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设计说明

2022-06-25

第一篇:村庄规划设计说明

村庄整治规划说明书大全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 2 第一节 编制背景 .................................................................................................................................... 2 第二节 村庄整治技术路线 ..................................................................................................................... 2 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 ............................................................................................................................. 3 第一节 现状概况 .................................................................................................................................... 3 第二节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第三节 现状分析 .................................................................................................................................... 4 第三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 5 第一节 规划依据 .................................................................................................................................... 5 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 5 第三节 规划整治原则............................................................................................................................. 5 第四章 村庄建设整治思路与目标 .............................................................................................................. 6 第一节 总体思路 .................................................................................................................................... 6 第二节 规划基本目标............................................................................................................................. 7 第五章 村庄功能定位 ................................................................................................................................ 7 第六章 村庄建设规划 ................................................................................................................................ 8 第一节 建设范围 .................................................................................................................................... 8 第二节 村庄用地规划与布局结构 .......................................................................................................... 8 第三节 道路景观设计............................................................................................................................. 8 第四节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 8 第五节 景观小品设计............................................................................................................................. 9 第七章 建筑整治设计 ................................................................................................................................ 9 第一节 建筑整治模式............................................................................................................................. 9 第二节 建筑要素设计............................................................................................................................. 9 第三节 建筑色调控制............................................................................................................................. 9 第四节 建筑高度控制............................................................................................................................. 9 第五节 建筑形态控制............................................................................................................................. 9 第八章 基础设施规划 ................................................................................................................................ 9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10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 10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 10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 ........................................................................................................................... 10 第五节 环卫设施规划 ........................................................................................................................... 10 第六节 消防工程规划 ........................................................................................................................... 10 第七节 防洪工程规划 ........................................................................................................................... 11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 11 第一节 建设步骤与实施方法 ................................................................................................................ 11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11

第一章 前沿

第一节 编制背景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5句话20个字的要求,不仅包含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包含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概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

2、安徽省关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2011年7月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村庄整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意见指出,要按照”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和农村清洁工程,稳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十二五”期间,以“最困难群众、最危险房屋”的农房改造为重点,完成全省5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示范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0%;加快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在全省1000个乡镇建立以“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实现全省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在农村危房改造集中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点、皖北采煤塌陷区、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点、重点景区、历史文化名村、产业特色村及其他具备条件的中心村,依据规划,组织实施农房整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等工作,促进全省万村居住环境逐步改善。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好转,但是农民庭院建设参差不齐,排水排污设施不畅,人畜居住混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备等仍然是目前农民急需改善的主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就是有规划和有政策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即要努力促使农村从根本上克服脏乱差状况,使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的新面貌。

第二节 村庄整治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 现状概况

1、地理位置

XXXXXXXXXXXX位于XXX西南部,沿县道045线向西北方向走近五公里,到达前XXXXXXXXX,交通便利。距安庆市区约35公里。XXXXXX下辖5个村民组,村域总面积791.9 公顷。

2、自然条件

XXX地势较平坦。一条季节河流从前XXX中心位置流过,村南侧也有一条季节性河流,与南侧山体形成自然分界线。地下水丰富,水质好。林木资源丰富,以果树、槐树、榆树和松树为主。土质极差,年降水量不足350毫米。全村有坡耕地2145亩,主要依赖种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为主。

3、产业现状

XXX的产业目前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 养殖业以养猪、鸡为主。 村域范围内目前还没成规模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

4、人口与劳动力现状

XXX为行政村XXXXXX的一个自然村,2011年现状人口共有130户,户籍人口512人,户均人口数为3.94人,实际居住人口为530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1。其中劳动力总数为230人。

从XXX的人口年龄构成可以看出,目前该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当高,达到49.06%,17岁以下人口数占总数的7.36%,不到十分之一。

总结以上几组数据分析,XXX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且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XXX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距XXX比较远,且交通不便,村屯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村域内无优势产业。

5、农民收入情况

XXX2011年人均年纯收入600元,与安庆市大岭村人均年纯收入3838元、凌海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958元和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娘娘宫人均年纯收入4419元的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综合经济实力处在很低的水平。

6、居民点现状分布

XXX现状有3处集中的居民点,分别是前孤家子、后孤家子和汤家屯。其中前孤家子是村委会所在地;后孤家子位于前孤家子北200米处;汤家屯在前孤家子以西1800米处;3处居民点农户数量和人口数比

较平均。

7、土地使用情况

XXX村域用地总面积为791.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00.38公顷,全部为旱田,园地10公顷,林地71.6公顷,滩涂用地21.9公顷,荒草地476公顷,未利用土地2.9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9.12公顷。其中宅基地面积8.37公顷,占村庄建设用地的91.78%,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72平方米。

8、宅基地现状情况

XXX现状宅基地情况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刘家院为代表的被市民买下作为别墅性质的宅基地,另一种是纯粹村民的宅基地。刘家院占地9200平方米,村民审批的宅基地尺寸是“前四丈后一丈”即宅前13米左右宅后4米左右。部分村民的宅基地有不同程度的向四周占用土地的现象,其中有的宅基地面积达到1100平方米。最小的宅基地基本面积也达到30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远远超出国家的有关标准。其中宅基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用于住房及附属用房的建设,余下部分作为各家自用的菜地和饲养家禽牲畜等。根据了解的情况,村民所占超过标准的用地从责任田中扣除,在规划中,我们将这部分用地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操作。

9、设施配套情况 (1)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XXX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就是村委会,在村委会东侧是一所只有两名老师的小学校。村内没有医院和个体诊所。村内除了一家只卖简单商品的小卖点外没有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 (2)基础设施现状

道路设施:村内有入境公路一条,为亲情路,路面宽5米,沥青路面;村内支路没有形成路网,巷道宽度一般为2-4米,为泥土路面,部分伴以砂石铺装。

给水、排水设施:目前全村有两处供水设施,一处为刘家院内的水井,可以提供20户村民使用;另一处位于前孤家子西侧的方塘内,井深50米,水量充足,水质也不错,但因涉及铺设管道等费用问题一直没有使用。现各农户均自行打井取水。

刘家院有自己的排水暗渠,村内其他部分均为明沟排水。村内没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雨水依靠道路旁的明沟收集排放,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基本就地排放。

电力、电信设施:村内现有变压器3台,均为35KV,沿主要道路布设,一屯一个。村内采用电表出户的方式,基本是两户一个统一的电表箱,均悬挂在户外的电线杆上,年总用电量为18000度。

村内电信线路引自XXX电信支局,电话已经接入到户。村内电话共有80多门,没有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

供热、燃气设施:XXX村民住宅冬季采暖主要以秸秆为燃料的火炕取暖,秸杆在庭院门口到处堆放,阻碍交通,污染环境。燃气目前以液化气罐为主,并没有全部普及,只有少数村民家中使用,而且灌气十分不方便。

环卫设施(垃圾收集、公共厕所):村内无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街道上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阻碍交通,污染环境。村内环境脏乱差。

农户以旱厕为主,有非常简易的公共厕所2处,卫生条件极差。 防灾设施:XXX内目前没有防灾设施。

10、村庄建筑情况 (1)农民住宅情况

XXX内大部分村民住宅的主体结构都比较完整,采用砖石等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也较完整。只有少数的村民住宅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的损坏,采用砖木等结构,建筑外观陈旧。村内各家院落的围墙和大门与建筑年代不一致,形式各异,好坏不一。

村民住宅多为2-4间的一层建筑,平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3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多在70至140平方米之间,住宅的建造年代主要为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有部分居民对住宅进行了翻建。现有民居质量好(一类建筑)的少,特别差(三类建筑)的也不多,中间(二类建筑)占绝大多数。 (2)其它建筑情况

XXX的村委会为2004年的二层建筑,建筑质量良好。小学为2002年的一层建筑,建筑质量良好。刘家院为本世纪初的三层建筑,带有附属用房,整个院落环境优美,建筑质量优良。

第二节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宅基地面积偏大

农宅空间分布散,个别住户庭院较大,建筑密度低,间杂闲置地、空置房及畜舍,布局自然无序,功能混杂,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2、村容村貌较差

村民无集中活动场所,村民社会生活单调;破损的围墙、路障、堆肥、秸杆杂乱无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中环境。

3、硬化路面少

村内除亲情路为硬化路面外,其余均没有,道路系统不完善,没有路灯;路面除亲情路路况良好外,其余路面质量均很差,以碎石路面和泥结石路面为主。

4、管线布局不完善

(1)给水现状: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均取用地下水源,每户村民家均设有取水井,经过水泵或人力提升至户内供人畜饮用。

(2)排水现状:村内的亲情路两侧有排水明沟,其他道路两侧无排水设施,雨水及生活污水自然排放,雨天淤泥,夏天蚊蝇滋生。流经村内的河流为季节河,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大部分污染物直接流入,破坏水环境,还没有发现严重污染现象。

5、环卫设施匮乏

村内无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垃圾随意排放,主要是生活垃圾,基本没有清理措施,有一定污染。只有一处厕所勉强可以称为公共厕所,位置比较隐蔽,给路人及外来人口带来许多不便。

6、居住用地与禽畜圈舍用地、种植用地相互混杂

村内各类用地布局混乱。XXX养殖的禽畜比较丰富,但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村民大多饲养猪、鸡、羊、貉子、牛、蜜蜂等。养殖禽畜的各种设备直接堆放在庭院中或是在庭院门口,并且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严重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

部分村民在庭院前后种植农作物,居住用地与种植用地相互混杂,居住用地间夹杂着大量的使用效率低的种植用地,导致居住用地分散、浪费、无序,致使土地利用低效。

7、燃料利用不合理

居民分散取暖,绝大部分村民使用的燃料以柴草、桔杆为主,能耗大,没有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排放后的气体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8、村内缺少商业服务设施、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托幼及绿地广场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新农村村民

的生活要求。

9、第二产业基本没有,第三产业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极不成熟。

第三节 现状分析

1.优势

XXX从2000年到2005年的人均年纯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一方面说明XXX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比较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村的产业产出低效。在村域内支持这两种产业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进行养殖,目前就有相当一部分村民饲养猪、牛、羊、鸡、蜜蜂和貉子,品种很丰富,虽然没形成规模,但后劲十足。通过各方努力,现已引入外来投资,正在进行千头养猪厂和万只养鸡厂的建设,并且产供销一条龙,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启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该村的村组织刚刚民选产生,领导班子有相当大的凝聚力,正在积

极寻找适合的项目,加大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准备带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村民勤劳淳朴,十分渴望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2.劣势

XXX位于稍石线西侧,亲情路的尽端,对外交通十分不便利。人均收入处于很低的水平,极度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严重缺少基础设施尤其是可以改善靠天吃饭的农业灌溉系统,村民意识有些滞后,信息化大潮的影响还没有涉及到这里,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的渠道。现状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村民总数量比较稳定,劳动力相对比例较低。规划建议发展成规模的养殖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既合理利用劳动力又能产生较高的收益。 3.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省政府2011年7月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村庄整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根本上克服脏乱差状况,形成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步骤和途径。

4、挑战及对策

XXX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周边村屯的挑战和压力,区域竞争压力大。因此要力争减少村民的负担,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多渠道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产品,并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种宣传工作,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村民收入。

第三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国务院《城乡规划法》(2008.1)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2000.2)

4、建设部《村庄规划编制办法》(2000.2)

5、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174号

6、安徽省建设厅《安徽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7、《XXX镇总体规划》

8、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一体化的乡村发展思想。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模式,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措施;实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村企互动的操作模式;最终达到城乡发展共生、共荣的目的。

2、农民自主、自助的思想。对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措施,贯彻农民决策自主,农民发展自助的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利,同时克服其自身惰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

真正的新农村建设。

3、乡村发展适当集中的思想。利用一切有利的村落发展动力,适时诱导村落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适当集中,以利于服务设施配套、节约土地资源、方便农民生活等。

4、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发展思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同时,农村不仅是农民的栖身之地,也是区域城市发展的生态承载。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育生态是农村发展所肩负的

一个重要职责;

5、保护地区文化的思想。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物质建设和经济建设,它还是一场精神文化建设,这种建设在塑造崭新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必须将乡村的地域文化传承下去。

第三节 规划整治原则

1、规划先行,统筹安排。

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批。

2、尊重村民意愿,遵循村镇建设规律。

强调村民参与原则,对规划每一步成果征求村民意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深入宣传实施整治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利民之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因地制宜。

3、以民为本,整体推进。

以人为本,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

4、保护生态,协调发展。

村庄整治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与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治理规划要根据本村经济实力和当地特色,通过调查了解当地的习俗民风,确定治理的重点内容。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难度。主要以农村垃圾的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以环境治理为主体,以卫生洁化为重点,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全面推进,实行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生态化。

6、分类指导、体现特色

根据翔实的现状调研和摸底,对于现状村镇建筑和环境景观进行评价分类,分级整治,增强整治工作的可操作性。归纳总结村庄特色,建筑风貌整治尊重地方文化传统。

7、各方支持,密切协作。

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投资参与建设。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任务,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与村庄改造相结合,与国家引导性资金政策相结合。

8、建立机制,民主监督

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制订环境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等乡规民约,做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防止农村“脏乱差”现象反弹。同时治理规划中要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的作用,鼓励村民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确保环境治理项目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四章 村庄建设整治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厕、改灶)为基本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新产业,建立健全新组织,培育造就新农民,建设树立新作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以建设全面体现小康水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通过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使该村面貌取得显著改观。

1、土地的整和

节约土地,根据农村现状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户均宅基地面积,因为要彻底改变农村现状宅基地过大的实际情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从土地制度改革还是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短期内都达不到规范所要求的指标标准,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上予以充分的考虑,循序渐进地推动新农村的建设。XXX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土地的整和为主,充分利用前XXX内的闲置用地,通过与后孤家子和汤家屯的土地置换,合理布置村庄的建设用地,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通过居住用地的调整和村庄废弃地的整理,使得村庄居民住宅建筑用地相对集中,将后孤家子和汤家屯的住户向前孤家子搬迁,置换出的土地则可以作为产业用地,大力发展养殖业,形成养鸡养猪基地,这样既做到人畜分离又可以充分发挥产业规模优势,做大做强养殖业使其成为村庄发展的支撑产业。将村内的河道进行绿化,形成自由开发式的绿地系统,美化村庄环境。

2、产业调整与发展模式

(I)产业调整:从农业发展上,摆脱一般性的农业发展模式,探索创新一系列适合自己的农业模式和发展思路:

1)

差异化农业:“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2)

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3)

高附加值农业:有机农业(农药使用量低达到欧洲标准)、高效农业,进入高端市场;

4)

品牌农业:注册农业产品商标,将一般性农业产品提升为独具特色的地域品牌产品,建立地区合作双赢的模式:地区的名片和保护地区农业利益的王牌,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以统一的力量、明确的意志快速进入周边市场。

5)

规模化农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引导,让农民自愿选择,走农户自主合作的道路(也是农业的集中发展策略),发展规模化农业,降低经营成本,壮大经营规模,增加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将农民散乱的意志集中起来,使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6)

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的可能,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当中的信息化含量,使农业生产充分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II)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好的两种产业发展模式:

“农工商经济联合体”:农村产业主要是乡村旅游、木材加工、能源生产、产品直销和农业机械出租以及其他多种经营活动。农户主要参与生产,企业主要从事营销,农户和企业相互结合组成利益联盟,形成“农工商经济联合体”,促进农业的发展。

成都的“村企互动”:就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在龙头企业与其所在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化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发端,继而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竞争意识、民主管理理念等的相互交融,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

二者共同点就是,将成熟的企业拉进来参与农业的市场营销,其好处是很明显的,一方面可以规避农民的市场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和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有限的弊端。

因此,XXX也可以尝试这样的做法:联系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同该村农户签订长期的生产合作协议,将市场风险转嫁出去,同时,使农业生产同市场需求保持良好的衔接,也使农产品市场充分发挥龙头的作用。

第二节 规划基本目标

改善XXX的人居环境,解决村民最关心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治理好村庄道路系统、排水系统,治理村容村貌,改善能源结构,使整治后的XXX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

总体目标:把村庄建设成为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体现乡村特色的全面小康新农村,成为全省文明村、安庆市村镇环境整治“标兵村”。 具体目标:

1、建设用地布局合理;

2、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3、村庄风貌和谐;

4、村内主要道路铺装率100%,其他道路硬化率50%以上;

5、路灯亮化:主要道路两旁及主要公共场所安装路灯,亮灯率达到100%;

6、自来水普及率100%;

7、秸杆燃气推广率90%;

8、卫生厕所普及率100%;

9、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第五章 村庄功能定位

(一)村庄按其在村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一般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两个层次。 (1)村庄的类型:农业型、农工型(农业+工业)、工业型、旅游型

(2)村庄环境治理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的等级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 (3)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以下四类区域,制定各区域和村庄治理管理措施。 a) 积极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b) 引导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c) 限制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d) 禁止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4)按照村庄所处区位、产业特点以及现有建设基础、建房需求等多种因素,从城市化政策影响、产业特点、建设类型等角度划分可分为四种村庄环境治理类型,既提升型、拓展型、整治型、保护性。

(二)村庄定位

由XXX的现状可以确定孤家子为农业型中型基层村,从村屯分布、建设基础、建房需求、产业特点、建设类型等角度确定孤家子为以一产为主,发展基础弱,人口变化小,近期撤并难度较大,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按照农村地区保留与发展的村庄。

(三)产业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其中“生产发展”就是要求农村发展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XXX的未来发展也必须寻求产业的支撑。

第一产业:目前XXX的第一产业主要以农经产品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现状XXX的种植业主要以玉米、花生为主,土地的收益率不理想。规划XXX的农业在解决好村庄居民口粮的基础上,副业生产以围绕“增加总量、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规模型经济农业,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建立优质主导产业和现代化农业,兴办集中的养殖业,建立养殖业基地,形成农产品优势产业群。养殖业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广“畜—沼—果—菜—粮”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物质循环利用工程不可缺少的,是一举多得的产业,发展养殖业是极其必要的。XXX

的养殖业有良好的基础,现状养殖的品种有猪、牛、羊、鸡、蜜蜂和貉子等,品种丰富,规划养殖业以“突出特色、规模发展”为目标,以养猪和鸡为主,力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

第二产业: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辅助型产业,本着集中布局,规模效应的原则,集中布置在产业用地内。

(四)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是建立优质主导产业和现代化农业,建立长效农民增收机制;远期目标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农产品优势产业群。

第六章 村庄建设规划

第一节 建设范围

建设范围:在XXX的规划范围内。

第二节 村庄用地规划与布局结构

以现状村庄用地布局为依据,规划确定XXX总体用地布局结构为:两带、三轴、四组团。

“两带”指的是沿村庄主要道路而成的商业与公共设施服务功能带。这两条功能带穿插位于居住与产业组团之间,在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途径此地的外来游客提供了餐饮住宿服务。 “三轴”指的是村庄的三条道路发展轴,分别是13省道、白缸线与云峰公路。这三条轴线是中心村发展的主要脉络。 “四组团”指的是被13省道分隔而成的两个居住组团与两个产业组团。这四个组团是村庄居住、产业职能的体现,也是村庄用地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道路景观设计

1、街景立面设计

本次规划确定村庄重要道路沿线的街景立面应充分体现地方性、生态性与自然性。在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使整体道路沿线景观与周围生态自然的农田风光协调统一,相互融合。

规划针对现状沿线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改造,通过对相关建筑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材料风格的

设计与改造,如建筑屋顶的平改坡,沿街立面的女儿墙处理等等方式,使其充分体现地方传统建筑意味,并强调街景立面的连续性,强调沿线建筑的相互协调。

2、道路绿化设计

现状村庄道路沿线绿化空间缺乏,部分有道路绿化的路段也因为绿化设计形式的杂乱不一,而造成道路绿化效果零散缺乏整体性。

规划以生态性、多样性、连续性为出发点,通过对沿线绿化带设计形式的统一改造,形成连续的道路绿带,实现整体的道路绿化效果。规划道路绿化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适地种植。道路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经济作物种植。

2、突出特色。道路两侧的绿化设计应根据现状的绿化分布,选择常用的树种进行组团种植,以形成不同群落、不同季相的绿化景观特色。

3、追求宏观效果。村庄道路绿化设计在注重局部细节的同时,更应注重大尺度的规划布局,追求道路整体宏观效果,同时也注重与周边自然山水景观的相互协调。

4、注重季相变化。道路绿化设计应注重其持续性、季相变化特色,通过绿化配置时的相互搭配,从而达到不同季相变换、某一季相突出的景观效果。

3、道路设施设计

规划对村庄各类道路配套设施与环境设施进行完善的同时,强调设施的特色化,设施的材料、外观及设计手法均服从于村庄的整体风貌,突出自然与传统相互交融的设计风格。

道路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道路铺装、花坛、雕塑、垃圾筒、邮筒、照明灯具及各种标志牌等。规划采取以下几种设计方式:

1、标识牌、垃圾筒等道路设施可以以竹、木为材质,色彩采用深褐色、墨绿色为主。

2、路灯采用不等壁的钢管,灰色为主,在部分重点景观入口处,也可刷改为绿色。

3、对沿线的电力、电信线路进行整改,对部分离建筑较近的线路,在满足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可进行无杆架设的改造。对必需的电线杆也可进行刷绿的改造。

4、道路两侧的步行道铺装主要以硬质彩砖为主,局部道路沿线的临时停车位则可采用植草砖的形式。

第四节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1、总体景观控制

村庄的滨水绿地景观带主要包括浒溪沿线的滨水绿地以及村庄新村北侧的现状河道沿线的滨水绿地。 规划村庄滨江绿地景观设计应强调流动性、连续性、韵律性,注重景观设计与村庄绿色背景相结合以

及与水体外部空间的收放联系。规划通过在滨水绿地中设置卵石步行道、间插山石、雕塑等手法丰富景观,通过局部的收放处理来引入水脉,强化滨水景观对村庄的渗透。绿地的绿化设计应以灌木、花草等地被植物为主,并搭配部分的乔木,并采用常绿植物与落叶花木间种的形式,强调绿化形式上的节奏韵律和不同季相的景观变化。绿化植物应尽可能选择耐修剪、抗性强、色彩艳、观赏效果好的乡土树种为主,以形成滨水沿线富有层次的绿化空间,营建“树影婆娑、暗香浮动”的绿化效果。

第五节 景观小品设计

规划结合滨水绿地设置花坛、树盆、雕塑、桌椅等设施,并在部分步行道路沿线的开阔空间内设置桌椅、茶座,为游客提供休闲交往空间。规划建议统一村庄内部的路牌、门牌、交通简图、购物指南等指示标志的式样,制作材料应以竹、木等当地传统材料为主。局部地段的绿地空间内可设置部分小型景观小品,以营造气氛,雕塑小品设计尺度应接近真实,表现主题可就地取材,也可结合名人典故,应充分表现XXX山地人居的生活风貌。

第七章 建筑整治设计

第一节 建筑整治模式

规划根据对现状建筑层数、建筑质量的分析、评价,将村庄建筑分为保留、整治、拆除、新建四大类。根据不同的现状情况与不同的整治要求采取不同的保护与改造措施。

保留:指建设较新,且建筑质量与建筑风貌与周边整体景观较为协调的建筑。规划其建筑结构保持现状不动,只对其局部位置进行清洗、更换,并增配市政设施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整治:指对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较差的建筑,规划对其立面形式、外墙色彩、屋顶扶手形式等按照当地传统风貌特征进行改造,尤其是13省道沿线等重要位置的建筑。规划主要采取屋顶平改坡、增高山墙、增设女儿墙等改造方式。

拆除:指违章搭建或原先没有后来增建的,严重影响村庄整体风貌的建筑,以及对现状保存状况较差的,特别是部分重要道路沿线的建筑,应予以立即拆除。并妥善安置搬迁居民及单位,拆迁地段可改作道路、绿化等公共空间用地。

新建:指村庄内的居民住宅新村建筑以及部分可新建建筑的空地内的新建建筑。规划新建建筑形式、风格应充分体现传统地方特色,与村庄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第二节 建筑要素设计

规划对构成建筑外部形象和外部景观的门、窗、屋顶、墙体等构件,按照不同的现状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应采取相应的整治改造措施。

门窗:规划对13省道、白缸线等重要沿线的建筑门窗,要求其采用地方传统材料重新修缮,并按当地传统特色进行构件与设计,力求与村庄风貌相协调。

屋顶:规划对13省道、白缸线等重要沿线的建筑屋顶进行改造,对影响风貌的现代结构屋顶要求其使用传统材料进行平改坡的设计,体现地方特色。

墙体:对13省道、白缸线等重要沿线的建筑墙体,规划要求按地方传统特色进行修缮,采用增高山墙或增设女儿墙的设计手法,并重视对线脚、花饰等细部进行装饰,使其能充分体现建筑原有风貌和特色。

第三节 建筑色调控制

规划村庄建筑色彩以黑、白、灰为主,适当穿插浅绿、淡粉等清新淡雅色调,禁止大面积玻璃幕墙、不锈钢、琉璃瓦等建筑材料的使用。沿线重要节点周边建筑的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采用当地传统材料,以毛

石、青砖、小青瓦等材料为主。

第四节 建筑高度控制

现状沿线建筑以二~三层为主,局部有建筑为四~五层。规划尽量延续其现状的空间格局,按照中低边高的原则,确定整体空间轮廓,严格控制道路沿线部分景观视廊内的建筑高度。原则上村庄建筑层次控制为三层,特殊公共建筑层数控制不超过五层。

第五节 建筑形态控制

现状道路沿线有部分新建住宅建筑,其建筑形式与周边传统建筑形式不符。规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建筑的形式进行整治,对部分重要节点处的建筑,规划控制其屋顶形式为坡屋顶,建筑体量应轻盈秀丽,不宜过大。村庄新建建筑应从传统山地民居形态中进行提炼和概况,借鉴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

第八章 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一、给水方式

现状XXX居民仍以地下水供水为主。依据村庄建设规划,XXX应逐步进行给水管网的设置,待条件成熟便纳入镇区供水管网。村庄建设规划确定XXX规划人口为2500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按200升/人·日计,公建用水按村民生活用水量的15%计,未预见用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0%计,则规划预测村庄最高日用水量为630吨。

二、管网设置

规划沿村庄主要道路敷设DN100-DN300不等的给水管。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一、排水体制

规划村庄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二、污水体系

依据村庄建设规划,规划在村庄东侧、北侧两处公共绿地内分别设置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的生活污水经管道统一收集后,送至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排入河道。预测村庄污水量为生活用水量的80%,为500吨。规划沿村庄主要道路敷设Φ200-Φ300不等的污水管网。

三、雨水系统

规划沿村庄主要道路铺设D300-D400雨水管,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浒溪。

雨水量计算参考以下公式:

3448.69(1+0.857lgp) q=

(t+6.146)0.891 p:设计重现期,取1年 t:降雨历时(分) 设计雨水流量:

Q=ΨqF(升/秒)

Ψ:设计径流系数,取0.6 F:设计汇水面积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一、电源规划

依据村庄建设规划,预测XXX居民总用电负荷约为4000kW。规划于司山小学东侧新建35kV变电站一处,由其引出0.22/0.38KV电力线对村庄供电。

二、线路敷设方式

10kV和0.22/0.38kV电力线均采用架空敷设。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

依据村庄建设规划,规划保留现状邮电所,以现有电信设施为基础,完善村内有线电视、电信、有线广播及宽带业务,电信线沿路架设。预计全村电话总门数为800门。模块室设置在村庄现有邮电所内。规划地段内设置有线电视、电信、有线广播及宽带业务,线路从村内邮电所接入,沿路架设。

第五节 环卫设施规划

依据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实行垃圾袋收集,规划结合农贸市场设置垃圾收集站一处,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规划村庄主要道路沿线及内部增设垃圾箱,并建立村庄卫生清洁队。此外,结合村庄公建设置水冲式公共厕所两座,占地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第六节 消防工程规划

根据《安庆市新农村建设村庄消防规划编制要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合理”的原则,对村庄内部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进行合理的布局。

由于建设周期及农民自建房建设的无序性,现状村庄内建筑存在着建筑间距过近、消防通道不足的问题。对此,规划村庄新建建筑耐火等级应达到二级以上,建筑间距应满足消防要求。现有

三、四级耐火等

级、相互毗连的建筑密集区应统一改造,拆除部分严重影响消防的旧建筑,增大建筑间距。确有困难的,应积极采取防火分隔、开辟消防通道,改善用火、用电条件,增设消防水源和室内小型消防器材,逐步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如无特殊要求,规划严禁改变村庄住宅建筑使用功能,原则上不得在住宅建筑中混杂工业、仓储功能。各新建建筑必须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随意缩小间距和随意在建筑山墙开窗,以免造成消防隐患。确因实际条件限制需要缩小住宅山墙间距的,应当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并与周围建筑设置防火分隔。村庄内堆放柴草等易燃品距离建筑应不小于 10米。

对已存在的居住、生产功能混杂的建筑,应尽快根据建筑原设计使用功能整改,消除消防隐患。 规划村庄内部的消防车道应与村庄交通道路合设,道路净宽不应小于3.5米,路面条件及其地下管道、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压力。道路上空遇有管道、栈桥、横幅等障碍物时,其净高应不小于4米。尽端式消防车通道应设置面积不小于12×12米的回车场地或回车道。

规划村庄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栓,确保服务整个村庄。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L16-87规定,室外消防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升/秒,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用水时间为3小时,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同管供给。按照防火规范不超过120米间隔设置市政消火栓,离建筑外墙不小于2米,与道路间距不宜超过5米。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沿村内主要道路布置。保护天然消防水源(浒溪及村内水塘),其附近设置消防泵取水平台,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且设有直接通向吸水面的台阶,其保护半径不宜超过150米;建立志愿或义务等形式的业余消防队,其消防队员5人左右。

规划结合村委会办公楼安排存放器材装备、值班办公的场所,配备出警需要的消防水带、水枪、分水器、消防梯、燃料及通讯器材、个人防火装备。

第七节 防洪工程规划

司山地处山区,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影响村庄防洪的主要河流为浒溪。

一、防洪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司山的实际情况,本地防洪重点是山洪,本着防冲不防淹的原则,规划村庄20年一遇洪水位,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

二、防洪措施

根据司山的实际情况,规划采用“蓄泄结合”的治理措施,结合镇域内进行治理,加强对上游山区水库的利用,合理调蓄水库的水位,充分发挥水库在防洪中的作用。下游地区则疏河导流,整治、疏浚河道,

严禁向河道垃圾及废土废渣。同时应加强原有防洪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并联系镇区的防洪措施对主要河道进行拓宽疏浚,加固驳岸,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免受损失。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第一节 建设步骤与实施方法

1、道路建设要先与住宅建设,最好同期进行。

2、为避免重复建设及减少对住户的影响,宅间绿化应尽可能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但因考虑到建设能力和资金财力,宅间植被建设可稍后进行。

3、各个住区的公共绿地建设可在道路及住宅建设基本成形之后进行,这部分建设是整个规划区的建设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居住环境绿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财力状况分步实施。

第二节 政策措施

(一)倡导农民参与村庄建设规划与实施的过程

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人是农民,要使建设过程更加有效,建设成果具有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鼓励农民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中。切不可政府自上而下单方面下达指示命令,将村民置于

旁观者位置。否则将会大大抹煞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主性,使整个建设失去意义。

倡导村民积极参与的具体措施包括:

1、项目决策初期要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了解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并与村委会及其他决策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2、项目规划过程中要允许并鼓励村民发表意见和建议,相关规划与决策部门要充分重视村民意见,并及时做出调整及反馈。

3、项目决策与审批过程中要切实发挥村民代表的监督与制约作用,决策的通过需经村民代表表决签字。

4、建设实施过程中须发挥广大村民的监督作用,完善农村社区民主监督机制,使整个实施过程透明化、

规范化。

(二)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细化分解建设与整治任务,建立市镇村三级整治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并与干部的年终奖金挂钩,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三)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

根据XXX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先易后难、逐个突破”的原则,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规范化操作

专门制定资金管理、用地审批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制度,明确补助范围和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和支付方式。用地指标实行核拨使用制度,按实核拨,严格审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五)大规模投入

财政专项资金重点补助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经济条件,降低农村建设成本。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第二篇:XX村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范本)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 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

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

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

4、《XX县县城总体规划》;

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1、地理区位条件

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

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

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南部山丘中

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

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

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涌现了全国劳模、生猪养殖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县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地和发源

地。

工矿企业基本没有。

目前,XX村有水泥硬化路两条,宽5米,全长约3.4公里。其它基

础设施较缺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村庄原有的空间布局有很大影响,急需规划好新的集中居民安置点;

2、XX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迅速(现已征用部分XX村的土地),对园区周边的功能布局及道路交通影响较大,村庄规划必须与工业园区的

规划相协调;

3、由于养殖大户的规模不断发展,且未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用水造成很大污染,同时村庄居民点的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没有统一的垃圾收集点,环境污染严重;

4、住宅用地与饲养用地混杂在一起,人畜未分离,坟地穿插其中,

居住环境较差。

5、没有村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化、体育、商业等村级公共服务设

施缺乏;

5、村民建房随意性较大,材料、形式繁多,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

村庄特征。

6、村庄缺乏特色产业,第

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第二章 规划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原则

1、特色与个性原则 特色与个性是城镇、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支撑点。XX村已形成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养殖产业,同时依托县工业园的迅速发展和相关政策倾斜,为发展村办工业企业等集体经济提供了

空间。

2、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发展指标体系和村镇发展空间,处理好近远期的协调发展,根据实情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政策、措施和规划管理手段,使规划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导致拆迁居民点较多,在新规划居民集中安置点的时候注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人为本,遵循方便生产的原则进行

选址安置拆迁户。

二、发展条件分析

通过对XX村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其进一步发展存在着如下的优势

和劣势。

1、发展的优势条件

1)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XX县城乡结合部,衡炎高速、106国道、320省道分别通过村域,发展条件良好。

2)特色产业优势:XX村的生猪养殖生产是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且已有相当的规模及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同时可以依托XX县工业园的发展,招商引进工业企业或创建村办工业。

2、发展的劣势分析

1)工业基础薄弱。现状工业基本没有,工业总产值低。 2)生猪养殖配套及营销体系不全。除全国劳模养殖基地外,生猪养殖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生产和经营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市场风险较大。 3)公用基础设施滞后。现状无自来水,地下水源已污染,环保环卫设施严重缺乏,道路尚未形成系统,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三、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

1、XX村应充分利用离县城较近的优势,重点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建立较为殷实的村级财政,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2、充分利用衡炎高速公路和县城工业园建设征地拆迁的契机,集中建设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新村庄”。

3、建设村庄公共中心,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实现村容整洁。

4、“留田园风光,创和谐家园”。用地布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XX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极具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的生态乡村。

四、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0—2020年。

第三章 村庄类型与规模

一、村庄类型

通过对XX村现状经济、社会条件的评价与分析,本着尊重历史、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原则,本次规划将XX村定位为XX县城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之一,工业、特色种植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近郊改扩建

型中心村。

二、规模

1、人口规模

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综合增长率法为根据近几年XX村人口增长规律及2005年XX村年龄构成情况,重点考虑人口机械迁移。

其发展预测计算: Q=Q0(1+K)n+P 其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综合以上情况及未来弹性发展,2020年XX村总人口取2500人。

2、用地规模

XX村现状(2005年末)耕地1519亩, 总人口2225人,现状人均耕地0.7亩,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42.5 m2。根据国家、省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及XX村现状用地情况与未来发展,确定XX村人均建设用地取100m2,则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5公顷。

第四章 村庄布局

一、村域产业发展

1、第一产业

1)重点发展和巩固生猪产业,进一步强化XX村生猪养殖的优势,争取引进新的生猪品种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巩固与发展这一优势。成立生产与销售信息员组,每个生产小组选派1 员代表组建信息员组,对内负责各组间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及时对外了解信息与行业动态和销售洽谈,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生产户。

2)加强苗木生产的经营配套建设。在320省道边新建苗木展示中心,用于苗木业务洽谈、销售、研讨及培训等。

3)鼓励草莓、养鱼等专业户向规模化发展,形成第一产业的多元结

构。

2、第二产业

1)临近县工业园区新规划村级工业园用地,为工业提供发展空间。 2)通过村民集资、土地入股或招商引资方式,培育3~4个村级企业。 3)发展服务于生猪养殖、苗木种植业销售的配套与附属产品的工业

企业。

4)XX村工业的引入应为生态、环保型工业。

3、第三产业

1)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农家乐、娱乐休闲等。 2)发展运输业,服务于生猪和苗木转移和运送。 3)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如土特产品专卖店等。

三、土地综合利用

1、基本农田

根据XX村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划定出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其他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共计1500亩,主要位于XX村腹部地带。

2、自然山林及水体

XX村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植被及山林保护较好,同时现存骨干山塘及小型水库共4座,其中山林1485亩,水面257亩,主要集中在村域西南侧。规划将其划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确保XX村良好的自然

环境。

3、村庄建设用地规划

规划以现状320省道为发展轴线,沿线布置了工业、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用地,其余居住用地呈组团散状式布置,总体形成“一轴、一心、三园、五组团”的结构模式。

一轴:沿S320为轴线呈带状布置的村委会、集体的商贸服务、休闲

娱乐等设施;

一心:以新规划的学校、村庄中心为中心,建设农村超市、幼儿园、储蓄所、村庄游园、体育健身设施等。

三园:新规划的工业园区、苗木种植园区以及养殖园区; 五组团:新增村民的集中拆迁安置点和规划集中居住点共5个,分别为枫树塘-陈家祠堂、观冲园、姜家湾、老虎冲、田垄里五组团。

对新建居民点进行统一规划。本次规划新增:

枫树塘安置区。占地约24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1-14组,安置

户数51户;

观冲园安置区。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5-16组,安置户

数35户;

老虎冲安置区。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6-7组,安置户数

44户;

姜家湾安置区。占地12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2组,安置户数

16户。

对规划区内现有呈集中布置的居民点予以控制,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其他零散居民散户逐步实行搬迁,其土地整理为耕地。

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占总用地比例(%) 人

均 (平方米/人)

R 居住建筑用地 12.77 51.08 51.08 C 公共建筑用地 1.85 7.41 7.4 M 生产建筑用地 5.11 20.4 20.44 S 道路广场用地 3.32 13.28 13.28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25 0.93 1.0

G 绿化用地 1.7 6.8 6.8

总 计 25.0 100 100.0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公共设施现状

XX村目前现有小学一所,占地400 m2,4个年级,5班;卫生室一所,建筑面积20平方米。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完

善。

二、公共设施规划

1、村委会

为有利于经济建设,将村委会布置在s320东侧村庄入口附近,为XX村村务办公、苗木与养殖培训及研讨、业务洽谈、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是XX村形象展示窗口。

2、教育设施

保留并改造现有小学,规划新增4班幼儿园一所,位于居住组团的中心地段附近,环境良好,交通便捷。

3、文化体育设施

公共建筑用地布局以集中布置为主,形成村庄中心。安排文体活动、村图书室场地,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

4、医疗设施

规划新设村卫生室一所,总占地面积0.09公顷,位于村庄中心,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同时用于村民初级卫生保健、防疫及卫生知识宣传

等。

5、商业设施

规划总占地1.5公顷,为日常百货、粮店、药店、银行、信用社、饭店、小吃店、农家乐休闲等服务设施用地,以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布局,满足村民自身及XX村对外服务的不同功能要求。

6、集贸设施

规划集贸设施总用地0.4公顷,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及蔬菜、土特产等交易场所,位于s320东侧,方便村民生活又适合于对外服务。

村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面积(㎡) 位置 备注

1、村委会 500 沿S320村庄主要入口 底层商业,上部为行政办

2、幼儿园、托儿所 1000 村庄公共中心 4班

3、文化站(室)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4、老年活动室 2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5、卫生所、计生站 100 村庄公共中心

6、体育健身设施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7、公用礼堂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8、文化宣传栏 长度>10m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建在一起或设在村

口、绿地内

第六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1、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

建设与乡村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合理组织村对外交通及村内部交通,并结合XX村生产运输的需要,提供相

应的停车场地。

2、道路规划

道路系统由主路和支路两级组成。主路红线宽7米,共计3条,2.5KM长,主要联系各主要的居民点和功能区;支路红线宽5米,2.9KM长,为村民小组之间的联系道路。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3.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38%,人均道路面积13.28平方米。

3、停车场规划

村委会、村庄中心和对外的娱乐休闲设施应设置停车场。私家车、农用车停车场地可结合宅、院及道路沿线分散设置。

二、给水工程规划

1、 总用水量

该区域规划人口2500人,综合用水指标选取:近期为100-150升/人•日;远期为150-200升/人•日。所以本规划区域的最高日用水量

Q=2500×0.2=500吨/日。

2、水源

近期按照经济合理和方便建设的原则,水源选择主要有2个:县自来水厂和云阳山泉水,远期全村采用县自来水厂水源。

3、管网布置

村域给水近期以高速公路为界,分为南北2个供水分区。北部区域接城市给水管网,南部区域给水管网接云阳山泉水,沿S320和村庄干道布置。管径选择按远期规划取定,主干管为DN200mm。 给水管道上每120米范围内设置SS-100型地上式消火栓一个。

三、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合流制。农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应采用管沟排放,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禁止未经处理直

接排入水体。

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

2、管网布置

根据当地地势的特点,按管径最小,管线最短的原则,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排水管主要沿道路中心线布置。规划中对村庄内的灌溉渠及水面均拟保留。

四、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范围内现有10KV架空线二条,向规划区供电。两路电源都有一定余量,能够满足规划区用电需要。

2、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计算,用电面密度法预测如下: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单位面积设备容量

(KW/ha) 设备容量(KW) R 居住建筑用地 12.77 200 2554 C 公共建筑用地 1.85 300 555 M 生产建筑用地 5.11 350 1788.5 S 道路广场用地 3.32 8 26.56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25 350 87.5

G 绿化用地 1.7 8 13.6 合计 25.00 5025.16 取综合同时率0.3,则计算负荷为1507.5KW,按变压器容载比1.5计算,需设置的10/0.4KV变压器容量为:2261KVA。

3、10KV变电所设置

规划区内现有10/0.4KV变电所4处,分布于负荷中心,需对其进行扩容满足需要.规划新增10/0.4KV变电所1处。其供电半径小于200M,低压出线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接线,配电到户。

4、线路布置

村庄电力线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经济条件允许,可考虑地下敷设。

五、电信及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区内现有1条电信光缆由西至东依托电杆架设。接线混乱,基本为放射式接线。现有有线电视信息节点箱一处,位于村部入口处。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为30%,其余主要采用微波接收信号。

2、电话用户预测

用面密度法预测,预测规划区用户为1900门,按规划人口2500人计算,普及率为76%。按装机率0.9计算,需设置交换容量1703门。需设置综合宽带网信息节点机房2个,其服务半径小于800M,信号引自县光纤模块局,再由综合宽带网信息节点机房向各用户插座配线。在规划区内设有线电视光节点机房4个,信号引自县有线电视台,由有线电视光节点机房向各区分线箱配线,由分线箱向各级用户插座

配线。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整治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

3、线路布置

采用弱电共架的方式,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 经济条件允许,电信、有线电视可考虑共沟沿村庄道路敷设,管材采用硬质PVC110管,电缆井采用电信局标准的电缆手孔井。

4、邮政

规划区在村部入口沿S320处设一处邮政所,以满足邮政业务需要。

六、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环境保护

1)水环境保护:地表水达到国家地表II类水质标准,重点加强对工业小区、居民点、生猪养殖基地的工业废水及污水的控制。要求严重污染地下地表水质的生猪养殖基地设置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其排放的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地表。严禁污染水源的工业入村生产。村民住户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率90%以上,设立公共厕所,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厕所卫生洁化率90%以上。

2)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并使沼气能源

的利用普及率达到100%。

3)噪声环境质量保护:噪声控制符合国家城镇区域噪声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小于55DB(A),交通干道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加强道路与公路绿化带建设,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

2、环卫设施规划

1)设立集中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规划三处,位于居住组团和公共服务及居住综合组团。

2)规划新建公厕三座,位于公共服务组团和村中心公园。 3) 村民集中住宅区按相关规范设计与施工,管线统一安排,确保村民居住环境质量。新建独立村民住宅必须采取有效厕所卫生洁化方法

及措施,保护环境质量。

七、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1、规划结合农田水利改造项目,着力修好四圳、一渠、两塘:月岭圳、 姜家湾排水排污圳、后背垅水圳、平塘水圳;坳背渠;枫树塘和五安塘。形成XX村灌溉水系,提高防洪抗旱功能。

2、XX村紧邻XX县城,可以依靠其消防站进行火灾救护,但村民应组成义务消防队伍,用于应付紧急火灾扑救和配合镇消防员实施救护工作。新建主要道路按每120米间隔设置消火栓,给水规划中应保证充足的消防用水。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渠和水塘作为近期消防水源及

以后备用水源。

3、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

八、殡葬用地规划

在村域东南片山体南侧规划一处殡葬用地,占地约2公顷,为村内的集中安葬区,同时鼓励村内现有的坟地统一迁入安葬区。

第七章 村容整治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

一、村容整治

1、拆除村域内道路两旁和庭院内部的违章建筑。

2、村庄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建设村庄小游园。充分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和空闲地建设小绿地,同时结合道路边沟布置绿化带,绿化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具有经济生态效果的品种。

3、新建的集中居民点要引导村民按照规划提供的户型设计建房;对现有的村庄要进行适当的整饰,可通过粉刷(以白色为主)等方式对建筑进行修整,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

4、整治利用或修建公共水面,保持水面洁净,改善堤岸亲水环境;公共水面宜结合自然水体设置保护原生植被,人工护坡宜采用本地材料修砌。场地铺装,形式应简洁,用材以地方材料为主,利于排水。

5、在村庄主要道路上安装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

调。

二、自然人文资源

1、对村域内植被良好的自然山体、林地予以保护,严禁滥砍乱伐,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构筑生态型的村落环境。

2、应对村域内现存唯一保留时间较长的建筑—陈家祠堂予以保护,对建筑本身予以修缮维护。祠堂50M范围内,原则上应禁止建设新的

建筑。

第八章 村委会及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一、村委会建筑

建筑造型采用“现代建筑,民居形式”的表达。有别于传统民居,由于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行政、商业、文娱等功能,这使得建筑内部空间与传统民居有着较大差异。建筑占地面积为750M

2、建筑面积为

3000M2? 建筑采用灰蓝色传统四坡屋顶形式,外墙立面分为两段式,下部采用深赭红色瓷砖,上部采用乳黄色外墙漆,其余线脚采用白色外墙漆,与村民住宅建筑在形式、色彩上予以统一协调,形成整体的村庄风格。建筑底层主要为大空间,作为商业用房,上部为行政办公、商务洽谈、

文化娱乐等用房。

二、农民住宅建筑设计

新建住宅组团以独户式、双拼式、联排式为主。住宅建筑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屋顶为传统四坡、两坡屋顶,外墙采用价廉物美的赭红色外墙砖结合乳白色外墙漆。住宅组团结合不同地形,灵活布局。 宅基地标准:每户用地不超过120㎡;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

基地面积的75%。

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和当地城镇住宅日照间距标准执行。 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m,其中低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3m。 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低于28%,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低于24%,容积率不高于1.1。

第九章 规划的实施措施及步骤

一、规划的实施措施

(1)由镇建设股无偿提供住宅房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为了严格控制建筑风格,农民新建住宅应交纳一定的保证押金,按规划新建的住宅房竣工后,经县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全额退还押金,并由乡镇政府根据本地财力情况适当按一定比例给予建房户补助;未按规划新建

的住宅,应酌情扣罚。

(2)为了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在新规划的集中居民点兴建住宅房的农户,可按造价的一定比例,凭镇政府的证明,到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扶持;住宅房办房产证只收工本费,免收登记费、测绘费。广电设施电信设施均由供电、广电、电信部门统一总线到点,安装到户,分户安装,其入户材料费按现行价格收取,免收安装工资,初装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

(3)占用非耕地建房的农户,免收一切税费;占用耕地建房的,其耕地开垦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

(4)农户按规划要求建房需用自产竹材、木材、石料的,依照规定

程序报批,免收规费。

(5)按规划要求建公共厕所的,经验收合格后,由政府每平方米补助100元。结合改厕兴建沼气池的,经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财政每个沼气池补助800元。农户打压水井改水的,政府财政每个补助150元;按规划要求建蓄水池引用山泉水改水的,政府财政每个补助150元。按规划要求建设公用垃圾池,每个垃圾池政府财政补助200元。农户按规划要求打底粉刷外墙,按期完工的,政府财政每平方米补助2元。通村道路按5米宽修建的,每公里补助30000元,通组道路按宽度3米、厚度12公分以上、混凝土路面标准修建的,每公里补助10000

元。

(6)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其生产经营所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优先安排,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

(7)设立教育保障及奖励基金,为贫困家庭和优秀学生提供保障及奖励;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工技能培训,凡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县级以上农民技术等学校培训的,通过学习考试并获得县级或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合格证或毕业证的,由乡镇财政分别给予

100~300元的奖励。

(8)为鼓励和引导农民自发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新组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产业协会,制定章程并开展活动且有20人以上的协会组织,经核实后,由乡镇财政按协会规模大小给予适当的活动经费补助;乡镇政府根据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配套奖金补助。 (9)村庄应安排专人负责全村的环境和卫生日常工作,安排人头经

费。

(10)积极提倡火葬,凡在村集中安葬区安葬的,村应给予500元的奖励;迁入集中安葬区的,村应给予2000元的补偿。

(11)对市财政专项资金,部门捆绑扶持资金,乡镇、省、市单位扶持资金及社会捐资的使用情况,由市财政局、审计局进行全程审计,对挪用专项资金的人和事,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12)村内的重大公益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以公示的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经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方可实施。在建设过程中

接受村民的监督。 (以上奖励、补助和处罚等金额由村或乡根据的自身情况予以确定)

二、规划实施步骤

1、将近期建设的村委会建筑及枫树塘拆迁安置区作为近期建设的启动区,集中资金统一建设,同期完善启动区周边道路及市政设施建设。拆迁安置区的建设是规划的建设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对村民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做得好,将有力地促进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的思想转变。其中村委会的建设可以利用其地段优势,通过对商业、文化娱乐等营利性部分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招商引资、自筹资金、村民入股等形式,分担建设压力,加快建设进度。

2、启动区的建设完成以后,将积累大量的经验,建设理念也将更为成熟;实施建成的良好效果,吸引村民更广泛的参与其中。将近期建设图划定的其余建设用地作为二期建设区推广实施,完成后,一个现代化的田园小康示范村将初具规模,规划的设计意图也得到初步的实

现。

3、良好的推广示范效果使项目得到更大的关注,XX村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发展工业及养殖、苗木等产业,使之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村部将有更多的资金建设公共项目及市政设施。

第十章 分期建设项目库

第三篇:森林村庄绿化规划与设计

杜国坚

发布时间:2010-05-24 09:51:53 访问次数:957 次

201004

浏览字体:

打印本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适时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省林业厅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主题,以绿化示范村创建为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道、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保障。

目前,全省已有1.3万多个村庄得到初步绿化,并有3510个创建为绿化示范村,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787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萧山航民村、余姚小路下村、奉化滕头村等一批“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的绿化示范村已成为全省村庄绿化的典型和楷模。2009年,全省各地全力实施“千万工程”村庄绿化项目,已有1668个待整治村完成绿化任务,共植树540万株,绿化覆盖率提高了9.3%。通过创建绿化示范村,各地的村庄绿化意识不断增强,“绿化美化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正逐步成为农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森林村庄的功能

生态功能。森林村庄能够净化空气、遮阳降温、减小噪音、吸附烟尘、减弱自然灾害及美化环境等,创造出舒心、卫生、方便的园林空间,促进人体健康舒适。

生产生活功能。森林村庄是形成村庄建筑通风、采光、防护隔离、视觉景观空间等的环境基础,富于生机的绿色植物美化了居住环境,与森林、农田、河流共同构成农业景观和村落景观。农业景观和村落景观完全不同于城市景观,这也是乡村景观的魅力所在。

森林文化功能。村庄具有明显的社区特征,村民之间具有比较一致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彼此熟悉,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景观文化特征。优美的绿化环境、舒适的放松游憩,吸引了村民在森林小公园中观赏和交谈,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邻里交往。

森林村庄规划设计理念

指导思想。森林村庄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生活舒适、健康和便利的需求,符合村民的生活、生产和风俗习惯。绿化设计应与自然环境、住宅风格、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民俗传统相和谐,保护和挖掘各地村庄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森林文化。

绿地设计的特点。乡村景观是大地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沉淀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民俗,是构成大地绿化景观的重要元素和节点。村庄绿化是通过在村庄这一特殊的地段范围内,合理安排村庄土地,充分利用和改造村庄自然山水景观,结合园林植物栽植和园林建筑配置,运用园林景观艺术手段,为村民创造一个整洁、美观、舒适、健康、自然的村庄居住环境。村庄是一个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村庄绿化是城市、城镇绿化的一种外延,但又区别于城市居住区绿化,村庄绿化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绿化树木生长发育。其次,村庄的建筑一般属于自然形成,绿地规划设计要因势利导,体现乡村特色,积极营造护村林、片林、山地公园、庭院树等,形成“白天见不到村庄,晚上见不到灯光”的森林村庄效果。第三,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村民的意愿,如嘉兴一带喜爱榉树作为庭院树。第四,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还不高,能用于村庄绿化的资金较少,树种应以生态效益高、栽植和养护成本低的乔木为主。同时,绿化造林与经济收入要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绿地规划设计理念。村庄绿化规划首先应纳入县、镇(乡)、村等各层次的规划,村庄绿化用地和布局应与其他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统一规划。要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对村庄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次要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应结合村庄特点建设小果园、小药园、小花园、小竹园、小桑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和美化作用。最后村庄绿化整体上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保护、挖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避免千村同面、千篇一律,充分体现各地乡村风貌。绿化在村庄内的生产、生活区要合理分布,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层次的绿地系统。

森林村庄设计与植物配置

绿地公园设计。村庄绿地公园是向公众开放,以休憩、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公共场所。其位置一般选择在村口(村边)、村中心、村委办公地点附近等村民活动方便、人口密度较高、有利于村民集聚的地段。根据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可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山地森林小公园、休闲公园、健身小广场、湿地小公园等。

山地公园:对于山区村、半山区村和海岛村,可将现有村口、村边森林植被较好的低山丘陵改建成山地公园。林中修建相应的游步道、凳椅、棋桌、亭台等,清除伏倒木、枯立木、濒死木以及步道两边的易燃杂草灌木。尽量保留原有的树木,林窗空旷地补植乡土景观树种,增加森林景观效果。干旱、瘠薄、立地条件差的山地绿化可补栽金钱松、木荷、枫香、厚皮香、月季等;海岛村可补栽舟山新木姜子、普陀樟、青冈、全缘冬青、铁冬青等乡土树种,或者增加柃木、月季、红叶石楠等花灌木。

休闲公园:利用村庄现有的树林或空地修建公园,配备凳椅、棋桌、棚架等,为公众提供休憩、散步、健身场所。丛植、孤植常绿和落叶树种,配置花灌木,园路两边种植低矮地被植物。树种配置以南方红豆杉、杜英、桂花、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常春油麻藤等常绿观赏树或香樟、桂花、山合欢、朴树、无患子、小蜡、红花檵木、紫藤等落叶观赏树为主,也可设计棚架式绿化,增加休闲舒畅的气氛。

湿地公园:平原村可利用村头、村边河流、水塘、低洼地块改建湿地公园。修建步道、凳椅、棋桌、亭台(或棚架)等,步道两侧、河堤、塘堤栽植观赏植物或耐水湿植物,河边、塘边栽植水生植物。植物配置主要有湿地松、桂花、秀丽槭、柿、金叶女贞、香蒲(菖蒲、水葱)等。

道路绿地设计。道路绿地指村域范围内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村庄道路通常较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绿化模式,主要有常绿乔灌模式、落叶乔灌模式、常绿落叶乔灌模式3种类型。一般选择1~2个乔木树种栽植,株距3~5米,以灌木带状栽植或球状造型分球栽植。植物配置有杜英、珊瑚树、大叶黄杨、海桐、榉树、香椿、黄山栾树、火棘等经济性、实用性较强的植物。

小乔灌木型:适合高压线下或空间窄小的道路两侧绿化。植物配置以厚皮香、铁冬青、珊瑚树、大叶黄杨、海桐等养护方便、实用性强的树种或者玉兰、红叶李、石榴、桂花、金叶女贞、火棘、红叶石楠等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为主。 灌木型:适用村庄内空间窄小道路两侧绿化。可选用小蜡、火棘、珊瑚树、椤木石楠进行绿篱型绿化,养护方便;或选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等进行球状型绿化,种类、色彩、高低、种植可自由搭配,错落有致,艺术性强;或选择红叶石楠、茶花、月季、云南黄馨等灌木和菊花、大丽花、鸡冠花、千日红等草花进行花坛式绿化。

河道绿地设计。河岸绿地是指村域范围内河道两岸绿化。可根据经济、生态、景观等不同功能的侧重点,来设计植物配置模式。植物选择应考虑耐水湿、耐干旱等特点。

生态经济型:结合原有的林业生产习惯,扩大河道两边栽种面积。可选择经济树种或用材树种,如早竹、枣、柑橘等经济果木或湿地松、榉树、苦楝、桤木、南酸枣、毛红椿等用材树种。

生态自然型:河道两侧植物相对较丰富,通过整理、修剪、补植等改造方法,提升河道绿化水平。可选用早竹、无患子、香樟、榔榆、南酸枣等适应性强、栽植方便的树种或者柳树、桃树等观赏性较好的树种。

休闲观赏型:宜选用观赏价值高的树种栽植,建有供人们散步、休息的步道、凳椅时,步道铺设可就地取材,用卵石、石块等,采用石隙嵌草绿化路面。可栽植垂柳、桃树、云南黄馨、榆树、龙爪槐、迎春、朴树、乌桕、月季、紫薇等树种。

桥头绿化:河网密布、移步见桥是江南水乡平原村庄突出的特点。桥头绿化宜栽种枝条柔软的乔木或灌木,桥墩绿化可采用攀缘植物。可选用垂柳、桃树、海桐、小蜡、枫杨、龙爪槐、紫薇、黄馨、常春藤等树种。

庭院绿地设计。庭院绿地指村域范围内农户屋前屋后的绿化,包括村委会、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绿化。庭院绿化应与建筑物的风格、功能相协调,符合村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兴趣爱好等。

经济型:每家农户可选择1~3种经济果木栽培,如柚、文旦、枇杷、石榴、无花果、桃、梨、李、柿、银杏、葡萄等,一般栽种3株以上,既能观赏又增加收入。屋后、屋边也可种早竹。

乔木观赏型:面积较大的庭院绿化以乔木为主,配置一些观赏性强的花灌木。可选配桂花、含笑、代代花、茶花等常绿小乔木或榉树、香椿、无患子、黄山栾树、苦楝等落叶乔木,起到夏季遮阴、冬季晒日的作用。

灌木观赏型:面积较小的庭院绿化以观赏性强的灌木、花卉为主,可采用花坛、花池等方式,实用性强,艺术效果好。可以观赏竹、茶梅、兰花、蜡梅、南天竹、紫金牛、吉祥草等为主,简洁素雅;或以茶花、杜鹃、月季、一串红、菊花等花卉植物为主,气氛热烈。

立体绿化:可选用常春藤、爬山虎、扶芳藤、凌霄等攀缘植物对绿化庭院围墙、房屋墙面进行垂直绿化;或者选用葡萄、紫藤、常春油麻藤进行栅架式绿化,观赏和遮阳效果都较好。

古建筑庭院:应遵循严格保护、因地制宜、景观与古建筑相协调、人文与自然相统一的原则。古建筑庭院植物配置形式分为规则式布局和自然式布局,树种选择要因建筑而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藤则藤。

第四篇:村庄规划方案

为了搞好行政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本着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特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新华镇西北1.6公里处。辖下有5个自然村。村民自三华村迁出建成5个小自然村,取名五华。全村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属下有7个经济社,7个生队,以经济社为核算单位。全村813户,农业人口2321人。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85人,预备党员3人, 村干部5人,大学生村官1人,社级干部7人,物业管理公司2人。 2007年村人均分配6000元。农民人均收入6200元。 2008年村人均收配6100元,农民人均收入6480元。村社两级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划拨10%的土地建设厂房租赁。村容村貌巳建成村道水泥路面硬底化为98 %指标。 同时村建立了治保会,治安巡逻队员共有68人。其中出租屋管理代管中心有8人。加强了环境卫生整洁.村内设置了卫生服务站1个。前两年,按上级要求,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和完善环境卫生建设,村投入了450多万元.使到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另外,全村村民参加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共2420人。本村民的福利。有60%的医疗报销福利,按每年的定额封顶.同时村委对60岁以上老人共280人,发放老人福利补助共50万元补贴。村民子弟每年考到重点中学及国家认证的大学,村委按每年每例发放奖学金。 今后,在村委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前提下,逐步将福利推向新的台阶.相信五华村的明天会更好!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效益。

原则——三大效益相统

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村庄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

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村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村内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村民能够安居乐业、各地人士乐于来此工作、购物、居住和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美丽乡村;

4、弹性发展原则:村庄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村庄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规划调整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村庄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三、村庄现状

1、从村民住房方面看,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子,很多农户住上了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道路交通方面,我村已经通了柏油路和沙石路,村内道路硬化率高,村民出行十分便利。

3、电力通讯设施方面。全村都已通电,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高。

四、我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我村地处城市中心,是典型的城中村,前期土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现可利用的土地较小。

2、根据规划要求,总体对老村庄进行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着力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尽量充分利用老村中可利用的空闲地和闲置房屋所占地。

五、我村建设性规划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1、住房方面:先搞试点,建成一部分标准房,或者鼓励村民按照统一标准建房,尽量选用原来宅基地,节约利用土地。

2、道路交通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领导有关工程款项补贴,扩大我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硬化我村道路,为村民居家生活营造更美好的环境。

3、村环境保护方面:从绿化、村庄整治上下功夫,着力搞好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村中粪便乱堆、污水乱泼、家禽乱跑、柴草乱放、广告乱画等现状,改善村容村貌。

六、组织实施

村庄建设所需经费,在市、区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着力协调相关企业捐资和发动村民筹资投劳。运用村民代表会议和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农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村庄规划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村庄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二、规划总则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目标

(四) 规划重点

(五) 规划期限

三、规划内容

(一) 村庄建设规划

(二) 村庄环境整治

四、村庄规划布局

(一) 规划结构

(二) 用地规划布局

五、道路交通系统

六、绿化景观系统

七、工程管理系统

(一) 给水规划

(二) 排水规划

(三) 电力电讯规划

(四)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八、竖向规划

九、防震减灾规划

(一) 消防规划

(二) 防洪排涝规划

(三)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四) 地震灾害防治规划

(五) 避灾疏散场地

十、实施措施及要求

第二章 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环境

二、产业发展策略

三、旅游发展策划

(一) 旅游区位

(二) 策划区域

(三) 资源条件

(四) 发展原则及发展定位

(五) 总体形象布局

(六) 旅游项目、产品综述

第三章 环境提升工程设计

一、环境提升工程设计原则

二、环境提升工程总体设计思路

(一) 形象定位

(二) 提升重点

(三) 提升要素

三、详细设计

(一) 建筑整治

(二) 道路整治

(三) 公园节点

(四) 围墙绿篱

(五) 公共设施

(六) 桥梁河道

(七) 工程设施

(八) 乡村家具

(九) 植物设计

四、规划实施与建议

(一) 资金来源

(二) 造价估算

(三) 建设时序安排

(四) 实施建议

上一篇:从中考作文阅卷反下一篇:查阅资料方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