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赞歌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不只是赞歌范文

爱国不只是口号

爱国不只是口号,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你贵或贱,美与丑,都不要忘记你还有一种永远大于金钱、地位的职责,那就是爱国。

假如你要问我的祖国在哪?我会自豪地告诉你:在那世界的东方有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她就是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山河壮丽,美丽富饶。那儿就是我伟大的祖国—中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四大发明让世界的科技向前迈了一大步;中国的文化历史真辉煌,有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李白的“斗酒诗百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

我欣赏我的祖国,是因为中国曾经经历了多少沧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我热爱我的祖国,是因为它在##、邓小平、江主席总书记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敬佩我的祖国,是因为在孙中山这位大总统的领导下,打响了“武昌起义”,发动了“辛亥革命”使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中走了出来;我喜欢我的祖国,是因为祖国的壮丽风景使人心旷神怡„„

“5.12”一个让人铭记的日子,在抗震救灾的那段黑暗而有光明的日子里,大量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涌向灾区,同时涌向亿万国人的赤子之心。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职工救出30个孩子后被砖块砸伤;女警坚守抗灾一线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教师将近40名学生安全撤离自己的留在了废墟中;北川司法局长4天未下火线;老母亲老泪纵横称谭千秋最孝顺谭千秋长女撰文忆父亲;30民工最早前往救援;校长刘亚春组织自救抢出百余人却痛失妻儿„„真是大爱无疆啊!将爱国表现的淋漓尽致。

是否还记得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个举国欢庆的时刻。那一夜,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高声宣读“Beijing,China”的时候,声音的电波从莫斯科会场传遍长城内外,中华大地上下欢腾,华夏儿女忘情欢呼。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是一种梦想,甚至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我们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朴素的民风。让世界真正的认识了中国,了解中国!

如今的一切变化都是因为祖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身处其中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作为90后的我,不应坐吃山空,而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老本是有限的,迟早要啃完的,但是如果我们懂得如何进取,如何爱国,那么世界将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辉煌!

第二篇:认真不只是两个字

认真是什么?一种责任、一种心态。认真的想想,只有对任何事情认真了才会成功。

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对于一个组织还是个人,我们更要注重“认真”这个结果,去注重身边的任何细节。

认真的气质和风格总是属于那些认真做事的人们,它将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资源。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认真”二字,只有“认真”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成功。人们要想做成任何事,没有全身心投入是不行的;相反,有了全身心投入,也就会相应地有对工作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从而把事情办成、办好。可见,“认真”是人们做事必备的品质,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处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世界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走向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都很重要。

作为财务处的一员,我们更要明白认真是什么,细节是什么,才能细致地对待工作,虽然不能达到完美,但必须永远追求完美。工作需要认真,甚至是较真。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细节很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细节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使人们的命运发生转变。对个人来说,细节体现着素质;对部门来说,细节代表形象;对事业来说,细节决定着成败。

优秀的员工,就是把认真精神贯彻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刘涛)

第三篇:英语不只是语言那么简单

在学校里,我看过很多人在练习英语口语,但是不论他们说得如何流利,和美国人的口语相比,总觉得仿佛缺少了些什么。那么,到底是什么呢?

在与朋友进行了交流了之后,我们发现他们主要缺少的不是标准的发音,也不是丰富的词汇量,而是西方人说英语的那种姿态,里面包含着发自内心的自信、独立与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正是我们国人所缺少的,因此说出的是中国式英语。为什么声音小、不清晰,因为在潜意识里就潜藏着那种不自信,所以无法发出来自内心的铿锵有力的声音。

李阳的疯狂英语为什么效果显著,就是抓住了国人的这一弱点,对症下药,强迫自己克服恐惧,勇敢大胆地将英语脱口而出,一旦意识发生了改变,其他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因此可以说,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更是在学习一种文化,如果你没有从文化层面进行理解,你就无法抓住它的精髓,只学习表面的东西,学的再多也不过是勉强涂饰,徒有其表。干了一辈子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的李鸿章就曾发出此感叹。

第四篇: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

本文发表于《现代教育报》2013年10月30日A6-A7版,编辑未作删改。题目仍然是《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

今年春节,带女儿去香港看望朋友。朋友的小女儿小雅有一个玩具,女儿很喜欢,临走的时候,朋友就让小雅把它送给了女儿——她经常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所以我们没有拒绝她的好意。

第二天,两家人在一起逛街。朋友告诉我,昨晚我们走了以后,小雅对妈妈说,请转告阿姨,那个玩具的说明书要求,只能让三岁以上的孩子玩。不知道我们的女儿到三岁了没有。我告诉已经四岁的小雅,我们很感谢她的提醒。妹妹还有几个月就到三岁了,我们不会让她三岁之前玩的。小雅很认真的说,那我就放心了。

春节期间,香港的商场中央陈设了许多好玩的雕塑,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很多小朋友爬上去玩,还摆出各种姿势让家长拍照。女儿见到了也要爬上去玩。小雅对她说,你不能去玩。看到了吗?雕塑底下有一块牌子,上面写得很清楚:请勿攀爬。女儿很听话,就不再提要求了。看到我脸上惊奇的表情,朋友告诉我,那些在上面玩的孩子一定都是“大陆客”——也许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称谓带给我的感受——香港的小朋友都很守规矩,无论多大年龄,只要看到“请勿攀爬”的标牌是一定不会上去玩的。

晚上回到酒店上网,看到一条“6名中国乘客闹事,荷兰航空机长拒飞”的新闻。报道说,2月13日中午,荷兰航空KL898航班头等舱内,有6名中国乘客晚到,整个航班就等他们登机。起飞前他们又坚决不系安全带,拒绝关闭手机,还和机长以及空姐大声喊叫,言辞中带有辱骂字眼。机长因此拒绝起飞。

乘坐飞机要系安全带,关闭手机和电子设备,这是起码的常识,也是起飞前空乘人员反复强调的规矩,并有《航空安全法》作为保障。乘坐头等舱的6名乘客不遵守这些规定,不仅仅是让中国人丢了脸,也让我们反思,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中国人是否已经具备了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素养?当中国日益朝着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努力前进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相应的教育、科技、文化和思想准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但在许多境外人士看来,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除了钱多之外,其他方面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去年以来,每到一个地方,当地人的第一句话是感叹中国人真有钱,第二句话就是问我们:“北京的雾霾怎么样了?”他们对中国人的感觉很复杂。一方面,羡慕中国人有钱,欢迎中国人去消费;另一方面,并不大瞧得起中国人,甚至有鄙夷之意,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不守规矩。

中国人是不太守规矩。对于很多人来说,规矩往往是一纸空文,可以视而不见。规矩的制定比较随意,遵守起来也就不怎么严格。许多规矩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对于少数人而言,就可以突破,可以特事特办。没有关系时是规矩,有关系时就不是规矩。很多人的心里,并没有做人的一根底线。不太清楚是非的界限在哪里。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什么事无论如何不能做。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西方人遇到一件事时,首先问自己该不该做;中国人遇到一件事时,首先问有没有人看见。没人看见就敢做,有人看见就不敢做。我们缺乏基本的敬畏感。

这种心态固然和民族文化有关。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官僚统治,使“人治”的传统根深蒂固,“法治”的意识极为淡漠。“人治”的特点是不受规矩的限制,完全依赖长官意志,皇帝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法治”的特点是一切都要依照规矩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超越法律——总统也要受法律约束。另一方面,这种心态也和当前的基础教育有关。由于大一统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的“指挥棒”效应,整个中学基础教育的核心就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重复性训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凡是高考考的就训练,凡是高考不考的就统统不做,至多只是做做样子,应付上级领导的视察。由于道德、诚信等非智力因素在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中根本无法考察,因此道德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里越来越被边缘化——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高,就可以“一俊遮百丑”。

这种教育模式正在使学生丧失宝贵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多家长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提高学生的所谓“综合素质”上,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名校、学钢琴、学画画、学滑冰、学击剑,等等,却忘记了最基本的让孩子要学会做人,知道守时、不说谎、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守规矩、不犯法等一些基本的道理。据说,李双江之子李某某在艺术和体育方面颇有天赋。4岁学钢琴,8岁习书法,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曾就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美国Shattuck-St. Mary’s school(沙特克圣玛丽学院)冰球学校,多次在钢琴、书法、冰球比赛中摘金夺银。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在素质教育方面光彩夺目的“优秀学生”却犯下了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失去了做人,其他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当我们让孩子在具体技能上学得越多的时候,可能意味着对他们的危害也越大。

不守规矩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不负责任。现在的学生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不太懂得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会产生后果,自己要对这个后果负责,也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前一分钟说过的话后一分钟可以马上不算,而且并不对此感到歉疚;答应好别人的事忘了,忘了就忘了,不会道歉,往往还认为不是自己的错,错的是别人;考试作弊受到处分,不知道改正错误,却千方百计想逃避惩罚;做事全凭冲动,全然不顾及后果,一旦出了事,双手一摊,由家长用钱去摆平吧。这样的学生,即使成绩再优秀,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君不见,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干部,走上一定领导岗位以后就大肆贪污受贿,根源可能就在这里。长期以来,学校里的好学生都是被人管着长大的,受家长管,受老师管。长大以后,一旦权力不受约束,没人管了时候,就有可能开始胡作非为。看来,要想根治贪腐,还是要从教育着手,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小就知道,做人的底线在哪里,哪些红线坚决不能碰。

中国的教育呈现出一种很奇怪的双重逆向效应。一种逆向效应体现在,小学生强调的是共产主义教育,要为全人类服务;中学生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要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到了大学,学生考虑的就是个人主义教育了,只想着怎么赚钱,毕业时能找一个收入高的好工作。另一种逆向效应体现在,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技能,有的甚至要学十几种,千方百计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能的天才,无论如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中学阶段拼命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为了提高成绩不惜一切代价。除了高考要考的知识点,其他一概不学;到了大学,才发现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学习成绩、艺术才能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道德修养和做人。这才开始“文明修身行动”,学会上厕所要冲水,不随地吐痰、丢垃圾,不大声喧哗,不穿背心、拖鞋进入公共场所,不浪费粮食和水,用餐完毕自觉送还碗筷,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等等这些原本在幼儿园就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并且将其作为高校德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看起来有悖于常理的现象,恰恰说明了当前基础教育以高考为核心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教育,考试本身不是目的。如果为了考试而教育,就彻底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教育之所以是百年大计,国之根本,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合格的公民。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仅能够振兴国家和民族,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多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就会少一个危害社会的人。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的富强和文明以及个人的幸福和快乐。

对教育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政府对学校的投入上——尽管这一点极为重要。事实上,社会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更为关键。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比资金更多的爱、耐心、时间和精力。比如,在德国,一个母亲怀孕之后,她所服务的机构会保留她的工作岗位——如果她就业的话——直到孩子长到三岁,之后她仍然可以回原机构上班。这期间,她的薪水照发不误,政府还会视情况不同给予相应的补贴,法律上对此也有严格的保障。这就使得德国的母亲至少在三年之内能够心无旁骛地照顾孩子,可以整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如果她愿意的话。但是在中国,一个母亲的产假只有九十八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产后休息八十三天——不到三个月。三个月后,母亲就要恢复上班,只能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者父母。也就是说,在一个孩子一生成长最关键的头三年中,他(她)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和妈妈在一起的。这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再比如,德国的男人很少在晚上外出应酬,下班就回家,不是和孩子读读书,听听音乐,就是在一起玩。这就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始终能够感受到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对他(她)的爱。但是在中国,很多父亲下班之后都在外边应酬。等到他喝得酩酊大醉回家之后,孩子早就睡了。等他早上出门上班的时候,孩子还没有醒。也就是说,在一个孩子一生成长最关键的十几年里,他(她)要么是和妈妈在一起,要么是和老人在一起。他(她)基本上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和存在。这对男孩和女孩的成长都极为不利。而且越是这样,父亲就越感到歉疚,就越容易从金钱上对孩子进行补偿,结果造成对孩子的溺爱,形成恶性循环。

对教育思考得越多,我就越意识到教育问题的复杂和艰巨。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政府、社会、家庭各有其责任。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和孩子的教育相比,其他任何所谓的事业可能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琐屑之事。对教育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号召和口号上,要有切切实实的资源投入——无论对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是一样。

第五篇:希望性别平等不只是空谈

——女权主义者艾玛·沃特森在联合国“他为她”活动的励志演讲稿

今天,我们启动了一项名为“他为她”的运动。

我向你伸出手,因为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们希望终结性别不平等——为此,我们需要所有人都参与其中。

这是联合国同类运动中的第一项:我们希望努力并激励尽可能多的男人和男孩倡导性别平等。而且希望这(性别平等)不只是空谈,而是确确实实的看得见摸得着。

六个月前,我被任命为联合国妇女亲善大使。而随着我谈论女权主义越多,我越发现,“争取女性权益”太容易被当作是“憎恨男人”的同义词。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确实知道的,那就是,这样的误解必须停止。

必须郑重声明,女权主义的定义是:“相信男性和女性应该拥有平等权利和机会. 它是性别间政治、经济和社会平等的理论。”

8岁时,我开始质疑某些基于性别的假设。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想在为家长“微博”上演的戏剧里担任导演,就会被说成“专横”,而男孩们则不会;

14岁时,我开始被媒体报道的某些元素性别化;

15岁时,我的女性朋友们开始退出各自的运动队,因为她们不希望显得“肌肉发达”;

18岁时,我的男性朋友们无法表达他们的感受。

我认为自己是一名女权主义者,这(身份认定)对我来说并不难. 但我最近的调查发现,女权主义已经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词。

显然,我成了那些言辞看起来过于强势、过于激进、孤立、反男性、不吸引人的女性行列中的一员。

为什么这个词如此令人不安?

我来自英国,我认为身为女性,我应该和男性同行获得一样的报酬.。我认为我应该自己为自己的身体做决定。我认为应该有女性代表我参与政治,以及我的国家的决策制定。我认为在社会上,我应该和男性获得相同的尊重。但遗憾的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使所有的女性都能获得上述权利。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说,他们已经实现了性别平等。

这些权利,我认为是每个人都该享有,然而(事实是)我只是众多幸运儿中的一个. 我的生活是完完全全的特例,因为我的父母没有因为我生为女儿而减少对我的爱,我的学校没有因为我是女孩而限制我,我的导师没有因为我将来可能要生孩子而认为我会走不远。这些影响了我的人,都是性别平等大使,是他们造就了今天的我。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但他们是无心的女权主义者。而我们现在,则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所以,如果你仍然憎恨这个词——重要的不是这个词,而是它背后的想法和抱负。因为并不是所有女性都能够享有我所拥有的权利。事实上,从统计数据看,真的非常少。

1997年,希拉里克林顿在北京做了一个关于女性权益的着名演讲。很遗憾,很多她希望改变的事实今天仍存在。

我注意到,听众里只有30%是男性。当只有世界上的一半的人参与并融入这场对话时,我们怎么可能做出影响世界的改变?

男人们——我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正式的邀请你们加入。性别平等也与你们有关。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看到,我父亲作为家长所发挥的作用被社会所低估,虽然作为孩子,我所需要的他的陪伴和我需要母亲的一样多。

我看到,年轻男性因为害怕自己显得不够“男子汉大丈夫”,从而在承受心理困扰时窘于寻求帮助——事实上,在英国,自杀已经是20 - 49岁男性的第一死亡原因,比交通事故、癌症和冠心病造成的死亡都多。我看到,男人因为对男性成功的扭曲理解而感到脆弱和不安全。性别不平等对男性也没有好处。

我们并不常谈及男人因为性别刻板印象而入狱,不过我可以看到,事情真是这样。并且当他们自由时,女性的境遇也会自然发生变化。

如果男性不再为了被认可而变得强势好斗,女性也不会再感到被迫逆来顺受。如果男性不再被迫掌控一切,女性也不会再被迫受掌控。

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敏感;男人和女人都可以强壮……是时候把性别理解为光谱,而不是南辕北辙的两派。

如果我们不再把对方定义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是把对方定义为我们的一员——我们都会更加自由. 这就是“他为她”运动所倡导的,这就是自由。

我希望男性负起这个责任。这样他们的女儿、姐妹和母亲都能够拥有免于偏见的自由,同时,他们的儿子也能被允许脆弱和感性——拥有这些他们曾经摈弃的特质,他们才是更真实和完整的自己。

你可能会想,这个从《哈利波特》里走出的姑娘是谁?她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做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相信我,我也问过自己相同的问题。我不知道我是否够格站在这里。我所知道的是我关心这个问题. 我希望它能变好。

同时,因为我目睹过那些事情——并且我又有机会——我感到自己有责任说些什么. 英国政治家埃德蒙德?伯克曾说:“恶势力要想取胜很容易,只要足够多的、善良的男人和女人们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了。”

当我为这次演讲感到紧张和疑虑时,我坚定的告诉自己——如果不是我,那又该是谁;如果不是现在,那又该是何时?如果当你面对机会时也有类似的疑虑,希望这些话能对你有所帮助。

因为现实是,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那么女性实现与男性同工同酬需要花上75年,而要我说,这恐怕得花上几乎一百年。1550万女孩会在未来16年被迫童婚。同时,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在2086年以前,非洲农村都无法实现所有女孩都能接受中等教育。

如果你相信平等,你可能是我前头说到的那些无心的女权主义者的一员。

为此,我为你鼓掌喝彩。

我们正在努力争取一个团结的世界,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团结的运动。它叫做“他为她”。我邀请你站出来,展示自己,畅所欲言,成为一个为女性权益奋斗的男性。以及,问自己:如果不是我,那又该是谁;如果不是现在,那又该是何时!

谢谢。

上一篇:叉车驾驶员范文下一篇:白露祝福语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