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教版数学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京教版数学范文

京教基20083号

京教基„2008‟3号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教委、有关高等学校、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教育技术设备中心:

为保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学管理

(一)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在本区县课改领导小组内设立由主管主任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安排专人负责检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准备工作,确保将各项工作按要求落到实处。在师资培训、队伍建设、资源开发、经费投入、设施设备、教学研究、课程评价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确保开足开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逐步开设选修模块。做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基地学校(或中心)的建设,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符合课程的基本要求并做到实用够

用,具有特色。充分利用并整合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发挥辖区内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事业单位在技术人才、设施场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尽可能使学生在本区域内完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学习。

(二)各普通高中校(含民办高中及设有普通高中教学班的中等职业学校等,下同)应有一名校级领导具体负责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工作,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使学生按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任务。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有选择地开设选修模块中的1个或若干个专业,首轮实验至少在高中三年开设一个选修模块,并逐年增加选修模块数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

二、抓好教师培训重视队伍建设

(一)市、区县教研部门要根据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和专业需要,采取适当的培训方式组织好教师培训。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中校负责组织并确保教师参加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二)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尽早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督促并协助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通用技术课

程教师。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按每5--6个平行班配备1位专职教师;选修模块可配专职教师,也可聘请固定的兼职教师。要支持学校招聘工科院校适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师,支持学校聘请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担任通用技术课程兼职教师。

(三)各普通高中校可选派理科或劳动技术等学科的教师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或实验的辅导教师,鼓励有条件的青年教师从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或辅导工作。

(四)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等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设置“技术教育专业”或开设有关的选修课程;同时,还可采用举办通用技术课程师资培训班或函授班等方式,解决目前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等问题。

(五)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同人事部门研究建立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设立通用技术教师(含技术实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目前可参照理科教师的标准为其核定工作量、确定职称评定标准,将其纳入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关体系中,并给予适当倾斜,鼓励教师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领域尽快成长,不断健全专业队伍,要为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三、开发课程资源保障设施建设

(一)市、区县教研部门要统筹规划并组织开发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北京教师研修网为通用技术教学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二)市、区县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要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按照有关标准组织生产厂家为学校做好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专用教室设备及器材的购置、装配、调试以及售后维修、保养等工作,确保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教学的正常实施。

(三)市、区县两级学具发行部门要按照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教学的需求,采取集约订购、按时配送、供货到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符合环保、卫生和安全标准的试验原材料。

(四)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中校要统筹规划通用技术必修、选修模块教学场地的建设,利用好已有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教学辅助中心、职业高中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普通高中与其他单位共建的实践基地,可以统一建设通用技术教育基地(中心),或在临近的基所学校分别建设不同选修模块专用教室,实行学生跨校选课制度。在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专用教室尚未完善时,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试验可以利用物理实验室或计算机等专业教室进行。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中校,要依据《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设备配备标准细则》做好教

学设备配备计划,要设立专项经费,在三年内达到相关标准。

三、开展教学研究做好课程评价

(一)市教研部门和师训部门要根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特点和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在全市范围内组建由各区县相同选修模块教学单位(如:基地校、教学中心、教研室、教学点等)教师参加相应选修模块教研协作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等在相关师资、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开展相同的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术的技能训练,共同开展相同选修模块的教学研究。

(二)各区县教研机构必须配备专职的通用技术课程教研员。通用技术课程教研员负责本区县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并配合市教研部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校际间教学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各普通高中校应设立通用技术课程教研组,或成立校际间的通用技术课程联合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要加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管理,要建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档案。

(四)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领导并发挥区县教研机构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评价中的作用,指导各普通高中校做好通用技术学分认定工作,监控和评估普通高中校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课程的质量。普通高中校通用技术会考和模块考试学分认定工

作,要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京教基[2007]35号)和《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指导意见(试行)》(京教基[2007]16号)的有关要求进行。

(五)市、区县教科研规划部门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相关课题项目,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不断提高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教育 行政规范性文件 △通用技术课程△ 管理 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1月25日印发

第二篇:北京市第一届“京教杯”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中翻折问题

(一)

北京市永乐店中学 李龙强

一、教学背景

(1)学生特征分析

本教学班是通州区永乐店中学高二理科班,学生年龄为十六岁左右.学校地处农村,是一所市示范高中校,生源由通州区二类学生组成,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差异较大,平均水平属于区中上程度,个别学生达到区中偏下水平. 本班整体情况看,学习氛围宽松、民主,大部分学生比较活跃,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个别学生学习较主动,平常善于问问题,也有部分学生不善言辞.学生学习基础不太扎实,但直觉思维还可以,面对问题能有一些想法,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好的想法,但不能深入,缺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理性思维能力不够.学习上,主要是靠课上听,课下复习小结很不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习内容分析

本教学内容,学生前期对基本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经对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梳理,但是,学生对于综合问题的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对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进行探究,尤其是面对陌生题目时,提高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制定恰当的解题策略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从熟悉的平面图形——矩形入手,通过翻折(沿不同线)的演变,复习巩固立体几何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如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平行(或垂直)定理,直线(或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等;规范表述解答过程,如规范画图、反思小结等;积累对解题方向进行预判的经验. (2)经历问题的完整解答过程,进一步体会翻折问题的基本问题及分析方法;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感悟化归与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能与同学、教师合作、交流,养成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善于合作的习惯;在理解解题方法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平面图形展示

教师活动:给出平面图形——矩形(黑板画出). 问题1:如图,矩形ABCD中,AB2,AD1.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尽可能多)?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不动笔). D设计意图:

由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利于学生进入课堂,问题1简单、明确、可操作,不动笔,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A

展示交流: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倾听,判断、补充、„„

教师说明:学生可能会没想到的问题,如向量,矩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等.

1

CB环节2:问题引入

教师活动:结合黑板画出的矩形,给出(慢):若点E是CD的中点,连结AE,将△ADE沿线段AE翻折,使平面ADE平面ABCE. EDC问题2:你能准确的画出翻折后的立体图吗?

学生活动:独立动笔画图. 展示正确画图的过程.

BA设计意图:教师慢慢地给出条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

D1考、画图,重视画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画立体图的技能.

教师活动:结合所画立体图,依次给出:

问题3:求CD1的长.

问题4:求CD1与平面ABCE所成角的正弦值. 问题5:求平面BCD1与平面ABCE所成角的余弦值.

ECBAD1学生活动:思考、动手.

展示交流: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倾听,判断、补充、„„.

E不同解决方法交流. C

教师说明:有的学生可能会建系,利用空间向量解决,

HF这里复习强调直线(或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

AB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不同思考方法的辨析,回归概念,关注题目中所涉及的元素及各元素间的关系,以数形结合、划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引领思维,使方法“自然”生成. 依此给出,层层深入.

环节3:问题变式

(1)教师活动:幻灯片给出(慢):连结AC,将△ACD沿线段AC翻折,使平面ABD平面ABC. 学生活动:独立动笔画图. DC

教师活动:结合立体图,一起给出:若过点D2作D2GAB,

问题6:求证:ADBC. 问题7:求AG的长(只要解题思路).

问题8:求二面角ABD2C的余弦值(只要解题思路).

ABD2CB学生活动:思考、动手. 展示交流: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倾听,判断、补充、„„. AG不同解决方法交流.

教师说明:环节3中的问题与环节2中的问题的不同. D2教师活动:若将△ACD沿线段AC继续翻折,会怎样? 设计意图:类比环节2中的问题解决过程,完成这3个问

F题,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同时,集思广益,相互

A启迪,开阔视野,使每个学生在讨论中都有新的收获,感受思G维的魅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的自信心.组织师生、生生交流,促进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尤其是怎样审题,怎样获得方法的呈现.

2

CB

(2)教师活动:以环节3中的问题为例,总结解决翻折问题的方法,反思解决翻折问题遇到的障碍,又是怎样解决的。

D2学生活动:学生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反思整个过程并交

C流.

教师活动:我们一起解决了问题6,问题7和问题8,你

AB可以设计问题吗?(1-2个)

G若学生可以设计出,展示交流;若学生设计有障碍,教师试着引导学生来设计问题.

如点D在平面ABC上的投影落在BC的中垂线上,求二面角D2ACB的余弦值.

教师说明:会遇到问题,试着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学生清楚自己的思路,抓住设计障碍,突破解决,同时,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环节4:问题引申

教师活动:给出(慢):若点E是CD的中点,点P是CE上一动点,连结AP,将△ADP沿线段AP翻折,使平面ABD平面ABCP.

问题9:过点D3作D3GAB,设AGt,那么t的取值

DEPC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动手运算;后合作交流.

BA教师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中,若学生完成不顺利,给与D3适当提示.

C展示交流: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倾听,判断、补充、„„. P不同解决方法交流.

ABG

教师说明:不少学生会遇到问题,问题在哪里?帮助学生剖析.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相互启发,打破定式,拓展思路,引发学生新的思考,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环节5:问题总结 反思整节课,学生谈谈体会和收获. 教师结合学生的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总结:

(1)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动到静,变化中寻求不变元素.

(2)解题前分析清楚题目涉及的各元素及元素间的关系,恰当选择途径,要有比较、优化的意识; (3)我们讲的翻折问题是由平面图形变化到立体图形,重视平面几何中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环节6:问题拓展

我们讲的翻折问题是由平面图形变化到立体图形,那么有没有立体图形变化到平面图形的问题呢?

?如图,正方体ABCDA通过怎样的变化会出现平面图形呢?1B1C1D1,试试!

3

D1A1B1C1DABC

第三篇:沪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小学目录

一年级第一册

一、10以内的数

我们的教室 听着数 摸着数 课间大休息 玩积木

两个5是10 零

美丽的星座 掷双色片

买冰激凌(几个与第几个) 运动会 对应与比较

小于、等于、大于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数楼——分成几和几 秋游 合在一起 小胖上车 绿地 还缺几个 小胖下车 小胖过生日 加与减

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海底世界

20以内数的排列 它们与10的关系 它是几与几 相像的题

进位加法

摆一摆、算一算,找规律 加倍与一半 退位减法 乘火车

加进来,减出去 数点块 数砖墙

四、几何小实践

物体的形状

五、整理与提高

兄弟姐妹 相邻的题 巧算 比较

大家来做加法表 综合练习

一年级第二册

一 复习与提高

游数城

玩数图(计算三角) 玩数图(单数和双数) 比一比

二位置

左与右 在街上

三 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十个十个地数 百数图 数的表示 数射线上的数 百数表

数龙--------百的数列

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一)

(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笔算加法(进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郊外活动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四应用

比较长度 度量 线段 长度计算 人民币 统计 时间

五整理与提高

两位数加法 两位数减法 交换 滑雪 天气统计

各人眼中的20

数学广场---------掷数点块 数学广场---------七巧板 我们的郊游

上、中、下,左、中、右 路(前后,左右)

二年级第一册

一、 复习与提高

游海岛———谁先上岸 估算 加与减

“吃掉”的是几

二、 乘法、除法

(一)乘法引入 看图编乘法题

游乐场统计图 倍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

2、

4、8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盒子是空的———被除数为0

三、 乘法、除法

(二)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

3、

6、9乘法之间的关系 快乐的节日 分拆为乘与加 乘一乘,填一填

“九九”-------乘法口诀表 有余数的除法 做有余数的除法 掷骰子,做除法 几张长椅

四、 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正方体、长方体 长方形、正方形

五、 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乘法表 乘法大游戏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乘与除

数学广场------幻方 数学广场------视图 数学广场------折纸

二年级第二册

一、 复习与提高

登险峰 植树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正方体的展开图 连乘、连除 相差多少

二、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表达 小探究

数射线(千) 位值图上的游戏

三、 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位数加法 三位数减法 估算与精确计算 应用题

四、 应用

轻与重 直接比较 间接比较

秤和它的使用方法 克、千克与计算 时间(时、分、秒)

五、 几何小实践

东西南北 轴对称 角

三角形与四边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六、 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大数的读与写 游国家森林公园 巧算

数学广场-———给小兔涂色 数学广场----------加或减

三年级第一册

一、 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连乘、连除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

二、 用一位数乘

乘整十数、整百数 看图列式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小练习(1)

三、 时间的初步认识

(三)年、月、日 平年与闰年 制作年历 小练习(2)

四、 用一位数除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两位数被一位数乘除 三位数被一位数乘除 除法的应用

单价、数量、总价 小练习(3)

五、 几何小实践

千米的认识 米与厘米 分米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

三角形的分类(2) 面积

正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六、 整理与提高

乘乘除除 解决问题 图形的拼嵌 它们有多大

计算小胖家的面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数学广场———流程图(2)

三年级第二册

一、 复习与提高

乘除法计算 括号先算 树叶的面积 面积单位 面积计算

二、 乘与除

谁跑得快 用两位数乘 用两位数除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整体与部分 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

四、 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算盘 计算器

使用计算器计算

五、 几何小实践

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 整理与提高

乘与除 分数 应用

周长与面积

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数学广场———搭配

四年级第一册

一、 复习与提高

加法与减法 乘法与除法 用计算器计算 节约用水 分数

二、 数与量

大数的认识 四舍五入法 平方千米

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 从克到吨 从毫升到升

三、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比一比

分数的加减计算

小探究———“分数墙”

四、 整数的四则运算

工作效率

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 三步计算试题 正推 逆推

文字计算题 运算定律 应用

五、 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 线段、射线、直线

角的度量 角的计算

六、 整理与提高

大数与凑整 分数

几何小练习

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

四年级第二册

一、 复习与提高

四则运算

整数的运算性质 看谁算得巧 愉快的寒假

二、 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生活中的小数 小数的意义 你知道吗?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性质 小练习 综合练习 小数点移动 小数加减法

三、 统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四、 几何小实践

垂直 平行 小练习 你知道吗?

五、 整理与提高

问题解决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小数与测量

凑整

垂直与平行

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

数学广场———五舍六入 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五年级第一册

一、 复习与提高

符号表示数 小数

二、 小数乘除法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

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循环小数 用计算器计算 积、商的凑整

三、 统计

平均数

平均数的计算 平均数的应用

四、 简易方程

(一)

用字母表示数 化简与求值 方程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 几何小实践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

梯形的面积

六、 整理与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小数应用 问题解决 图形的面积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 数学广场——编码

五年级第二册

一、 复习与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方程

面积的估测 自然数

数的运算 练习一 方程与代数 练习二 图形与几何 练习三 统计初步 练习四

二、 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和负数 数轴

三、 简易方程

(二)

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总结

四、 几何小实践

体积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组合体的体积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练习 体积与容积

五、 问题解决

行程

表面积的变化 体积与重量 可能性

可能情况的个数 可能性的大小

六、 总复习

第四篇: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金山区红扬小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复习与提高;

二、乘法、除法

(一);

三、统计;

四、乘法、除法

(二);

五、几何小实践;

六、整理与提高。重点是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从连加引出乘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因数和积等的名称:参与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类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在动手分东西的活动中,引入除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口头提出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初步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2、初步学会在方框中填写要求的数

3、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的直观经验,在已有的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4、从生活中的分类计数引入统计及形象化的统计图,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收集,分类计数等统计过程,并根据统计结果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组织数据处理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统计体验。

5、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通过尝试,调整寻找答案。

6、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九九表的来历,感受人类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情况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区分一些简单的形图形和方位,能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具备了一定

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个别同学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充分发挥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优势,用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4、少一些呆板的练习,适当布置有趣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其学习的兴

五、提高自身素质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这就使得教师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深钻教材、深挖大纲和教参,平时不放过每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多看名师课堂,多听名师讲座。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一切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长见识、提素质。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数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

第五篇:高二数学 数列教案15 苏教版

第十五教时

教材: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练习

目的: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对等差、等比数列有更深刻的理解,逐渐形成熟练技巧。 过程:

一、 小结: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中项公式、性质、求和公式。

二、 处理《教学与测试》P81第39课 习题课(1)

1.基础训练题

2.例一 由Sn求an 用定义法判定an成AP 例二 关键是首先要判定d0或d0

三、 处理《教学与测试》P89第43课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例一 “设”— 利用中项公式 — 求解 2.例二 “设”的技巧,然后依题意列式,再求解

3.例三 已知数列an中,Sn是它的前n项和,并且Sn14an2,a11 1 设bnan12an,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2 设cnan,求证数列cn是等差数列。 2n证:1 ∵a11 ∴a1a2S24a11a25,b1a22a1

3∵Sn14an2 Sn24an12 两式相减得:an24an1an

即:an22an12(an12an) ∵bnan12an

∴bn12bn 即bn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bn32n1 2 ∵cnanan1anan12anbncc ∴ n1nnn1nn1n122222n1 将bn32代入:cn1cn3 ∴cn成AP

4四、

1、P90“思考题”在△ABC中,三边a,b,c成等差数列,a,b,c也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证:由题设,2bac且2bac ∴4bac2ac

∴ac2ac 即 (ac)20 从而ac ∴bac (获证)

2、“备用题” 三数成等比数列,若将第三个数减去32,则成等差数列,若再将这等差数列的第二个数减去4,则又成等比数列,求原来三个数。

解:设原来三个数为a,aq,aq2 则必有 2aqa(aq232) ① (aq4)2a(aq232) ②

4a25代入②得:a2或a 从而q5或13 a9226338, ∴原来三个数为2,10,50或, 999 由①: q

五、 作业:《教学与测试》P81-82 练习题

3、

4、

5、

6、7

P90

5、

6、

7、8

上一篇:禁毒的资料范文下一篇:讲党课讲义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