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高峰》

2024-05-12

《新闻早高峰》(精选三篇)

《新闻早高峰》 篇1

一、早高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要适应移动听众的碎片化接收方式

(一) 早高峰受众收听节目的伴随性

按平时的生活习惯估计, 车辆出行的早高峰一般指早上7:00~9:00, 所以早间新闻版块必须适应早高峰主要服务对象移动人群收听广播的习惯。广播是驾车人士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车上收听, 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收听广播, 或边走边听, 这个时间收听广播何时开始何时终止, 取决于车上的路程和时间, 不完全以整点半点为节点。其中, 有人加进来, 有人退出, 不一定跟随节目始终。一般来说, 早上主要的听众是私家车车主及其搭载人群, 此类受众群体的移动性使收听具有了伴随性特点, 时间短、时段相对集中, 对广播节目的黏合性和专注性不高, 因而收听广播的随意性也使其在收听形式上更加碎片化。

(二) 早高峰新闻版块编排的碎片化

清晨是新一天的开始, 人们会希望在这个时候对自己新一天的环境有一个了解。因此, 对新闻编排的要求是单篇报道不宜过长, 每个新闻版块设置30分钟内为宜, 单篇稿件不超3分钟, 报道简练明了。要用最简明的文字、最短的时间传播最新鲜、最丰富、最可听、最有用、最有益的信息, 在最短时间满足最多移动人群的最大信息需求。阳江电台FM91.6综合广播7:30~9:00《916早新闻》节目分为几个小版块:7:30~8:00《阳江新闻》, 主要播报阳江人、阳江事, 本地发生的时政要闻及民生新闻;8:00~8:20《耳听八方》, 定位国内的新闻热点新鲜事;8:30~8:50《放眼全球》, 主持人介绍环宇短新闻, 以民生资讯、国外生活类话题为主。这个涵盖地方新闻、全球资讯的栏目为听众提供一天的消息话题, 内容量大, 篇幅短小, 满足了早高峰听众的碎片化收听需求。

二、早高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在关注内容的同时须注重节奏美

(一) 新闻内容要强

概览世界, 早间感知全球。早新闻要尽量拓宽新闻来源, 最大限度展示新闻报道的层面, 多编排各种类型的新闻。

一是突显新闻时效性。广播的优势之一在于时效性, 网络时代, 广播人要善于借船出海, 借梯登高, 占领高地。广播作为唯一不依赖视觉又能随时伴随的媒体, 是最容易和互联网融合的媒体, 除了播报本地新闻, 大可以借力互联网年代的海量官方资讯, 拿出最新鲜的新闻套餐来适应现代听众的需求。严格按照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法则赢取广泛的收听人群, 力求新闻信息密集化。听众收听新闻节目的共同愿望, 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最多的新闻信息。广东新闻广播的《早间新闻》节目, 体现了“信息密集, 视野广阔”的特色, 同时增加各大通讯社、报社、国际电台的最新专稿, 力图让听众了解全国和世界各地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广播新闻信息容量大, 极大地满足了听众及时了解天下事的心理欲望, 通常一组新闻要排15条左右消息类新闻。编辑部要以全新的理念, 关注对受众有用的新闻, 多用对受众有用的资讯, 新闻需把握足量不过量。新闻的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话题性彼此联系又相互交叉, 这些因素都要充分考虑。同时, 天气预报、报时、交通信息、股市行情, 都是受众普遍有用的信息。

二是彰显新闻权威性。增强信息的权威发布, 是广播新闻赖以生存的法宝。个别网络媒体为吸引网民眼球, 迎合网络舆论或所谓的社会热点, 不管真假轻率刊发或转载一些文章、图片、视频等, 使得网络成为滋生虚假新闻的温床。广播作为专业的大众传播媒体, 要通过更专业的方式采集、发布及传播信息, 落实把关核实责任;用事实说话, 充分运用广播媒体专业的判断鉴别能力和同行的协同整合能力, 迅速及时地加以求证, 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向听众提供真相, 传播权威的声音。

2015年9月, 有报道称江门鹤山某村有劣质豆豉流入阳江。由于豆豉是阳江三宝之一, 作为当地媒体有责任有义务跟进新闻事件。当时, 我们第一时间联合本地电视台、报社等, 跟随相关职能执法部门深入乡镇, 明察暗访, 搜集证据, 求证真相。最后, 在新闻中播出专题稿件《阳江豆豉仍为原创假劣产品没有在阳江市场流通》, 迅速消除了阳江百姓的恐慌心理, 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声势, 还阳江豆豉一个清白。由于媒体做到守土有责, 落地有声, 较好地增强了受众的收听忠诚度。

(二) 编排节奏要巧

广播早高峰新闻节目编排要讲究鲜明的主线、清晰的层次、顺畅的串联。一是早高峰新闻编排一定要适合早晨氛围。早上出行车一族受众居多, 新闻编排上要以短小精悍、制作精良为基本特征, 适当地划分出若干个小单元或环节, 以使受众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内容的完整收听, 一般以20分钟或30分钟为一单元编排。二是重要新闻要错落安排。要精选头条, 把意义重大、最能引起听众收听欲望的新闻安排首条播出, 以期一下子吸引住听众。其他重要新闻要穿插在整档节目之中, 使节目形成系列的“山峰”和“峡谷”, 让听众的兴趣情绪随之周期性起伏。三是长短新闻交替, 软硬新闻相间。形成整体和谐, 重点突出, 节奏分明的鲜明特色。四是综合运用多种编排要素。在节目中穿插版头呼号、内容提要、串连词、宣传标语和间奏乐曲等, 营造节目美感, 使听众产生心理愉悦。例如, 我台在播报一组关于“南海1号”开馆迎客消息的同时, 中间过渡期间插了南海1号组歌, 使早间节目更显亲切、悦耳。

(三) 播出形式要活

广播节目是以“听”为识别标志, 然后进行广纳精编, 再个性化播出。广播新闻节目的播出一定要具有广播特点, 主持人要言之有物, 长话短说, 深入浅出, 彰显主持人说新闻的个性, 能说出听众想说的话, 得让听众知道, 你们的感受我也有, 拉近受众心理距离, 引起共鸣。早间新闻节目主持人既能说新闻, 又能成为让听众在清晨时分感到心情愉快的朋友。其中的广播元素如“口头评论”, 就具有易接收、易理解、感染力强等优势, 同时有些主持人还适度“勾兑”带有地方特色的元素。例如, 珠江台《朝朝早, 饮早茶》节目主持人郑达、李嘉、鲁力就是绝配, 他们不但做到说新闻, 说到一些角色对白明显的新闻时, 还不失时机演绎一把, 这样更能调动听众的收听兴趣。

同时, 新闻节目也须根据内容选择衬乐, 要保持听众收听不乏味, 有新鲜感, 就需要不断变换节奏, 设置刺激听众的兴奋点, 使受众的收听兴趣得到持续激发。另外, 新闻节目中可增强互动, 利用微信、微博、QQ, 让听众参与到新闻事件中进行评论互动。这样可以增强听众与广播新闻的黏合度, 增强广播新闻的受众参与感、现场感与亲切感, 让听众从节目中获得信息, 更收获快乐。

三、早高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要注重对本土区域新闻的优选

广播是地域性很强的媒体, 地域传播就是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高效的传播。这种传播能满足本地听众收听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土化。早高峰时段私家车群体属于城市白领阶层, 他们对广播内容的质量要求较高, 同时作为城市生活的一员, 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极为关注。受众在收听广播新闻时, 首先关注的是发生在这个城市的事情, 关心这些事情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然后才关心本省乃至世界各地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件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本土新闻不仅具有自然地理、社会心理的贴近性, 也是新闻竞争优势之一, 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广告吸附力。地市广播台要利用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 打造不可复制的特色节目内容。地方台与其受众共处一域, 文化同根同源, 有共同的文化维系力。“快在当地”就是对发生在当地的新闻事件快速报道, 对于受众关注的焦点、热点事件, 通过连线报道、记者现场报道等形式, 第一时间播出新闻, 做到“新闻正在发生, 我们就在现场”。在当下互联网普及的年代, 信息应有尽有, 地方媒体在采编实力上无法与大媒体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要勤当“集成商”, 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提供的巨量新闻资源, 顺势而为, 做好信息的筛选、剪裁组装, 进行“二次传播。”既然做不到“独家”和“独特”, 就不妨在“集成”上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

要善于在事件中搜索、收集一切与当地有关的细节, 寻找“地方元素”, 拉近与当地受众的心理距离。

摘要:精心打造早间新闻节目, 抢占早新闻高地, 是广播媒体人认真研究的课题。早高峰是出行的黄金时段, 也是广播吸引受众的好时机, 如何编排早晨广播新闻节目至关重要, 既要强化新闻的时效性、权威性, 又要考虑到移动听众的碎片化接收方式。本文尝试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早高峰新闻编排的原则性和艺术性, 如对早高峰新闻编排的节奏、灵活性, 新闻播出的形式, 对本土区域新闻的优选等方面都做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早高峰,碎片化,新闻编排

参考文献

[1]刘毅.广播听众收听情况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 2014 (4) :153.

[2]郑远龙, 李志良.谈广播新闻节目的竞争方略[J].岭南视听研究, 2007 (2) :31.

[3]金建根.广播新闻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广播, 2012 (1) :68.

《新闻早高峰》 篇2

校企合作高峰论坛再添校庆辉煌一笔

三十年砥砺前行,三十年风雨无阻。在这惠风和畅,硕果溢香的日子里,开封大学迎来了她三十岁的生日,全校上下都尽情地洋溢在校庆的浓厚氛围中,为母校的三十年辉煌作为而喝彩、骄傲。10月23日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开封大学校企合作的高峰论坛,又为三十校庆划上精彩的一笔。

群贤毕集开大 共论合作大计

追溯我校的校企合作历史,是从1994年开始成立的由境内外8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开封大学董事会开始的,以此为平台,让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等模式,实现了教育服务企业、企业扶持教育的“双赢”局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在这一方面已经初成气候,已成功与数百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每年为企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不仅支持企业发展,同时锻炼学生专业能力。

本次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的企业参与,永大电子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烟台)、浙江贝尔控制阀门有限公司、红革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星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辰达投资有限公司等等。大家同聚一堂,各抒己见,表达了与我校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的体会,并对未来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纷纷表示,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最重要的课题,产学合作能创造企业与学校的竞争力,而紧密的校企合作,则可宏观上促进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开封大学的校企合作正是这项工程洪流中的一朵浪花,衷心期待与校方合作的深入。论坛上,各位企业界代表们为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针对我校校企合作现状提出许多建设性、可行性建议:成立由校领导及各主要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或者校企合作专项领导小组,分析研究校企合作模式与方法,协调指导日常工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如配备一名专职校企联络员,负责彼此的联系,信息交流工作。

昔日开大英才 如今合作伙伴

步入而立之年的开大如今已是桃李四海芬芳,学子遍及全国各地,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是事业有成。值得注意的是与会本届论坛的企业表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开大学子,比如:浙江贝尔控制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峰(我校98届毕业生), 星星装饰工程公司总经理--孔令伟(我校94届毕业生),均毕业于开大,经过多年在社会上的摸爬滚打,艰苦创业,获取了辉煌的成绩,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不忘回馈母校。

在回顾毕业后事业起步时的情形时,企业家代表、98届优秀毕业生林峰动情的说,毕业后同同班的三名同学在一家从事自动化控制阀门生产的企业找到工作,十几年前,一个小单位有几个用专业技能的大学生的加入,从个人能力角度讲,在单位立马就有不一般的表现,迅速让单位尝到了甜头,企业效益逐步好转,规模不断壮大。相随的,个人也收获了成功,事业上也开始起步。

关于与开大校企合作项目,他对在此过程中学校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也深有体会:这么多年来的合作,我们的开大,为企业开启了这扇门,从九九年开始,这十年来,每年,开大为我们的队团输入各类优秀的毕业生。今天,我们公司已然成为小开大,所有的部门负责人,当然也包括我这位总经理都是开大人,同一个学校,相同的老师,受同样的教肓,给我们的团队以强大的凝聚力!经过我们一批开大学子近十年的共同努力,今天我们单位已成为行业的先峰。这些成果的取得,母校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

得益校企合作 学子前途看好

在这喜迎三十校庆而又恰逢第二届校企合作高峰成功举办的时刻,我们的开大在校学子又对此事持怎样的态度呢?记者随访了几名同学。当被问及对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的看法时,现今开大机电工程学院学生郭会杰兴奋地说道,听到本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心里面非常高兴,因为它的举办必定会进一步加深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同时为我们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他还说道,作为一名大二学生,今年末,我们就会走进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些也正是得益于我校校企合作项目,非常激动,也非常期待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得到检验。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据资料显示:30年来,开封大学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定位,共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优秀高等职业人才3万余人,建立有82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5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多年来,该校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达到94%以上。

作者 杨金创

新加坡早高峰免费交通大获成功 篇3

新加坡于2013年6月开始实施一项早高峰免费搭乘地铁的政策。即在早7:00~7:45从市中心的十六个站点出站的乘客,可不用支付地铁费用。7:45~8:00期间出站的乘客可享受0,5新元的折扣。此举旨在降低8:00~9:00间这一地铁高峰时段的人流量。为此,新加坡地铁在免费时段增加了发车数量并缩短了间隔时间,以提高运力。

这项免费的举措,让新加坡政府付出了约一千万新元的投入,也让8:00~9:00间的客流量降低了7%。许多乘客表示,早点出门,能够免票,还能享受宽敞的乘车空间,非常吸引人。这一政策也导致了不少企业实行错峰上班。同时地铁整体客流量的提升也意味着,免费时段不仅吸引了高峰期的乘客,也吸引了该时段的驾车者。同期的路面交通的良性转变印证了这一观点。于是,本来计划在今年6月底停止的免费政策,被准许继续执行。

上一篇:英语兴趣培养下一篇:分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