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月工作上的讲话

2023-06-01

第一篇:在质量月工作上的讲话

在全县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落实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启动“十一五”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是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实现“三年冲百强”的强基础之年。应该说,加快发展的任务很艰巨,创新破难的挑战不少。

面对机遇和挑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质量工作,努力用质量支撑力提升我县综合竞争力。在年初召开的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三年冲百强”目标,提出了三年倍增计划,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就要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在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上还有着许多问题和较大的差距,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企业的规模偏小,企业的质量意识,特别是品牌意识不够强,有的满足于无牌、贴牌生产;有的企业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牌子,有些有了自己的牌子不注册,出现了优势产品商标被抢注的事件,教训是深刻的;在建材等重点领域,制假售假问题特别是“地条钢”生产尚未得到根本解决;XX产品、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有待进一步规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正视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下功夫。通过加强监管,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为我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扎实推进质量工作的创新突破。

(一)突出名牌战略实施,推动行业质量振兴。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有质量才有品牌。争创名牌,首先要全面推进质量振兴。今年的质量振兴工作要从椅业开始,并向其他行业推进。县政府办已转发了县质量技监局关于在我县椅业行业开展质量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希望各部门、乡镇要齐抓共管,各企业要积极响应,以行业质量振兴促进名牌培育,以名牌争创推动行业质量振兴,通过质量振兴催生我县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加大名牌产品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名牌培育、争创工作的宣传,使名牌战略的实施向纵深发展。今年要争创省级名牌2只以上,市级名牌5只以上,启动椅业和竹制品原产地域保护工作,根据国家名牌和免检产品目录启动中国名牌和免检产品工作,争取通过1—2年努力实现零的突破。

(二)突出质量环境整治,全力搞好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整顿。一要抓好食品安全。县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县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县政府办公室已转发了实施方案,明确由县质监局负责抓好这项工作。县质监局作为牵头部门专门成立了食品监管办公室,安排人员充实到食品监管工作一线,并在一季度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建档工作。各乡镇(开发区)在会后都要成立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由各分管工业的乡镇长(主任)直接负责抓好工作落实,明确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做到人员落实、经费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一是要做好企业普查建档的查漏补缺,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二是分类指导,大力开展整治工作。对经重点整治仍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坚决关停并转,普查发现无证无照生产窝点要立即移交工商、卫生部门坚决予以取缔。三是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和有毒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长效管理办法。二要抓好特种设备安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协管员队伍和特种设备操作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在乡镇可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协管员队伍的作用,可明确一名安全生产协管员兼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员,形成安全监管网络;巩固气瓶、工业压力管道及危险化学品罐车等专项普查整治成果;加强对工业压力管道和起重机械的安全整治;强化对“土锅炉”、中小学校锅炉、游乐设施的重点监管,全面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突出标准化、计量监管,发挥计量、标准化的基础性作用。计量工作特别是公共服务部门的计量,涉及维护公共利益计量检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只能加强不能消弱。标准化工作既涉及工业、农业,又涉及三产,更涉及社会公共安

第二篇:在质量兴县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 月 日 )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县落实质量兴省战略,是实现奋力走在崛起前列目标的关键一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推动我县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质量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质量工作,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振兴*县经济的重要命脉、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的有效抓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强力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深入推进名牌战略实施,广泛开展质量兴县、名牌兴企、质量兴业活动,建立了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参与、社会关注的工作机制,增强了全民质量意识,营造了重视质量、狠抓质量和争创名牌的浓厚氛围,提高了全县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加快了经济运行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一) 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

去年我县共定期监督检查了***家企业,检测产品***批次,其中,委托检验***余批次,定期监督检验***批次,产品受检覆盖率达**%以上。定期监督检查了**大类***家***个批次的产品,合格批次***个,产品合格率为**%。

(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卓有成效

2002年以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企业的努力下,我县名牌带动战略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我县共拥有**名牌

1

**个,**省优质产品**个。名优产品总数在全市排第*位,名牌产品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了企业市场占有率,也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及资源集中的步伐。

(三)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去年,我县建筑工程 项,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备案工程 项,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全县创优质优质工程 项,(获奖情况)。(陈家沟景区建设情况)。(餐饮及商业服务业建设情况),证券、保险、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污染治理及环境改善情况)

(四)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去年6月《**市标准化项目奖励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实施,标志我市政府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形成。为响应市政府的号召,我县也加大了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力度,截止目前,全县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项,产品标准覆盖率稳定在**%以上。共有**家企业的产品使用了四大怀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项目*个。有**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家企业通过了强制性产品认证。

(五)质量监管水平不断提高

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建设步伐加快。技术监督检测中心顺利通过质检考核和计量评审。具备对**种产品的质量检验和***个检验参数的检测,承检能力可覆盖我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质量检验和参数检测。开展的量值溯源和计量检定项目达**大类**种。 建成省级检测站*个。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全县**家食品企业全部通过市场准入,获得了**张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

2

监管重点突出、排查处理及时,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检率达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实现了连续*年特种设备安全零事故。截止目前,仅全县质量监督系统就查办各类制假违法案件*起,捣毁造假窝点*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近*万余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县质量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的质量意识不够强,一些地方在经济工作中重规模、重速度,对质量工作关注不多,重视不够,对质量违法行为惩罚力度不大,有的甚至以行政手段干预正常质量执法,不同程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二是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四是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不健全。我县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于打持久战。

二、深刻认识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意义和作用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础。质量振兴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性的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问题。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既是贯彻落实质量兴省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全县上下必须统一认识,把质量兴县作为实现*县经济腾飞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坚定信心和决心,努力抓紧抓好。

(一)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

3

要求。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战略新思路。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质量兴县,才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让人们充分享受高质量的发展成果,加快建设小康*县;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全面构建和谐*县;才能促使各方面特别是各企业把质量作为参与市场竞争,求生存、促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文明进步的新形象。

(二)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是推动我县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今年年初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在困境中仍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但纵观我县发展现状,无论城市经济,还是农村经济,目前仍处于粗放型、低层次水平,有品牌无市场,有数量无质量,有产品无商品的现象,在城乡企业、产业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就三次产业而言,第一产业中,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知名品牌的农产品数量少且未形成优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占比不高;第二产业中,普遍存在能耗与效益、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问题,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第三产业中,商品流通领域的农资、建材、药品、食品等假冒伪劣的问题屡禁不止;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领域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4

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实施以质量兴县为核心的全面振兴战略上来,通过扎扎实实抓规范,抓标准,抓质量,抓品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 质量问题可以说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处处在。在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以及地区间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形象,质量就是品牌,质量就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展质量兴县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用环境、消费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县对外形象,扩大开放开发,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有效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扎实工作,以质量塑造我县新形象,用质量打造我县新优势,靠质量促进我县新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根据市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的要求,我县要加快质量兴县步伐,全面深入开展质量兴县活动。今后一个时期,我先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质取胜方针,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工作体系,全面提高质量工作总体水平,切实发挥质量工作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经济强县、实

5

现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力争到2012年,全县人民质量意识显著增强,质量法制建设、质量诚信建设基本完善,市场质量规则初步确立,经济秩序明显好转,企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到2020年,全县人民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质量兴县的观念深入人心,质量法制建设、市场质量规则进一步完善,各主要产业和企业素质全面提高,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不仅能适应国内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其中相当一部分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围绕上述思路和工作目标,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重视宏观经济运行质量和重视微观产品质量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作用相结合、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相结合、事前源头和事后加强监管相结合等基本原则,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围绕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质量工作水平。质量兴县战略的实施,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在质量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注重对区域、行业总体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和监管,从外部给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创造动力和压力,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以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和评价考核体系;各乡(镇)、有关部门也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研究起草新形势下质量兴乡(镇)工作方案,提出质量发展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质量工作在经济社

6

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质量兴县、质量兴企”活动取得实效。

(二)、继续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增强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品牌带动战略是质量兴县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要着力在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在提升五大支撑产业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在不断壮大培育名优产品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在培育名牌农产品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在提升服务业品牌上实现新突破。

(三)、切实加强质量监管,努力夯实质量工作基础。要围绕建立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加强对质量工作的依法监管、科学监管、有效监管。一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二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三要加强环境质量监管。

(四)、不断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切实推进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规范公共管理秩序、提升城市竞争力中的助推作用,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研究,力争做到重点工作有突破,服务水平有提高。一要严格执行标准。二要健全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三要大力推行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要积极探索农业标准化管理新途径、新模式,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农民主动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五)、着力构建诚信体系,健全完善应急机制。提高质量,企业是主体。质量出问题,根子也在企业。当前一些企业守法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唯利是图,是导致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要大力加强质量诚信教育,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

一、诚信为本”的理念,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坚持关口前移、重

7

心下移,切实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管。特别要防控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群体食物中毒事件。质监、卫生、农牧、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联合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立即启动、迅速介入、妥善处臵。

(六)、围绕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县上下要在近两年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打假治劣和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取得实效。具体讲,要做到“三个加强”: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二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产品专项整治。三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要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行动,狠抓集市、学校周边、景区景点、车站等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零散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确保质量安全。

四、强化目标管理,努力促进质量兴县战略深入实施 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需要持之以恒抓好的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深刻理解实施质量兴县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求,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质量兴县战略取得扎实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整体合力。质量兴县战略涉及区域经济发展,涉及产业结构优化,涉及资源整合和效能的整体

8

发挥,是一项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县政府已成立了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质量兴县战略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各单位也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要把质量兴县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定期分析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研究完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要通力协作,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目标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质量兴县战略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看我们抓落实的力度和程度。目标任务确定后,核心是责任要到位,追究要严格。各单位一定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对质量兴县战略确定的目标任务逐项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环节和具体人身上,切实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清楚。要加强督查考核工作,认真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行政问责制,对工作中推诿扯皮、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质量兴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各单位要将质量兴县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化,每年都要推陈出新,理出几件大事,抓紧不放,切实把质量兴市战略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要加大财政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力度,重点保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方面必须的经费投入。要引导、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制定落实质量工作奖励政策,县政府已同意在认真落实对名优产品奖励的基础上,设立*县“县长质量奖”,每年评定一次,对在质量振兴工

9

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企业改进质量、优化管理、研制先进标准、追求卓越绩效,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各乡镇也要在落实县政府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各项奖励政策。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氛围。实施质量兴县战略,需要有一各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和信息工作,充分发挥媒体对质量兴县工作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质量法制意识,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的意见和呼声。要坚持典型引路,以正面宣传为主,对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消费,鼓励先进,弘扬正气。要通过宣传引导,努力使质量兴县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日常习惯和行为方式,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县上下务必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县质量工作新局面。

谢谢大家!

10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质量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质量工作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及广安市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分析当前质量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阶段我市质量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十一五”时期,我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爬坡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赋予了质量工作崭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质量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质量、结构、速度、效益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质量工作,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现实需要。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共5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旅游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种养业良种率逐步提高,经济运行正逐渐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市经济发展存在产品层次低、生产方式落后、综合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尤其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差、标准低,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抓发展,质量是主线,只有把质量工作做好了,抓实了,才能达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抓手,夯实质量这个基础,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促发展,通过加强质量工作,提高质量水平,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二)加强质量工作,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

当前,质量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市产品总量份额低,市场占有率小,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知名度高的品牌。我们要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走质量兴企、质量兴市、质量强市之路,把质量工作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以过硬的质量不断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原动力,培育出更多的“四川名牌”和“中国名牌”,扩大具有自主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增强我市产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力。

(三)加强质量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构建和谐xx的内在要求。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质量涉及大众,关系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但因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而引发的不和谐问题时有发生,涉及质量问题的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现象屡屡发生,质量不高、产品不合格问题仍然严重,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危害。从全国范围讲,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曾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引起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甚至成为部分欧美国家和境外媒体恶意炒作的话柄。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构建和谐xx,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必须关注质量、狠抓质量、提升质量,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促进xx经济社会安定有序。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质量工作贯穿于经济建设始终,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XX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质量兴市”战略目标,XX年,xx市获得了全省质量兴市先进单位,我市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升,企业质量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推进了我市品牌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到XX年底,全市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培育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优质生猪、柑橘、蔬菜等产业形成规模,培育省级名牌企业2家,全市5个乡镇被确定为“质量兴镇”示范乡镇。XX年,我市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质量工作的整体推进,促进了我市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市产品标准水平不高,采用国际标准的不足60%,产品质量合格率长期处在85%左右,与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规定“到2011年全国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制假售假屡禁不止。一些企业忽视质量,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有的甚至唯利是图,恶意制假售假,严重危害健康安全,尤其是一些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机电产品等,由于质量差和假冒伪劣,问题频发,影响很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三是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目前我市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8家,其中小企业、小作坊100家,占总数的92%,产品合格率低;种植养殖源头问题仍然存在,疫情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各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抓好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质量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加强领导,增添措施,真抓实干,切实抓好质量工作尤其是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工作。

三、创新机制,努力开创我市质量工作的新局面

目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提高质量工作总体水平,既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我们务必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质量工作。

(一)坚持政府负责,建立整体带动发展机制。

一要落实政府总体责任。加强质量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义不容辞的责任。市上成立了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各乡镇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形成以市促乡镇、上下呼应、共同推进质量兴市工作的新格局。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XX年,各乡镇及街道按市政府要求确定了食品安全协管员,在这里提个要求,协管员必须是政府正式序列的工作人员, 作上对各乡镇、街道负责,业务上接受质监、工商、卫生、农业、药监等部门的指导。具体工作与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衔接。要把质量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组织分析质量安全情况,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认真落实质量工作辖区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质量工作目标落实不到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要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市、乡镇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质量工作经费和技术装备投入力度,把农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监督抽查等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有所提高。要探索建立质量安全费用提取使用、质量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控制目标抵押、质量伤亡事故经济赔偿、特种设备运行商业责任保险等政策,构建质量安全投入保障机制。要积极鼓励企业争名创优,市上要出台相关奖励制度,对争创到“名牌”的企业给予奖励。

三要夯实质量法制基础。我国有质量法律法规11部,但违法现象仍然严重,关键是执法不严、以收代罚、以罚代刑等现象给质量违法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要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建立源头治本、政策治本、法规治本的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推进质量安全工作。(二)强化部门监管,建立规范有序监控机制。

一要强化监管责任。质量工作涉及部门多,质监、工商、农业、卫生、经贸、商务、公安、建设、交通、食品药品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农业部门要注重农药的使用和残留含量控制,畜牧部门要注重防疫防病工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注重产品出厂检验和厂门把关,工商部门要注重商品过期变质和虚假宣传问题,卫生部门要注重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确保全市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二要创新监管手段。加大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监管力度,是加强质量工作的关键。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市场准入,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把生产许可条件和市场准入门槛,特别是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要严格准入,将不具备资质的生产经营者拒之门外,从源头上遏制制假售假行为。要加强企业监管,进一步实行监督抽查、缺陷产品追溯和召回等制度,完善对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批发等过程的全面监管,确保质量安全。要强化食品监管工作,健全监管网络,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强全程监管。要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严格药品审评审批,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切实保证广大群众用上放心药品。质监部门要抓紧做好有关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重点抓好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要强化标准生产,企业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凡是有标准的,就要严格按标准执行。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以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公司+基地+标准”的农业标准化管理新途径、新模式,着力提高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要涵养监管人才。加强质量管理,人才是关键。质量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涵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能吃苦、善钻研、作风硬、工作实的质量工作队伍。要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质量工作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注重对外吸引,纳贤求才,特别是部分企业质量管理人才,充实质量管理队伍。要建立与大中专院校的合作机制,为我市质量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以适应新时期质量工作需要。

(三)推进企业自律,建立以质取胜诚信机制。

一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高质量,主体是企业,质量问题,根本在企业。各企业要将产品质量看作自己的生命,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认真落实企业法人质量工作负责制。生产企业要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负总责,一旦发现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企业必须认真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等,自觉做好质量安全工作。

二要健全企业质量内控体系。推进企业质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企业质量工作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现质量管理全过程控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质量自控实验室,随时分析产品质量状况。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要建立企业诚信承诺制度。建立企业承诺制度,是企业诚信经营的具体表现,是企业公众责任心的集中体现,有助于企业自我约束、自我警醒。企业要通过签定责任书、新闻媒体宣传、产品包装标识等多种方式,向监管部门、消费者和社会公开承诺,表明产品内在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打告诚信品牌。食品小作坊生产企业,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除进行质量承诺外,还必须承诺限定区域销售,不得进行定量包装,避免“乔装打扮”的不法行为。

(四)开展专项整治,建立治劣扶优执法机制。

要突出整治重点领域。针对当前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省、广安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食品、药品为重点的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各有关部门要严查严治,重拳出击,务求取得实效。要将整治行[1][2]下一页

第四篇:吴登昌副省长在全省质量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月25日)

同志们: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推进陕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省质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前一阶段我省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出口食品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一个时期,由于国际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境外一些媒体不顾事实、以偏概全、蓄意炒作,以质量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实行打击,导致中国每年受影响的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同时,我国一些产品确实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少

1 数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制假售假,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针对我国产品质量面临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去年7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促进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特殊战役,广泛发动各方力量,采取得力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而卓有成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我省集中开展的为期四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呈现出5个显著特点:

第一,组织落实,行动迅速。全国性的专项整治行动开始后,我省雷厉风行,率先在全国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机构,率先召开了质量工作会议,率先制订整治方案进行专门部署。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设立机构,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专项整治期间,省政府共组织召开了2次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和2次现场会,8次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会议,3次专项整治成果新闻发布会,3次省、市、县三级联动集中执法行动,有力地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第二,任务明确,重点突出。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了14个重点整治区域和13类重点整治产品,围绕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等12个100%的目标任务,在全省统一方案的指导下,分别由省级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八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系统、各单位,着力解决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等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的单位违禁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以及无证生产加工问题;着力解决小作坊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及小餐馆餐饮消费卫生条件差的问题;着力解决生产、销售、餐饮环节进货把关不严和溯源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第三,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突出基层、突出一线、突出企业”的原则,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开展督促检查工作。省、市、县政府的主管领导同志作为各级整治领导小组组长,认真负责,靠前指挥,亲临一线,组织指导开展整治检查。省级质监、农业、工商、药监、商务、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对专项整治督查工作亲自进行安排,亲自带队检查,亲自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据统计,专项整治期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5万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销售企业和单位10万余家,查处各类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6000余万元,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000余起。关闭取缔严重不合格小作坊330多家,端

3 掉生产经销黑窝点119个,并对1800余家基本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企业进行帮扶整改。

第四,舆论造势,氛围强烈。专项整治期间,我省各地重视和加大宣传力度,始终保持了专项整治行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一是全省11个市(区)均举行了由市政府、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参加的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仪式,经过媒体报导后形成全面整治的舆论氛围;二是全省各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编发专报、简报800余期,起到了掌握动态、推广典型、指导工作的积极作用;三是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咨询活动3500余次,印发各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宣传材料400多万份,张贴各类宣传条幅标语60余万条,制作各种展板2800余块;四是新闻媒体广泛参与。全省各大媒体纷纷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共播发重要信息1240余条,使专项整治行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五,部门联动,配合紧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和诸多环节,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协作。省质监局作为全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并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勤联络,多协调,勇担当,常督促”,切实履行好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在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中,质监、农业、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检验检疫等牵头部门围绕整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分工协作,积极联络,精诚合作,密切配

4 合,相互联动,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形成了强大的监管合力,监管有效性得以进一步提升。

通过4个多月的集中整治,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务院部署的12个100%整治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21个大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管范围;198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4204家食品小作坊全部签订了承诺书;3116个县城以上食品市场、超市全部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52142个乡镇、街道、社区食品经营店全部建立了购销台账;38388家县城以上餐饮经营单位全部建立了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台帐制度;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初见成效,全省农村药品监管网络覆盖面达到100%,全面实现了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96.4%的行政村实现了药品配送供应进村,通过供应网络配送药品份额占农村用药总量的82.8%;县城以上城市全面实现生猪定点屠宰,全省共有444家定点屠宰企业,全部签订了肉品质量承诺书,县城以上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全部来自定点屠宰企业;422家十类重点消费品全部建立质量档案;1569批出口食品运输包装全面加贴检验检疫标识,662个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全部进行了清查,非法进口货物全部实施退运或销毁。

第二,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专项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质量宣传教育的大力推进,给社会

5 各界搭建了多个了解、熟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平台,各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得到加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明显提升,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特别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专项整治显著增强了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促进了我省产品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去年年底专项整治工作验收时,我省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10类重点消费品的整体抽查合格率达到92%,分别比整治前提高了7—10个百分点。在农业部去年底组织的全国37个大中城市蔬菜质量监测评比中,西安市的综合抽查合格率为100%,位居全国第一。

第三,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一是通过总结推广龙头带动、专业合作、股份经营、园区集中等4种模式,有效解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发展壮大和规范管理的问题,使量大面广、问题诸多的食品小作坊纳入集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通过狠抓质量安全溯源、质量协管、经营许可、区域限售、出口登记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有效解决了监管盲点、空白点和责任缺位的问题,使区域监管责任制和质量追究制得到进一步落实;三是通过严格实施食品经营者厂场、场地挂钩协议准入制度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效解决质量安全源头把关的问题;四是通过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投入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我省

6 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初步解决了基层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技术把关能力不强的问题;五是通过电子监管网、投诉举报查处系统运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查询、诉求及处理更加便捷,促进了民生改善和消费权益维护。

去年12月26日至28日,国务院检查验收组来陕检查,对我省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李长江局长及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多次对陕西提出表扬,对陕西“继续保留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任务不减”和“推广4种模式,实现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集约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用2-3年时间,全面提高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等”的做法大加赞赏,并号召全国向陕西学习。

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全省上下不畏艰辛,无私奉献,体现出了顾大局、能吃苦、有创意、打得赢的良好风范。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质监部门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牵头部门,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了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专项整治期间付出了智慧和努力、付出了艰辛与汗水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二、从讲政治和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

7 性,进一步增强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但是,我们在质量方面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立足以质取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好字优先”、“好中求快”、“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切实加强检验检疫,切实加强标准化工作。这既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质量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一)做好质量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抓质量就是抓效益,就是抓安全,牢固树立“发展经济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好就是讲质量,好就是讲效益,更加凸显了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要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同时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人民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把保障质量安全和提升质量竞争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质量工作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

8 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

(二)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质量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质量工作做不好,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把工作做细做扎实,确保质量安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从事关社会和谐的高度,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

(三)增强质量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是应对质量安全问题国际化、政治化倾向的客观要求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加以限制,这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特点。再加上一些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更趋复杂,出现了国际化、政治化的新趋势,少数国家把质量问题当“杀手锏”,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对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来讲,这是一个新挑战,而且这

9 个挑战将是长期的。我省的外贸呈逐年增长态势,发展势头强劲,我们要密切关注和应对这种国际动向。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提高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密切关注对外经贸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做到趋利避害,妥善应对。

(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是解决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陕西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五小”行业居多,“五小”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普遍偏低。全省600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企业小作坊就有4000多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别很大。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制假售假,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健康安全。我们的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给问题产品和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通过这些年的整顿和规范,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和一些区域仍然存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隐患。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努力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执法把关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我省质量总体水平。

综上所述,质量问题不仅是管理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自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思想统一到加强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10 工作上来,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巩固成果,乘势而上,全面提升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我省质量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深入地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以实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为目标、以符合和高于质量安全标准为核心要求、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为手段,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一)全力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专项整治只是阶段性的工作,但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打持久战,做到“长治久安”。

首先,要巩固好12个100%成果。一是着力抓好专项整治经验的推广工作。农业部门要继续严格执行入市验证、无证抽检、信息公示、安全承诺及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等5项制度和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监督抽查、安全信用、责任追究等5项措施;质监部门要全面抓好小作坊监管4种整合模式的推广,力争年底前实现60%的小作坊进入4种监管模式;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小餐馆、小食杂店等分级量化管理工作,使其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

11 新路子;工商部门要对县城以上集贸市场、超市全面推行“飞行检测”制度,对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主要有害指标,实现全部检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巩固农村“两网”建设成果,并逐步向城市社区推广,积极探索农村“两网”建设与“新农合”制度建设的结合点;商务部门要继续坚持向定点屠宰厂派驻监督员,严把活畜进厂关、同步检疫检验关和肉品出厂复查关;检验检疫部门要继续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模式,加强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强化原料基地的农残普查和病虫害及疫病疫情的监测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要把专项整治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用制度或规章固定下来。继续坚持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市场准入制,质量安全承诺制,小作坊区域限售制,以及以食品添加剂备案、进销货台帐、进货索证索票为主要内容的溯源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红黑榜”、缺陷食品召回、企业“邀谈” 、预警风险评估等新的制度。三是继续开展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按照“反复抓,抓反复”的要求,确保12个100%成果的巩固。从今年1季度开始,要在全省范围内分阶段开展玩具、服装、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家具、五金饰品、涂料、油漆、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等10类产品的集中整治,重点解决建材中放射性、家具中甲醛、油漆中铅含量、服装中偶氮染料等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放在治理行业潜规则问题,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过期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销

12 售不合格食品包装容器等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

第二,要完善产品和食品质量全过程监管链条,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按照全过程监管的要求,监督企业严把产品设计审查关、原材料进货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产品出厂检验关、产品售后服务关,构建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及消费的产品和食品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积极借鉴出口食品和农产品从生产基地管理到出口检验的全过程监管经验,建立重点出口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借鉴特种设备从设计到报废的全过程监管经验,把监管职责范围内的所有企业、所有产品、所有环节都纳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一是实行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验全记录,通过完善全过程监管制度,实现对所有企业、所有产品的质量监管。二是严格准入制度。坚持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确保监管关口前移,严格发证管理。三是加强产品抽查。进一步加大关系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节能的产品抽查,加大抽查频次,严格抽查后处理,完善抽查结果科学分析评价体系,提高监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对玩具、家具、装饰材料、油漆等产品及进口非法定检验商品的抽查力度,坚决防止有问题的产品出厂和进口。四是全面建立质量巡查制度。重点是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巡查记录、检验记录、产品流向记录等,巡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臵。

13 五是组织开展“两个创建”活动,即创建优质产品和食品生产基地,创建优质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和园区,带动各地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第三,要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从2008年开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正式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与安全生产等其他考核指标一起进行综合考评,并实行一票否决。年终时,对领导高度重视、目标任务完成好、工作成效显著的要加以表彰奖励;对领导不够重视、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辖区内发生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促进陕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我省名牌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07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居西北第一,但全省有产品少品牌、有品牌没规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一手抓巩固提高、一手抓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规范和服务,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第一,要以培育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和扶持名牌产品,发展和壮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增强我省综合实力,

14 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抓住品牌培育、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和品牌保护等关键环节,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名牌产品评价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在制造业、能源化工业、服务业、农业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力争多出中国名牌、实现中国世界名牌零的突破。在品牌培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省上确定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主体作用,树立企业的大品牌观念,着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效益,以打造名牌产品为核心,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集合,真正培育出经得起市场检验、得到社会认可、有规模效应的品牌。今年,要使我省中国名牌产品数量突破30个,并力争申报一个世界名牌产品。

第二,要以实施标准化战略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基础建设。一是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鼓励企业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全面提高我省主要工业产品和出口产品的标准水平;二是着力抓好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饰品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快引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多参与国家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推动陕西企业占领标准制高点,掌握话语权,增强竞争力。

15 第三,要以保障安全为目标,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质监部门要统一规划和协调好全省质量、计量、特种设备等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和开展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年内,全面完成

一、

二、三类县级食品检测实验室建设,完成四类县食品快速检测装备的配备,切实解决县一级食品安全方面检不了、检不全、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二是要从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日常消费品和出口产品着手,按照“政府推动支持、质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全面加强我省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络的建设;三是继续加大与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作,建立长效的有影响力的质量宣传形式,保持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持续关注;同时要强化日常宣传和质量知识的普及教育,推动全社会不断形成关注质量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强领导,夯实基础,不断增强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要继续保留各级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机构。各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要继续发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协调各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各级质监部门要继续履行好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组织协调,推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攻坚克难,

16 共同做好我省质量安全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创造有利条件解决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一些需要政府协调的重大问题上坚决予以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管部门技术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对具备国家级资质的质检中心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重点质量问题攻关和质量改进等工作,要给予大力支持,确保质量标准建设、计量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和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建立和完善质量奖励制度,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和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扶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和监管队伍建设。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基础在基层,落实靠基层,质监部门从2005年开始,用了2年时间全面解决了系统内县一级单位的基础建设问题,我认为非常好。各级政府和质量监管部门要把基层建设作为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象省质监局那样,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建设的重大问题。同时,各级质监部门要 “严”字当头,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狠抓行风建设,特别是要下功夫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技术队伍的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打硬仗的质量监管队伍。

17 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新形势、新任务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抢抓机遇谋求发展 努力实现全市质监事业新跨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省质监工作会议和市委一届九次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4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工作任务,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全面推进质监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下面,我代表市局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04年全市质监工作成绩显著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市质监事业加快发展,质监工作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有效性不断提高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认真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两大服务,做到三个面向,争创四个一流”的工作思路,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发挥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促进池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工作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2004年,全系统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源头质量监管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质监工作新路子,工作有效性不断提高。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系统继续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思路,适应了体制转变、职能调整、工作重点转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协调,为全面履行职能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首先,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年初,市局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每季度进行工作调度,半年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依据。其次,严格落实源头质量监管责任机制。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目标、定责任的“四定”要求,实行划片监管,确保源头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完善督查督办、协调机制。重点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即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加强对县(分)局工作指导、加强内外部协调。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四个新突破”。以源头监管、安全监察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成效上有了新突破;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在干部职工的管理、使用机制上有了新突破;以政风评议为重点,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执法行为,政风建设有了新突破;以促进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业务工作与文明创建有了新突破。一年来,我局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安全生产、双拥工作、招商引资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并获得物质奖励,政风建设被市政府命名为“群众满意单位”。尤为可喜的是,2004年我局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全省17个市局和8个直属单位参加的目标任务考核中名列第三,荣获“目标任务考核优秀单位”称号,一举跨入先进市局行列。这样的喜人态势,必将进一步增强全系统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激励全体干部职工在新的征途上迈出新的更大的步伐。

(二)狠抓源头、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系统把监督与服务有机融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强化监督中优化服务,实现了监督与服务的良性互动。

第一,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发展。一是扎实推进质量兴市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市政府“质量兴市”工作意见和“质量优秀产品和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县“质量兴县”工作在省级考核验收中获优秀等次。**县启动了新一轮“质量兴县”工作。组织开展了2004市质量管理奖和质量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集团荣获省“质量管理奖”。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确定9家企业11种产品为2004省名牌产品培育对象,经过精心培育,**集团、**公司的3种产品荣获省名牌称号,是我市历年来一次性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最多的一年。名牌效应使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不断积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快建设质量信用体系。建立了全市生产企业质量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局和市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制定了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细则,建立企业质量信用征信和授信体系。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实行“曝光”等惩戒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市场规范运作的信用管理和服务机制。组织液化气充装单位公开发布了诚信经营承诺,加强行业自律。通过扎实开展质量诚信活动,企业的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第二,围绕提升质量水平,服务于企业需要。一是夯实质量管理基础。认真贯彻《认证认可条例》,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帮助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6家实验室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监督评审,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二是夯实标准化基础。帮助、指导企业制修订产品标准103项,新发展条形码系统成员25家、续展19家,完成产品采标标志数3个,帮助2家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开拓服务标准化领域,完成了《**风景区服务质量要求》等2项服务业地方标准初稿。精心打造农业标准化这一“亮点”工程,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制定发布5项省地方标准,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完成了**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了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工作。将***等项目申报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指导市供销社将**项目申报为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扎实有效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夯实计量基础。建立了计量管理数据库,全市26051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基本做到按周期检定。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8.82%,较好地发挥了计量工作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电公司通过了一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有限公司通过了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现场核查,“C”标志评价实现了零的突破。四是认真开展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全年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名牌产品、计量、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20多次,培训企业负责人和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以提升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理念为切入点,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了质量管理论坛,邀请国家级质量管理专家开展质量知识培训,5家企业交流了质量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水泥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审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了分析会,帮助企业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积极整改,深受企业欢迎。五是扎实开展“一揽子”服务活动。以市政府确定的2004重点骨干工业企业为重点,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针对企业需要,开展质量、标准、计量、安全、认证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服务,向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400个,成效明显。六是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依托部门职能,突出做好服务,介绍引资95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数的380%。**县局引资120万元,填补了锅炉制造业的空白。

第三,围绕部门职责,服务于社会稳定。一是探索创新源头监管体制。建立了“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系统协调、划片监管”的管理工作体制。根据企业分布状况划分监管责任片区,成立片区监管组,履行质量、打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三个责任制,实行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综合执法,建立了源头监管工作机制。新的监管机制运行以来,已基本摸清了辖区生产企业状况,建立了电子监管档案库,切实提高了源头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受理小麦粉等五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申请91家,新十类食品办证申请2家,91家企业93种产品获证。组织对已获证的55家企业进行了逐户复查,并顺利通过了省局检查验收和抽查复审。完成了肉制品等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必备条件调查,并对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进行了全面宣贯。通过严格市场准入,获证企业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意识、质量管理都有了明显提高。组织43家企业进行了人造板、眼镜、建筑外窗生产许可证管理细则的宣传贯彻,14家企业通过了现场审查。建立了33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档案,完成了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加大无证查处力度,查处生产、销售无证产品违法行为16起。三是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围绕农资、食品、建材、强制性认证产品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严把产品质量关。全年共抽查产品921批次,合格797批次,合格率86.5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自律,督促引导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并及时在新闻媒体上公告监督抽查结果,正确引导消费。四是全面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的重要职责。全年全系统出动执法人员2430多人次,以食品、农资、建材、节日市场整治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两节市场打假、农资、知识产权、汽车配件、奶粉、生活生产资料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立案查处450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500余万元,端掉制假窝点3个。同时积极做好禽流感、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对奶粉市场的全面清查,深入开展了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查获黑名单所列或有质量问题的奶粉5种0.8吨,无QS标志的小麦粉3吨、大米0.5吨,查处质量问题的大米近40吨。扎实开展了农资专项整治,维护了农民利益。与经贸委、供电部门联手,切断小轧钢企业电力线路,彻底停止了地条钢生产行为。五是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制定了全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管到位的动态监管机制。全面完成了压力管道普查工作。严厉查处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行为,规范了液化气充装市场。出动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人员550多人次,组织开展了冬季、“两会”、安全月、黄金周安全大检查等10个检查活动,消除了2处特大安全隐患,确保了全市无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队伍和政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按照“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行业形象”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大力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实现了质监工作的有位、有为、有威、有效。

一是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建设学习型机关。认真组织开展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深入开展了“学、比、查、树”学习教育活动和查问题、查认识、查措施的“三查”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保国安民的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教育,干部职工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讲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核心,建设效能型机关。大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工作,认真执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强化机关内部管理,树立机关廉洁、高效形象。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提高了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市局代表队在全市《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上荣获第一。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开展了实施法律法规“回头看”活动和执法检查,促进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年无一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案件。三是以行风政风建设为抓手,建设廉洁型机关。集中开展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认真执行总局“八严格”、“七禁止”的规定,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有力地促进了全系统的行风建设。全年全系统无一例违法违纪行为。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市局和**县局分别通过文明单位考核验收,市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被评为“红旗窗口”。市技术所和锅检所在“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评议活动中满意率高达95%和94%,稽查支队1名同志被团省委、省劳动和保障厅授予“青年岗位能手”光荣称号。四是以省人大工作评议为契机,树立部门良好形象。市、县局党组成员主动登门,虚心听取省人大代表的意见与建议,接受人大代表和企业的监督。通过勤联系、勤宣传、勤汇报,人大代表对质监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质量监管工作的满意率达到80%,基本满意率为20%。认真开展了实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情况自查自纠,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加强与市人大的联系,向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了近3年来全市产品质量监管情况,进一步展示了质监部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五是以宣传为手段,不断扩大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报纸专栏、电台热线、电视专题、自办简报、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质量论坛、培训讲座、座谈交流等方式,以3·

15、安全月、质量月等大型服务咨询活动为平台,广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质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与市电台联办了2期“981”热线,在《池州日报》开辟宣传专版2个,在电视台制作专题宣传片12期,市电台对我局3·15宣传服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上报的政务信息被市委、市政府采用10条,省政府采用1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质量报》、**电视台等市级以上媒体播发稿件75条。质量月期间,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全市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天方杯”我为质量作贡献演讲比赛,营造了全社会进一步关注质量、创造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开展了“农资打假送法下乡”活动。在市人大会议上送发《质量技术监督常见问题50问》、《政务公开服务指南》等资料,进一步宣传质量工作,宣传质监职能,取得了良好效果。六是以改革为动力,强力推进技术机构能力建设。确立了“立足现有、着眼发展、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改革思路,制定了技术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全过程成本核算,人员实行聘用制,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基础的工资模式,以岗定薪、绩效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投入,添置设备,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感欣慰。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断变化的复杂形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战胜和攻克了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切合实际的,我们的各级领导班子是坚强有力的,我们的干部职工队伍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关心、支持质监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质监岗位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

总结池州质监事业发展的经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三不变”、“三转变”、“三贴紧”的工作原则,将质监工作真正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从源头抓质量,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第二,必须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把关和服务的能力,加快自身发展,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切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才能做到履职到位,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质监部门的有位、有为、有威、有效。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依法监督与优化服务的关系,围绕服务做文章,抓好服务促发展,才能真正做到质监事业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第四,必须始终坚持把政风、行风建设作为生命工程、形象工程常抓不懈,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才能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为事业的发展和工作领域的拓展营建有效的平台。第五,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政,依法行政,努力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才能维护质量技术监督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这些经验体会,是多年来全市质监工作实践的总结,我们要倍加珍惜,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运用,进一步推动我市质监事业的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省局党组、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差距与不足:一是对新形势下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质量意识、质量基础有待提高,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二是一些同志习惯于传统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思想解放不够,缺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视野和勇气,工作缺乏创造性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三是系统基础薄弱与工作任务不断加重的矛盾日益凸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检测手段和检验能力亟待改善,技术机构改革和能力建设有待实现新的突破。四是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振奋精神,真抓实干,认真做好2005年各项工作

2005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和把关服务水平,为实现池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基本思路是: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切实抓好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突出食品质量监管、安全监察、执法打假三个工作重点,着力完善源头监管、综合服务、考核奖惩、工作协调四个机制,实现综合实力要有新增长、队伍素质要有新提高、基本建设要有新变化、文明创建要有新突破的发展目标。根据这一思路,2005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第一,严格把关,坚决打好食品安全监管攻坚战。

从元月1日起,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已经承担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卫生监管职责。党中央、国务院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交给质监部门管理,这既是对质监部门的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一定要坚决按照国务院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好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是要明确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到位。要把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措施落实到位,举全系统之力,坚决打好食品安全监管攻坚战。二是要大胆探索适应市情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要在全面普查建档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抓好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易出问题的产品,特别是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和白酒的监管,加强对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的监管,按食品风险程度、企业规模等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准入工作。从源头上严格准入制度,把好申证受理、现场审查、发证检验“三关”,确保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加强对未获证的企业的帮扶,促进其尽快完备生产条件。三是要强化日常监督和后续监管,加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顿力度。以辖区监管责任制为抓手,以电子监管为平台,按照源头监管工作要求,实行巡查、回访、年审、强制检验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加大对小作坊和未获证企业的监管和无证查处力度。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对查出的严重问题做到及时发布预警、及时组织专项查处,努力将食品安全问题快速有效地解决在基层。四是要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继续加大装备投入,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检测能力,健全食品检测体系。五是要加强我市优质特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继续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备案产品标准清理工作。督促企业从原材料、设备、工艺等方面严格按标准生产,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全面履职,提高源头抓质量工作水平。

一是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切实加强宏观质量管理。

——推进质量兴市工作。推动落实各级政府质量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至县要扩大和巩固质量兴县成果,**县要全面启动质量兴县工作,并力争年内通过省级验收。继续坚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当好参谋。

——推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名牌推荐评价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名牌培育工作,制订和落实有效措施,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规模效益好、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争创安徽名牌,提高名牌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做好名牌产品的宣传和保护工作,建立名牌产品激励机制,激活企业创牌动力,引导企业走品牌效益发展之路,提升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推进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对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以质量信息记录、质量信用产品使用和质量失信行为为依据,实施质量信用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逐步形成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质量信用体系。

二是强化质量基础工作,着力加强质量建设。

——做好标准化工作,开拓工作新领域。按照市政府*政办[2004]*号文提出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充分利用落实《备忘录》的有利时机,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成果推广利用,在巩固已有示范区的基础上,组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做好已申报的国家、省级示范区建设的前期工作,提高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水平,为提高农业农产品质量、促进主导产品出口,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搞好服务。加快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加大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力度,发挥标准化在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方面的基础作用。

——加强计量工作,夯实技术保障基础。进一步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推进计量体系确认。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积极推广C标志。加强对强检计量器具和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定量包装产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的监管。强化计量监督,加强强制检定工作,继续开展加油站、定量包装商品、餐饮业、眼镜制配场所以及茶叶、粮食收购市场等计量专项检查。培育和规范计量市场,提供校准服务。

——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巩固强制性产品认证成果,严厉查处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大力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农产品和食品认证,积极开拓认证新领域,建立科学的认证监管制度,确保认证认可工作质量。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发证质量。以生产许可证年审为手段,切实加强证后监管和无证查处力度,确保工作有效性。

三是深化源头监管,全面落实“两抓两提高”。

以强化监管为抓手,严格源头监管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源头质量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全系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党组的工作部署,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工作安排上精心组织,监管措施上狠抓落实,协调指挥上靠前跟进,确保源头质量监管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业务科室和稽查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要实行“一岗双责”,即一个编制岗位上的人员既要担负起本职业务工作上的职责,又要担负起所在源头监管责任片区的职责,从而提高源头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重拳打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认真组织开展三个专项整治:一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无证生产食品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区域性制假售假和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违法行为。二是农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故意降低化肥、农药有效成分的违法行为。三是建材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地条钢”生产行为,落实断电措施,防止死灰复燃。同时,继续做好“黑心棉”、加油站、燃气充装站、汽车配件等的打假治理工作。强化加油机计量监管,开展商品量计量监管和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制假和区域性质量问题严重的重点区域以及小企业、小作坊、有制假劣迹的企业和黑窝点等重点目标的监控和整治力度。

要把打假工作与源头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质量安全事故上报制度,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中存在“死角”,监管打击不力,导致发生区域性、规模性制假售假案件的,要坚决追究责任。

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行政执法和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水平。充分发挥“12365”举报投诉电话的作用,及时受理、正确处置举报投诉问题。落实举报奖励,拓展案源线索,加强打假和质量监督信息综合分析,对苗头性、区域性、行业性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查处、早整治。

第四,加大力度,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气瓶、压力管道、危险化学品包装压力容器的专项整治。要在气瓶普查整治、压力管道普查和危险化学品包装压力容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底数,提高检验率和注册登记率,切实加强对这些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监管,确保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二是巩固普查成果,建立信息网络,动态把握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清理、核实特种设备数据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健全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继续完善专、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监察员网络,明确安全联络员、协管员职责,加强培训和管理,实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加大对重要设备、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监管责任,层层监督、考核,促进安全监察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特种设备现场检查和日常监察,确保重特大事故危险源监控措施落实,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规范检验行为,提高检验质量和覆盖率。四是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执法联动机制,提升依法监管的有效性。科、所、队和县局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整体效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对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能力。

第五,攻坚克难,强力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和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资源整合,做强做大技术机构。围绕区域特色经济和地方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增强技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加紧筹建省级非金属矿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大胆采用股份制、外包实验室等方式,筹集资金,扩充实力,在利用社会资源上有根本性的突破。加大投入,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技术机构服务水平。以实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规划方案》为主线,市级检测机构以建设p1级微生物实验室为重点,今年内要力争检验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p1级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水平,并通过实验室认可。县级要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满足地方实际需要。争取县级实验室能初步具备微生物及食品添加剂检验能力,以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二是坚持市场取向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认真组织实施《技术机构改革方案》,加强对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引导,继续推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技术机构自身建设。加强与市内外技术机构的联合与协作,组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联合舰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加强技术机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激励机制,把事业发展急需、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各类人才吸纳和接收进来,要以机制、事业、感情、待遇留人,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要大力培养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适应高新技术和新产品对检测业务的新要求,树立科学、公正、权威的质监技术机构形象。

第六,狠抓投入,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设施建设。

县局、分局、技术机构是质监工作的基础。今年要继续把基层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市局机关要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工作指导,搞好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充分履行职能、提高工作有效性的根本保障。经过三年的艰苦创业,全系统的基础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职能加强、任务加重、责任加大的需要。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局克服重重困难,启动了综合办公楼建设,**县局和分局办公楼建设也都相继进入立项、规划阶段,**县局办公楼扩建已基本完工,2005年将是质监系统的“基础建设年”。各县局、分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千方百计加强基础建设,规划设计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度超前,为争创“示范县局”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要进一步加大增收节支力度,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集中力量,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第七,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抓好队伍和行风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认真解决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质监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整个质检系统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开创质监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二是突出抓好班子建设。坚持党组学习制度,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内部工作分工、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抓好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干部监督。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效能。三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科学发展,充分挖掘系统和社会资源,建立人才开发机制,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政风、行风建设。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政风建设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生命线,始终摆在首要位置,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以教育为抓手,以责任追究为手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社会信誉度和群众满意率。五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制订宣传计划和宣传措施,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宣传质监工作职能,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加强宣传工作,努力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要加强宣传报道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增加宣传经费投入,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第八,上下联动,把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推向深入。

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是质监系统三个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客观需要,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今年的省局质监工作会议对全系统创建工作作了专门部署,表明了省局党组要在2006年将全系统建成文明行业的坚强决心,全省各地的创建工作已全面开展起来。截止目前,市局和**县局已建成县级文明单位,力争今年争创市级文明单位,**县局、**分局、市技术所、锅检所必须确定创建计划,争取早日建成文明单位。各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承担起创建文明行业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狠抓落实。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办实事、出实招、务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要分解工作目标,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限,切实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立足本职抓创建。紧扣质监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工作职能,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将创建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促进、同提高。要转变作风抓创建。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的意识,兑现服务承诺,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整体联动抓创建。牢固树立全系统一盘棋的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既要从自身做起,从本科室、本单位做起,又要关心和支持全系统的创建工作,想办法、出主意、做贡献,全面推进全系统的文明创建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能力建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更快更好地发展。在我们这样一个基础薄弱、历史欠帐多的部门,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和矛盾的关键。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始终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和最根本的任务。

加快发展,关键在于加强能力建设。全系统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为民执政的意识,更加自觉地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把关服务能力。当前全系统要重点加强六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

必须贴紧经济建设中心,贴紧政府中心工作,把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以发展这个大局为重,不断增强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提高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要求质监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宏观思考,洞察全局,把握趋势,思路清晰。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规律,抓住关键,正确决策。必须善于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充分利用好系统内外的资源和力量,让一切有利的因素在有利的时机发挥最有利的作用,加快质监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按照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企业工作的意见》,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协会工作,支持协会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工作的有效性。

第二,驾驭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

驾驭全局的能力,是对一个班子和一把手的总体的、集中的要求,强调的是控制能力。特别是一把手作为一个单位的核心,要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通过有效的工作,对班子、对队伍、对工作、对全局实施整体把握,从容应对、科学决策、正确处置各种复杂问题。能不能协调、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能不能善于协调、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对做好质监工作至关重要。一个好汉三个帮,我多次说,协调也是能力,是很重要的能力。特别是目前我们正处在食品监管职能重新划分时期,产品质量监管、安全监察、执法打假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尤其要经常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求得支持。全系统必须牢记:凡工作以我为主时,工作要到位不缺位;凡工作以我为辅时,工作要配合不越位,从而达到“双赢”、“多赢”的良好局面。

在积极做好外部协调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内部的协调配合,要从服从大局、服从长远出发,少算一些个人帐、多算一些事业账,少一些计较、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磨擦、多一些和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起有效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增强工作整体效能。

第三,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的能力。

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始终掌握先机,永葆发展活力。质监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就必须开拓创新,加快改革步伐。要进一步加快监管体制的改革,从提升质监工作有效性出发,不断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新路子、新方法,以应对目前质监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监管职责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深化技术机构改革,要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上有新突破,要多渠道吸纳资金、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实行股份制等方面下功夫,真正把技术机构做大做强。要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聚人、育人、用人、暖人”的良好氛围,善于发现、不拘一格地大胆启用人才,依靠他们去拓展工作领域。

第四,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能力。

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源头把好质量关,是质监部门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质监工作有效性的根本标志。一是必须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在监管工作中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在行政执法中,要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二是必须从严治政。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实行严格和科学的问责制,做到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规要追究”,确保各项工作职责的落实。三是必须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做到对本地区内凡是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能随时把握动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应对自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根据情况变化灵活调整监管方式,不断提高把关的针对性和把关效率。四是必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热情周到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好务。要牢固树立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观念,自觉接受企业和广大群众对质监工作的监督。

第五,维护稳定、应急应对的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认真总结我们在抗击非典、生产生活资料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打假治劣等工作中的经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建立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体系,确保一旦出现影响社会稳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质监队伍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第六,求真务实、善于管理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坚持讲真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注重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勤于思考,深入探寻质监工作的内在规律。要善于选好工作切入点,寻找工作突破口,做好自己的特色文章,抓出自己的闪光点。要重视抓落实,善于抓落实,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把本领用在“多干事”上,把目标放在“干成事”上。

要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做到靠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严格纪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重要保(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要“严”字当头,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做到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2005年是实现“十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是衔接“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质监事业厚积薄发、向纵深发展、向更高层次逾越的攻坚之年。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按照党组“打基础、求发展”的工作方针,继续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艰苦奋斗、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谱写质监事业的新篇章,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住宅商铺物业服务协议下一篇:做自我尊重的人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