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老店品质如一

2022-07-15

第一篇:十年老店品质如一

二十年老同学聚会感言

已经二十几年不曾谋面的老同学相见,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就像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见面了。每次听到新找到一位老同学的联系方式,心中总是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有些事并不因时光流逝而褪去,而是更加记忆犹新,有些人不因不常见面而忘记,而是愈加想念!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经从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青春少年,变成了历经时代变迁的中年人。怀旧的思想,或许会成为我们脑海里一个不时来访的朋友。

不是吗?生活好像是染了沥青的白布,虽经岁月流水的冲刷,总还是保留着旧痕。从各位同学的发言中可以看到,很多老同学都时常回想起我们大家在一起上学和玩耍嬉戏情景,思念同窗之情溢于言表。(同窗汇-用心维系同学情)

看到眼前这一张张亲切热情的面孔,仿佛是在梦境里一般,原以为很多老同学一辈子也见不到了,但今天竟会成了现实,这会是真的吗?不由得掐自己一把,哦--原来是真真切切的!这样的感受对每一个重情谊的人来说都应该是一种幸福!

虽然同学们上学时候的样子都在记忆中珍藏着,但最近聚会的时候,初次见到某位老同学,有时还是不能够一下子认出来,这时脑子里会极速搜索到珍藏多年前的记忆,须臾之后就会感到那么熟悉和亲切,实际上各位老同学还是小时候那个样子,尤其是神态好像一点也没有变,岁月或多或少地在我们脸上留下些许痕迹,但内心的真诚却没有变化过!

廿几年岁月荏苒,一群物已非、人依旧的中年人,脸上写满人生苦短的老同学们聚会于此。其实走得最快的不是时间,而是见面互道短长的感觉。让我们有理由而且骄傲地想念着同学时代的那些日子吧,尽管那一段日子不全被幸福的阳光普照。可怕的年轮把我们的童真侵蚀成转瞬间面对着的脸上还挂着被生活拖累的艰辛的你我,我们依然应该对自己说:我们正年轻。虽然语气里透出一丝的不自信,而且还显出不那么理直气壮的惘然。让我们找一个幸福的理由吧,当你遇到一切的不如意,我们大家就是你依靠的臂膀,因为在我们有生之年共同创照过一段无法更改也无法忘记的纯真时光——我们同学过!

第二篇:四十年老笔杆的写作真经

机关工作离不开写材料。写材料是机关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一种看家本领。会写材料的机关干部都是大家公认的“笔杆子”,也是机关的“稀缺资源”。因此,会不会写材料,往往成为领导同志考察机关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字能力的重要标准。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我们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而应该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内功”与“外功”的位置关系,写材料者应该谨记在心。

谈到写材料“外功”的重要作用,我突然想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道理,“汝果欲学文,功夫在文外”。写材料的“外功”,就是为材料塑造“灵魂”,虽“外”而实“内”,起着“核心”的作用。可以说,忽视了“外功”的修炼,写材料的人就会成为一堆“语言垃圾”的制造者,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影响前途。在此告诫年轻的“笔杆子”们:要想写好材料,必须先练好“外功”,再谈技巧(内功)。梳理我40年写材料的实践,我认为,练好“外功”,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一、学好三本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

(一)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总开关、总钥匙。

哲学管总,哲学通,一通百通。哲学的科学定义告诉我们: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些东西,就是思想力的根本,是写材料的人必须牢牢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

有人怀疑,学哲学对写材料真那么有用吗?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上级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总结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工作报告。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问题,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平白浅直,没有内涵。按照约定俗成的通常写法: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做法;第三部分,下步打算。这种总结式材料结构现在似乎已经成了模式,成了新“党八股”,害了不少初学写材料的好青年,也害苦了许多有思想的领导,只能忙里偷闲、挤时间亲自动手写材料。如果写材料的人善于运用哲学的思想方法来写这个总结,那结果就不一样了。他会从认识论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原理,具体分析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互关系的认识论原理,具体分析在哪些地方体现了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于是,一篇总结材料的架构就新鲜出炉了:

第一部分,先写成果,可以写三大成果: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这里运用的是实践论原理。

第二部分,写取得成果的原因,即经验体会,重点写如何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可以这样破题:转变作风,不当看客;转变作风,不当说客;转变作风,不当过客。这里运用的是方法论原理。

第三部分,写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这里运用的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原理。我相信,这样运用哲学思维写出来的总结材料,一定会让领导满意的。所以,学好哲学,用好哲学,是写材料人的一门必修课。

关于哲学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机关干部而言,如何练好写材料的“外功”,《求是》理论杂志就是一部最正规、最实用、最能体现哲学思维方法的教科书,希望大家很好地学习和运用。此外,中宣部理论局每年组织编写出版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辩证看

务实办》、《改革热点面对面》等,都是最热门的哲学学习书籍,经常写材料的人不可不读。如果还要推荐的话,我建议大家再看一看李瑞环同志写的《学哲学

用哲学》这本著作,该书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哲学教材,应该一读。

(二)逻辑学——是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

旧称“论理学”、“名学”、“辩学”等等。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总的来说,可以提高我们使用概念、作出命题和进行推理的本领,使我们在写材料以及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时,能够做到概念明确、命题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逻辑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必要工具。写材料的过程,也是人的思维认识活动过程。在认识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逻辑知识,将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性的知识应用到个别的事物上去,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也可以由已知的个别的、特殊的知识概括出一般性知识,从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第二,逻辑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俗话说,言为心声。我们写材料意在表达思想,但表达能力(材料水平)却参差不齐、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既有语法、修辞问题(内功),也有逻辑问题(外功)。其中,逻辑问题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写材料过程中,要提高思想表达效果,就必须做到观点明确、用词恰当、文理通顺、条理清晰、富有说服力。这些都与逻辑问题密切相关。

第三,逻辑是我们掌握和学习新知识的工具。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组成的,都有独立的范畴体系。而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之间的关系与推演,某个命题的证明,都是建立在逻辑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它们相互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如果我们具有一定的逻辑知识,就可以按照材料素材之间的固有联系,自觉地分析它的内在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较快地、较准确地提炼材料素材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很快地完成一篇材料的逻辑再造与重构过程。

第四,逻辑还是我们识别和揭露逻辑错误和驳斥诡辩的重要工具。逻辑从人类的大量思维材料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正确思维形式以及运用这些思维形式所应遵守的规律、规则,是识别谬误的准绳。举一个例子:某单位一名同志给领导写材料时,将一组数字“1×1000”误写为“1000×1”,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个写材料的同志甚是不服,问领导两者有何不同?领导训道:“你跟一个女孩约会1000次,与跟1000个女孩各约会一次,能是一回事吗?”这是个段子,但很说明问题,那个写材料的同志在逻辑上犯了“概念混淆”的错误。

(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从写材料的角度来说,可以认为是思想力的心理应用。比如,我们要为一位新领导写一篇讲话稿,写作者就首先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应用“靶向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出这个领导的讲话风格、语言特点、学识背景、思维方式、行事状态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然后通过对这些认知信息进行接收、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从而使材料写作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一般来说,领导的材料秘书都是深谙领导心理学的行家里手,所以领导的材料一般都由材料秘书来起草或代为把关。这并不等于材料秘书都是写材料的高手,而是他们懂得领导的心理,知道领导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因而才能使材料“适销对路”,很少出现返工情况。同样的道理,当上级需要我们写经验材料、写综合材料、写典型材料、写检查材料、写演讲材料、写述职材料等等,也都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评估材料的认知对象,尽可能地通过咨询、交流、对话、情感等方式,准确获取上级对材料的基本意图、评估标准、认知特征、动态维度等方面的心理信息样本,然后在充分进行心理信息认知处理的基础上,做好材料的选题、布局、用语、撰写等工作。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既能“投其所好”、又能“事半功倍”。

关于心理学的推荐书籍,我建议大家主要选这样几本书:一本是《普通心理学》,这是国家高教委推荐的一种高校心理教材,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心理学入门书籍,作者叫彭聃(DAN)龄;一本是《心理学方法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洛莫夫1984年出版的专著,是关于运用系统观点分析心理现象的科教书;一本是《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关于心理学入门的科教书;还有一本叫《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要是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这些书都应该看看。

二、练好三门功:问题意识、调查研究、四种思维

(一)问题意识——材料写作的思想指南。

1.什么是问题意识?就是一种提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主动思考的思想准备。树立问题意识,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根据我多年的写材料体会,在材料中要提出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加以分析和作出回答,太难了。这是对写作者思想力和理论功底的真正考验。为什么现在许多材料成了“语言垃圾”和“公文旅行”?就是没有问题!写一篇材料,归纳出几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味的观点,再堆砌一些无关痛痒、时髦词语的评说,就算完事。这样的材料,只能是白开水一杯,不写也罢。

2.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第一,要培养自己的学术意识。问题意识也叫学术意识,就是说,写材料应该有像钻研学术一样打破砂锅问(纹)到底的态度和坚持。学术意识是问题当头,没有问题的学术是伪学术。写材料也如同做学术论文,必须从问题出发,才能抓准问题,进而确定材料的主题,然后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不同凡响的真知灼见。培养学术意识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倡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没有学术意识,写出的材料永远是废品。

第二,要学会围绕问题写材料的基本方法。初学写材料的同志可以试一试这样一些操作方法:1、能提出一个新问题(证明你是在思考,有的放矢);2、有一个自己悟到的新思想(可以看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独到理解);3、有几个自己精心挑选的事例(证明你经过了调查研究,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新问题);4、有几个合适的比喻、典故或数据(这说明你已吃透了这个问题,能够深入浅出);5、有与文件不同的表述或阐释新问题的语言(说明你不是在抄文件、抄社论、抄讲话)。这个操作方法是比较笨,但只要上了这个线,你就从党八股中解放出来了。不是文件语、秘书语,是你自己在写材料了。长此以往,久久为功,你的抓问题的本事和写材料的本事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现在有一个新提法,叫做“新常态”,在写材料过程中,应该如何“破题”呢?我们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5种方法,归纳出这样一个思路:认清新常态,形成新心态,树立新姿态、创造新样态。

第三,要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写材料本身是一种压力,这个压力是无形的,会伴随你写材料的整个过程。压力来自哪里?来自抓不住问题的苦恼。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能专心致志地研究问题,力求突破。实践证明,没有压力轻飘飘,没有压力没问题。所有好思想、好问题都是在压力状态下产生的,所有好材料都是在压力状态下完成的。因此,要善于适应压力、善于利用压力,把写材料的过程变成激发创新动力的过程,变成提升思想力的过程,变成体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

第四,要学会与时俱进提问题。我的体会是:一个好的写材料高手,首先应该是时代思想的长袖善舞者,习惯于从时代的口号、社会的呼声中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既符合中心工作和党政决策的需要,又反映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真正把材料接入时代的“端口”,体现出材料的重要现实价值。具体而言,要学会与时俱进提问题,应在方法上注重超前性、体现独特性、突出可行性;应在重点上聚焦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阶段性任务,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着眼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时代问题在胸,写材料时就可以而且能够做到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下笔如有神”。

(二)调查研究——材料写作的基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他在2011年11月16日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曾专门就调查研究问题发表了长篇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机关干部,我们不仅要在工作中坚持遵循和践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写材料的过程中,也应该把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应当看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写材料的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了,许多机关的“笔杆子”也开始由过去的“面对面”变成了现在的“键对键”,调查研究的老传统正面临着“失传”的境遇。一些材料的产生,不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用心写出来的真知灼见,而是许多从网络上下载的批量“材料生产”。用这种方式“生产”的材料,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是用一堆“正确的废话”装饰起来的语言垃圾,毫无用处。它的症结在于:没有体现写作者个体化的劳动价值——没有个人的思想力,因而材料是没有生命的。

“四种思维”——高屋建瓴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在2012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到一个重要观点,要求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我体会,这“四种思维”,也是写材料者必须掌握的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因为写材料犹如战场上指挥员排兵布阵,“四种思维”如同战略战术,不具备“四种思维”的思想方法,就会不得要领,写不出像样的好材料。

1.什么是辩证思维?就是“理”字立骨,片言为典。机关材料几乎是清一色的政论文,政论文产生的主要是思想,因此在思维方式上都是以辩证思维为主,在内容形式上都是以说理为主。说理的材料就是辩证说理。说理是什么?是概念,是逻辑,是辩证思维的思想结晶。所以要“理”字立骨。但辩证思维虽然以说理为目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说理,相信这样的材料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写、愿意看。写材料的高手就在于,他虽然以“理”为主,但却善于“理从事出,片言为典”,从一件具体的事出发总结出普遍的真理,并且浓缩成一句话,使之成为经典。

2.什么是战略思维?就是“略”字当头,“四力”相济。写材料者在材料写作运筹过程中,也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总起来说,材料强不强,核心看思想;材料行不行,关键看“略”能。如何提升“略”能?一是要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的一种思维能力,培养观察能力,主要是从坚持自身的思维素养、知识储备等方面做起,以提高观察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要培养判断能力。判断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一种思维活动能力,也即人们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思维能力。三是要培养预见能力。预见能力是人们根据客观规律判断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一种能力。四是

要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观察、想象、判断和预见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正确应对事物新发展、新变化的一种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应该做到“四识”:一要有常识,不犯低级错误;二要有学识,加强实践历练和理论修养;三要有见识,不写平庸文章;四要有胆识,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以上所述四种能力是战略思维的基础和支撑,必须坚持学习和运用。

3.什么是全局思维?就是审“时”度“势”。写材料的“时”,就是要看清形势,着眼形势,紧跟形势,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写材料的“势”,是一种“因事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近平语)的思维方式。时与势,互为依托,互相交融,万万不可偏废。晚清学者陈澹然指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寤言》)。以“时”论“势”,是写材料的一种全局性思维方式。我在写材料的实践中,就每每以“时”为基点或时代背景,总结归纳了10字运“势”技巧:谋势、造势、借势、强势、乘势。谋势是策划力、造势是传播力、借势是影响力、强势是品牌力、乘势是发展力。“五势”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体现阶段性特点,又体现广延性特点,学会熟练应用,则写材料如鱼得水是也。

4.什么是创新思维?就是应时而为,独领风骚。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创新思维有三个显著特点: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写材料中的创新性思维非常重要,从目的上来说,可以大大提升文章价值和体现撰写者的思想力;从技巧上来说,可以达到文风新颖、独具魅力的文章效果。创新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观念,也是一种能力,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首先,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其次,一定要有善于归纳总结实践经验的能力;第三,一定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动力。

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都是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的“外功”,并且要善于综合运用。因为只有知识形成凝聚力,思想才会有力量。

三、三个综合运用的方法:攒知识、勤练笔、常总结

(一)攒知识——积累丰厚的材料“家底”。

许多人把写材料视为苦差事,有偷懒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脑子里没货,空空如也,翻箱倒柜也就是干巴巴的那么几条筋。没有货,写材料只好临时抱佛脚,按照上面的调子套下来,常用的口号填进去,再剪贴拼凑一点社论评论或领导讲话、用几个老掉牙的事例加上无关痛痒的数据,拼凑一番就算齐活了。如何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我觉得可以试一试这样一些办法:

1.闲记闲理法。每天在身上揣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每得到一个知识、听到一个故事、悟到一个道理、学到一句经典语言等等,都要随时记下来,然后再利用相对闲暇时间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日积月累,就会大有收获。

2.休闲记忆法。知识不是用来收藏的,攒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而,很多知识是需要记忆的。比如,一些典故、一些名言、一些思想观点、一些数据、一些诗文等等,都需要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以便随时应用。你可以利用上下班的路上、早晚的锻炼间隙、出差的空闲时间,有意识地进行背诵或强化记忆。实践证明,记忆训练不但可以开发大脑的智商,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坚持下去,必有好处。

3.菜单点题法。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创新攒知识的方式,将你所需要的知识以菜单的形式在网络上搜索查证,然后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分类整理,既便捷又省力。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有目的的坚持,否则,互联网强大的刷新功能很可能让你的注意力转移,偏离最初的攒知识方向。

4.卡片收集法。这可能是最古老的攒知识方法,有几千年的历史。许多历代思想集大成者,无不是依人挑起200多斤的担子。靠卡片收集而成为知识巨匠。孔子的《论语》是“述而不作”,完全靠他的学生用积攒下来的卡片把孔子说过的话记录下来,因此才有了今天的“东方圣典”。据说列宁写《国家与革命》这本著作时,光资料卡片就有两大箩筐之多,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挑起200多斤的担子。如今,卡片收集法仍然是许多写作者的首选和最爱。因为卡片上的知识是一笔一笔书写上去的,那上面有收集者思想的体温,会打上知识收集者独特的思想烙印,与一般网络体的攒知识方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让我来推荐,还是卡片收集法为好。

(二)勤练笔——打牢写材料的基本功。

写材料,归根结底还是要“写”。“写”是书面语言,也是撰写者思想力的最终呈现。写材料本身不但是机关干部的看家本领,更是敬业精神的重要体现。敬业必须要勤业,勤业才能专业、才能乐业。在这里,勤业是关键环节。勤练笔,就是勤业的表现特征,也是成为笔杆子的唯一途径。如何做到勤练笔呢?

1.要有怀疑精神。前面讲过,写材料就是做学问,怀疑精神就是做学问的探照灯。同时,它也是提升工作兴趣、培养“累并快乐着”职业理想的“事业荷尔蒙”。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这里的“惑”与“疑”,都是提倡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有无怀疑精神,不仅决定学问的研究深度,而且决定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做到勤练笔,首先必须高举怀疑精神的旗帜,始终保持对做学问(写材料)的一种旺盛的求知欲,促使自己不断地从问题出发,为了解决问题而捉笔不迭、欲罢不能。

比如当前,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可能会对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公民等问题发生了浓厚兴趣,产生了研究探讨的欲望或冲动,这时候你的怀疑精神就出现了。你要立即把握住这个状态,迅速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股脑地倾泻在纸上。

心理学告诉我们:欲望产生动力,欲望愈强,动力愈大。我们大家都有过谈恋爱的经历,就是那种感觉。在兴奋点上写材料非但不觉得苦,反而有一种让思想纵情挥洒的惬意和要与人分享快乐的倾诉感。勤练笔,就是这样“练”成的。

2.要善于使用压力。压力是什么?心理学把它定义为“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社会学把它称为人的精神“重力”;成功学则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原动力”。我想用一句真切的感悟走进大家的心灵——压力使人进步。“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索业于助力者,莫良于压力。大庆“铁人”王进喜有一句最著名的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同样的道理,勤练笔,不是每天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也不是“海水潮来的”自然进化,更不是无所作为的坐享其成。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做到勤练笔,必须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勤练笔也必须带着“压力”练。承受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压力的望而怯步,更可怕的是面对压力的无动于衷。请记住:压力永远是进步的阶梯!压力可以使我们时刻警钟长鸣,不在安逸中丢失梦想与激情;压力可以使我们更加认清自己的目标,看到自己的责任,找到自己的价值:压力可以使我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事业人生的“幸福指数”。

3.要与时俱进练笔。任何领域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和特点,写材料也是如此。勤练笔,不是简单地信笔由缰,想哪写哪;也不是依样画葫芦,照搬照抄;而是要依照机关材料的一般行文规律和应遵循的科学原理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机关材料都是“为时而著”,其最大的特点是要与时代合拍,用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常态的表述语来概括,就是“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

比如说当前解决“长、空、假”文风问题,中央提出了“短、实、新”的新文风要求,我们就要在练笔之前很好地领悟文风改革的目的和表现形式,而不能按照习惯性思维,走轻车熟路、率由旧章的老路。否则,一开始把路走偏了,想改也难。再比如,目前出现的“上级材料说小话(以示亲民),下级材料说大话(以示保持一致)”的现象,初学写材料者就会不得要领,很可能走进照猫画虎的误区。实际上,实事求是就是与时俱进,这也是写材料者必须牢牢记住的科学原理和行文根本。勤练笔,只有抓住了这个根本,才能走出误区、走正方向。

(三)常总结——锻造思想力的“台阶”。

写材料既要“毕其功于一役”,又要善于总结,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进入“道”的境界。“道”就是思想力。一个人写了一篇材料,总结出来三条体会,是得“道”之人;一个人写了几篇材料,总结出来一条体会,是悟“道”之人;一个人写了一堆材料,总结不出任何体会,是无“道”之人。

无“道”之人并非不能得“道”,而是缺少总结的习惯,因而不能在思想力上得到提升。须知,善于总结是攀升思想力的必要“台阶”,舍此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笔杆子”。常总结,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总结抓问题的深度。看看自己在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上是否有提高?是否能够做到再深入一步?

2.总结材料表述的技巧。看看自己是否较好地运用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知识?在谋篇布局方面是否体现了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

3.总结写作特点或风格。每个人的文章作品都是会打上个人印记的,或直接、或婉约、或夹叙夹议、或片言为典。因此古人说,文章即性格,文如其人。要看看自己的材料作品有哪些特点?如何完善和发扬这些特点,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4.总结他人见解。写材料是给人看的,因此少不了让人家评头品足。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最难得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要把别人的意见建议认真地进行收集总结,看看别人的看法是怎样的?有没有道理?如何改进或发扬?假以时日,“外功”必成。

(本文作者为某计划单列市副巡视员,有近40年的机关写作经验)

第三篇:友谊如一盏灯

友谊如一盏灯,照亮你的心灵。友谊如指路人,在你茫然的时候,指引着你前进。友谊如一朵鲜花,芳香我们的心灵。.友谊如……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朋友,他能赶走了我心中的寂寞和痛苦,给我带来欢乐。朋友,他使我远离冷漠、虚假。朋友他给我无数的信心和快乐。

--题记

他,浓浓的眉毛下衬托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一身白净的皮肤,他就是我的好朋友——业发,我和业发认识已经有一年多了,他给我带来欢乐,带来……

业发,他是我学习上最大的对手。他勤学好问、尊敬师长、待人友好,是学生们的榜样。因为他,我得更努力的学习,因为我们的目标相同,都是夺取全年级第一。每次大考,要不是我第一,就是他第一(目前来说,我夺取的第一比他多点)。如果他没考好,他肯定会总结经验,努力学习,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使自己更优秀。他从来不会因为的一次失败而放弃,相反,他会找出原因,更加努力的学习,我不得不也加把劲,努力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和他说:“业发,我们要考同一所高中,到高中的学校我们继续竞争,好吗?”他说:“好啊!”看样子,我们的战争是很难停止的,相反战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我们不象其他人那样,反目成仇,相反我们还是很好的朋友呢,在学习上,我有不懂的地方,我会去问他,他也很乐意,他会详细的和我讲解,他有不懂的题,我也会讲给他听。因为有和业发竞争的压力,我越来越坚强,我要把压力变为动力,越来越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去和业发争第一。有时我没有考好,他会鼓励我,要我努力,和他继续竞争。有了业发的鼓励,加上我自己的不服输的性格,我又和业发开始竞争了,这就是业发给我带来的学习动力,在这,我要好好的对业发说:“谢谢你!我一定会奉陪到底!”

业发,为什么会给我带来欢乐呢?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对手还是很要好的朋友,玩伴呢!有时,没事时他会叫上几个好朋友来和我一起玩,打球。这时,我也会叫上几个好朋友来,一起玩。我们几个在一起总玩得很开心。这样,业发他们、我和我的朋友们既锻炼了身体也玩得开心。因为我们是同学,我们在一起总是很谈得来,可以谈学习、谈理想……这些都是业发给我带来的欢乐

望着窗外那粗杆大树,不由得陷入沉思.渐渐觉得我的童年慢慢地被时间侵蚀着,余下的残辉,让我回想起旧往紧锁的日子,更让我的童年跟那棵大树融合在一起,分成三部分.根 茎叶.

我踏入童年的第一步时,总想自己快点长高,长大.那时我什么都不懂,只想做个大人,去工作,去上班,赚钱回来给爸妈,也许是他们太疼我的缘故吧.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不太习惯学校生活.也不太喜欢班上的同学.和老师.更不喜欢那高过我一倍的班门,我觉得他们都在叽笑我,笑我的样子,笑我的身高,笑我……总的来说,学校像个监狱,课室像个长满青苔的牢房,还有那举起手也摸不到的班门,像黑色的栏杆.我害怕那的一切,所以这件事就发生了.

一个早晨,我迫不得已地来到”监狱”.好不容易才等到上课,大家都坐在自己的位上.老天好象总是要和我作对一样,这节可为什么那么长,我盼着下课.下课,下课,可相反,等了很长时间,我终于耐不住了,张开嗓子喊了一声:妈妈.,我要离开这儿”声音带点抽噎.顿时上百支眼瞪着我,这个场景我还记忆犹新.我闻到一种潮湿的 1 气味,空气拢罩着哭声,我听到老师的脚步声,慢慢靠近,越来越近,我觉得头上痒痒的,好像有千百只虫爬了上去.

脚步声停了,老师在我身旁停了下来.有个人笑了笑,但声音很快又消失了.我觉得笑声挡住了老师的眼光,我望了望那个同学一眼.

“你不是很想做大人,很想赚钱给爸妈吗?” “你不学习,怎么赚钱”我还是一动不动,我沉默了一下,他的话也挺有道理,哭声消失了,我用粗大的手指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老师嘴角边顿时浮起真挚的笑容.全班也笑起来了,我也笑了.是那天使我懂得了师爱,也让我更有信心向童年迈了一大步,让根更扎实地插进湿润的泥土里.

到了三年级,我成熟了很多,明白了许多没法做到的东西,也更爱上学了.现在,学校已不再是黑暗的监狱,课室一不再是牢房了,还有那扇和我差不多高的班门,我对它有种特殊的感觉,那是我的家,在哪,我交了个学友,工课上一有问题,他就像老师一样,耐心地帮助我.不过,他非常喜欢玩恶作剧,而且玩得很过火.这里有个就有个关于他的故事

“炎热的夏天真让人够呛” “我也赞同,这是实话”他和我走在放学的路上,面对着这可恶的天气,我们就像烤炉里的食物. “我可忍不住了”他咬紧牙,气愤地说,同时把一个空汽水罐踢出五米远. 只听 “咣当”两声,他已经来到一家冷饮店,拿起一瓶汽水,就走了.当时我听不见他和冷饮老板在说什么,随后老板叫我过去.

老板伸出贪婪而肥大的手掌,好像提醒我些什么,我知道他在暗示我,让我给他钱.我看看四周,那个同学的身影都没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侵进大脑,好像一个翻天巨浪向我扑来.

“请给六块钱”老板非常温和地说道.我不敢说话,害怕他下一句又是疯骂.

我越来越觉得轻飘飘了,老板那不变的脸色,使我更害怕了

“咦,为什么我的口袋有钱呢?

“啊,对了,这个小子又耍我,难怪刚才有这种感觉。

我把钱掏出来,递给那肥胖的老板。

我真想把他痛揍一吨。

当然,我现在是又渴,又累。在回家的路段,就像走万里长征一样,筋疲力倦。嗨,这有什么呢,还是怪自己蠢吧。

就这样,我刚触摸到朋友,我知道这是个不简单的名词,以后我跟它还要更亲密的接触.树茎部分就告一段落了

光阴就是那么快,我已经是个六年级的学生了,我特别喜欢望飞鸟,看着它们的归去,那扇班门,我比他还高了,这就是无趣的原因吧.

再看看那长满青苔的墙壁,那矮小班门,那和蔼的同学.想想那陈旧的往事,我觉得一切都变了.变了。

这就是友谊的珍贵吧

那天夜晚,学校显得格外宁静,偶尔有一两声小鸟的啼啭,在我们宿舍,所有人都进入了梦乡。

“呀”我喊了一声,便从梦中惊醒过来,顿时肚子好像被人狠踢了一样,疼痛难忍. 2

另一个同学也醒了,大概是我的缘故吧.我吃力地爬下床,准备去医务室.这时一只手伸过来扶着我. “哇”我叫了出来, “嘘,别出声” 我看了一下他,不过他真地把我吓惨,我揉了揉麻痹的双手,他牵着我,就到医务室去了.

在医务室,他帮我询问病情,帮我拿药.回去的路上,他扶着我,一直到宿舍.

我睡在床上,想了很多东西,我终于真正的知道了友谊,明白了这个名词的含义.我忍不住那咸咸的泪珠,让它滚了下腮边.

我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了,望着飞鸟的归去,心有所思.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最终也要各分天涯.童年也到此一别了,树叶枯萎了,这枯树的故事是多么的精彩,多么辉煌.那又怎么样,都已经枯死了.最终便无人可知,消失在茫茫烟雨中. 邻居的音乐打断了我的思路,我被惊醒了, “匆匆的当天,太快已消逝,童年时就如此飘过,匆匆的当天,太快已消逝,童年时就如此飘过……

第四篇:忽如一夜春风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丝万缕在课堂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改革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教育改革呼唤教师新课程信念的重建,真正实现化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目标学习兴趣多元化评价教学反思

全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值愈来愈高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日益凸显。对中国教育的前景充满了希望的新课程改革像一股春风吹拂着一线老师的心,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们仍旧面对的是“课改改得轰轰烈烈,高考抓得扎扎实实”的现状。于是,所有教师开始思考这个严峻的现实,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的平台。教师们在现实中寻找离理想最近的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有效教学。我们教师要重建课堂的魅力,让日常的课堂能够成为学生快乐生活和成长的场所。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教师一走上讲台就在教学了,但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在课堂中完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思维训练、化学策略优化、化学情感态度价值孕育等方面得到更大收益,则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化学课堂呢?下面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明确化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点。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

首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不能光关注知识,而是应该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点”,而且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设计,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以及教学展开过程中可能“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得细腻、透彻,例题训练到位、深入,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得到强化,充分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真正获得进步和发展。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相对于初中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方法新、难度大,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跟得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信心,在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进步,真正做到提优补差。

再次,教学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时间和空间。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新课程下,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共识,要把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要点,以体现新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源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我们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首先,通过悬念的设置引发兴趣。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奇、勇于探索的个性,乐意接受新事物,容易吸收新知识。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和认识规律,结合化学特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原电池的的教学中,教师提出,在电视剧《寻秦记》中主人公穿越时空依靠的是他的感应接收器,有一天,他发现那个接收器没有电了,那么他该如何穿越回现代呢,于是他就开始找寻材料试着产生电,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设置诸如此类的悬念,告诉学生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均可以得到答案,讲授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应用,说说化学发展史,使他们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同时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欲望和兴趣,向往学习化学。

其次,通过实验的实施激发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好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各项能力。化学实验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纽带,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生动的实验,如:在电解池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铅笔写红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比如在化学反应中的热量教学中,让学生做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钡晶体的吸热降温实验,通过有趣的实验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再次,通过疑问的巧设增强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又会产生新问题,他们就会为此争论不休,这时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巧设疑问,让学生开展讨论,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即时大增,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记忆更深刻,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如在总结氯气的知识点时,教师启发学生,如果现在你家在一家化工厂附近,正巧化工厂发生了氯气泄露,你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呢,学生们会各抒己见,有学生说,把自己泡在浴缸里,立刻有其他学生反驳,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并不大;有学生说用毛巾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捂住口鼻逃生,又有同学反驳,家里没有氢氧化钠试剂,更何况,氢氧化钠溶液呈强碱性,对皮肤有腐蚀性,这可是毁容了啊,这样,学生们先不断提出方法,再相互证明其可行性,最终提到可以用毛巾蘸取肥皂水捂住口鼻离开现场这样比较合适的方法。这样层层推进,

巧设疑问,不断点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获得了氯气的相关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学,增强了学习兴趣,效果较好。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进行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实效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步,培养学生更强的能力。

首先,要有多维化的评价标准。“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同一批学生,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我们普遍意义上的差生,则是以学习的结果作为唯一尺子衡量的产物。然而,差生往往在其他某些方面却是出色和独特的。如爱因斯坦当年考大学三门课程不及格,但校长发现他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有独特的才能,便录取了他。所以,多一把评价的尺子,会促使教师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促使学生的发展的工具,也使在化学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能获得某些方面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有综合化的评价内容。评价的内容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状况而定,从而保证教师可以多角度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找出他们在不同方面的优点,给予评价,促进发展。如,教师在给学生练习时,可出一些题目,有考查记忆,理解的内容有开放的,动手操作方面的内容,还有创造性的内容,给不同的学生以多种表现的舞台。这样,记忆力好的学生对记忆问题能说得头头是道,理解力强的人对理解问题做得又对又快,而那些好动的学生在动手操作问题上会得心应手。如此,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了收获,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再次,要有差异化的评价目标。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评价中,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在确定目标时有所区别,评价要依据个体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排列次序,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搞一刀切,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身上独有的特点,并应站在明天的角度来看待今天的学习情况。

四、吾日三省吾身,重视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催化着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思反映了教师把握时代脉搏,大胆开拓,积极进取的能力。因此注重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反思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重视教学前的反思。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学前的反思可为上好一节课提供充足的准备,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

其次,重视教学中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就是及时、自觉地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这种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比如说“物质的量”的教学是高一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理解总是有点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生活中在计量方面经验,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建立“集合体”的思想,并把它迁移到学习过的微观粒子统计上来。在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统计也产生需要使用“集合体”的感觉时,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将它与其它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作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一个全新的概念的接受必定有个过程,怎样缩短这个过程,是教师要加以研究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了相应经验作铺垫,比直接提出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自身使用的教学行为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使自己的预设更合适学生的现状并不断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再次,重视教学后的反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教学后的评价反思、反馈纠正中得以升华,反思取“好坏”,得“扬弃”,求“纠正”,促“提高”。 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找出不足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是一个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教学后的反思也是教师最常见的、运用最多的一种反思形式。教学后教师可以反思所得、反思所失、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改正措施。这样才能在反思中受到启发,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出改进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有效课堂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策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想学;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学;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得更自信,学得更精彩,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苏]赞可夫著 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 文化教育出版社

3、史昕 周琳 谈如何实现化学课的有效教学卫生职业教育 2007.08

4、吴百含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教育探索,2007.7

第五篇:生命,犹如一束微光

铜仁一中高二(24)杨玺可

小麦花的花期短暂得不若俯仰之间,但它用生命结成的果实却养育了绵绵不断的生命;无花果的花瓣隐藏在新枝叶腋间难得一见,但它却于春秋两季自顾自地盛放而不沾沾自喜。流星有着小麦花的稍纵即逝,更有着无花果花瓣的渺小难觅,但它依然在无奈的命途中不遗余力地燃烧,以最灿烂的姿态陨落,它的微小、短暂与瞬逝更显其伟大、漫长与恒长!

我们苦短的一生正如流星划过长空时那束短暂的微光。有人说,一路走来,生存便是挑战,活着即是炼狱,百味人生于疾苦中百般轮回,到头来也不过是黄土一抔,沙丘一堆„„

既然生命的结局如此悲苦,那就及时行乐罢。投机取巧、不择手段、敛财求富;阿谀奉承、两面三刀、争权夺利;抑或游走花丛、倜傥风流、舞榭歌台、风光无数„„这看似合情合理,有着千般理由,但细细想来,其实它不是我们对待生命应有的态度。

命运从不予人千份顺意,更不会对谁恩宠有余,即使是嘴里含着金汤匙,想必那个幸运儿背上也可能会插着一把金刀子。我们每个人的脸就像一个永恒的“苦”字,生活不是一个在快乐中驱赶痛苦的过程,而是一个在痛苦中寻找快乐的追逐。所以,想要寻找希望,实现人生梦想,我们就得首先要把自己化作一束冲破黑暗的光,哪怕是一束微不足道的光。

微光虽弱,但蜡烛仍能照亮一片昏暗;萤火虽小,但绿光却能点亮整个夏夜;流星易逝,但光尾却锋利如刀终将划破黑夜!

生命,犹如一束微光。从端正衣襟开始,从对人微笑开始,从随手帮助开始,从宽心包容开始。途遇一朵蔫萎的小花,怀慈悲心洒下些许甘露;途遇一个哭泣的孩童,怀助人心蹲下小心帮扶;途遇一个善意的相助,怀感恩心微笑虔诚道谢„„这样,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是一束微光,因点亮他人,携手他人而汇集成为一轮充满诗意的圆月,哪怕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却也有着自己独有的亮丽。

夜过曙光终有时,只要我们不让自己的光芒被欲望遮住。短暂的人生或许不是人人都能寻到梦里的繁花似锦和地老天荒,那就余下力量让自己发光,让周围明亮。这样,我们还惧怕什么地狱,还稀罕什么天堂?

生命,犹如一束微光!

指导教师:代泽斌联系地址:铜仁市第一中学

邮政编码:554300联系电话:13985858866

上一篇:申请出国留学必读下一篇:食品药品整治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