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的质量管理

2024-05-12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管理(精选十篇)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管理 篇1

嵌岩桩的承载原理是桩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 它支承在坚固的岩土层上, 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与地基承载力。当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 桩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反之, 桩身强度<地基承载力, 桩的承载力=桩身强度。

上面公式在孔底没有沉渣情况下成立。对挖孔桩沉渣不是问题, 而沉渣问题主要是对钻孔灌注桩而言的, 沉渣量过大, 桩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沉降, 从而导致灌注桩失效。

2 钻孔灌注桩质量管理

2.1 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 在质量管理中, 首先应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否则将使桩失效。地基承载力取决于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等, 如果施工地区处于断裂带, 在施工中就要特别注意夹层的存在。

一般承载力的判定方法是依据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乘以回归系数, 换算成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

式中:

f──岩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 (KPa) ;

y──折减系数;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KPa) 。

上述的式子是规范中判定地基承载力的公式, 该公式只反映所取岩样水化能力与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在单轴抗压强度相同的情况下, 由于岩石围岩压力阻碍了桩底岩石的破坏, 因此桩嵌入岩石的长度越长, 桩底地基承载力越高。

2.2 桩身强度的管理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但如果桩身强度不足, 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 桩身强度是桩质量管理的另一关键。

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混凝土质量, 因此桩身质量管理主要在钢筋笼的制作质量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钢筋笼的制作检查比较简单;而影响混凝土质量因素则很多, 有些是可见的, 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 出现不少桩由于混凝土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 因此桩身质量的管理主要在于管理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 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的管理, 否则将起不到质量管理效果。

钻孔桩混凝土质量不仅与浇注工艺有关, 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要确保桩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 且操作得当。钻孔桩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 护壁可靠;关系到混凝土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 (1) 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 防止出现堵管、埋管, 引起断桩事故。 (2) 控制导管埋深在2~4m左右, 使混凝土面处于垂直顶升状, 不使浮浆、泥浆卷入混凝土, 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

2.3 沉渣量的检查

对摩擦桩来说, 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 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 如果在设计中对桩底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大时, 桩底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钻孔嵌岩桩, 如果沉渣量过大, 势必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 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因此钻孔灌注桩另一个监督的关键还在于沉渣量的检查。

总而言之, 钻孔灌注桩质量管理的的关键不仅在于施工工艺与地基承载力, 还在于沉渣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因此对于钻孔灌注桩检验不合格, 就可能主要是桩底沉渣量过大, 或混凝土有缺陷, 或没有钻到持力层, 或兼而有之。

3 钻孔灌注桩缺陷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3.1 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原因: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 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 如不能钻孔取芯, 要结合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 (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 钻头不蹩钻, 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 钻进声音感觉较好) 、工程地质资料等进行综合考虑。

3.2 缩径 (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成孔时, 应加大泵量, 加快成孔速度, 快速完成。在成孔一段时间, 孔壁形成泥皮, 孔壁不会渗水, 亦不会引起膨胀。如出现缩径, 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 以扩大孔径。

3.3 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 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

⑴认真检查, 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

⑵一次清孔后, 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 要必须采用改善泥浆性能, 延长清孔时间等措施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 再检查沉渣量, 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 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 准备一个清孔接头, 一头可接导管, 一头接胶管, 在导管下完后, 提离孔底0.4m, 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

3.4 钢筋笼上浮

原因:

⑴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 若此时提升导管, 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 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 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⑵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深时, 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 已接近初凝, 表面形成了硬壳, 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 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底部以上, 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升, 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防治措施:

⑴钢筋笼应在顶面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固定, 防止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⑵灌注混凝土过程中, 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 当混凝土浇筑超过导管底端2~4m时, 应及时将导管提高。

3.5 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

⑴泥浆过稠, 增加了浇注混凝土的阻力, 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 因此, 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 有时甚至混凝土灌满导管还是不行, 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 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 一旦流出其势甚猛, 在混凝土流出导管后, 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 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 造成夹泥层;

⑵灌注混凝土过程中, 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灌注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 (1) 当导管堵塞时, 一般采用上下振击法, 使混凝土强行流出, 如此时导管埋深很少, 极易提漏。 (2) 因泥浆过稠, 如果估算或测混凝土面难, 在测量导管埋深时, 对混凝土浇注高度判断错误, 而在卸管时多提, 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 也就产生提漏, 引起断桩;

⑶灌注时间过长, 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 形成硬壳, 而且随时间增长, 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 从而加厚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 造成混凝土灌注极为困难, 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 引发断桩事故;

⑷导管埋得太深, 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 导管拔上后混凝土不能及时冲填, 造成泥浆填入。

防治方法:

⑴认真做好清孔, 防止孔壁坍塌;

⑵选择适宜的导管:导管由不小于250mm的管子组成, 用装有垫圈的法兰盘连接, 导管必须进行水密性、承压及接头抗拉试验;

⑶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 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400的空间, 首批混凝土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深≥1.0m和填充管底空间的需要;

⑷在整个灌注过程中, 导管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 应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的高程, 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应位置;

⑸灌注的桩顶应比设计高出0.5~1m, 以保证混凝土强度, 多余混凝土在接桩前凿除;初凝前, 任何受污染的混凝土应从桩顶清除。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篇2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钻孔灌注桩的浇筑,要从成桩的`各道工序入手,从严控制,才能保证成桩质量,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本文从质量控制入手,介绍了钻孔前,钻孔过程中、成孔后、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故障的排除等.

作 者:唐洪超 张瑞山 郭志州 作者单位:丹东诚达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辽宁,丹东,118001刊 名: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LLEGE年,卷(期):27(5)分类号:U45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质量控制 方法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篇3

【关键词】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流沙;沉渣厚度

0.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大批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及高等级公路、铁路的建设,需要承载力高、稳定可靠的桩基础作为支撑,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承载力高、适用范围广、能够克服流沙等对桩孔的影响,在现阶段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施工过程中因工艺原因、人为原因、地质情况不明确等原因仍存在较多质量通病,本文着重从工程实践及施工管理的角度,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1.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1.1孔的垂直度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垂直度是保证承载能力的重要一环,孔的垂直度主要有钻杆的垂直度决定,在钻孔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钻杆的垂直度,有些比较先进的设备驾驶室有垂直度指示,有些设备是靠底盘水平度来确定设备的垂直度,有些较早期的设备就要靠经纬仪等设备来时刻观察垂直度,不管哪一种设备,都要在钻孔的过程中,时刻观察钻杆的垂直,才能保证孔的垂直。

对于地基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和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的情形,施工前必须作好准备。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钻机自重大、钻杆刚度大较为有利,遇到不均匀地层就要选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硬层、斜状岩层和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处理大孤石和坚硬岩石,采用自重大的复合式牙轮钻或换用冲击钻来处理。

孔完成要逐孔进行垂直的测量,发现超标要及时用钻机进行再次扩孔,扩孔后再次测量垂直度,直到孔的垂直度符合规范规定(孔垂直度<1%孔深)。

1.2进入持力层深度

进入持力层深度包括进入沙层深度、进入岩石层深度、进入卵石层深度,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来选择持力层及进入吃力层深度,进入持力层深度达不到,桩的承载力将会大大降低。

对于持力层深度的判断,主要根据钻机的响应程度来判断,当钻机进入岩层时,钻杆的行进速度会明显变慢,钻杆会发生跳动、震动等,从这个时候开始确定钻杆的长度到钻机停钻时钻杆的长度,就是进入持力层深度。

地层有时会出现夹层现象,有些夹层比较厚,当钻机达到进入岩层深度,实际上不是持力层,是一个假象。遇到这种情况,要根据地质报告、根据桩孔的深度进行判断,遇到特别的情况要补充勘探,确保桩端坐落在持力层上。

1.3孔深的测量

对于孔深的量测应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测量时有误达不到设计深度。一般施工队常用的测绳一经水泡就会出现收缩现象,有的收缩量可达 lcm/lm左右,测50m的孔就会产生0.5m左右的误差。更大的测量误差是由于测绳易断引起的,测绳端往往系一重物保证测绳的垂直,重物拉住钢筋或钻头等容易引起断绳,测绳断了以后不知道的人仍以断处为起点继续使用,往往可差数米。采用细钢丝测绳作为测绳要当心数标松动错位。彻底避免误测的办法是在施工现场或附近地面上设置长度标记作为准绳,每次终孔一定把测绳拿去核实。

1.4孔径

在湖、塘、沟、谷与河漫滩地段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士中钻孔容易出现缩孔现象。尤其要重视液性指数 IL>0.75呈软塑状态和流塑状态的粘性土,而在 IL>1.0 呈流塑状态的淤泥质软土层成孔缩孔现象更要多加注意。与孔径有关的质量问题有:

⑴由于孔径小于规范要求,桩的截面缩小,承载能力降低,实际上降低了桩的安全系数。

⑵软弱土层一般都在地层上部,缩颈现象也发生在此段,而桩的内力也是上段大,容易造成桩身抗压强度不够而破坏。

⑶由于孔径达不到要求,导致钢筋笼无保护层,桩的抗压弯能力削弱或丧失。

防治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孔径的检测与控制,提高泥浆质量,增大泥浆比重和粘性及稠度。钻头直径应适当加大,也可采用处理孔斜的导正器法,在导正器上焊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的过程中起扫孔作用。此外在易于产生缩孔的土层中施工,减少孔放置时间,马上进行浇筑,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措施。

1.5泥浆

泥浆是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关键,泥浆的比重对桩的护壁、排渣起关键作用,泥浆的比重偏小不利于护壁、排渣,泥浆的比重偏大,泥浆流速不够,桩底沉渣排不出去。在施工中往往忽视泥浆比重的测量,最有效的办法是制定表格,让质检人员在每进行一道工序都要实测泥浆比重,把测量数据填写在表格上。

1.6 孔底沉渣厚度

孔底沉渣与沉淤的厚度将直接影响到桩端的承载力,泥浆护壁灌注桩直接看不到孔底的情况,孔底沉渣与沉淤必须通过测绳测量,这样就容易出现几个问题,一是不测量沉渣,光凭出口水流来判断孔底沉渣;二是没有意识到孔底是圆锥形,测量的两个位置不同就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三是孔清渣后放置一段时间,渣与淤泥又降于孔底。

1.7 砼灌注

钻孔、洗孔和砼灌注必须连续进行,防止塌孔,在洗完孔后拔出洗孔管,同时放置钢筋笼,然后放置灌注管及漏斗进行砼浇注。在灌注时一定要控制好拔管的速度及拔管的高度,同时还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否则,容易引起断桩、缩颈离析等质量事故。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洗完孔后放置一段时间,就容易使沉渣与沉淤加厚超过规范,严重时孔壁塌壁,影响桩的质量及承载力;拔管的速度过快就容易出现断桩、缩颈等现象;塌落度控制不好容易出现振捣不实、砼离析等现象。

2.技术管理

2.1 技术资料

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技术资料:

⑴建筑场地工程技术资料。

⑵建筑场地区域内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资料。

⑶基础工程的施工图。

⑷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

⑸桩基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⑹有关的荷载试验资料。

2.2 技术措施

桩基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内容有:

⑴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临设位置,同时要标明泥浆制备设施及其循环系统。

⑵确定成孔机械、配套设备及合理的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

⑶施工作业计划和劳动组织规划。

⑷材料供应计划、检测工具等准备情况。

⑸主要施工机械的试运转、试成孔、试灌注计划。

⑹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生产、冬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等。

2.3 试桩

试桩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桩,对工程地质条件相近,桩型、成桩机具和工艺相同的桩基工程,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并不应少于5根。试桩检测因工期较紧往往采用大应变与小应变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检测方法的费用相对较低。小应变主要检测桩身质量,对断桩、离析、缩颈等能够较明显的反映,大应变主要检测桩的承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钻孔灌注桩的质量,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并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提高:

⑴对钻孔设备、钻头的切削性能、泥浆的处理设备等与施工效率和质量有关的机具、仪器等都应进行检查。

⑵不同的施工方法其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差异,应从施工方法着手进行预先控制。

⑶认真研究质量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大小应变动测的适用范围等。检测结果不准确易引起纠纷,处理不当会降低安全度,留下工程隐患。

⑷提高和完善管理水平,应以工序控制和事前控制为主,建立系统化的动态管理制度和方法。[科]

【参考文献】

[1]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4-80.

[2]建筑桩基础技术规程 JGJ94-2008.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篇4

1 钻孔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应根据孔位所在的地质情况、选用合适的钻机型号和钻锥。无论正反循环钻孔均应采用减压进钻, 而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杆、钻锥、压块和钢丝绳重量之和的80%, 这样能减少斜孔、扩孔现象发生。钻孔连续作业时, 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试验, 随时调整泥浆比重。升降钻锥时须平稳, 钻锥提出孔口时防止碰撞护筒、孔壁和勾挂护筒底部, 拆装钻杆力求迅速。在硬粘性土中, 宜用低速钻进, 自由进尺;在普通粘性土中, 宜采用中高速钻进, 自由进尺;在砂土及含砾、卵石的碎石土中宜采用中速钻进, 控制进尺, 防止排渣速度跟不上。在钻孔排渣, 提锥除土或因故停钻, 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及粘度, 以防坍孔。应注意钻孔的连续性。因故停钻时, 应将潜水钻机及钻锥提升至孔外以防埋钻。发现异常情况, 如塌孔、进尺异常等问题, 应仔细观察分析, 采用相应的对策。掉钻落物应及时打捞, 以免被泥沙埋没, 影响继续钻孔。

2 成孔后的质量控制

在钻孔到位后, 第一步就是清孔。清孔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 在清孔排渣时, 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由换浆法或掏渣法清孔后, 孔口、孔中部和孔底提出的泥浆的平均值应符合质量要求,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 孔底沉淀厚度应不大于设计规定。可用直径比设计桩径小5cm钢筋圆圈放入孔内验收桩径, 然后下钢筋笼, 尽可能缩短浇筑前的操作时间, 减少沉淀量。

严禁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这将会极大地降低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 也容易因泥浆相对密度过大而造成夹泥或断桩。

钢筋笼制作时, 应保证钢筋笼的焊接质量, 成笼圆直。要求严格按图施工制作, 包括钢筋的数量、钢筋笼的加强箍, 这样才能保证下放时不变形。准确计算钢筋笼的置放位置, 要保证伸进承台部分的钢筋长度。下放时, 仔细调整笼子的位置, 使笼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为了保证中心的一致性及保证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沿钢筋笼纵向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3 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中砂的过筛、去除各种杂质、石子的冲洗等等。要对各项操作机械进行检查, 包括混凝土拌合站的试运转, 如果是翻斗车运输则还应检查翻斗车的性能。

在下导管前, 应对导管的连接进行水密试验, 并记录各节长度和编号, 便于浇筑过程中的长度计量。由于混凝土在泥浆中灌注和养护,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在保证设计强度前提下再加上一个保证率, 混凝土应有良好的级配,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可大于导管的内径的1/8~1/6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 同时最大粒径不超4cm。

《规范》要求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0m, 因此, 应准确计量导管上口漏斗的斗容量。容量不够的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保证首灌混凝土的冲击力和排淤能力。另外, 也要检查漏斗底口的隔水设施是否完好可靠、不要因人为的疏忽而导致事故。

在准备工作期间, 应准备好水泵、吸泥机、高压水管等各种处理故障的设备及翻斗车、搅拌机等备用设备。在开浇前, 应测量孔底沉淀厚度, 保证不大于规定值。如果大于规定值, 还得两次清孔。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 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 一般宜控制在2~4m较好, 在任何情况下, 不得少于1m或大于6m, 须由2人用2个测锤测探, 防止误测。

4 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含砂率宜采用40%~50%, 水灰比采用0.5~0.6。有试验依据时, 含砂率和水灰比可酌情加大或减小, 以保证其和易性和流动性, 使以后灌入的混凝土容易顶升;混凝土拌合应有良好的和易性, 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离析、泌水。灌注时保持有足够的流动性, 其坍落度为18~20cm。若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早于灌注全部混凝土所需的时间, 则首批混凝土中还得掺入缓凝剂。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 严禁中途停工。应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 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灌注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导管的埋深, 《规范》要求在2~6m范围内。

提升导管的原则是:每次卸掉的导管长度应和浇入桩孔的混凝土上升高度相对应;必须保证导管埋深在2~6m范围内。

这就要求我们几乎在每次下料后, 都应准确测定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 计算导管埋深, 从而确定导管拆卸的节数, 作好拆卸记录, 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而造成断桩。在混凝土浇至钢筋笼位置时, 应放慢混凝土浇筑速度, 使导管有较大的埋深, 待混凝土表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 再提升导管口控制在最小埋深, 使导管口高于钢筋笼底骨架一定距离后继续灌注, 防止钢筋笼被顶托上升。

当灌注将至设计位置时, 由于导管外泥浆稠度增大, 混凝土顶升困难, 可用水冲法稀释泥浆, 提高灌注落差, 并适当加大埋深, 因为此时泥砂、部分拌和物及被首批混凝土翻上来的沉淀物等杂物均落在混凝土的上面, 测深无法反映混凝土顶面高度, 容易造成误测, 致使过早停浇。所以, 《规范》规定桩顶标高应预加上0.5~1.0m的高度, 以后再开挖基坑后凿除质量不高的一部分桩头。

5 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进水时, 应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拌合物吸出, 再改正操作方法, 重新进行灌注。在混凝土面处于井孔水面以下不很深的情况下, 导管进水时, 可采用底塞隔水的方法, 并外加一定压力重新插入导管, 恢复灌注。灌注开始不久发生导管堵塞时, 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导管。灌注开始不久发生故障, 前述方法处理无效时, 应及时将导管拔出, 将已灌注的混凝土吸出, 将钢筋骨架抽出, 然后重新清孔, 吊装钢筋骨架和灌注混凝土。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达到以下目标:成桩过程各项指标, 包括桩位、桩长、桩径、孔底沉渣、终孔垂直度及成桩材料质量等能满足设计要求;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满足规范要求;桩身完整、匀质, 连续性好, 无夹泥、断桩等缺陷;桩极限承载力满足规范规定的验收指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钻孔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成孔后的质量控制, 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等问题。

关键词:钻孔关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管理 篇5

桥梁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的处治实践

焦作市公路局 郝建波 河南省交通厅质监站 阎光辉 洛阳市公路管理总段 乔金亮 摘要?本文着重结合工程实际对桥梁基桩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几种较成功的处理方法作介绍,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钻孔桩?质量缺陷?处治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仍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及其它工程领域。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在灌注中产生质量事故,小到塌孔松散、缩颈,大到断桩报废,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直至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据1996年10月北京全国桩基动测学术交流会上统计资料表明,在被检测的灌注桩中大约有 5~10%是有缺陷的,不良地质中灌注桩缺陷率更高达14.7%;从1990~1998年所检测的桩 基统计资料中表明,河南省桩基断桩率为5.6%(其它有局部缺陷的未统计)。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尽量避免发生事故及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利于工程的顺利进展。本文仅对在建的焦郑高速公路钻孔灌注桩施工及缺陷桩处治实践作总结,供同行交流。? 1?基本情况??? 焦郑高速公路是由焦作市公路局自筹资金投资兴建的地方性高速公路,全长56.274km,分两期修建。一期开工建设的工程内容有43.6km的路基工程及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共有钻孔灌注桩711根。项目所在地区地貌主要处于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内,地质较不稳定。K0~K20范围内,20m以内地层土体主要为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及细、中砂,地下水位深1.0m左右,黄土状亚砂土软塑或流塑,细中砂以松散为主,局部中密,属于较差地质段落。该工程发生的18根缺陷桩较集中分布于这一区间内,占总量的2.53%。? 1?几种缺陷桩的形成与处治? ??2.1??断桩? 2.1.1?形成断桩原因分析? 断桩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断桩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特别是钻孔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2)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3)卡管现象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人工配料(有的机械配料不及时校核)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造成断桩。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断桩的重要措施。? ?(4)坍塌。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不够,有甚者分包或转包,施工者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砂、软塑状质等造成类泥沙性断桩。这类现象在本工程的断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较为严重。而且位置深、难处理,是导致工期无限延期及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5)另外,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施工不能连续进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因此应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这对保证桩基的质量很重要。? ?2.1.2?断桩处理的几种方法?(1)原位复桩。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超声波检测出的断桩,采用彻底清理后,在原位重新浇筑一根新桩,做到较为彻底处理。此种方法效果好、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质条件、缺陷数量等因素选择采用。如K32+686.5万花分离立交桥1#-3桩及K19+110共产主义总干渠大桥7#-6桩分别采用将孔内回填土经沉淀后用冲击锥二次成孔或直接用冲击锥对已浇成的坏桩进行冲击二次成孔,重新浇注。?(2)接桩。如K7+954.5小桥0#-6桩,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导管焊口破裂,裂缝长30cm,宽0.5cm。设计桩长为26m,当时水下混凝土已灌注17m,为确保工程质量,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并提前拔出导管。确定接桩方案,首先对桩进行声测确定好混凝土的部位;其次,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桩顶以下10m均为粘土层,确定井点降水-开挖-20#素混凝土进行护壁,护壁内用?12的钢筋箍圈以20cm间距进行加固,护壁间连接筋用?12钢筋以20cm间距布置。第三,挖至合格数处利用人工凿毛,按挖孔法混凝土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的浇注。?(3)桩芯凿井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边降水边采用风镐在缺陷桩中心凿一直径为80cm的井,深度至少超过缺陷部位,然后封闭清洗泥沙,放置钢筋笼,用挖孔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筑膨胀混凝土。此方法日进度0.6m,如果遇到个别桩水处理不好、降不下去,更是困难重重,导致质量、工期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如K19+110共产主义大桥6#-

3、3#-

分析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篇6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

0、前言

钟孔灌注桩因其单桩承载力大,适应地质能力强,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房屋建筑、桥梁等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然而钻孔灌注桩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如在质量控制方面,如桩身垂直度、孔底沉渣、桩身夹渣、穿过不良地层等,都是在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钢筋笼上浮控制

在浇灌桩身砼时,桩身钢筋笼上浮是经常发生的,轻者上浮数公分,重者上浮几米,甚至无法控制,连续不断地随着砼灌入而上浮,笔者曾经在某工地观察到,在浇灌某桩砼时,钢筋笼上浮特别厉害,钢筋笼从4-5米深的空孔内浮上来,工人将桩机压在笼上,结果钢筋笼将钻桩机也抬了起来,可见上浮的力道之大。

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主要是在砼浇灌过程中,砼沿桩孔周上升,对钢筋笼产生向上的摩擦力,以及对钢筋产生向上的压力,从而造成钢筋笼上浮。桩径越小,越容易上浮,对付钢筋笼上浮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导管埋入不宜过深。导管埋入越深,孔壁四周的砼上升距离越长,砼流与钢筋笼的作用面积越大,产生的浮力越强,笔者认为,埋管深度控制在2-4m为宜。在施工中,应不断监测埋管深度,控制拔管速度。埋管越深,导管内外的压力差越小,砼不易灌入,会造成堵塞等问题;埋入过浅,容易使管口拔离砼面,造成桩身夹渣等问题。在施工中应不断计算理论浇灌量和实际浇灌量,计算砼面上升高度并进行实测比较,确保埋管深度在合适位置。

2、砼坍落度不宜太小。坍落度小,流动性差,砼流动时越靠孔壁上升,对钢筋笼向上的摩擦和挤压越强,钢筋笼上浮力越大,若砼坍落度适宜,砼在桩身截面内整体上升,则对钢筋笼产生的摩擦和挤抬就会较小。经现场多次实验,砼坍落度控制在20-22cm较为合适。

2、如何清除孔底沉渣

孔底沉渣是影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和重要因素,施工规范对孔底沉渣厚度也做了严格规定。由于孔底沉渣厚度不易准确测定,且在清孔后和浇注前可能产生新的沉渣,在抽芯后发现沉渣超过规范时已为时已晚,补救更困难和繁琐。因此在施工时必须按照施工程序,加强管理,在施工技术上采取切实措施,避免沉渣起标。

1、反循环辅以震动筛过滤清渣。实践证明,反循环的排渣效果较正循环的理想。由于正循环靠泥浆的流动将悬浮于泥浆中的颗粒带出桩孔,这种排渣方式对于较大的颗粒效果较差,而反循环通过泥浆泵将钻头切割下来的泥块或石块直接通过钻杆抽出孔外,清渣比较有效和彻底。如果将泵出的泥渣通过振动筛进行筛分,将泥浆中的泥渣直接进行浆渣分离,优质泥浆再循环入孔内,这样清渣的效果更好。

2、注意开塞方法。目前灌注钻孔桩芯砼的开塞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砍球法和拔球法。开塞时的第一斗砼要有充足的砼量以满足将导管埋入砼内1m以上。此后需连续不断的灌入砼。经现场经验证明,砍球法开塞较拔球法开塞效果为好。若采用拔球法开塞,则在球塞拔出料斗的瞬间,在砼内形成一个通道,导管内的空气和泥浆可能顺着这个通道溢出砼面。采用砍球法,球塞象一个活塞一样顺着导管被上部的砼压着直冲入孔底,强大的泥浆流将孔底沉渣冲起,可有效地减少孔底沉渣。

3、采用压缩空气清渣,将一根压缩空气管放到孔底并鼓入压缩空气,可通过压缩空气的搅动,吹起孔底的沉渣,并通过循环带出孔底沉渣从而降低孔底泥浆比重,比较能有效地减少孔底沉渣。

4、浇灌桩芯砼前要认真不断测量沉渣厚度和泥浆比重,孔底1。5m范围内的泥浆比重不得大于1。15。在砼开塞前再进行孔深的测定,并与成孔时的孔深进行比较,测得沉渣的厚度不得大于规范允许范围。

3、鉆孔灌注桩通过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

钻孔灌注桩在较好的地质条件如粘土层、强风化、全风化层中质量较易得到控制,而在一些不良的地质条件下,如溶岩地区、较厚的砂层中,以及砂卵石层,较厚的淤泥层中,施工成孔等都比较困难,施工质量较难得到保证,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保证措施。

(1)钻孔灌注桩在溶岩地层中的施工

在溶岩地层中施工时存在最大的困难是处理溶洞问题。溶洞有大有小,有连通和不连通,有填充和不填充等情况,小的溶洞高几十公分、几米,大的溶洞则高十多米甚至更高;有的溶洞为单层,有的溶洞则为多层,有的溶洞埋藏较浅,有的溶洞埋藏较深,在该等地质情况施工,存在较多困难和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小则可能造成个别桩报废,重则可能引起严重地表坍陷以及重大安全事故,在以往的施工中已存在这样的工程事故和经验教训。

在溶洞区施工,一般可能会出现泥浆流失的问题。在施工时应储存足够的备用泥浆,在发现孔内泥浆漏失时及时补充泥浆,以维持孔内液面稳定,避免坍孔的发生。在岩溶比较发达的地区,一般需对桩孔处做起前钻,一桩一孔,以查明桩孔处下伏地层的具体情况,如下伏溶洞的位置标高、大小、层数、填充情况以及填充物等等,只有验明下伏地层的具体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对该孔做出预案,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对于填充性质的溶洞,在进入溶洞区段时应注意观察,放慢钻进速度,控制好桩孔的垂直度,同时应避免发生卡钻。严格控制好泥浆的质量,保持好孔内泥浆液面的稳定,防止坍孔;对于较小的未填充溶洞,可先行钻孔,向其内注入水泥浆水泥等混合物,填充溶洞空间,然后再进行钻进,对于 较大的连通的溶洞,不可能采用灌注填充的办法,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一般需先准备大量泥浆,在钻穿溶洞发生泥浆流失时迅速补充泥浆维持液面稳定,然后向孔内填入大量水泥和泥浆的稠状混合物填充溶洞,并边填边用冲锤或钻具下压,待填充物封堵好溶洞的桩孔段后,等3-5天水泥体凝固产生一定强度,再行继续施工,填充物也可选择碎砖头和稠泥浆的混合物。对于特别大的溶洞,采用这种封堵的办法工作量较大,此时必须施打钢护筒进行封闭。

(2)钻孔灌注桩在较厚砂层以及砂卵石层中的施工

在厚砂层或砂卵石层中成孔的主要问题是防止出现坍孔,在该种地层成孔时,由于该种地层不能自行造浆,必须制备优质泥浆来护孔,一般选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造浆,成孔时放慢钻进速度,以便形成良好的护壁泥皮,在该种地层成孔时,孔内泥浆的比重不宜小于1。2,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地下水位较高时,应特别注意孔内液面的高度,要保持好孔内外水压的平衡,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开挖的基坑内施工时特别留意,由于在已开挖的基坑内施工,钻孔桩的孔口标高可能已低于地下水位,而产生孔外水压大于孔内水压,易造成在砂层段产生坍孔,此时可采取降水的办法降低地下水位或者在基坑桩基施工确定方案时,采用先施工桩基再开挖基坑的方案。

②成孔宜连续作业,期间不宜停滞,若因其它原因中途需停滞,则停滞的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由于在停滞期间,泥浆中悬浮物逐渐下沉,孔内泥浆比重会发生变化,若在砂层段泥浆比重过小时,就易发生塌孔,应在成孔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泥浆的循环,或者进行间隔时间不长的间歇性循环。

③对于砂层特别厚,且砂层含泥量很少的情况下,孔壁很容易坍塌,若采用其他办法都无法成孔通过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钢护筒进行护孔。

4、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 篇7

泰达西区综合服务区工程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镇,总建筑面积近52万m2,其中三组团建筑面积6.3万m2,由7栋2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住宅楼组成,基础全部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600 mm,桩长30 m,总桩数749根。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数量多,工期要求紧,成桩质量要求高。

2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选择钻机、钻具、场地布置等。钻机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设备,可根据地质情况和各种钻孔机的应用条件来选择,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潜水钻孔机。2)钻孔机的安装与定位。安装钻孔机的基础如果不稳定,施工中易产生钻孔机倾斜、桩倾斜和桩偏心等不良影响,因此要求安装地基稳固。对地层较软和有坡度的地基,可用推土机推平,再垫上钢板或枕木加固。为防止桩位不准,施工中很重要的是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确的安装钻孔机,对有钻塔的钻孔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再用千斤顶将机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垂线上,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钻机位置的偏差不大于2 cm。对准桩位后,用枕木垫平钻机横梁,并在塔顶对称于钻机轴线上拉上缆风绳。3)泥浆制备。钻孔泥浆由水、黏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并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坍孔的作用。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应根据钻孔方法和地层情况来确定泥浆稠度,泥浆稠度应视地层变化或操作要求机动掌握,泥浆太稀,排渣能力小,护壁效果差;泥浆太稠会削弱钻头冲击功能,降低钻进速度。4)钻孔。钻孔是一道关键工序,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成孔质量,首先要注意开孔质量,为此必须对好中线及垂直度,并压好护筒。钻好的孔应及时清孔,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钻孔的顺序也应事先规划好,既要保证下一个桩孔的施工不影响上一个桩孔,又要使钻机的移动距离不要过远和相互干扰。5)清孔。在终孔检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时,应立即进行孔底清理,避免隔时过长以致泥浆沉淀,引起钻孔坍塌。清孔方法视使用的钻机不同而灵活应用。通常可采用正循环旋转钻机、反循环旋转机真空吸泥机以及抽渣筒等清孔。6)灌注水下混凝土。清完孔之后,就可将预制的钢筋笼垂直吊放到孔内,定位后要加以固定,然后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不要中断,否则易出现断桩现象。

3 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

1)成孔的垂直度。钻孔灌注桩的垂直度是保证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垂直度的检测应该是保证桩身质量的重要环节。为避免钻孔倾斜,在钻机就位和钻孔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校核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对于地基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和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他硬物的情形,施工前必须作好准备。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使用自重大的钻机和刚度大的钻杆则较为有利。进入不均匀硬层、斜状岩层和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挡。处理大孤石和坚硬岩石,采用自重大的复合式牙轮钻或换用冲击钻都是有效的方法。2)成孔的深度。a.如测量有误则达不到设计深度。一般施工队伍常用的测绳一经水泡就会出现收缩现象,有的收缩量可达1%左右,测50 m的孔就会产生0.5 m左右的误差。采用细钢丝测绳要当心数标松动错位。避免误测的办法是在施工现场设置长度标记作为准绳,每次终孔都把测绳拿去核实。b.钻孔入岩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更多的是由于地层分布不均匀,如岩层分布成倾斜状或起伏变化剧烈导致判断失误。入岩深度的控制因钻孔工艺不同而有所区别。反循环工艺和冲击钻成孔的桩,可采用岩样鉴别法。3)钻孔的孔径。在湖、塘、沟、谷与河漫滩地段新近沉积的黏性土和粉土中钻孔容易出现缩孔现象。尤其要重视液性指数IL>0.75呈现软塑状态和流塑状态的黏性土,而在IL>1.0呈流塑状态的淤泥质软土层成孔缩孔现象更不可避免。与孔径有关的质量问题有:a.由于孔径小于规范要求,桩的截面缩小,承载能力降低,实际上降低了桩的安全系数。b.软弱土层一般都在地层上部,缩颈现象也发生在此段,而桩的内力也是上段大,容易造成桩身抗压强度不够而破坏。c.由于孔径达不到要求,导致钢筋笼无保护层,桩的抗压弯能力减弱或丧失。4)孔内的泥浆。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泥浆质量差,会形成如下的不良后果:a.形成不了护壁泥膜或形成的泥皮粘附力差,易于脱落,导致孔壁稳定性差,在砂性土地层易于塌壁,在流塑状黏土层则易于缩孔。b.泥浆稠度大、比重大,含砂率高,形成的泥皮质量差、厚度大,大大降低桩的侧摩阻力。c.稠浆在钢筋笼钢筋上沉积粘附,导致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降低。泥浆比重过大,使得混凝土水下灌注阻力增大,降低混凝土的流动半径,使混凝土骨料大部分堆积在桩芯部位,而钢筋笼外几乎无骨料,不仅桩身质量不好而且桩的侧摩阻力也难以发挥。故对泥浆质量的管理决不是个小问题,一定要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5)孔内的沉渣与沉淤。沉淤的控制主要是提高泥浆质量和减少空孔时间。沉渣的清除采用反循环成孔工艺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速度能达到2 m/s~3 m/s,是正循环的40倍以上,故携渣能力强。为此,本工程采用正循环成孔,反循环清孔的工艺。此法现场只需增加一台6 m3的空压机即可,费用不大,简便易行,效果良好。6)混凝土的灌注。成孔后孔内混凝土的灌注是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在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导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质量难以控制。要克服很大的灌入阻力保证混凝土桩身质量,必须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冲击力越大,完成混凝土灌注的时间越短,混凝土桩身越均匀。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配制的混合料,不同材料、不同粒径则摩擦系数不一样,因此仅靠静力平衡产生的超压力缓慢流淌,则易造成混凝土粗骨料在桩芯堆积,随半径增大而递减。桩身不匀,则影响桩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桩的承载能力。

4 提议重视的几点建议

经检测,泰达西区综合服务区三组团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结果全部满足单桩承载力设计要求;低应变检测结果,一类桩695根,占93%,二类桩54根,占7%,未出现三类桩,满足设计要求。通过钻孔灌注桩在泰达西区综合服务区三组团的实际操作及检测结果证明,为了提高建设工程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施工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并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和提高:1)对施工单位钻孔设备钻头的切削性能、泥浆的处理设备等与施工效率和质量有关的机具、仪器等都应进行检查。2)不同的施工方法其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差异,施工时应从施工方法着手进行预先控制。3)认真研究质量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大小应变动测的适用范围等。检测结果不准确易引起纠纷,处理不当会降低安全度,留下工程隐患。4)提高和完善管理水平,应强调过程控制和事前控制为主,建议拟定系统化的动态管理制度和方法。5)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提高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和预控为主的观念不断更新质量理念。

参考文献

[1]JGJ 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2]《桩基工程手册》编写委员会.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篇8

1.1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的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地质报告、现行规范标准以及现场勘查结果,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施工工艺流程、技术指标、安全措施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土质情况、桩基直径、桩长选用合适的机械,唐河大桥设计为8跨25 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桥面结构,总长度为206 m,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桥墩柱式墩、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肋板台,灌注桩基础,设计桩径为1.5 m,桩长为40 m。工程地质为河床1 m~5 m为粘土和亚粘土,以下5 m~15 m为淤泥质土,中间夹有3 m~5 m中粗砂夹层,16 m~20 m为中砂层,21 m~48 m含粗砂约10%的亚粘土。根据桥位所在的地质情况,采用回旋钻机进行施工作业。现以GPS100型回旋钻机成孔为例,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孔位测定→护筒埋置→钻机就位→开钻成孔→提钻→第一次清孔→检孔→钢筋笼吊放→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提拔导管→成桩。

1.2 根据施工方案检查施工准备情况

检查灌注桩使用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设置沉淀池、泥浆池;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灌注混凝土的料斗尺寸应与方案中初灌量的要求相符合;原材料应按规范要求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使用于工程;督促承包商按照一放二复的测量程序实施放样复核工作,确保桩位的偏差符合规范要求;钻机就位前,检查护筒埋设高度、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钻机就位后,检查其水平、稳固情况;钻杆应保持铅垂线,成孔时应适当抽检进、出泥浆指标,发现超标时及时调整;施工单位须配备专职记录人员,及时记录成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记录必须真实、准确。

1.3 埋置护筒

本桥护筒采用钢板制作,满足坚固、耐用、不易变形、不漏水、装卸方便并能重复使用的要求。护筒直径为1.5 m,每节长度为2 m。

护筒的作用:1)固定桩位,并作钻孔导向;2)保护孔口,防止孔口土层坍塌;3)隔离孔内孔外表层水,并保持孔内水位高出施工水位以稳定孔壁。

护筒埋置需注意的事项:1)护筒平面位置埋设准确,偏差不大于50 mm,护筒顶部标高应高出地下水位和施工水位1.5 m~2.0 m。护筒溢浆口应高出地面0.2 m~0.3 m,护筒底应低于施工最低水位,一般低于0.1 m~0.3 m即可。本桥护筒埋置深度为3 m。2)制备泥浆。根据本桥所在位置的实际情况,拟在0号台、1号墩、3号墩和4号墩、6号墩和7号墩之间的位置修建三个泥浆池。泥浆最好采用优质纯粘土或膨润土;若没有好的纯粘土或膨润土,或者远运都困难,可掺配少量添加剂改善泥浆的性能。泥浆在钻孔中的作用:在孔内产生较大的静水压力,可防止坍孔;泥浆向孔外土层渗漏,在钻进过程中,因钻头的作用,孔壁表面形成一层胶泥,具有护壁作用,同时将孔外水流切断,能稳定孔内水位;泥浆比重大,具有挟带钻渣作用,利于钻渣排出。泥浆比重在1.05~1.10之间,由于本桩基于粘土及砂层相间的土层中,采用粘土作泥浆,泥浆比重为1.10左右。粘度在16 Pa/s~25 Pa/s,含砂率不大于4%。3)安装钻机。钻机是钻孔、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支架。在钻孔过程中,成孔中心必须对准桩位中心,钻机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位移、倾斜和沉陷。钻机安装就位时,应详细测量,底座用枕木垫实塞紧,并在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

2 钻进成孔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机具设备的检查和维修。根据地质资料,每墩绘制钻孔地质剖面图,挂在钻机台上,以便对每个钻孔的不同土层选用适当的钻头、调整钻进速度和合适的泥浆。钻机就位后,应认真调平对中,要求转盘中心同钻架上的起吊滑轮在同一铅垂线上。钻进开始时,应低速慢进,当达到一定深度时,可采用中速钻进,但遇砂层时,应放慢钻速,并适当提高泥浆稠度。利用钻锥不断地提锥、落锥旋转反复冲击孔底及调土层,把土层中粘土泥砂挤向孔壁或打成碎渣,钻渣悬浮于泥浆中,并通过泥浆泵的循环作用,使钻渣溢出。严格控制和保持孔内水头稳定,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2 m以上,以增加0.2 kg/cm2以上的静水压力,保护孔壁稳固。这样,可以降低护壁泥浆液比重,减少泥浆消耗,并能提高钻孔进尺速度。根据实验资料和钻孔实践经验,正循环钻孔,泥浆液比重采用1.15,反循环钻孔,泥浆液比重采用1.1时,可以使钻孔桩施工获得满意的结果。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稍有倾斜或位移,应及时纠正,使成孔后的铅垂度不超过1/100。

成孔注意事项:

1)在易塌方的地层,水头控制在1.8 m以上,并适当加大泥浆比重,经常检查孔内水位和泥浆比重。2)钻进过程中,起落钻头不宜过猛或骤然变速,防止撞孔,为保证成孔的垂直度,钻杆不能全部放松,任钻头自由转动,应始终保持20%~30%的拉力。3)淤泥质粘土、亚粘土及粉土采用不同的钻速、钻压和泥浆比重。4)钻孔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外的水位差和泥浆浓度,以起到护壁固壁作用,防止坍孔。5)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孔内有无异常情况,钻架有无倾斜,各部连接是否松动。6)钻孔完成后,对孔径孔深进行检查,孔底锅形部分不计入孔深,合格之后进行清孔,主要采用换浆法清孔,用新鲜的泥浆换除孔内含有沉渣的泥浆,以确保孔内沉淀小于容许范围,不允许以加深孔深的办法代替清孔。

3 清孔及吊放钢筋笼

3.1 清孔

为保证钻孔桩质量和提高支承能力,在灌注桩体混凝土之前,对已钻成的桩孔必须进行清孔。清孔的方法:换浆清孔。钻孔完成后不再进尺,继续循环换浆清渣,直至达到清理沉渣满足要求。另外还有抽浆清孔和换浆清孔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方法。

清孔注意的要点:1)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高度,保持静水压力不变,保护孔壁稳固;2)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3)不得用加深孔底的方法代替清孔。

3.2 吊放钢筋笼

清孔完毕,经测深、孔径和竖直度检查符合要求后,即进行插放钢筋笼。钢筋笼的尺寸、制作、电焊质量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钢筋笼在岸上集中分节预制,每节长度7 m~8 m,设专人负责,确保钢筋骨架的几何尺寸和绑扎质量。为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变形,钢筋笼内用十字支撑加固。钢筋笼用汽车吊或钻机吊入孔内,在孔内焊接接长,并保持上下节在一条轴线上。钢筋笼下到设计标高后,用钢筋将其与护筒或平台连接牢固,防止钢筋笼发生掉笼或浮笼现象。插放钢筋笼要认真对中,保证桩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及钢筋笼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4 灌注水下混凝土

钢筋笼插放完毕,经测深检查孔底沉淀物符合要求后,安装导管,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工作。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为30 cm的钢管,壁厚4 mm,每节2 m,另有调整节,长度0.5 m~1.0 m,根据孔深确定导管长度。导管在使用前要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闭水和承压试验。要求闭水试验时的压力应不小于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导管两端用法兰盘及螺栓连接,并垫橡皮圈保证不漏水。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导管的密封性,确保导管密封不渗水。

灌注混凝土时,在漏斗颈部设置一个隔水木球栓,下面垫一层塑料布,球栓由细钢丝绳栓住挂在横梁上,当混凝土在漏斗内贮存满时,即把木球栓向上拔出,此时混凝土压着塑料布垫层与水隔绝,并挤走导管内的水,使漏斗内的混凝土顺利地通过导管并从导管底部流出,向四周和上面挤开,减少了混凝土与水的接触,以保证水下混凝土的质量。

导管插入钻孔内,下口离孔底0.2 m~0.3 m,上口通过提升机挂在专设的型钢横梁上并与贮存混凝土的漏斗连接,形成一条灌注水下混凝土的作业线。漏斗用钢制,漏斗加储料槽其大小应能满足在孔底将导管埋入混凝土大于1 m高的容量。

当混凝土数量备足后,及时剪球封底,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间断。混凝土的运送采用混凝土输送车或输送泵送到桩位,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时,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途中断,导管接头不得漏水或进空气;提升导管时,不得摇动,要维持孔内静水状态,要保证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不少于2 m~6 m,并不得进水。灌注完成后的钻孔桩桩顶应比设计高度至少高出50 cm,以便截除桩头软弱层混凝土后,能保证截面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质量。浇筑过程中,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泥浆池内,经处理再利用,废浆按工程师指定运到废浆地点及适宜地方。

5 结语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仍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及其他工程领域。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合格后立即清孔、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参考文献

浅析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篇9

1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发展到现在施工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但由于其施工工序较多, 衔接比较紧密, 各工种交叉繁多, 水下情况复杂等, 比较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坍孔、缩颈、桩身倾斜、钢筋笼上浮、孔底沉渣不符合设计要求、堵管、断桩等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规范要求、钻进速度太快、钻进过程中钻头没及时补焊钢板、对桩机及钻杆的垂直度没及时检查纠正、清孔不干净、等待混凝土浇筑时间太长、导管渗漏、浇筑速度过快、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施工操作失误等。这就要求我们要严格控制好施工技术措施, 加强桩基施工质量管理, 认真细致地对施工工序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 特别是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整个施工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和专人负责制;施工前要熟悉设计施工图纸, 核对地质资料与现场是否吻合, 并做好施工的前期准备, 比如泥浆池及泥浆排放或者外运等方案, 以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

2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工序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一护筒埋设一钻机就位一钻进成孔一第一次清孔一钢筋笼安装一第二次清孔一水下混凝土浇筑一成桩。其中钻进成孔、清孔、钢筋笼安装、水下混凝土浇筑为关键工序, 特别是水下混凝土浇筑这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3 钻孔灌注桩各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钻进成孔质量控制

成孔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在成孔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孔径、泥浆性能指标、钻进的速度、垂直度等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在钻进过程中要时刻检查地质情况是否与地址报告相符, 跟地质柱状图是否有出入, 岩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岩面和入岩深度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确认;终孔后主要检查孔径、孔深、标高及持力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 成孔垂直度的质量控制:要经常检查钻机机架是否平整, 钻机底下场地是否泡水引起沉降导致基座倾斜, 钻杆是否弯曲, 在钻进过程中地质变化是否过大, 钻进速度刚开始要慢点, 等钻进土层后尽量均匀进尺, 在地质变化处要降低钻进速度, 必要时要回填片石或者土, 以免因为受力不均匀引起偏锤造成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2) 成孔泥浆性能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泥浆的稠度, 刚开孔时可以采用清水, 埋设好护筒后, 就要开始制浆, 一般采用膨润土或者红粘土等材料来造浆, 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3~1.4g/cm3, 在成孔过程中可以凭借经验或者泥浆比重计进行判断, 要保证把土渣和石渣浮出并流入泥浆池, 现场配置一台200型的勾机及时进行清渣, 以保证泥浆及时供应。要注意控制泥浆稠度, 太稠容易造成梅花桩, 太稀的话, 会引起塌孔及进尺缓慢。

(3) 成孔孔深、孔径和岩面的质量控制:在成孔过程中要用测绳量测不同地质变化的深度, 看是否和地质报告吻合, 并取样, 发现地质变化较大的, 要及时上报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处理;钻进至岩面时, 一般是要求全断面进入岩面, 如果存在裂隙水影响的话, 要全部清理干净。对岩面的确认可以采取颜色对比, 用小铁锤把岩样击碎验证强度等方法来确认, 并在施工记录上请监理确认, 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即可终孔。如果是摩擦桩的话, 那就对终孔的渣样进行确认;遇到入岩深度比设计深度浅很多的情况, 要及时请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处理。一般规范要求终孔深度要比设计深度深50mm以上, 一般测绳量测后采用50m钢尺量测绳的长度来确定孔深, 测绳要专用, 还要注意测绳遇水膨胀的问题, 经常进行检查;孔径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2 钢筋笼安装质量控制

(1) 钢筋笼制作的质量控制:钢筋笼最好集中在钢筋场加工, 可以先预制好支座模型, 即用钢筋焊成的支撑底座, 可以保证钢筋笼的垂直度及尺寸;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的钢筋直径、规格、数量及加密区箍筋数量等加工, 锈蚀钢筋不得使用;钢筋笼要分段进行加工, 一般按照实际桩长进行制作, 值得注意的是钢筋连接处相邻的主筋接头要错开, 错开距离一般大于500-1000mm, 同一截面内接头数控制在主筋根数的50%以内, 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要在支座上进行试连接, 并做好连接顺序记号;采用焊接连接的, 要预留足够焊接的搭接长度。要按照设计图纸合理地布置加劲箍筋, 为预防运输过程中钢筋笼变形, 可以在加劲箍筋处点焊十字形钢筋做内支撑;注意最下面钢筋笼钢筋要向笼内方向弯成锥形, 以避免下笼时碰到孔壁;根据实际孔深计算出吊钩的长度, 直接焊接在主筋上, 桩径不小于1500mm, 一般采用4个吊钩, 其他, 一般采用2个吊钩, 根据钢筋笼重量, 可以直接挂护筒或者挂在工字钢上;钢筋保护层一般采用预制的水泥砂浆轮, 焊接在主筋上, 并保证自由滑动。

(2) 钢筋笼安装的质量控制:第一次清孔相关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把钢筋笼运至现场, 一般采用25T吊车下笼, 注意检查钢筋连接的质量, 如果直螺纹套筒无法顶紧时可采取补焊钢筋的措施, 焊接要等冷却后再下放, 吊放时注意要缓慢、垂直、匀速下放, 最后校正好桩位后把吊钩固定好。然后下导管进行二次清孔。

3.3 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1) 清孔的质量控制:钢筋笼吊放后要及时进行清孔, 定期用测绳检查沉渣厚度, 根据需要调整泥浆比重, 如果含砂率较高的话, 建议安装滤砂器, 效果十分明显;导管要保证严密, 在安装前应进行闭水试验, 再清孔过程中要时不时就动一动导管, 沿着孔底范围进行!孔, 以免个别地方沉渣过厚;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 对于直径≤1500mm的摩擦桩, 沉渣厚度≤300mm;对桩径>1500mm或桩长>40m及土质不好的摩擦桩, 沉渣厚度≤500mm;支承桩的沉渣厚度一般≤300mm;规范要求!孔后泥浆的比重一般为1.03-1.1, 而含砂率<2%;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用泥浆比重计和含砂率测管进行测量, 满足要求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

(2) 水下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前, 要先计算好首灌的方量, 选择合适的漏斗, 要保证首灌后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大于1m;导管下口距离孔底规范要求为300-500mm, 一般为400mm, 要检查好隔水栓, 大直径的钻孔灌注桩可以采用第一辆混凝土罐车先把漏斗装满, 然后退后, 换第二辆混凝土罐车就位, 拉起隔水栓后加大马力往漏斗倒混凝土, 混凝土巨大的冲力可以把孔底沉渣清理干净, 并保证首灌成功。混凝土要保证坍落度在180-220mm, 要安排专人验收混凝土质量, 检查是否有离析、泌水现象, 配合比及和易性等情况, 验收合格方可卸料;每浇筑一车混凝土要用测绳量测混凝土上升面的高度, 并安排专人做好记录, 计算好拔管的长度, 要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2-6m;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笼底部lm时, 应减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当混凝土浇筑至钢筋笼底4m时, 应拔管, 使得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超过2m以上, 预防钢筋笼上浮;混凝土浇筑应该连续进行, 要做好混凝土运输安排;为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 一般要超灌500-1000mm, 最后标高采用竹竿检查确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严格抓好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切实落实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的诊治 篇10

1 成桩直径小于设计桩径

1)产生原因:

钻头直径小,不合理;或者是开始钻进时钻头直径大小适宜,但忽略了钻进过程磨损,未及时对钻头进行复查、修补,钻头直径偏小,从而导致桩孔(桩体)直径小于设计值。另一种情况是地层缩颈(如流塑状软土,极易缩颈)导致桩体局部直径小于设计值。

2)预防措施:

合理设计钻头直径,现场施工技术员、钻机班长随时检查钻头直径,发现磨损超出要求范围,及时修补;为提高钻头的耐磨性,减少修补频率,建议使用合金、钨钢粉或金刚石钻头。另外,开钻前项目负责人,特别是技术负责人要熟悉掌握工程地质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在可能缩颈的地层多提升、下放钻具,反复串孔,用钻头清扫孔壁,无阻滞感方可。

3)治理方法:

首先分析并验证导致桩体直径小于设计要求的原因,如因钻头直径小导致,需按现有桩径计算桩的承载力,验算因桩体直径减小而造成的承载力损失,报请设计根据桩所处构筑物、建筑物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加厚基础底板、加大承台、地梁、加构造筋、构造柱等;如采取以上措施后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须补桩。如因地层原因导致局部缩颈,对承载力影响不大,经设计同意可不作处理。

2 桩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满足设计要求

1)产生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是原材料不合格(如砂、石子含泥量严重超标,石子针片状含量高,水泥标号损失等);或是计量不准确,执行配合比通知单不严格;或是拌和好的商品混凝土在现场等候时间太长,坍落度损失太大,浇筑前擅自加水调制所致。另一种情况是桩孔内浇筑混凝土量不足,桩头混浆或浮浆太厚,剔凿到设计标高,桩头强度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2)预防措施:

严格进行原材料进厂验收,并严格按原材料进厂批次做复试检验,及时根据原材料的变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严格计量,认真、严格地执行配合比通知单,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必须对搅拌站进行考察(了解、掌握其原材料产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施工要求等),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施工过程,严格工序管理,根据现场工序安排、准备情况及混凝土供应运输时间等因素订购混凝土。桩孔下完导管清孔完毕20 min之内应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在现场等候时间加上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 h。为应对特殊情况,可请搅拌站在现场准备一些减水剂、缓凝剂。另在混凝土灌注过程,设专人(有施工经验的)测量孔内混凝土上升界面,使桩顶留有足够的超灌量(超灌量按1倍~1.5倍桩径预留)。

3)治理方法:

这个问题重在预防控制。一旦发生,根据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及其重要程度或降低等级使用或报废,方法只能由设计单位提供。该情况多发生在现场自制混凝土的工程。如桩体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则极少发生。一般情况只是桩头强度等级偏低,不满足设计要求。这种情况,将桩顶混浆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将桩截至设计标高即可。

3 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

1)产生原因:桩孔内混凝土灌注量不足。2)预防措施:桩孔灌注前,合理估算预计灌注量;灌注过程准确计量入孔混凝土量;探测孔内混凝土界面上升频次要高(例如:每灌注2 m3~3 m3测一次等),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要高,对孔内异常情况(扩径、缩颈、局部坍塌,或有与地下暗道连通等)出现及时作出判断,及时修正预计灌注量。3)治理方法:清掉桩头浮浆,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通过技术处理(涂抹水泥浆或其他接缝材料)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接至设计标高。如接桩长度较大(>2 m)还需经低应变检测接桩后桩身的完整性。

4 钢筋笼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

1)产生原因:

孔口标高测量不准确,固定钢筋笼吊具的尺寸有误或脱落;或是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提串导管挂笼和混凝土浮力使钢筋笼上浮。

2)预防措施:

孔口标高要复测准确;安置钢筋笼防脱落、上升吊具(俗称“压笼管”)。

3)治理方法:

由于吊具脱落,开完后桩头没有钢筋笼的,请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植筋”并经现场拉拔试验合格(试验单位出具检测报告);对于钢筋笼下沉但露出桩头的,按照JGJ 18-2003(253-2003)钢筋焊接规范要求采取棒条焊、电渣压力焊或气压焊将钢筋笼接至设计标高即可。

5 桩头混凝土开裂

1)产生原因:基坑(槽)开挖时,挖掘机碰撞或开挖后剔凿桩头方法不当所致。2)预防措施:基坑(槽)开挖时,桩体周围30 cm范围的土应人工清理;开挖后桩头剔凿时,在接近桩顶标高时,每次剔凿的厚度不得超过2 cm,禁止用大锤狠敲猛击。3)治理方法:将有裂缝的混凝土剔掉,用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修补完整。

6 桩头渗(冒)水

1)产生原因: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是由于桩头混凝土内渗漏,有的是由于钢筋主筋处渗漏,有的是由于桩体周边渗漏。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桩体混凝土密实度较差,内存毛细孔所致;其他原因诸如基底含水层内含水的特性、地层的透水性、深基坑降水井排布、深度及降水效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钻孔泥浆的粘度、比重等都能诱发或加剧此现象的发生。2)预防措施:混凝土级配要合理,现场灌注的混凝土坍落度满足规范、设计要求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灌注过程导管的串动频率尽可能低,埋管深度不宜太大(2 m~6 m为宜);对于存在承压水的透水地层,钻孔过程要合理调配泥浆比重、粘度及胶体率(确保泥浆在土的孔隙中凝胶化,在孔壁形成不透水膜),基坑降水井点布置要合理,使基坑内地下水界面的下降保持一致且低于基底一定深度。3)处理方法:绝大多数工程无此问题,即使有也只是个别桩桩头略显潮湿而已。2004年在山东里能电厂的桩基开挖后却发现该问题较为严重。个别桩在开挖剔凿至设计标高后呈喷射状渗漏,这种情况需查明漏水路径,沿漏水路径钻孔然后在孔内压注水泥浆;有的缓慢渗漏,如观察2 d~3 d没有减小或停止趋势,查明渗水路径用一般的防漏材料(当时用的是堵漏灵)填充即可。

7 桩体位移

1)产生原因:桩基施工过程由于桩点定位不准确或是钻机导正系统有问题,钻机的垂直度误差较大(尤其是送桩较深的深基坑)所致。2)预防措施:开孔钻进前必须对桩点进行复测校验,钻机对位要准确,将钻机调平、调稳,使其垂直度不得大于1%,特殊工程控制在0.5%;在钻进过程要及时校验、修正。3)治理方法:如位移量没有超出桩基施工验收规范第6.2.4条规定,可不作处理;如超出规范要求,报请设计人员将桩基的地梁、承台加宽、加大。

8 Ⅲ类桩

1)产生原因: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未按设计图纸施工,如孔深不够;混凝土灌注过程发生堵管,未能实施有效的接桩处理;钻进成孔后,未有效清孔换浆,孔底残留岩(泥条、块)屑,灌注过程岩(泥条、块)屑夹杂在桩体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检测人员误判。

2)预防措施:

严格按设计施工图纸施工,终孔前逐渐调换泥浆,成孔后不要急于提钻,要留足够的时间清孔,使泥浆比重达到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6.3.2.3条规定:孔底500 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 s。灌注混凝土前,检查导管的完好程度及连接情况,保证导管内壁光滑,连接紧密,止水球大小合适。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3)治理方法:

我们知道,Ⅰ,Ⅱ类桩满足设计要求,可正常使用;Ⅳ类桩不能使用,只能补桩;Ⅲ类桩经处理后可正常使用。一般情况多采用加厚底板,加密地板配筋。

9 结语

影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其产生的质量问题基本如上所述。本文重点介绍的是由于施工过程因管理措施不到位、操作不规范或从业人员缺乏经验产生的问题。这些质量问题通过提高、加强现场管理水平,提升预防、预控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出现的。希望此文能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防止类似质量问题的产生,减少或杜绝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2]JGJ 106-200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S].

上一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视角下一篇:科学教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