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旧村改造方案

2022-08-20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的旧村改造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农村的旧村改造方案

义乌市新农村建设 义乌旧村改造 政策细则实施办法

(2008-05-18 10:32:13) 转载

标签: 分类: 旧村改造政策法规

义乌旧城改造 义乌新农村建设 杂谈

政务来源:义乌市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07-6-2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新农村住房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集约利用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浙土资发〔2005〕94号)等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结合《义乌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农村住房建设是指农村居民按照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改造、拆建、新建住房的行为。

第三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约用地、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新农村 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新农村办)负责指导,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镇街)负责组织,村级组织具体实施;市国土资源、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履行新农村住房建设涉及的行政职能。

第五条 市政府每年专项安排新农村住房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指标和额度,根据镇街的实际需求和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等情况分解到各镇街;各镇街应根据市政府下达的农用地指标和额度,统筹安排,制订计划,确定实施对象,分批次、有计划地组织 实施。

第二章 建设条件与规划编制

第六条 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由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用地面积(含可增加安排的面积)、非村级组织成员合法房屋补偿所需的用地面积和需规划控制保护的面积(具体以审批为准)等组成。

第七条 村庄建设规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用地规模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科学编制,具体按照下列标准:

(一)建设用地审批对象人均规划用地不超过90平方米,其中,公共配套设施建筑占地面积人均不小于1.5平方米;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建筑密度不大于27%;城市规划区外的村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建筑密度,但最高不超过35%;

(三)容积率控制在1.1以内;

(四)垂直房建筑檐口高度不超过13米;

(五)积极鼓励建设多层、高层水平套房,采用多层、高层水平套房的可适当增加建筑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具体标准另行制订)。

第八条 村庄建设规划要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应做好古建筑物、近现代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军事设施、测绘标志、宗教场所、文物古迹、名贵古树等遗存保护。上述规划保护面积并计入总用地规模。

第九条 在不突破总用地规模和规划指标的前提下,经村民会议通过,村级组织可根据批准的实施细则,自行确定实施方案、分步实施计划和建设多层、高层水平套房、垂直房等各类住宅的比例,经镇街审核批准,报市国土资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新农村办备案。分步实施的,不同批次规划指标应相衔接;采用多层、高层水平套房的,应按需要合理设置大中小户型,并先予实施。

第十条 各镇街应根据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设计条件,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政府审批;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着重规划道路网、给排水、三线、公共配套等内容,住宅采用模式、建筑风格应相协调。各镇街应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村级组织的总用地规模,统一社区内村级组织意见后,确定各村建设的位置、范围,能与规划衔接的房屋尽可能予以保留。

第三章 建设用地申请与审批

第十一条 村级组织建设用地的审批对象为下列人员:

(一)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

(二)服兵役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

(三)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

(四)在劳改、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归正人员。

第十二条 夫妻双方均为本村级组织实有在册成员,且已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可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增加一人标准安排。

属建设用地审批的对象,经村民会议通过,有下列情形可增加一人标准安排:

(一)年满20周岁以上的未婚人员(不含离异的人员);

(二)已婚未育的家庭;

(三)服兵役、入学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义务兵、士官和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已婚未育的,且其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四)在劳改、劳教前属本村级组织成员的正在归正人员已婚未育的,且配偶系本村级组织成员的家庭;

除上述情形外,建设用地按实有在册人员安排。增加安排建房用地的家庭,其建房用地总占地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已享受审批宅基地政策的对象,今后因婚嫁等迁移户籍的,在迁入地不再批建宅基地。

第十三条 在符合总用地规模和相关规划指标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人均建筑占地面积标准由村级组织召开村民会议研究确定,报所在镇街审核、批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家庭成员建房用地获得批准后,应进行联建。家庭成员中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的合法旧房总占地面积超过可审批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占地面积1:0.7的比例按实安排,但家庭成员中建设用地审批对象的总占地面积最高不超过140平方米。

第十四条 因家庭内部分割、赠与、继承,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不足审批标准的,其建设用地审批应与其他成员合并计算;造成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旧房占地面积超过审批标准,致使家庭其他成员不足审批标准的,不予补足。

第十五条 建设用地审批对象拥有的位于本村级组织范围内的合法房屋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

(一)剩余合法房屋仍超过审批标准的,超过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安排,但家庭成员的总占地面积最高不超过126平方米。

(二)剩余合法房屋不足审批标准的,按剩余合法房屋占地面积按实安排或水平房安排。采用水平房的,家庭成员实际拥有总占地面积不足1人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且实有在册3人及以下的,可安排108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超过1人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但不足36平方米且实有在册3人及以下的,可安排126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占地面积超过36平方米或占地面积不足36平方米但实有在册4人及以上的,可安排144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

(三)实无住房的,按家庭照顾安排水平房。家庭实有在册成员人数在3人及以下安排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4人及以上的安排建筑面积126平方米以内水平套房一套。

第十六条 经村民会议通过,拆除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可采用经济补偿、水平房或垂直房补偿:

原有旧房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下的,按1:1的比例按实安排;占地面积不足36平方米的,应进行联建或采用水平套房补偿,采用水平套房补偿的,可按原有房屋建筑占地面积1:3的比例结合就近面积户型安排;建筑占地面积在108平方米以上的,超过部分按1:0.5的比例按实安排,但最高不超过占地面积126平方米。采用经济补偿的,具体标准由村级组织制定,费用由村级组织承担,并在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节省的建设用地可在村级组织内部调剂使用。

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在审批补偿方案时,其剩余的合法房屋须与已出卖、赠与他人或已被司法部门依法查封拍卖的面积合并审查;非村级组织成员拥有的合法房屋发生家庭内部分割、赠与、继承等行为的,应按原有合法旧房面积进行审查。

第十七条 建设用地审批与旧房拆除相挂钩。未签订原有房屋拆除协议的村级组织成员,申请建设用地不予受理;村级组织未完成原有房屋拆除的,不予定点、放样,申请下一批次建设用地的,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 村级组织占用农用地批准后,满一年未实施具体用地行为的,相应扣减所在镇街下一新农村住房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额度;满二年未实施具体用地行为的,扣减相应指标、额度,并责令村级组织恢复耕种。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按规划可在村庄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的村级组织,优先予以实施,并可适当放宽相关规划控制指标。分期实施的,村级组织应明确分期实施计划、对象产生办法、具体步骤等内容,每批对象的产生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确定。

第二十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按下列程序实施:

(一)调查核实。村级组织应广泛开展宣传,调查摸底,统计总人口和可增加安排的对象、有合法产权的非农人员等,了解、统计旧房现状及产权情况,并登记造册。

(二)确定总用地规模。村级组织应测算新农村住房建设总用地规模,制定用地方案和实施计划,经所在镇街审核,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考虑到为规划留下空间等因素,条件允许的村庄,可在建设用地审批对象规划总用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10%计入总用地规模。

(三)制订实施细则。村级组织应根据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拟订实施细则,明确总人口、人均建筑占地面积标准、住宅的类型、安置的方法、实施计划、旧房拆除和建房用地安排方法等内容,经村民会议通过,报镇街审核后批复。批复后的实施细则应分别报市国土资源、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新农村办备案。

(四)编制规划。村级组织应根据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总用地规模、住宅的类型等,委托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镇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审批,批准后由镇街公布。

(五)建设用地申请。列入镇街计划的村级组织,持已批准的规划、实施细则、用地方案、旧房拆除协议、申报对象资料等向镇街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经镇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不占用农用地的,可一次性申请。

(六)拆除旧房。村级组织应在建设用地批准后,新房建设启动前完成旧房拆除。

(七)新房建设。村级组织应依法、统一申办建房手续。旧房拆除经检查合格后,由各镇街定点放样,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由市规划管理处定点放样,按规划组织实施。村内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等配套设施及新房外立面应按规划同步实施。

(八)登记发证。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各镇街、村级组织应加强对新农村农村建设的服务、监督和管理。新房建成后,当地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规划管理处应实地检查是否按规划用地,配套设施和新房外立面是否按规划建设,验收合格的,依申请予以登记发证。

第二十一条 住房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鼓励统一施工,统一施工的应当公开招投标。

第五章 旧房拆除与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新农村住房建设应切实维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村级组织应召开村民会议决定拆除旧房、收回超过可享受审批额度部分的宅基地是否作经济补偿,作补偿的应明确具体标准。

第二十三条 旧房产权以《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的建筑占地面积为准。拆除超过审批限额标准,且未发放《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房屋,由国土资源部门予以丈量,凭权源依据审核确定其产权。拆除未超过审批限额标准且已发放《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房屋,由村级组织依权证登记造册,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另行确权;拆除违法建筑和临时建筑,不予确权和补偿。

第二十四条 拆除产权不明确的房屋,须将房屋原始证据资料交由公证机构保全证据;拆除共有产权的房屋,应待共有权人达成协议后再予拆除;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依照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五条 村级组织与被拆除人应签订房屋拆除书面协议,协议签订后,被拆除人应当将原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上交村级组织,统一向发证部门办理产权注销手续,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搬迁,村级组织应在新住宅定点放样前完成旧房拆除。

第二十六条 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收取的各项费用应专款专用,纳入镇街联管帐户管理,优先保证道路、给排水、绿化、公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帐务应单独列支、定期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七条 各镇街、村级组织应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料的管理。档案资料包括:批准文件、规划和建设方案、拆除协议等与新农村住房建设相关的材料。

第二十八条 积极鼓励各村级组织节约用地。节省的建设用地若规划许可,经村民会议通过,依法报批后,可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公开出让。城市规划区外村级组织在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按规划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且未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10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按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实施新农村住房建设,但需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7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区内建成区外村级组织在现有建设用地范围内按规划完成新农村住房建设,且未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8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按村级组织总用地规模实施新农村住房建设,但需新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其节省的建设用地按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的60%用于补助基础设施建设。

节省的建设用地相关规划指标超过本办法规定的,其补助标准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涉及新农村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本市有权减免的,按标准下限的50%收取,服务性收费按保本原则收取。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公布前,已经依法批准并开工建设新农村住房的村级组织;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实施细则、分户报批已批准且除新农村住房建设预留用地外,其余土地经批准已被依法征用的村级组织,可按原批准方案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公布后,已经规划批准的村级组织需进行规划调整的,其规划调整所需的相关费用由所在镇街承担。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5日起施行。义政[2001]113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井陉县建设局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细则

在对《中共井陉县委、井陉县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认真学习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规划

(一)、工作职责

负责县城、村镇、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的编制、管理、实施等工作。

(二)、任务目标

1、编制《井陉县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科学预测和确定我县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按照合理配置区域性基础设施和提高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的要求,提出农村居民调整、搬迁、合并的意见,从而优化我县村庄布局,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该项工作目前已经开始,10月底可完成纲要评审论证,年底前完成成果提交。

2、按照《县域第三期总体规划》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扩城”战略要求,加快“扩城”步伐,一是8月底前拿出县城大东环路详细规划。二是10月底前完成县城南环路详细规划。

3、加大各乡镇及村庄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编制力度。有条件的村镇要调整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提升档次、提升品位,树立典型。

二、市容市政

(一)、工作职责

负责市政设施维修、县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及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

(二)、任务目标

1、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实施“扩城”规划,按照“一城三区”开发战略,从精细入手,对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进行科学规划。

2、按照《河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新建小区绿化率不得低于30%,留足绿化用地。

3、人均绿地不得低于1.5平方米。

4、县城500米之内建设一个小游园。

5、严格城市道路建设,防止低洼积水并配置合理的排水设施,实行雨、污分流。

6、合理配置公厕。

7、合理建设垃圾转运站,配置环卫清扫、保洁、清运人员。

8、按规定配置果皮箱。

9、合理配置路灯、夜景设施。

10、对新农村建设无偿提供绿化、路灯规划和专业技术指导。

关于加快推进誓节镇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广发[2006]11号文件精神,经研究,现就加快推进誓节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利民富民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党建工程,是一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工程。全镇上下都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急,切实担负起责任,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更快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誓节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切实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全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综合文明程度为重点,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协调推进全镇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为打造经济强镇奠定扎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产业相对集聚、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约、农村基础设施各类要素相对集合的要求,以现代乡村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2、坚持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群众为主体,开展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发挥政府规划、指导职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扶持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积极鼓励个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多主体建设、多元化投入格局。

3、坚持典型示范,有序推进。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村组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类型,有梯次地推进。

4、坚持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既要勇于探索创新,又不脱离实际。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和村民组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他们走在前面,作出示范;对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村要重点扶持、逐步提高,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对基础较差的村加大帮扶力度,为建设新农村创造条件。

(三)总体目标

先行选择若干个村,在产业、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建成示范点;对全镇20个村和1个街道全面进行环境整治,重点加大对国道、省道沿线村的整治力度,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农村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公共事业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努力将我镇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加快推进“竹业富民”进程。狠抓竹林垦复改造和新竹种植工作,千方百计扩大竹资源总量,加快培育和建设竹业示范基地、竹景观示范点;大力发展工业集中区,展示竹乡新形象。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品质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强化农产品“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3、强力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按照“项目统一管理、政策统一优惠、产业合理布局”的要求,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着力引进项目,发展企业,实现第三产业集聚发展。

4、不断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加强农村市场管理。

(二)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和谐发展

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总

收藏本文

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结合复兴村实际,经过实地调查,与村“两委”座谈,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因地制宜,结合村情,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距离县城31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组。有农户721户,总人口3289人,劳动力2145个,有苗、汉、畲、仫佬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6%。总面积为2465.85公顷,耕地面积为158.67公顷。2006年,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不1620元。

二、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确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益;通过推进各业生产,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展,逐步把复兴村建设成拥有现代化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复兴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力争把复兴村建设成村民、集体收入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两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为:

(一)培育主干产业,做到产业发展化

一、是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引进和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

二、是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牛猪等高效益畜产品养殖;

三、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加工。

(二)房前屋后整洁,做到农村优美化

一是清除房前屋后的垃圾,整理乱堆、乱摆杂物,禁止柴乱垛、粪乱堆、纸乱扔、水乱倒、猪乱窜、禽乱跑的现象;二加快沼气池建设速度,改建厕所、猪圈等。

(三)乡风文明建设,向“9个好”方向努力

党员带头崇尚新风、带头守法,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从“学习风气好、文明风尚好、邻里关系好、崇尚科学好、团结互助好、治安防范好、遵纪守法好、计划生育好、义务风格好”9个方面努力,一是倡导家庭美德建设,开展评比“五好家庭”、“守法户”、“清洁卫生达标户”等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干部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三是开展诚信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围绕“生态文明富裕村”的创建,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组、户活动。

(四)公路方便入户,做到村路街道化

我村有5个自然村寨进行了水泥路硬化,2009年计划投资4万元完成村内路面水泥路硬化4000平方米。

(五)文明民主管理,做到管理民主化

修订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片联户等管理办法,优化管理秩序。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村中醒目处做一块公开栏,公布制度,财务、实用技术、打工信息及好人好事,让村民自行管理,自行约束,自行监督,实现管理民主化。

四、方法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2、广泛宣传发动,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组织相关单位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增强农民民主意识,协作意识,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

3、加大建设投入。除了项目投部分资金外,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争取资金,投入生产发展中来。

第二篇:关于乡镇旧村改造的思考

调研文章

关于乡镇旧村改造的思考

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多数村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环境。通过调查了解,村干部和村民对旧村改造积极性较高,愿意通过旧村改造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多。一是规划编制较为落后,浪费土地资源现象比较严重。各村基本上以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规划建设比较散乱,土地利用率低,村内道路狭窄弯曲,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共享性差,只有新房不见新村;村民的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与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些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乏力,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污水、垃圾尚未找到出路;许多村民未批先建,老房子也没有拆除,“空心村”现象普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二是土地启动区块是个难题。旧村改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与之配套的统一政策还没有形成,其中最关键的是土地政策问题。改建新村,要求另有一块启动土地用于置换。但由于存在着城乡两元结构,在土地指标使用上,往往是“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上级政府配给的土地指标与实际需

求缺口更大,能用于旧村改造的则更少。同时,在农村土地承包工作中,许多村没有或很少预留了建设用地,根本不能满足旧村改造的需要。

三是建设资金难以保障,基础设施条件差。对于经济欠发达的田市镇,各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不强,用于旧村改造的自有资金缺乏,许多基础设施无法建设,制约着旧村改造的推进步伐。在调研中,所蹲点的陈坦头村反映了村民多年来饮水难的问题。一直以来,村民都是自挖水井解决用水问题,但当地井水的矿物质含量过高,偏碱性,长期饮用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村两委计划筹资自建水厂,但一次性投入较大,而且每年的运行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固定支出,对原本无多少集体收入的陈坦头村来说,压力非常大。通过进一步调查得知,田市镇范围内各村都没有自来水供应,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四是村民的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旧村改造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但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受传统生活模式、生活习惯的影响,加上现实生活条件的制约,部分村民不愿离开原住地,怕负债建设。

三、进一步推进恒升镇旧村改造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合理选择旧村改造模式,进行科学规划。根据恒升镇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不同村在实施旧村改造时应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各自特点的改造模式。

一是拆迁新建模式。可通过整体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的方式,建设一批新型居住小区,以促进现代化新村的形成。对于地方偏远、交通极为不便有人烟稀少的村子,就可多做村民思想工作,有计

划地搬迁出来。这样既可使农民生活更方便,又可减少政府旧村改造的投入。

二是整理改造模式。以规模调整后的行政村为依托,因村制宜,编制规划,对规模较大的村庄,采用部分保留、部分迁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在其周围扩建新区,吸引周围自然村向新区迁移。其中首先要对“空心村”进行整治。但整治空心村不等于拆了旧房子,再在原地建

上新房子就了事,还得综合考虑道路、绿化、排污等多方面问题。三是保留治理模式。以村庄环境建设为重点,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或尚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村,重点进行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进行村庄整治,使整体环境达到整齐、干净、美观。以上“拆、改、留”的三种模式,要因村制宜,立足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制定一个功能齐全、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在村庄占地范围内。规划编制绝不能脱离目前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住宅状况,要按照节约土地,延续特色,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统筹考虑村庄的长远发展,对农民住房、基础设施、农村产业进行科学调整,对水、电、排污、道路、绿化等都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将来重复规划建设,从而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金和土地利用率。重视节能减排措施在农村的应用。

(二)破解土地政策,给予政策的支持。

根据我们的国情以及土地法律法规精神,用地紧张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旧村改造用地问题,要从改革入手,制定相应政策,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要加大支持力度,配足土地指标。旧村改造是一项重要民心工程,应该在土地指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从总体上看,旧村改造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应鼓励支持旧村改造,在用地指标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启动区块,可以集中有限土地指标,先启动其中有条件的村,待一个村完毕,再将整理出来的土地转移给另外村,这样又可启动新村建设。

开源与挖潜并重,加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力度。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依法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是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扩大迁村并点试点工作。缩并农村居民点,扩大城镇、中心村用地规模,合理调整城乡居民点用地结构,达到节约、保护耕地目的。二是在中心集镇推行多层公寓。在供地方式、购房面积、购买价格、房产处置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既可以维护农民利益,同时也能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三是住宅建设用地要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先行安排一批村民建房;然后拆除老房子腾出新的空地,用于另一批建房。如此往复几轮,就能达到全村的改造。四是对村民自愿腾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购买空闲住宅的,应制定政策予以奖励或补助。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控制农民超用地标准建房。对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如未批先建,一户多宅等问题,应尽快研究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及时予以解决,不能一味地久拖不决。否则,只会使问题越积越严重。这个政策

既要充分考虑历史原因,又必须有利于今后对规划和土地的管理。

(三)拓宽旧村改造筹资渠道。

一是用足政策,整合资金,形成推进旧村改造的合力。在实施过程中,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规划、实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以村民建房投资为主体,村集体投入基础设施为配套,财政投入为扶持的旧村改造投资机制。目前,对于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及资金扶持较多,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整合利用这些政策和资金用于旧村改造,对旧村改造的推动作用会更加显著。

二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从现实条件和各地的做法来看,筹资渠道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土地,农村集体建设土地是农村集体最大的一笔资产,如何通过市场化运作,使农村集体建设土地资产显性化,是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开展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试点工作,出台了相应政策,明确提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在除商品房开发以外进行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使农村集体建设土地资产性质得到体现。在不违背法律精神的大前提下,在旧村改造试点村采取一些灵活、变通的政策,以地生财,为解决旧村改造建设资金问题打开一条新路。

三是发展村级经济。镇政府要大力开展脱贫帮扶工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向农业内部挖潜,向非农产业拓展,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千亩示范方建设,大力引进效益农业投资。及时输送科技种植技术,提高品质和产率,同时创造条件帮助解决销售渠道。村干部要多向村民宣传,跳出单一种水稻的生产模式,多推广经济作物种植,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种植高山萝卜、芋头等,增加农民收

入。集中山林土地,搞规模农业,逐步把坡地和山林改成经济林,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加强宣传,统一干群思想。通过开会、广播、板报、标语等形式,反复讲解和宣传旧村改造的目的、意义和目标要求,使旧村改造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变“要我改”为“我要改”,齐心协力,支持配合旧村改造工作。其中,党员干部要首先统一思想认识,带头配合开展工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各种费用能免则免,能减则减。镇政府要把旧村改造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加强指导。

(五)开展村庄整治活动。开展旧村改造,要从各村现实条件出发,成熟一个改造一个。象陈坦头村这样条件还不够的村,要先启动整治村工作。整治工作不能盲目学习“面子”工程,搞连片整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村民真正得到实惠。首先,做好宣传发动,开展清洁卫生活动。以农村改厕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卫生综合整治,彻底清除露天粪坑,建造适当数量的公厕,使村貌先有所改变。建立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成立卫生整治队伍,开展经常性的保洁工作。其次,对于已建好的房子,动员农户对外墙进行粉刷。一来可以保护墙壁,防止雨水长期冲刷而带来安全隐患,二来也可增强美感,改善村貌。

第三篇:乡镇旧村庄改造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一 乡镇旧村庄的现状

乡镇旧村庄一般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村。它们的基本特点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或缺乏甚至没有),尤其是发展中地区的旧村庄交通很不方便;村庄人口规模较少,但占地较多,布局混乱,有的村庄存在较多的“空心屋”(无人居住),甚至成为“空心村”(“空心屋”占70%以上);村容村貌在一定程度上可用“脏、乱、差”来概括;一般地说,旧村庄的农民比较贫穷,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以农为主;但旧村庄的空气却十分清新。

二 乡镇旧村庄改造的必然性

旧村庄改造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国家。但是也产生了“发展与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严峻矛盾,致使农用地减小和建设用地增加等两者的速度都超过预期规划。在建设用地中,新村庄建设用地和旧村庄废弃的土地都同时明显增加,加剧了土地利用的矛盾。因此,乡镇旧村庄改造应是解决“发展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严峻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乡镇村庄用地属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有其必然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村庄人口自然增长或年青人组织新家庭等,必然增加居民点用地量。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有经济条件的农户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对原住房进行扩建或异处新建,从而增加用地量。三是自然村合并、中心村建设等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必然增加用地量。上述几方面用地量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占用农业用地,从而加剧了“发展与农用地供给”的矛盾,也就更加显得旧村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三 乡镇旧村庄改造的内容

乡镇旧村庄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制定旧村庄发展规划,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村民思想文化素质,改造村容村貌,加强土地利用和保护规划等。二是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外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广播通邮和互联网建设等,较大的村庄还要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学校、医疗卫生设施、环境保护等。三是“空心屋”、“空心村”的改造。四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和工作实施的支持。

四 乡镇旧村庄改造面临的问题

乡镇旧村庄改造是一项社会性综合的系统工程,必然会遇到众多困难。主要体现4个方面。一是缺乏改造资金,目前大多数旧村庄的集体经济、农民个体经济、乃至相当数量的中心村、镇级等经济都十分薄弱,难以完成筹集全部改造的经费。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三是旧观念的障碍,村民建设了新住房,但对无人居住的旧住房不进行处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为“祖屋”而要“保留”,从而出现“空心屋”、“空心村”现象。三是相关法规尚未完善,尤其是“空心屋”、“空心村”的处理规定、有关项目投资建设的效益分配等仍有细化的必要。四是尚要制定或完善村庄规划,尤其要认识到居民点用地规划是村庄改造和发展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的重要体现。

五 乡镇旧村庄改造的对策

1. 制定村庄发展规划。目前广东省正在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因此,旧村庄改造应结合生态村建设项目和指标制定规划,同时也要结合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城镇化、工业化、产业集群发展等进行综合考虑。村庄发展规划对土地的科学利用十分必要。

2.发展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相当多的村庄来说,要实施广东省制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发展战略,这是广东省创新扶贫方式的一大创举,是实现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转变和突破。它能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奠定旧村庄改造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就能有效地推动旧村庄的改造。

3. 治理“空心屋”、“空心村”。“空心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农户建了新屋而放弃使用旧屋

而产生的。参照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发展,研究和创新农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惠生认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几个阶段的变迁,目前发展到农村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即‘两权分离’,实践证明这种‘两权分离’的农业家庭经营体制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根据这一观点,我们也可研究推动农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即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其涵义是:根据农民享有、且只享有一户可审批一处宅基地的法定权利的规定,那么,当农户在符合规定手续情况下在异处新建了住宅,则农民的旧住宅“宅基地使用权”应同时终结,旧住宅“宅基地所有权”应回归集体使用。根据这一观点,旧村庄“空心屋”的“宅基地使用权”应该终结,“空心屋”的“宅基地所有权”应回归集体使用。这样就能有效地掌控农村宅基地无序的扩张而占用农业用地。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对“空心屋”的“使用权”回归给予合理的补偿。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乡镇旧村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负有重大责任。基于目前大多数旧村庄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体经济都比较薄弱,旧村庄的改造要实施“政府组织推动,村民负责实施,城乡对接互补,工农互动共赢”的原则,政府要体现“政策、项目和经费”等的支持,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项改造和建设项目要落实,如广州市“生态示范村建设”,就是以项目联动经费资助的形式进行,由村民具体落实,在广州旧村庄改造工作进程中取得一定效益。在方式上,也可以城市的街道、企业为单位对口帮助旧村庄进行共建改造,以建设项目为内容联动发展,取得互补共赢。这样,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旧村庄改造,体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让农民、农村尽快共享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第四篇:关于加强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的意见

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广州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加强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的意见》的通知

穗旧改联字〔2010〕3号

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广州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加强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的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向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反映。

二○一○年七月十三日

关于加强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的意见

为加强对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的监管,保障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现根据《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意见。

一、适用范围和管理机构

(一)本市市辖区范围内旧村全面改造项目的复建安置资金监管适用本意见。但萝岗、南沙自行批复改造方案的,复建安置资金监管可参照执行本意见或者另行制订监管办法。增城市、从化市可参照执行本意见。

本意见所称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下称复建安置资金)是指实行全面改造模式的旧村改造项目成本核算中需要计入改造成本的复建物业(住宅或其他物业)补偿资金,包括复建物业建造费用、临时安置补助费用、停产停业补助费用及拆卸和搬迁补助费用等。

本意见所称全面改造是指经批准的改造方案中明确采用全面改造模式的旧村改造项目。

(二)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市辖区范围内复建安置资金监管工作,对各区复建安置资金的使用、监管情况进行检查。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复建安置资金监管工作。

复建安置资金监管遵循分级负责、专款专用和集中支付的原则。

二、旧村全面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总额确定

(三)旧村全面改造项目改造成本由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初审后,连同改造方案一并报送给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审核。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按程序报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在批复的改造方案中明确复建安置资金总额。

三、复建安置资金监管

(四)监管账户与监管协议

1.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在具备办理存款业务资格和具有城市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管经验或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封闭管理经验的金融机构设立复建安置资金监管账户,复建资金监管账户最多不超过3个。

2.复建安置资金缴(存)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出让合同或批准的改造方案的要求,将复建安置资金按期存入复建资金监管账户。

3.复建安置资金监管账户的资金所有权不变,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支付为完成复建项目建设而发生的工程建设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禁止任何人、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挪用复建安置资金。

4.复建安置资金所有权人、监管账户开户银行与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三方应当就复建安置资金的管理签订监管协议,监管协议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资金监管的数额;资金使用计划;资金使用的具体程序;解除资金监管程序;违约责任;认为需要订立的其他事项。

(五)复建安置资金缴存(存入)

1.旧村全面改造项目通过公开出让融资但不由土地竞得人负责落实拆迁安置的,土地公开出让收入中包含复建安置资金,由土地竞得人按照土地公开出让公告要求和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按期缴存。

2.旧村全面改造项目通过公开出让融资但由土地竞得人负责落实拆迁安置的,土地公开出让收入中未包含复建安置资金,土地竞得人应当按照土地出让公告和土地出让合同中载明的复建安置资金存入数额和时限将复建安置资金存入指定监管帐户。

复建安置资金足额存入后,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向土地竞得人出具《复建安置资金存入证明》,根据土地出让合同或批准的改造方案的要求,土地

竞得人办理融资地块后续用地手续时应提交《复建安置资金存入证明》。

3.旧村全面改造项目由村集体自行融资改造的,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改造方案确定的复建安置资金总额,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指定的复建项目建设主体发出《复建安置资金缴存通知》;

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指定的复建项目建设主体可采用现金加无条件银行保函的形式存入复建安置资金,但存入的现金额度原则上不低于复建安置资金总额的50%;

复建安置资金足额存入后,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指定的复建项目建设主体出具《复建安置资金存入证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指定的复建项目建设主体在办理后续用地手续时应提交《复建安置资金存入证明》。

(六)复建安置资金使用

1.通过公开出让融资但土地竞得人无需落实拆迁安置责任,复建安置资金已纳入土地出让金的,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负责制定具体改造项目复建安置资金使用计划报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批准;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按照经批准的计划向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申请拨付复建安置资金,经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审核后,由市财政转移支付至各区财政,再按各区制定的程序划拨到复建安置资金监管账户。

2.复建项目建设主体应当根据复建项目建设进度需要向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申请支付复建安置资金。

3.复建安置资金拨付按工程进度参照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支付。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应当制定具体的复建安置资金支付办法、监管细则并报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备案后执行。

(七)解除复建安置资金监管

复建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应在6个月内办理竣工结算并及时办理财务决算。完成结算、决算后,复建安置资金所有权人应向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申请解除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经核实同意解除的,由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向开户行发出解除复建安置资金监管的通知,相应向所有权人返还结余的资金及利息。

四、其它规定

(八)未经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批准,自行中止建设1个月以上或拖欠临迁费2个月以上的,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机构可单方决定使用监管账户内的复建安置资金或动用无条件银行保函担保资金,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由责任主体负担,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主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该条款内容应在融资地块出让公告、出让合同、复建安置资金监管协议和银行保函内载明。

(九)复建项目实施主体不按照经批复的改造方案组织建设或违反相关规定组织建设的,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有权要求停工整改,整改期间产生的经济损失由责任主体负担;拒不整改的或限期内未完成整改的,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可单方决定使用监管账户内的复建安置资金或动用无条件银行保函担保资金组织建设;涉及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主体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属于施工单位责任的,将纳入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管理,程度严重者将列入“黑名单”,暂停在广州市场通过公工招标承包工程的资格,直至清出广州工程交易市场;属于土地竞得人责任的,将取消今后参与市“三旧”改造项目土地一级市场的竞买资格。该条款内容应在融资地块出让公告和出让合同以及复建安置资金监管协议内载明。

(十)采取综合整治模式的旧村改造项目若经属地区政府、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同意并报“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纳入全面改造范围,适用本意见。

(十一)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旧村改造流程

一、编制旧村改造项目总体策划方案:

申报资料:

1、本村在册户籍人口状况和现有土地状况.(附当地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册户籍人口状况证明和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土地权属、类别、面积证明);

2、违规违法建设及处理情况;

3、初步改造意向。

(1)区政府关于村庄整合的意见;

(2)居住用地和生活保障用地(含机动用地)选址意向、范围、面积以及是否合并重组使用的意见。拟将安置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实施的,可提出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地块选址意向、范围和面积。并标注于1:2000地形图上;

(3)需安置村民人口数量及拟建安置住宅和生产经营设施建筑面积。

(4)村民拆迁安置和后续生活保障意见;

(5)旧村改造的资金筹集方式;

(6)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承办部门:区旧村改造领导小组。

二、总体策划方案的报审:

申报资料:

1、总体策划方案编竣后,由区旧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并形成审查意见,报市旧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市旧村改造办公室组织会审,综合各部门意见通过后,报市旧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3、市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旧村改造项目总体策划方案,正式行文批复。 承办部门:市旧村改造领导小组。

三、申办规划策划方案审批:

申报资料:

1、申办规划策划方案策划要求通知单;

办理时限:8个工作日。

申办程序:

出具规划方案策划要求通知单及附图。通知单应包括用地性质、规划策划用地范围、市政设施及村民安置、生活保障(含机动用地)、捆绑开发用地规模等规划条件。

2、编报规划策划方案。(委托具有甲级或乙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其成果应达到修建性详规的深度)。

办理时限:8个工作日。

申办程序:

规划局出具审查意见。对确需实施招拍挂的地块,市规划局出具规划指标及要求;对村民安置居住和生活保障地块,市规划局予以批复详细规划。

承办部门:市规划局。

四、申办安置住宅及生活保障建设项目核准手续:

申报资料:

1、登记备案申请表及企业申请文件(分别报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其中市发改委二份,其他部门各一份);

2、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一式五份);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新设立企业尚未办理工商登记的,须出具出资方关于项目建

设的合作协议有效文件;

4、资金落实证明;

5、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和环保部门初审意见;

6、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使用证;

7、1;500、1:1000或1:2000的现状地形图,并用HB铅笔标明用地位置和范围意向(一式三份);

8、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同时提报济南市建设项目招标方案申请书,包括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等招标内容;

9、依法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应同时提报相关申请材料,包括企业申请文件、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位置示意图;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承办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办理时限:10个工作日。

申办程序:

市发改委受理后3日内,分送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对申报项目于5个工作日内分别出具土地预审、环评初审等书面意见;市发改委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安置住宅及生活保障建设项目核准文件。

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申报资料:

1、书面申请(含建设要求和内容)。

2、经计划部门批准的有效计划文件。

3、1:500地形图。

4、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承办部门:市规划局。

办理时限:7个工作日。

申办程序:

1、持所需材料向市规划局提出申请。经现场勘察,审查、核对相关规划,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需申请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在7个工作日内签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通知书》;需制定详细规划的,在7个工作日内签发《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

2、到市规划局规划管理处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具备审批条件且符合详细规划的,7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六、申办旧村改造用地审核意见:

申报资料:

1、委托具有土地测量资质的专业队伍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标绘于上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上(附界址点坐标)的图件。

2、立项计划(复印件1份,验原件);

3、规划定点意见(复印件1份,验原件);

4、规划范围图纸(复印件1份,验原件);

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1份,1份)。

承办部门:市国土资源局。

办理时限:6个工作日。

申办程序:

出具旧村改造用地审核意见及附图,并说明村现状土地利用的有关要求。

七、实施捆绑房地产开发用地招拍挂:

申报资料:

1、要求地对市规划局审查通过的规划策划方案中确定的旧村改造捆绑房地产开发用地实施统征(收购)的申请表。

承办部门:市国土资源局。

申办程序:

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同意后,由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向市发改委申办该用地的土地熟化整理项目核准手续。市发改委受理后5个工作日内,出具项目核准文件。

八、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

申报资料:

1、登记备案申请表及企业申请文件(分别报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其中市发改委二份,其他部门各一份);

2、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一式五份);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新设立企业尚未办理工商登记的,须出具出资方关于项目建设的合作协议有效文件;

4、资金落实证明;

5、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和环保部门初审意见;

6、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使用证;

7、1;500、1:1000或1:2000的现状地形图,并用HB铅笔标明用地位置和范围意向(一式三份);

8、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同时提报济南市建设项目招标方案申请书,包括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等招标内容;

9、依法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应同时提报相关申请材料,包括企业申请文件、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位置示意图;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承办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办理时限:15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

如在开发办办理立项,须缴纳2元/平方米的开发管理费。注意:旧村改造项目按上述程序申办立项审批。

申办程序:

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单位,由主管行政部门转报项目立项申报资料;无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单位,可直接报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办公室,项目立项申报资料由该办转报市计委。纳入土地收购出让的项目,建设单位在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开发土地使用权后,凭《中标确认书》或《拍卖成交确认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与其它申报材料一起上报。市计委在收到申报资料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现场勘察,对符合条件的,市计委予以批复。对属上级发展计划部门审批权限内的项目,由市计委负责转报。

九、国有(集体)土地使用证:

申报资料:

(1)土地登记需要的资料

①计划立项批文;

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用地意见;

③土地登记申请书;

④地籍调查表(含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土地登记法人代表委托书、四邻指界签名单、宗底座落图);

⑤土地登记审批表;

⑥土地登记卡。

(2)土地转让登记需要的资料

①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申请审批表;

②出让人土地使用权证书;

③土地使用权评估报告;

④土地转让协议;

⑤转让双方法人证明;

⑥出让人原出让批文;

⑦出让方土地登记申请

承办部门:市国土资源局。

办理时限:7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

通过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的土地均为熟地,可直接利用地块进行建设。若因实际情况要求需要拆迁的,则需要按相关程序办理。

申办程序:

①申请:建设单位持所需材料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有关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给予答复。

②地籍调查:区国土局对受理的宗地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本宗地及邻宗地法人或其委托人在确认的地籍调查上签字。区局填写初步意见后报市局审批。

③审核:市局对土地登记申请人、宗地自然状况、土地权属状况进行全面审核。

④注册登记颁发证书:市局对批准的土地登记进行登记卡装簿,土地权利人领取证书。

十、建设拆迁临时用地许可证:

申报资料:

1、用地申请;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建设工程设计规划要求通知书及附图;

4、建设用地规划意见。

承办部门:市国土资源局。

办理时限:7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

须缴纳土地开发管理费800元/亩。

申办程序:

持用地申请及相关申报资料报市国土资源局,经审查,符合条件的,7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拆迁临时用地许可证。

十一、房屋拆迁许可证:

申报资料:

1、拆迁申请书。

2、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

4、《国有土地使用证》或《拆迁用地批准书》。

5、建设拆迁临时用地许可证。

6、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7、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8、产权调换和安置用房证明。

承办部门:市拆迁办。

办理时限:10个工作日。

收费标准:

拆迁管理费的收费标准为,安置一次到位8元/平方米,实行过渡安置12元/平方米。 申办程序:

1、审查立项申请,并于收到申请后二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立项的决定。

2、批准立项的,拆迁人应自批准立项之日起三日内办理委托拆迁或自行拆迁备案手续,交纳拆迁管理费。

3、立项批准之日起五日内,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4、拆迁完毕,拆迁人应及时申请拆迁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取得《拆迁验收合格证》。

上一篇:民族团结先进班集体下一篇: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