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专业

2024-05-09

配电专业(精选十篇)

配电专业 篇1

1999年, 公司正在实施运检分开, 当时由于抢修不及时造成了一起人身伤亡事故, 在公司引起震动, 并促成了生产指挥中心的成立。中心设在生产运营部, 主要负责各生产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 同时兼顾应急信息的传递, 也包括配网应急抢修的信息收集和发送。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运行、检修部门之间的磨合程度提高, 中心的协调作用逐渐弱化;同时常州地区配网规模快速增大, 抢修事故也越来越多, 信息传递以及抢修效率大大降低。2002年, 公司正式撤销生产指挥中心, 建立以“电力110抢修调度中心”为指挥核心的配网应急抢修模式, 由电力110具体负责配网应急抢修的接单和派单工作。随后几年, 抢修范围随着常州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扩大。

二、专业融合, 配网管理模式再次革新

自2008年初发生特大冰雪灾害, 电网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考验。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配网, 网架结构相对薄弱, 同时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带来外力破坏事故频发, 违法盗窃电线电缆现象又屡禁不止, 配网应急抢修面临很大挑战。

2009年4月, 公司率先在省公司系统内实施配网管理模式的调整和转变, 将管理模式调整为“专业化分工、区域化分片”, 实行属地化统一管理;精简整合班组建制, 将承担着运行、检修、线路、变电等职能的4个专业班组进行整合, 重新组合成以区域分片的五个配电班, 运行、检修工种之间实行专业融合, 并统一岗位名称为配电工。

为进一步加快抢修速度, 公司将配电工区整体搬迁到城区外围高架入口附近以利于交通便捷, 在多个供电所设置抢修物资堆放点以利于就近取材, 改装车辆专门携带常用工具和抢修物资以适应故障隔离和抢修的快速响应。

三、创新“一专多能”考评机制

新的抢修模式对配电班组人员提出了“一专多能”的更高要求, 打造变电、线路、电缆多专业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成为迫切之需。管理模式革新, 创新机制尤为关键。为了激励员工主动适应专业融合的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培养全能型的专业操作能力, 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 公司制订出台了配电工岗位技能考核办法。

1. 考核对象与考核时间

对配电工岗位人员实行一年过渡期上岗考核 (自班组建制调整之日起) 和年度动态考核。考核对象为五个配电班以及抢修班全体人员, 50周岁以上可适度放宽。过渡期内组织两次上岗考核, 分别为2009年11月、2010年5月。2011年起上岗考核起结合年度技能动态考评一并进行。

2. 考核分配与激励措施

为鼓励员工学技术、学业务, 尽快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 从薪酬分配上给予相应的激励和考核。

(1) 考核结果为优秀且名列前20%的, 薪点工资可以上浮1薪, 上浮薪级仅在岗期间享受, 每年滚动调整。

(2) 考核不合格, 原薪点点值提高部分待遇按80%考核发放;第二年仍不合格按50%考核发放;第三年仍不合格则取消相关待遇。

(3) 鼓励提前通过上岗考核, 对参加第1次考核就通过的员工, 给予一次性的一专多能专项考核奖励。

(4) 同时配电工区结合考核情况在内部综合奖、业绩考核奖等二次分配考核中予以相应的奖励或考核。

3. 考评维度与评分标准

成立考评工作组, 并外聘专家作为应会考核裁判。考评包含安全生产、技能水平、职业道德、人才培养、加分环节等五个维度。考评总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其中技能水平得分要求不低于50分。

(1) 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 即不发生人员责任的安全生产事故。

(2) 技能水平总分80分, 其中专业技能70分, 涉及运行、检修、事故抢修;相关技能10分, 涉及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等业绩。专业技能考评包括:应知测试15分、应会测试45分、技能举证10分, 其中应会测试着重于配电设备设障巡视及相关操作。

(3) 职业道德10分, 评价团结协作、工作纪律、工作质量等。

(4) 人才培养10分, 评价参与编制相关预案、案例分析、培训教材、协助开展技术培训、按计划教授徒弟等。

(5) 加分最高10分, 适用于组织或参与科技进步、群创项目、技能竞赛并获奖、自主研发产品并获专利等情形。

四、初步成效

之前的配网抢修, 对于一般性故障, 先后要派出三档人分别进行现场查勘、隔离故障、抢修送电, 如果事故涉及诸如电力通信线路损坏等情况, 则牵涉部门和人员会更多, 抢修速度和效率得不到保障。配网管理模式变革后, 通过专业融合、考评机制优化, 在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磨合中, 各方面成效开始充分显现:

1. 抢修时间明显加快

电力110抢修调度中心接到报修单后, 由抢修班到现场进行查勘并迅速隔离故障, 最大限度恢复线路上其他用户正常供电, 同时通知相关配电班组人员故障类型、要求抢修。由于抢修人员具备了专业操作能力, 基本实现一专多能, 一次抢修至少可以节约时间20%以上。

2. 技术手段不断创新

依托3G平台, 现场抢修车通过摄像头拍摄图像, 实时传送到抢修调度中心, 便于共同进行故障诊断, 同时对处理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录像, 进一步提升了抢修速度和管理水平。

3. 抢修过程形成闭环

自主开发“配网抢修管理系统”, 实现报修单网上流转, 自动完成抢修信息集成和归纳, 并形成报表。这不仅有利于对抢修信息进行统计和梳理, 还能实时了解抢修进度, 实现了抢修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4. 用工效率不断提升

班组、专业以及人员等资源配置得到有效整合、优化, 原配电运行、检修工的结构性缺员状况逐步缓解, 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以及人才当量有所提升。分配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作用, 第1次上岗考核通过率就达到80%。

五、问题与思考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也比较关注一些存在问题或不足, 如何改进和完善也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1. 考核激励以及部分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

激励机制中薪级上浮的政策并不如岗级提升的吸引力大, 没有从奖金系数上有所体现, 同时对一些老同志或原线路工种人员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培训环节对阶段考评的跟进有所忽略, 应会考评环节外聘考官仍存在“手下留情”现象, 相关评价环节定量部分应有所提高并更侧重于业务实践等。

2. 资源整合的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

配电实现了运检合一, 但是与抢修还没有实现整合, 运检、抢修之间的联动机制显得缺乏效率, 仍然有提升空间。同时, 近年来配网快速发展, 员工队伍不断老化, 新人员补充显得明显不足。

3. 对于应急队伍在加强组织协调性和实战性上还缺乏经验

在大规模电网故障下怎样及时响应、如何明确界定各个预警等级、各级应急队伍是否能协调到位, 将是下一阶段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4. 持续关注、推动与培养的机制或动力明显不足

配电工程专业论文 篇2

3)配电工程质量起伏较大

城市配电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各项资料和方案不能照搬,更不能像一些工业产品一样统一起来进行流水线生产,批量化生产,每一项细节都是一种创新生产。各种非遇见因素和偶然事件会在不同的施工时期频频出现,给施工带来不小的困难和麻烦。所以,要实时对相关的施工规划和方案及施工进度进行关注。

配电工程质量评价方法的特殊性

配电工程的检验比较复杂,环环相扣,需要进行分批次,按步骤一步一步检验,每一项细节性的检验结果都会影响整个工程质量。

2、城市配电工程的质量控制

2.1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控制

配电材料所需的低压、中压、高压等多种配电材料都有其特点,安装方法要求不同,储存条件和环境不同,要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进行选材。

2.2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

首先,管理人员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理论知识水平,以身作则,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深入学习配电知识,通过教育、培训、考核、轮训等手段,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电气设备及相关知识基础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按照“严格”、“细致”、“实效”的要求,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基层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专业教育,提高安全施工管理水平。在配电施工设备管理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由于人为的违反操作规程影响施工质量。所以,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至关重要。要根据电机设备的特点、操作难度、技术含量和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专业技术安装人员,内部结构复杂、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技术含量要求高的应有文化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操作[3]。其次,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从思想上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观察力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在附在多变的环境里有较好的应变性和适应性。

2.3加强设备缺陷的处理

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做到“防患于未然”,高度重视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的安全可靠运行,并做好电网设备缺陷记录,进行分类的同时,提出合理的修改性意见,做好检修计划,一些一般的设备缺陷对于近期内线路的运行不会造成影响的做好记录,通知检修人员列入本季度或者本年度的日常检修计划内。情况严重的设备缺陷,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和修正的,一定要立即进行更换或者采取其他修复措施,把危害直接扼杀在摇篮里。

3、结束语

加强城市配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成为重中之重。城市配电工程主要覆盖设计优化和布置优化等,对于提高施工质量的可靠性、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和运行经费、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应用有着实际意义,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是整个电力行业配电系统中的强大挑战和中坚力量,在维护电力稳定和电网安全等诸多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福来.配电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02):15-17

[2].彭海.对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1(07):27-29

配电专业 篇3

【关健词】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 教学资源库 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61-03

一、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我国高压输电技术发展较快,技术不断积累,新标准的不断制定,产生了大量分散的专业技术资料,如何把这些技术资料汇集在一起,结合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和培训,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使从业人员在线路施工、线路设计、线路检修与维护等工作、学习和技能培训中,快速地从中获取所需资源,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高压输配电线路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使行业的各企业、院校间建起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实时更新,在推动区域行业技术进步上发挥了应有作用。

(二)国内外教学资源库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教学资源库建设已列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国内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研究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推动了职业教育六大教学质量工程:国家骨干校、地市级高职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共享性教学资源库、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共享性教学资源库是六大质量工程之一,“十二五”期间,共开发了五十个国家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这些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推动了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2015年12月推出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要推动信息技术应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2016-2018年,全国各地相应将推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和精品在线公开课建设规划,其中广西拟建设200个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

2.国外教学资源库研究方兴未艾

(1)美国GEM项目。国外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最早是由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委托锡拉丘兹大学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具体实施的GEM(The 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教育资源门户)项目,该项目是针对互联网上存在大量丰富却未经分类、组织和有效利用的资源问题联合发起的专门项目。GEM通过门户网站的检索功能获取到网站分散储存的资源,类似于现在的百度网,但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网上课程计划、课程单元和其他教育资源。

(2)澳大利亚EdNA计划。EdNA是澳大利亚所有教育和培训部门之间合作的计划,由从属于澳大利亚教育和培训部的非营利机构——EdNA教育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和管理,创建了覆盖全澳大利亚教育的门户网站EdNA-online。它主要提供教育和培训的信息目录、教育资源数据库等服务,所有教育和培训部门均可在网上进行搜索资源、管理资源互操作。

(3)加拿大 Edusource项目。Edusource项目于2002年7月正式启动,历时20个月,成立了由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术三方的专家代表项目组,分别对教学研究、测试运行、评估研究、内容重组、数据库、元数据等方面进行研究。它采用英语和法语创建了覆盖加拿大全境、互联共享的学习资源库,为广大民众提供数字学习服务。

二、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与思路

通过对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打造南方电网区域输电线路工程领域的技术交流互动平台,为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和其他学习者提供行业标准、职业信息、专业课程培训学习以及专业素材等资源,为提升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供有效帮助。

高压输配电专业教学资源库分为3层4库13子库,二层分为专业、课程、培训、竞赛4个大库,每个大库又可分为多个子库,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专业库包括职业信息、专业标准和专业动态三个子库,职业信息库是收集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信息,包括专业职业岗位分类及介绍、专业从业人员状况、职业资格证等内容,专业标准包括专业建设标准以及各种专业技术规程和规范,例如:带电作业规程、线路运行与检修规程、电缆线路运行规程等。专业动态主要是收集专业相关的新闻报道,介绍专业发展状况和最新的专业方面的技术成就和全国输电网建设和发展动态跟踪。

课程库包括线路运行与检修、线路施工、线路设计、电力电缆技术、线路概预算等5门专业骨干核心课程,课程资源内容应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考核方案、试题库、学习指南、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单、案例库等信息,可进行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资料的查询和资料的上传。

培训库包括师资培训、技能鉴定、企业培训三个子库,师资培训内容包括教师参加学习进修和培训时获得的各种相关资料、校内外教师技能培训资料,技能鉴定资料包括高处作业证、高压电工上岗证、低压电工上岗证、电工进网作业证、送电线路中级工证以及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的人才招聘试题。企业培训资源主要是针对企业进行的岗位培训的相关资料。企业、社会用户的使用要求目的性明确,但企业、社会用户的需求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满足企业、社会用户的需求可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想办法。一是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岗前培训紧密结合;二是教学资源与职工技能鉴定紧密结合;三是教学资源与企业岗位胜任能力培训紧密结合;四是教学资源与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培训紧密结合。

竞赛库包括教学竞赛资源和技能竞赛资源,教学竞赛资源内容包括各级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方案、评分标准及相关的文件,历年教学技能竞赛的过程资料,包括视频和图片等;技能竞赛包括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以及企业举办的技能竞赛的方案、评分标准等相关文件资料。

教学资源库分类的细化,是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资源和上传资源。

三、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管理

高压输配电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分为前台管理、后台管理和系统管理,由三个入口分别登录进行管理。前台管理主要是完成对上传资料的审核和分类任务,包括文件类型管理、资源类型管理、资源管理、评论管理、精选专题管理和资源审核五大功能。文件类型可对文件的类型进行设置,例如,文件类型可包括doc、ppt、xls、图片、压缩包、视频、音频等文件,可修改、添加和删除文件类型。资源类型主要是设置资源各级分类,本专业资源库分设了专业、课程、培训竞赛4大类以及职业信息、专业标准等13个小类,进入资源类型界面,可进行资源类型修改、添加和删除。资源管理是对资源是否推荐,并可根据条件对资源进行筛选,也可对资源的属性进行修改。评论管理是对用户的评论进行审核,不合乎要求的评论不予以发布。精选专题管理是设置一些精选专题,以助于资源在前台的焦点显示,可对精选专题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资源审核主要是为了防止用户发布不合适资源,管理员在此对资源进行审核,以助于对资源的监视和操作。

系统管理包括ftp管理、资源互助管理、审核设置管理、公告管理、投诉管理、积分规则管理、词义检测管理、系统设置、数据库备份等功能。ftp管理是资源库管理员对哪些教师有ftp上传权限进行设置。资源互助管理是管理员对用户发布的互助进行管理,只可删除不适宜的记录。审核设置管理主要设置是否对用户上传的资源和发布的评论进行检测,让管理员进行检测性审核。公告管理能集合管理员所有发布的公告,有助于管理员对公告的集中管理。投诉管理是对用户的投诉进行相应的回应,并将处理结果告之投诉人。积分规划管理是设置上传奖励积分和下载消耗积分数量的设置,词义检测功能是检测用户发布的评论,或者一些内容里面是否包含不合适或不文雅文字,以助于系统自动验证和拒绝用户发布。系统设置可更改资源库首页的头部和底部文字展示,以及前后台的logo展示。数据备份作用是把当前的资源库数据备份下来,在资源库被破坏时,可恢复到当前的状态。

(二)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遇到的问题

1.教学资源库建设“一头热”的现象仍无法避免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企业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究其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输配电线路方面的从业人员在整个电力行业中,文化程度相对偏低,部分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够高;其二是电力行业大多数有专用的网络,为安全起见常限制对外部网络的访问。

2.建设进度慢、质量不够高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期,未能把建设目标细化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了建设进度缓慢,部分资源应用价值不够高。

3.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建设初期较难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建设初期,因未及时制定激励措施,参与资源库建设和使用的学生和老师积极性不够高。

(三)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机制的建立

1.广泛宣传发动,多方参与共建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功与否,与参与人员的数量和参与面有直接关系。为此,在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发动了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公司、超高压公司等企业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来,利用专业毕业生网络来加强宣传,鼓励使用,使参与人员逐渐增加。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建设方案,检查建设进展情况。

2.建立激励机制,任务分解,栏目专人负责

把庞大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分成4个大类13个子库,每个子库设有专门负责人(主要是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建设,根据学校的科研分奖励办法,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发了参与建设人员的积极性。

3.设置合理的积分制度,鼓励资源的共建共享

为了鼓励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参照百度等网站的做法,设置了积分制度。用户上传资料均可获得积分,上传的资料价值越高、内容越丰富,所获得的积分越多。另一方面,当用户下载资源时,部分资源是不需要积分的,但价值高的资源,就必须要有积分才能下载,价值越高的资源,下载所需的积分越多,这就使得资源库使用人员为了能下载价值更高的资源,就要同时上传有价值的资源,通过采取这样的积分制度,促使资源库内容逐渐充实。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初期的规划是否合理,决定了教学资源库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决定了教学资源库的发展前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有学校、企业、社会人员的广泛参与,其建设过程较漫长,需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因此需要一个成熟的团队持续不断地对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管理和运行。

【参考文献】

[1]伊新.浅谈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J].才智,2015(23)

[2]王峰.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思考与研究[J].电子商务,2015(1)

[3]鲁爱斌.高压输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作者简介】李盛林(1967— ),男,广西平果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曾令通(1972— ),男,广西灌阳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

配电专业 篇4

SG186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单线图主要用来描述配电线路的中低压馈线图、低压台区图、站所设备内部接线图、配电网络系统图等,用以实现图形与设备的关联,配电单线图也是建立配电设备间拓扑关系的工具手段之一。目前,PMS单线图图形应用功能已上线运行,由于其直观地表达线路及设备的连接关系,易于维护与使用,在线路班组人员中应用已较为广泛和成熟。

基于GIS在空间数据显示、查询和分析方面的独特优势,将GIS应用功能集成至生产管理系统中,达到单线图和GIS功能的优势互补,拓展生产管理系统图形应用。本文通过建立公共图形平台综合集成单线图与GIS的图形应用,即在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管理应用中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应用单线图或GIS模式,实现单线图模式与GIS模式的平滑过渡。

1 应用集成分析

单线图图形应用功能由SG186生产管理系统单线图编辑器提供,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中将各类应用所需的图形数据及应用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基础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对各应用所需的图形功能进行原子化设计、接口抽象和功能封装,提高了复用性,支持了各类应用方便一致地使用同一套图形资源,即生产管理系统单线图编辑器。生产管理系统单线图图形应用功能自2006年建设及上线以来,已基本实现对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馈线、开闭所、二次变电站等设备的图形化管理,在设备日常管理、统计与查询中已发挥了重大作用。

GIS图形应用服务由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电网GIS平台)典型应用框架提供。电网GIS平台是构建在SG186工程一体化平台之内,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图形化展现,以面向服务的架构为各类业务应用提供电网图形和分析服务的企业级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应用功能包括图形基本操作、电网资源查询定位、视图管理与功能导航、空间分析、电网分析、专题图查询、图形输出和系统管理等。

GIS图形应用的引入是实现生产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方法,配电网节点众多、设备分散、变动频繁,其运行管理工作常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和空间数据显示与分析技术,较之生产管理系统原有单线图管理模式,将更加直观地进行配电运行管理,大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实现配网信息的广泛共享。

采用单线图与GIS图形应用集成的方式,避免了生产管理系统为GIS图形应用再定制一套与单线图不同的服务,有利于两者相似度较高功能的整合,能够减少开发和维护的工作量,提高系统代码的复用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单位发挥各自特长,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应用单线图或GIS模式,从而避免了重复建设,如线路阻抗计算、实际线损计算、理论线损计算、配网潮流计算等可以由擅长电力计算的单位完成计算,设备台账信息维护由数据维护专业的单位完成,拓扑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由长于数据分析的单位完成,避免出现由于图形应用场景不符合实际应用需求,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情况。

2 应用集成实现

2.1 集成思路

在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管理中单线图与GIS图形应用的集成采用“正向透明、反向统一”的设计思路实现。其中,“正向”指配网业务应用对于图形功能的依赖和调用,“反向”指图形功能反过来需要PMS提供的服务。以公共图形平台作为中间件隔断生产管理系统与单线图编辑器/GIS编辑器的直接联系,一方面,生产管理系统调用公共图形平台提供的统一应用功能接口定制配电专业管理应用;另一方面,公共图形平台封装单线图编辑器/GIS编辑器提供的应用功能,实现“一种应用、两套图形”。

1)正向透明。对于PMS中具体的配网业务应用,图形功能无论是采用单线图方案,还是GIS方案,都被视为一种公共图形平台,即一个中间层的图形功能接口集合,它屏蔽了底层图形实现方案的差异,业务应用的开发只需要面向该图形平台,无需关心具体的实现方案,避免了随时随地都要判断当前图形实现方案,达到“一套业务、两套图形”的兼容。

公共图形平台提供的功能集合是单线图和GIS所有功能的并集(见图1)。对于公共图形平台来说,其本身并不实现任何图形功能,而是将来自业务应用的功能调用转发给具体的图形实现。因此,它需要能识别当前业务应用所属的地市公司采用何种图形实现方案,从而将业务应用的功能调用正确的转发到相应的图形实现(见图2)。

2)反向统一。PMS提供给单线图或GIS的服务统一,例如批量修改设备台账功能,单线图和GIS可以调用PMS提供的同一个服务方法来完成。尽量避免为单线图或GIS定制2套不同的服务,这样既能减少开发和维护工作量、提高复用性,又能使界面风格保持一致。对于双方无法统一的服务调用,则针对其实际需要分别提供。

2.2 集成方式

2.2.1 服务集成

生产管理系统中单线图与GIS图形应用的集成主要通过PMS系统调用公共图形平台提供的各类电网空间信息服务(电网图形服务、电网分析服务等)来实现相关业务应用。业务应用服务集成采用公共图形平台结合服务集成的方式,即由公共图形平台提供服务,将大多数GIS集成应用功能封装起来,由生产管理系统调用公共图形平台服务完成大多数应用集成功能。对于公共图形平台已封装的服务无法满足的少量功能需求,则通过直接调用单线图编辑器或GIS图形服务来实现。

采用公共图形平台结合服务集成方式,需要公共图形平台按照标准接口方式实现,并提供相应的功能组件,供生产管理系统直接调用。公共图形平台和生产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则通过企业服务总线来完成。企业服务总线将业务应用的功能通过开放的标准进行统一接入,并以服务的形式发布。

2.2.2 数据集成

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管理主要完成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和设备管理。结合图形应用的设备管理需要标识地理位置的空间数据和包含各种设备属性的台账数据,而运行管理则需要设备的拓扑信息,完整的图形数据应包括空间位置数据、设备属性数据和空间拓扑信息。

单线图与GIS图形应用集成以图形数据集成为基础,本研究采用CIM/SVG格式作为转换标准,进行单线图和GIS图形数据转换。电网矢量图形服务基于CIM模型和OGC标准的电网设备矢量数据分发服务,主要是通过可缩放向量图形(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和CIM XML表达图形和拓扑信息,生产管理系统单线图编辑器中的电网资源对象模型和电气拓扑模型则遵循IEC 61970中的CIM模型技术建立。因此,生产管理系统图形应用中,通过调用电网GIS平台提供的图形转换服务可生成CIM/SVG图形拓扑文件,将图形拓扑文件同步至生产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后,生产管理系统可从数据中心获得图形拓扑数据,转换为单线图可编辑格式,反之亦然。

2.3 集成主要功能

公共图形平台功能集成了目前生产管理系统中应用的所有单线图和GIS模式功能。主要分为共有功能、单线图独有功能和GIS独有功能。

1)共有功能主要包括图形编辑功能:拉框放大、拉框缩小、全景图、漫游、图形刷新、取消高亮、前一视图、后一视图、打印、设备选择和分析结果查看等。其中,设备选择返回用户设置矩形框范围内的所有电网资源,矩形查询完毕后可查看已选设备列表;分析结果查看是对设备选择、高级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查看。

2)单线图独有功能主要为开始停电模拟和结束停电模拟。其中,开始停电模拟是通过在单线图图形上选择某个开断设备,对其进行合闸/分闸操作,进行停电模拟;结束停电模拟即从停电模拟状态退出。

3)GIS独有功能主要包括鹰眼、测量、查询设置、路名地名查询、连通性分析、供电范围分析、停电范围分析、电源追溯、供电半径分析、缓冲区分析、区域统计、根据单位ID获取系统图、根据线路ID获取单线图、查看站内一次接线图和电缆埋设剖面图等高级分析功能等。

3 配电管理图形应用

生产管理系统中单线图与GIS图形应用集成功能主要包括配电资源管理、配网专题图管理、配电计划任务管理和配电运行查询统计4个方面。

1)配网资源管理。配网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配网资源维护、设备变更(异动)、配网资源评价评估和相关查询统计功能。配网资源管理的设备主要包括配网设备、备品备件及工器具。其中,配电线路设备台账维护功能提供配电线路以及线路下电缆、分段线路、杆塔、架空设备、配电室、环网柜等台账信息的查询与浏览。以导航树的方式展示各类线路以及线上设备或站房的层次关系,允许授权用户对该模块进行的相应台账进行新增、修改和删除。并通过调用公共图形平台提供图形定位功能,在图形中定位指定的设备,查看指定设备信息以及周边设备信息。

2)配网专题图管理。配网专题图管理提供了电力设备图元定义,电力一次图、二次图绘制和生成,设备图形浏览、编辑等功能,其中图形浏览包括系统图、专题图、站内一次接线图浏览等功能。公共图形平台为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输电、变电、配电三大专业中的图形相关业务提供底层支撑,满足了图形一体化需求,可应用于生产系统中各种业务场景。

3)配电计划任务管理。用于登记工作任务信息,为检修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单编制提供任务来源。任务池中的任务来源于生产运行中发现的未消除缺陷、周期性工作任务。配电任务池管理模块提供新增单条工作任务信息、配电停电申请单登记、配电停电申请单查询统计和配电停电通知单维护等功能。在配电计划管理的各功能中可以进行设备图形操作,也可查看站房类设备站内接线图以及停电简图。

4)配电运行查询统计。配电故障情况统计分析为网省公司相关决策层提供了查看故障情况、设备缺陷、周期性工作以及配电设备超期未修查询统计等功能。可对所在网省所管辖的地市或者地市下属分局的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线路/站房、责任原因、技术原因、设备类型、故障类别等进行统计或者查询,同时以图形、图表的方式展示查询结果。

4 结语

以“正向透明、反向统一”的设计思路实现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管理中单线图与GIS图形应用的有效集成,更高效利用了单线图、GIS图形应用各自的优势,更灵活适应用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了设备台账和电网结构模型一致性维护,提高了生产管理系统中配电设备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全方位管理配电设备,实现了电网的可视化、集约化、规范化、精益化管理。

随着图形应用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不断深化,单线图与GIS图形应用也将向图形三维展示、状态估计等方面扩展,其应用影响将不断加深,功能愈加强大,助力生产管理的水平和智能化的不断提高,从而更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明勇,姜永德,代春艳.基于GIS的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科学,2007(9):293-295.DING Ming-yong,JIANG Yong-de,DAI Chun-yan.Design of Power Product Manage System Based On GIS[J].Computer Science,2007(9),293-295.

[2]周达洪,丁峰,迟伟敏,陈刚.单线图配电网GIS应用系统[J].电力信息化,2005,2(3):65-67.

[3]杨帆,丁坚勇.配电网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J].高电压技术,2005,9(31):78-80.YANG Fan,DING JianYong.Pow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s[J].High Voltage Engineering,2005,9(31):78-80.

配电线路专业个人工作总结 篇5

本人从事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故障抢修专业十七年有余,之前是送电线路检修专业干了十四年,两个专业两者之间有相近之处,但也有很多的不同,配电运行专业不断增加了变压器、开关、刀闸、避雷器、无功补助补偿电容器等很多电气设备,而送电线路专业则接触不到。要想把这些设备管理好并且安全可靠的运行,就专精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实践,又借助高级工、技师培训的机会,来迅速试运行充实自己的配电运行专业知识,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道德教育,现在工作起来还算是工作出彩。

一、提高学习的责任意识,增强自身专业技术素质。

几年来,本人一直利用书架、向老师傅、并通过刻苦培训等努力学习配电专业知识,学习新设备的管理、走行和配电设备新技术。由于配电设备的日益自动更新,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掌握听话和管理好配电网络新设备。通过学习和实践,目前本人对新型变压器、柱上开关、电缆分支箱、环网柜等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和运行经验。对供电事故的分析和假设相对比较电力果断、准确,有效地减少了事故预处理的时间,无论是公司领导或客户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加大配网的设备管理

第一,针对沛xxx配电线路陈旧、设备老化、故障常出的现象,积极工作、大胆探索、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造方案:,改造公用变压器接线桩的接线方式:由于公用变压器的性质所决定,负荷变化无常,变压器接线柱及螺栓式设备线夹受温度变化影响大,也常造成设备线夹与导线连接松动,电气设备且设备线夹与变压器接线柱的接触面积也达不下运行规程要求,故经常出现故障。针对这种情况,就将所有使用公用变压器的出现导线采用液压式压接鼻,消除了设备线夹受温度影响大的缺陷,接线柱上为采用了握手线夹,增大了接线柱的接触面积,有效的避免了变压器盖板桩故障的发生。经测试,xxx公用变流器的的工作接地组织工作和保护接地桩因年久锈蚀,接地电阻值很多不符合规程要求,年将xxx余台变压器的接地桩进行了更换,为设备的保健运行提供提供更多了保障。在三年的城网改造中,根据沛 xxx供用电特点,初期由本人为生技科提供了一套沛xxx配电供电网络设想图,为城网改造的合理性、经济性为客户提供了依据。其次是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根据验收技术规程要求,对城网改造、业扩增容、用户工程等的中间及验收严格把关,确保新设备在接入电网运行前在维护的施工质量全优。为新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四,加强配网结构的研究,制定并落实了每年各节假日、政府重要会议、各企事业单位首要活动等的紧急活动救援预案,确保了供电区域各种庆典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五、为防止三相四线制用户因零线线径篇,三相负荷不对称而造成烧断零线,即而烧坏电子仪器的故障,根据巡视中发现的薄弱环节、接头、接点缺陷,及时进行整改,增加重复接地、更换大规格零线,钴铝具体措施接头处严格采用过渡措施等,从精细处入手开展配网供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抢修工作。

第六,认真建立和完善配电设备基础台帐,年在市公司各兄弟单位中,率先新近实行了利用数码相机现场拍照的一杆一卡线路台帐,在市公司专业互查和评比中,赢得了好评。

第七,积极开展小组和革新活动,年的课题《加强配网设备管理,降损节耗》,在本公司赢得了三等奖。针对城网改造中局限性新增的柱上开关无明显断开点的特点,本人在开关操作前后必须每相进行验电,验明开关操作分、合正常。但验电器的绝缘手柄都比较短,且在杆上往复传递比较麻烦,本人就将验电器进行改造,与绝缘操作棒进行配合使用,人员登杆时只需将验电器的头部装在工作服的口袋里,操作后将绝缘棒倒过来装上才能,这样即增加了绝缘棒的有效长度,又确保了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实践证明,使用起来很方便,即省去了操作时间,又确保了操作验电的安全。

第八,严格遵守安全加工纪律,加大抢修和日常维护中现场的安全工作,杜绝违章行为,积极开展创建“无违章班组”、“无违章个人”活动,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了实处,近几年本人带领受表彰的配电班均被本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三、做好xxx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

近年来,我们xxx出现了因汽车行业碰杆、风筝挂线、人为破坏xxx配电箱断水等而引发的停电重大事故,因此我们配电医务人员运行人员利用一切机会,向社会、向用户宣传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意义,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活动,不断完善了电力设施保护的组织措施专利技术和技术防范措施,进行规范了各类安全标示,警示标志,特别是对施工工地旁、交通水电道口和居民区等所在位置的电力杆塔、拉线、配电箱等设施采取积极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了xxx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四、优质服务

主动配电网还是有源配电网? 篇6

分布式电源的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供电质量与电网运行经济性要求的提高,使配电技术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应运而生,引起了电力业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电力技术研究的热点。随着对智能电网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深入,人们对智能配电网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并取得了基本的共识。而主动配电网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主动配电网?主动配电网有哪些主要的特征?主动配电网与有源配电网、智能配电网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是目前业界比较关心的问题。

主动配电网的由来

我们知道,传统的中低压配电网向用户单方向分配电力,不包含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装置);除无功补偿电容器外,不使用其他的有功、无功调节以及电压控制设备;没有远程运行监视与控制手段。因此,传统的配电网是一个“被动”地从主网接收功率的电力网络,其潮流根据负荷的需求自然分布,不能够根据主网以及负荷的变化自动地调整运行方式与潮流,无法对异常运行状态与故障进行有效地控制,难以保证供电质量、实现最优经济运行。

在调节、控制措施上的“被动”,限制了传统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为了不影响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与供电质量,早期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条件对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及其运行方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如美国供电企业曾规定配电线路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容量不得大于线路最大负荷的10%;美国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2003 年发布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导则(IEEE 1543)规定,分布式电源要运行在功率因数接近于1 的状态,不允许其主动地参与配电网电压无功的调整。这种做法,不利于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也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化配电网运行方面的作用。

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要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转变传统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保护、控制与管理方式,要让它“主动”起来。进入新世纪,针对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高度渗透带来的问题,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学者开始探讨配电网的主动控制与调节技术。2006 年,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成立C6.11 工作组,专题研究主动配电网问题,中国电科院的范明天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该工作组的活动;2008 年该工作组发布了《主动配电网运行与发展》的研究报告[1],正式提出了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ADN)的概念。该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国际电力业界已在主动配电网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极大地推动了国际上对主动配电网的研究工作。

主动配电网技术,也受到了我国电力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通过学术会议报告、发布论文向国内业界介绍主动配电网技术及其发展情况[2,3]。“十二五”能源领域国家科技(863计划)智能电网重点专项于2012 安排了“主动配电网的间歇式能源消纳及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2013 年又立项了“多源协同的主动配电网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标志着我国已展开对主动配电网技术的深入研究。

目前,国际业界对主动配电网的内涵、特征与技术内容等,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CIGRE C6.11 工作组报告对主动配电网的定义是:主动配电网具有对包括发电机、负载和储能装置在内的分布式资源组合进行控制的系统;配电运行人员能够应用灵活的网络拓扑,调整潮流的分布;分布式资源可以根据适当的监管政策以及用户接入协议,向系统提供一定程度的辅助服务支撑。CIGRE C6.11 的这个定义,应该是目前对主动配电网内涵比较权威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 的CIGRE会议上,C6.11 工作组将“主动配电网”改称为“主动配电系统(Active DistributionSystems)”,以更好地反映其对负荷进行控制的特征。

“主动配电网”与“有源配电网”

在2004 年IEEE年会上,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学者发表了名为“Activ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withDistributed Generation”的论文[4],是世界上最早公开发表的研究主动配电网技术的论文。其中“active”意为“主动、积极”,论文题目的中文翻译为“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主动管理与保护”。在2005 年的18 届国际供电会议(CIRED)上,该校学者又发表了“Control of active networks”的论文[5],根据论文的内容,其中“active networks”意为“有源网络”,用来表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2008年CIGRE C6.11工作组发布的研究报告使用了“activedistribution networks (ADN)”的术语,国内有学者根据报告的内容,将其翻译为“主动配电网”。

目前,围绕着ADN是称为“主动配电网”还是“有源配电网”,国内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的意见,不少人对于到底使用哪一个术语更好,还感到很纠结。究其原因,一是因为“active”一词本身就有“主动”、“有源”的含义,而且传统上用来描述带有电源的电路系统,如有源滤波器等;再就是从已发表的有关文献来看,既有用它表示配电网能够进行主动地调节与控制的,也有用它描述配电网接有分布式电源这一物理特征的。事实上,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它们反映了现代或未来配电网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有源”,功率与故障电流双向流动;再就是“主动”,即采用积极、主动的控制、管理方法。主动配电网强调配电网具有主动的调节与控制能力的属性,而有源配电网则是反映了配电网接有分布式电源的物理特征。有源配电网只有采取“主动”的控制与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地集成分布式电源,提高供电质量,实现优化运行;而主动配电网只有“有源”,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因此,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所描述的具体问题,决定是使用“主动配电网”还是“有源配电网”。

随着分布式电源大量的接入,配电网的潮流与故障电流特征出现了本质上的变化,其规划、保护控制以及调度管理方法都与传统配电网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需要一个新的名词或术语来描述这种新型的配电网。如果使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或“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显得比较冗长、绕口,而将其称为“有源配电网”则比较恰当。一方面是比较简捷,读起来上口,例如,我们讲“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显然不如“有源配电网继电保护”来得方便;再就是很好地反映了配电网接入了分布式电源的物理特征。“主动配电网”一词,强调的是配电网具有主动调节与控制能力,显然,即使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也可以“主动”起来,因此,把它来描述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是不准确的。

主动配电网与智能配电网

智能配电网是在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主要目标是提高供电质量与运行效率,解决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问题;其特征是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具有良好的自愈能力;其主要的支撑技术有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从实现的目标、特征以及主要技术内容来看,智能配电网与主动配电网基本一致。“智能”与“主动”是分不开的,只有“智能化”,才能使配电网“主动”起来。有人认为,智能配电网是美国学者提出的概念,而主动配电网则是欧洲的说法。也有专家讲,智能配电网是个比较空泛的概念,不是很严谨,但易于被社会各界所接受;而主动配电网是一个具有明确技术含义的术语,比较专业,适合在学术交流活动中使用。事实上,智能配电网与主动配电网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的先进配电网。前者强调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与电力电子技术,让配电网智能、灵活起来;而后者则是强调配电网具有主动的调节与控制能力。作为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愿景,智能配电网的内含更为丰富、广泛些,而主动配电网的内容则较为具体,主要落脚在“主动”这一特征上。

需要指出,与主动配电网类似,智能配电网也不是仅限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就“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与“有源配电网”这三个术语来说,“智能配电网”与“主动配电网”的含义比较接近,一些情况下甚至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而“有源配电网”用于描述配电网包含分布式电源的物理特征,具有独特的含义,不能与前两个术语等同使用。

主动配电网的主要特征

顾名思义,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是“主动”。那么主动配电网到底在哪些方面要“主动”起来呢?

首先,分布式电源要进行主动地调节与控制。在传统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分布式电源采用“即接即忘”的并网原则,即不把分布式电源作为一个常规的电源对待,而是把它看成一个被动的“负的”负荷,或者像有人所说的,是一个只提供“能量”而不输出“功率”的设备,因此,可以忽略其对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影响。为此,要求分布式电源工作在功率因数接近于1 的状态,不允许其主动地参与系统调频与电压无功控制,不向系统提供辅助服务。显然,这种被动的做法无法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作用。例如,分布式电源不输出或吸收无功,通过安装其他无功补偿或调压设备实现电压控制,难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果;在系统频率变化时,分布式电源不能够自动调整其功率输出,加大了电力系统调频的困难。而主动配电网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手段,使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有效地集成,积极、主动地参与系统调频与电压无功控制,实现配电网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供电可靠性,降低整体投资。

第二,要让“负荷”主动起来。电力系统的一部分负荷,如电动车、电热水器、洗衣机、照明设备等,是功率可调或用电时间可平移的负荷,称为可调负荷。从系统运行角度讲,这些可调负荷是重要的功率平衡资源。鉴于此,国际上往往把分布式发电、储能装置以及可调负荷统称为分布式资源(Distributed Resource,DR)。传统的配电网中,由于在规划设计时很少考虑如何发挥可调负荷的作用以及缺少技术手段的缘故,负荷只是根据自身需要被动的从电网中吸收功率,使“可调负荷”这一资源被无谓的浪费掉了。而主动配电网具有完善的需求侧响应技术措施与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可调负荷在系统功率平衡控制以及平滑电力系统负荷曲线的作用。

第三,要具备“主动”的条件。通俗地理解,要有“主动”的本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拥有可调资源,除了上面提到的分布式电源与可调负荷外,还有安装一些有功与电压无功调节设备,如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静止同步发生器(STATCOM)、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等;再就是具备完善的调节、控制手段,即建有基于现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测量、控制与保护系统。

第四,能够不依赖主网“主动”地给全部或部分负荷供电,具有可信容量。所谓可信容量,是指配电网能够利用接入的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装置供电,并且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的可用容量。按照常规的配电网规划设计方法,尽管其中接入了分布式电源,但仍然主要依赖主网提供备用容量、保证电压的稳定。主动配电网具有丰富的可调资源与完善的调节、控制手段,为获得可信容量、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微电网创造了条件。有了可信容量,就可以减少配电网对主网的容量需求,这对于提高电力系统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系统的整体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针对“主动”的特点,进行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工作组的问卷调查结果,90% 的供电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配电网规划设计方法,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负荷的集成;配电网容量针对最大的负荷需求设计,并不计及运行中主动地功率调节控制作用。这种做法对于以前的无源、被动配电网是比较经济有效的,而对于有源配电网来说,则无法充分地发挥分布式资源的作用,达不到最优的技术经济效果。主动配电网的规划,不再仅仅考虑一个简单的配电网运行状态断面(Snapshot),而是要全面地考虑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的时变特征,识别出功率变化的“日模式”,采用随机分析方法,解决配电网规划中的不确定问题,制定最佳解决方案。

主动配电网展望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正为电力技术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例如在德国,到2012 年8 月底仅光伏装机容量就超过了30GW,基本上都是从中低压配电网接入的,部分配电网光伏装机容量超过了其平均负荷的3 倍。2012 年5 月25 日中午,德国全国光伏发电功率达到21GW,约占当时全国发电总功率的40%。中国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2013 年下半年国家接连出台分布式能源政策,以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中国将迎来一个分布式电源大发展的时期。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高度渗透,使配电网成为一个电力分配与交换网络,给其规划设计、保护控制与运行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实现智能化,让配电网主动起来,是解决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集成问题,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与运行效率的必由之路。

目前,主动配电网技术还在理论探讨、技术研发与应用试点阶段。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界对主动配电网定义、技术特征及其主要技术内容,将取得广泛的共识;在虚拟发电厂(VPP)、需求侧响应、柔性配电等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上将取得实质性突破,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随着主动配电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配电网将广泛应用现代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具有很高智能化程度,可以灵活地改变拓扑结构,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主动地调节与控制;能够有效地集成分布式电源,支撑高达100% 分布式电源渗透率;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与可调负荷的作用,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主网的容量需求,并可为电力系统提供调频与电压无功控制服务;具有良好的自愈能力,供电质量显著提高,能够为特殊用户提供不间断地优质电力;线损显著地降低,设备利用率大幅地提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配电自动化助力一流配电网 篇7

DA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 经过近30年的发展, 已在一些发达国家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 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法国等已基本实现了DA的全覆盖, 在韩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也有大规模的应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开始DA项目试点工作, 1998年国家启动城乡电网改造, 极大地推动了DA的发展, 到2003年底, 已有100多个地级城市建起了DA系统。由于规划、技术和管理上的诸多原因, 我国早期建设的DA系统相当一部分没有达到实用化水平,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DA工作一度比较沉寂。近年来, 随着对供电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智能电网的兴起, DA又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国家电网2009年启动了第一批北京、杭州、厦门、银川4个城市的DA试点项目, 截至2013年底已有200多个城市建设了DA系统。南方电网的广州、深圳、中山、贵阳等地DA系统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加强了顶层设计, 强调系统功能的实用性, 统筹推进配电网与DA系统建设, 强化了工程管控和运行指标监督, 并注重做好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新一轮DA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家电网公司批复的65个DA项目, 覆盖2518km2, 共改造配电线路6186条。据统计, 第一批试点单位利用DA系统共减少停电16402.15时户, 平均配网故障处理时间由68.25min降低至9.5min, 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DA业界的“实用化程度差、看不到效益”的这一老大难问题, DA正在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运行效率与优质服务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DA技术还在发展中, 我国的DA建设工作只是初步取得了成效, 还有很大的改进、提高的空间, 广大DA工作者任重道远!

《供用电》编辑部密切跟踪我国配电技术发展的动态, 根据我国DA发展的形势与需求, 及时决定组织一期“配电自动化特刊”, 邀请了IEEE Fellow (会士) 、IEC TC57 IEC 61850标准工作组召集人Christoph Brunner以及包括刘东、赵江河、任雁铭、刘健、郑毅等国内配电领域资深专家在内的40多位作者, 分别就国内外DA技术发展与应用, 技术标准, 规划设计, 主站、终端、通信等应用技术以及工程建设与运行维护实践等方面撰写论文, 介绍国内外DA发展动态, 研讨DA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总结我国DA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经验。相信这期特刊一定能促进DA技术的交流, 推动我国DA技术与应用水平的提高。

配电专业 篇8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配电低压系统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 也会发生许多事故, 为人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整个电力系统运输流程的末端是配电设备和线路, 由于其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 导致走径较为复杂, 加上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 环境气候等都是导致配电线路出现问题, 使配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因素[1]。研究配电故障的原因, 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故障处理和防范方案, 对低压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1 配电低压配电故障的原因分析

1.1 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气线路的短路故障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在看电视或者上网的时候突然停电, 有时候还会听到电闸发出“砰”的声音,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掉闸即发生短路故障。如果只是因为设备老化而发生短路, 只要稍微处理一下就可恢复, 但是有时候也可能是因为相关位置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若对低压线路的设置是在较空旷的区域进行, 则极易遭到电击, 以致造成电压线出现故障问题。除此之外, 当遭遇雷击天气时, 配电绝缘子尤其是零值、低值绝缘子难以及时进行更新, 处于较长时间的工作状态, 这也是引发故障的主要因素。

1.2 低压配电系统的漏电现象

低压配电系统发生漏电是最常见的现象, 主要发生于较为陈旧的电线上, 如果看到电线有火花冒出并伴有声响, 这就是发生漏电的状态。在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不可擅自进行维修, 必须立即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如果不能及时对漏电现象进行处理, 很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一般而言, 当低压配电系统和线路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也会有漏电情况的发生, 主要是在线路与大地间、线路与线路之间存在用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的绝缘层, 但是这种漏电不会引起火花, 不会对线路的绝缘性造成损伤[2]。

1.3 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气线路的接触电阻过大

一般情况下, 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气线路的接触电阻具有稳定性, 但是有时候会受到不同电源、或电源线和开关、或电源线和相关保护装置、或电源线和大型用电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结合部位接触不良, 就会突然增大局部的电阻值, 通过此处的回路电流也会产生大量热量, 从而使低压配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严重威胁了电气线路的绝缘保护层。

1.4 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气线路的过负荷

除了短路故障、漏电现象、电气线路接触电阻过大外, 有时低压配电系统也会出现过负荷的情况, 从而提高了危险系数。分析原因, 电气线路中的电流量在不断增高的状态下, 极可能超过导线可承受的安全电流量这是导致低压配电系统中发生过负荷现象的主要原因。导线在通常情况下, 都会具有一定的电阻, 在电流通过导线时, 其内阻会有一定的热量产生。根据研究, 一般情况下导线的发热量由电流量而来, 当电流量增大时, 电阻所产生的热量也会随之增多, 从而发热程度会越加严重[3]。当导线绝缘层难以承受过大热量时, 导线绝缘层就会迅速发生老化, 严重时甚至会燃烧起来, 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配电低压配电故障的防范对策

2.1 对于自然灾害等造成故障的防范措施

首先, 加固配电低压线路和杆塔基础, 如为防止大风造成的故障, 可设置防风拉线设施。相应的为防雪、防冻和防倒树, 也可设立多条拉线, 必要时还可添置耐张杆塔或者孤立型耐张段。当然增添的这些防护材料会相应增加成本, 但为保证电压安全运行起见, 是必要的措施, 这不仅能够保障低压配电系统中线路的安全运行, 而且能有效减少故障的发生情况[4]。绝缘子在遭到雷击的时候就发生闪络障碍, 且发生点较为集中, 因此, 要相应地提升绝缘子的耐雷性。另外, 对线路进行避雷仪器的装设也是一项有效防范配电低压配电故障的措施, 且该方法不仅有效, 还具有经济性和简单性。对容易遭到雷击且较长的线路和变电站低压的出线端安装相应的化物型避雷器以及防雷金具等设备, 必要时也可加装相应的避雷器有利于提高防雷性能。施以以上加装措施后, 穿刺防弧金具密封性大大提高, 相应的绝缘导线和高压电极接触也更为紧密, 即使在遭受较强的烧灼情形下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不会阻碍运行的正常进行, 促进线路运安全可靠行。

2.2 对于配电设备故障因素采取的防范措施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最为突出的则是城乡配电网络系统规模不断扩大, 例如, 线路的支路、接点不断增加, 相应的电力应用负载也随之增大。另外,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 有些杆塔的编号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而针对这一情况相关人员在进行巡检时并未及时处理, 这些都是导致配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为此, 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进行防范:第一, 在选择配电设备时, 应以新技术和新设备为先。第二, 强调巡查的重要性, 注重细节工作, 每年重新对杆塔进行编号, 对杆塔和配变的位置进行明确。第三, 添设一些设备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如可在配电线路的接点支路内安装故障指示仪或者线路接地断路器, 以便及时找出故障范围并处理妥当。第四, 选择无油化高寿命、绝缘性能好的真空型断路器, 降低断路器发生故障的几率。第五, 对配电设备进行小电流自动选线设的方法, 当大具有用时短、准确率高的优点, 减少了非故障线路的供电停止问题, 防止出现故障扩大的情况, 从而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第六, 及时清除电路故障, 以实现配网自动化, 同时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 以此掌握网络内元件的运行状况, 及时处理问题。

2.3 对配电线路的运行加强维护管理

对配电线路的运行加强维护管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举措。应安排专员定期检测和查看配电和配变线路上的绝缘子、避雷器等设备, 同时定期检测负荷, 检查馈线与配变负荷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提升配电线路运行能力。对于早期投入和陈旧了的设备要及时更换。此外, 严格控制好配网的施工质量和设计水平, 确保配网布置的合理性[5]。避免由于过载发热而使连接线夹、接头等被烧毁。建立并完善电路故障的应急方案, 经常开展事故演习, 增强人们的安全用电意识。加强对线路运行的管理, 养成彻底查找故障并进行处理的良好习惯, 做好线路巡视以及缺陷处理记录, 制定相关的线路现场运行规程和管理制度以对电路故障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

3 结束语

低压配电系统在维持社会的正常生产以及为人们提供电能, 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电气故障不仅阻碍了低压配电系统的运行, 使人们的生活存在诸多不便, 还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对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电路故障给予重视,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在维持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同时, 还可有效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晓竹.浅谈配电低压配电故障原因及防范[J].科技与企业, 2015 (3) :251.

[2]黄火灶.浅谈配电低压配电故障原因及防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2) :108.

[3]周帅.低压配电系统电气故障分析与研究[J].电子制作, 2014 (12) :135-136.

[4]林大增.低压配电系统故障防范解决方案的思考[J].中国电业, 2013 (10) :8-10.

浅谈配电低压配电故障原因及防范 篇9

1 分析配电低压配电故障的原因

任何一个大型系统设备发生故障, 都不是单一的原因,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下, 并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就容易产生故障。低压配电系统经常发生故障, 究其原因有漏电导致的, 有线路发生短路而引起的, 还有电路超负荷运转引起的。不同的情况都会引起低压配电系统发生故障。具体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 有效寻找防范的方法和措施, 避免故障的经常发生。

1.1 低压配电体系的漏电状况分析

漏电是低压配电系统经常发生的故障, 主要发生在一些比较陈旧的电线上, 从外面我们可以看到的, 就是有时电线冒出火花, 并发出声响, 通常这个时候就是漏电故障发生了。如果我们一旦碰到这类情况, 就一定及时找技术人员到场, 如果处理不及时, 这种情况极容易引起火灾发生, 严重时会对危及人生命安全, 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通常状况下, 就算低压配电体系与线路都处在运行正常的状态中, 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漏电现象, 这是由于线路和线路间及线路和大地间由于电气线路与用电装置的绝缘层而导致电容的存在, 然而该种漏电非常微小, 且几乎不会损伤线路绝缘性, 也不会引发电火花等状况。

1.2 低压配电体系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故障

配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 有时正在看电视, 或者上网突然就没电了, 如果电闸在屋内还会听到“砰”的一声响, 这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掉闸”, 在配电系统中这种情况就是短路故障。发生短路原因也较多, 有的时候因为设备本身老化, 发生习惯性短路, 这时只要稍加处理就可以恢复使用。有的时候也是其它相关位置发生故障而引起的连锁反应。无论哪种原因都要及时处理, 防止危险发生。

特别在更替时节阶段, 更易于引发线路跳闸等故障;对于较空旷的区域在对低压线路进行设置时, 极易引发雷击, 而此时配电线路还未能及时装设上避雷线或变压器的避雷器等而造成故障, 致使电压线路问题频发;由于配电的绝缘子较难打压, 其低值与零值的绝缘子会有较长的工作状态, 所以很难及时地进行更新, 而绝缘子的质量没过关, 引发安全事故也相对较多。特别当天气有雷击出现时, 更容易致使线路接地故障。因此, 零值、低值绝缘子状况也是引发故障的重大因素。

1.3 低压配电电气线路出现超负荷

这种状况较常见, 很多时候电路超负荷运转易发生故障。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各种家用电器, 如电脑、空调、加湿器等电器的使用, 当多个人、多个电器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密集使用时, 超过了配电系统可以承受的负荷, 这时候就极易发生故障, 要及时请专业人员维修, 避免更大的问题发生。对于低压配电体系电气线路, 除短路状况外也时常会发生过负荷。配电低压系统电气的过负荷线路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电气线路之中电流量逐渐增高, 从而致使超出导线所能承受安全电流值而产生。

前面分析了配电系统发生故障的各种原因, 有线路发生短路引起的, 也有系统超负运转导致的, 还有因为漏电而引起的, 什么样的情况都有, 哪一种原因都会引起配电系统的发生。而且, 各种原因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有的时候故障发生, 可能会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 在两种因素的同时作用下发生故障, 这也是有可能的, 这就是一种综合原因造成的。所以我们分析故障原因时, 要从整体上分析, 不要互相割裂着看问题。

2 配电低压体系配电故障的防范措施

前面介绍和分析了配电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 包括系统漏电、线路短路、超负荷运转等方面原因。很多时候, 都是事故和故障发生了, 才想到去采取措施补救, 却不注意平时的预范。低压配电系统线路复杂, 故障多发, 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采取必要的防范方法与措施很重要。那么, 我们平时应该采取怎样的防范方法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2.1 配电设备故障因素的防范措施

在配电设备上应选择新技术与新设备。需每年对杆塔进行重新编号, 明确杆塔与配变的位置。要实现配网自动化, 实时监测配电网运行状态, 并对网络内各元件运行工况随时掌握, 以及时清除故障。装设接地小电流自动选线设备, 该设备可自动选择并找出单相接地的问题线路, 用时短且准确率较高, 使人工选线这一传统方法得以改变, 对于非故障的线路会降低没必要的供电停止, 使供电的可靠性提高, 避免了故障的扩大。

2.2 配电线路其运维管理故障因素的防范措施

对于配电与配变线路上的避雷器与绝缘子等设备, 要定期实施检查、试验, 对设备缺陷进行及时处理, 提升运行能力。针对耗能较高配变与柱上油开关等早期投入运行的陈旧设备要逐步予以淘汰。扩大配网改造与建设的力度, 以使变电站的布置与配网结构更为合理, 对设计和施工质量要严格把握, 提升线路绝缘化性能, 以实现环网形式供电, 并对配网运行形式提高其灵活性。

2.3 气候和自然灾害等故障因素的防范措施

对于配电低压线路加固加强, 对杆塔基础进行加固并加设上防风拉线设施, 必要之时多设立防大雪、防冰冻及防倒树多方向的多条拉线, 按照具体情况对耐张杆塔与孤立型耐张段进行设立, 这些尽管使线路成本加大, 但却能使线路运行安全得到较大保障。提升绝缘子耐雷性能, 雷击时会导致闪络故障的发生, 故障的发生点较集中, 所以, 提升绝缘子耐雷性能有利于线路防雷能力的提高。

3 结论

低压配电系统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发生故障的原因复杂而多样, 要从全局出发, 综合各方面找出原因。故障出现后, 及时向专业人员报修, 防止故障扩大、危险系数加大。同时, 平时要注意用电安全, 掌握基本的用电安全知识, 加强用电安全学习, 做好故障的事前防范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检查, 及时处理, 不要等情况严重时再报告。从业人员也应该加强对配电系统的维护, 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更好的为百姓解决用电方面的问题。

摘要:低压配电系统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工程,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此类故障, 但对其原因却很少了解。发生故障后, 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操作, 不能擅自解决, 应该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不要因为个人处理不当而导致危险情况发生, 平时也要注意用电安全工作, 防患于未然。介绍了低压配电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 以及防范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低压,低压配电故障,故障原因,故障分析

参考文献

[1]邓立平.低压配电故障的原因分析及其维护处理[J].科技传播, 2013 (22) .

[2]肖志荣.电气低压配电系统故障及电流危害分析[J].电力技术资讯, 2007 (06) .

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 篇10

马口铁基板厂工程低压配电房供、配电系统包括从中粤马口铁工业有限公司供电总降站到基板厂厂区10KV变电站线路、基板厂厂区10KV变电站、各生产线变电所线路安装和调试;包括10KV变电站、各生产线变电所动力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的就位、安装和试验 (共十一台) ;10KV变电站高压柜的就位、安装和试验 (共三十五台) 、各生产线变电所及各站房低压配电柜的就位、安装 (共五十五台) ;以及各电缆线路、母线槽线路的敷设和试验。

2 安装前准备工作

⑴基础槽钢预埋:采用10#槽钢在毛坯地面固定, 并按照柜体尺寸及固定点在槽钢上开Φ12预留孔, 作为低压柜安装固定螺栓所用。槽钢需作好除锈处理, 并刷防锈和红丹油漆各一遍, 并与接地体可靠连接。

⑵接地预埋:低压电房设备及基础接地采用-40×4镀锌扁钢为接地母线, 地下预埋部分需在地面二次灌浆前作好跨接及固定。预埋完毕后, 办理隐蔽验收, 交付土建二次灌浆施工。

⑶低压电房地面在二次灌浆并作好地面粉刷后, 会同监理现场验收, 检查地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设备安装要求。

3 配电柜设备安装

3.1 设备开箱检查

用叉车将设备运到现场后, 组织业主、监理、厂家、施工单位四方开箱, 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外形尺寸有无变形、掉漆等现象, 仪表、部件是否完好, 技术资料、说明书, 合格证是否齐全, 并做好开箱记录。

3.2 设备安装

3.2.1 设备放线定位

⑴中心线找正:用墨线在基础表面弹出设备的纵横中心线, 然后在设备顶部横边的纵横中心分别用线坠吊垂线, 移动设备, 使线锤尖子基础表面的纵横中心线相交。

⑵水平找正:用水平尺测量, 把水平尺放在设备上测轴向水平, 调整设备位置, 使水平气泡居中。

3.2.2 低压柜安装

按施工图的布置, 按顺序将柜放在基础槽钢上, 按柜 (屏) 安装允许偏差的要求, 逐台将柜找平、找正, 用镀锌螺丝固定在基础槽钢上, 屏间用镀锌螺栓连接。

3.2.3 柜 (屏) 内、顶上母线配制

成套柜 (盘) , 制造厂已配制齐全硬母线和各种部件, 母线支架和绝缘子夹板、卡板均安装就位, 只需将母线和部件安装就位 (由设备厂家安装人员负责安装) 。

4 线路敷设及安装

线路敷设包括桥架安装, 母线槽安装, 低压电缆敷设, 附属设施安装等。

⑴桥架安装:龙门吊杆方式吊装, 600宽桥架采用L40×40×4镀锌角铁作为横担, 吊杆采用φ12镀锌全牙螺杆;600以上宽桥架采用L50×50×5镀锌角铁或[5#槽钢作为横担。吊杆采用φ14镀锌全牙螺杆吊装。并排桥架采用联合支架吊装。以达到美观要求。由于电缆出线为柜顶出线, 就事先定制作好柜顶漏斗型桥架配件, 以满足电缆出线弯曲半径的要求。桥架在每个支、吊架上应固定牢固, 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 螺母应位于桥架的外侧。铝合金桥架在钢制支、吊架上固定时, 采用垫石棉橡胶板来防电化腐蚀。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 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吊杆桥架安装示意见图1) 。

⑵低压电缆敷设:

(1) 低压电缆敷设要突出体现美观和规范并存。电缆敷设前要作好计划, 原则上大电缆走高位, 小电缆走低位, 这样能满足大电缆入柜的弯曲半径。电缆出低压柜除了用电缆索头固定外, 还须在柜内绕柜底半周, 避免电缆压力于出线端子上。电缆头压接用搪锡铜压接线端子压接, 并用防热黄蜡绸带包扎, 并按A、B、C相用黄、绿、红色带包扎标记, 作到各回路出线美观一致。电缆头接好后, 应用电缆扎带绑成束, 固定在端子板的两侧, 然后绕柜半周引出柜顶。接至端板的导线应有余量。

(2) 低压电缆绝缘测试, 检查电缆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电柜进、出线桩位及柜内母排间是否有金属物件吸附。用500V摇表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 包括, 相间、相零、相地、零地等项检测内容。其间电阻应达到1MΩ以上, 最宜为50MΩ以上。将检测结果填入《电气设备绝缘检查记录》。

⑶封闭、插接式母线槽安装:一般情况, 从变压器到低压柜进线端, 采用封闭、插接式母线槽安装。封闭母线的长度较短, 变压器、低压柜就位后, 请厂家到现场测量, 支架、配件一应由厂家提供。

(1) 母线槽现场勘测设计。插接式母线不像电缆可现场弯制和裁切, 每节封闭式插接母线都是定型产品, 故定货前必须到敷设现场实地进行精确测量, 确定各种形式规格母线的数量和长度, 才可与生产厂方成套订货, 该项工作最好会同生产厂方进行现场勘测设计。

(2) 母线槽安装。检查成套供应的封闭母线各段标志清晰, 附件齐全, 外壳无变形, 内部无损伤, 有出厂合格证, 安装技术文件应包括额定电压、额定容量、试验报告等核技术数据。封闭母线螺栓固定搭接面应镀锡、平整、不应有麻面、起皮。支架采用龙门φ16镀锌螺杆吊装, [5#槽钢作为横担。封闭母线在拐弯处及与箱 (盘) 连接处必须加支架, 直线段支架距离不宜大于2m。吊架安装应位置正确, 牢固, 成排应排列整齐, 间距均匀, 刷油漆防腐。组装时要对对接的两节母线绝缘电阻进行测量, 封闭插接母线穿过楼板垂直安装时, 应加弹簧支架, 须保证让母线的接头中心高于楼板面700mm。封闭插接式母线过墙及楼板时, 应采取防火措施, 一般在外壳周围填充防火填料。封闭插接式母线组装后在横担支架上要固定牢固, 横平竖直, 排列整齐, 对每段、全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要进行检测, 并做好记录。封闭、插接母线槽外壳应互相连为一体, 每段母线槽间外壳两端应用不小于16mm2的编织软铜带跨接 (吊杆插接母线槽安装示意见图2) 。

(3) 母线槽检验。封闭式插接母线安装完毕后应整理、清扫干净, 用兆欧表测量母线相间, 相对地的绝缘电值, 并做记录。母线槽的绝缘阻值必须大于0.5MΩ。封闭插接母线安装完毕, 暂时不能送电运行, 其现场设置明显标志牌, 以防损坏。如有其它工种作业应对封闭插接母线加保护, 以免损伤。安装好的插接母线严禁用支撑踏压或其他用途受力点。

5 安装完毕后的检查

检查柜内外有关杂物、辅助工具等遗留物;柜内接线有无错误, 遗漏、松动、标识是否正确、齐全。

检查柜内外仪表、元件有无损坏, 错漏。观察仪表外壳, 玻璃、端子, 刻度盘、指针、零位调整等是否有无污垢, 仪表内部确定无脱落的部件, 或其它物件, 仪表上应有标志和符号是否脱落。

6 结束语

上述低压配电房内配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安装方案、安装材料的选择, 都具有代表性, 并经多个项目施工中得以验证。无论从施工成品的质量、美观、业主项目投资的成本、都得到业主、质检部门的肯定。因此, 本文所述的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安装施工技术。可供本专业领域内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安装参考。●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3]《盘、柜及二次电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71-92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上一篇:高校教育成本构成下一篇: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