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宣传人员工作总结

2023-02-06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宣传人员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企业宣传人员工作总结

企业宣传、策划人员招聘条件

一、个人条件:

1、本科或以上学历(有特殊技能者此项条件可以放宽),广告设计、电子信息技术、旅游营销、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

2、具备三年以上企业宣传、文案工作经验,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图文编辑、设计;

3、熟悉旅游产品及线路的策划及品牌推广工作;

4、善于思考、勤于学习,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能够迅速掌握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知识;

5、有责任感、耐心细致;

二、岗位职责:

1、参与公司旅游品牌及线路的推广计划的整体策划创意、设计;协助公司媒体宣传活动计划的审定;

2、针对公司的市场推广、业务推广、形象宣传需要,能够独立设计、制作微信版推送信息;

3、协助部门经理分担商业项目信息收集、整理、立项调研,撰写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

4、健全部门企划工作的各项业务流程,并做好落实;

5、负责商业情报的收集及信息平台的规划,了解市场动态、竞争品牌动向、产品与市场信息,并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三、酬谢待遇

1、试用期1-3个月,试用期工资1500元/月,签订试用期协议书;

2、试用期结束,经考核合格后转正,底薪不低于3000元/月。

第二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_宣传提纲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宣传提纲

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12月8日向社会公布。为了做好《规定》的学习宣传工作,制定本提纲。

一、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命题,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备的党内监督法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明确要求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定》的颁布施行,把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措施,使党内监督制度更加完善,监督手段更加有效,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促进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领导干部掌握着经济决策的重要职权,承担着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责。经济责任审计是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为基础,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规定》的颁布实施,对促进领导干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领导干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思考、规划和部署经济工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措施。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经济责任审计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制度设计。《规定》的颁布施行,适应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对促使领导干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推动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规范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举措。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的制度创新,国内外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规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面向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法规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继经济责任审计正式写入审计法后的又一个里程碑。《规定》的颁布实施,对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特点

(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规定》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1999年5月印发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以下称两办暂行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后,重新印发的以宪法为渊源、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依据的专门规定,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的核心法规制度,是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与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审计机关职责、权限、审计程序等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要求,《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计划、组织协调、审计内容、审计实施、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和结果运用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从而便于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具体操作。

(三)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性。

各级审计机关在十多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很多好的做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规定》在承接两办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对这些新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吸收利用。同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要求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结果运用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

(四)体现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的统一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管理和监督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共同任务。《规定》既与审计法律法规相衔接,又与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巡视、问责等干部管理监督的法规制度相衔接,使之成为兼顾审计监督、组织监督和纪检监督等立法要求的法规文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法规制度。

三、制定过程

两办暂行规定对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快速发展,两办暂行规定中的许多内容已经明显滞后。2006年2月修正的审计法,仅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和内容作出原则性规定,急需配套文件加以贯彻落实。

2006年11月,审计署与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共同研究起草了《经济责任审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之后,国务院法制办先后征求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29个中央单位,以及北京、福建等8个省级人民政府的意见,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审计署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09年上半年形成《条例》草案。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与国务院法制办商议后认为,采纳吸收《条例》草案中的主要内容,对两办暂行规定进行修改完善,起草印发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做法比较稳妥可行。

基于以上考虑,在对两办暂行规定和《条例》草案有关内容进行合并后,重新草拟了《规定》。经过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审计署、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多次研究修改,形成《规定》送审稿,于2010年6月报送党中央和国务院审议。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有关情况汇报,专题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201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布实施《规定》,并于12月8日向社会公布。

四、主要内容

《规定》在框架结构上分为总则、组织协调、审计内容、审计实施、审计评价与结果运用、附则等,共6章44条,对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一)立法宗旨和依据。

《规定》第一条明确了立法宗旨和依据。立法宗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从宏观层面,是为了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从微观层面,是为了科学总结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经验,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规定》的制定依据是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有关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规定》要依据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又是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据干部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

(二)审计对象。 《规定》第二条和第三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经过了范围逐步扩大、级别不断提高的过程。1999年5月,两办暂行规定明确的审计对象和范围,只包括县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2004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审计署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审计署自2000年开始进行省部长经济责任审计试点。与此同时,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开始探索对党委书记和政府行政首长的同步审计。

根据目前全国各地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情况和中央关于全面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规定》对审计对象和范围进行了扩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至此,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涵盖了从乡镇级到省部级的所有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时规定上级领导干部兼任部门、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且不实际履行经济责任时,审计对象为实际负责本部门、本单位常务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

(三)经济责任的内涵。 《规定》第四条明确了经济责任的内涵,即在审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基础上,对经济责任内涵作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规定。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基于被审计领导干部所任的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的领导职务;其次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因所任职务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再次是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相关联的职责和义务。

(四)审计依据和审计方式。

《规定》第五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依据,以及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两种方式。《规定》第五条第一款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解决了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法规依据问题。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是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审计工作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开展离任审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任中审计,前移监督关口,注重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规定》在总结各级审计机关这一经验的基础上,认可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两种审计方式。

(五)确定审计对象的原则。

《规定》第六条明确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审计对象的原则。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来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不同,审计对象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此,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原则是依照干部管理权限,而不是按照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

为了回应社会公众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由谁来审计的问题,《规定》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对其确定原则和组织方式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地方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本级党委与上一级审计机关协商后,由上一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即按照“上审下”的原则进行;审计署审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在报请国务院总理批准后,按照国务院总理的要求具体组织实施。

(六)审计机构、人员和经费。

《规定》第九条明确了保持经济责任审计独立性所必需的机构、人员和经费。为了有效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效解决经济责任专职审计机构、人员和经费问题。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不断增加,部分审计机关目前仍然存在机构、人员和经费与审计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规定》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

(七)联席会议制度。 《规定》第十条至第十二条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组成部门、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联席会议制度是审计机关和相关部门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共同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推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定》在两办暂行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规定》第十条第二款对其机构设置和领导人员配备作了进一步规定,即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同级审计机关内设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合署办公,办公室主任为同级审计机关的副职领导或者同职级领导。这对于推进经济责任专职审计机构及其领导人员级别的提升,确保审计机关有效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八)审计计划。

《规定》第十三条强调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进一步完善了审计计划的制定程序。为了解决部分地区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根据目前审计实践中的做法,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明确规定组织部门每年提出下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建议。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纪检、组织、审计、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共同任务,《规定》明确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组织部门的委托建议,共同研究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草案。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规定》明确审计计划草案由审计机关报请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审定后,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九)审计内容。

《规定》第十四条明确了确定审计内容的原则,即“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

第十五条至第十七条明确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

第十八条明确了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关注的事项,这也是审计的重点内容,包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等。制定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强调领导干部行使着管理经济社会的重要职权,履行着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经济社会和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为了更加全面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具体事项,要更加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

(十)审计实施步骤。

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审计程序和审计实施步骤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经济责任审计。同时,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要求,《规定》进一步细化了实施步骤。

1.《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了审计通知书的送达对象。审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计单位。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被审计领导干部,为保障和维护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合法权益,《规定》在审计法和两办暂行规定的基础上,明确审计通知书首先应当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审计通知书在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的同时,也应送达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

2.《规定》第二十二条明确了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召开有关会议和进行审计公示。召开审计进点会和进行审计公示,是各级审计机关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规定》明确了审计进点会参加人员应当包括审计组主要成员、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相关人员。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管理的工作,在目前审计实践中,部分地方的纪检、组织、监察、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派人参加审计进点会,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规定》明确根据工作需要,联席会议的有关成员单位可以派人参加审计进点会。

3.《规定》第二十三条明确了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当听取本级党委、政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同志,以及本级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的意见。听取有关领导同志和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的意见,可以帮助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把握有关问题和线索,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也为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奠定了基础。

4.《规定》第二十四条明确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提供的资料。审计法对被审计单位提供有关资料的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经济责任审计。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规定》明确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除了应当提供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资料之外,被审计领导干部还应当提供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5.《规定》第二十五条明确除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应当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外,有关单位也应当作出书面承诺。书面承诺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审计时被审计领导干部仍然担任所任职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作出书面承诺;二是审计时被审计领导干部已不再担任所任职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原任职单位应当作出书面承诺。

6.《规定》第二十六条明确审计机关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职责时,可以依法提请有关部门和单位予以协助。审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审计法这一条款同样适用于经济责任审计。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都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承担着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和协调职责。本条所称“有关部门和单位”,除包括审计法规定可以提请协助的上述机关外,也包括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

7.《规定》第二十七条明确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范围。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在提交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经济责任审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为保障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合法权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也应当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

按照党管干部原则,被审计领导干部接受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当地党委和政府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较为了解,党委和政府的意见可以作为审计评价的参考依据。根据工作需要,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可以征求本级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同志的意见。

纪检、组织、监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部门都是干部管理监督部门,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部门的意见是全面客观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工作需要,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也可以征求本级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的意见。

8.《规定》第二十八条明确了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作出了规定,该规定同样适用于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为干部管理和监督服务的,审计结束后,审计机关应当向组织部门提交审计结果。由于审计报告的专业性较强,篇幅较长,为了便于干部管理监督等部门阅读和使用,在审计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精简、提炼后,审计机关向有关部门出具审计结果报告。

9.《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明确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的送达对象。审计报告主送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的送达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必须送达的对象,包括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和组织部门。审计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在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应当报送本级政府行政首长。经济责任审计是为干部管理和监督服务的,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应当提交组织部门。

二是根据工作需要送达的对象,包括本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党管干部原则,如果本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要求,审计机关经本级政府行政首长同意,可以将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报送本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作为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结果报告等结论性文书抄送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具有管理监督职能的有关成员单位。

(十一)处理处罚。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能否进行处理处罚的问题,《规定》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问题,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十二)救济途径。

《规定》第三十二条明确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报告有异议时的救济途径。按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提请政府裁决。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经济责任审计。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为了保障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合法权益,保证审计质量,监督审计机关依法审计,《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救济途径作出了规定,建立了申诉和申请复核制度。

(十三)审计评价。

《规定》第三十三条明确了审计机关作出审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审计评价依据是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审计评价原则是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即在法定审计内容范围之内,应该审计什么必须审计什么,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

(十四)责任划分。

《规定》第三十四条明确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两办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将有关责任划分为两种,即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其中主管责任又划分为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根据十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经验,《规定》承接了两办暂行规定的基本精神,对有关责任的划分作出了修改,直接划分为3种: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十五)责任划分标准。

《规定》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七条明确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应当承担责任的划分标准。

一是直接责任的划分标准。《规定》明确了5种情形,与两办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相比,删去了“失职、渎职行为”一种情形,相应增加了两种情形:

(一)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是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划分标准。《规定》在两办暂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主管责任分为两种情形:

(一)除直接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

(二)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的行为。领导责任确定为一种情形,即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十六)审计结果运用。

《规定》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明确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结果运用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运用审计结果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根据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明确规定要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二是对干部管理和监督部门运用审计结果提出了要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等干部管理监督规定的相关要求,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以适当方式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第三篇:学校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年度总结

2016年以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宣传统战部仅有2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我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踏实做事,认真履行职责,认真践行机关工作“六不让”理念,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现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自己2016年的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爱岗敬业,认真践行“六不让”工作理念

我以主人翁的姿态,树立了“校荣我荣”的观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上班从不迟到,不懂就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为学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努力。我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本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又快又好完成工作”的理念,常常为了按时按成任务,在周末和晚上加班加点,从不迟到、早退。工作中,我要求自己努力践行学院机关工作“六不让”理念,坚持不让本职工作在自己手中积压、不让配合工作在自己手中延误、不让工作差错在自己手中出现、不让办事人员在自己这里受到冷落、不让违纪违规行为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学院形象在自己这里受到损害。

二、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在部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我任劳任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及自己的工作中,想方设法、竭尽所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配合部门领导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宣传工作任务。

1.做好各级领导莅临学院参观及重大活动的摄影、宣传报道工作

摄影、宣传报道工作是我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一年来,各类信息都能够在校园网上及时发布,截至目前,共在学院新闻栏目发表自写稿件56篇,系处动态栏目共更新28篇。摄影摄像方面,共承担了学校重大活动、会议摄影112次,摄像16次。新媒体方面,为学校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38组图文信息,拓展了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宣传栏方面,共制作了大事记、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解读等52版次宣传栏,确保师生员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国家、省级重要会议精神。一年来共出版院报9期,编辑筹划了“毕业生寄语、就业工作、优秀人物风采展”等专版栏目,使院报真正成为了展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2.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创文工作

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通知》,组织各党总支(支部)做好了道德讲堂等多项文明创建活动;

根据湘潭市创建办要求,每个月在中国文明网推荐学校先进典型450个;

配合后勤处“城市管理、创卫活动”工作中维护宣传栏、文明礼仪提示牌30余次;

为提升全校师生员工为湘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和文明程度,印发了850份《调查问卷》、《承诺书》并组织各院系、处学习相关知识。另外,还配合好湘潭市创建办,做好了文明创建资料整理收集和交办的各项工作。

3.其他工作

另外,我还起草下发了《关于开展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征文、知识竞赛、观看影片等形式在各院系开展了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员工的国家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反间谍意识、保密意识和政治警觉,促进全院师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责任和义务。每个月向教育厅新闻中心上报学院月度外媒正面宣传情况,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对大学生通讯员进行3次摄影基础培训等工作。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宣传统战部的工作有人员少,事情多,任务重,头绪杂等特点,虽然我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但由于时间精力等问题,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服从领导安排,不挑轻重。对领导交办的事项,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不推诿;

多关心帮助同事,营造活跃上进、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借助团队的力量更加圆满地完成部门工作任务。总之,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争取在2017年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初探

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是新形势下普法工作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国内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经济接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本文就如何在外来务工人员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特点。

我区现有常住人员73万人,外来人口70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0%。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

1、居住点分散,居住环境较差。大多外来人口居住在施工工地的工棚、居民出租房屋和集贸市场内,居住环境较差,卫生习惯不良,给市容卫生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且多以同乡、同族等关系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以地域为纽带的“河南帮”、“安徽帮”、“江西帮”、“贵州帮”等。

2、成份结构复杂,人员流动较快。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安微、贵州、四川、湖南等省份。其中以家庭成员为单位居住的约占30%,单身居住的约占70%。居住周期较短,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另外,外来人员打工的行业也呈现多样化,主要从事建筑、收旧、运输、贩卖、餐饮、服务、加工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还有部分无正当职业,专门从事沿街乞讨、拾脏扒荒等。

3、文化程度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外来务工人员为了养家糊口,发家致富,不惜辍学外出打工挣钱,文化程度调查显示八十年代出生的外来人口中小学占66%,初中占25%,高中占8%,文盲半文盲占0.8%;外来务工人员对国家、地方制定的关于城市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政策知之甚少。由此可见其法律观念的淡化。

二、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和难点。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有其群体针对性和指向特殊性。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新路子。但是,深化这项工作,难度较大。受居住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制约,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难以开展。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均来自不同的地区,居住分散,除老乡之间联系紧密外,与其他人基本上没有联系;二是从业种类复杂,作息时间无规律;三是业余生活松散,闲遐时间主要以打牌、打麻将等低层次活动为主,很少有人主动学习法律政策方面的知识;四文化素质低,组织观念差。这些因素的存在,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几点思考

(一)围绕中心,扎实开展,使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外来务工人员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工作制度,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实现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指

导、严格管理和监督。同时,还应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其发展要求,用以指导实践。要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整套好的方法、做法,使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走上规范化、正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合力。近年来,随着鄞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多。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本地的社会、生活和治安带来隐患。加强对他们的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鄞州经济建设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使外来务工人员普法工作深入扎实,仅有普法教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要积极联合部门力量,在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中加强公安部门、综治部门、劳动部门、工商行政等部门的联动,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与管理有效结合,使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通过指导所属部门及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努力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三)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切实增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针对性。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宏大的社会工程。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要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要做到教育与管理、服务与维权相结合,既要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法制知识,提高他们法制意识,又要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创新。其一要在宣传教育内容上有所创新。要抓住涉及外来务工人员生产、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法律解释,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其二要在思想观念上有所创新。要顺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顺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法律文化的需求,寻找法制宣传教育的切入点;其三要在宣传教育载体上有所创新。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

(四)以点带面,树立典型,大力推广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经验。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以来,我们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有许多的经验值得总结。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要积极地总结推广有关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树立宣扬先进典型,善于用典型来引导和推动工作。通过选择一些外来务工人员集居点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典型,以点带面,以典型促推广。同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积极宣传报道外来务工人员认真学法,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事例,积极宣传报道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营造浓厚的外来务工人员学法用法氛围,促进社会稳定。

四、工作建议

(一)提高对农民工法制宣传工作的认识。普法工作人员,特

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农民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法制建设工作计划,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之形成制度化。

(二)加快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和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立法工作。把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和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纳入立法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关于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立法工作。

(三)健全制度、形成合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和考核。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用人单位的责任,促进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针对农民文化偏低的特点,在宣传形式上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五)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把法律进乡村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积极实施“法律进乡村”工程,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部分,结合农村土地征用、土地承包等问题,通过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即法律资料进农

家、法律宣传进农家、法律服务进农家、法律援助进农家,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六)强化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拓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视野,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通过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利用报刊、杂志刊登与农民工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问答,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节目,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七)整合资源,促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发展。整合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职能资源。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融法制宣传教育于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全过程中,使司法行政在基层的职能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

鄞州区司法局蒋 敏

2008年8月

第五篇:企业财务人员工作总结

作为**集团子公司的**公司,财务部是公司的关键部门之一,对内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应不断提升,对外要应对税务、审计及财政等机关的各项检查、掌握税收政策及合理应用。在这一年里全体财务部员工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财务部的综合工作能力相比2012年又迈进了一步。

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在公司领导及部门经理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上,紧紧围绕重点展开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核算、管理方面做了应尽的责任。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现将2012年的工作做如下的工作总结。

今年的工作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费用成本方面的管理

1. 规范了库存材料的核算管理,严格控制材料库存的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建立了材料领用制度,改变了原来不论是否需要、不论那个部门使用、也不论购进的数量多少,都在购进之日起一次摊销到某一个部门来核算的模糊成本。

2. 在原来的基础上细划了成本费用的管理,加强了运输费用的项目管理,分门别类的计算每辆车实际消耗的费用项目,真实反映每一辆车当期的运输成本。为运输车辆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 会计基础工作

(1) 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对财务人员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账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对所有成本费用按部门、项目进行归集分类,月底将共同费用进行分摊结转体现部门效益。

(2) 国家财政部门对公司的财务等级评定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无任何前期准备的前提下,突然接受检查,但长宁区财政局还是对公司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给予了肯定。给公司的财务等级分数也是评定组有史以来,评给最高分的一家公司。

(3) 按规定时间编制本公司及集团公司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及时申报各项税金。在集团公司的年中审计、年终预审及财政税务的检查中,积极配合相关人员工作。

三、 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1) 按公司要求对分公司以及营业点的收入、成本进行监督、审核,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口径,日常工作中,及时沟通、密切联系并注意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与各分公司、营业点的核算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 正确计算营业税款及个人所得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使用新的税收申报软件,及时发现违背税务法规的问题并予以改正,保持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与指导。

(3)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部门新形象。

(4) 作为基层管理者,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2013年我们将向财务精细化管理进军,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确保营运资金流转顺畅”、“确保投资效益”、“优化财务管理手段”等,这样,就足以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做精做细。要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部门的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成本归集。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各个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虽然,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件极为复杂的事情,其实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

上一篇:全英文教师招聘说课稿下一篇: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