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及通信

2024-05-10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精选十篇)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 篇1

一、网络通信的概述

网络通信安全一般来说主要是指, 人们在使用网络进行传输信息时的对于信息的保密程度、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真实情况等方面。并通过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 来保护信息网络中的保密完整以及最终的可用性等方面。一般来说主要的对网络通信可能造成威胁的因素包括, 一些网络黑客的恶意的攻击和破坏, 网络通信协议等方面本身的缺陷, 造成的通信安全隐患, 软件设计中的漏洞以及网络通信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 这些方面的缺陷都会对整个网络通信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旦有很小的漏洞, 最后也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 对于这些有可能存在的隐患, 设计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网络通信安全进行控制, 比如网络的认证服务器, 对通信内容的保护, 以及数据传输中确保完整性, 还有一些网络会要对访问者有一定的要求, 进行网站的访问控制等等。

二、网络通信安全的常见技术

在网络通信安全技术中, 最常见的就是网络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就是预先对有潜在的威胁进行隔离的技术, 就是在两个网络互相连接进行通信时, 控制访问的尺度。它起着一种防护的作用, 就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组织网络黑客们的对通信信息的随意更改以及拷贝。还有一种就是对数据的较密以及对用户访问的授权以及控制, 对传输、存储中的数据进行加密, 可以很大程度上确定信息的合法性, 由此控制互联网的通信的安全。

三、网络通信安全措施

1、软件查杀。

最为普遍常用的网络病毒查杀预防技术就是杀毒软件以及网络的防火墙技术, 通过开发商们的设计生产, 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安全防御技术, 已经投入生产使用, 已经为大多数一般用户所接受。由于设计原理的简单, 使它可以做到的功能十分有限, 它们的主要功能只是对于病毒的查杀以及网络黑客或者木马的侵入, 以及一些简单的病毒查杀, 安全性不是很高, 不能够确保网络通信的真正安全, 它只适应于一般意义上的客户的需求, 对于一些对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的企业或者个人, 在确保安全方面可以做的就非常有限。

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就是计算机网络内部的一个安全网络, 由计算机的软硬部件结合而来, 目标就是保护互联网的内部网络免受黑客以及木马的入侵, 建立起一张防护网, 严格查杀网络通信的病毒或者木马, 对黑客的恶意攻击或者对数据信息的篡改或者破坏, 起着一个防护屏障的功能。一般意义上的防火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就是硬件防火墙技术, 这类防火墙技术, 价格高效果好, 适应于较大型的企业以及对网络通信安全有着很高要求的企业。还有一种就是标准防火墙技术, 它要求有专业的管理水平以及专门的软件, 同时会导致信息传输的滞后性。但是它也有它的优点, 可以很好地隔绝网络内部的任何的联系。

3、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就是通过对传输中的数据以及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 有利于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通信数据的保密和安全性, 可以对窃取以及破坏网络数据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的技术。对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 通过线路的加密或者是端对端的加密, 通过对信息传输的各个路线进行不同的加密, 来提供安全措施保护。或者通过信息传输开始时的加密, 以及接收端对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 来确保通信的安全。对于存储中的信息的安全, 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密码附加或者采取模块加密来实现通信的安全, 或者是对通信数据进行权限的审查, 对用户的使用权限的设置, 由此来防止那些非法的行为的出现, 确保网络通信安全。

总而言之,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互联网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 因此通过对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视, 采取一系列措施, 防火墙技术以及病毒查杀技术, 还有就是对数据的加密保护等等手段, 避免黑客或者木马的入侵, 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邱俊源, 张跃.异步消息驱动安全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 (08)

[2]樊嵘.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信息通信.2013 (03)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原因及解决措施 篇2

郑振坤

广东中南元建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随着新兴移动网络运营商的加盟,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射频资源日趋紧张,各种潜在干扰源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产生。本文针对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原因及排除网络干扰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移动通信;干扰影响;解决措施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干扰问题一直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较为重要的问题,现今己有的移动通信体制占用的射频资源全部在2.5G以下,,而这种频带的特点,主要就是干扰和被干扰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移动通信网络普遍存在射频千扰的问题,也是影响无线网络质量的关键性因素。1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原因及危害

产生干扰的原因很多,有本系统的干扰(如同频、邻频等)和其他系统交调造成的干扰,通常本系统的干扰较为常见。另外,前几年,各网络运营商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各种制式的室内分布系统,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室内分布天馈线资源是必要的。但由于频率上的差异,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功率损耗不一致的问题,这就成为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最容易产生网络干扰的根源。

移动通信网络干扰的问题会使移动通信的误码率增加、通话质量降低甚至发生掉话,降低了移动通信系统接通率。上行的干扰会使BTS的最低不解码电平降低(正常值为-100dBm以上),减小了其有效覆盖范围,容易造成切换失败。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到8%~10%时语音质量就比较差,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语音质量极差,用户无法听清。干扰的存在,将导致BTS和MS信息传递时误码率高,严重时会造成射频丢失,SDCCH信道建立失败。干扰问题严重影响了通信业务质量,同时也是呼吸效应的根源,直接影响系统覆盖和容量;对视频与宽带和多媒体数据通信也将面临更大的影响。移动通信网络干扰主要来自网内干扰和网外干扰。2网络干扰的快速检测和定位 2.1 采用BSCSTS话务统计方法

通过BSCSTS话务统计可以及时发现网络存在的干扰问题。在交换机STS话务统计中定义了ICMBAND统计,将干扰分成了5个等级,等级越高,小区受干扰程度越大。通过对小区ICMBAND的连续统计,发现有干扰的小区。2.2 分析网络中质量统计指标的变化

通过分析可以尽快发现网络干扰的存在,如因质量造成的掉话、切换指标的恶化等。不同业务带来的干扰不同,同一业务在小区覆盖的位置不同干扰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定义和考察干扰问题的同时也必须关注用户所在小区的距离信息和小区的负荷以及业务分布情况。

2.3 利用话音信道实际测量干扰情况

这样可以时时监视小区的干扰问题。一般话音信道在空闲时会用来测量外来干扰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指令,实时观察空闲信道的干扰测试情况发现干扰的实时变化。2.4 利用网管测量工具仪器排查外来干扰

对特定小区进行跟踪测量,对所有频率进行干扰测量,发现受干扰的频率,并选择受干扰程度最小的最优频率。当部分小区在更改频率后干扰情况没有明显改善时,排除硬件问题后,判断为外来干扰,可以使用频谱仪进行上行干扰测试,判断外来干扰源。适时对干扰源进行整改调整,这样可以根本解决网络干扰,明显改善网络质量。2.5 系统干扰的检查和分析

系统的干扰可以通过路测、扫频和采用基站综测仪等设备进行检查和分析。对于本系统的干扰应通过频率重新规划和改频等措施解决。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发射设备频偏,以防止干扰的产生。

2.6手机现场拨打测试排查干扰

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主要有话务统计数据、由语音质量差引起的掉话率、用户反映、路测(接收质量)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等。手机现场拨打测试排查干扰主要用于用户反应强烈的热点地区,利用专用测试手机锁定频点进行测试,以查找坏的频点时隙。3网络干扰的解决措施

3.1 修改网络参数,降低网络整体干扰水平

通过修改网络参数,或启用系统抗干扰功能可以从整体上降低网络的干扰水平。如参数MSTXPWR为小区中允许处于active状态的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它在一定范围内的降低有利于上行干扰的改善。如开启小区的跳频功能,可以将小区的干扰平均化,达到降低干扰对网络带来的影响。启用小区干扰拒绝合并lRC功能。取代以往的MRC上行接收算法,可以提高系统中的信号接收质量,最高可以获得11dB的C/I增益,有效对抗网络的干扰情况,获得较好的网络通话质量。

3.2 发现硬件故障,排除干扰

通过检查网络的告警,如载频告警、天馈告警等,发现有问题的硬件并及时更换。一些硬件的隐性故障往往没有告警,不易被发现,可以通过对其变换频率来确定故障设备。如当小区出现干扰时,可以选取间隔较大的频率进行替换,如果发现变换不同的频率后干扰仍然存在,且总出现在同一载频上时,说明该块载频存在隐性故障,确定故障点。3.3 优化频率抑制干扰

网络调整的难点是干扰抑制。抑制干扰的方法很多,跳频技术就是针对频率紧密复用而产生的,它通过频率分集将干扰进行均衡。抑制干扰还可以通过上、下行不连续发射,手机功率控制以及控制基站的功率、天线高度、下倾角来实现。

网络中的同邻频干扰是现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FAS等频率分析工具可以快速定位干扰频率,并根据测试情况选择一个受干扰程度最小的频率作为紧急更换使用。一般利用FAS测量,更改受干扰频率的前后对比方法可以快速改善网内频率间的干扰,在局部进行频率优化。

3.4 控制高层室内信号的泄漏

根据不同的楼层合理考虑室内信号的泄漏问题,防止对室外宏站信号的干扰。值得注意的是,室内分布天线通过走廊或玻璃,信号能够直接泄漏到室外,而正好室外相应的区域是产生话务的地方,就会产生高层室内信号对于室外的干扰,这种情况下,需要针对室内的天线进行优化,利用楼层的天然阻挡,确保高层室内信号不对室外造成干扰。一方面要确定该建筑的实际建筑穿透损耗,另一方面对切换区、室内天线位置和发射功率进行合理规划设计。3.5 多系统共用,规范传输功率

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有同位置合路与末端合路两种方式。对于GSM/CDMA/PHS等信源功率较小的小型楼字,在信源或干放处将TD-SCDMA信源或干放加入合路,可以使用同位置合路方式。由于TD-SCDMA的损耗比其他系统大,而且功率、边缘场强也不一定匹配,因此同位置合路方式只适用于小型楼宇。大中型楼宇室内分布系统结构复杂,只能采用末端合路方式。各种制式的信号可以由合路器合路后。通过耦合器和功分器把信号分解到各个分布天线。多系统共用的室内分布系统的同位置合路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同位置合路方案示意图

整个室内分布系统包括:信号源部分、分布系统和空间传输,其中分布系统又分为干路与支路两部分。为了共用室内分布系统,需要考虑设备兼容、功率匹配和系统干扰因素,从而分析室内分布系统共享可行性。

信号源输出功率的控制:当多个系统共享室内分布系统时,首先应该考虑系统信号源最大输出功率的差异(见表1)。表1中,CDMA、TD-SCDMA、WCDMA的发射功率有两个数值。前者是信号总功率,后者是导频最大发射功率。

表1 信号源最大输出功率

对系统间隔离度的控制:在多系统耦合时,应考虑不同系统设备的信号源功率和容量情况,及对系统间的隔离度做出规定,以确保多个系统在同一个室内分布系统内不会相互干扰。系统间干扰主要分为3个方面: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分析结果显示:只要合理设置合路器的系统间隔离度(见表2),系统间干扰引起的容量损失则可忽略。分布系统馈线传输损耗的控制:设备兼容主要考虑天线、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设备的工作频段。

为了确保多系统正常工作,所有无源设备必须是宽频的,支持工作频段为:800~2500MHz。无源器件在各种不同工作频段的插入损耗及耦合损耗基本一致,电缆对信号的损耗差别较大。表3是不同系统馈线百米损耗对比。从表3可以看出:频率越高,相同线型的百米损耗越大;线型越粗,各频段的损耗差越小。多系统共用分布系统时,为了减小馈线损耗引起的天线端输出功率差异,应尽量选用“1/2”以上规格的粗馈线。

表3 不同频段馈线百米损耗对比

小区信号功率优化调整:(1)服务小区信号弱。由于小区的信号功率低,导致C/I过小、RLC层重传率过高,应提高其信号强度,如调整下倾角、方向角、发射功率等。(2)同、邻频干扰的小区发射功率大。由于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信号功率高,导致服务小区C/I过小、RLC层重传率过高,应检查测试中的回放信息,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规划频率分配、调整干扰小区的覆盖,使干扰信号降低;还可以提高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3)网络外部干扰严重时。由于某些地区可能存在较高的网络外部干扰,导致服务小区C/I过小、RLC层重传率过高,应查找干扰源,排除干扰。4结束语:

总之,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的不间断的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通过不断地优化网络的资源配置,改善网络的运行环境,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保障。参考文献

[1] 刘兴丽,林金朝,何方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管理方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 篇3

【关键词】现状 发展趋势 措施 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04-01

随着Internet的发展,我们面对的计算机网络逐渐向以数据通信技术及数据通信网作为支撑的全球性计算机网的发展目标不断发展,从其整体角度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侧重于向全球多媒体网络的形式发展。从其具体的方面看,电信业务数据化和网络综合化推动着网络通信的进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将实现电信、数据、有线电视“三网合一”或更多网络的融合。而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密码理论、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网络安全和信息隐藏等技术发展很快。国外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不断提高创新力度,发展先进技术,严重的冲击着我国的网络通信市场,我国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一、全面分析我国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现状,正确制定其解决应对举措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与应用,其消费人群飞速增多,其经济活动开始步入互联网时代,上网设备呈多元化发展,新一代的计算机已将网络接口集成到主板上,网络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统之中,智能大楼的兴建已经和计算机网络布线同时、同地、同方案施工。其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移动通信技术逐渐成熟,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3G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不断广泛地在市场中扩展开来,其优点是能极大地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它能够满足市场对移动网络通信容量和品质的高要求,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掉话率低、电磁辐射小、容量大、覆盖广等特点,可以大量减少投资和降低运营成本。

2、目前宽带城域网正成为通信信息化建设的热点,DWDM的巨大带宽和传输数据的透明性,开始成为当今光纤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未来要在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中完全实现光纤传输代替铜线传输。近年来随着宽带中国战略进程的推进,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快光网城市建设的步伐,我国光通信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其不仅可以为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可以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因此在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光通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由于网络接入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中占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研究者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促进它的发展,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宽带连接。在光纤接入、同轴接入、无线接入、铜线接入等传统新型接入技术中,要进一步巩固宽带接入的主流网络通信地位,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各类高速率的互联网应用。

4、要客观正视我国与国外在信息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并重视推动信息技术在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

目前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通信行业机遇和挑战同在,网络建设在逐步完善及终端功能的丰富的过程中,其网络通信拥有丰富内容资源的服务提供商将增大其在互联网领域的投入,以多元化的业务及现有品牌优势争夺更多产业合作资源。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尽最大可能地为用户开发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的多媒体网络通信应用。目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每个载体在技术上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用户需求将促使其研发者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因此在设备及服务商方面,追求更高的带宽、更快的网速,开发更智能、更灵活的网络设备,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潮流。而研发者在追求更高效的业务升级和新业务上线同时,必须注重研发更绿色、更安全的网络服务,促使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的网络技术将使网络朝着更快速、更智能、更灵活、更安全和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1、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更加智能化,网络的数据量也呈现爆炸的趋势。大数据的特征就是海量、多样与实时性,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户的个人信息更有安全保障,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2、视频、语音通话、云应用等新型业务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在近些年推动了用户对更高带宽的需求。所以在未来的网络通信中必须保证计算机网络通信更快速化,促使它在适应IP网络的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满足运营商节能的绿色需求。

3、我们必须要提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核心技术能力,突破技术难点打造完整产业链,促进应用业的转型,提升制造业的整体转型。要促进宽带多媒体业务、3G业务、信息化与数字内容应用、基本业务、智能处理器等五类重大业务的发展,打造一个宽带高性能多业务网络,推动其相互融合。

三、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新焦点。我国亦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网络建设,在不断构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上,加大创新力度,研发新型技术,形成了通信高技术产业集群。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日新月异,原有业务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对现有的运营模式、监管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影响是革命性的。必须认清目前现状,立足市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突破原有业务领域的概念,树立大行业观念,立足于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王素娟,施进明.数据库技术在Internet气象卫星资料服务中的应用[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2年

[2] 陈玮,张利,张建军.一种基于Internet的车辆远程监控系统[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郭嘉强,黄丽芳,王立国,张斌,李济泰.基于Internet的远程诊断技术方案的分析与研究[A].“广汽部件杯”广东省汽车行业第六期学术论文集[C],2011年

铁路通信网络技术及应用 篇4

关键词:铁路通信,网络技术,应用

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与准高速化方向的迈进, 为保证行车安全, 实现有效的人机控制和提高运输效率, 要求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的, 技术构成更加先进的铁路通信网。铁路通信网络的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采用了先进的现代化的传输和接入方式, 实现了铁路通信网的升级, 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 发挥铁路通信在国民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铁路通信网技术的现状

由于铁路列车具有高速运动的特点, 因而无线 (移动通信) 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然, 固定位置的车站 (场) 、单位以及各种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 首选方案仍是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进行组建, 同时应考虑采用ATM交换以及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网及光纤用户接入网。比如采用“双纤单向环”接入方式, 其不仅具有高速、安全、传输质量高、价格合理等光纤通信特有的优点, 而且还具有路由迂回、设备备用等特点, 从而具备自愈合功能, 并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另外, 采用远端用户单元 (RSU) 和数字环路载波 (DLC) 设备, 组网更灵活、方便。组网的过程中要把投资与效益综合统筹来考虑, 使系统不仅满足现在乃至几年内铁路通信的需求, 而且还能够为出行的旅客及地面用户提供先进的电信业务, 并且还需具备便于扩容的功能。

2 车站光纤接入网的应用

2.1 光纤接入网的系统组成

接入网是通信网的底层部分, 直接面向用户, 通常采用光纤接入。铁路接入网所涉及的系统技术与传输网基本相同, 主要有数字技术、光纤传输技术、同缆传输技术等等, 光纤接入网系统的基本系统结构 (图1)

2.2 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分类

光纤接入网的组网方式有环型结构、星型结构、总线结构。

2.2.1 环型结构

环型结构 (图2) , 特别是SDH自愈环型结构, 以其出色的质量结合较高的成本适合于带宽需求大, 质量要求高的用户和接入网馈线段应用。铁路通信对安全的要求非常高, 所以大多采用环形结构。

2.2.2 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 (图3) 具有优质服务和成本高的特点, 适合于传输成本相对交换成本低的应用场合。

2.2.3 总线结构

总线结构 (图4) 与星型结构恰好相反, 全部传输设施可以为用户共享, 从局端发出的信号可以为所有用户接受。

2.3 铁路光纤接入网的特点

铁路通信网的特点是点多线长的链状网络结构, 各项铁路专用业务均存在, 交换局、所设置较多, 而小站自动电话普及率较低。

2.4 车站光纤接入网承载的主要业务

铁路接入网的业务主要可分为公用和专用两方面。专用业务主要有:

(1) 铁路专用通信:调度电话、专用电话、区间电话、站间电话和闭塞电话。

(2) 专用数据业务:铁路运输管理住处系统TMIS铁路客票发售票系统、铁路运输高度指挥管理住处系统TDCS、调度CTC、调度监督、红外轴温远程监测、电力远程监测与控制、中间站电源设备及环境等远程监测与控制。

(3) 其它多媒体业务:电视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

2.5 铁路车站光纤接入网系统应用

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进行组建, 同时就考虑采用ATM交换以及网管IP通信等先进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见解主光纤用户接入网。比如采用固定位置的车站 (场) 、单位以及各种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 首先方案仍是采用“双纤环”接入方式, 其不仅具有高速、安全、传输质量高、价格合理等光纤通信特有的特点, 而且还具有路由迂回、设备备用等特点, 从而具备自愈功能, 并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根据承载业务类别的不同, 将铁路车站接入网按功能分为4个子网部分来设计光纤接入网的应用。

(1) 自动交换网。由于铁路通信网的特点是点多线长的链状网络结构, 交换局、所设置较多, 而小站自动电话普及率较低。因而在新建的线路上可只在各区段的大站内设备交换局, 各小站自动电话均从交换局放号。

(2) 数据交换网。数据交换网服务对象是:调度集中CTC、红外线轴温检测、客票发售票系统、TDCS、TMIS等铁路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 电气化远动、小站环境监测与电源管理等。

(3) 调度通信网。中国铁路原有的列调、货调及电力调度系统均采用传统的共线调度原理, 通过电缆实回线构成。数字调度总机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与现有的程控交换机结合使用。调度分机将变为变通的自动电话用户, 通过接入网从每个小站引出, 实现分机与总机之间的点对点通信。车站光纤接入网将每个站的调度分机接口与自动电话用忘掉分机合在一起, 从用户板上引出。

(4) 多媒体业务网。铁路会议电视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建立铁路会议电视系统时, 充分考虑铁路会议电视系统的特殊性, 以及视频监控系统都是建立在以网络为基础的专用IP业务网上, 通过数据网交换以及IP网络通信实现。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 篇5

近几年来,辽源市恒宇通信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承担了多家运营商的通信网络维护工作,为运营商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参与了大量的通信工程建设施工和网络维护,维护质量和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同行较高水平,屡次受到运营商的表扬。辽源市恒宇通信电子信息有限公司通过强调“责任、专业、务实、学习”作为公司推崇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诚实守信”、客户至上、专业服务、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坚持“用心沟通、真诚服务”的态度,做到让客户放心,满意服务。

管理理念:

一、我们秉承“责任、专业、务实、学习”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诚实守信、客户至上、专业服务、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坚持“服务与业务领先”的经营理念。

二、我们真诚地以客户为中心,不仅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且保持与“客户的声音”紧密联系。

三、改进是我们成长和成功的动力,我们一直不断的完善流程,强化用人机制,把管理流程不断地文件化、标准化、规范化。

四、我们以“不断地设计与再设计”流程来满足客户要求和业务的需要。

五、我们不断追求完美,争创一流业绩。

人才培养: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公司不断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国内各通信运营商举办的有关光纤通信、移动通信、通信设备等维护及施工的技术培训,目前已有几十人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及各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生产商颁发的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等资格证书。

与此同时,公司还聘请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到公司为员工进行技术、管理、服务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并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安排受训人员在通信管理局的培训基地及各项目点进行现场实操培训。

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及管理探析 篇6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 维护 管理 干扰

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完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移动通信网络拥有强大的功能优势,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为进一步保证移动通信网络带给人们更多便利,必须要加强对其维护与管理工作,增强其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各种因素对网络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移动通信网络干扰问题分析

在我国存在很多移动通信网络运行商,每个运行商拥有的一同通信网络不同,但是大部分通信网络使用的无线频率为800~900MHZ,这样不同网络之间就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成为影响通信网络运行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最为常见的干扰方式有GSM和CDMA,GSM和CDMA通信区域的划分都是采取小区的方式,每隔一定距离,小区可以重复使用统一频率。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足够远,将不会对彼此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存在部分地方小区划分太过密集,这样机会发生频率同频复用的现象。同时因为相邻小区间信号的交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通话质量,包括电话无法接通以及通信质量差等。

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干扰问题,根据不同地域小区划分密集程度不同,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同,为降低甚至是消除这种影响,保证通信网络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维护管理,主要可以在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调频技术。通过频率手机,对存在干扰现象的频率源段进行分集合,从而减少误码。第二,功率控制技术。通过改变基站以及移动台的功率,降低发射功率,对其他呼叫的干扰进行改善。第三,采用间断传输技术与数字话音插空技术,即在空话时期停止发射机的运行,得到噪音背景,通过噪音背景处理通话,提高通话质量[1]。第四,多用户检测技术。将所有用户的信号看作为有用信号,充分利用伪码多址的已知结构信息与统计信息进行联合检测。另外,选择以信号发射设备的角度来进行管理,需要尽量避免两天线敷设主瓣在同一方向,降低同一方向的干扰。

二、移动通信网络维护与管理实施策略

1、通信网络优化

通信网络优化,即通过收集分析正在运行网络中存在的影响运行稳定性的因素,以此为基础从系统以及动态等方面来对网络进行调整,确保网络运行能够在最佳状态,实现网络资源配合的最优化,提高服务质量。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GSM网络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的宏基站越来越多,通信网络逐渐实现城市的无缝覆盖。但是,随着现在建筑墙建设厚度的不断增加,以及高层建筑的增多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通信网络信号传递功能。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分析,例如通信企业每周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并要针对热点地区进行重点分析,如学校、医院,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解决。

2、应用高新技术

第一,EGSM频率的应用。在应急通信中应急通信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容量,大配置新加基站在失去内的引入肯定会造成原地点信号的重复覆盖,频率的过于密集反而会降低通话质量。通过技术论证以及现场扫频分析,选择在应急通信车上应用EGSM,通过实践证明通话质量良好[2]。第二,小区分裂。以满足提高容量与降低重叠覆盖对通话质量造成的干扰为基础,可以在大型区域内选择小区分裂的费那个是来解决高话务吸收问题。例如在大型体育场中应用小区分裂通信网络技术,利用4套载波池的48个载波分别来对不同位置的看台进行覆盖,可以满足现场5万人演唱会使用,期间不会出现拥塞现象。第三,分层覆盖。对于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为有效改善通信网络覆盖问题,可以采取分层覆盖的方式,即将原小区分裂为上层和下层两个小区,并对分裂小区IDLE与ACTIVE BALIST进行严格限制,使其逻辑邻区只有下层小区。

3、通信设备管理

对通信网络、传输设备以及传输线路工程等进行规划设计,并做好各项预防性维护工作,定期对网络性能进行分析,对于发现的网络故障以及隐患,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在日常网络、设备维护工作中,必须要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建立和配置备品备件库,对存在故障的元器件、单元盘以及线缆等维护用料需要及时返修挥着更换,尽量减少设备本身故障对传送网运行稳定性造成影响。

三、结束语

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需要对移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维护与管理。各级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部门,必须要增强此方面工作的重视,通过不断的总结,进一步提高网络维护与管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石磊.对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电子世界,2012,(14):13-14.

[2]赵佳溪,李颖.浅谈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3):15-16.

[3]李玉飞.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和管理[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04):45-46.

浅析通信网络安全探析及策略 篇7

网络安全的涵义, 指的是依据计算机通信网络具有的特性, 采取相关安全技术手段和技术措施, 避免与通信网络有关的硬件、软件和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相关数据被破坏, 有效预防非授权用户进入到网络内窃取信息与数据。简而言之, 就是通过有效的安全技术手段, 避免出现通信网络被人为恶意攻击遭受损失或出现自然损坏现象, 使网络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运行环节划分, 可将网络安全划分为设备、数据传输和用户识别三个安全环节。

1 网络的不安全因素

1.1 系统自身存在的隐患

出于用户开发与使用方便, 以及便于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进行远程管理等方面的考虑, 进行网络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设计时, 通常设计人员都留有“后门”, 计算机在使用当中, 这种系统自身存在的“先天性”缺陷可能带来风险隐患。这种系统自身的缺陷主要有:网络具有的开放性;软件存在的漏洞;TCP/IP服务中的缺陷。

1.2 网络的传输信道存在的风险隐患

在进行网络传输设计时, 其传输信道的设计存在缺陷, 缺乏必要的电磁辐射屏蔽措施, 为通信网络带来了风险隐患。如果有人使用专业设备, 就可以通过接收网络系统产生的对外电磁辐射来获取网络信息。

1.3 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计算机管理人员或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 或安全技术掌握不足, 或出于恶意的目的, 利用其具有的合法身份进入到授权网络, 对网络系统产生破坏行为。这其中包括缺乏防范网络黑客的有效手段, 使得系统数据被恶意窃取、或遭到篡改及损坏, 或有意进行网络犯罪等。

2 网络安全问题解决方案

2.1 采用密码技术

所谓密码技术, 其指导思想是采取伪装信息的方式来实施保密计划, 密码技术的构成包括:明文管理、密文管理、算法管理和密钥管理。密钥管理在密码技术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作为一项具有综合性特点技术措施, 密钥管理的过程包括密钥产生过程、检验过程、分配过程、传递过程、保存过程、使用过程和消钥过程。密码的基本类型包括三种, 即移位型密码、代替型密码及乘积型密码。所谓移位密码, 这项技术指的是对明码当中每一个字符进行修改, 或改变代码具有的相对位置, 以此获得需要的密码;所谓代替密码, 其技术要点是用某一种字符或代码来对明码字符进行替代, 以此获得需要的密码;所谓乘积密码, 其技术要点是采用混合替代的技术将明码转变为难以被破解的密码。在应用密码技术进行加密时, 通常是将以上三种密码技术结合使用, 通过多次的变换和替代来获取难以破解的密码。

2.2 采用用户识别技术

网络采用识别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网络具有一定的判别能力, 通过判别系统是否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读取, 以防止发生非法传送和非法复制行为, 或防止出现数据被篡改等风险的出现。网络经常使用的识别技术包括:口令识别、唯一标识符识别和标记识别。口令识别技术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口令字符一般是由计算机系统通过随机方式产生的, 口令的缺点是记忆困难, 优点是口令字符由于通过随机方式产生, 故不易被猜测, 具有较强的保密性特点。口令还可以进行随时变更, 实行有效期制度, 可固定期限, 也可不固定期限, 有利于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唯一标识符识别技术是指对进行网络存取控制和实施网络管理的用户采取唯一标识的方法, 每位用户都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该标识符是一组数字, 在用户建立时, 由系统自动生成。该组数字在网络系统运行周期内将不能被其他用户使用。这种识别技术适合于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网络系统。标记识别也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识别技术, 它通过一个随机的精确码卡片 (磁卡或其他介质卡片) 来进行识别, 一个标记即是一个口令, 以卡片代替系统打入口令。每个用户具有专用的一个卡片, 卡片可用于多口令, 目的是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3 采用入侵检测技术

所谓入侵检测技术又被冠之为IDS, 这项技术的作用是:对网络入侵行为进行有效识别, 然后进行报警或者采取进一步的安全防范手段。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目前, 通信网络都采用单一TCP/IP协议, 网络入侵模式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 就通信网络而言, 其具有不同种类, 内部管理与信令协议也因网络种类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所以, 采用入侵检测技术对通信网络进行检测, 对一般通信网协议而, 极具针对性。利用这个特点, 可以根据节点不同设计出入侵检测系统, 也可根据网络种类的不同设计出入侵检测系统, 还可根据节点的工作日志, 以及网管系统具有的状态, 进行数据的搜集与审计, 并通过对网络数据包的过滤、解释、分析和判断, 以此识别出入侵行为。

2.4 提高网络内部协议的安全性

网络的一些基本功能, 如互联功能、路由选择与控制功能、连接的建立与释放功能、资源分配与使用功能等都是通过网络中的链路层、路由和信令等不同的控制协议来实现的, 这些控制协议如同网络的神经系统。网络入侵者通常选择对网络内部协议进行攻击, 实现对网络进行控制的意图。对网络控制协议进行攻击的主要方式是截取、破译和分析网络控制协议数据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源, 或采取重放所截取的协议数据、充冒合法授权用户发起协议过程、对协议数据进行修改或直接破坏的方式, 来破坏正常协议的执行, 带来非法入侵、或用户相互进行否认、服务被迫中断、出现拒绝服务等严重后果。因此, 可采用数据认证技术, 或进行完整性鉴别的技术来使协议实现安全变异与安全重构, 以有效提高网络内部协议的安全性。这种技术设计的基本工具是公钥密码算法以及哈希函数, 运用这两种工具可认证协议数据源发起点, 并对抗重放协议的完整性进行鉴别。设计安全协议时, 若对一个完整的信令过程完成一次性加密, 就可确保协议的安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加强网络安全防范不仅要在网络使用过程中进行, 在网络搭建时就要着手, 这是一个全过程的问题。需要建立一整套防范体系, 同时, 设计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莫路芳, 郭淑俊, 王恰恰, 张亚玲.浅析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J].商.2013 (12) .

[2]李云霄.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安全技术探究[J].电子测试.2013 (09) .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 篇8

计算机通信网涉及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是计算机通信网产生的主要条件一方面, 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手段;同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渗透到通信技术中, 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各种功能。下面从几个方面说明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二、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网络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通信网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通过电话线路将远程终端与计算机相连接, 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相互传递。早期的线路控制器只能和一条通信线路相连, 到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多重线路控制器, 可以实现许多个远程终端相连接。

2、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以通信子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了适应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要求, 计算机通信网络逐渐采用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即将到达交换机的数据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 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3、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三代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最初ARPANET的设计就提出了分层的方法。分层就是将完成计算机通信全过程的所有功能划分成若干个层, 每一层对应一些独立的功能。从而将庞大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容易研究和处理若干个较小的局部问题。

三、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分类

广域网是在一个广泛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它的传输速度通常低于局域网, 连接以非永久性布线居多, 覆盖范围为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简称MAN) 。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 传输速率在l00兆比特/秒以上, 覆盖范围为10Km.。局域网也或称为LAN, 也就是计算机局部区域网。它是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内 (通常网络连接的范围以100公尺为限) , 将各种计算机、外围设备、数据库等互相连接起来组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四、OSI模型

1、物理层:

它是在整个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 任务就是提供网络的物理连接。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建立在物理传输能力的基础上, 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数据封装和数据链接的建立。

3、网络层:

网络层属于OSI中的较高层次, 解决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 即网际的通信问题, 而不是同一网段内部的事。

4、传输层:

传输层是解决数据在网络之间的传输质量问题。

5、会话层:

会话层是利用传输层来提供会话服务, 会话可能是一个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到一个主机或一个正在建立的用于传输文件的会话。

6、表示层:

表示层是用于数据管理的表示方式, 比如用于文本文件的ASCII和EBCDIC或用于表示数字的1S或2S补码表示形式。

7、应用层:

它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主要解决程序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它直接面对用户的具体应用。

五、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社会, 通讯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 也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新技术的使用, 运营商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还开发出了如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短信业务等新服务品种, 多方面的满足消费者需要, 同时, 也使得制造成本、维护成本下降, 低廉的价格吸引到了更大的消费群, 消费的总量在上升。

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可以节约能源消耗, 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人们通过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存取异地计算机中心的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这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重复输入和保管工作, 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 发挥了信息的应有价值。而且, 可以使人们共享网络中信息资源, 迅速获得有用的信息, 赢得时间和机会。

另外, 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最新成果, 推动国内及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现代通信如电视、广播、电子邮件、卫星通信等, 与大众媒介一起, 使一个国家的文化向全国统一性的方向发展。这为国内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创造了机会, 其结果是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由此可见, 通信技术不仅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和作用, 在经济, 政治, 教育方面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并且作为信息产业核心技术, 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另一方面, 在宗教、艺术、风俗、生活方式等领域, 由于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别大、独立性大, 不易受到它国文化的影响和异化, 会保持其传统性。与此同时, 通信不仅在预报气象变化、传递气象信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而且在战胜洪水等自然灾害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2]Larry L.Peterson;Bruce S.Davie, 薛静锋等译,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 (第四版)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及预防策略分析 篇9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预防策略

通信网络作为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能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变换与传输, 并将其传输到终端或信源中, 实现资源的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通信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 也导致通信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必须要采取科学的预防策略, 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观因素。 首先计算机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难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导致重要资料和保密文件泄漏, 无法及时收回下发口令密码, 造成系统漏洞和管理的混乱。 其次计算机软硬件存在一定的风险, 研发公司对软硬件系统进行设计时, 往往会在远程管理、资源开发与共享等方面留有一定的“窗口”和“后门”。 同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系统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安全漏洞, 网络信息缺乏等级鉴别和防护措施, 这为黑客的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 影响重要资料的安全性。 二是客观因素。 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而言, 其具有联结性和广泛性, 这使得网络攻击更为方便快捷, 影响通信网络的安全;同时入侵者能够对系统软硬件缺陷或网络安全漏洞加以查找, 从而进行入侵行为, 导致数据和资料的丢失, 出现信息安全问题。 此外, 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并受病毒的攻击, 导致数据和资料的丢失与损坏, 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一般电子商务软件源代码具有一定的公开性, 用户在对其软件进行使用后, 黑客会利用其来查找漏洞, 导致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降低。

2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有效预防策略

(一) 强化系统性能

在研发计算机的过程中应结合其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科学分析与处理数据, 强化保密体系的建设, 有效保证通信软件系统和通信协议的完善性。 同时应对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加以提升, 制定科学合理的等级鉴别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 提高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能, 有效降低网络犯罪活动的发生率, 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计算机通信网络被人们普遍接受和使用, 但是许多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 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较弱, 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为了有效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 提供用户的使用效率, 必须要对计算机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用户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强化安全意识, 并对相关负责人的职责加以明确, 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严惩违规操作人员, 不同的计算机由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使用, 培训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 从而有效避免泄密事件的发生。 此外, 应严格考核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加强其专业培训, 使其能够与网络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有效保证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 优化数据加密方式, 合理设置杀毒软件

在网络通信中应用数据加密技术,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网络平台和数据通信应用的安全系数, 避免数据和资料破坏与被盗情况的出现。 在计算机系统软件中应用数据加密技术, 如果病毒没有感染加密程序, 而难以对程序或数据中的数字签名情况加以检查, 这时可在反病毒软件或杀毒软件中应用加密技术, 有效保证系统软件的安全。 由于数据通信在传输过程中, 其功用传输信道和存储系统相对脆弱, 因此也可将数据加密技术应用在网络数据库中, 达到保护数据的目的。

(四) 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

要想保证安全策略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可从技术、管理和法规政策等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可采用机密与授权机制, 用户可通过发放访问许可证或借助网络终端等方式, 禁止非授权用户使用网络资源, 从而达到网络资源的控制, 并加密处理数据的传输过程, 防止非法人员窃取数据和资料, 强化保密效果。 其次可采用监控和审计等安全机制, 详细研究通信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 网络追踪不法分子, 从而保证审查的可靠性。 然后可采用访问控制机制, 有效鉴别用户身份, 要求用户采用正确的密码和口令进行访问, 并利用等级鉴别等方式进行防范, 自动屏蔽被限用户, 有效实现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最后应严格审批手续, 只有在网络管理部门对手续进行审核和批准后, 通信网才能进行调整、关闭或开设等相关工作, 用户才能将不同种类的终端设备添加在网络中, 从而保证密码技术的有效性, 净化通信网络的环境, 实现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3 结语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发展使用过程中, 必须要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主观和客观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强化系统性能,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优化数据加密方式, 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 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有效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杰.进一步提高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安全性的措施[J].才智, 2014 (24) .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 篇10

1 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1.1 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多媒体性能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基本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促使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不断优化和革新。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状况来看,网络多媒体技术相对于其他信息技术来说发展相对快,不但能够给网民提供语音和图像资源信息,还具备大容量存储技术以及无线技术等,例如语音和视频以及数据相互结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网络音乐以及网络电视普及范围更加广泛。

1.2 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促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优化,并进入4G网络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日常沟通以及交流方式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推动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1.3 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数据传输已经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线路信息数据速率快、资源信息质量优良的数据信息才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信息处理技术,而光通信技术在数据处理和传播上质量都较高,符合社会发展基本需求,并且光通信技术所涵盖的技术领域极多,譬如光纤、光缆等。

2 较为常见的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问题

通常威胁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网络软件以及设备硬件两种,而来自于网络的威胁因素可分为以下5种。

2.1 来自非人为因素的威胁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非人为因素的干扰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和电磁辐射等方面,这种因素能够给计算机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较广,因此破坏性相对较大;另外,根据实际发现,配置在计算机上的终端输出设备(打印机、显示器等)均会产生较高的电磁辐射,具体的辐射范围可达10m,其能够破坏计算机网络数据的安全性。

2.2 人为的操作失误

由于人为的疏忽以及大意造成计算机安装配置中形成漏洞设置;也可能受到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计算机网络防护网的缺失以及与他人分享个人账户等现象均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系统进行开发之时因技术水平不到位造成的诸多漏洞问题,而当这些问题显现出来后,则会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漏洞的修复,一般情况下这些问题均能在系统升级之后得到解决。但在漏洞修复过程中必然有较多的数据暴露在危险之中,从而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此外,还有可能在系统升级过程中受到有关因素的干扰而出现错误。对此,建议网络用户定期进行官网的访问,利用相关系统更新来达到有效预防漏洞的目的,从而增强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

2.3 恶意的人为攻击

在较多的网络威胁中,破坏性相对较大的应属恶意的人为攻击,由于这种攻击存在不可预见性,因此防范困难较大,这其中就包括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恶意攻击从目的来看可将之分为两类: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的目的是摧毁或破坏对应信息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而被动攻击的目的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重要信息的截获甚至盗取活动,以此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

现阶段,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得部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通过不定期地攻击网络来达到其不法目的,此就是通常说的黑客。在实际中,黑客通常将带有病毒的数据向端口发送,当用户点击时病毒就会伤害处理器,因此造成缓冲区域丢包问题的产生,黑客因此达到盗取信息的目的。另外,因网卡以及端口故障而形成的网络风暴也会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由于网络风暴会占用较多的网络资源,若网络资源的占用率达到50%左右时用户计算机的网速会显著降低,从而造成对计算机运行的危害。

2.4 软件漏洞以及后门对网络安全的威胁

因为用户进行计算机网络操作时必须借用网络软件,然而网络软件中常会存在较多的漏洞,黑客在攻击计算机网络时也正是利用了网络软件的这个弱点,对此,为了提高计算机软件的防护能力,就必须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以及维护,最大限度地减少软件漏洞。另一方面,编程人员在开发网络软件时为了便于更换设置,通常会进行后门的设置。由于一般人不会知道后门的具体情况,因此在不打开后门的情况下计算机网络是安全的,然而,当编程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将后门打开,则黑客必将从后门长驱直入,对整个网络进行攻击,从而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巨大的危害。

2.5 硬件故障对计算机网络的影响

硬件故障通常就是电源故障,这种故障的影响程度不是很大的,一般会造成计算机网络中断无法继续工作,当前,形成电源故障的主要因素是电压不稳以及线路老化等。所以,为了防止因电压不稳而造成的电源故障,应强化电源的保护措施,如进行独立电源的设置等。而且针对计算机使用规模较大时需配置相关的稳压装置,以此提高交换机的供电电压,从而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 问题的解决方法

面对计算机网络通信遇到的常见问题,应制定相关的策略进行应对,从而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减少网络通信中的黑客攻击。为了保证操作人员操作过程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对系统模块的加载以及卸载需利用控制台进行,同时还可以在此进行软件的安装以及删除。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网络服务器的安全防控,以此实现有效防止非法用户破坏网路通讯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具体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对主机安全进行防范

加强计算机主机安全对网络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通常保证计算机主机安全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设置防火墙、更新防火墙以及修复系统漏洞等,另外,除了采用以上方法外,用户还应具有较强的网络安全责任意识。事实证明身份认证能够有效地预防网络威胁,通过用户账户以及密码设置形成了阻挡非法入侵的强大屏障,从而保证了网络系统的安全。

3.2 进行信息访问权限的设置

进行信息访问权限的设置不但能够有效阻止非授权用户浏览相关的信息,而且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进行相关权限的设置是保护资源最常用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针对具有产权性资源的保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如个人专利以及个人的知识产权等。

3.3 利用防火墙的设置保证网络的安全

由于防火墙能够起到对所有信息过滤的作用,因此通过设置防火墙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当前为了强化网络系统进行防护的能力,确保网络的安全性,现采用的防火墙标准为三级过滤,同时还辅助了相关的鉴别手段。这3种过滤方式所承担的分工是:分组完成一级过滤,主要过滤全部的源路和假冒IP源地址;二道过滤是通过设置网关进行互联网通用服务的控制以及检测,通常网关的种类有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以及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等;另外,应设置电路网关进行第三次过滤,让计算机内部主机和外部站点呈现较为透明的连接方式,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通讯服务的目的。

3.4 采用网络加密技术进行安全防范

由于公网中传输的具有知识产权的信息均采用了网络加密技术的处理,因此能够有效防范非法手段的拦截和窃取。网络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公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

3.5 启用网络入侵技术的使用

通过网络防火墙的设置有效阻挡了网络外部的攻击,然而,在网络内部还存在着较多非法活动,因此,应启用网络入侵技术的使用,从而实现对相关网络威胁的实时防范,使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3.6 进行网络通信的网速维护

维护网速的稳定性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由于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以及办公的必备工具,所以网速的稳定性对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对此,进行交换机的定期维护对预防网速不稳定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具体的维护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4 结语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产生以及发展,为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从而也加快了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首先从网络通信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网络通信技术中存在的多个缺点,最后根据网络通信的发展需要提出了针对相关问题的具体改进方案。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无可非议地会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对象,也由此相信未来的网络通信会具有最佳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晖.网络化智能测控技术现状分析及展望[J].科技与创新,2016(10):40.

[2]李盛.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87.

上一篇:途径与方法下一篇:可转换公司债券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