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德 论 文

2024-04-13

师 德 论 文(共9篇)

篇1:师 德 论 文

师德建设论文教师师德师风论文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师德教育建设之我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针,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职业是最崇高的职业,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能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

客观上来讲,教师队伍素质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安贫乐教,情系学生,默默无闻。但近年来,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及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教师队伍中一小部分教师的师德存在一些令人担优的现象:

一是育人意识淡薄,二是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三是思想消极,四是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五是举止不文明,赌博等问题。

针对面临的问题,关键是加强师德教育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以先锋旗帜引领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党支部一员,首先自己要抓好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弘扬正气,以党风带师风,以党风带校风,充分发挥教师在师德和教改中的带头作用,特别是校领导能够带头上公开课,起到了

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教师要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心去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关心、爱护、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例如,我们班周梦祥同学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生活很难自理,由于长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行为习惯极其不好,于是,我尝试着做他的心理工作,平时多关注他,给他添一些学习、生活用品,鼓励他好好学习,让他感觉到学校就是他的家,一样有关怀,一样有温暖,让他做一名老师,同学都喜欢的学生。渐渐地,他的变化很大,不良习惯在改正,同时,我也取得了他的信任,师生间的情感也建立起来了,我觉得,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坚持科学发展,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对教师师德规范的要求学制度和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树立教书育人的宗旨,逐步完善家长、学生、社会民主评议师德,师风的制度,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其

违规严加处理。

四、构建“以人为本”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学校一贯要求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爱他们的成长,强调研究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在思想道德教育方向渗透到教育教学环节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发展,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回报社会、家庭、学生。

总之,师德教育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不断地坚持,实践和落实,并在实践工作中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我们的教师队伍就一定会得到很快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就会更加欣欣向荣。

篇2:师 德 论 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在岗不敬业缺乏事业心教学不认真缺乏进取心处事不公正缺乏仁爱心等师德失范行为。提出可以通过强化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师德建设:一是高度重视在强化管理中加大师德建设二是要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师德修养三是要建章立制建立师德行为监督机制四是开拓创新在组织活动中亮化师德形象。【关键词】 中小学师德建设建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实践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质问题而是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师德建设是更好地培养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的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一代新人的成长直接关系着“四化”的成败、民族的兴衰、祖国的前程。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立志向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极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可以说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

生。所以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以高尚的师德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来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书育人理念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己任实施开放式、启发式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更要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教师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一方面学校是传播社会文明的主阵地社会各阶层把教师的师德始终看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教师队伍的道德行为在社会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教书育人”既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全面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防微杜渐坚决纠正师德方面现存的失范行

为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师德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督促指导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总体看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好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不可避讳在现实工作中仍然有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的原则和规范。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当前在部分教师身上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师德失范问题:一是在岗不敬业缺乏事业心。有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捧的是人民教师的铁他们同样需要阳光和雨露更离不开教师的仁慈和爱心。四是为师不清廉缺乏自警心。有的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以教谋私处心积累地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挖空心思地捞取家长的好处巧立明目地赚取学生的金钱。有的自购课外复习资料、练习题向学生兜售有的故意把课堂上应教的内容留到课外来做以此吸引学生参加有偿家教更有甚者故意泄露考试内容以虚假成绩博取学生和家长的欢心提高个人的声望和名誉。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教育系统的良好声誉。五是言行不检点缺乏自尊心。有的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强不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形象。有的言行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有的仪

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污秽甚至还在社会上参与赌博。有的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学科以此达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目的。还有个别教师缺乏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遇事信口开河在教书育人的讲台上任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这些师德失范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这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上述师德失范行为虽然只表现在少数个别教师身上但影响极坏危害性极大。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警觉下大力加以克服和纠正。否则将会严重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甚至会给中小学义务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一定要转变陈旧的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切实增强师德建设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高度重视在强化管理中加大师德建设。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单位“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把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进一步细化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夯实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建立师德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坚持定期研究和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倾向性苗头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青、妇等组织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共同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就是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精神。因此师德教育必须要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入手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的思想用先进的文化净化教师的心灵用身边的典型激励教师的爱心。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学政治明方向学《规范》知荣辱学业务增本领学先进树新风。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前列认真尽职尽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及学生家长的厚望。三是要建章立制建立师德行为监督机制在机制运行中规范师德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师德建设中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保证。学校应依据我国教育教学法规结合本单位教师队伍现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教育行为准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一目了然。要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要探索建立师德承诺机制。师德承诺是教师向学生、家长、社会、同事表示诚信的一种行为是一个自我约束、接受监督、不断升华的过程。教师要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硬性规定对自己的师德表现须做出公开、明确的承诺。学校可举办教师公开承诺签名活动请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同时还应建立师德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师德校风投诉电话、师德信箱等形式让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参与对师德的监督。尤其要健全完善师德奖惩机制探索建立学生、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机制坚持奖优罚劣以此激发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四是

篇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一、现状分析

现象一:缺乏爱心及耐心。有的教师评优评先只看学生学习成绩, 不管思想道德表现, 平时上课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提问发言只点他们的名, 给其他学生的机会很少。对待学困生的缺点和错误缺乏耐心、信心, 更缺乏爱心。这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使其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毫无教育效果。

现象二:变相体罚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基石, 没有爱的教育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个不爱学生的老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比如, 学生没完成作业或出现了错题, 就罚抄作业, 不认真听讲就罚站或赶出教室。

现象三:忽视德育, 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近年来,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导向下, 不少教师只重智育不重德育。在教育过程中, 只满足于课堂教学, 只顾完成教学任务, 不注重和学生心灵的沟通。当学生犯了错或出了问题时, 不是从育人的角度去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 而是采用呵斥、责备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理。

现象四: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一些教师把教师这一神圣职业视为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 表现在教学工作中就是敷衍了事, 不认真钻研教学业务, 不改进教学方法, 更不愿意研究学生心理。上课缺乏激情, 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气氛沉闷, 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更不愿意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 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 无论是德育内容和方法, 还是德育手段, 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其次, 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 都是教师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再次, 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决定和影响着人一生的发展, 是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而教师是在这一时间段中影响学生的关键因素。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在一些学校中, 由于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 往往只注重抓学生的学习成绩, 忽略了教学生如何做人, 对学生知识传授多, 能力培养不够, 综合素质培养更不够, 急功近利。这些现象, 应当通过包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在内的工作尽快加以改变。

四、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那么各项工作一定会迎刃而解。

1. 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

教师职业道德的魅力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学校里, 老师是学生最亲密的人, 因此,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意识到自身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自己高标准要求, 以身作则,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尊敬和爱戴。

2. 加强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教师的职责, 加强个性修养, 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要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和实现自身价值, 把师德修养变成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

3.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认清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师德演讲、师德标兵评选和“优质课”评选等活动, 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 是一项需要每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 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 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能够担当起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篇4:师 德 论 文

[关键词]教师;角色;角色意识;师德修养;以身立教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知识的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一个国家、地区、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知识、依赖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学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而职责意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是不可分割的。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角色意识体现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一、研究者角色

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教师是知识界的精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培养下一代的知识才能,必須终身勤奋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必须追踪当代科学与学术的发展,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改造老专业,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还必须研究学生、研究社会、研究时代,以便增强自己对主体意识的自觉追求,增强教育实践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以便更好地承担起传道授业的重任。

二、传道授业者角色

唐代大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韩愈在《师说》中就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点明了“师者”的职责与作用。“授业”是指把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巧妙传递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理论的基础;“传道”是指教人做人,传给学生“做人之道”、“为业之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等等。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朋友角色

研究表明,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是具有民主作风、关心体谅别人,平等亲切,对教学精通,被学生视为朋友与知己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要信任学生、热爱学生;要平等地与学生沟通而不是以“师”压“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并摸清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教师还应能分享学生的忧与乐,做到在讲台上是教师,而离开讲台则是朋友,是学生成长的导师,人生的引路者。

四、心理医生角色

学生特别是新生正处于心理转型期与适应期,他们渴望并强烈地要求肯定自己和保护自己,他们的自尊心异常强烈,对触及自尊心的刺激十分敏感,由于家庭、社会的原因而共产生了许多问题的青年,表现为行为异常,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症、强迫症、缺乏自信、自卑等心理障碍。这一切当然可以依赖心理医生来解决,但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主要还是靠教师来处理。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教师要紧紧围绕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环境等,提供科学、有效、实用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与潜能开发,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有效地应付转折期,健全他们的人格。

师德不仅直接垂范于学生,而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甚至使他们受益终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和基础。特别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角色意识是职业工作成功的首要前提;而师德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基本价值要求。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它要依靠成千上万的高素质教师去实施,才能完成此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庄西真.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J].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编,2001.10.

[3]萧灼基.新经济急需型人才[N].扬子晚报,2001-8-20.

篇5:师德论文-严守师德-以爱育人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早在很久以前,韩愈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清楚的概括了教师的职责,“传道”在前“授业”在后,可见“传道”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首要任务。而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有“道”才能“传道”所以,良好的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产生极大影响。现在,结合我从教几年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教师品德修养的认识:

一、爱教育

苏霍姆林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各行各业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今天,教育也不例外的。教师的劳动很平凡,几乎也可以称得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繁难的职业,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要把一个有如一张白纸的孩子了造就成一个会做人,会做事的人,做为教师,身上的担子是非常艰巨的。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投身平凡,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的动力。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热爱之情,那教师工作的意义和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只有怀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显示出价值,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可见各位名家对教育工作也有着相同的理解,那就是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二、爱学生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还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常常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坚持爱孩子,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才能不断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三、有素养

中学生善于模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灵,造就着学生的品质。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环下,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我在师范学院受到的教育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从教十几年,对这句话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社会对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到生活,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品质和精神面貌。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说做为一名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肩负着整个社会发展的重任。

四、有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人。”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把孩子送到同样期望值高的学校和教师手里接受教育,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一种高度信任。只有教师自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素质,才能教出高文化水准的孩子,才能对得起“无价之宝”对我们的信任。陶行之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方面下功夫,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做一块善于吸收的“海绵”,以博学的才华,赢得学生对我们的敬佩,赢得家长对我们的赞赏,赢得时代对我们的认可!

篇6:师 德 论 文

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一、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台。

三、服务心态

篇7:师 德 论 文

把握师德新内涵,建设和谐校园

鞍山初级中学

鞍山初级中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秉承“人和校兴”的创建目标,努力探索师德新内涵,围绕“爱”、“容”、“诚”三个字,强调“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相处理念,着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一、师生关系,立足“爱”字

爱是师德之魂已成为共识。然而,新时期的师爱更着重体现在切实落实减负增效、突出无私奉献、关爱一切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以及尊重家长等方面。为帮助教师加深对师德新内涵的认识,我们通过开展“如何做智慧型的教师”等专题培训和学习,教师们从“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以学生的眼光看学生”、“温柔的征服”等师德案例中渐渐悟出了与学生相处的艺术,明白了一个道理:正是因为有了学生,我们才会有许多事要做。为了推动教师将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本网网 )

1、聚焦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能力。加强对教学五个环节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精讲精练题库,通过对各备课组日常练习卷、测验卷的印发数量与教学效果之间、加班加点补课所花时间与教学效果之间进行细致的数据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并监控作业、测验数量与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2、增强责任意识,关爱另类学生。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积极引导教师“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义无反顾地放弃业余时间,拉差补缺,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寻求合适的空间;对行为特殊的孩子,我们要求教师抱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的思想,为他们改正自身错误付出与精力时间。

3、设置特别奖项,激励优秀教师。对那些无私奉献以及利用午休为学生开设讲座以及带领学生开展阅读的教师,学校特别设立了“师德风尚奖”,以表彰那些用实际行动诠释师德境界的教师群体。

4、加强家校联系,丰富沟通渠道。在每次阶段性考查后,学校都要求教师向家长提供每位学生个性化的成绩告知单,反馈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该学科备课组老师的学习建议等,并征询家长的意见。对外籍学生,还特别向家长介绍他们在校适应中国生活的情况。

二、教师关系,立足“容”字

不同的.教师其气质秉性、才性学识、文化积淀各不相同,由他们实施的教育必然闪烁着多姿多彩的个性光芒。教师往往也有较强的个性,易犯文人相轻的毛病。新时期的师德内涵尤其注重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求培养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气度以及“和而不同”思想的教师。为此,学校再出新招:

1、在管理上实行“蹲点领导”制度。中层干部、校级领导下年级蹲点不是监督工作,而是引导年级组在突显团队意识上做文章。如:初三年级是科目最多、学业负担最重的年级,为防止任课教师单兵突进,蹲点领导发挥积极作用,协调关系,处理矛盾,指导各科教师均衡作业量,安排各班参与补习、体锻等素质教育活动,做到智育、德育工作两不误。

2、在评价上体现整体性原则。无论是考核教育质量,评比组室文化,还是组织部门活动,均以整个年级组、整个备课组或整个办公室为单位。这种“捆彩健逼兰鄣暮么就是推进集体和团队作战,学校注重的就是树立合作的典型。

3、在听课评课中倡导兼容精神。对相同的意见,彼此赞赏;相左的意见,分享包容,对可取之处,接纳认同。当然,也要摈弃“一团和气”现象,我们组织交流自己的认识与见解,要求成文、具体并有针对性。

三、干群关系,立足“诚”字

新时期的师德内涵强调平等和尊重。希望教师尊重学生和家长,领导首先就要尊重教师,作出榜样,体现人文关怀。俗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心路最难走,心与心的码头要靠真诚小舟去摆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当领导用真心的交流与诚挚的关爱对待教师,教师就会加倍地回报给学生。看似单向的交流,恰恰形成了“领导――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的情感互动,自豪感和荣誉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就会油然而生。为架起领导与教师之间心灵的桥梁,学校强调几点:

1、诚恳地做好思想工作。深入教职工中间,与教工广泛谈心交心,耐心地倾听,尽力地开导,通过做思想工作,帮助教工释放情绪,了解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舆情动向,为行政决策提供支持。

2、坦诚地开展批评教育。学校里一位骨干教师出现了有违师德的行为,我们与他坦诚对话,引导他反思自己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到位与缺位,深刻剖析,严肃批评,语重心长,是领导,是上级,但更是兄长、是朋友。既保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达到了批评教育的效果。

3、真诚地进行帮助指导。我们及时掌握教工的情况,适时提供援助。如帮助解决教工子女入托入园入学,为家属突患重病的教师募捐,给家有初、高三考生的教工放迎考前陪伴假,为教职工过集体生日,指导教工缓解压力等等。只有让老师们过得开心,才能奏响干群间最和谐的音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之路上将继续加强师德建设,协调好校园各类人际关系,不断丰富“人和校兴”创建理念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工作在鞍初、学习在鞍初、生活在鞍初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篇8:谈谈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

一、利用各种资源实施师德教育

1.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①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主动为教师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全体教师免费开放和使用,为教师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有效地监控自己的上网行为,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教师的道德教育。

②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重视和加强网络管理与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教师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才有利于了解教师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對性的德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2.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良师益友的作用

网络道德教育方式偏重于倾心交谈,更能引起思想共鸣,能更好地达到效果,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教师大多具备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面都具备大规模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增强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强有力舆论。

3.充分利用领导职能,指引教管组织好德育工作

领导是学校的主要德育工作者,是开展网络德育活动的主力军。每学期,根据德育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每月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组织一次网络会。要求教师利用网络搜集材料,制作课件或网页,再利用会议时间展示材料,发布信息,先教育自己,再去教育别人。

4.利用学校组织宣传德育工作

在德育处内形成共识,发挥党、团、队、会四个组织在德育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在网上的德育专版上开辟网上德育处,广泛地征求意见和建议。开展好活动,并及时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和联络。每周在德育专版上推荐一位德育榜样,介绍他的事迹和他的心里话。和学校的信息中心配合,开展一些网络摄影评比、网络评比、网页制作大赛等具有网络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学习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识,规范教育行为,提高师德认识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只有通过学习思考,才能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使修养不迷失方向。为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引导教师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习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为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

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德水准

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没有教育观念的改变,即使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做法,那么,其师德的表现行为也只是短暂的、形式的、虚伪的。再说,师德建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教育发展繁重任务的要求,师德内涵在不断提升,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更新。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只有当他真正确立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懂得了教师人生的价值,明确自己对人民所负有的使命,其行为活动才能与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始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乐于做“人梯”,甘当“铺路石”。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师德素质

教师修养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抽象空洞的东西,而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可以说,离开了教师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就不可能有教师的修养。因此,高尚的师德,需要在敬业爱生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去锻炼,而不能单纯靠说教、学习。要说与做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在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中提高师德信念

师德建设要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服理、服人而不服势。绝大多数教师是通情达理的,富有一定的正义感,敬佩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因此,加强情感投资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突破口。在对教师中存在的某些有损师德形象的问题时,我们是注重摆事实、讲道理,申明利害关系,引导教师自己去思考,去明辨是非,和风细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以势压人。有的教师往往因为一时急躁,偶尔发生一些问题,我们坚持做到点到为止,从理解、爱护的角度做善意的批评,用启发式的方法解决一些认识问题,做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情理交融。正面弘扬教师敬业爱岗精神的社会舆论,在提高教师政治、经济待遇上下点力气,帮助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从而提升师德水准。

篇9:师 德 论 文

化觉中学

李贤富

没有爱的教学,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教师要用心去爱,去教育学生,以春风化雨之情才能培育出灿烂鲜艳的花朵,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只有懂得爱的教育艺术,才能用自己的心灵去唤醒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灵,使他们渴望知识、热爱事物、向往未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完善自己的品格,并能在不断地学习和锻炼中逐步树立起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因此践行师爱,闪亮师德,就成了我们教师职业的关键所在!

一、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爱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关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这对学生教育尤为重要。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由于差生的种种不良表现,同学们会对他们不满,家长和一些老师会对他们责备训斥。因此他们渴望爱,这是情感的需求。教师应适时地给予他们关怀和爱护,使他们确立新目标,鼓足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寻找错误的根源,动员同学、家长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有一定的动物性。尤其尚未成熟的少年儿童,其动物性更是明显的。因此,教师要想按一定的目标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就必须首先懂得开启学生的心智的方法——师爱,以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他们的情感与行为。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所实施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才具有一定的感召力,教师的一言一行

才会被他的学生所接受、所理解,教师的形象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树立起来,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能以师爱去教育学生的教师,他的师德是高尚的,他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是良好的,他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超常的,这样的老师是能深受学生爱戴和信赖的。

反之,一个不受学生爱戴和信赖的教师,他的教学工作不论多么努力,都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

所以,我坚信:师爱是教育的灵魂!

二、师爱是唤醒学生心灵的智慧

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说:“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要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不只是要在路上经常做拔除野草的事,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田野,教师要在路上象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十分小心地保护那些尚未茁壮成长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这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不仅是高尚的师德,其实更是一种伟大的师爱,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师德师爱的作用,坚持用爱的智慧去唤醒学生的心灵。

那么,我们教师应当怎样用师爱这一智慧唤醒学生的心灵呢? 首先,应该让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兴趣。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其次,应该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充满兴趣。教育学生热爱读书,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书里有无穷无尽 的知识和道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前人和当今世界上有识之士对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认识和研究的结晶;青少年,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才能使自己健康地成长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才。

第三,应该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充满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努力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并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灵,并能以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促使自己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使学生进入自觉成长的良性轨道。

三、师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最好方式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心灵世界。他们因家庭、父母和自幼所受的环境影响等外界因素的不同,加之各自平时所留心的兴趣点的不同,因而,他们在兴趣、爱好和习性上,又具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些个性的差异,对他们的学习志趣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善于发现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不断表现出来的鲜明个性,从而进行因材施教,才好有效地去培养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如果我们作教师的都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能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去组织和开展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发挥,那么,他们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使他们逐步地成长为各有特色的人才。

四、师爱是完善学生品格的有力“武器”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以师爱去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挖

掘学生的潜能,而且更应该以师爱去完善学生的品格。

青少年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格,是对他能顺利完成学业,将来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必须从对学生终身负责的角度出发,用师爱去完善学生的品格。

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人应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应当在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中积极追求和进取等。然而,学生的良好品格,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以爱为他们丰富和完善。

教师应当怎样去逐步完善学生的品格呢?我认为,主要教育学生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教育学生做真人。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坚持“言行一致,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懂得:说话、办事、学知识、练技能,都要实事求是,绝不可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才对己、对人、对社会有益,才有利于学生求真知、做真人。

(二)、教育学生勤劳、俭朴。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热爱劳动,以俭朴为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懂得做人的本分,从而,热爱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珍惜幸福的生活,进而做到自觉地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三)、教育学生志存高远。要使学生懂得:只有心存大志的人,才能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勤奋自觉;也只有心存大志的人,将来在工作中才能意志坚定、奋发进取,最终走向事业的成功和美好 的未来。

最后,愿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有高尚的师德,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化作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师爱作为自己最高的职业道德准则,这样我们就能培养出一代代充满爱心、有志于献身国家、民族振兴大业的优秀人才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师 德 论 文】相关文章:

上一篇:餐饮餐厅供货合同下一篇:检测报告作业指导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