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乡村振兴

2022-06-25

第一篇:创新发展乡村振兴

创新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最终版)

创新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于基层发展的决胜信心,展现了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我们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我们人民的努力,更离不开我们基层党组织制定的创新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打通城市资源流向农村的通道,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添发展新动能。除此之外,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让创新举措得以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时代在变,我们的乡村也在变。这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制定政策与措施,不断适应乡村的发展。我们要补齐乡村发展的短板,文明创建补齐“精神短板”,聚力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对贫困群众的深情关怀,是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途径。党组织围绕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补齐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通过开展扶贫意义政策宣讲,破解贫困户落后消极心态,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树立发展信心,鼓励贫困户在脱贫致富路上,脱离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一颗自强感恩的心,争取早日精准脱贫,奔小康。

除此之外,我们要切实把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实到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有了政治保障,我们的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合作更加完美了。在培养人才方面,把农村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实施培训项目,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实用人才。

乡村振兴要靠大家共同努力,这不仅需要我们的创新举措,更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地实施方针和政策。我们要助乡村振兴一臂之力,为美好的乡村生活加油鼓劲儿。

第二篇:重庆·京东2018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

活动方案

一、大赛目的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切实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理念推进现代乡村发展建设,激发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搭建重庆市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展示交流、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等平台,整合重庆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和京东集团特有的线上流量、创业服务、创投基金、创业导师等资源,营造全市创新创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特举办本次大赛。大赛将帮助广大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的组织和团队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并重点扶持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农特产品、农业加工、农产品流通、新农村建设、农村电商等符合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在产品设计、科技含量、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

二、大赛主题

创新振兴乡村 创业京东赋能

三、大赛时间 2018年4月至7月

—1—

四、组织机构

(一)参与单位

主办单位: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重庆市委员会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

京东集团

联办单位: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 承办单位:京东云创新空间

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重庆禾茂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铜梁支行

-重庆巴味渝珍

重庆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重庆市农产品加工协会

重庆市现代农业品牌服务促进中心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 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

—2—

支持平台:重庆市农产品电商大平台 协办单位: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支持单位:重庆孵化器协会

重庆富民银行

重庆市科技创业投资协会 重庆市众创空间联盟

FM968重庆之声创投有道栏目组 黑马会重庆分会

媒体支持:重报都市传媒

重庆电视台

重庆电台 重庆日报 重庆时报 中新社重庆分社 华龙网 大渝网

(二)大赛组委会

组委会由大赛主办单位、联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共同组成,主要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包括大赛新闻发布、报名、初赛、复赛、决赛和颁奖仪式等活动相关协调,向获奖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颁奖。

大赛组委会下设秘书处及执行办公室。秘书处主要负责审核大赛方案、监督赛事等内容,秘书长由市农委陈勇副主任兼

—3—

任,副秘书长由市农委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市商务委电商处、市农业信息中心、市中小企业局创新创业处、市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兼任,成员由禾茂公司、铜梁区电商办、京东云重庆基地等项目执行单位负责人兼任。

大赛执行办公室设置在京东云创新空间,负责制定大赛方案、推进落实赛事等内容,组织开展新闻发布会、报名、初赛、复赛、决赛和颁奖仪式等活动,办公室主任由京东云重庆基地及项目执行单位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中国农业银行铜梁支行、禾茂公司负责人兼任。

(三)专家评审委员会

专家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联办单位推荐创投专家、创业企业家、农业电商专家、金融机构及行业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现场答辩等评审工作和创业辅导等。

五、大赛相关安排

(一)新闻发布会(2018年4月)

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通过邀请政府领导、主办方代表、媒体记者现场参与活动,向全市发布赛事内容,号召优质项目参与,营造全市创新创业氛围。

(二)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论坛(2018年5月5日-5月17日) 论坛邀请知名行业专家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主题演讲,邀请知名农业企业家做主题分享;邀请京东农村金融、京东众筹、

—4—

京东物流、京东商城新通路、京东商城农资频道、京东农业云、农业投资机构、银行等领域专家做创业京东赋能主题分享;邀请农业互联网专家做互联网+农业主题分享。论坛期间举办京东众筹招商路演分会场。

(三)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重庆区域内从事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农特产品、农业加工、农产品流通、新农村建设、农村电商等方向的企业及团队,项目涉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

企业应为符合国家划型标准的中小企业,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的非上市企业。

(四)赛程安排

大赛赛程分为报名、资格审查、初赛、复赛、决赛、东令营游学六个阶段。

1.报名阶段(2018年4月18日—2018年5月25日) 关注京东云或重庆巴味渝珍微信公众账号登录报名页面,填写报名表格。

2.资格审查(2018年5月15日—2018年5月25日) 大赛执行办公室在报名期间,根据参赛项目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和参赛项目的沟通及确认。

3.初赛阶段(2018年5月26日—2018年6月6日)

—5—

设置3大初赛区域(渝东南、渝东北、主城),通过网络评审,每个赛区筛选20-50个创业项目进入复赛(具体数量依据报名数量及质量确定),复赛名单公布于重庆市农委、重庆市商务委、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共青团重庆市委、铜梁区政府、京东云、重庆巴味渝珍网站。初赛期间举办创新创业资源对接会。

4.复赛阶段(2018年6月7日—2018年6月23日) 设置3大复赛赛区(渝东南、渝东北、主城),分为赛前培训会和现场答辩两个环节。复赛前组织参赛选手统一参加赛前培训,帮助提高项目路演展示水平;各个赛区分别进行比赛,每个赛区晋级名额按项目质量进行分配(5-20个不等),最终选出15个项目进入决赛,名单公布于重庆市农委、重庆市商务委、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共青团重庆市委、铜梁区政府、京东云、重庆巴味渝珍网站。

5.决赛阶段(2018年6月24日-6月28日)

决赛邀请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打磨,在15个项目中选出前10名给予奖励,决赛分为现场答辩、颁奖盛典两个环节。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和优胜奖。获奖创业企业将获得一定额度的奖金并享市级和区县级相应的扶持政策。

6.东令营-游学(2018年6月—2018年7月)

组织优胜企业及项目进行企业研修、经验分享、电商大咖授课等游学活动。通过电商的系统知识培训、成功企业的分享,

—6—

帮助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五)评审方式

1.初赛采取网络评审的方式,评审根据项目所提交的资料,进行综合打分,依据分数高低排名筛选出晋级项目。

2.复赛项目需提前提交商业计划书,项目现场进行15分钟路演(8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2分钟点评),内容涉及项目介绍、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团队构成、财务预测、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由评委进行现场打分,按分数高低排名筛选晋级项目。

3.决赛项目需提前提交商业计划书,现场进行13分钟路演(8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内容涉及项目介绍、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团队构成、财务预测、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由评委及观众进行打分,其中评审评分占80%、观众评分占20%,按项目综合得分高低排名评选名次。

(六)奖项设置

大赛奖项分为

一、

二、三等和优胜奖次,共计10项奖项。 一等奖(1名)

京东梦想基金:3万元; 京东资源大礼包:价值50万元; 农行资源大礼包:价值20万元; 禾茂资源大礼包:价值15万元; 创业种子基金:50万无息贷款;

—7—

农业品牌促进大礼包:价值5万元;

荣誉:主办、协办单位授权的创业奖牌及证书。 二等奖(2名)

京东梦想基金:2万元; 京东资源大礼包:价值30万元; 农行资源大礼包:价值15万元; 禾茂资源大礼包:价值10万元; 创业种子基金:30万无息贷款; 农业品牌促进大礼包:价值5万元;

荣誉:主办、协办单位授权的创业奖牌及证书。 三等奖(3名)

京东梦想基金:1万元; 京东资源大礼包:价值10万元; 农行资源大礼包:价值10万元; 禾茂资源大礼包:价值5万元; 创业种子基金:20万无息贷款; 农业品牌促进大礼包:价值5万元;

荣誉:主办、协办单位授权的创业奖牌及证书。 优胜奖(4名)

京东梦想基金:3000元; 京东资源大礼包:价值5万元;

—8—

农行资源大礼包:价值5万元; 禾茂资源大礼包:价值3万元; 农业品牌促进大礼包:价值5万元;

荣誉:主办、协办单位授权的创业奖牌及证书。 【附录:礼包内容】

京东资源大礼包包含:绿色通道、京东秒杀、banner、品牌活动精准push、类目活动主推京东众筹资源、京东大数据画像报告。

农行资源大礼包包含:(1)VIP绿色通道,免抵押免担保“电商贷”产品。(2)在农行开立对公账户:免开户手续费、账户维护费、小额管理费、对账单和明细打印费等,免费提供账户套餐。(3)免费提供理财、基金等金融咨询,量身打造资产配置。

禾茂资源大礼包包含:(1)特推资源:市级平台首页特推;活动特推;媒体特推;渠道特推。(2)展览资源:免费入驻重庆市市级公共服务中心,专区展览,向全市乃至全国参观者展示推广。(3)培训资源:免费帮优秀项目进行团队电商能力培训,涵盖文案、美工、基础运营、互联网推广等方面。(4)运营指导:免费获得农业结合互联网方面的运营指导,涵盖品牌策划指导、活动策划指导等。

农业品牌促进大礼包包含:(1)会员资格申请,免费加入

—9—

重庆市农业品牌促进中心会员,可以申请使用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2)享受补贴政策,对农产品使用“巴味渝珍”公用品牌主体,在符合相关条件下进行相应的费用补贴。(3)担保融资咨询,由市农担公司对有担保贷款计划的主体免费进行担保渠道资源对接,可展开项目融资咨询及辅导。

备注:奖金含税,发放奖金时需扣除相应税收。

六、支持举措

(一)重庆市层面支持举措

1.重庆·京东2018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荣获前三名的企业或团队将有机会获得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单个项目最高50万无息贷款)。

2.优先推荐给大赛合作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支持。 3.获得创业政策、创业融资、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免费创业培训。

4.大赛期间举办投融资推介会、资源对接会和创业沙龙活动,并为参赛企业提供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场外市场交易、上市辅导等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融资咨询和服务。同时,通过市内外主流媒体对大赛优秀项目和创业典型进行持续深入的宣传报道。

5.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参赛项目,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支持。

—10—

6.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参赛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

(二)京东支持举措

1.对优秀参赛项目优先获得京东产业孵化服务资源包扶持、创业辅导、投融资等服务。

2.获奖创业团队和企业可获得京东云创新空间的提供东令营游学资格,通过游学提升团队建设能力和创新能力。

3.与京东合作的地方政府和机构给予配套政策支持。

(三)重庆市农产品电商大平台-重庆巴味渝珍支持举措 1.对优秀参赛项目免费入驻重庆市农产品电商大平台,并设置一项目一专区进行电商化宣传。

2.对获奖团队进行互联网孵化及人才培训直至获奖团队具备农业电商自运营能力。

3.对获奖团队进行推广、渠道、宣传、项目等全方位资源对接。

(四)融资支持

1.获奖团队和企业优先推荐给大赛合作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机构。

2.获奖团队和企业有望获得农担公司、科技担保、其他银行授信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服务。

—11—

3.获奖团队和企业纳入市级科技金融服务重点服务对象。 4.获奖团队和企业有望获得重庆市农业银行优惠贷款;优先给予“电商贷”融资支持。

(五)其他支持

1.所有参赛团队和企业免费参加大赛组织的创业政策、创业融资、商业模式、市场开拓等创业培训,优先参加大赛举办的创新创业论坛、沙龙、投融资推介会和各类资源对接会。

2.进入复赛的参赛团队和企业获得大赛指定创业导师的创业辅导。

3.进入决赛的参赛团队和企业,由大赛合作媒体进行重点宣传。

—12—

第三篇:乡村振兴发展建议

(一)乡村规划先行,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

要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发展意愿的同时,加强对村容村貌建设的管控,留住X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人文特色和建筑风格,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好美丽新X。

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二)文化建设先行,在乡村文明上见行动。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家风家训征集、晒晒我们的好家风、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以好家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从整治丧葬陋习入手,从禁止“黄赌毒”着力,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强化道德教育作用,加强孝善教育、家风教育,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大行动,力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三)产业优化先行,在转型升级上花心思。

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亮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文化为魂、以水系为韵、以花卉为媒、以投资为要、创新为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使农业品牌成为“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大、别人大我好、别人好我精、别人精我极品、别人极品我唯一”。把产业培植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让X特色变为现实。

要抓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并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做好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休闲农场、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让农村产业的发展愿望变成现实;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建设先行,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参与。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其次,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等回乡发展产业。第三,通过产业吸引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持,好的产业有丰厚的利润,就会吸引资金进入,人才就会随着资金流动而进入。第四,乡村振兴帮扶,机关单位、院校主动介入,结帮扶对子,对乡村振兴开展针对性指导和帮扶。第五,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五)生态建设先行,在绿色发展上求实效。

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借鉴外地经验,开展农村五水共治、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坚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快推动农村生态立法保护;要筑牢基层治理的“底子”从禁止烟花炮竹燃放、秸秆焚烧抓起;建立“基层党建+综合治理”模式,实行发展联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四联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四篇:推进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抓手。作为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推进试点市,是新时代省委省政府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又一次重锤响鼓。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将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列入重大改革及先行先试项目,各县(市、区)围绕打造融合发展“晋城样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乡村民宿、文创农业、农村电商等融合型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11月,笔者随市政协调研组深入到城区西上庄、泽州川底、阳城蟒河、高平野川、沁水土沃、陵川附城6个试点乡镇20个试点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真切感受各地率先推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的同时,对进一步推进融合发展做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一、当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融合特色不足。许多试点乡村只是对“农林文旅康”各种元素进行机械的组合,而不是有机的融合,存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在主导产业选择和新业态培育上特色不够鲜明,布局随意,景致雷同,品牌化程度不高。目前试点乡村的产业融合充其量也就是在农业产业化方向上的传统延伸和简单升级,并没有打破产业间的界限,没有走出创新的路子。普遍停留在浅层次、表面化的乡村旅游上,多数仍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受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影响,农旅融合项目淡旺季特征明显,产业链条短,为当地创造的价值有限。

二是融合机制不活。市委《关于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全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产业、用地、融资、税费、基础设施、农村改革、人才队伍、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安排,释放了最大红利,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改革决心和魄力。但在落实层面,真正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善于突破的不多,有的还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在盘活土地资源、创新金融服务、引进能人贤才等方面尚未创造出更多鲜活的经验。

三是融合主体不力。目前,我市缺乏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乡村普遍存在新型经营主体结构单一、管理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带动融合发展的能力不强。一些龙头企业仍然沿袭过去乡镇企业的做法,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仍以订单农业为主,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比例很低;没有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户在规模经营和产业链延伸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民主动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存在“上头热下头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二、推进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化发展。产业融合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立足我市的太行山水、沁河古堡、绿色田园、红色文化等区位特点及产业优势,进行不同层次的乡村生态、康养、教育、休闲价值的深度挖掘,精准制定特色鲜明的综合化解决方案和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千村一面,保持乡村魅力。这既是解决布局简单雷同、项目同质同构的前提,又是降低发展成本、适应消费习惯的关键,也是提升竞争力、增强持续吸引力的核心。乡村的休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村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健康的食品,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拉开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发展框架,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田园、新农家、新农村,建成“农业有看点、村庄有亮点、农产品有卖点、乡村旅游有爆点”的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先行区,叫响“康养晋城”大品牌。

二是汇聚政策资源,强化要素保障。大融合需要大整合,要抓住用好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机遇,一是整合分散于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休闲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扶持政策,创新涉农资金统筹投入、集中使用、强化管理的机制,破解农林文旅康政策资源“碎片化”的困境,让一个钢镚儿花出两个钢镚儿的效果。二是将资金整合和资金撬动两促进,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撬动工商资本、金融等各类资金资本涌入乡村。建议在晋城市转型发展母基金下设立“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专项基金”,为农村新业态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让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八方来财”。三是试点统筹增设农业建设用地指标,专门解决新业态中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产业用地难问题,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尽快从脑中“一张蓝图”变为眼前“一幅实景”。

三是抓好主体培育,增强融合动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不仅是把五个“鸡蛋”放在一个盆里、并且还要打碎搅匀,是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有机交融。促进产业融合健康发展,重要的是谁来干、谁能干好的问题。产业融合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作保障,一家一户有时很难干成,核心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培育出农业龙头企业2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00余个、家庭农场(业主大户)335个,各类新兴主体正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但应在抓面上开花的同时,择优聚力做强一批真心搞农业、真正有实力、真情带农民的主体,打造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航母”。

四是注重利益联结,确保农民受益。农民群众既是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建设主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绝对主角和直接受益者。要创新融合发展的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在就业安排与创业机会上更多地让农民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优先承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落实财政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要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宅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的土地和空闲农房,设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确保农户持续受益,让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甘霖润泽广袤乡村和广大农民,进而结出乡村振兴更丰硕、更甜美的果实。

第五篇:腾讯为村,用互联网+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腾讯为村

用互联网+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目录

一、“腾讯为村”的立足点 ............................................................................................................. 2

二、“腾讯为村”的产品服务结构 ................................................................................................. 3

三、“腾讯为村” 从试点向全国推广的发展历程 ....................................................................... 4

四、“腾讯为村”的政府服务采购模式 ......................................................................................... 6 附一:“为村课堂”影像资料 ....................................................................................................... 7 附二:腾讯为村案例“为村故事会” ........................................................................................... 7

一、“腾讯为村”的立足点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腾讯,作为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2014年开始,腾讯将“连接一切”作为自身战略,“腾讯为村”正是基于这一战略,借助月活跃用户超过9.8亿的微信,开发出适合乡村管理者和村民低门槛入门互联网的村庄微信公众号——为村,并将之打造成面向乡村的互联网社交与服务平台,用互联网+的方式为乡村的社会治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为村”重点关注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首先是是基于村庄这一社群,围绕“家务”,满足外出打工村民和留守村民间基于亲情、乡情诉求的高频互动,让外出务工者能通过互联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次是围绕“党务、政务、村务、商务”的刚需信息连通,重点通过互联网提升基层村两委及党员干部工作效率,展现其在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工作成果,通过强化沟通密切干群关系,创建乡村和谐社会。

在用互联网助力乡村发展的场景中,“为村”更注重扶志与扶智,鼓励村庄自主开通属于自己村庄的微信公众号,为村庄整合腾讯及合作伙伴内外部资源,面向乡村管理者和全体村民展开乡村移动互联网能力建设,为乡村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助村自助。

二、“腾讯为村”的产品服务结构

“腾讯为村”积极用互联网手段助力国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在乡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中,为社会治理智能化提供互联网解决方案。搭建村、乡/镇、区/县、市/州、腾讯为村多级公众号平台,协助地方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以各村独立运营且接受上一级管理、监督的村级为村微信公众号为基础,通过村民实名加入本村微信公众号、共同关心村庄事务,建立起外出打工村民、本村留守村民与村庄的情感连接、信息交流的纽带;通过村两委、基层党员、村庄公众号管理员成为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广泛动员村民关注、参与与村庄事务和与村庄发展相关的互联网话题。

以上一级地方政府为村公众号为政府管理抓手,组织各单位为村传递政策、下达通知、提供服务。通过地方组织部组织基层党员在线展开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推动基层党建智能化;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记录扶贫脱贫轨迹,干群协作挖掘村庄一村一品,以社交电商的方式整合本地力量推广本地产品,发出家乡特产和宣传村庄旅游文化的移动互联网名片,破解精准扶贫面临的信息鸿沟难题;通过乡镇及区县各级干部,为村民下达政务及服务通知,展开政策宣传,受理村民反馈社情民意服务,密切干群关系、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助力政府增强公信力、执行力,向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型,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搭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桥梁。

以腾讯为村公众号为全国为村交流入口,实现跨区域村庄信息共享,推荐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使用村庄案例,让更多村庄的管理者和村民足不出户,通过手机进入其他各村交流、学习;整合社会资源,为村策划、为村设计、为村传播,放大村庄影响力。

三、“腾讯为村” 从试点向全国推广的发展历程

2014-2015年,“为村”在贵州试点,整合运营商资源,示范出光纤宽带及4G进村后,村民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时,村庄及地方政府可以借助互联网展开的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连接的各种场景。在乡村社群沟通、社区治理、基层党建、山货出村等方面,呈现出通过能力建设及指引助村自助,由社群连接创造乡村凝聚力、激发村庄内生动力、焕发乡村活力;区别于其他互联网企业电商下乡扶贫的、创新的乡村促发展模式。

2016年,“为村”面向100个来自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甘肃陇南市康县、湖南湘西州、内蒙古扎兰屯市、浙江温州苍南县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村庄展开推广尝试。2016-2017年,依托项目的创新模式、试点区域的显著成果,获得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共青团中央等部委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为腾讯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案例及数据支撑。吸引了包括新华社(先后报道七次)、人民日报(整版刊发湘西为村调研报告、共三次相关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周刊、十九大献礼节目《辉煌中国》、《绝不掉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及法制周末、中国视窗、山东日报、内蒙日报、四川日报、菏泽日报、成都日报、川报观察等地方党报官媒深度报道。媒体站在“为村”对创建乡村和谐社会、推动乡村社会治理高效率和透明化、地方政府借助互联网平台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基层党建“两学一做”智慧化,基层党员干部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村民高效互动融洽干群关系、精准扶贫发挥乡村社群凝聚力,社交电商推动乡村脱贫致富等等方面展开深度报道。

2017年,从1月100个村1万个认证村民起步,一年时间,“为村”共吸引来自16省地方政府组织超过5860个村庄加入(包括18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山东省菏泽市、四川省成都邛崃市、四川省德阳广汉市等地区为全域覆盖;超过199.8万村民实名认证加入本村公众号,与上级领导展开沟通、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在互联网上寻找商机,互动超过1.6亿次。

其中山东菏泽市(地级市),在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大力推动下,由当地商务局牵头,以全国电商重镇的身份全域推广为村,不到一年时间已有4000余村加入为村平台,菏泽市面向全市召开超过1500名乡镇村干部和为村公众号管理员参与的“为村故事会”分享当地村庄互联网使用经验,引发各村的学习热潮;四川成都邛崃市(县级市)、四川德阳广汉市(县级市)由当地组织部牵头,全域加入为村,并借助为村平台展开“微治理”、“微反腐”工作及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充分展现了“为村”的社会价值,凸显腾讯“为村”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在互联网电商企业大手笔投入农村电商之外,所展现的政府资金小投入,干群互动大效益的独特社会价值和战略意义。

扫码了解媒体“为村发声”

四、“腾讯为村”的政府服务采购模式

2017年,“为村”项目完成了公益模式探索实践向政府服务采购输出的转型,组建“北京为村互联网科技研究中心”,全面实现公益项目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所得利润全部用于设立“加油为村基金”,奖励各村公众号优秀管理员,培养在乡村中推广和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为村助教”、“为村讲师”,更为村庄整合腾讯内部及更多企业、高校及专业资源,搭建用企业核心能力助力乡村发展的便捷平台。

未来,为村将以成为“最受中国农民喜爱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为目标,更广泛的与政府合作,服务农村,造福农民。 附一:“为村课堂”影像资料

附二:腾讯为村案例“为村故事会”

(一)贵州黎平铜关村:互联网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铜关村是 “为村”项目的第一个试点村。铜关村地处云贵高原,曾是极其贫困的一个侗族村寨,2012年人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全村共有410户,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其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外出务工。经过2014-2015年一年试点,该村从一个只通2G网络、智能手机拥有量不足5%的村庄,现在全村留守人员使用智能手机超过80%。 如今,村口的小卖部可以用微信支付购买生活用品农具种子;老人到小卖部门口蹭WiFi与远在广东打工的儿子视频聊天;不识字的侗族老人也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听歌、看侗戏,用微信喊家人吃饭,召集队友唱侗歌,歌队长用微信给队友发放唱歌的劳务费。留守妇女们更是成立了自己的绣品合作社,通过为村公众号销售。村民吴定芝利用农闲时间织自己的侗布,一年能创收5000元。村里的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大型民宿项目,2016年投入运营,通过为村公众号宣传展现移动互联网村风采,2016-2017年间,接待游客超过4500人次,村民直接增收超过100万元。老支书在为村公众号中撰写“支书日记”,记录村庄两年来的点滴变化,广受村民好评。(扫描了解《互联主义新农村,菲菲妈这一年》)

(二)湖南龙山比耳村:互联网让农产品优质优价

比耳村是龙山县里耶镇下辖的小山村,距离镇政府还有5公里行程,是脐橙专业村,全村有1260人,脐橙种植面积4000多亩,2016年产量800多万斤。在开通“为村”之前,比耳村没一家农户开网店,2015年,村民与外界联系甚少,脐橙销售全部依靠等待批发商,橙贱伤农。2016年,全村110人开通微店,通过为村公众号推广,吸引了近50个外村经销商为比耳脐橙分销,更引来很多线下收购商。比耳村民以每斤6.8元的价格网销脐橙12万多斤,批发价提升到每斤1.8~2.2元,较去年每斤1.2~1.5元均价提高0.6元以上,全村仅价格增收就达500多万元。

比耳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370人,有120人通过村公众号申请成为认证村民,其中有35人开通了微店。为鼓励贫困户开网店,由村公众号管理员和5位在北京、深圳、长沙工作的村里年轻人组建的比耳为村团队,给所有贫困户免费提供网销用的包装盒、剥理器、一次性手套、宣传单、Logo贴标。为村公众号商城总号里得到的订单全部下给贫困户,其中贫困户张勇的4000斤脐橙,以每斤3元的价格作为春节网销品全部订完。村民对为村平台的评价:联络了情感,村里平时在外不认识的都通过为村有了联系;在这里了解到了很多信息、国家政策;交口称赞今年为村的宣传让橙子卖出了好价钱!2017年4月19日,总书记发表《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讲话一周年,《新闻联播》头条便以比耳为村为例讲述互联网为乡村带来的变化。(扫码了解《农民网络卖橙,登上新闻联播,“去年保守一点,就挣了一百万。”》)

(三)甘肃康县冯家峡:互联网推动乡村治理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康县2/3的村庄都是美丽乡村,而冯家峡村却因民风彪悍,年年盼美丽乡村而不得。原本村民民心涣散,对集体事务都漠不关心,公路修到冯家峡,村民阻挠多次,还需要武警开道,路修好了村民为了能收点买路钱,偶尔还会丢只死鸡到公路上,拦下过往车辆。村民之间人情淡漠,一位老人在家里去世三天才被发现。 自从热心村民冯宝贤协助村干部开通“冯家大院”微信群之后,村民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加,也越来越热衷公益活动,村子的凝聚力得到极大提升。如今村群“冯家大院”已经有200多名村民,成为连接邻里、改善干群关系的纽带。2016年,村里打算修一条上山公路,在群里发起捐款投工倡议,一夜之间便收到村民捐款3万余元,在村干部带领下,村民积极投工响应,仅用十天就修通了一条长1.5公里,宽4米多的上山车路。管理员冯宝贤介绍:“为村”给村庄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人的改变。

45岁的村民冯定贤是一个内心封闭的村民单身汉,在村里一直少与人交往,没什么朋友,整天窝在家里睡大觉,村里加入“为村”后,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爱参加村里的公益活动,还学会了唱歌,虽然只有小学一年级文化,可他的一副好嗓子在“全民K歌”找到了用武之地,在互联网上放声歌唱,让他唱出了3000多个粉丝,人也变得乐观开朗,融入了村庄。 村民冯关贤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单身汉,认证加入为村公众号后,变得积极参与村内事务,成为“为村”活跃分子,还通过“全民K歌”找到了一位喜欢听他唱歌的贵州媳妇。2016年9月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冯家峡村也已顺利成为了美丽乡村。(扫描了解《我的为村我的村——冯家峡为村记》)

(六)有事就上“为村”找支书(村委日记、书记信箱功能使用案例)

上一篇:创新党日活动总结下一篇:财务制度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