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栽培技术问题

2024-05-13

杨树栽培技术问题(精选十篇)

杨树栽培技术问题 篇1

关键词:杨树,栽培,造林,问题,对策

1 黑龙江省杨树栽培造林的特点

1.1 造林品种多样化。

由50、60年代的自然分布树种小叶杨, 小青杨等向人工选育的良种方向发展, 如小黑杨, 小青黑, 银中杨, 中黑防, A15.A100等树种, 实现了造林品种多样化。

1.2 林中齐全化。

杨树造林不再只限于过去的荒沙造林, 四旁绿化, 而是多功能全方位开展杨树造林, 如营造防护林, 水土保持林, 用材林, 特种工业林 (如培养纸浆材, 人造板材等) 。

1.3 运营管制科学合理标准化。

更改传统的粗放运营管制模式, 实现集约化运营管制方式, 因地适宜, 选用栽植的树种要和地质条件相符合, 培育树苗, 人工造林应该选择先进适合的科技。例如生根粉、保水剂等能够促进树苗的生长以及生存率, 适当的进行适量的施肥、灌溉、修正、预防病虫、分次砍伐等, 能够推动树木的成长速度, 杨树林区的种植使用科学方式进行运营。

2 选好品种的首要问题

2.1 我省光照充分, 降雨量多, 水资源以及热资源充沛, 是发展杨

树林业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杨树树种多, 购买树苗的人因为不能获得正确的树苗选择资料, 导致选择的树苗不适合, 带来经济损失, 教诲深刻。所以, 一定要了解掌握树种信息。

2.2 因地制宜选购树种。

经过从国外引进和我国的杨树种类进行杂交培育出的树种。国内已经有很有优良的品种。不一样的杨树树种要求的生存条件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 一定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 要进行全面的思考树种是否适应栽植区域内的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地质情况, 选择和地区环境相适合的树种。只有选择对了树种才能够栽植出优良的杨树, 完成生产品质好、数量多、增长快的杨树林。

2.3 提倡多无性系造林。

如果无性系单一。林木的遗传性单一, 其群体的遗传基础狭窄.当病虫害发生和环境产生变化时, 它们的抵抗力和适应力较差, 因此.应该实行多性系造林。

2.4 选择的树种一定要经过考察以及实验, 杨树树种唯有通过了

半个分次砍伐时间的实验后, 经过相关单位的审核批准, 才能够普及优良树种, 才能在杨树林内进行普及。要防止盲目追求新品种的现象。

3 坚持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

因地制宜就是按照树木的自身特点, 要使树种自身的特性和所栽植地区的地质想符合, 这样才能把树种的潜质全部表现出来, 同时也能够把地质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第五个良种全部都有自身特征所适应的地质条件, 在一个地域内, 因为地形的不同, 栽植的树种也应该不一样。所以要综合地质条件以及树种特征进行选择, 按照泥土的土质选择适合的树种。

(1) 我省两种地形:山区和平原, 在这两种地形中树种的种类发展极不平衡, 山区栽植的树种少, 平原栽植的树种多。山区要栽植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 平原尽量多开发新的树种, 在大兴安岭的东北方向、小兴安岭的北部, 主要栽植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甜杨、兴安杨以及山杨, 全面使用选优的效果, 进而提升种类。在黑河范围内栽植中东杨。我省的林业科研站曾经从外引入很多新的树种, 其中唯有银中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此类树种被放进绿化树种类, 同时更加开展造林试验。

(2) 我省东部林区, 即长白山系的老爷岭, 完达山, 张广才岭和兴安山系的小兴安岭南城一逞, 以山杨, 香杨, 大青杨为主栽品种, 人工栽培略好于天然林, 良种杨树在该地区发展要导慎重, 可在四旁绿化上发展, 在牡丹江林区, 小黑杨, 小青黑杨, 白城2号, 北京杨大有希望, 四旁绿化优于林地造林。

(3) 平原范围内是试验研究开发新的杨树树种的重点区域。包含松嫩平原在内, 因为平原区域内栽植的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比较少, 并且成长不快, 还是以发展良种杨树为主。在平原区域内主要栽植小黑杨以及其他的一些, 我省栽植的杨树树种在我省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小黑杨普及的范围到北安截止, 再往北会因天气严寒的原因, 受到病害, 不好发展。还有, 在平原区域内栽植最多的是中东杨, 例如在龙江县生长的情况就很好, 不过在有的地方会因为受到杨干象甲害虫的威胁, 所以这类树种要放在被淘汰的树种里。

4 造林密度应选择合理

杨树的栽植密度是很艰难的问题, 要想明确杨树栽植的密度要综合想到栽植地区土质条件以及杨树自身的特点、想要抚育的宗旨、砍伐时间、不一样的种类抚育的杨树卖价不同等原因。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利润。树木的生长速度主要是树木自身性质决定, 全生产量主要是群体决定的。林分固定范围内生产量的多少主要由每棵树木的体积以及这片范围内种植的数量。栽植杨树获取的利润多少盒杨木的型号有关, 型号越大, 卖价越高。

5 促进造林成活率

栽植杨树林一定要贯彻落实好每一个步骤, 提升林区内书中的成活数量, 一次性获得成功。要不然, 后期再栽植的树木跟不上第一次栽植的树种速度。选择大苗以及壮苗进行栽植。平原区域最好选择大苗栽植, 树木能够存活下来的可能性高, 成长速度快。丘陵区域以及低山谷区域内用为栽植土层比较薄, 最好不要选择大苗进行栽植, 不过最少也要选择壮苗。选择能够抵抗溃疡的树种树苗, 仔细选择没有病害或者病害程度比较轻的树苗。树苗离开原培养基地后要立即进行运输, 栽植到目的地之后, 要立即进行灌溉, 确保树苗一直处在水分充足的状态。可以借助假植以及移栽后遮阴的方式, 提升树木成活的可能性。

6 加强抚育管理

6.1 林农问作

营造人工林的同时间作农作物的栽培在杨树管制方法中起着关键作用, 是我省现在最好的发展模式, 最经济的培育方式。在营造农作物时, 进行施肥以及浇灌的同时, 能够改进杨树树种栽植区的环境, 推动树木的成长。并且在人工造林的两到四年内, 林地养分能够充分使用, 还能够获取农作物, 短时间内耕作, 长时间内收益, 在平原范围内, 农作物最好种植棉花。

6.2 松土除草

很多栽植效果很好的杨树树林, 树冠相互连接之后, 林区以及农区之间的农作物就不在继续生长了, 就不再对林区内的土壤进行管制, 就会出现很多杂草, 泥土板结。杨树生长速度就会降低, 在一年内应该使用机械设备对耕地进行一到两次的除草, 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了管制费用, 不过树木生长的快, 栽植的利润完全比成本多。

6.3 合理施肥

第一年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不再加施肥料。次年, 每一棵树木加施零点三公斤的尿素, 第三年每一棵树木加施零点四公斤, 第四年每一棵树木加施零点五公斤, 以后每隔一年加施肥料一次, 每一棵树木施肥零点五公斤, 砍伐的钱两到三年停止加施肥料, 加施肥料的措施可以是在树冠边侧挖沟埋藏肥料, 或者人工使用设备进行中耕撒肥之后进行旋耕把肥料埋到土中。

6.4 做好防病治虫工作

杨树其实比较娇气, 招虫而且容易生病。为了防止杨树遭到害虫的影响, 可以使用综合手段, 例如栽植抵抗能力强的树种, 增加管制, 提升树木自身健康, 以便能够增加杨树的抵抗能力以及耐性。栽植多无性系树种进行造林, 在一片林业区域内栽植多种类型, 保护以及借助天敌。

7 结束语

论文:杨树修枝技术 篇2

整形是为了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保证树干通直无杈。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直到树干8 m以下通直无杈。杨树是顶端优势强的树种,主干有自然直立的特性。其顶端优势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用,控制了一级侧枝的生长。整形就是通过控制侧枝加强主梢,人为地加强和形成顶端优势。整形在第一年生长结束后就应开始。有人说“杨树丰产林头三年不修枝”。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应该纠正。

经常可见到主干不通直的杨树,在3~6 m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弯曲,俗称“歪脖”。这段木材是否通直对旋切胶合板的单板关系很大,弯曲部分没法旋切,必须剔除。胶合板厂由于剔除弯曲的干材,原料浪费很大。这类重大的经济损失都是忽视整形造成的。8 m以下主干弯曲是由于弯曲的部位过去或现在长着竞争枝和粗大枝,它们与顶部的主梢(中央领导枝)竞争,将后者挤向一侧,形成弯曲的`主干。如果在第一年末或第二至第四年及时整形,修去顶部和干部与主干竞争的侧枝,就能保证树干通直和圆满。在苗圃苗木在早霜降临前所形成的顶芽往往不够饱满,顶梢的木质化较差,顶芽较弱,这就为下部侧芽创造了与顶芽竞争的有利机会。在2~4年生的幼树顶部,我们经常能看到有 l~2个较强的侧枝与主梢竞争,在运苗过程中顶梢受损伤也可能导致这种结果,造成主干弯曲。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现象,造林前可将木质化不良、不充实的细弱顶梢剪掉,剪至顶部壮实的侧芽以上2 cm左右。合理截梢不会减少高生长。

2修 枝

修枝是为了培育胶合板、火柴工业和其他加工用的无节良材。8 m以下树干上侧枝着生处的直径达到10 cm时,即应修去侧枝,称此为“固定直径的修枝”。根据树干直径由下向上修枝,直到8 m高为止。这样可以保证干材芯心10 cm以外没有节,而10 cm以内的芯心是旋切完胶合板的单板后废弃的,其内有节没有关系。因此,可根据树干的直径决定是否修枝。修枝的高度大致如下:1~3年,少量整形修剪;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可修枝到树高1/2~2/3处。

3修剪萌条

杨树栽培技术问题 篇3

【关键词】杨树;造林密度;效益研究

1.杨树的生态习性特征

杨树是喜光的阳性树种,生长快,树体高大,树冠庞大, 为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在地上和地下都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在我国集约栽培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在12年时,胸径可以超过40厘米,树高达20多米。由此可知,在适宜条件下,我们通常见的黑杨栽培品种都能长成这样粗大的树木。只要给够空间杨树是适合培育成大径材的树种,这是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但是这个自然规律经常被忽视,舍不得给够杨树必需的空间,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过密的杨树林,生长被严重抑制,生长潜力不能发挥。

2.杨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杨树栽培中一直存在着造林密度过大的倾向,农民偏爱密植,以为株数越多,收入越多,实际上经常事与愿违,造成减产和少收。不少地区由于密度偏大,中小径材过剩,大径材很少或没有。有的地方农民建房减少,中小径材滞销,价格下降到300~400元/立方米。由于胶合板生产的发展,大径材紧缺,大径材的价格高达800~900元/立方米。有些县有数万亩杨树林,但不能满足本县小规模胶合板厂对大径材的需要,还要由远处购进大径材,这种产销脱节,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符的问题,都与造林密度选择不当择有关。应引起注意的是在立地条件能产出大径材的地方,生产大径材的密度应占一定比例。

黑龙江省杨树面积不少,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胶合板工厂对杨树大径材的需要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优越,适于培育杨树大径材。作者曾看到,路旁或渠旁有的杨树林带,立地条件良好,但株距只有1.5-2米,长不成大材,经济上受损失,很可惜。其原因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超过了1-2倍,实际上杨树林带的株距应在4-5米之间。不少片林的株行距小于5米×6米(培育大径材的低限),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以为株数多,收入就多,结果恰好相反。

3.培育杨树速生林的相应对策

密度一般对树高的影响不很大,但对林分平均胸径和材积影响很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密度的作用愈加明显。单位面积蓄积量受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材积和年龄因素的制约。生产小径材,单位面上株数多,平均单株材积较少,林分的数量成熟较早,采伐期较早;生产大径材则相反,单位面上株数少,平均单株材积较多,林分的数量成熟较晚,采伐期比较晚。数量成熟龄是用材林在单位面积上每年生产材积数量最多时期的年龄。这个时期也是林木平均生产量最大的时期,因此也叫平均生长量最大成熟龄。在林分初期,幼林阶段,单位面积株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在林分后期,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单株材积的作用由弱变强,取代单位面积株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因此,培育大径材要为林分后期单株材积的增大提供足够的单株营养面积(30-64m2)和较长的轮伐期(12-15年)。

根据林场试验研究,培育胸径12-18cm的小径材可选用2×3m和3×3m和3×4m的株行距,轮伐期 4-6年。培育胸径20-26cm的中径材可选用3×5米、3×6m和4×6m的株行距,轮伐期 7-9年。培育胸径30-40cm的大径材可采用5×6m米、4×8m、6×6m株行距,单株营养面积在30m2以上,轮伐期 10-12年。如果要培育更粗的大径材(胸径50-60cm),30多m2的单株营养面积仍不足,株行距应扩大到7米×7米和8米×8米。

I-69杨、I-72杨一类的美洲黑杨和欧美杨的速生特性明显,但只有在稀植条件下速生潜力才能充分发挥,10年多形成大径材。在密植的条件下,由于地上地下空间的限制杨树生长,只能生产小径材和中径材。

目前我们所栽培的多数是适合培育大径材的黑杨派的栽培品种,如果立地条件适宜,采用7×7m(每亩13.6株)和8×8m(每亩 10.4株)的株行距,十多年就能长成胸径超过 50-60 厘米的大径材,其经济效益不一定比培育胸径小的差。东北林业大学杨树课题组在帽儿山的试验林,12年生的I-69杨、I-63杨和、I-72杨,株行距8×8m, 平均胸径相应为46.7、46.2和51.5cm,平均单株材积相应为2.0、1.88、2.33m3,年均每亩材积生长量相应为1.77、1.63和2.03m3。年均每亩蓄积生长量均超过1.5m3/亩.年,比较高的丰产水平。12年培育出46-50cm的大径级材,又有相当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经济效益是好的。大径的杨树,下部可提供大径材,中部和上部分别提供中径材和小径材。稀植的大径级的杨树,能满足各种材种的需要;密植的小径杨树则不能,小材不能大用。

综上所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是植树密度,密度是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密度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影响林木生长、采伐年龄、木材产量和木材规格。确定合理的密度时,应考虑到杨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林木个体间的关系,保证林木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高产和希望培育的材种的径级,同时还要考虑所培育的材种的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我国是世界上杨树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在不少盛产杨树的县几乎找不到胸径超过30-40-50 厘米的杨树。大径材的效益并不差,应该重视大径材的培育,尤其在那些习惯密植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继武.试论杨树集约栽培与造林密度[J].北京林大学报,2009,75(3).

[2]闻殿迟.不同密度杨树人工林的生产力[J].林业科技,1984,(02).

杨树栽培技术问题 篇4

1 杨树中幼林抚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绝大多数杨树中幼林是同龄纯林, 初植密度大, 且大多数没有进行过抚育管理, 基本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 或者即使有抚育也不太科学, 达不到抚育的目的。

1.1 不开展抚育间伐

调查发现, 密度过大是中幼林抚育中普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杨树林分没有进行过抚育间伐, 林木相互拥挤, 生长缓慢, 平均胸径小, 树势弱, 有的林分已出现明显分化, 被压木、濒死木甚至枯死木随处可见。

1.2 不开展人工修枝或修枝不合理

对培育胶合板材的杨树林来说, 修枝是最重要的抚育措施。而大部分没有进行过修枝抚育, 小部分的杨树进行过修枝, 但由于时机掌握得不好, 留桩过长, 没有持续开展修枝, 达不到修枝的目的;或者修枝过度, 使杨树变成了大旗杆, 严重削弱了杨树的生长势。

1.3 其他抚育措施不到位

很多杨树专家的研究表明, 施肥、浇水、除草松土等是杨树速生用材林优质高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但大部分的经营者却不以为然, 从来不施肥、灌溉、松土除草等, 对病虫害放任其发展。

2 杨树中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杨树的速生性很强, 尤其是前5~6年对土壤水分、肥料、光照、温度及各种营林措施的反应都非常灵敏, 近似于农作物。因此, 有必要把杨树看作1种多年生的作物, 像庄稼一样精细地经营管理。

2.1 合理开展抚育间伐

这是当前杨树中幼林抚育中最关键的措施。因为密度过大是当前杨树中幼林中表现出来的1个最突出的问题。根据密度效应法则和最大密度线原理, 在一定的林分中, 单位面积生长量和蓄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到一定密度时达到最大值, 以后随密度增加反而会减小, 而林木的平均胸径则随密度增加而减小。由此可知, 林分的密度制约着林分的生长量和木材规格, 从而决定了林分的价值。间伐的目的是以采伐部分林木为手段, 调节林木密度, 改善光照条件, 增加单株营养面积, 从中提高林木质量, 减少无益竞争, 缩短工艺成熟龄, 提高木材总利用率及增强林分对不良条件的抗性。抚育间伐的实施应根据经营目的而定, 培育大径材要及时合理间伐, 如要培育中小径材和纸浆林, 由于其轮伐期短不宜间伐。

间伐方法:一是下层抚育法。遵循自然稀疏规律, 伐除被压木、小径木、病虫害木、枯死木和干形不良的断梢、弯曲、多杈木。这种方法用于6年以后已出现明显分化的林分。二是机械抚育法。即按照隔行、隔株的原则进行间伐。主要优点是工艺简单, 易于机械化操作。如果适当配合伐劣留优、伐小留大、伐密留疏的选木原则, 效果会更好。目前各国相继使用此法对人工幼林进行早期间伐。这种方法用于4~6年, 个体分化不太明显, 但又必须间伐的林分。杨树造林后第4~6年, 进行1次间伐, 强度为25%~30%;林龄在6年以后, 且以前从未进行过间伐的, 初次间伐时, 强度应适当小一些, 以免林木因突然疏开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遭受各种灾害。最好在秋初树木未落叶以前进行间伐。这时树上的树叶依旧, 有助于判断树木的生长状况。依据树冠形状及各林木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选择是砍伐还保留。

2.2 合理修枝

修枝的目的是确保6~8m以下的树干通直无节疤, 尖削度小, 同时形成合理的树冠结构, 促进林木生长。修枝应遵循及时、适度、循序渐进的原则。1~3年, 只疏除竞争枝及上部卡脖枝;4年以后, 逐年修去树干直径12cm以下的侧枝, 直至8m高为止。修枝一般在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 避开生长季节。修枝时要紧贴树干修, 不留桩, 不撕裂, 伤口要平滑。伤口过大的要涂漆和防腐药剂。剪口、锯口处往往会萌发嫩条, 要在春末夏初及时抹去。

2.3 合理施肥

施肥前要对林地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 然后确定施肥量和配比。追施土杂肥一年四季都可, 以10月底至翌年2月为最好。方法是把腐熟的有机肥撒施在林地上, 然后浅耕。以施30~50kg/株为宜。追施无机肥, 造林第1年不施, 从第2年至采伐前3年每年1次。无机肥的施肥量和种类要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而定, 时间为4~5月。穴施或于树四周开沟条施, 或株间两侧各开1条沟, 沟应位于树冠边缘投影下, 随树冠扩大而逐年外移, 深度20~30cm。施后覆土, 旱天施肥要及时灌水。5年以后以撒施浅耕为宜。

2.4 及时灌溉

一般在春季发芽前后、生长季节、土壤封冻前, 视土壤墒情和降雨情况在土壤缺水时及时浇水, 而后要及时保墒。

2.5 松土除草

每年用圆盘耙行间松土1次, 深度15~25cm, 农林间作的可与农作物管理结合进行, 林分郁蔽后可适当减少松土次数。

2.6 积极防治病虫害

杨树病虫害种类和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合理实施各种营林措施能增强林木对病虫的抗性, 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但也要加强测报, 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的方法, 积极防治杨树病虫害。

3 结语

大力开展杨树中幼林抚育已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抚育的各项措施都能对林分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 但也各有其适用条件。在具体操作中, 应当根据林分的实际状况, 找出影响林分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 然后选择适合的抚育措施, 并有所侧重。从总体上来看, 密度过大是影响林分发展的主导因子, 抚育间伐是当务之急。但具体到某个地块、某个小班, 主导因子不一定都是密度过大,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制订出系统的抚育方案, 采取最有效的抚育措施, 科学开展杨树中幼林的抚育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云.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管理[J].安徽林业, 2004 (2) :13.

[2]齐中武.杨树林分密度对材积生长量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 2004 (2) :34-35.

[3]于清录, 龙丛英, 王柱, 等.盐碱区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 2004 (4) :45-46.

杨树育苗技术要点 篇5

关键词:杨树;育苗;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6.052

1 选地整地

杨树适应性较强,多数土质条件都能很好的生长,但在育苗阶段,为了使苗木长势良好,对于苗地的选择还要多注意一些问题。一般苗地的土壤要求肥沃,地力较强,以壤土、砂壤土为宜,不宜选择较粘重的土壤,地势要平坦,排灌水条件完善,同时要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一般要求地下水位不得超过1米,土层厚度要在0.8米以上。地块选好后,要进行整地,先把苗地进行深翻,深度在30厘米,然后施入基肥提高地力,满足苗木生长的营养所需,基肥以厩肥为主,亩用2~3吨,根据地力情况酌情施入饼肥或复合肥,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进行耙地,确保土壤墒情良好,再洒入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防止杨树病害发生,亩用18公斤,最后进行做床,一般苗床以南北走向为佳,这样利于光照。有些地区采用高床育苗,床宽在1.6米,可以插三行,也可以采用1.2米的床面,插两行。床面做好后还要注意三沟的配套,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没有暗渍。

2插穗的制作

2.1插条选择

杨树繁殖多采用无性系进行,一般以适合本地生长的杨树品种为佳,基本上采用一年生苗干来截取插穗,要求采取插穗的树干要木质化程度好,发育良好,侧芽健康,树体要健壮,没有病虫害,并且要没有机械损伤,要杜绝从大树或幼树上进行采条。

2.2采条时间

采条时间可以在春季,也可以秋季,在春季采条一般采后便要进行育苗,在树液流动之前进行采条,然后把苗木下端泡在水中,使苗木充分吸收水分,这时采条,枝条营养充足,利于发芽。也可以在秋季采条,采下枝条可以进行冬藏,经过冬季,枝条插的基部可以形成一定的愈伤组织,对于来年生根有利,提高成活率。

2.3插穗的截制

插穗的长度一般在20厘米,粗度以1.2厘米为宜,要求木质化程度好,芽势饱满,无病虫害,在截制时要用锋利刀片进行,确保上端第一个侧芽完好,上切口要与第一侧芽保留1厘米左右距离,上切口要平截,下切口要进行侧切,截为马耳形,以45度角为宜,同一品种苗干要按不同部位分类切取插穗,然后分成50根一捆进行包扎,确保育苗时达到苗齐。如果苗干的上中下三个部位不分开,混在一起插条会出现大苗压小苗的情况。

2.4插穗贮藏

如果是秋季采条,则要进行越冬贮藏,多采用窑藏法,一般在地势较高处向阳地段挖窑,大小根据插条数量决定,挖好后先在底面铺一层细沙,厚度10厘米,确保沙的湿润,在埋条时,要每隔1~2米,插入一草把,这样能达到通气的效果,如果冬季温度特别低要采取保温措施,但不宜过度,要经常查看种条发热情况,及时翻动,同时要注意沙子的含水情况,适时喷一些水,保持一定的湿度。

3扦插

3.1扦插时机

一般每年春季化冻后进行,基本3月份便可以插条,选择雨后墒情足的时候扦插,也有冬季进行的,在插穗前要把插穗浸在水中3~4天,使插穗吸足水分,同时也能减少生根的抑制物,提高生根率。育苗密度要根据地力情及育苗目的进行合理选择,一般第造林亩插苗3000株,一般不宜超过3500株。如果是苗圃可以适当增加密度,亩插3500~4000株,但不宜超过4000株,合适的密度对于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有很大帮助。

3.2 扦插方法

扦插时可以进行直插,也可以进行斜插。直插就是直上直下,多数情况下都采用直插方式,插穗时上切口与地面达到相平,或者略高,插后要踏实土壤,这样能促使插穗与土壤紧紧接触。如果土壤较粘重,或者插条截取过长,则可进行斜插,以与地面45度角的方式进行插条,注意保持插条顶部向北倾斜。

4 扦插苗的抚育管理

4.1 灌溉施肥

插后要立即浇一次透水,确保土壤水分充足,待水分落干后,便可以进行松土,确保土壤墒情。如果在夏季遇到高温少雨天气时,而苗木生长达到高峰期,则要及时进行灌水,充足的水分能确保苗木及时发挥生长潜力,但要苗木生长进行越冬准备阶段时,也就是进入秋季后,要控制水分,利于苗木木质化,顺利越冬。苗木生长阶段,要追肥2~3次,一般在速生期前和中期,两次追肥时间间隔要在半个月左右,以速效氮肥、钾肥为主,但追肥不宜太晚,避免造成苗木徒长,影响木质化,对越冬不利。

4.2 定株

插穗出芽后,上端第一个芽很快会抽新枝,但也会有第二个芽生出,在切口处也会有一些不定芽,生出多个枝条,一般在嫩枝长到10厘米以后,要选择长势最好的枝条进行保留,而把其他枝条全部剪去,如果春季多风,则要注意选择风期之后进行去枝定株。

4.3 松土除草

一般每次灌溉后都要进行松土保墒,在苗木封垄前进行多次松土。要进行除草工作,小苗尚小,杂草生长过旺会对苗木造成影响,除草要以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除草工作做得好,可以减少杂草同苗木进行养分、水分的争夺。杨树苗木一般不进行修枝,只对易发侧枝的苗木进行周期性摘芽。

5 病虫害防治

杨树常见病害很多,如黑斑病、杨叶锈病、杨叶锈病等,虫害如杨干象鼻虫、杨毒蛾等,这些病虫害都会对杨树幼苗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育苗损失。所以必须要重视育苗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密切关注苗木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杨叶锈病主要用粉锈宁防治,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多种杀菌剂防治黑斑病。对于虫害可以采用速杀丁、乐果和敌敌畏乳油等化学药剂进行喷施。

杨树栽培技术 篇6

1 地块与苗木选择

安徽省杨树主要适宜在淮北、沿江地区推广[2]。在沿江洲滩地栽植必须要考虑常年洪水位, 低洼易积水地不适宜栽植。从安徽省适宜栽植杨树土壤类型看, 以潮湿土为佳, 砂姜黑土次之, 黏盘黄棕壤最差。造林采用大苗造林, 选择地径在3.5 cm以上、树高4 m以上的苗木为宜[3]。造林前苗木要泡水2~3 d, 这是确保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栽植

淮北平原、江淮地区一定要挖大穴, 规格为1 m×1 m×1m;沿江洲滩地首先机耕40~50 cm, 然后挖规格为80 cm×80cm×80 cm的栽植穴。合理密植是杨树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 要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经营目的等因素确定造林密度, 一般为330~840株/hm2。对杨树幼林管理最有效、最经济的抚育措施是林粮间种, 其次是松土除草、间株定株、扶苗施肥、清沟排水、割灌修枝等技术措施。

3 修枝

选择以生产大径级、高干、无死节的胶合板良材为经营目的, 造林8年以内的杨树 (尤其是南方型杨树品种———63、69、72、南林系列、皖林1号、中涡1号等) 林带和片林进行修枝。一般在冬季修枝, 不易感染病虫害, 但容易在修枝口处萌发新枝;也可以在生长季节进行修枝, 以萌芽前后为好, 可以抑制修枝口萌发新枝。

造林第1~4年, 要尽量保留更多的枝条以促进生长, 但要及早修除双主干或多主干中较劣的主干, 只保留1个通直粗壮的主干;要逐年及时修除与主干竞争的过旺生长的“卡脖子”大枝和主干下部萌生的枝条。造林第5~8年, 在保持树冠高度大于树高2/3 (至少保留4轮枝条) 的前提下, 每年修除1轮枝条及其上部可能形成“卡脖子”的大枝和主干下部萌生的枝条;第5年冬季修除苗木先端在造林第1年时所生的轮生枝;第6年修除造林第1年所生主干上的轮生枝;第7年修除造林第2年所生主干上的轮生枝;如果枝下主干高度仍未达到8 m, 则第8年修除造林第3年所生主干上的轮生枝。如果在上述年龄没有达到相应的修枝强度, 可分2年进行修枝以达到相应修枝强度。如果此前修枝留下过长的枝桩, 则需要用锯子将其修除。造林8年后, 或者枝下主干高度达到8 m以后, 尽量不再进行修枝。

传统上采取搭梯子上树, 以刀、斧或锯子进行修枝, 需2人共同操作, 存在不安全、效率低的问题, 而且用刀斧修枝的修枝口不平滑、易劈裂, 不利于修枝口的愈合。现在一般采用伸缩式高枝锯, 该锯的锯杆可伸高至4.5~5.5 m, 修枝高度可达6~7 m, 1个人在地面即可操作。以修枝锯修枝, 要求修枝锯口要平滑、不劈裂、尽量与主干表面平齐;若枝条较粗, 锯口要离主干表面0.5~1.0 cm, 以使锯口在愈合过程中不形成死节。

4 病虫害防治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主要枝干病害, 从苗木、幼树到成年大树均可被侵害, 但以苗木或幼树受害最为严重, 造成枯梢或全株枯死[4]。安徽省生产上造成危害的主要有3种, 即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杨树大斑型溃疡病、杨树细菌型溃疡病。在防治上, 一是加强苗木栽培管理。起苗时避免伤根, 造林时防止苗木大量失水。秋季 (9月初) 对翌年出圃的苗木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1次, 以减少苗木带菌量。二是浸苗。早春苗木出圃后, 立即在清水中浸泡24 h。尽量减少运输和假植时间, 栽后及时灌水, 提高苗木生长势。三是应用生根粉。为了促进苗木根系的发育, 提高吸水能力, 栽植树前可用0.01%的ABT 3号生根粉蘸根。四是发病后防治。发病后用70%甲基托布津100~200倍液, 或退菌特100~200倍液, 或50%多菌灵200倍液喷洒或涂刷发病部位1~2遍即可。桑天牛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 在安徽省1~2年1代。在防治上, 一是人工捕杀。利用成虫飞翔力不强及假死性特点, 可大力进行人工捕捉。根据天牛咬刻槽产卵的习性, 找到产卵槽, 用硬物击杀虫卵。经常检查树干, 发现有新鲜粪屑时, 用小刀轻轻挑开皮层, 即可将初孵幼虫挑剔处死。及时剪除被害枝梢, 并伐除枯死或风折树木, 更新衰老树, 使之无适宜的产卵场所。二是根据天牛成虫具有趋光性, 可设置黑光灯诱杀、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以及桑科植物诱杀。冬季树干涂白也可以减轻桑天牛发生。三是注药防治。使用敌敌畏原液50~300倍液与柴油按1∶20混合后注射新鲜排粪孔, 或用棉花蘸药塞入虫孔深处, 以杀死天牛幼虫;或将毒签有药一端插入虫道, 折断毒签, 用湿土封堵其他蛀孔[5]。杨扇舟蛾各地发生较普遍, 安徽省1年发生5代。在防治上, 一是用手捏叶苞将幼虫压死, 或摘除有虫叶苞烧毁。二是冬季或早春收集被害株下的落叶、杂草, 积肥或烧毁。在树皮缝、树洞里和建筑物的缝隙处搜寻捕杀越冬蛹。三是幼虫为害期可喷洒20%吡虫啉800~1 000倍液, 或喷洒1亿孢子/m L以上的Bt。四是成虫期在大面积林地可用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 或灯光诱杀。

摘要:从地块与苗木选择、栽植、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杨树的栽培技术, 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杨树,地块选择,栽植,修枝

参考文献

[1]梁尔江, 何卫平, 王东生, 等.干旱地区杨树人工林丰产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6) :62-63, 112.

[2]王慧.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192.

[3]罗上柱.杨树品种比较林调查研究[J].华北农学报, 1982 (2) :34-36.

[4]安徽营造林工作手册[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杨树栽培技术 篇7

1 种苗选择

造林应选用地径3.0 cm以上、苗高3 m以上的一级苗木, 要求苗木发育良好, 干形通直, 根系相对完整, 主根长度达20 cm以上。禁用感染病虫害、劈裂、主梢折断、根系过短、失水、干枯和霉烂的苗木。苗木应随起随用, 不能立即栽植的应进行假植, 但时间不宜过长。外地调运的苗木, 从起苗至栽植必须进行保湿处理[5,6]。

2 整地施肥

造林要进行抬田造林, 在造林前全面深翻30~40 cm, 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改善土壤通透性, 增强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率。造林地沟系配套, 能排能灌。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造林整地, 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实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具有重大作用。

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人工林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整地基施土杂肥和农家肥10 kg/穴、饼肥2.5kg/穴, 饼肥需粉碎并充分沤制腐熟后施入。施好基肥后, 必须先垫10 cm左右的碎土, 然后再放入树苗, 要避免肥料与根系、苗干接触[7,8,9]。

3 栽植

(1) 适宜的株行距。2排以上, 行距为5 m, 株距为4 m。既便于套种、套养, 又可促进树木生长, 还可提高木材等级, 增加树木销售收入。

(2) 大穴栽植。采用“三大一深”的造林方法, 也就是挖大穴, 大株行距, 选大苗。树塘大小要达到造林的基本要求, 如杨树塘必须达到50 cm见方、深50 cm以上。

(3) 栽植方式。覆土超过1/2时, 注意提苗, 并用脚踩实, 再覆土, 覆完土后浇水, 一定要浇足、浇透定根水, 即“一提二踩三浇水”[10,11,12]。

(4) 扶正刷白。苗木高大或风速较大的地区, 苗木容易被风刮歪, 造成苗木根基不稳, 根土分离, 使根系周围土壤的水分散失, 导致苗木干枯死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出现, 需要对新栽苗木进行支撑固定。可在苗干下半部用草绳缠绕, 以保护树皮, 再用3根木棍呈三角形支撑, 使苗木呈垂直状态。同时, 对用作行道树的苗木进行刷白, 涂白位置位于苗木根颈1 m以上的部分, 其主要作用:一是作为交通标志物;二是美化环境;三是杀灭有害生物。

4 管理

(1) 抚育管理。成片林地, 前3年可采取农林间作 (即林间套种农作物) , 以耕代抚;3年后的幼林每年抚育不少于2次;林网、林带和四旁林木每年要挖营养盘、营养带。杨树3年进入速生期, 每年至少追肥1次, 挖环状坑, 每株施尿素0.5 kg或人粪肥50 kg。干旱季节还应及时灌水, 做到管树如管棉, 种树如种田[13]。

(2) 病虫害防治。食叶害虫多舟蛾类, 每年繁殖5代, 严重时几天内可将全树树叶食光。防治方法:用快杀灵800倍液或甲胺磷500倍液高射喷雾。蛀干害虫主要是桑天牛、星天牛等, 可用敌敌畏100倍液、40%氧化乐果20~40倍液泡棉球塞入虫孔, 或用毒签塞虫孔, 也可向虫孔直接注射原液。

(3) 合理修枝。杨树生长3年内不应修枝。以后在林木停止生长的秋末冬初和早春进行修剪。可修去主干高度1/4以下的侧枝和与主干竞争的大枝, 以后逐年修枝, 应保留树高1/3以下的侧枝。修剪工具要锋利, 修剪伤口应平滑、不留桩, 以免树木成材后出现死节、空洞。并及时在伤口上涂抹掺入杀虫剂的防冻剂、防腐剂, 预防溃疡和天牛等病虫害。

摘要:从种苗选择、整地施肥、栽植、管理等方面介绍杨树的栽培技术, 以实现杨树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篇8

1 林地选择

科学研究表明, 杨树要求生长季节雨量充沛, 土壤有效层厚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1.5~2.0m是最适宜杨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80~100cm、地下水位1m左右的为中等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在40cm以下、地下水位长期在50cm以上, 如无排水条件, 则不宜栽植杨树。

2 苗木选择

一是杨树品种繁多, 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生长状况有很大差别, 因此要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的栽培原则, 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切不可盲目引进推广新品种。二是杨树苗木质量与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有重要关系。一般选择二年生的苗木, 即2年的根1年的干。要选择苗木高度3.5m以上、胸径4cm以上、梢不弯曲的壮苗[1]。

3 整地挖穴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 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 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促进杨树根系发育, 增强抗旱、抗风能力, 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在造林前进行细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产的林地转变为丰产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紧实度, 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有利于杨树根系对深层土壤的利用。根据造林密度, 在定植点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4 造林

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种, 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 在1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 通常稀植, 并实行农林间作, 以保证每株树有充分的受光条件。采用6m×6m、7m×7m、8m×8m的株行距, 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规格, 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种植形式, 间作农作物6~7年。在这种密度下, 轮伐期为10~12年, 成材胸径40cm, 立木蓄积可达到180~240m3/hm2。培育中小径级材, 株行距可以小于4m×4m, 轮伐期可短些, 约5年, 胸径20cm, 立木畜积100m3/hm2。在杨树片林栽培中, 密度偏大的现象比较普遍, 但通过调查对比可知, 栽植密度过大, 不但费用增加, 且生产的木材径阶小、价格低、效益相对较差, 而培育大径材效益则较高[2,3]。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造林方法, 即首先在80cm×80cm×80cm的大穴中回填1/3左右的土, 把苗木放入穴中扶正、标直;然后再填一部分土, 轻提苗木, 使苗木根系舒展;接着踩实浇2桶左右的定根水, 等水渗透后再填土踩实、培起风堆等。

5 林粮间作

抚育杨树幼林, 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实行林粮间作。实行林粮间作不但在栽植后的几年内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通过间作, 抚育了幼林, 给幼林生态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 林粮间作应以矮杆豆科作物为主, 如花生、黄豆等。

6 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其促进林木生长效果十分明显。每年夏冬两季都要翻耕土壤, 除掉杂草, 疏松土壤, 增加土壤通透性, 让杨树根系生长发育更良好。在沿河土壤比较黏重的地区尤其需要推广这种技术, 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施肥。实践证明, 仅此一项技术, 就可使用材产量提高1倍。

7 肥水管理

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树时施入穴中, 一般施有机肥5~10kg/株或过磷酸钙250g/株, 将所施肥料与熟土掺匀, 回填土30~60cm的根系活动层内。施追肥在树冠边缘下开施肥沟, 沟长80cm、宽20cm、深20~30cm, 施尿素250g/株。施肥后应及时浇水、中耕除草[4]。杨树对水分的要求很高, 一般每年应灌水3~4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芽前灌返青水;5~6月灌促生水, 促枝叶扩展;11月灌防冻水, 促进根系生长。施肥后遇天气干旱亦应浇透水。

8 整形修枝

整形与修枝应在秋冬与初春树木停止生产时进行。如果用大苗造林, 苗高在6m以上, 3年之内不进行修枝, 3年后6m高处直径达10cm以上时修枝1次, 把无侧枝的主干再提高3~4m, 以培育较高的无节良材, 但修枝绝对不能过度。应当强调的是, 整形应在第1年生长结束后或第2年春天就开始, 直到3~5年树高10~14m已形成通直的主干时为止。整形的方法是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 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 直到8m以下通直无枝, 8m以下树干上侧枝着生处直径达到10cm时即应修去侧枝, 由下而上修枝直到干高8m为止, 以保证干材芯10cm以外无节。修枝高度大致是1~3年少量修枝,

(下转第224页) (上接第219页)

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 6年以后修枝到树高的1/2~2/3处。主干上发出的萌条应及时除去。

9 间伐

间伐能提前获得小径材, 主伐时收大径材。出售小径材的收入可用于中期林木的管护, 缓解资金不足的困难。间伐不是增加了木材产量, 而是提前获得小径材。密度大的片林 (2m×3m或2m×5m) 间伐后林木增粗效果不明显, 不宜间伐。初植密度为3m×5m或3m×6m的中密度片林可在第6年间伐;在第11~14年收获30cm以上的大径材。根据调查, 实行中密度林分间伐最终收获大径材的栽培模式, 年平均效益比不间伐要高, 但比直接培育大径材的栽培模式效益稍低。因此, 在生产中, 无论采用何种栽培模式, 在技术、资金、土地承包期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量培养大径材, 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杨波.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7) :208, 214.

[2]单金娜.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09 (10) :48.

[3]孙秀华, 李玉山.杨树速生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09 (9) :28.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篇9

1 选地与整地

造林地的选择是决定造林成败的关键[3]。因此, 要严格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根据杨树的适生条件, 造林地应选在河滩淤地、河流两岸或废河道、农田林网及水肥条件较好的谷地、荒地、“四旁”等。地下水位1.5~3.0 m, 土壤可溶盐含量低于0.2%, 土壤的有效土层应在1 m以上, p H值7~8,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土地上为最好。若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土地上造林, 应该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 (如客土、台田、深耕、洗盐、施肥等) 来弥补。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坚实度, 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有利于杨树新根伸长和对深层土壤水分、养分的利用。一是全面深翻, 加大穴整地。造林地全面翻耕30~40 cm后, 在定植点上挖1.0 m×1.0 m×0.8 m的大穴, 这种方法适用于片状造林地。二是大穴整地。在沟、河、路、渠和“四旁”植树不便于全面深耕的条件下, 挖大穴, 穴状整地要尽量保护现有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

2 选用良种壮苗

优良品种是林木速生、丰产、优质的根本。由于不同的优良品种对病虫害、自然灾害的抵抗力有所不同。因此, 要选择3个以上优良品种进行种间混交造林。我国第3代杨树良种有中林46、中潜1号、中潜2号、中潜3号、中嘉8号、中汗17号、南抗3号、南抗4号等;第4代杨树良种有107杨、108杨、110杨、50号、36号、74号、2001、2025、895杨以及三倍体毛白杨、84K杨等;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我国选用第4代杨树良种进行杂交, 最终选育出更优秀的速生抗虫杨丹红杨、巨霸杨等。壮苗是林木速生丰产的物质基础, 它直接影响到造林后的成活率、初期生长量和抗逆性。其规格要求:Ⅱ级以上苗木造林, 苗高3.5 m以上, 地径3.5 cm以上, 根系保留长度15~20 cm, 苗干无病虫害和严重机械损伤, 无枯梢、干斑、徒长现象。

3 丰产栽培模式

一是农林复合栽培模式。平原农区宽窄行复合栽植株行距3 m×2 m×8 m或3 m×3 m×10 m, 它不仅很好地利用了树木生长的边际效益,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以耕代抚, 减少管理环节, 还能延长作物间作年限。二是营造混交林。北京林业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的研究发现, 杨树与刺槐合理混交可以加速林木生长, 增加木材产量, 减少病虫害发生, 提高林分稳定性, 同时可培肥林地土壤。山西临汾师范学院的研究表明, 杨树套种杞柳可以达到优势互补, 比套种农作物收入增加67.5%, 可明显促进杨树生长。进行种间混交试验表明, 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三是农林轮作或树种间轮作。采伐后纯种农作物1~3年或与其他树种交替栽培。

4 造林

一般情况下密度对树高的生长量影响不大, 但对林分的平均胸径和材积产量影响很明显, 随着年龄增大, 密度的作用愈加明显, 林分密度与林分直径、材积生长成反比。确定合理的密度应考虑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 同时还要考虑到所培育木材的径级和林种。培育小径材株行距 (2~3) m× (3~5) m;培育中径材线状林株行距2 cm× (3~4) m, 片状林株行距3 m× (5~6) m或4 m×5 m;培育大径材株行距5 m×6 m、6 m×6 m和4 m×8 m。

秋末冬初造林适用于土壤湿润、灌溉方便、无长期大风危害、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从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之前进行, 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底。春季造林于土壤解冻后至芽萌动前进行。春季造林一定要坚持随起苗随栽植, 造林前苗木充分吸水后栽植成活率高。栽植按照“四大一深”的技术要求, 做到大穴、大苗、大行距、大水、深栽、实踩;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干旱大风天气起苗前圃地浇水, 经过长途运输的苗木清水浸泡3~7 d后栽植。栽植深度40~60 cm, 以根原际以上20 cm左右为宜。栽植时, 首先回填表土25 cm厚 (有条件的地方混土施入腐熟有机肥25 kg/株) , 再将苗木放置在定植点上扶正, 前后左右株行间对齐, 然后埋土, 埋土至根原际或穴的1/2时第1次踩实;埋土至穴口10 cm处第2次踩实;最后在穴周围封15 cm高的土堰, 以便浇水。

5 抚育管理

栽后及时浇水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4]。因此, 栽后要及时浇1次压根水, 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下沉与根部紧密结合, 以利愈伤组织形成和补充树干水分。5月中旬至6月上旬干热风天气分别浇1次透水。浇水后待表土露白或松散时, 以树干为中心封40 cm见方, 高20 cm的土堆。涂白能有效地防止日灼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树干高1.2 m以下涂白, 要均匀, 高度保持一致。涂白剂的配制方法是:生石灰10 kg、硫磺粉1 kg, 食盐0.2 kg、植物油0.2 kg, 热水40kg。首先用热水将硫磺粉调成糊状, 用少量水将生石灰充分熟化、过筛, 然后将所有原料放入容器内, 注入热水充分搅拌即可。新植幼树树干会萌发出不定芽, 应把树干高1/2以下的萌芽全部抹除, 生长期需抹芽2~3次。一至三年生幼树要合理追肥、浇水、松土、除草。5—6月施尿素0.2~0.3 kg/株, 立秋后施复合肥0.25 kg/株, 秋末冬初施腐熟有机肥25~50kg/株, 或埋叶、压青等;每年3月下旬树木发芽前、5—6月干热风天气和11月至封冻前共浇水3~4次;据测算:施肥结合浇水使林木生长量增加50%以上, 尤其是胸径和材积生长更加明显。生长期内需中耕除草2~3次, 内浅外深不要伤根, 可有效减少草与杨树争夺水分、养分及病虫害发生。幼龄林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 于第3年冬季疏除第1年萌发的侧枝;中龄林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修枝伤口光滑不劈裂, 不留桩, 伤口以平或稍凹为度。间伐能提前获得小径材, 主伐时收获大径材。出售小径材的收入可用于中期林木的管护, 缓冲资金不足的困难。由于杨树树冠中下部光秃的侧枝和主干萌芽力和成枝力较低, 间伐过晚不能形成新的树冠, 林木增粗效果不明显, 所以间伐时间在树冠下部小枝开始枯死时为宜, 间伐方式最好采用隔行或隔株间伐, 并要保护好保留木树冠不受损坏。

6 虫害防治

防治食叶害虫于幼虫发生期喷洒25%灭幼脲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 或农百安3%苯氧威1 500~2 000倍液, 或每株侧根上均匀打3个小孔注入甲胺磷乳油原液3~5 m L。防治刺吸式害虫于幼虫发生期按商品标示配制喷洒啶虫脒或吡虫啉溶液。防治蛀干害虫于虫孔内注射药液, 在有新蛀屑的虫孔内用注射器注入50%甲胺磷乳油20~40倍液, 用胶泥塞住上下孔口, 以防药液溢出。插毒签或塞堵药棉;首先用铁条或钉子将虫孔捅一下, 然后插毒签或送入浸泡50%甲胺磷乳油的小棉团, 用胶泥塞住上下孔口, 杀虫率均在98%以上。

摘要:介绍了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包括造林地选择与整理、选用良种壮苗、栽培模式、造林、抚育管理、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永丽.速生杨树丰产栽培技术[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2010 (4) :220-221.

[2]王慧.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192.

[3]王凤龙.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 :228.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问答(三) 篇10

杨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从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是防护林,还是城镇绿化或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到处都可以见到杨树人工林。在山区和林区,还有大面积的山杨次生林。半常绿—常绿杨树新品种在我国南方已引种成功,从而使杨树种植区扩大到福建和云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而作为人工栽培的杨树速生丰产林主要还是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杨树生长情况,我国的“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国家专业标准在全国划分了以下5个杨树栽培区(含7个栽培亚区):

①东北—内蒙古栽培区(含松嫩及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及内蒙高原两个亚区)。温度较低,生长期较短,适合较耐寒和耐寒的杨树品种,杨树产材量较低。

②华北栽培区(含冀鲁和苏鲁豫皖晋陕甘两个亚区)。属平原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好,适合多种欧美杨和美洲黑杨栽培品种生长,产材量比较高。雨量略不足,要达到高产,需要适当灌溉。

③黄土高原栽培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少雨,只有在平原地区具有灌溉和适宜造林的地方,杨树才能丰产,例如在绿洲地下水位较高处沿水渠种植杨树,效果较好。此栽培区适合种比较耐旱和耐寒的杨树品种。

④西北栽培区(含北疆及河西走廊、南疆和青海高原3个亚区)。气候特点同黄土高原栽培区。

⑤长江中下游平原栽培区。温度和雨量对南方型的杨树品种很适宜,如I-69杨和I-72杨,生产力较高,可以少灌溉或不灌溉,投入较少。

各栽培区的自然条件不同,采用的杨树品种和丰产栽培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切忌任意搬用。我国许多地方的地形(如山地、丘陵等)和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杨树丰产栽培,如有些地方形成杨树低产林和小老杨树,就是造林选地不当造成的,所以种杨树必须注意不要选错地块。

9. 怎样通过间伐改造杨树中、低产林?

目前,在我国的杨树人工林中,中、低产林占多数。主要原因是粗放经营和林分密度过大导致林木生长衰退。解决的办法,一是加强水肥管理,实行集约经营;二是对有条件的林分通过间伐来降低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不是任何密度、任何年龄的杨树林都适于间伐,适合间伐的条件是:年龄在4~5年间,密度中等,株行距在3米×4米、3米×5米和3米×6米之间。3米×5米和3米×6米的间伐强度为50%,将株行距改为5米×6米和6米×6米。3米×4米的间伐强度有两种选择,一是50%,将株行距改为4米×6米,主伐时收获中径材;另一种间伐强度是50%+33%,将株行距先改为4米×6米,然后再隔两行伐去1行,一次完成,形成相当于6米×6米的株行距,每亩18.5株,将林分密度改造为培育大径胶合板材的密度。

在放宽株行距,降低密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撂荒的幼林的抚育和水肥管理,可以解放林木的生长潜力,使杨树中低产林提升为高产林,生产出产值高的大径材。2007年笔者为河南省濮阳市改造杨树中低产林提出以上“间伐+抚育”的集约经营方案,正在实施。

10.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森林蓄积量的含义是什么?

生长量:指树木或林木在一定时间内树高、直径和材积的增长量。定期对林木的生长量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林木生长的进程、现状和趋势,为森林经营提供依据。

年平均生长量:指林木在整个生长年龄期间每年平均生长的数量。总生长量除以年龄等于年平均生长量。杨树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在幼年时低,逐年增高,到一定年龄后达到峰值,然后下降。

连年生长量:指林木生长进程中各年度的当年生长量。杨树林分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幼年时低,逐年增高,到一定年龄后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峰值的出现一般比材积平均生长量峰值的出现早。

森林蓄积量:指一定面积森林活立木的总材积,即指没采伐还在积蓄材积的林分材积。单位面积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是表示林分生产力的指标,一般以立方米/年·公顷(亩)为单位表示。

11. 怎样确定杨树林分的采伐年龄(主伐龄)?

采伐年龄也叫主伐年龄,指林分达到成熟而进行采伐的年龄。杨树用材林的材积生长量达到什么水平才是适宜的采伐年龄,这是杨树林经营中的重要问题。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杨树林在材积生长量还没有达到高峰期,或仍处于高峰期,就过早地被林农采伐了,无形中受到了损失,林农仍不觉察,笔者称之为超前采伐。也常见到这种情况,近熟林分的生长量已长期明显下降,仍不及时采伐,这样也会带来损失。这是不了解杨树林分材积生长进程和怎样确定杨树的采伐年龄造成的。

杨树林的材积生长量一般早期低,然后进入高峰期,最后逐年下降。单位面积每年材积生产数量最多的时期的年龄是林木平均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即数量成熟龄。随着林龄增长,超过生长高峰期后,连年生长量下降,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与材积平均生长曲线相交,此时即为适宜采伐的年龄。此后连年生长量低于平均生长量。在密度不同和集约栽培强度不同的情况下,上述两曲线相交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以上提到的超前采伐,就是指当杨树林分的连年生长量还没有降到低于年平均生长量时,即林分尚能继续高产时过早地采伐。另一方面,在生产中也常看到,不少杨树近熟林,由于密度过大,缺少水肥管理,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已经长期大幅度下降,但林农仍在观望和等待,舍不得采伐。这样的滞后采伐,浪费了土地和时间,每年每亩地的损失可达到数百元。因此,在集约栽培条件下,不论是超前采伐还是滞后采伐,都会造成损失。

比较稀的林分,如5米×6米、6米×6米和4米×8米,杨树林分的材积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较晚,并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3~4年),采伐年龄大致在10~12年之间,如果市场价格太低,还可以晚两三年采伐。培育大径材,林分稀,采伐的时间可以放宽一些。比较密的林分(如2米×3米和3米×4米)则不然,材积生长高峰较早出现,高峰期不能长时间持续,生长量迅速下降,采伐应该及时,采伐年龄一般在4~5年之间。密度中等的林分介于前两者之间,采伐年龄在7~8年之间。

上一篇:呼吸机安全风险评估下一篇:防窃电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