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1949年以来陕西农业推广史研究

摘要:陕西农业推广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与推广工作,这也是陕西农业推广事业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建国六十余年来,陕西农业推广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诸如推广体制不顺、基层推广人员不足、学历不高、农民文化素质低、推广经费不够、成果转化率低等系列问题,影响着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史为鉴,镜像历史,指导现实。对1949年以来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历程进行梳理,开展推广史研究,展现发展脉络、总结智慧经验、探求方法规律,借鉴指导推广中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本文在挖掘和总结学界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及结合访谈调查的方法,对1949年以来陕西农业推广史进行了研究。1949—1957年,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起始期。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对农业推广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这加快了陕西各级农技推广站的建设,伴随着陕西合作化的开展、农场的建设,陕西初步构建了现代农业推广体系;采取了群众性选种推广、丰产竞赛及技术良种推广和典型示范等推广形式,加快了技术良种方法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农业推广,陕西紧密结合实际,构建推广体系并通过一些方式开展推广,推广工作取得较快发展。1958—1978年,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曲折波动期。合作化的完成,社会整体极“左”的环境,诱发了农业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等运动,这些“运动”对陕西农业推广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冲击,一度造成机构撤销、人员下放、体系瘫痪,全省四级农科网的建立使得推广得到有限恢复;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得陕西农业推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运动式”推广、“五风”下推广、文革中农民自身以及利用“农科网”开展推广成为了推广的主要形式。这一时期的推广,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推广了些许技术良种,然而对陕西农业推广事业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影响,教训十分深刻。这一时期,受各种“运动”影响,陕西农业推广体系遭到破坏,推广处于历史的低谷期。1978—2000年,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恢复发展期。文革的结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推广的恢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体制环境,陕西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涵盖种植、畜牧、农机、水产等七大领域的陕西农业推广体系;家庭联产的实行和农村商品化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者的技术需求更加迫切而又多样,围绕需求,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技术承包、技术咨询、项目实施等方式开展推广,加快了一大批技术良种的推广,大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这一时期,陕西农业推广机构和体系有了快速的恢复和发展,农业推广实现了多领域、全方位和广覆盖。2001年至今,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多元化发展期。市场机制的健全完善和农业发展的新环境,使得农业推广面临着新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将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纳入推广之中,推动了多元化推广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依托各类推广主体,建成了运行方式各异、机制灵活的各类推广模式,满足了不同技术需求者,加快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时期,陕西农业推广的主体更加多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推广模式更加多样,适应了技术需求,也加速了技术应用,这也是陕西农业推广发展最快的时期。陕西现代农业推广历经六十余年,完成了由计划向市场、由粮食向农业各产业领域、由产量向效益的转变;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推广了大量技术良种,加快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政府+市场”“公益+有偿”的推广方式,加强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健全和完善农业推广政策,是陕西农业推广给予我们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这也是陕西农业推广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对陕西农业推广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记述,这也是历史的启示。

关键词:1949年以来;陕西;农业推广史

学科专业: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理论依据

1.2.1 历史长时段理论

1.2.2 制度变迁理论

1.2.3 公共产品理论

1.2.4 动机理论

1.2.5 创新扩散(传播)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1.3.1 农业推广的研究

1.3.2 农业推广史及农业史的国内研究

1.3.3 农业推广史及农业史的国外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1949年之前的陕西农业推广

2.1 古代陕西农业推广

2.1.1 先秦时期

2.1.2 汉唐时期

2.1.3 唐代以后

2.2 近代农业推广

2.2.1 清末时期的陕西农业推广

2.2.2 民国时期的陕西农业推广

2.3 建国前后陕西农业基本情况

第三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起始期(1949-1957)

3.1 陕西农业的恢复与合作化的开展

3.1.1 陕西农业的三年恢复

3.1.2“一五”计划的实施及陕西农业发展

3.1.3 陕西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3.2 农业推广的社会需求与任务

3.3 推广机构与推广体系的初步构建

3.3.1 推广机构的建立

3.3.2 推广体系的初步构建

3.4 建国初期推广的主要形式

3.4.1 群众性选种运动及推广

3.4.2 丰产竞赛及技术良种推广

3.4.3 典型示范

3.4.4 推广机构的技术推广

3.5 推广成效及其评价

3.5.1 推广成效

3.5.2 评价

第四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曲折波动期(1958-1978)

4.1 农业生产建设的社会氛围与政治环境

4.1.1 陕西农业生产的社会氛围

4.1.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背景及发展情况

4.1.3 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与确立

4.1.4 持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及对陕西农业的影响

4.2 农业推广的政治属性与特征

4.3 曲折发展中的推广体系

4.3.1 推广机构的撤销与恢复

4.3.2 推广体系的发展

4.4 推广的形式与表现

4.4.1 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初期推广的形式与表现

4.4.2 短暂恢复期推广的形式

4.4.3“文革”冲击下推广的形式与表现

4.5 推广的正面效应与存在问题

4.5.1 推广的正面效应

4.5.2 问题及教训

第五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恢复发展期(1978-2000)

5.1 农业发展的经济体制环境

5.1.1“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变

5.1.2 陕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与实行

5.1.3 人民公社的解体

5.1.4 市场体制的探索与建立

5.2 推广对象的变化与新需求

5.3 推广体系的恢复与新发展

5.3.1 推广机构的恢复及其体制改革

5.3.2 推广体系的构建

5.4 推广的方式

5.4.1“两户一体”的示范推广

5.4.2 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推广

5.4.3 技术承包

5.4.4 技术咨询

5.4.5 项目实施

5.4.6 展会带动

5.4.7 基地示范

5.5 推广成效及其评价

5.5.1 推广成效

5.5.2 评价

第六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多元化发展时期(2001 至今)

6.1 农业的市场化需求与发展环境

6.1.1 市场机制的健全完善及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6.1.2 城乡社会关系的变演

6.1.3 土地二权向土地三权的转变

6.1.4 现代化的消费需求对农业的影响

6.2 推广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6.3 多元化推广体系的构建

6.3.1 多元化推广体系的构建

6.3.2 多元化推广体系的主要特征

6.4 多元化推广模式

6.4.1 政府主导型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6.4.2 院校型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6.4.3 科研型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6.4.4 企业型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6.4.5 自助合作型推广的主要模式

6.5 农业推广的成效及其评价

6.5.1 推广成效

6.5.2 评价

第七章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历史审视

7.1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的历史脉络与特征

7.1.1 农业推广完成由计划向市场的方向转变

7.1.2 农业推广伴随着土地权制变革和深刻影响

7.1.3 由以粮为纲,实现了向粮果畜蔬茶等领域的推进和发展

7.1.4 由“要数量、要吃饱”向品质和效益优先的方向迈进

7.2 推广的总体成效

7.2.1 农业推广体系与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7.2.2 推广了大量技术良种、农机(具)设备及种养方法

7.2.3 加快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7.2.4 增加了农民收入

7.2.5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7.2.6 改变了农民传统固有的生产生活习惯

7.3 推广中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价值

7.3.1 保护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意愿是推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7.3.2 稳定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开展农业推广的重要保障

7.3.3“政府+市场”“公益+有偿”是市场条件下,开展推广的重要方式

7.3.4 加强人员教育培训,是推广事业持续推进的重要基础

7.3.5 健全完善的推广政策,是推广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

7.4 陕西现代农业推广未来发展趋势

7.4.1 信息化

7.4.2 市场化

7.4.3 规模化

7.4.4 多样化

7.4.5 品质化

7.4.6 智能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民间艺术大众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绿色营销的探究论文提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