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试题答案

2022-08-11

第一篇:管理经济学试题答案

MBA管理经济学作业-试题打印,答案手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MBA《管理经济学》课程考试试题

学号

姓名

成绩

考试时间

时至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政府为了扶值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为此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取消农产品生产者的补贴

2.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该( )。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3.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Q为产出数量。那AFC为( ) A.30000 B.5Q—Q。C.5一Q D.30000/Q 4.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 )。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 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为负

5.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 A.大于 B.小于 C.相等 D.没有关系

6.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 )。 A.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 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D.以上均不正确

7.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 反而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8.卖主比买主知道更多关于商品的信息,这种情况被称为( )。 A.信息不对称问题 B.搭便车问题 C.道德陷阱 D.逆向选择

9.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 A.收入增加 B.利率提高

C.人们预期未来的价格水平要上升 D.政府支出增加 10.形成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 A.垄断 B.不完全信息 C.科斯定理 D.外部性 E.其他

22一、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

1、用图形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2、结合图形说明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市场失灵?简述市场失灵的原因。

4、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人口的基尼系数为0.18左右,现在基尼系数已接近0.45,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发生了说明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

5、简述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二、计算题(每小题 10分,共 20 分)

1、某人原为某机关一处长,每年工资2万元,各种福利折算成货币为2万元。其后下海,以自有资金50万元办起一个服装加工厂,经营一年后共收入60万元,购布料及其他原料支出40万元,工人工资为5万元,其他支出(税收、运输等)5万元,厂房租金5万元。这时银行的利率为5%。请计算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各是多少?会计利润是多少?经济利润是多少?

2、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1.2元,试问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第二篇:经济师 工商管理专业 模拟试题及答案7

第七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薪酬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公平原则强调的是()对员工报酬的影响。 A.企业规模 B.个人特征 C.职务

D.员工绩效

2.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流程的第一步是()。 A.市场薪酬调查 B.明确现状和需求 C.工作分析 D.职位评价

3.

企业制定薪酬制度的过程中,当职位评价完成后,紧接着应进行()。 A.确定员工薪酬策略 B.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C.等级划分 D.工作分析

4.

下列基本薪酬制度的设计方法中,较适用于工作在生产和业务一线员工的基本薪酬确定的是()。 A.因素比较法 B.职位分类法

C.以知识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 D.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

5.

能够激励员工的长期化行为,并且风险最大的收入分配方式是()。 A.员工持股 B.利润分享计划 C.股票期权 D.结构工资制

6.

按照员工流动的主动性与否,可以将员工流动分为()。 A.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

B.员工流入、员工内部流动和员工流出 C.地区流动、层级流动和专业流动

D.人事不适流动、人际不适流动和生活不适流动

7.

按照员工流动的走向,员工流动可以分为()。 A.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 B.地区流动、层级流动和专业流动 C.员工流入、员工内部流动和员工流出

D.人事不适流动、人际不适流动和生活不适流动

8.

发现组织寿命的长短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情况及获得成果的情况有关的学者是()。 A.马奇 B.莫不雷 C.卡兹 D.库克

9.

卡兹曲线表明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 A.1.5年至6年 B.2年至6年 C.1.5年至5年 D.1年至5年

10.

库克曲线表明,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年。 A.1.5 B.2 C.4 D.5 11.

在员工流动的各种理论中,较好地解释了人才流动的成因和必然性的是()。 A.普莱斯模型 B.马奇和西蒙模型 C.莫布雷中介链模型

D.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12.

可以被称为“参与者决定”模型的是()。 A.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B.马奇和西蒙模型 C.莫布雷中介链模型 D.扩展的莫布雷模型

13.

()指出,工作满意度和调换工作的机会是员工流失和其决定因素之间的中介变量。

A.普莱斯模型 B.马奇和西蒙模型 C.莫布雷中介链模型 D.扩展的莫布雷模型

14.

莫布雷在()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关于员工流出选择的理论模型。 A.马奇和西蒙模型 B.普莱斯模型

C.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D.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

15.

当今许多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竞争时,使自身重现活力而采取的用于管理员工流出的一种很流行的方法是()。 A.死亡 B.人员精简 C.解聘

D.提前退休

16.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点是()。

A.保障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B.谋求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目标的动态平衡 C.谋求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动态平衡 D.寻求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

17.

企业人力资源中期规划是指时间为()的规划。 A.1年或1年内 B.1~5年 C.2~4年

D.5年或5年以上

18.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订的第一步是()。 A.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价 B.进行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预测

C.收集信息,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D.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计划

19.

由有经验的专家依赖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进行直觉判断与预测,这种方法称为()。 A.转换比率分析法 B.管理人员判断法 C.一元回归分析法 D.德尔菲法

20.

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根据历史数据,把企业未来的业务活动量转化为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称为()。 A.德尔菲法

B.管理人员判断法 C.一元回归分析法 D.转换比率分析法

21.

某商场根据过去的经验,在一年中每增加500万元的销售额,需增加30人,预计一年后销售额将增加1500万元,如果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比例是1:6:2,则新增加的人员中,管理人员应为()人。 A.10 B.20 C.50 D.60 22.

某超市根据过去的经验,在一年中每增加100万元的销售额,需增加3人,预计一年后销售额将增加5000万元,如果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比例是l:7:2,则新增加人员中,销售人员应为()人。 A.15 B.30 C.105 D.150 23.

使用一元回归分析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关键是()。 A.找出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

B.找出与人力资源需求高度相关的变量 C.收集历史数据 D.计算回归系数

24.

某商场的销售额和所需销售人员成正相关关系,X为销售额,Y为销售人员,据历史资料得到回归方程Y=19.93+0.03X。去年商场现有销售人员40名。若今年商场计划实现销售额1000万元,则商场需新招聘销售人员()人。 A.10 B.11 C.50 D.51 25.

适用于对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供给预测方法是()。 A.转换比率分析法 B.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 C.马尔可夫模型法 D.人员核查法

26.

下列方法中,()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定量预测方法。 A.德尔菲法 B.人员核查法

C.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法 D.管理人员判断法

27.

企业根据不同的招聘要求灵活选择适当的招聘形式,用尽可能低的招聘成本招到高素质员工,这是遵循了员工招聘的()原则。 A.信息公开 B.公正平等 C.效率优先 D.双向选择

28.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充分尊重求职者的选择权,以与求职者平等的姿态对待求职者,这是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工作中应遵循的()。 A.信息公开原则 B.公正平等原则 C.效率优先原则 D.双向选择原则

29.

企业员工招聘的第一步是()。 A.制订招聘计划 B.制订招聘决策 C.选择招聘渠道 D.选择招聘方法

30.

在一些企业中实行的管理人员接续计划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 A.工作扩大化 B.职务转换 C.晋升 D.培训

31.

下列外部招聘方式中,()是比较传统的、也是被广泛使用的招聘方式。 A.媒体广告招聘 B.人才招聘会招聘 C.中介机构招聘 D.猎头公司招聘

32.

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形式是()。 A.中介机构招聘 B.猎头公司招聘 C.海外招聘

D.媒体广告招聘

33.

在员工招聘中主要针对求职者明显的行为以及实际操作的测试方法是()。 A.心理测验 B.知识考试 C.情景模拟考试 D.面试

34. 企业依据员工的职位、级别、能力和工作结果支付给员工的比较稳定的报酬称为()。

A.福利薪酬 B.激励薪酬 C.补偿薪酬 D.基本薪酬

35.

企业以奖金、员工持股、员工分红等形式支付给员工的报酬称为()。 A.补偿薪酬 B.激励薪酬 C.福利薪酬 D.基本薪酬

二、多项选择题

1.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立各种奖金,奖金的类型主要有()。 A.节约奖金 B.建议奖金 C.绩效奖金 D.优秀奖金 E.特殊贡献奖金

2.

常用的人力资源内部供给预测方法有()。 A.德尔菲法 B.人员核查法 C.马尔可夫模型

D.管理人员接续计划 E.管理人员判断法

3.

影响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有()。 A.本地区的人口总量与人力资源供给率 B.本地区的人力资源的总体构成 C.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率预期 D.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E.企业人才流失率

4.

员工招聘的作用有()。 A.可以节省企业的开发培训费用 B.可以改善企业的员工结构 C.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D.可以是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E.可以为空缺职位找到合适的人选

5.

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包括()。 A.信息公开原则 B.公正平等原则 C.效率优先原则 D.保密原则 E.双向选择原则

6.

招聘信息的发布遵循的原则有()。 A.广泛原则 B.及时原则 C.层次原则 D.准确原则 E.真实原则

7.

企业在选择招聘渠道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职位的性质 B.薪酬水平

C.劳动力供给状况 D.招聘人员的偏好 E.预算成本

8.

内部招聘的缺点有()。

A.容易导致“近亲繁殖”,使企业选人、用人的视野逐渐狭窄 B.容易导致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或员工之间的矛盾 C.容易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D.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E.会造成员工的不满和效率的降低

9.

企业进行外部招聘的缺点有()。 A.不利于工作创新 B.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C.需要较长的“调整期”

D.给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E.容易导致员工之间的矛盾

10.

员工招聘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有()。 A.体能测验 B.心理测验 C.知识考试 D.面试

E.情景模式考试

11.

下列属于补偿薪酬的有()。 A.加班费

B.夜班工作津贴 C.出差补贴 D.员工分红 E.员工持股

12.

下列属于福利薪酬的有()。 A.免费工作午餐 B.员工分红 C.集体组织旅游 D.股权激励 E.班车接送 13.

从员工的角度,薪酬具有的功能有()。 A.增值功能 B.保障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E.改善用人活动功效的功能

14.

企业薪酬制度设计要遵循公平原则,其表现形式有()。 A.外部公平 B.过程公平 C.内部公平 D.结果公平 E.员工个人公平

15.

职位等级法的优点有()。 A.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B.简单易行 C.成本较低

D.可做到同职同薪 E.能有效地激励员工

16.

员工内部流动的形式有()。 A.内部调动 B.职务轮换 C.提前退休 D.晋升 E.伤残

17.

职务轮换的优点有()。 A.能丰富培训对象的工作经历

B.有强烈的岗位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C.可以提高整个部门或小组工作效率或工作效果 D.能较好地识别培训对象的长处和短处

E.能增强培训对象对各部门管理工作的了解并增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18.

有效的晋升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 A.晋升应考虑员工的个人目标 B.晋升过程正规、平等和透明 C.晋升程序标准化 D.晋升选拔注重能力

E.对能力的评价要注重对员工技能、绩效、经验、适应性以及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考查 19.

员工非自愿流出包括()。 A.解聘 B.人员精简 C.提前退休 D.死亡 E.辞职

20.

员工流失的特点有()。 A.群体性 B.稳定性 C.时段性 D.趋利性 E.竞争性

21.

员工自然流出企业的形式有()。 A.退休 B.伤残 C.解聘 D.辞职 E.死亡

22.

按照规划的性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总体规划 B.具体计划 C.短期规划 D.中期规划 E.长期规划

23.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员工使用计划的目标主要有()。 A.明确部门编制 B.确定职务轮换幅度 C.提高员工素质 D.改善企业文化

E.明确员工培训数量及类别

24.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计划的目标有()。 A.员工知识技能改善 B.改善企业文化 C.改善工作作风 D.员工结构优化 E.提高绩效

25.

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源薪酬规划 B.人力资源数量规划 C.人力资源素质规划 D.人力资源结构规划 E.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26.

企业可以采用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有()。 A.一元回归分析法 B.德尔菲法

C.马尔可夫模型法 D.管理人员判断法 E.转换比率分析法

第七章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个人公平原则强调的是个人特征对员工报酬的影响。参见教材P221 2 [答案]:B [解析]:企业薪酬制度设计流程的第一步是明确现状和需求。参见教材P222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薪酬制度的设计流程。当职位评价完成后,紧接着应进行等级划分。参见教材P222 4 [答案]:D [解析]:以技能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设计较适用于工作在生产和业务一线员工的基本薪酬的确定。参见教材P224 5 [答案]:C [解析]:能够激励员工的长期化行为,并且风险最大的收入分配方式是股票期权。参见教材P225 6 [答案]:A [解析]:按照员工流动的主动性与否,可以将员工流动分为自愿性流动和非自愿性流动。参见教材P226 7 [答案]:B [解析]:按照员工流动的走向可以分为地区流动、层级流动和专业流动。参见教材P227 8 [答案]:C [解析]:美国学者卡兹对科研组织的寿命进行了研究,发现组织寿命的长短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情况及获得成果的情况有关。参见教材P227 9 [答案]:C [解析]:卡兹曲线表明组织的最佳年龄区为1.5年至5年。参见教材P228 10 [答案]:C [解析]:库克曲线表明,创造力较强的时期大约有4年。参见教材P229 11 [答案]:D [解析]:从理论上来看,日本学者中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人才流动的成因和必然性。参见教材P229 12 [答案]:B [解析]:马奇和西蒙模型可以被称为“参与者决定”模型。参见教材P230 13 [答案]:A [解析]:普莱斯模型指出,工作满意度和调换工作的机会是员工流失和其决定因素之间的中介变量。参见教材P231 14 [答案]:A [解析]:莫布雷在马奇和西蒙模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关于员工流出选择的理论模型。参见教材P231 1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员工非自愿流出中的提前退休方法。提前退休是当今许多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竞争时,使自身重现活力而采取的用于管理员工流出的一种很流行的方法。参见教材P234 16 [答案]:D [解析]:寻求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点。参见教材P204 17 [答案]:B [解析]:企业人力资源中期规划是指时间为1~5年的跨度。参见教材P204 18 [答案]:C [解析]: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订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分析企业经营战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参见教材P205 1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尔菲法的定义。德尔菲法是由有经验的专家依赖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进行直觉判断与预测。参见教材P207 2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转换比率分析法的定义。转换比率分析法是根据历史数据,把企业未来的业务活动量转化为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方法。参见教材P207 21 [答案]:A [解析]:首先要计算新增加的人员,题目已知“每增加500万元的销售额,需增加30人”,且“预计一年后销售额将增加1500万元”,所以可得新增加人员1500÷500×30=90人。再计算分配比率,90/(1+6+2)=10。则管理人员约为1×10=10人。参见教材P207 22 [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207 (1)新增加的人员=5000÷100×3=150人

(2)计算分配率:150/(1+7+2)=150/10=15 (3)分配:管理人员为1×15=15(人),销售人员为7×15=105(人),后勤服务人员为2×15=30(人)。 23 [答案]:B [解析]:使用一元回归分析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关键是找出与人力资源需求高度相关的变量。参见教材P208 2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元回归分析法的计算。今年销售人员为Y=19.93+0.03X=19.93+0.03×1000=49.93,约为50人。则商场需新招聘销售人员50-40=10人。参见教材P209 25 [答案]:B [解析]: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法主要适用于对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供给预测。参见教材P210 26 [答案]:C [解析]:马尔可夫模型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定量预测方法。参见教材P211 2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员工招聘的原则。题干中主要体现的是员工招聘的效率优先原则。参见教材P213 2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员工招聘的原则。双向选择原则是指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充分尊重求职者的选择权,以与求职者平等的姿态对待求职者。参见教材P213 29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员工招聘的程序。员工招聘的第一步是制订招聘计划。参见教材P213 30 [答案]:C [解析]:在一些企业中实行的管理人员接续计划是一种典型的晋升形式。参见教材P214 31 [答案]:B [解析]:人才招聘会招聘是比较传统的、也是被广泛使用的招聘方式。参见教材P216 32 [答案]:B [解析]: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形式是猎头公司招聘。参见教材P216 33 [答案]:C [解析]:情景模拟考试主要针对的是求职者明显的行为以及实际的操作。参见教材P218 34 [答案]:D [解析]:基本薪酬是企业依据员工的职位、级别、能力和工作结果支付给员工的比较稳定的报酬。参见教材P219 35 [答案]:B [解析]:企业以奖金、员工持股、员工分红等形式支付给员工的报酬称为激励薪酬。参见教材P219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E [解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立各种奖金,奖金的类型主要有绩效奖金、建议奖金、特殊贡献奖金、节约奖金。参见教材P225 2 [答案]:BCD [解析]:选项AE属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法。参见教材P209 3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选项E属于企业内部因素。参见教材P211 4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员工招聘的作用,共有四点,其中不包括选项D。参见教材P212 5 [答案]:ABCE [解析]:本题考查员工招聘的原则。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应遵循的原则有信息公开原则、公正平等原则、效率优先原则、双向选择原则。参见教材P212—213 6 [答案]:ABCE [解析]:招聘信息的发布遵循的原则有广泛原则、及时原则、层次原则、真实原则、全面原则。参见教材P214 7 [答案]:ACE [解析]:企业应根据拟招聘职位的性质、劳动力供给状况和预算成本等进行渠道的选择。参见教材P214 8 [答案]:ABE [解析]:选项CD是外部招聘的缺点。参见教材P215 9 [答案]:BCD [解析]:选项AE属于内部招聘的缺点。参见教材P217 10 [答案]:BCDE [解析]:本题考查员工招聘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测验、知识考试、情景模拟考试和面试。参见教材P217-218 11 [答案]:ABC [解析]:选项DE属于激励薪酬。参见教材P219 12 [答案]:ACE [解析]:本题考查福利薪酬的形式。选项BD属于激励薪酬。参见教材P219 13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薪酬对员工的功能。选项AE属于薪酬对企业的功能。参见教材P220 14 [答案]:ACE [解析]:企业薪酬制度设计要遵循公平原则,其表现形式有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员工个人公平。参见教材P221 15 [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职位等级法的优点。职位等级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参见教材P223 16 [答案]:ABD [解析]:选项CE是员工流出的形式。参见教材P232-233 17 [答案]:ADE [解析]:本题考查职务轮换的优点。职务轮换容易缺乏强烈的岗位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容易影响整个部门或小组工作效率或工作效果,所以选项BC错误。参见教材P233 18 [答案]:BDE [解析]:有效的晋升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一是晋升过程正规、平等和透明;二是晋升选拔注重能力;三是对能力的评价要注重对员工技能、绩效、经验、适应性以及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考查。参见教材P233 19 [答案]:ABC [解析]:员工非自愿流出包括解聘、人员精简、提前退休。选项D属于员工自然流出,选项E属于员工自愿流出。参见教材P234 20 [答案]:ACD [解析]:员工流失的特点有群体性、时段性、趋利性。参见教材P234 21 [答案]:ABE [解析]:本题考查员工自然流出的形式。选项C属于员工非自愿流出,选项D属于员工自愿流出。参见教材P235 22 [答案]:AB [解析]:选项CDE是按照规划的时间进行划分的。参见教材P204 23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员工使用计划的目标主要有部门编制、员工结构优化、绩效改善、合理配置、职务轮换幅度等。参见教材P205表7-1 24 [答案]:ABCE [解析]:选项D属于员工使用计划的目标。参见教材P205表7-1 25 [答案]:BCD [解析]:制订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人力资源素质规划和人力资源结构规划。参见教材P206 26 [答案]:ABDE [解析]:选项C属于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参见教材P206—208

第三篇: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经济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45)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经济管理》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45)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 )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A.盈利 B.提高产品质量 C.竞争 D.就业 2.经济信息可以同时为多个使用者利用,不会因为使用者的增加而使信息量减少。信息的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信息的( )。

A.传递性 B.资源性 C.共享性 D.非资源性 3.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 )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A.自愿 B.协商 C.互助 D.利益共享 4.可持续发展理论把( )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A.保护环境 B.发展 C.节约资源 D.减少人口增长 5.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

A.流动资产 B.有形资产 C.递延资产 D.无形资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现代农业是以( )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A.工业 B.生物 C.信息 D.资本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在坚持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等。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 )等形式。

A.转让 B.入股 C.转包 D.租赁 8.经济发展指标包括( )。

A.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B.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C.小城镇人口比重 D.农业产值比重 9.市场功能是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 )功能等几个方面。

A.交换 B.价值实现 C.调节 D.服务 10.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农业承包合同,有( )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B.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C.双方利润水平过高的 D.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土地的自然特性是土地固有的自然属性,主要有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功能的永续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12.随着农村居民整体收入的增加,其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主要经历了生存型消费、温饱型消费和富裕型消费个主要阶段。

13.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14.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一生收入。

四、问答题(50分) 15.怎样认识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的地位不同?(15分) 答: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的地位不同。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农业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地位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3分) (1)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生产部门,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这种牺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6分) (2)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步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重任,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6分) 16.什么是粮食安全?简述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5分) 答: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3分) 粮食安全由以下4个要素构成: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3分)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三:

一是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

(3分) 二是依赖进口;

(3分) 三是将两者结合起来。(3分) 17.说明股份合作经济的特点。(10分) 答:股份合作制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实行劳资两合,容纳多种所有制,融通生产要素,聚集企业规模,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新型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它的基本特征是:

(1)在联合的形式上,实行劳动联合与资金联合相结合。

(2)在产权结构上,实行集体共同所有与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

(3)在收益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有限按资分红相结合。

(4)在组织形式上,实行自愿平等。

(5)在管理制度上,实行自主经营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每点2分,共10分) 18.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原因有哪些?(10分) 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政策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份制度因素。

(2)户籍制度因素。

(3)财政二元分割体制因素。

(4)教育体制因素。

(5)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因素。(每点2分,共10分)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2、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4、引致需求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5、消费函数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不及收入增加的快,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C=C(Y)。

6、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二、简答题

1、 需求变动的含义是什么?简要说明需求变动的诸因素。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2.简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并指出其发挥作用的条件。乘数理论在凯恩斯就业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凯恩斯认定,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造成的总需求不足,主要靠投资来弥补;在私人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尤其要靠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投资支出来解决,在这里,说明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的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条件:一是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二是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四是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3.简述西方宏观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政策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策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三、论述题

1.分析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答:商品的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我们知道,厂商的销售收入等于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销售量。在此假定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等于市场上对其商品的需

求量。这样,厂商的销售收入就又可以表示为商品的价格乘以商品的需求量。

那么商品的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这意味着,当一种商品的价格P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需求量Q的变化情况,进而提供这种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P*Q的变化情况,将必然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弹性大小。所以,在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收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归纳为一下三中情况:

1、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3、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货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2、结合西方经济学中的失业理论分析我国治理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西方经济学的失业理论是阐述市场经济运行在什么情况下存在失业和在什么情况下消除失业,所以市场机制中诸多经济学的失业理论变量的互相联系和作用及其对失业的影响,便是西方经济学中中失业理论的内容。主要有萨伊的传统失业理论,马歇尔的新古典失业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时期对失业的不同认识。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大类来看,只有自愿失业是任何一个国家对失业现象真正关心的。

非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需求不足额失业。

在某种意义上看,结构失业就是长期的摩擦性失业,经济结构的变化伴随着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如果劳动力的配置进行的很快,如劳动者离开原来工作后立即可找到同样类型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失业就是摩擦性失业;如果劳动力的配置进行得很慢,如劳动者需要重新训练以适应新工作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的失业就是结构性失业。

作为市场经济中劳动力市场的共性问题,我国也存在着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所不同的是我国的周期性失业一直属于没有外露的隐性失业。从西方学者关于隐性失业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隐性失业意味着人均产出率的低水平,经济效率的低下和产品成本的增加,因此它是与劳动生产率的停滞或下降紧密相关的,隐性失业正是我国失业的独特实现形式,它是传统就业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和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必然结果,制约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劳动者的素质,阻碍企业经营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要稳步实现隐性失业的显性化。

另外,西方经济学家还揭示了人口,就业及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会使劳动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形成隐形失业,降低劳动生产率,因此我国要继续有效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比较静态分析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内生变量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研

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之为比较静态分析。

3.需求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4.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之为替代效应。

5.一般均衡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而进行的分析就是一般均衡分析。

6.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因而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所以,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2、简要说明厂商均衡的一般原则是MR = MC。

1)经济学中通常认为理性厂商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厂商在进行决策时都试图使得MR=MC,即增加一单位决策量时,所增加的收益等于所增加的成本。经济学中通常称这一原则为利润最大化

(2)利润最大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单位的所有决策选择。

(3)以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选择为例。厂商提供产量一方面会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要付出成本。在既定价格下增加产量,如果MR>MC,意味着增加这一单位产量能增加总利润,厂商就会把它生产出来。直到MR=MC。相反,如果MR

3、简述帕累托最优配置的主要条件。

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

三、论述题

1.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他由此引起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答: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而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正是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导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利润率递减。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对比关系。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②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3)流动偏好。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可随时用于应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大,从而持有货币,以至于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结果,无论货币供给有多大,货币市场的利息率都不会再下降。

由于这种心理规律的作用,利息率居高不下。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厂商就不愿意进行投资,从而也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从以上三个心理规律中可以看到,是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关键,由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充分就业,需要用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来弥补社会中私人消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刺激有效需求,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减少税收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2、若市场需求曲线为Q = 10 - 2P,求:价格P = 2时需求的点弹性值。并说明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总收益增加?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定义有:e=-(dQ/Q)(dP/P)=—(dQ/dP)·(P/Q) Q的一阶导数即dQ/dP=-2,当价格P=2时,需求量Q=6. 则点弹性e=-(dQ/Q)(dP/P)=—(dQ/dP)·(P/Q)=—(—2)*2/6=2/3 因为,需求点弹性小于1,所以缺乏弹性,即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及价格比的敏感程度,厂商应提高价格。因为价格上升较多,由此产生的需求量的下降并不明显,于是二者的乘积总收益增加

第五篇:经济学流派试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流派

一、名词解释

1、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中,由于外部性具有相互性,产权初始的界定状态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引导外部性所涉及的双方进行产权的相互交易,使资源配置流向高效率的方向,从而导致社会产出的最大化。

2、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

3、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即没有非自愿失业。

4、逆向选择: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5、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按相同方向变动,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失业率。

6、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7、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8、萨伊定律: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

9、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 表示支出的变化

10、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对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主要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介绍国家的起源、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所有权、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宪法、宪政、共和、民主和自由、市场与国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他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领域

11、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50~60年代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形成的一个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支派。新剑桥学派以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作为自己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主张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反对折中主义。

12、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

13、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当政府的税率较低,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同方向变化,即税收随着税率提高而增加。当政府要求较高的税率,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成反方向变化,即税率提高,政府的税收反而减少。

14、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

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 从表面上看,一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意义:Ⅰ李嘉图等价定理揭示了政府举债的实质,公债无非是以公众未来的税收替代了眼前的税收,消费者的纳税义务并没有消除,只是推迟了而已,即公债是延迟的税

收。Ⅱ巴罗提出的当前和未来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始终关心他自己及后代消费的这一论点,引发出政府是否必须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偿还政府债务的问题。

Ⅲ公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Ⅳ 政府债券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

Ⅰ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

Ⅱ代表人物:阿尔文·汉森、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劳伦斯·克莱因、阿瑟·奥肯。

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

Ⅰ 研究对象:政府干预和福利经济学的缺陷和局限

Ⅱ 方法论的特点:

(1)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科学。公共学派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或资源配置理论,而是一门交易科学或市场理论。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市场是自动交易过程的制度体现(或组织)全体成员之间的复杂交易或契约。经济学就是研究具有不同利益的个体之间的交易或协商的关系,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下通过交易来谋取相互利益,而不同的社会组织就是人们进行合作行动的结果。

(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学派被个人看成是评价、选择与行动的最基本单位,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

(3)经济人理性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个人同样是追求某种最大个人利益,或者是追求某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它可能是效用,也可能是净财富,还可能是社会地位、名誉等,总之是认为个人总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

(1)简单预期:这种预期仅以预测时本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行动。因此, 这种预期往往是幼稚的、简单的, 但在信息闭塞的乡村却普遍存在。

(2)外推预期:这种预期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础, 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作出推断。这种预期无疑比简单预期进了一步.

(3)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

(1)政策主张: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的任务只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充分了解的环境,因此,需要的是稳定的经济政策,而不是积极行动主义政策。

(2)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J.萨金特、罗伯特·巴罗、尼尔·华莱士

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基本观点: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 政策主张:Ⅰ 颁布“防止限制竞争法”。

Ⅱ 实行“劳资共同决策”制。

Ⅲ 管住货币,稳定物价水平。

Ⅳ 力图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Ⅴ 促使工人非无产阶级化。

Ⅵ 社会保障政策。

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

(1)供给学派归纳了关于边际税率的三个命题:一,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鼓励投资,提高资本存量。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统一方向变化,甚至还有可能按相反方向变化。

(2)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际效率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能力,还可能最终解决财政赤字和通胀问题,因而减税成为他们政策主张的核心内容。

(3)供给学派除了分析减税效应,还分析了减税的原则、时机、规模与方式等。在减税方面,他们主张,减税并不是削减平均税率,而是削减边际税率,在此前提下,对所有税收等级的减税百分比都相同,税收的累进性质并未改变。供给学派认为,减税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扩大税基,从而会使赤字容易弥补,因而减税宜早不宜迟。同时,为了避免减税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效应而给经济带来问题,可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在减税的同时,应尽量有步骤的减少预算支出,达到预算平衡,为此,减税还需要相应的支出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三、论述

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

(1)萨缪尔森、索罗、李普西等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下列函数关系表示:W=w(u),W <0,这说明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反向的变化关系。由李普西、萨缪尔森等人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又可以写为:

P=W(U)。由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所以,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也存在一种反向变化的关系。

(2)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主要是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没有把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区分开来。同时引入了“自然失业率”和“适应性预期”概念,认为只有未预期到通货膨胀才能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有效,但长期中,就业率会回到“自然失业率”,并认为“任何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因素的固定纲领都只能使你达到自然失业率,别的什么也达不到,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减少失业。”如果一定要用通货膨胀率去代替失业率的话,只有不断的通货膨胀才能使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所谓的“预期增广的菲利普斯曲线”。

(3)费尔普斯

费尔普斯为代表的新微观经济学派利用“小岛比喻”导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小岛比喻”大概意思是: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货币工资非预期的提高,寻业者的寻业时间将缩短,因为他们得到了未预期到的高工资。同理,需求下降引起货币工资和寻业的失业增加。也就是说,未预期的工资通货膨胀时期通常同低于平均值的寻业失业相应,因此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

(4)卢卡斯和萨金特

以卢卡斯和萨金特为首的理性预期学派,通过理性预期概念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全面的否定。理性预期就是指,在人们进入市场以前,已经充分了解了以往的价格变动情况,进入市场以后,把过去的信息同现在的信息综合在一起,然后根据这种信息对未来的价格变动做出预测,这样人们就不会因市场上价格变化而受到欺骗。因为人们对政策决策都有了充分的预期,那么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将是徒劳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政府不要干预私人经济活动,一切让市场经济自发调节。

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

(1)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比较

Ⅰ 与旧制度学派的渊源。

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旧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是直接继承自旧制度学派的,与旧制度学派是一脉相承的。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不承认自己继承自旧制度学派,但旧制度学派为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提供了不少素材和思想,特别是康芒斯早期研究所有权与法律的经济学。

Ⅱ 与新古典经济学关系的渊源比较。

新制度学派是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批判者的姿态出现的,它的理论基础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因此从渊源角度看,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学派没什么直接起源关系。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基础,更多的是源自于新古典经济学,它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的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

(2)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制度”分析方法的比较

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同是对制度进行分析,但是,两者分析制度的方法是存在差异的。新制度学派从文化整体的角度看待经济与制度,认为经济是一个文化过程,而文化是一个整体范畴,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制度的方面与技术的方面。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制度

分析方法是沿用了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仍然使用的是“成本一收益”的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生产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交易成本的理论,而且将不同制度下交易成本的大小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制度的优劣。

(3)新制度学派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关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的比较

新制度学派认为市场机制不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运行,在市场机制下,所谓的自由竞争不能保证供求均衡,而且市场也会限制个人选择,因而新制度学派极力主张国家干预市场的运行。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一样,注重的是市场机制的运行,而且通过对制度的改进,市场的运行是可以实现有效率的,可以实现优化和均衡,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在政策主张方面强调市场的自由运行,反对国家干预市场。

(4)新制度学派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

新制度学派认为,在经济研究中,注意力应从个人和企业转移到作为演进过程的整个社会。新制度学派不仅反对传统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中的个量分析法,而且反对凯恩斯的总量分析法,因为他们都忽略了社会的制度和结构问题。与新制度学派不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仍然沿用的是新古典的分析方法,注重对个人主义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个体现象和过程的研究来认识一般。

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

Ⅰ (1)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无论在长期或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有用的。(2)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中是有效的。长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3)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因此得出的推论是: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Ⅱ (1)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变动,所以他们主张以一定范围的通货膨胀率去换取失业率的下降。(2)货币主义认为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增长超过总产量的增长所引起的。所以有可能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3)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若人们的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或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经验使得他们倾向于提高或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那么,产量和就业的自然水平便只是同一种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的水平。产量和就业水平高于其自然水平,包含着预期的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稳定的增长。相反,预期的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则需要一萧条时期,这时的产量和就业水平低于其自然水平。这样,自然率假说便意味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使产量永久地高于其自然水平,或失业率永久地低于其自然水平。

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

英国剑桥和麻省剑桥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个主要据点,但是,这两个派系对凯恩斯理论的理解却存在着深刻的意见分歧,于是爆发了一场持续十年的长期论战,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

主要争论点:

(1)关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之争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收入—支出理论,面对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便由此派生出来;新剑桥学派则认为凯恩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以及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的论述,才是真正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精髓。

(2) 关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争论

Ⅰ 关于“资本”之争:新古典综合派坚持新古典学派的边际产品学说,认为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生产,并各自从国民收入中获得其边际产品的收益,即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利润即是组织的报酬。新剑桥学派则认为生产要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资本和所有商品一样,要还原为“有时间”的劳动来确定其价格。只有在“生产时期”中找出一种独立于资本量的计量尺度(即劳动),才可以决定价格和分配份额,而不至于陷入循环论。因此,强调应该回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中去。

Ⅱ 关于均衡增长问题:新古典综合派特别强调均衡及其稳定性,他们认为,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就可以达到均衡。新剑桥学派则认为,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经济前景难以预测,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实现稳定性的增长,因而均衡增长是不存在的。

Ⅲ 储蓄与投资关系:新古典综合派信奉“储蓄支配投资”的传统观点。新剑桥学派则坚持凯恩斯“投资支配储蓄”的观点。

Ⅳ 滞胀问题: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滞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公司和工会分别控制了物价和工资,所以物价易涨不易跌,工资易升不易降,于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新剑桥学派认为分配不均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Ⅴ 政策问题:新古典综合派主张用收入政策辅助扩张性经济政策来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即所谓的“混合经济”政策。新剑桥学派则认为政府应该实行高额累进所得税、遗产税和财产税等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情况,进入“文明生活的新阶段”。

(3)关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缺陷之争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论和政策主张注重宏观经济分析而忽视微观经济分析,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供给问题,注重短期经济失衡而忽视长期经济增长,因而无法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经济形势。

新剑桥学派并不否认凯恩斯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分析这一点,但它认为凯恩斯经济学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最缺乏的是价值论和分配论。

(4)弥补凯恩斯理论缺陷的方法论之争

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均衡观”;

新剑桥学派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历史观”。

上一篇:高考祝福语金榜题名下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