本有不同的态度, 或是积极利用并加以扶持, 或是约束限制。这一切当然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政策有关, 而政策又和当时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认知方式有关, 所以认识党对民营资本的政策, 也是个系统的过程。

关键词:中共共产党,民营资本,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96页

[2]《党的文献》1992年第4期, 第5页。

篇4:新中国建国后英模人物的形象变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模形象

这个时期的英模多产生于新中国建立前。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召开,既是对革命战争中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一次总结和重视,也是审时度势,理性运用战争年代的工作经验来组织社会再生产的重要举措。195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一方面要在国内消灭残匪,解放包括台湾、西藏在内的全部国土;一方面经受着睦邻安邦的考验,必须出兵支援正处于美国侵略之下的友邦朝鲜。此时,建设一支精兵强将,内护和平,外援邻邦,是摆在新中国面前最紧迫的任务。这一时期的英模人数众多,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并大力宣传在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第一,人民军队的英雄群体

邱少云,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杨根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牺牲。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第二,劳动模范群体

孟泰,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工人,1950年、1956年、1959年全国劳模。解放初期,孟泰带领工友们搜寻挖掘器材,并加以整理、分类、修理,然后储存在“孟泰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先后恢复了1、2、4号3座高炉的生产。形成了艰苦奋斗、节俭爱厂、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

吴运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于1951年被授予“特邀全国劳模”称号。在抗战时期,吴运铎带领职工自制枪弹,努力提高部队火力。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过程中,他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并使左手、右腿致残。先后经过了20多次手术,身上留有几十处弹片。即便这样,他仍以顽强毅力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马万水,原河北龙烟铁矿“马万水小组”组长。1950年全国劳动模范。他曾创造手工凿岩、手工作业、独头掘进23.7米的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纪录。1960年创造了独头巷道月掘进435.91米的全国新纪录。小组先后9次刷新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纪录,创造了“深坑作业法”等200多项先进技术,形成一整套快速掘进先进经验。

王进喜,15岁成为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被誉为“油田铁人”和“工人工程师”的称号。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第三,建国初期英模的形象特征

区域英模比例的悬殊。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短暂的经济缓冲,国民经济得以基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现状依旧没有改变,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由此这一时期的英模群体身上延续了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和经济地域特征:工农业劳模比例大致持平,但农业劳模比工业劳模稍多一些,这与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农业国的社会状况是符合的。中国东北区、华东区、西南区的近代工业早在建国前就有长足发展,尤其是东北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华东区则为清末以来中国工商业的腹地,一直较为发达。而西南区由于抗战时期沿海、沿江工业撤离内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得以快速发展。这3个区的工业模范数量都多于其他地区模范数量。而我国西北区、华中区、华北区则一直都是延续着传统的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无论在新中国建立前还是建立后的岁月中,近代工业鲜有发展或发展得并不充分,故这3个区的农业模范数量多于工业模范数量。

叙事主体的变更。新中国成立后,新劳动者和新的英雄军人成为新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代表,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广大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革命的对象变为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以学生、教师、军事将领为叙事主体的局面有所转变,转变为普通劳动者和军人。以劳模为主体的革命伦理体系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战争时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革命时代的终结,社会需要进步,改革的对象也不会始终如一,因此劳模伦理体系对共产党政权的合法化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感恩到爱国的心态转变。新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使得爱国主义从可能变成现实。广大劳动人民都以生产资料主人的身份参与劳动,以平等的权利取得应有的报酬。比较建国前后的身份待遇,刚得到解放的劳苦大众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首先是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心理,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战争发自内心的感激,对自己在解放后所获得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由衷的感谢。但这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是每个公众自身的一种道德认识,尚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政治认同。而爱国则是这种政治认同的升华,它意味着每一个国家公民对所属国家的政治认同,是一种坚贞的、深厚的政治美德。这种认同容易把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具化为现实生活的行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吕鸿宾听到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宣传后,写信给毛主席,表示坚决拥护总路线、总任务,带动周围农民群众走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决定把1000斤余粮卖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

nlc202309031524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模形象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表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变成了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我国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而,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就成了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先进”二字意味着传统的以重体力创造高生产率的劳动方式必须向技术倾斜,向技术靠拢。这就为这一时期英模人物的大量涌现,尤其是技术工人模范的大量涌现,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第一,人民军队的英雄群体

“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的第八连。八连官兵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的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八连于1949年6月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官兵上下都坚持了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抵制住了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团结人民群众,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于1963年4月25日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

雷锋,原名雷正兴,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人。1940年出生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2年8月15日,任沈阳军区工兵第10团运输连4班班长的雷锋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1月7日,雷锋生前所在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热爱祖国和人民,干一行爱一行,社会日常生活勤俭节约,乐于帮助他人,发扬了社会主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被全国人民称为“雷锋精神”。

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英雄。湖南桂阳人。195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3次荣立三等功。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11月18日,部队进行野营训练,走在炮连最后的一匹军马骤然受惊,窜上了铁道。满载旅客的282次列车奔驰而来,为保旅客安全,他毫不犹豫地冲到军马前将惊马推离铁轨。列车和千余名旅客转危为安,他却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焦裕禄,共产党人楷模。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王杰,中华大地传颂的英雄人物。他是山东省金乡县人,1961年8月入伍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连。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入伍以后,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被评为模范团员。1965年7月14日在一次军事训练中,为了掩护12名民兵和武装干部的生命而壮烈牺牲。根据王杰生前愿望,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亲笔为王杰题词。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施工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录王杰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

第二,劳动模范群体

马永顺,劳动模范。1937年,他在东北林区当伐木工人,东北解放后,从劳工变为林业工人。1948年冬季,他创造了全国手工作业伐木之最,手工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个人的伐木量。于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11次被评为黑龙江省、东北森林工业总局劳动模范。1956年、1959年两次荣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崇伦,鞍钢工人。1956年和1959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解放初期,他研制出“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4年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抗美援朝军品生产中,他设计并制造出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倍。上世纪60年代初,实现100多项技术革新,先后突破十几项重要技术难题,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

张秉贵,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1959年全国劳模。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始,视顾客如上帝,从来没有懈怠。他提出的感观服务理论成为商业服务业的职业风范,被喻为“燕京第九景”。张秉贵“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赵梦桃,西北第一棉纺厂细纱挡车工,她领导的“赵梦桃小组”为我国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56年和1959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从1952年起,她连续7年月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并帮助13名工人成为工厂和车间的先进生产者。她摸索出科学的巡回清洁检査操作法,使断头减少三分之二,粗细节坏纱比过去减少70%左右。

时传祥,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掏粪工人。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10月26日,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握着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也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

第三,全面建设时期英模的形象特征

区域比例的失调。1956年模范人物的省际分布,仍然沿着中国的工业布局而展开,重工业代表比重最大。而我国东北由于与苏联接近便于获得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许多技术模范在东北这片土地上脱颖而出。这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重工业的重视。轻工业中,比如纺织业中女性比例比较大,这恰恰体现了这一行业的特点。

nlc202309031524

英模的普遍化。李富春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开幕词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面临的国家建设形势不同以往,“为了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我们还必须进行比以往的规模大得多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们不仅要建设工业,而且必须建设农业,建设交通运输业,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在工业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建设重工业,而且必须建设轻工业;不仅要注意新建企业,而且必须充分发挥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相互协调地向前发展”。这句话既是对中国经济结构变革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当前经济结构的概括,重轻结合、工农兼备、新旧同等,既是对经济建设的布局,也是对英模结构和数量的要求。这一时期英模数量的激增可以从出席当时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30个行业的人数窥斑。

技术型模范的大量增加。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仅仅是分秒必争式的重体力劳动已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变革生产方式,无疑只有以技术为支撑的生产方式才能满足需求,这也要求有足够的技术工人承担起技术改革的使命,中国的经济建设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在当时的情况下,普通工人在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苏联和自主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就成了这一时期最为普遍和最值得提倡的技术改革方式。正是在这种技术创新的氛围下,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创新的能手。例如创造“安全快速钻井先进经验”的玉门油矿田文宽模范钻井队,1955年平均每月的钻井速度都高于国家计划,全年钻了9口井,没有发生一次卡钻事故,从1953年到1955年,他们连续3年超额完成任务;阜新矿务局李宝书掘进队创造了新采煤法。

三、“文革”和徘徊时期的英模形象

1966年5月和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先后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这两次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对所谓“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和“刘少奇、邓小平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批判。“中央文革小组”逐步取代了国家领导机关——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机构。“红卫兵”运动突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串联”,使地方党组织陷于瘫痪,全国上下掀起“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这一时期除了“文革”中受到推崇的“另类英模”外,还是有许多值得人们尊敬的英模出现。

第一,人民军队英雄群体

孙玉国,辽宁丹东人。196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3月,时任解放军驻黑龙江某部排长,在击退苏联边防军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表现优秀,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孙玉国后来的经历可谓大起大落,先是被迅速提拔,后来又被降级、转业。1998年,57岁高龄的他经沈阳军区首长特批按副师级光荣转业。

洛桑丹增,解放后西藏的第一代工人,满腔热忱地为建设新西藏出力,先后5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成为优秀的共青团员。1972年1月,洛桑丹增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不久,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雷锋为榜样,十几年来,他曾先后18次奋不顾身地抢救战友和人民的生命财产。1974年12月30日,他为救掉入冰窟窿的藏族孩子咪玛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75年,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洛桑丹增“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并且号召全军指战员向洛桑丹增同志学习。

蔡永祥,196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省军区3支队3连战士,成为一名守卫钱塘江大桥的哨兵。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为保证列车的安全,抱住铁轨上的大木头跃出铁轨,在火车强大气流冲撞下壮烈牺牲。后被中共南京军区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1968年10月2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在钱塘江大桥北面的月轮山上,建立蔡永祥塑像和事迹陈列室,以示纪念。

第二,劳动模范群体

李月华,江苏省宿迁县人,小时随父亲过着漂泊行医的生活,初中没毕业便参加泗县曹场公社医院的工作,之后到宿县专区医院进修一年零两个月,结业后在泗县草沟、丁湖公社医院工作。李月华以白求恩大夫为榜样,走村串户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因常年带病工作积劳成疾,在持续高烧中带病抢救垂危产妇引起脱水和酸中毒,抢救无效,于1971年8月31日光荣殉职,终年33岁。中国共产党宿县地区委员会根据李月华生前的申请,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郭凤莲,1962年完小毕业后在大寨务农。1963年参加了大寨的抗灾自救,同当时的“铁姑娘”们一道投入到了“先治坡后治窝”的劳动中去。1964年,年仅16岁的郭凤莲,任“铁姑娘”队队长;她誓师改造家乡落后面貌,与天斗与地斗,成为那个时期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情接见和赞扬。

此外,还有知青系列模范群体的代表人物,以邢燕子为代表的特殊群体英模人物,“他们的这一革命行动,代表了革命知识青年的方向,并成为‘文革’1000多万城镇下乡知识青年的先驱”。

第三,这一特殊时期英模群体的形象特征

阶级色彩浓烈,强调身份上的政治性。这反映在英模群体身上就是对其党员和团员身份的要求和强调。这种政治身份一度成为全国人民追求的最终目标,政治身份已经遮蔽了其他身份特征,成为最为重要的身份象征。在描述英模事迹的词汇中,与政治身份对应的,政治性的词汇越来越多,几乎是清一色的强烈的阶级恨、热爱毛主席、“狠斗私字一闪念”、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等标志式的宣传语言,而忽略行业、年龄的区别。如“铁人”王进喜,在这一时期的《人民日报》报道中的形象是,他“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手里干的,和毛主席教导的一个样”,是刻苦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典范;他坚持不懈地“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与修正主义斗”,是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英雄;他“干着社会主义,想着共产主义”,是胸怀远大目标的先锋战士;他“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干工作“三老四严”,“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査”,是毛主席提倡的那种老实人;他“当了干部,还是个钻工”,自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对技术精益求精,努力做到又红又专,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战士。这一特殊时期甚至有刘学保为了争当英雄,竟然不惜杀死李世白,自残手臂,制造虚假爆炸案件,欺骗社会,捞取政治荣誉的事件发生。

nlc202309031524

英模形象的绝对化。一方面是英模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是政府企图以少数先进人物的道德境界,在思想建设方面去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甚至在树立、宣传过程中刻意地进行遴选。将政治立场、思想道德,甚至家庭出身等因素视为基本要求,将英模无我、无家、惟天下的道德操守和思想境界模板化,在此标准下,树立和塑造的英模特质出现了整齐划一式的趋同。在英模宣传过程中,一些被认为有损于英模形象的个性、缺点或错误都被“隐藏”或“修饰”,呈现出了“高”、“大”、“全”的绝对化完美。

四、改革开放初期的英模形象

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如何在改革发展潮流中,寻求自身经济价值与爱国主义、爱社会主义的一致,一批知识分子和实干家英模出现在群众视野中。因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发展,暂无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军队系列英模在此就不加以赘述了。

第一,知识分子英模群体

周尧和,物理冶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尧和长期从事凝固理论和凝固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著200多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各一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4项。已培养硕士29名、博士33名,他总结的“从严、重导、求新”的教学方法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国家首次颁发的航空工业最高奖——航空金奖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的科技成就奖。

蒋筑英,浙江省杭州人,1956年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考取著名光学家、长春光机所所长王大珩的研究生,后一直在该所从事光学传递函数研究工作。1982年6月,蒋筑英到外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在成都逝世。终年44岁。死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务院追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聂荣臻元帅称赞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第二,企业家英模群体

步鑫生,浙江海盐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改革先行者闻名全国的新闻人物。步鑫生1980年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小厂打破“大锅饭”,进行分配原则、生产方针、管理思想大改革,一年后成为全省行业领头羊。1983年,其事迹成为全国典型,“步鑫生神话”轰动全国,他的生产经营理念为当时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商业文化上进行了一次思想洗礼。

年广久,安徽芜湖人,“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他目不识丁,却是改革政策潮流的捕捉者,早在1976年他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后因邓小平多次提及此人并收入《邓小平文选》而闻名全国,号称“中国第一商贩。”

第三,英模集体的形象

中国女排,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简称中国女排)隶属于中国排球队,是近代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曾在1981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的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又在2003年和2004年两度夺冠,共7度成为世界冠军(或奥运冠军)。队伍以顽强拼搏为国人所熟知,女排精神已深入人心。

1950年第一批全国英模诞生至今,英雄模范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荣誉,伴随着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追求。可以说,每个时期的英模,皆是时代的精神和力量的临摹。从开国建国功臣、先进生产者,到政治性的红色英模,再到实干家英模,在上世纪50至80年代这短短40年的时间里,英模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英模形象变迁也恰恰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变迁。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从对阶级斗争的强调,转变到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强调,这些变化都反映到了英模形象变迁当中,强化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宣传。

篇5:中国建国后的重大会议

1、(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B)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 会议致贺信。

A 政党对话会

B 部长级会议

C 贸易促进会

D 高官委员会会议

2、(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习近平强调,2018 年,我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 阿双方建立(A)关系,倡议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得到阿拉伯国家热情响应。

A 战略伙伴

B 全面伙伴

C 友好合作

D 战略互惠 3、(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两年来,中阿双方加强战略协调和行动对接,(D)、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得到深化。

A 长期合作

B 团结合作

C 合作共赢

D 全面合作 4、(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前形势下,中阿双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D)。

A 加强合作

B 共克时艰

C 携手前行

D 加强合作、共克时艰、携手前行

5、(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务委员兼 外交部长王毅提出,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旗帜鲜明地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 和以(A)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决抵制一切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

A 国际法 B 国内法

C 联合国公约

D 联合国宣言 6、(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务委员兼 外交部长王毅提出,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拥有更大(C)。

A 重要性和发言权

B 重要性和话语权

C 代表性和发言权

D 代表性和话语权

7、(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务委员兼 外交部长王毅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复兴。抓好重点领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向(D)的方向发展。

A 高质量

B 可持续

C 惠民生

D 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

8、(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国务委员兼 外交部长王毅提出,推动政治对话,促进中东安全。坚持(C)导向,为实现中东长治久安奠定更 坚实基础。

A 目标

B 开放

C 发展

D 包容

9、(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阿方表示,支持举办中阿(A),为阿中建设命运共同体开启新的前景。

A 峰会

B 博览会

C 合作论坛

D 文化交流会

10、(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阿方高度赞 赏中方长期支持(D)人民的合法权益,同阿拉伯人民站在一起。

A 利比亚

B 叙利亚

C 巴基斯坦

D 巴勒斯坦 11、(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会议发表了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声明》,强调面对全球卫生危机,(A)的公共信 息传播至关重要。

A 负责任

B 讲实话

C 及时准确

D 公开透明 12、(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会议发表了 《安曼宣言》,双方同意召开中阿峰会,以拓宽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前景,服务于双方的共同利 益。欢迎(D)主办该峰会,会期由双方协商一致确定。

A 阿曼苏丹国

B 约旦哈希姆王国

C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D 沙特阿拉伯王国 13、(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会议发表了 《安曼宣言》,双方欢迎(B)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

A 2021

B 2022

C 2023

D 2025 14、(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会议发表了 《安曼宣言》,关于双方共同秉持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双方强调,应推动建设(A)、公平正 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支持在国际关系中推行多边主义,摒弃霸权主义,实现世界和平与稳定。

A 相互尊重

B 相互包容

C 相互信任

D 互帮互助

15、(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会议发表了 《安曼宣言》,双方强调,各国应遵循(C)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

A 与邻为善

B 独立自主

C 睦邻友好

D 互利互惠 16、(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会议发表了 《安曼宣言》,中国支持通过安理会改革增加阿拉伯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性,并通 过广泛民主协商,寻求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的“(A)”解决方案,达成共识。

A 一揽子 B 一站式

C 一盘棋

D 一竿子

17、(单选题)2020 年 7 月 6 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会议发表了 《安曼宣言》,双方强调继续支持巴勒斯坦事业,支持巴人民各项不可剥夺权利,包括命运自决 权、建立以(A)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的权利。

A 1967

B 1976

C 1986

篇6: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一、选择题

1、(201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 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2、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3、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4、(2009徐州质检)“文革时期,虽然政治运动冲击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还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下列各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美建交 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3·四川内江一模)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09泰州联考)“‘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7、20 世纪中期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有的奋斗目标和态度是()

①自强、向上、自信、迎头赶上 ②虚心学习外国先进成果,发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科技 ③加强技术交流,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 ④与时俱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肯尼迪的较量(漫画)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年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

材料二 研制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必须的,因为那时美国拥有核武器,一直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甚至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另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苏联也曾与中国为敌。因此,正是为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中国才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核武器。只有这样,才使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不敢欺负我们,我们的安全才能有保障,才谈得上进行经济建设。请回答: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1956年我国制订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陆续制定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材料二 为适应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自力更生,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请回答: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上一篇: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读后感下一篇:我想对母校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