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

2024-05-06

麝香保心丸(精选十篇)

麝香保心丸 篇1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他汀,联用,冠心病,疗效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作为临床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因患者机体血脂代谢紊乱,冠状动脉部位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诱发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一类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关系逐渐得到证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麝香保心丸和他汀类联合治疗,并与单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相比较,探讨二联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20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入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用组(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为(65.7±8.5)岁;二联治疗组(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为(65.3±8.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单用组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3丸/次,每天3次;二联治疗组患者在单用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10mg/次,每天2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检测,同时注意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洪小苏[4]拟定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级;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比较

单用组与二联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6.7%;二联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P<0.05

2.2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二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等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单用组与二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二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P<0.05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伴有血液粘稠度异常增高症状,而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显示[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减少1mmol/L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1/4。麝香保心丸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血管扩张,强心解痉及抗氧化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中。而阿托伐他汀则是一种新型他汀类降脂药物,能够有效拮抗载脂蛋白B-100形成,降低三酰甘油水平,且其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小板粘附性,扩张血管及提高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作用亦被证实;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

本次研究显示,二联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二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等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二联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麝香保心丸和他汀类联用与单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风险,降低血脂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永.麝香保心丸与单硝酸异山醇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6):138-139.

[2]崔国强,陈延军.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2011,6(7):775.

[3]王莹,贾连旺,陶钦洪.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1,14(9):1311.

[4]洪小苏.麝香保心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评价-中西医结合将是我国冠心病防治的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62-63.

[5]杨庆辉,张玉卓,刘倩倩,等.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45(4):363-364.

麝香保心丸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2月~2月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8.14±12.87)岁。病程0.5~,平均病程(8.48±3.42)年。经病理诊断,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绞痛诊断标准,且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麝香保心丸禁忌症与过敏史。心绞痛分型为:稳定型29例,不稳定型31例。合并症包括:高血脂9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31例。按照入院先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仅服用治疗心绞痛的常规药物;研究组在服用麝香保心丸的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治疗心绞痛的常规药物,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与他汀类药物等。研究组患者联用前列地尔与麝香保心丸,其中麝香保心丸为口服给药,3次/d,2颗/次;而前列地尔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前列地尔10 μg+生理盐水100 mL,1次/d,连续进行10天。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症状消失程度与心电图表现为疗效判定依据: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心电图图像恢复至正常状态,偶有变化也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

(2)有效:心电图仅在ST段尚有少许异常,即0.05 mV的上升,且房室与室内的传导阻滞问题已得到了明显改善,T波或变浅幅度超过25%或变为直立状态。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3)无效:心电图异常情况加重,ST段出现了0.05 mV的下降,传导阻滞更加明显,T波或倒置或平坦或加深幅度超过50%,心律处于异位状态[2].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行统计学软件包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研 究 组 显 效 1 7 例 ( 5 6 . 6 7 % ) , 有 效 1 2 例(4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2例(40.00%),有效8例(26.67%),无效10例(33.33%),总有效率为66.67%.研究组在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x2=9.02,P<0.05)。

2.2 心电图结果

研 究 组 显 效 1 7 例 ( 5 6 . 6 7 % ) , 有 效 1 0 例(33.33%),无效3例(10.00%),总有效率90.00%(27/30)。对照组显效12例(40.00%),有效7例(23.33%),无效11例(36.67%),总有效率为63.33%.研究组在远优于对照组(x2=5.96,P<0.05)。

2.3 心绞痛发作次数

治 疗 前 , 研 究 组平均 每 周 发 作(11.25±0.76)次;治疗后,平均每周发作次数降低到(2.57±0.6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5,P<0.05)。

治 疗 前 , 对 照 组平均 每 周 发 作(11.54±0.84)次;治疗后,平均每周发作次数降低到(5.21±0.7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8,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出现病变而导致心肌缺血,而冠心病会导致心绞痛出现,若不及时治疗,就会诱发心肌梗死。就西医治疗方法而言,一般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伐他汀、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各种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这些药物固然可以抗凝、避免血小板积聚,还能增加心肌供氧量,对于心绞痛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心绞痛患者多是高龄,普遍合并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仅针对心绞痛进行治疗,日后仍会复发。因此,其疗效和心电图结果分别仅有66.67%和63.33%,治疗后每周发作次数也还有5次之多。

中药制剂麝香保心丸的主要成分包括蟾酥、牛黄、麝香、冰片、人参与苏合香脂等。其中苏合香脂与冰片的香味可以宁心醒神、益气强心,麝香和蟾酥可以散瘀理气、镇痛活血,人参固本培元,牛黄可以祛痰湿[3].这些中药成分综合作用,不但可以扩张血管,恢复对心肌的`正常供血供氧,还能稀释粘稠的血液,促进微循环的正常运行,甚至麝香保心丸可以使心肌血管具有更大的密度,有利于心血管细胞的重生[4].因此麝香保心丸对于心血管疾病有着非常明显的疗效。而前列地尔有效成分--前列腺素,既有抗凝、增加心肌供氧量的功能,也可以降低血脂,避免糖尿病等合并症对患者血管的再次侵袭[5].这两种药物联用,不但药效得到了加强,还可以避免病情复发。

研究组的治疗结果,不但疗效和心电图结果分别高达96.67%和90%,治疗后每周发作次数也仅有2次。常规西药治疗心绞痛,虽然有一定疗效,若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预后有一定的复发可能。联用前列地尔及麝香保心丸不仅西药的药效更加强劲,在预防心绞痛复发上也是效果明显,因此更加适合临床加以合用。

参考文献

[1] 杨金梅,薛秀萍。麝香保心丸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299-300.

[2] 郭士金。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09):104-106.

[3] 宋国良,裴兆辉,漆满英。前列地尔注射液与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03):85-86.

[4] 吕志芹,魏文慧,刘秀兰,张会芳。麝香保心丸联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比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1):110-112.

麝香保心丸临床疗效观察 篇3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麝香保心丸;通心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18-02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与多发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有严重威胁[1]。在临床中应用可对心绞痛症状予以改善且副作用较少的药物是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治疗方法。我院在为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时,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通心络与麝香保心丸治疗,其中麝香保心丸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37-69岁,平均(52.4±3.1)岁;将心源性休克、肝肾功能不全、重度心力衰竭与出血性疾患排除。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等治疗,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80015)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给予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1020068)治疗,2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频率、持续时间进行记录,对用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两组疗效展开临床判断。显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有80%以上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有80%以上减少,或在与治疗前相同的劳累程度下未发生心绞痛;有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用量均有50%-80%的减少;无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所减少,且减少程度为50%以内;加重: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用量均有所增加。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统计学分析,用(χ ±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X2检验,当P<0.05时,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7例,加重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26/36);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加重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为(2.4±0.6)次/d,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3.5±2.4)min,治疗后分别为(1.7±0.5)次/d、(4.1±0.6)min;观察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为(2.6±0.5)次/d,每次发作时持续时间为(13.2±2.1)min,治疗后分别为(0.8±0.2)次/d、(2.1±0.3)min。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中医理论中“胸痹”范畴,当心绞痛发作时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很容易因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猝死,因此冠心病心绞痛的及时治疗极为重要。

麝香保心丸由多种名贵中药制成,主要包含人参、麝香、冰片与苏合香等成分,有理气活血、芳香温通、开窍止痛、健脾养心之功,可在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梗死、胸闷和心绞痛等患者治疗中发挥显著疗效。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麝香保心丸作用机制为对患者血脂加以调节,对血小板积聚、血管壁炎症、内膜增生等发挥抑制作用,对血管内皮加以保护,稳定容易受损的斑块,促使血液粘稠度降低,强化心肌细胞对缺氧状态的耐受能力,促使血管治疗性再生,从而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予以有效缓解,对患者生活质量予以有效改善。另外,麝香保心丸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予以强化,对其心功能予以明显改善,降低组织损伤发生率,故而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可发挥显著疗效。

在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麝香保心丸具有显著疗效,可缓解患者心绞痛,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钟瑛,林广燕,杨德智.麝香保心丸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163-164.

对麝香保心丸的用药建议 篇4

适应证: (1) 当胸闷、心绞痛急性发作时; (2) 年长者在爬山、登楼、乘飞机等运动超负荷或情绪激动情况下。

用药方法:2~4粒, 舌下即刻含服, 若胸闷、气急等症状未缓解可以在5 min内重复服用1次。

2 3个月疗程

适应证: (1) 有胸闷、心绞痛发作史; (2)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 (尤其是在冬春、夏秋季节交替时) ; (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用药方法:1d 3次, 每次2粒, 口服。对于极少部分有胃肠道反应者, 可予以饭后服用或舌下含服。

3 长期治疗

长期治疗指至少持续1年以上。

适应证: (1) 有心肌梗死病史; (2) 有长期、频繁心绞痛发作史患者; (3) 介入治疗后; (4) 急慢性心力衰竭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麝香保心丸 篇5

近年来,以阻滞神经激素激活及心肌重塑为主的综合治疗已使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有了较大改善,但其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性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中医药可能对心衰治疗形成有益补充,但循证医学研究的缺失限制了其发展与推广。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丁茹、桂艳萍、陈金明、吴宗贵等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观察了麝香保心丸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了循证医学佐证。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研究共纳入确诊为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6例,年龄33~82(64.5±7.2)岁(中位年龄66岁),男性56例,女性40例。入选患者心脏彩超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Ⅳ级,冠心病病程1~20年,心衰病程1~8年。

冠心病的诊断为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径狭窄≥50%;筛选前以下任一项检查结果提示心肌缺血:静息或症状发作时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试验、动态心电图、超声负荷心动图、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CT造影(冠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径狭窄≥50%),并不伴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炎、冠状动脉栓塞、原发性心肌病。

入选病例中37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34例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CT检查提示冠脉三支病变或左主干、前降支近端重度狭窄。

患者均已根据中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及冠心病治疗相关指南接受规范化治疗,心衰症状稳定2周以上,冠心病症状稳定4周以上,均未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近3月内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研究方法

此研究设计严格遵循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共分为两个阶段。入选患者首先进入为期2周的导入期,确定冠心病及心衰处于稳定状态,确定患者已按照治疗指南优化冠心病及心衰治疗,并治疗其他伴随疾病,确定患者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导入期结束时,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安慰剂组,进入24周双盲治疗期。

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包括:冠心病、心衰优化治疗+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口服);安慰剂组治疗包括:冠心病、心衰优化治疗+安慰剂(2粒/次,3次/d,口服)。

冠心病、心衰的优化治疗包括抗血小板类、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硝酸酯类、洋地黄类等药物的应用。

安慰剂是与麝香保心丸外形、气味、口感相近的模拟剂。患者随机化分组后,每4周访视1次,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直到研究结束。

心功能评估采用超声心动图、脑钠肽(BNP)测定、6分钟步行试验(6MWT)相结合的方法。

统计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基础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χ2 检验,每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NYHA分级、伴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药物治疗(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洋地黄类、抗血小板类)等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LVEF、血清BNP水平及6MWT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中8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但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

心功能评估:(1)LVEF比较 治疗2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麝香保心丸组LVEF较前提高约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治疗前后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2)LVEDV比较 结果显示,无论麝香保心丸组或安慰剂组,与基线值比较,治疗24周后LVEDV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BNP水平比较 治疗2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麝香保心丸组血清BNP水平较前降低约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6MWT比较 治疗2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麝香保心丸组6MWT距离较前平均提高约16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6MWT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

讨 论

此研究发现,对于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西药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24周后,LVEF较基线值增加约5.6%(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研究者认为,这提示麝香保心丸治疗24周可使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功能提高。与此改变相一致的是,麝香保心丸组患者在6MWT中的步行距离也在24周后较治疗前增加约16米,反映了其运动耐量的改善。

心衰生物学指标BNP在室壁张力升高时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其血清水平反映了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的变化,此研究中BNP血清学水平在麝香保心丸组降低了约8.7%(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提示麝香保心丸可以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左心室前负荷。与此同时,两组LVEDV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不明显,反映其左心室结构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此研究结果提示,心衰患者接受麝香保心丸治疗24周,其左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心室舒张期压力有所降低,运动耐量明显增加,而心室重塑尚未逆转,这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心脏组织学的改变需要更为长期的观察有关。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临汾市尧都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中, 按照WHO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入选典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病程>1年, 且不伴随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为避免其他药物影响临床观察) 之患者80名。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劳力型心绞痛、伴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 一组为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随机分配, 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1.2 试验设计

两组均按照ACC/AHA/ESC2006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 暂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2丸/次 (每丸22.5mg) 3次/日治疗一月。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mg 3次/日。试验要求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胸痛明显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但治疗期间均不得使用其他抗缺血中药。如果病情变化需要其他治疗则退出试验。他汀类调脂药物及阿司匹林均稳定使用, 不允许停用。所有患者均定期进行病史询问, 定期复查心肌损伤标记物及ECG, 以临床症状缓解及ECG改善为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断

治疗期间以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无典型心绞痛发作, ECG明显改善且未出现阳性心肌损伤血清标记物为显效。以症状改善, 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或程度减轻, ECG轻度改善为有效。以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ECG表现缺血加重, 甚或出现心肌损伤血清标记物阳性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 有效13例, 无效3例, 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对照组显效26例, 有效11例, 无效1例, 2例患者有明显血管性头痛未能坚持治疗, 中途退出。治疗组有效率92.5%, 对照组有效率94.7%, 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麝香保心丸是我国第一个以西医标准为参照研发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成药, 由人参、麝香、冰片、肉桂、蟾酥、苏合香脂及牛黄组成的具有宽胸理气、益气活血、芳香开窍以及温通作用;能显著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症状, 改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是第一个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数十年, 既往研究表明, 其可扩张冠状动脉[1], 改善冠脉血流量, 减慢心率, 降低心肌氧耗。故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近几年研究表明, 麝香保心丸可降低血清LDL-C和降低动脉粥样斑块内的金属蛋白酶[2], 故麝香保心丸通过降脂和降低金属蛋白酶以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基质的降解, 从而对粥样斑块起稳定作用。麝香保心丸可以保护血管内皮, 阻遏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发展。洪永敦[3]等亦发现麝香保心丸能够有效抑制动脉壁炎性反应, 降低炎性反应对冠状动脉的损害, 从而保护了血管内皮细胞。稳定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麝香保心丸能保护内源性一氧化氮[4], 并降低血液黏度[5], 使缺血心肌再血管化[6], 而且麝香保心丸具有优化的血管新生作用, 其可促进心肌缺血部位的血管再生但不促进肿瘤等的血管再生。促进缺血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 减轻心肌缺血从根本上改善心肌供血。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在临床上不但能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长期治疗与预防, 还能用于心绞痛发作时的急救, 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最佳选择之一。

4 结论

麝香保心丸对缺血心肌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现在对其研究设计涉及诸多方面, 包括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促进血管再生, 减慢心率, 减少心肌氧耗, 增强机体耐氧能力, 降低TC和TDL-C浓度, 提高血浆SOD水平, 保护心肌内皮细胞和膜的完整, 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等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可靠, 作用稳定, 且不会产生耐药, 无明显不良反应, 应用方便实惠, 患者的长期用药依从性好, 易被患者接受, 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理想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罗海明, 戴瑞鸿, 王受益等.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缺血作用的心脏影像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6, 16 (6) :323-325.

[2]李天奇.麝香保心丸和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 2006, 8 (5) :296-299.

[3]洪永敦.麝香保心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 (9) :780-783.

[4]陈鹏毅.麝香保心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 2005, 27 (8) :618-620.

[5]戴小华.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8, 5 (12) :556-558.

麝香保心丸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52例, 女性患者78例。患者的年龄42~85岁, 平均年龄 (65.2±0.3) 岁。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疗效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对冠心病进行确诊[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服用常规的冠心病治疗药物, 1~2丸/次, 每丸22.5mg, 每天不得超过3次。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下, 还口服麝香保心丸, 2丸/次, 3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 至少服用6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时间分别为: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比较其主要临床病例和其他临床病例。主要临床病例有: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因心绞痛急诊或住院;因其他血管原因急诊或住院[3]。其他临床病例为:其他无法预计的住院或者急诊。

1.5 统计学方法

应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4]。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中有119例患者接受随访, 随访率为91.5%。治疗组随访患者中, 实验结束后停止麝香保心丸使用的有38例;继续使用的有14例;还有13例减量继续长期服用。

2.2 两组治疗前后合并用药情况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比较, P<0.05, 前者明显比后者减少;两组患者其他药物的使用,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临床病例分析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例比较, P<0.05, 前者明显比后者少。如表1所示。

2.4 两组死亡病例比较

在两组患者的随访中, 全因死亡的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比较,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2.5 心肌梗死病例

在两组患者的随访中, 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例。此例患者是治疗组患者, 年龄81岁。

2.6 心绞痛病例

所有随访患者中, 因心绞痛急诊或住院的患者有18例, 治疗组6例, 对照组12例。两组的心绞痛事件进行比较, P<0.05, 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要少。

2.7 其他事件

两组患者的其他临床病例比较, P>0.05, 无统计学差异。

2.8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并未出现恶心;心率明显下降;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有:1例局部疱疹。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有:1例轻度胃部不适;1例唇舌麻木。

3 讨论

曾经在医学上也有过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研究, 但是本文主要研究麝香保心丸的长远疗效[5]。本文与以前研究不同的特点:研究对象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访的时间非常长, 最长达到33个月;本文随访率比较高, 达到91.5%, 患者随访的信息比较完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 与常规的冠心病药物治疗相比, 使用麝香保心丸的冠心病患者有以下疗效:硝酸酯类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主演临床病例发生的较少[6], 包括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因心绞痛住院或急诊、卒中、因心力衰竭住院或急诊、因心律失常住院或急诊等;其他临床病例也较少。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 还能减少全因死亡的病死率;使用药物后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也较少;还有不良反应液相应较少, 恶心、心率明显下降、荨麻疹等不良反应都未出现。所有患者中有119例患者接受随访, 随访率为91.5%。治疗组随访患者中, 实验结束后停止麝香保心丸使用的有38例;继续使用的有14例;还有13例减量继续长期服用, 由此说明, 使用麝香保心丸具有稳定性。

目前医学上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具有安全性和耐用性, 但是长期服用的疗效并不明确。但是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 冠心病患者使用至少6个月的麝香保心丸可以减少心绞痛的次数;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也会相应减少。因此, 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良好, 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使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将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治疗组使用麝香保心丸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冠心病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 比较其临床病例和各指标。结果 随访后发现,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病例比较, P<0.05, 前者比后者少;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 P<0.05, 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冠心病患者使用至少6个月的麝香保心丸可以减少心绞痛的次数;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也会相应减少。

关键词:冠心病,麝香保心丸,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胡燕明, 蔡海坚, 毛小琼.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 2012, 27 (12) :1637-1638.

[2]朱慧, 罗心平, 王丽洁, 等.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7 (5) :474-477.

[3]何瑶, 武向阳.麝香保心丸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 2010, 23 (7) :2178-2179.

[4]张义稚.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14) :21-22.

[5]倪唤春.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评价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肌血流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23) :2580-2583.

麝香保心丸 篇8

目前治疗心肌梗死的常规措施有:使用纤维溶酶激活剂等药物的溶栓治疗, 静注肝素的抗凝治疗, 减少心肌耗氧量的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等[1], 但疗效并不显著。麝香保心丸源于苏合香丸, 在苏合香丸的基础上进行组方及剂型的优化改良, 是我国第一个以西医标准研发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 由人参、麝香、冰片、肉桂、蟾酥、苏合香脂及牛黄组成, 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多种途径控制涉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减少氧自由基、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的产生, 进而抑制凋亡因子激活通道, 促进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生成和促进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新生, 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改善心肌缺血。除此之外, 麝香保心丸还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肺功能, 治疗妇女绝经后综合症以及偏头痛等疾病[2]。

目前大量的临床试验报告显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效果较好, 但尚未发现有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 为进一步明确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们利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所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 为探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途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 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 无论是否隐藏或采用盲法。 (2) 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 患者其种族、国籍、年龄、性别不限, 排除合并其他疾病、危重症患者或服用其他药物的研究。 (3) 分组:麝香保心丸组:常规治疗+麝香保心丸。常规组:常规治疗 (包括尿激酶、低分子肝素、ACEI、消心痛、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 。 (4) 测量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 ,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 , 溶栓后再通率, 不良反应。

1.2 检索策略

以“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hexiangbaoxin Pill”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和EMBASE;以“心肌梗塞OR心肌梗死OR心梗AND麝香保心丸”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 各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0年4月。RCT检索遵循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RCT检索策略, 其他检索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 所有检索策略通过多次预检索后确定, 并用Google Scholar、Medical Martix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文献, 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 与本领域专家、通讯作者等联系, 以获取以上检索未发现的相关信息。

1.3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由两位评价者独立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 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后, 对可能符合纳入标准的试验阅读全文, 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纳入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按统一的资料提取表提取以下信息:文献题目、作者、发表时间、文献来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各组患者的基线、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研究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方法、盲法、失访和/或退出情况及是否使用意向性 (ITT) 分析等。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 随机方法是否正确。 (2) 是否做到分配隐藏。 (3) 是否采用盲法。 (4) 有无失访或退出, 若有失访或退出时, 是否采用意向性 (ITT) 分析法。如果所有方面质量评价标准均完全满足, 则该研究存在偏倚的可能性最小;如果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仅为部分满足, 则该研究存在中等度偏倚的可能性;如果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完全不满足, 则该研究存在高度偏倚的可能性。

1.4 统计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0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 (Risk Ratio, RR) 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 (Mean Difference, MD) 表达。各效应量均以95%CI表示。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当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同质性 (P>0.1, I2<50%) 时,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研究进行Meta分析;如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P<0.1, I2>50%) , 分析其异质性来源, 对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 若两个研究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而无临床异质性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异质性源于低质量研究, 进行敏感性分析。如两组间异质性过大或无法找寻数据来源时, 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有关文献202篇, 阅读文题摘要排除综述、叙述性研究、重复检出研究142篇, 对剩余60篇查找原文, 进一步阅读全文, 排除16篇非随机对照试验、38篇未达纳入标准的文献, 最终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基线可比性较好。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和质量学评价 (见表1、表2、表3)

注:*表示文献中未提及麝香保心丸使用剂量

1个研究[4]详细说明随机方法, 其余研究提及但未具体描述随机方法, 2个研究[3,6]正确实施分配隐藏, 其余均未提及, 纳入研究均未具体描述盲法, 仅1个研究[4]报告有失访/退出, 但未描述是否对失访/退出进行ITT分析。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左心室射血分数

4个研究[3~6]报告了治疗前后射血分数变化情况, 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I2=96%) ,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射血分数变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17, 95%CI (-5.67, -2.67) , P=0.94], 见图1。

2.3.2左心室收缩末容积 (LVESV)

2个研究[3~4]报告了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变化情况,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I2=0%) ,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Meta分析显示, 两组在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4.97, 95%CI (-2.15, 12.10) , P=0.94], 见图2。

2.3.3 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LVEDV)

2个研究[3~4]报告了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I2=0%) ,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在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差异变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MD=8.62, 95%CI (-1.42, 18.66) , P=0.77], 见图3。

2.3.4 溶栓后再通率

2个研究[7~8]报告了溶栓后再通率,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 (I2=0%) ,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Meta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在溶栓后再通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 95%CI (0.85, 1.20) , P=0.57], 见图4。

2.3.5 不良反应

1个研究[3]报告, 麝香保心丸有轻微不良反应, 1例头痛、1例口唇麻木、2例轻度上腹不适, 但均未影响继续治疗, 其余文献报告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的、严重的心脏状态, 其原因是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环突然全部中断而导致该部位的心肌损伤。根据卫生部紧急研究所提供的信息, 2000年我国心肌梗死的疾病负担已达到13亿元, 因此, 心肌梗死的治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学认为麝香保心丸具有芳香、开窍, 益气强心的功能。麝香保心丸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可能与其成分有关, 麝香可选择性地作用于β-受体发挥强心作用, 并可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心肌供血;人参则可降低血脂, 减少氧自由基, 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苏合香、冰片具有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蟾酥、牛黄有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5]。鉴于以上功效, 我们可以认为麝香保心丸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内皮功能等途径来发挥对抗心肌梗死作用的。

射血分数, 即LVE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 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之差即为搏出量。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 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力有关, 心肌收缩力越强, 则每搏输出量越多, 射血分数也越大, 因此, 射血分数是反映心脏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此外, 溶栓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溶栓再通率是反映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此次系统评价将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 ,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 , 溶栓后再通率, 不良反应作为测量指标, 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组在提高患者射血分数上优于常规组, 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在左心室收缩末容积 (LVESV) , 左心室舒张末容积 (LVEDV) , 溶栓后再通率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仅有1个研究报告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有轻微不良反应。

此次研究共纳入6个研究报告, 仅1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 2个研究报告了分配隐藏, 1个研究报告了失访/退出, 所有研究均未报告盲法和ITT分析。因纳入的RCT来自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试验地点, 且随访时间不同, 因此各纳入研究间的临床异质性较大。

今后关于此类临床研究应注意: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试验所采用的具体随机方法和如何实施分配隐藏;选择的指标要尽可能反映研究目的, 同时应关注对随访相关结局指标及生活质量评估;详细而规范地报告结果数据;关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目前西药、介入与外科等手段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均不能令人满意, 因此, 从此次研究的结果来看, 麝香保心丸单独应用或与西药联合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应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值得进一步探索, 但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双盲RCT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9]。

综上所述, 尽管Meta分析结果表明, 麝香保心丸与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对治疗心肌梗死有较好疗效。但需要指出的是, Meta分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Meta分析不能取代大规模、多中心的RCT, 因为后者属于真正的治疗试验研究, 而Meta分析只是一类将现有多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合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因此, 在解释这一结论时仍须谨慎, 并且需要不断收集新的研究资料, 将结论加以更新。在后续研究中, 应严格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理、方法, 使研究结果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高从光.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J].宁波医学, 2000, 12 (7) :345~347.

[2]罗心平, 施海明, 范维琥, 等.麝香保心丸的基础与临床[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9) :718~720.

[3]李旭丰, 张文宝, 王子健, 等.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 2004, 26 (1) :32~34.

[4]杨阳, 叶云丹, 毛黎明.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形态和功能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5, 18 (11) :1583~1584.

[5]郭新芳.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心功能疗效观察[J].中国科技信息, 2004, 17 (9) :80.

[6]杨国民, 庞琴, 彭元森, 等.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存活率的影响[J].上海医药, 1997 (8) :21~22.

[7]韩国杰, 王佟, 白振霞, 等.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成药, 2004, 26 (10) :30~31.

[8]于长金, 李存洲.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心绞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 24 (9) :579~580.

[9]周贤刚, 王宏伟, 余广彬.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Meta-分析[J].中成药, 2004 (S1) :1~6.

[10]詹思延.循证医学概述[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08 (1) :59~60.

[11]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M].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麝香保心丸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患者112例, 符合2001年5月中国心力衰竭协会 (CHFA) 制定的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修订标准及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舒张性心衰的诊断[5]。心功能Ⅰ~Ⅲ级 (NYHA) , 随机单盲分为两组, 观察组56例, 男23例, 女33例;年龄66~80岁, 平均年龄 (75.5±1.2) 岁, 病程1~5年;其中糖尿病22例, 高血压25例, 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9例, 房颤病史10例。对照组56例, 男21例, 女35例, 年龄67~81岁, 平均年龄 (76.5±1.4) 岁;病程1~6年;其中糖尿病20例, 高血压27例, 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6例, 房颤病史1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排除标准

(1) 急性心肌梗死; (2) 高血压急症及高血压危象; (3)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4) 缓慢性心律失常; (5) 严重肾功能异常。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照临床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病因及对症治疗, 给予抗血小板、利尿、降压、调整心率和心律、ACEI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麝香保心丸, 每次2丸, 3次/d口服,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服用其他中药, 2周为1疗程, 2疗程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内容

两组患者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28 d, 观察临床表现 (包括胸闷、气短、肺部罗音、双下肢水肿) 及6 min步行距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 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临床疗效判断[6]

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Ⅱ级, 但>Ⅰ级;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级;恶化:心功能恶化Ⅰ级或Ⅰ级以上。

2 结果

2.1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比较, 见表1。

观察组治疗后的胸闷、气短、肺部罗音、双下肢水肿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 (P<0.05) , 对照组治疗后的胸闷、气短、肺部罗音、双下肢水肿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 (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胸闷、气短、肺部罗音、双下肢水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麝香保心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 见表2。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麝香保心丸能改善患者活动耐力, 提高生活质量。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比较, 见表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麝香保心丸可改善患者心功能。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3 讨论

舒张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左心室舒张期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导致左心室舒张期充盈受损, 每搏量减少而发生的心衰, 多见于老年女性, 有高血压、糖尿病、左室肥厚者, 并常有冠状动脉性疾病或房颤。现已证明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有30%~40%为舒张性心衰, 虽其预后优于收缩性心衰, 但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医学认为心衰病位在心, 其病机为本虚标实, 属“喘证”、“心悸”、“水肿”、“痰饮”等范畴。《内经》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故临床多症相兼。麝香保心丸方中人参益气扶正, 培元固本, 麝香、苏合香、蟾酥、肉桂芳香温通, 理气散结, 活血化瘀。“痰也、血也、水也, 一物也”, 故“气旺脉自通”, 诸药合用共达气旺、水去、瘀散、痰消。本方通补兼施, 标本同治, 切中病机, 故疗效显著。现代病理研究表明, 细胞外基质 (ECM) , 特别是相应的纤维是影响心肌收缩和舒张的重要结构, 由于某种疾病导致细胞受损, 而心肌重构常有心肌细胞因子和ECM的变化, 如成纤维细胞的增加及胶原的改变,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激活, 促进了血管周围胶原的增加, 胶原的沉积超过其降解, 促使心肌发生纤维化, 导致心肌舒张功能减退。胶原的总量是决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主要因素, Ⅰ类胶原与Ⅲ类胶原的比例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在研究表明, 麝香保心丸可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Ⅰ类胶原的表达, 从而降低Ⅰ类胶原与Ⅲ类胶原的比例[7], 减少非梗死区胶原的含量[8], 减低心肌成纤维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量, 从而减少心肌胶原的合成及ECM的沉积[9], 促进分泌NO, 减少心肌胶原合成。可见麝香保心丸通过多靶点作用, 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 从而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本临床观察亦表明在舒张性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 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增加活动耐力,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国才.麝香保心丸与冠心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J].国际心血管杂志, 2004, (6) :1-3.

[2]王丽洁, 罗心平, 王涌, 等.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改善冠心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脏血管病杂志, 2008, 6 (2) :129-131.

[3]汪姗姗, 李勇, 范维琥, 等.麝香保心丸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大鼠心肌的促血管生成作用[J].中成药, 2002, 24 (6) :446-449.

[4]罗心平, 施海明, 范维琥, 等.麝香保心丸的基础与临床[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 (3) :1-5.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2007, 35 (12) :1089-1090.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8:3-84.

[7]谢春毅, 崔嬿, 张家美, 等.麝香保心丸对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胶原增生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5, 13 (1) :37-39.

[8]罗心平, 曾治宇, 施海明, 等.麝香保心丸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胶原改变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 4 (7) :20-22.

麝香保心丸 篇10

冠心病成因在于发生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其管腔内膜逐渐增生、管腔变得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当患者运动量增加时,会出现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病情是逐步进展的,症状也是逐步加重,临床上称之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如果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斑块破裂,引发血管内较大血栓形成,则可引起这条血管所供养心肌的血流突然中断,患者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剧烈的胸痛,甚至心肌梗死,这种情况被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取长补短的好搭档:阿司匹林+麝香保心丸

人体血管就好比高速公路,血液好比公路上的车流,向心脏运送养料补给。要保证养料补给准确送达,就需要公路平整完好,车况良好。麝香保心丸就像养路工,保持着道路平整;阿司匹林则起到保持良好车况,避免车辆抛锚发生拥堵的作用。阿司匹林和麝香保心丸合用,分别针对血管和血液起保护作用,可减少心绞痛加重、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的发生。两药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叠加少,价格较便宜,也利于患者长期使用。

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发挥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研究证实,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中风)或心血管性猝死的风险。

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只要没有用药禁忌证,所有冠心病患者都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毫克/日。鉴于现在大多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明显减少。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需要注意凝血障碍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患者,本身血管脆性较大,如果血管损伤则不容易止血。我们经常看见一些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在肢体受到磕碰后,会出现大片瘀斑。阿司匹林与活血化瘀药物同时使用时,应防止过度抗血小板凝集引起的异常出血,特别是重要脏器(如脑、视网膜等)的出血。

麝香保心丸——保护血管,促进血管新生

麝香保心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的保护血管作用。心绞痛发作患者,舌下含服2~4粒,多数在5分钟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稳定期的冠心病患者,每日3次,每次2粒,治疗3~6个月后,可见增厚的动脉壁变薄,狭窄缓解,血管功能逐步改善。通过心肌显像技术,可见心肌血流灌注改善。近年还发现,麝香保心丸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也就是促进缺血心肌生长新的小血管,发挥血供代偿作用。

上一篇:人格社会性发展下一篇:提纲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