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宜

2024-05-04

六不宜(精选四篇)

六不宜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六不宜”,学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 关键在课堂。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把握好课堂, 向45分钟要质量, 是搞好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思想品德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 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 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 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 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一些教师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失误, 现归纳为“六不宜”。

一、开篇不宜淡如水

很多老师上课时开场白总是:“同学们,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X课。”初始觉得比较新鲜。“共同学习”嘛, 老师和同学处于平等地位, 教育思想可嘉。可是如果每一节课都说这样的话, 就有千篇一律之感。日常吃饭菜尚且知道花样翻新, 有利于增强食欲, 上课开篇一成不变, 岂不要倒学生的胃口。

我在教学《培养好习惯》这一课, 并不去直接揭示课题, 而是巧妙安排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取两张纸, 分别标上A和B。每位同学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条A上, 要求他们在一分钟之内反复书写, 如反复写“王强”。一分钟过后, 要求他们在纸条B上将名字倒过来写, 也用一分钟时间, 写完后观察结果。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个个积极参与, 精神振奋。活动后, 老师让同学们把两张纸上的名字对照, 明显发现A上的个数多, 此时我加以引导:习惯是锻炼出来的, 好的习惯能节约时间, 因为“习惯成自然”, 这样就自然而然引入新课《培养好习惯》的学习,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指名不宜在问前

“XXX, 请你回答这个问题。”有些教师总是先指名, 等学生站起来, 才开始提问题。是提问在前好, 还是指名在前好, 颇有一番考究的必要。

提问在前, 教师将问题提出以后, 每一个学生必然要认真思考, 并且做好回答的准备。教师此时短暂的期待, 也就是常说的“空白”, 正是学生思考之时。提问在前, 有利于启发全班学生开动脑筋。尽管最后问的只是几个学生, 但它却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确保全班同学都处于积极思索的状态。

指名在前, 那效果就迥然不同了。试想, 某同学被教师指名站起, 班上其他同学谁还会对下边的问题积极思考?这样做, 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一些学生的思维活动。尽管教师主观上并不是这样想的, 但客观效果还会如此。

三、活动课不宜把学生当做“棋子”

不少教师对活动课开展模式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所谓活动课, 一定是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具体的活动形式, 如辩论、演讲、小品等。当然这些不乏是活动课开展的具体形式之一。但是这样一节课下来却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大部分学生就像棋盘里的棋子, 受到教师的操控, 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安排被动学习。而且这些形式一般难度大、时间长、收效小。

四、不宜当众指责学生

有人曾说:“错误是宝贝。”因为有了错误, 我们才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发现了存在的不足, 才会想办法去改变它、解决它, 我们的人生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耿耿于怀, 记得是我刚毕业的第二年, 一天, 我让全班同学做一个十指交叉的游戏, 可这时却发现小伟同学低着头, 两手放在桌子下面, 我有些生气, 同时又想到这个同学从开学到现在每次上课都有这样的举动, 就大喊了一声:“小伟, 你又干什么呢?”可是, 即使是这样, 他还是没有做这个游戏, 反而把头垂得更低了, 我走到他跟前, 批评了他几句, 却发现他流下了眼泪。课间,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这时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是一个手有残疾的孩子, 左手仅有一个大拇指, 其他四个手指都被切断了。看着他的手, 我流下了眼泪, 发现自己错怪了他。我赶紧向他道歉, 并和他好好谈了一次心, 争取消除他的自卑心理。

所谓“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即使是身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犯错误, 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因此, 我们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 千万不能鲁莽的对学生进行公开地批评, 应在课后挖掘学生背后的隐情, 以免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 每位教师应该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优先”的要求, 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允许学生犯错。如果忘记了这一点, 就等于违背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也就无法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了。

五、“对口相声”不宜演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有这样的情况:当叫一个学生发言时, 他马上走下讲台来到这位学生身旁, 面对面地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学生的发言有卡壳现象, 他仍然面对面地给予引导, 直至问题解决。期间, 他对这位学生可谓是全神贯注, 其他学生此时此刻的表现他就不管了。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师生二人说“对口相声”, 其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

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 在课堂上是不宜出现的。因为教师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学生身上, 课堂上就会纪律松散, 其他听这种“对口相声”的学生就会寥寥无几, 这必然影响到教学效果。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仍然处于讲台的位置, 心中时刻装着全班学生, 在认真听取某一个学生发言的同时, 目光要不时扫视全班, 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教师此时此刻在关注着自己, 从而保证课堂纪律处于良好状态。

六、鼓励不宜太吝啬

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营造兴趣盎然、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鼓励的话语。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题时, 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的观点独特、见解新颖。于是, 就把这部分同学的答案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并不时夸奖, 说出“有道理”“有创意”“见解独到”之类的表扬语言。这样一来, 不仅受到夸奖的同学特别激动, 认真听讲, 其他同学也会受到鼓舞。

孩子吃零食“六不宜” 篇2

不少儿童在晚餐之后边做作业边吃零食,或者边看电视边吃零食,或者边听音乐边吃零食,更有甚者躺在床上吃零食。这样吃零食会过量进食,长此以往会导致体重超标,身体素质下降。

第二、不要过多吃油炸食品。

当前我国儿童的营养特点是:蛋白质和热量供给充足,脂肪和食盐过多,而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2以及膳食纤维供给不足。因此,应适当减少脂肪供给,如炸薯片、薯条、炸鸡翅、炸羊肉串、锅巴以及油炸方便面等食物应少吃;脂肪含量过多的食品还包括奶油蛋糕、冰淇淋、黄油类食品以及各种果仁,如花生、瓜子、核桃等。油炸食品还对食物中的维生素破坏较大,不宜吃得太多。

第三、不要过多食用高糖食品。

所谓高糖食品,不仅包括加入蔗糖太多的甜食和糖果,也包括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食品,如膨化食品和饼干等。

第四、不要过多喝含糖饮料。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绝大多数含糖量较高,如各种果汁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等。同时,这些饮料中还包含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色素、香精和防腐剂等。

第五、不要大量进食冷饮。

许多儿童吃冷饮成癖,无论春夏秋冬,一有机会就大吃冷饮。大量吃冷饮会使胃肠道温度骤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同时还可能诱发经常性的轻微腹痛,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第六、不要以洋快餐充当零食。

运动后的“六不宜”等 篇3

无论是参加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健身后都会出现身体疲惫、肌肉酸痛的情况。对于经常运动的人来说,运动时肌肉能獲得较为充足的氧气,糖类物质分解的乳酸较少,肌肉就不会有明显的痛感。而对于不常运动的人来说,运动后出现的酸痛感会较为明显,所以此刻不要马上坐下休息,因这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乳酸分泌过多,更容易加重肌肉的疲劳感。剧烈运动后应慢走10分钟,多做深呼吸,这有助于肌肉尽快地消除疲劳。

2.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澡

运动健身后,很多人习惯立马去冲热水澡。其实这个做法并不科学。运动时,体内的血液回流速度会加快,心跳也会配合运动而加快速度,如果马上洗热水澡,会让肌肉与皮肤的血液循环继续加快,这就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器官供血不足,从而可能会出现脑部缺氧的状况,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心脏病突发。

3.运动后不宜马上对身体降温

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增多。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电扇风口纳凉小憩,都会使皮肤紧缩闭汗,以至于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正确做法应为运动结束半小时,等身体自然冷却后再进入空调房。同时,在进入室内温度较低的环境前,要把身上、头部的汗液擦干净,以防止出现不适症状。

4.运动后不宜马上饮用冷饮

健身时身体出汗很多,如果在运动期间没有适量补充水分,会出现干燥缺水、口渴难耐的状况。如果此时喝下大量冷饮,很有可能会使喉咙、食管等器官遇冷而急剧收缩,从而出现胃部痉挛导致腹痛的现象。对于肠胃虚弱、脾胃虚寒的人,还可能引起腹泻。所以运动后应避免立刻饮用凉水。

5.运动后不宜马上吃饭

运动后体力消耗过多,很多人会产生饥饿感,但是运动后不宜马上进食,因为此时进食会加剧消化器官的负担,对肠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6.运动后不宜马上吸烟

老年人冬季晨练六不宜 篇4

不宜“早”

早晨气温低、雾气重、温度大,易患感冒、气喘、“老慢支”和肺心病等,还会使病情加重。故老年人宜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这时的空气才真正清新。

不宜“空”

晨起血流相对缓慢,血压、体温偏低,且经过一夜的消化,腹中空空。故晨练前应适当喝点热饮,如牛奶、蛋汤、豆浆和稀粥等,以补充人体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可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不宜“露”

大清早去户外活动,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旷野或有草坪的地方锻炼,不要顶风跑,更不要未锻炼先脱衣露体,以免着凉感冒。

不宜“激”

老年人体质较弱,适应能力差,故运动不宜激烈,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度为宜。可多做些低运动量和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舞剑等。实践证明,老年人做激烈运动容易诱发心肺疾病,不利于身心健康。

不宜“急”

即不作无准备的锻炼。因老年人早晨起床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做准备活动,如甩甩手臂,轻揉躯体,扭扭腰肢,活动活动关节,放松肌肉,待热身后再进行锻炼,防止行动过急而诱发意外伤害。

不宜“猛”

上一篇:科技思想下一篇:CT泌尿系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