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建设

2024-05-23

庭院建设(精选九篇)

庭院建设 篇1

中国农村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 庭院是农户最重要的活动区域, 是农业资源积聚和生产场所。农村庭院生态经济系统具有人类与生物小范围共生,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存, 物质能量高度密集的特点, 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照、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潜力, 增加人工辅助能的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缓解人地矛盾和环境压力。我国农村庭院生态经济系统容纳了绝大部分的乡村人口, 生活条件相对落后, 庭院建设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农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农户对庭院的规划、布局和建设也越来越重视, 美化庭院、建设生态庭院成为时代潮流, 为新时期的农村庭院建设重新提上日程提供了契机。

1 庭院经济建设

1.1 庭院经济内涵

因为庭院经济能充分利用零星土地和闲散劳动力、生产规模小、经营灵活、风险小、效益高, 上世纪80-90年代初, 为了解决农户燃料困难, 集约利用庭院土地资源, 缓解人地矛盾, 增加农户收入, 在全国掀起了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庭院经济建设热潮。综合研究者们从空间范畴、资源利用、投入要素和经营形式等角度的定义, 可以认为庭院经济就是以庭院及附近土地资源为基础, 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资金以及各种自然资源, 根据经济学和生态学原理设计的一种耦合了种植、养殖、加工、贸易和服务等环节的生态经济形式。

1.2 庭院经济研究进展

农村庭院生态经济系统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由“人类-环境-生物”组成, 具有人类与生物高密度共生、多级生产共存、多种环境交叉、人类生态与农业生态交织, 能量物质高密度积累等特点。庭院经济模式常常根据资源利用、产业联系、循环链、农业技术、经营效果等进行分类, 多用主要生态因子链命名:如石漠化地区的“椒-猪-沼”模式, 陕北“鸡-猪-沼-菜”四位一体模式, 赣南水土流失区的“猪-沼-果/鱼”模式, 皖南山区的“林果-花 (茶、药) -畜禽-加工和猪-沼-果 (菇、鱼) ”模式, 三峡库区“果-菜-花-禽-沼-渔”模式等。至于庭院经济效益核算, 有通过分析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率及不同模式对比分析的, 也有与传统模式比较分析的。但这些计算比较笼统和宏观, 没有针对具体模式的试验和精细的投入产出计算, 甚至只简单地归纳模式和设计生态环节, 根本不计算效益。少数研究即使计算了模式的投入产出, 但仍然没有对系统内部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 整个庭院生态经济系统运行仍然处于“黑箱”状态, 难以为庭院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筛选和系统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2 庭院景观建设

农村庭院融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 对农村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举足轻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对居住环境和视觉美感要求逐年提高。2001年卢兵友的农户调查发现环境美化型庭院所占比例不高 (12.5%) , 庭院面积较小, 但因其多样化特点和良好的环境效益, 认为美化型庭院是未来庭院发展的趋势。2010年, 任斌斌对农户庭院植物种类调查后证实观赏性植物已经成为庭院的主体植物, 观赏功能成为庭院植物的主要功能。但目前农村庭院植物还存在着种类偏少、乡土植物比例偏低、植物配置层次简单、单位面积生态效益低、景观混乱等问题。进一步对庭院植物配置及功能分类研究发现园林小品型和自然绿化型庭院综合效益较高, 在降温、增湿、降噪、固碳、美化等方面效果良好, 观测数据表明园林小品型庭院在空气负离子浓度、空气质量等指标上效果最好。庭院景观建设研究初期以定性描述为主, 随着研究是进展开始出现庭院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 近年更进一步拓展到定位观测的微观技术方法应用, 大大推进了庭院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但庭院景观建设还需要更多地与生物学、生态学、园艺学结合起来, 利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和工程技术实现庭院景观美化和生态优化。

3 庭院生态建设

庭院经营是解决农村生活燃料、增加农户收入、缓解人地矛盾、美化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方式, 在休闲旅游, 新农村建设, 循环农业, 生态农业, 生物资源开发, 农村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农村庭院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结合而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是农村生态建设的五大系统之一。庭院生态经济能够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农户联系起来, 有效解决农户生计问题, 生态脆弱区的庭院建设还能显著缓解当地的生态压力。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 庭院生态建设对农村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也影响深远。已有庭院生态建设模式多以沼气池为中心, 耦合庭院土地、植物、畜禽、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资源要素, 依据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学原理, 建立起庭院种植、养殖、加工、休闲服务等产业链环结构, 实现物质多次循环和能量的多级流动, 提高产出效益, 减少废弃物排放, 促使整个庭院生态经济系统高效良性循环。但对庭院模式的评价偏重于经济指标, 对其内部的物质能量流动计算、生态效益核算以及其支撑理论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庭院生态建设研究从内容到空间分布都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化研究, 对特殊区域因素考虑不够, 难以适应不同农户类型、不同农村聚落形态和不同资源禀赋等多样化需求, 因此庭院生态利用和模式推广严重滞后。

4 庭院建设展望

1980~1990年我国庭院建设研究非常活跃, 主要研究庭院经济发展和庭院循环生态农业等, 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着眼点, 兼顾生态效益和景观美化。2000年以后,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庭院建设逐渐由维持生计型、产业驱动型向多功能主导型发展, 重点转向优化人居环境和景观设计等。恰逢村庄“空心化”现象蔓延, 于是庭院建设与村庄整治、宅基地开发利用合流。总体来看, 农村庭院建设表现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人居环境美化为中心转化的趋势。

4.1 庭院建设主体内容多元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 发达国家庭院研究侧重于人居环境美化及舒适程度的提升, 有关庭院经济功能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差异也表明生活水平提高后庭院生产功能衰退和生活居住功能强化的一般性规律。2000s以来, 随着农户收入增加、乡村人口外迁、农地经营粗放化, 我国庭院建设也从重视经济收益转向关注庭院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庭院逐步由单一的生产居住单元转变为集科研、生产、生活、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系统。另外, 庭院建设多样化还表现在建设主体的扩大, 即从农村居民扩展到高级住宅区 (如别墅) 的城市居民群体。这种情况下庭院完全丧失了其生产功能, 景观设计受到空前重视。庭院空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完美融合的结果, 是家庭成员文化、科技、思想、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主观因素的总和。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往往影响人们对居住品质和环境的评价。因此, 庭院文化建设将是在庭院经济建设、庭院生态建设、庭院景观建设之后又一个新的建设阶段。庭院与建筑物一起构建的庭院空间所表达的营造理念、围合体系、文化底蕴、地域特征蕴含着特有的民族人文精神、思维方式、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庭院空间的文化内涵是区域特色和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区域特色塑造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已有庭院文化建设研究多分散于建筑学和园艺学领域, 今后应该注重宏观视角的庭院文化建设与村庄、区域整体风格、文化特色的融合与塑造。

4.2 庭院建设与宅基地整理融合

我国宅基地占地面积大、容积率低, 由于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 大量农村宅基地被闲置、废弃, 土地浪费惊人。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后, 农村劳动力严重老龄化、女性化, 农户活动逐渐向居民点收缩。通过宅基地整理重新开发利用居民点附近的土地资源, 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充分就业、增加农户收入。对于非整体居民点搬迁的零星闲置、废弃宅基地的最好利用方式是将宅基地开发利用与村庄整治、庭院建设结合起来, 建设生态庭院、发展庭院经营和庭院旅游 (如“农家乐”) , 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增加留守农户收入。

4.3 庭院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融合

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持续外迁, 农村劳动力相对不足, 边际外土地撂荒现象普遍, 农村“空心化”愈演愈烈。但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不能靠全面城市化对农村全方位替代来解决, 需要实现城乡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平等, 打破“乡-城”人口单向流动格局, 使得选择城市还是农村生活变成简单的个人偏好。于是,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庭院建设是实现新农村“村容整洁”的重要途径, 因此, 庭院建设中要兼顾村庄整体风貌和功能定位, 建成优美和谐的乡村聚落景观。

摘要:庭院建设一直是农村发展、乡村美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回顾农村庭院经济建设、庭院生态建设和庭院景观建设各个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和研究成果基础上, 指出当前庭院建设应该由侧重经济建设转向侧重庭院生态、休闲和文化建设, 以及庭院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宅基地整理合流的发展趋势。

美丽庭院建设阶段性工作汇报 篇2

今年,按照省、市妇联“美丽庭院”创建工作要求,妇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巩固提升美丽庭院建设。1 月份,县妇联号召乡、村两级妇联动员广大妇女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开展了冬季“美丽庭院”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活动重点对家庭内部卫生进行了大扫除,对家庭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的清理,部分村妇联还深入贫困家庭帮助贫困老人家中进行了卫生清洁,为今年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截止目前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创建基础

一是落实责任抓推动。为切实做好“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县妇联成立了以妇联主席为组长、相关部门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开展。乡镇成立了由乡妇联主席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村级成立由村妇联主席任组长的创建小组,形成一级一级抓工作,层层落实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同时,美丽庭院重点村各成立了不少于 7 人的美丽庭院创建志愿者队伍,全面推动美丽庭院常态化创建工作。

二是层层细化抓实施。首先,思想先行,以方案引领全局。县妇联制定了《2019 年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及阶段性任务分解表,全面指导创建工作。其次,健全机制,以制度约束行为。乡镇、村级因地制宜确定实施办法和相关标准,突出了本地特色,丰富了活动内容。

三是强化督导抓落实。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工作会议,对美丽庭院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制定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会,县、乡妇联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宣传引导、实地交流,增强创建氛围

一是强势宣传抓启动。为切实开展好“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扩大活动在全县家庭中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县、乡妇联印发了美丽庭院创建倡议书 3000 张,发至重点村、户。同时,每个村利用村广播对创建美丽庭院工作进行了播报;县妇联为各乡、村发放《美丽庭院“五美”标准》宣传册 1000 份。统一印制通俗易懂的美丽庭院宣传手册1000 份,宣传门帘 1000 个,宣传手提袋 2000 个,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农村妇女姐妹在创建活动中的利益诉求、重大关切和实际困难和入户宣传动员活动,对在乡、村两级进行了分发。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扩大了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影响力。

二是创新手段增效果。在美丽庭院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就美丽庭院创建对全县的妇联干部进行了全面动员培训工作。同时,在重点村及精品村建立了美丽庭院妇女讲习所,并统一挂牌,由县、乡、村三级妇联干部和巾帼志愿者组成讲师团,利用省《美丽庭院创建指导教材》、《妇女讲习所“四新”推广指导教材》,结合基层妇女需求,开展了农业技术知识培训、最美家庭评选、树立良好家风理念等知识,帮助妇女群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引导妇女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之中,为改变村庄面貌,提升生活品质

贡献力量,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目前已开展培训活动 2 次,近400 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活动。授课形式、内容灵活多样,效果非常好,进一步提升了创建水平。特别是李森林村妇联,利用文艺汇演的形式,对全村及周边村的村民进行全面宣传,让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三、实地查看、现场督导,深化美丽庭院建设,月份由县妇联主席亲自带队,就全县美丽庭院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对调研过程中发现好的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积极在全县进行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分析,并指出方向。一是继续保持现有成果。对已经实现美丽庭院建设的,要求其继续保持,有条件的,可以进一步打造成精品庭院,实行美丽庭院向精品庭院的完美过渡。二是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没有实现美丽庭院建设的,在县、乡、村三级妇联帮助下,要求每个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力争在 10月前实现目标。月底,市妇联主席薛美华一行深入我县对美丽庭院建设进行了现场督导,并提出了良好的意见建议。下一步,县妇联将按照市妇联调研精神,立足实际,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县范围内再继续精心打造出几个美丽庭院的典型示范村、示范户,县妇联统一为示范户挂牌,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激发农户的创建热情,进而辐射带动周边的家庭融入到建设美丽庭院的良好氛围中。与此同时,我们将制定方案,调动各个家庭的积极性,以村为单位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让每个家庭在评比中取他人所长,补

纽约哈德逊庭院开始建设 篇3

哈德逊庭院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开发项目, 并且是目前纽约继洛克菲勒中心之后最大的投资计划。这个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位于市中心, 包括了一个站台宽阔的铁路客站和占地约11.33 hm2的商业和居住区, 其中将容纳超过100个商业单元、5 000名居民、约5.67 hm2的户外公共活动场地、一个大规模学校和一个奢华的商业酒店。经过周密的计划, 地基工程, 或者准确地说, 平台工程已经启动。总体规划的核心部分将是由英国建筑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设计的造价为7 500万美元的纽约地标, 其旁边是由Diller Scofidio设计的文化小屋。

设计团队依靠3D模型理解了地基应如何施工。一旦找到了沉箱应坠入的基岩的地点, 他们就可以在铁路站场的轨道间开始建设。在庭院的“咽喉”地带, 30条铁轨将合并为4条进入潘妮火车站。

庭院建设 篇4

庭院设计:在牛顿的世界中,一切不能由严格的、力学的定律解释的全都归于非理性和神秘的精神世界。尽管zo世纪的物理学己经淘汰了原子论者和其后的机械哲学,他们对于自然和物质的思考方式仍存在于西方人的日常习惯中,习惯于用孤立的和对比的概念看待世界,这些思考方式带有越来越大负作用。更严重的是,西方人已经发展出一种自身和自然分离并相对立的观点。

庭院设计:因而这种世界观及由此而形成的哲学认知影响到了西方传统世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孤立的、对比的概念也主导了西方古典世界营造建筑的方式。正如前文所述,西方古典建筑采取的策略或建筑存在的方式是与之相符合的。而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哲学认知的重要特点,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特点一一是认识到世界万物和宇宙都是互相依赖、不可分隔的;都是同一个最终现实的不同表现。

庭院设计:“东方传统常常指的是这个最终的、不可分的现实,它通过万事万物体现出来,万物都是它的组成部分。在印度教中称为婆罗门,佛教中称为法身,道教中称为道。因为它超越了一切概念和范畴,佛教徒也称之为真如。…… 好的和坏的、美的和丑的、胜负输赢等等在西方人看来是孤立的、相反的,东方人则认为这些东西是同一现实的两极。没有美就没有丑,没有失败也无所谓胜利。每种概念的意义都由反面来定义和补充。

庭院设计:当西方人在善恶、美丑之间做出困难而迅速的选择时,东方人却认识到: 一个人不可能只选一个而抛下另一个,因此他们努力在二者之间寻找动态平衡。注意到相反相成是一个动态整体,这一点可以在中国的太极符号中清楚地体现出来,这个符号揉和了典型的雌雄两极,阳和阴,在运动中互相环绕,首尾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圈,或者说一个整体。

庭院设计:正如符号显示的,阴或阳、雌或雄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只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传统文化中矛盾、运动、共生的哲学意识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根源。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文化便形成了追求具体物质形态之上的思想意识。

庭院建设 篇5

三亚是椰子之岛, 椰子的风韵说不完, 椰树“全身”是宝, 椰果肉可以制成椰丝及高级糖;椰树干木质坚韧, 可造船, 做梁柱;椰棕可制绳, 坚韧耐用;椰叶能织席, 制笠帽。除此之外它还是装饰庭院、装饰居家的好材料。海螺也是海里取之不完, 用之不尽的装饰好材料。本文就其椰子树干、叶柄、椰棕及海螺在设计家居庭院的装饰应用。

1 纯朴天然的装饰品

椰棕、椰柄壁挂, 设计者利用点、线、面的结合, 把椰棕、椰柄制作成壁挂, 虽然造型简单、自然, 没有经过更多的修饰, 却是一种浓浓的乡村气息。

2 乡村风格的庭院

乡村风格的庭院是互相贯通的, 对于这样的风格来说整个空间在一种乍看之下略显凝重的色调下, 弥漫着纯朴、自然的乡村气息。

毫无修饰的木凳, 木凳上放置古铜色椭圆形的花瓶, 墙面挂着手工制作纯天然无污染的椰棕壁挂及水壶饰物, 都是纯朴自然的装饰, 也是乡村风格的代表符号。在视觉和触感上散发出令人神往的文化沧桑。古铜色的地砖浸透着优雅与随意, 石磨型的流水是对主人随意性生活最恰当的色彩写真。

3 院中有庭

设计师利用对比的原则在庭院设计中, 为了突出园内的某局部景观, 利用体形、色彩、质地等与之相对立的景物与其放在一起表现, 以造成一种强烈的戏剧效果, 同时也给主人一种鲜明的审美情趣。利用藤制成的家具放置于庭院, 虽然没有高贵的架势, 能与自然环境相融洽, 藤柔韧性好、透气性强、天然环保, 特别是在炎炎夏日, 由藤制成的家具能与身体亲和, 它吸汗吸热, 非常舒爽, 由于是纯天然, 不必担心污染问题。与装饰性强的玻璃茶几有很好的对比效果, 都具有“透”的效果, 通过藤制家具的“透”可以看到庭院的花花草草及其他景观。

总之, 藤制家具的几分轻盈浪漫, 四个圆形玻璃镜面与乡村风格的木桶组合成的茶几, 这些天然实用的装饰品, 为庭院增添情趣, 具有清新自然的气质。

4 木材的原汁原味——“古币”壁画

设计师经过巧妙的构思, 把庭院的另一面墙挂满了“古币”壁画, 中国古铜钱外圆象天, 为阳;内方象地, 为阴。一阴一阳谓之道, 天地抱合, 阴阳相就, “圆中有方, 方中有圆, 天圆地方, 天人合一”, 所以, 钱纹被认为大吉之象。

老庄 (老子和庄周) 哲学作为道家的导引理论, 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老庄哲学特别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应是真率纯洁的, 顺乎自然。设计者采用中国古币形式, “圆中有方, 方中有圆, 天圆地方, 天人合一”, 利用木材的特性进行加工, 木材本身的形状是圆形, 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 在圆形的“钱币”进行推敲创造意境如图所示。这样既保持了木材的原汁原味, 又融合户外景致, 使庭院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贴挂在庭院的墙壁上, 将使得整个居室情调倍增, 仿佛回到泉涌鸟鸣、树影婆娑的大自然中。

根据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为得达到人与自然天然和谐的境界, 以“天和”为美, 以“止”为德, 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整体。老子提出了“知止”, 庄子提出了“天和”的思想性, 从“止”、“和”的语境意义上可以看出人在其中的主观能动性, 人不是不为, 而是为得极有分寸、恰到好处, 为得达到人与自然天然和谐的境界。对于室内设计师来说, 其工作主要是创造人为环境, 当然, 这种人为环境中往往也带有不少自然元素, 如植物、水体等。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循自然、循天道, 充分注意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有机匹配, 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创造出真正良好的建筑室内空间环境。

5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寻求意境质朴自然的美

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 艺术品有创作与欣赏的二重性。庭院这类艺术品在成境之后就成为欣赏者游乐之所。一座耐人寻味的庭院可连续几百年成为主人休憩游乐的神往之地, 可见创作的形象和情趣已经触发主人的联想和幻想, 换言之就是有意境, 而且是持久隽永的意境。

海螺是天然的装饰品, 因为它在自然界的历史比你我都长。海螺艳丽的色彩和精美的花纹吸引着无数喜欢、向往大海的人们, 巧思崭新、风格高雅的海螺装饰画将为您带来无穷的遐想, 看着她, 您仿佛听到大海拍击岩石的声音、闻到阵阵大海的咸味呢!海螺装饰画作为最新的天然装饰画, 品位高雅, 舒心宜人。有梅枝的陪衬, 更显风韵、情趣了。如图示。

6 结 语

总之, 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 突出乡村风格和自然景观设计师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特别是充分利用原有的植被和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 创造野趣横生的自然化空间。在运用自然景观的前提下, 实行多层次、多种园林设计手法, 在统一中有变化, 在变化中求统一, 突出特色、乡村风格和自然景观。乡村庭院设计风格与建筑形式、功能, 植物造景与建筑造型协调一致, 并注重近期效果与长远效果的统一, 努力提高庭院绿地的综合效益。设计中从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升华到创造山水自然景观, 可以说是更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和。

参考文献

[1]祝瑞开.为生民立命和“天人合一”哲学, 儒学与21世纪[M].学林出版社, 2000.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史[M].

[3]范学辉, 曾振宇.天人衡中[M].

[4]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和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

现代建筑与传统庭院 篇6

建筑设计要满足现代化进程中的生产、生活、工作与休息等各方面的要素,构筑各类物质环境。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已非单靠建筑师所能,还要众多相关专业协作,这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自60年代,世界建筑思潮进入多元化,出现不同流派,应加分析辩别。形成自己的主见。对构成建筑的各要素应恰如其分,不应片面强调。如功能属首要,但不能成为唯一。甚至提倡“功能主义”,认为“适用就是美”,至忽视其他要素。同样,结构是重要,但不能认为是唯一是不作美学加工。正确的理念应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要注意创新,但不应是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等的强求。应与本国经济能力与工业发展水平相应,还应结合本土的社情民意。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8月24日会见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同志时讲话:“应该越搞中国化,而不是越搞洋化……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要织中国的帽子。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造和发挥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东西,搬要搬一些,但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

周恩来总理提出:“在建筑形式中和艺术风格上要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梁思成在《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走自己创作中国新风格的道路,而绝不能全盘西化。”我赞成:厚今薄古、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从城市建筑而言,城市美是建筑组群的总和。从建筑群体到城市要统筹规划,布局要祥细考虑,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空间与平面布局的方法,结合现代建筑功能与造型美观加以考虑,形成秩序感,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创新。各建筑群体结合城市绿化,使整座城市成为“大花园”,为使城市增添锦绣,美化环境,建筑与庭院相结合,能使城市多姿多彩。绿化城市能减少污染、公害,城市规划应考虑大地园林化,因地制宜种植各种林木。通过造林、造园、绿化城市构成有利生产、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

传统建筑组群特有的平面和空间布局,多在场地四周建房。当中形成院落,各部位的正面均面向院落,在场地主要中轴线上,连串布置厅堂厢房,四周以院墙、回廊环绕,形成系列或大或小的院落,院中遍植花草树木。

传统建筑的高度与体量多是从前到后,逐渐增加,使轮廓呈抑扬顿错的节奏感。由庭院形成的空间布局,室内空间组织与庭院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此特点为世人所赞赏,认为不仅可供现代建筑借镜,对现代城市布局亦有参考价值。

中国远古建筑实物已不存,只能从文物及文字中了解。从汉代建筑遗址、画像砖、画像及建筑画像与陶屋等表现,主要殿堂必有附属建筑,绝对均衡对称的平面布局形成完整的中轴线。庭院四周环绕以建筑物,布局力求有秩序地左右分立,富于庄严感。由主体与附属建筑(廊、配厢、夹室、山门、前殿、角楼等)联结围合而成庭院,院中花木扶疏,由于距离有限,只能见厅堂的部分而未及其整体。全貌要在活动中依次展现,富于层次感。外国建筑(包括公共建筑与独院住宅等)屋前多有空旷场地(广场或花园),视野开阔,一望即见全貌无遗,是为另一种布局方法。

我国古代建筑组群必需与院落布局一起,才能真实反映其全貌,这是与古代生活条件与方式相关。它始于遮蔽风雨,防寒避暑(甚至防盗及防野兽侵袭),围合空间因而出现。

庭院以山池树石及花卉布置洽当而丰富多采,并具民族情调。以开敞的室内空间有机结合,构成安静、轻松的气氛,此种方法运用于现代建筑中,会取得良好效果。

传统园林布局极其自然地利用地形等环境条件,运用高低错落变化的处理方法,令人尽可能在人工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为此,自然与自由就成为特点,此优良传统来自民间,例如以江南园林为代表,就是私宅旁的小空间与近距离观赏。

日本造园家小堀远洲:“庭园以深远为极品,切忌一览无遗。此在中国园林尤为一定不易之律。”

《浮生六记》:“园之妙处,在虚实互映,高下相称,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围曲折四字也。”

钱梅溪论造园:“造园如作诗文,要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错杂,方称佳物……盖为园有三境界,评定其难易高下,亦以此为序焉,第一,疏密得宜,第二,曲折尽致,第三,眼前对景……吾国园林,无论大小,莫不有石……园林无花木则无生气……造园堀上,低者成池,高者成山,自然之势,故园林无水者,盖不多见,有水而鱼蓬生其中,舟梁渡其上,舫榭低其涯,恨注泽巨浸,不足为累。”

园林之胜,言在乐道亭台,我国园林在布局上,创造丰富多彩在园景。……花木扶疏,林荫掩映,或廊阁周回,曲桥跨木,或山峰崛起,蜿蜒上下,或平阔湖面,泉水淙淙。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构成有机的空间联系,以创造性的方法,在有限空间内构成无限丰富多彩的景色,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采用曲折变化而自然的布局,多用石山、林木、水池、游廊、花墙、曲桥等,组织大小空间,有连续、有间断,注意对景、借景及障景方法,互相因借抑扬,使人在任何角度都能欣赏不同景色,富层次变化,达到有不尽的意境。对“步移景异”如何造景?首先要清楚“景”的概念,庭院内的“景”应是自然界风景的再现,中国园林不是单纯模仿自然,而是经过艺术加工,造景要先掌握自然界风景的特征,选用其最具特征者,才能产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感觉。我国造园往往取法于山水画,收集大自然的“因素”,经艺术剪裁与提炼,因而比大自然更有集中性与理想性,富诗情画意。

北方宫廷园林颐和园的布局有变化、对比,系列地运用传统方法,成功处理园内园外,万寿山与昆明湖,前山与后山,山上与山下,总体与局部,人工与自然等关系,运用多种色调山石经不同风格堆砌,如山腰用青石以调节厚土黄色的本体,布局是“大园中有小园”,“拆”开后可自成格局。如万寿堂前的青艺山,是势态美妙的孤赏立石。

造景之“岸”是自然风景的特征,园林中有以水为中心,辅以溪涧或瀑布,池岸配以花木、山石或亭阁等,形成景色,池面处理应有聚有分,聚分得体(聚是指水面辽阔,有水乡弥漫之感,水池形状以自然而不规则为好,但亦可多样化,取几何图形),狭长形水池能使景物构图有深度而富于层次感。池岸可叠石作护至水面为恰当,水平面上成斜坡,植草或散置山石。

附记

作者次子沛克世兄在整理先父遗物时发现本文手稿,感觉似未完成,我阅后亦有同感,应有结语,但已无法补救。想是因作者晚年视力减退,无法执笔所致,我无力亦不应续后。只以近事对现代建筑与传统庭院的关系作例证,以作为本文的结语。

据媒体报导: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于2004年在北京动工,是美国最大的驻外使馆馆舍,占地4万平方米,投资2.75亿美元(按当时汇价约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于2008年竣工,位于北京市小亮马桥东街(是北京第三个外国使馆区),是按中国传统庭院模式的现代建筑,分为三区:一、领事事务区;二、综合办公区,由8层大楼与3层中国式小楼组成;三、社区服务区,由餐厅、商店及娱乐设施组成。三区间由花园、院落、竹林、荷塘相连接。

由美国SOM(Skidmore Owing&Merrill)设计机构负责。

与此同时,我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舍亦于2004年5月在华盛顿康湟狄克大街动工。由美藉华裔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也是与中国传统庭院相结合的现代建筑。

使馆馆舍,功能复杂,有开放的接待宾客与签证等领事业务,又有机密的办公室及隐私的外交官员居住与生活服务设施。用我国传统庭院布局可以妥善解决。为此不约而同,无独有偶,中美两国大使馆均用此法,又都是出自名家手笔。仅以此作例证,作为本文结语。

注一:本文是作者去世后在遗物中发现的手稿,经检索是未发表。手稿未注明写作时间,据推断,应为80年代中期。原稿对当时事物作评述及提出改进建议,已失时效故略去。

注二:冯纪忠,1915年生,1941年毕业于奥地利维也纳工程学院。原同济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他的主要观点是:以更为本质的“空间类型”代替传统的“功能类型”,功能繁多的建筑,其空间类型具有共性,应统一进行研究。包括大空间、空间排比、空间顺序及空间组合等。

摘要:现代建筑以人为本,核心是空间,包括形状、尺度、界面处理(虚与实)、相互关系等。建筑三要素的“份量”要各恰如其分,不应片面,免伤及其他。创新应从本土工业化水平、社情民意、自然与资源条件、文化渊源等出发,不应对外来理念与形式的强求。庭院能使室内空间“解放”,接近自然。现代技术与材料进步,传统庭院大有发展。

金鱼庭院养殖技术 篇7

因金鱼养殖方式、养殖面积灵活, 成为邳州市“庭院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在戴圩镇更是老百姓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戴圩镇现有金鱼养殖面积1.53hm2, 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和专业协会。金鱼的庭院养殖规模可小可大, 灵活性强, 收益率高, 是广大农民朋友的创业增收的理想选择[1], 也是美化居室的理想选择。

1 饲养场地选择

金鱼性喜阳光和通风良好的环境, 鱼池最好是长方形, 且东西向排列, 这样常年都能获得较多的光照。使用容器饲养金鱼, 可根据用途及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容器, 一般用玻璃缸等。

2 水质条件与换水方法

饲养金鱼的水有3种:一是地表水;二是地下水;三是自来水。以没有污染的地表河水、湖水饲养最好, 使用前必须过滤。由于金鱼是冷血动物, 其体温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水的温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一般掌握在15~18℃;繁殖季节的水温可略高, 为20℃左右, 最低不能低于10℃。

3 繁殖与选种

金鱼的雌雄鉴别方法很多, 在非繁殖季节, 雌鱼体形较短粗, 腹部略下垂, 胸鳍较软, 呈椭圆形;雄鱼体形较瘦长, 胸鳍较硬, 呈菱形、狭长, 腹部上收, 肛门菱形。在繁殖季节, 一般检查其生殖孔, 凡生殖孔向外突出呈圆形的是雌鱼;向内凹呈长椭圆形的是雄鱼。将金鱼轻握手中, 用另一只手轻挤腹鳍至肛门的鳞片, 如果是雄鱼则有白色精液从生殖孔排出, 并且手挤时感到有一条明显的硬棱存在;如果是雌鱼则感到松软, 有时还能看到未成熟的卵从生殖孔排出。如果在生殖季节, 可以通过检查胸鳍上的追星来鉴别, 雄鱼胸鳍的第一根鳍条上有明显的银色追星, 用手摸有粗涩的感觉;雌鱼胸鳍上无追星, 用手摸较光滑。在形体上, 近尾处腹大而重者为雌鱼, 小而细长者为雄鱼。

4 食料及喂养

金鱼是杂食性鱼类, 通常每天上午喂金鱼1次, 数量不能过多。春未夏初, 投饵量由少到多, 逐渐增加, 并随时调整, 以当天投饵晚上吃完为宜, 并控制鱼不可过饱[2]。但在晴天温度较高时, 鱼仍有一定的食欲, 此时要适当增加投饵量。新孵出来的小鱼前3d不要喂食, 3d以后, 仔鱼开始觅食时, 即可先喂熟蛋黄, 喂法是把熟蛋黄用纱布包裹, 然后挤入水中仔鱼密集处。初孵化出来的仔鱼无抗饥力, 所以一定要按时喂食, 每天上午1次。1个蛋黄可喂仔鱼2 000~3 000尾。10d以后, 仔鱼渐大, 能自由觅食, 此时可投喂小水蚤虫。再过7d以后, 可喂轮虫, 此时水温应控制在10~20℃, 不能忽高忽低。如果幼鱼过密, 生长发育会受阻, 可用脸盆将鱼和水一起分装入另一容器, 但要轻轻倒入, 以免幼鱼因水的冲力而受伤。当幼鱼长出尾鳍时, 再根据尾鳍的好坏经常进行挑选, 并将大小金鱼分开饲养[3]。

5 疾病防治

金鱼常常由于水中细菌和寄生虫的为害而发生种种疾病[4]。鱼瘟是金鱼夏天常见的一种病症。冬去春暖时, 老鱼因长时间冬伏少动, 阳光照射不足, 体质衰弱, 精神不振, 这是鱼瘟潜伏的征象;到梅雨季节, 病鱼表现呼吸困难而死亡。此病很难治, 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每年开春季节, 金鱼要经常晒太阳以增强体质, 如遇有鱼瘟病, 应尽快隔离或淘汰掉。白云病是由寄生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体表处附有1层白色被膜样呈块状的薄雾物质, 这是寄生生物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引起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小鱼患此病易死。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浴病鱼, 每次30min。当水温较低时也容易诱发此病, 可用2.0%~2.5%食盐水浸洗15min, 再放回清水中, 数天以后反复进行。严重时可用1%食盐水浸洗1h。另外, 金鱼也容易发生腐皮病、烂尾病、白点病、水霉病等, 只要认真预防、及时换水等都可避免这些病的发生[5,6,7,8,9]。

参考文献

[1]沈伯平, 叶金明.红水泡金鱼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 2009 (9) :15-16.

[2]周浠.中国金鱼及其养殖[J].中国观赏鱼, 2001 (1) :13-16.

[3]李满江, 李文.家庭金鱼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 2007 (6) :15, 14.

[4]刘堂水.金鱼养殖中常见细菌性疾病防治的新技术[J].中国观赏鱼, 2007 (6) :13-14.

[5]李光辉.金鱼苗种培育技术总结[J].科学养鱼, 2009 (10) :72-73.

[6]李光辉.金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水产, 2009 (3) :45, 54.

[7]陈长胶.金鱼养殖管理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9 (14) :22-23.

[8]周华书.观赏金鱼养殖在不同季节的管理和操作[J].河南水产, 2007 (2) :20-21.

浅谈中国传统庭院 篇8

1 庭院与文字

1.1 “庭”之本体考察

1.1.1 庭之词——意义

中国汉语同中国文化一样,具有继承性和累积性,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在经过整理之后,有关“庭”的词汇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庭与另外一种空间并列构成,“庭”字多在前,表达出庭院在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另一类是一种文化形态(如家、朝、庙)对庭的限定而构成,“庭”字多在后,表达出不同的庭院类型。

借助有关庭院的词汇群,我们可以明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庭既是一种空间形态,又受到传统文化的限定。所以我们研究庭院也应该从空间与文化两方面着手。

1.1.2 庭之字——空间

最初的庭院空间已无实例可考,但中国文字提供了一些线索。因为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最初既是图形,而且中国古文字与现代文字一脉相承,不像其他古文字往往“绝后”。下面举几个例子,从字形和字义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亚”形。

古文字中有许多,称为“亚”形。对于“亚”字,唐兰曰:“本像四室相对,中为庭守之形。”就其本身而言,与建筑颇为接近,其形与后来的庭院形态如出一辙。“亚”形先为一种崇拜物,后转为一场所。即使不能确定就是庭院,这一场所的布局也深深影响了建筑中庭院的布局。

“廷”与“庭”。

《说文》曰“廷”为:“廷,朝中。”段玉裁注:“古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屋,在廷。”廷是室外平地。“庭”是在“廷”的基础上加了“广”字。“广”代表了单坡屋顶,说明此时庭已有建筑围合了,并且有一边开敞。

至此,我们可以大致的总结出庭院的基本特征:1)庭院的形成与中国传统领域观念有关,即中心与四方;2)“亚”形告诉我们庭院为私密围合的;3)庭在商周时期已经确立;4)庭最初不是建筑围合,而后逐渐变为建筑围合。

1.2 庭之类型——文化

1.2.1 家与庭

任何一种建筑模式的产生发展都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庭的产生是随着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核心家庭为单位的分局居住模式的出现而产生的。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核心文化,一切其他制度礼仪均由家引申而来。家的防卫功能需要决定了采用庭这一内向性的空间形态。但防卫功能的需要并不是家庭采用庭院布局的唯一理由。

1.2.2 朝与庭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家的关系可用“家国同构”来描述。这种“家国同构”在建筑上导致国家的建筑类型(宫,庙,郡)都采用了家的空间形态——庭。“家庭的日常所居之四合院,也正是王城、宫城的同构体。”这样,庭院的形态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各个层面,涵盖了包括公共建筑的各种建筑类型。

1.2.3 园与庭

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审美原则中,儒家重人而道家重天。“园”深受道家的影响,注重自然性,而传统庭院建筑,则可以看作儒道对立互补双重影响的一个中间地带。园与庭的结合是儒道两家的融合。它与园林的区别在于“园庭”与“园林”代表了“园”范围的两个界限。园庭是道家文化对庭院的限定,是在庭院空间中表达出对世外的向往。

2 空间布局

2.1 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

中国传统观念历来重视主次、尊卑,而横向联系不适宜体现主要院落的重要地位;一般院落又均为南北向布置,横向联系不能体现北屋的尊贵地位。可见,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布局,事实上并未从使用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宗族内长幼、尊卑的层次关系。

2.2 中轴对称、正方位的布局

受中庸思想的熏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择中”意识也很强,在组群中往往对“中轴线”和轴线核心位置十分重视,所以传统民居建筑的主题贯穿在中轴线上,空间的秩序感极强。但是,有时由于民居建筑功能的不完全对称、地形地势的变化等,均限制了建筑完全对称的布局模式,所以许多传统民居庭院布局或通过直线正交形成均衡构图,或转折、局变、错落布置。

2.3 丰富多彩的空间变化

一个庭院就是一个空间层次。各个庭院的连接部分常常是门。庭院之间形成空间的对比与转换(大与小,收与放,开与合,行与止),也形成空间的分隔与引导,空间的扩展与界定。主要表现在庭院空间的形态、比例,空间的光影,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先藏后露,空间的闭合与通透等变化,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引人入胜的空间境界。

2.4 空间布局的作用

纵观所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其选址、设计、采光、通风等都不乏对功能的细致思考,也正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才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庭院空间。

1)改善环境功能。

庭院对民居建筑的作用最直接的物质功能体现就是对民居内环境的改善作用,由于庭院围护结构的封闭性,它能有效地阻止室外干扰因素,保持清新宜人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安静的环境,同时,也满足了内部空间采光的生活需求。庭院中种植的草皮、花卉、树木以及布置的水池等,能改善、调节民居内的小环境,更能使室内空间引入外景,延伸空间,再造自然,符合我国人民“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风水和小气候环境的重视。

2)场所功能。

庭院是动静结合的产物,不仅屏蔽风雪冰霜,而且阻挡烈日曝晒,人们随时可以享受不同的日照及院中光影的朝夕变化。因此,庭院成了居民家务劳作、晾晒衣物、养殖家禽、副业生产、儿童嬉戏、休憩纳凉的场所,也是家庭聚会与感情交流的好地方,充分发挥着“露天起居室”的作用。

3)景观功能。

在庭院空间中植物、山水与建筑有序的艺术结合,构成一个“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空间,以愉悦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如庭院绿化、假山、雕塑、水池、喷泉等,使人得到自然美、人工美的艺术享受。一般来说,每个庭院空间都应该组织视觉中心,在我国传统庭院中常常以山石、池水、盆景、花木(如松、竹、梅等)、引壁题刻等艺术手段作为视觉中心,这些处理手法都为庭院空间增添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

4)精神功能。

庭院空间不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细胞,也是人聚居生活的载体,数千年的发展使其在形式、内容上十分完备,并有极强的适应性,庭院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体现着生活,情感及个人理想。相似的庭院空间形象由于环境背景不同、心理时空不同,表现出的意义也全然不同。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庭院不是冰冷僵死的空间,而是充满内聚力的空间,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源,是自然精神和宇宙生气的聚集处。

3 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布局中折射的封建礼制管理思想

在中国,最能体现封建礼制管理思想的民居当属北京四合院。早在西周时期四合院就已经形成了基本格局,它一直是中国汉族民居的基本形式。到了明清两代,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民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造型结构,成为典型的中国民居建筑(见图1)。北京四合院分前院和后院,后院是四合院的中心部分,由正房、东西厢房、垂华门围合而成,俗称“一正两厢”,正房后面是一排罩房。四合院的主要建筑放置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物对称地分布于中轴线两侧或中心院落以外。后院的正房供家中主人居住,两边的厢房供儿孙居住。前院倒座房为客房和男仆的住房,后罩房为女仆住房。北京四合院建筑布局在使用功能上满足了中国封建大家庭共居环境下长幼有序、亲疏远近、内外有别、主尊奴卑的家庭伦理秩序的要求,满足了封建家长制度的要求,不仅为四合院主人实施家庭内部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安定的家庭生活创造出舒适的日常起居条件。一家人在四合院中享受着融融的天伦之乐,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

4 庭院空间的继承与发展

至于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指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民居的特色和经验,把它运用到今天的新建筑中去。现代意义上的庭院空间与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而是属于一个集合的公共空间。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空间构成特质仍是值得借鉴的。按照现代环境空间设计理念,“庭院”的利用,不但要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等特征,还要满足功能、时空、环境、人为的需要,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巧妙地融合,再现自然,形成富含人情伦理的庭院空间。

因此,从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中的整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技艺,乡土建材,细部设计中吸取民族地方特色的内涵,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有机地结合,使传统庭院的构成要素继续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风格和特点得以延续和发展,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点的绿色生态环境空间。

5 结语

庭院就是建筑或墙垣围合的中间空地,是中国文化在居住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住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就是家与庭的结合。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人口的剧增,土地供应的不足,使城市住宅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钢筋水泥丛林取代了独门独院的住宅,人们陷入有家无“庭”的境地。中国固有的“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居住文化成为城里人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深藏的庭院情结让国人对庭院一直保持着深深的眷恋。所以,新形势下如何在建筑中延续庭院感是现代中国建筑师的一重大责任,而对庭院渊源的研究是首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李允.华夏意匠[M].香港:龙田出版社,1980.

[3]高明编.古文字类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成中英.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国思维偏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5]梁思成.中国建筑之特征——梁思成文集(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荷兰古典庭院式住宅 篇9

从纸币印刷机工厂Joh.Enschedé开始,Haarlem市中心形成了由一座法院、一座酒店、一个地下停车场和Toneelschuur实验剧场共同构成的公共场所。新的现代古典庭院住宅hofje位于Korte Begijnestraat街,与实验剧场Toneelschuur毗连,并紧邻老Hofje的边界,保持了它的独立性。

庭院式住宅hofje以其较小的规模和独有的安全性而著称。庭院内各个住户关心彼此的生活方式成为其最大的特色。市中心的居住建筑不仅受年轻人青睐,而且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因此,该项目为了方便老年人更长久地独立生活,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成为设计的重点。

Johannes EnschedéHof庭院式住宅包括5套典型的带庭院的户型和5套分别处于三个不同楼层上公寓式户型。每套住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可以分配给了单身的老年人使用,也可以供二人家庭的生活居住。同时该建筑也包括了一架电梯,方便老年人的垂直交通。

Joost Swarte凭借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了整个设计的视觉质量,并且赋予建筑立面深刻的内涵。设计将材料、构造细节和彩色玻璃窗上的多样性巧妙结合,使沿Korte Begijnestraat街的立面富有诗意。

摄影:Lotte Stekelenburg

项目概况

设计周期:1999年~2004年

施工周期:2006年3月~2007年6月

开发商:住房协会Woonmaatschappij,Haarlem(现称Ymere,Amsterdam),和老庭院Hof De Bakenesserkamer管理协会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庭院建设】相关文章:

庭院植物05-03

建筑庭院小景09-11

庭院施工合同04-21

中国传统庭院05-31

美丽庭院事迹材料07-09

庭院硬质铺装合同07-17

庭院绿化设计方案04-21

最美庭院事迹材料05-12

日本枯山水庭院06-03

庭院方案设计06-06

上一篇:程序意识下一篇: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