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筝派的演奏特点及风格

2022-09-11

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 客家音乐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音乐不是南国粤地土生土长的音乐品种, 它的源头应该是中原地区的传统音乐。古代由中原地区迁徙到粤东的人民把“中州古调”带到了大浦、汕头、梅州等地, 外来的中原音乐逐渐吸收当地的民间音乐, 经过长期发展, 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品种, 因为与粤东原来的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不同, 就被叫做“客家音乐”或“广东汉乐”。古朴大方、典雅优美的客家音乐在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和东南亚华人中间广为流传。客家音乐和粤乐、潮州音乐被称为岭南三大乐种, 以其自身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特殊风采世代流传。

1 客家筝派的演奏特点

1.1 4、7音左手变化较多

客家筝曲使用两种音阶, 其中一种是“软弦音阶”。在“软弦音阶”的曲目中, “4、7”音左手变化较多, 喧宾夺主, 取代乐曲中的“3和6”, 乐曲中“3和6”只是装饰性的经过音出现。“4、7”音根据乐曲旋律地走向而产生变化, 上行时“4、7”音偏高, 介于“4与#4”、“7与1”之间, 从而增加了乐曲地流动感, 使音乐产生一种内在的张力, 使音乐情绪稍显活泼。下行时“4、7”音则偏低, 是将音阶中的3和6两个音升高成4和b7得到的, 从而形成了“5b7124”的特色音阶, 具有含蓄、深沉的特色, 使音乐情绪优美抒情。如在《出水莲》第一部分的慢板中, 上行旋律使用较多, 4、7音偏高, 使旋律线条回环而且富有活力。《出水莲》第二部分的慢板变奏中, 4和b7大量导入, 使音乐显现出中原汉乐古朴典雅的浓郁风格。

1.2 一带而过, 若隐若现的装饰性短拂弦

客家筝在演奏技法上有很多独特之处, 特别是意趣高雅、韵味悠长、变化多端的各种滑音, 成为客家筝区别于其他筝派最重要的标志。一带而过, 若隐若现的装饰性短拂弦是客家筝派独有的技法, 弥补音乐行进的空白地方, 对旋律起装饰润色的作用, 因此很少使用华丽的长拂弦。如在乐曲《出水莲》中, 采用了许多倚音, 一带而过, 在旋律上进行点缀, 增加了乐曲的色彩。在此基础上, 还通过程式化的变奏手法进行补充, 如5554可以变奏成为554的形式, 速度一般由慢渐快, 音型疏密有致, 乐曲在反复演奏时因为不同的节奏音型变化营造出变幻无穷的佳境, 使音乐流动, 富于动感变化, 乐曲更加充实, 使全曲易进入高潮。如筝曲《蕉窗夜雨》第五段中, 旋律在高音区上弹奏, 旋律骨干音则连续采用切分节奏加以变奏, 使曲调洒脱飘逸, 清丽明亮, 旋律更加充实, 将全曲推向高潮。

1.3 强调低音区的八度音程

由于风格所致, 在客家筝曲主旋律变奏的过程中, 常使用八度弹的手法, 一般低音区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 有时也会在乐句中选择。为了丰富音色的变化和对比增强乐曲曲调情绪的起伏, 使音延长, 音韵更加深厚, 产生一种庄重沉稳的感觉, 使乐曲除填补余音外, 也起了回声的作用, 使音乐延续。这种演奏方式既突出了重拍, 也突出了客家筝曲中的按、滑音的特色。在我国传统的古筝流派中, 这是客家筝派所特有的技法。如在《蕉窗夜雨》第三遍起速度开始加快的一段中, 旋律下降到低音区, 浑厚浓重、铿锵有力的主音、下属音和属音, 配以大撮技法形成的和弦低音与富有动力的旋律浑然一体, 有雷声阵阵之感。这种技法使旋律形成多声部的立体感, 更易发挥客家筝曲古朴典雅的风格, 又能使旋律充实丰满。

1.4 丰富、多变的左手按滑音

由于传统客家筝使用金属弦, 除了可以自如的吟弦外, 为延长余音和“做韵”也创造了条件。客家筝曲强调淡雅、稳重, 因此左手除了少数的极强调处以外, 一般来说左手颤音揉弦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平均与右手弹拨旋律结合成为整体, 造成立体感、层次感, 使筝曲具有高雅的情调和深邃的韵味, 特别是“软弦”乐曲中一些重揉揉弦的时值都较长, 令人有从容不迫、荡气回肠的感觉。左手的按滑颤音使余音产生多种变化, 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左手技巧, 其复杂性居各流派之冠。

2 客家筝派的演奏风格

2.1 古朴典雅、含蓄委婉的风格

客家筝曲大部分以古朴优美、典雅大方见长, 多见于“软弦乐曲”中。“软弦乐曲”是将音阶中的6音升高, 具体高度为稍高于7, 把3音升高, 3、6两音只是作为旋律的装饰音使用, 具有含蓄、深沉的风格特色, 以表现哀怨缠绵的情绪见长。罗九香先生是客家筝派代表人物, 由罗九香先生传谱的《出水莲》, 是客家筝曲的传统名曲, 全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音调优美清艳, 乐风古朴淡雅, 具有中州古调的雅韵遗风。在第二段的变奏中, 按、颤、吟、揉的旋律装饰手法用得非常巧妙, 变宫音7和微降的变宫音7大量使用, 与清角音4和微升清角音4一起, 增加了乐曲的游移性, 使音乐显现出中原汉乐古朴典雅的浓郁风格, 色彩也更加丰富。

2.2 明朗清新、欢快活泼的风格

在客家筝曲中, 还有一部分乐曲是明朗清新、欢快活泼的风格, 多见于硬弦串调曲目当中。所谓串调, 就是乐曲密切配合戏剧的人物或剧情而作串场音乐插奏其间。串调类筝曲包括广东汉剧的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曲牌。这类乐曲长短不一, 结构富于变化, 曲调明朗活泼。何育斋先生弹奏的《百家春》是客家硬弦串调乐曲的代表曲目。乐曲的旋律大都在高音区, 在变奏中速度越来越快, 音乐热情洋溢, 音调明亮、欢快活泼, 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这类风格的另一首代表曲目是《翡翠登潭》。在结构与铺排方面, 乐曲的中板段落有两次变奏, 基本曲调一致, 但是同样的旋律在第一次演奏时由高音区往中低音区移动, 第二次则由中低音区移往高音区演奏, 由此增强了乐曲的整体动感和起伏。

客家筝派一方面承袭了宋、元以来中原古乐的遗风, 同时又极富浓郁的岭南音乐风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埔“广东汉乐”中指标性的品种, 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要:本文以客家筝派演奏特点及风格为论述对象, 对客家音乐的演奏技法与风格进行概述。首先, 对客家音乐产生的背景进行浅析。其次, 从左手按滑音、刮奏及变化音等方面, 对客家筝派的演奏特点进行论述。最后, 从不同的乐曲对客家筝派的演奏风格进行分析, 总结出客家筝派古朴典雅、明亮清新的风格。

关键词:客家筝派,演奏特点,风格

参考文献

[1] 罗伟雄.“客家筝派”本源论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8.

[2] 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上一篇:用古典文化精髓施教效果好下一篇:编排课本剧——探究语文趣味学习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