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

2024-05-03

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精选七篇)

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 篇1

关键词:茶园,耕作技术,浅锄,深耕

土壤是提供水、肥、气、热的场所,是茶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茶树所需的营养和水分大多都是从土壤中取得的,土壤肥力状态、酸碱度、温度和质地对茶树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否保持土壤良好的气体交换和养分供应[1],搞好土壤耕作是一项关键环节。

1 茶园耕作意义

茶园土壤耕作是指用农机具对土壤进行耕翻、整地、中耕、培土等的田间作业活动[2]。茶园耕作首先疏松土层,改变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状态,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生长繁衍,加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的转化,提高土壤肥力;其次通过耕作翻埋杂草和枯枝落叶,以增加茶园中的有机质含量,将深土层土壤翻至土表,有利于增厚活土层和熟化改良土壤[3];第三通过茶园耕作不可避免地伤害一部分茶树根系,对于复壮树势、衰老茶园的改造可起到根系更新作用。

2 茶园耕作技术

2.1 中耕浅锄

浅耕一般指深度不超过15 cm的耕作。其作用是消灭茶园杂草,疏松土壤的板结层,改善茶园土壤中的通气状态。因茶园管理水平不同,因此采取浅耕的次数也有所不同。对于杂草较少的茶园,一般结合茶园施肥每年进行2~3次,浅耕时直接将杂草埋入土中。对于专业性茶园或杂草较多的茶园,通常进行3~5 次浅耕,一般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浅耕3 次,当然还要视土壤板结程度和降雨量的影响,对于杂草易生的夏秋季增加浅耕的次数。

2.1.1 春茶前中耕。这次耕作是春茶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中耕的深度在10 cm左右,不宜过深,会伤及根系。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补给营养、提高地温,对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产生破坏作用。一般在2 月下旬至3 月中旬结合施春肥时进行,低山茶园可早耕,高山茶园可后耕,这次中耕可促进春茶提早萌发,提早上市。

2.1.2 春茶后浅锄。 经过一季春茶采摘后, 人工或机械操作,茶园土壤被踩板结,雨水不大容易渗透。另外,此时气温较高,降雨量较多,杂草生长达到盛期,这就需要采取浅锄来消除杂草和疏松土壤的目的,时间为5 月中下旬,深度一般在10 cm左右,从而切断土壤毛细管作用和保蓄水分。

2.1.3 夏茶后浅锄。夏茶采摘结束后正值炎热季节,降雨量下降,水分蒸发量较大。因此,采取浅锄显得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还可以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跃。浅锄深度为3~7 cm,时间在7 月上、中旬。

2.2 深耕

一般指深度在15 cm以上的耕作方式,它对土壤的改良熟化作用比浅耕要强。它的不利之处是对茶树根系损伤较多,对于成年生长茶园来说,可能对当年茶叶产量产生影响[4];它对衰老茶树来说,有利于复壮树势、更新根系;对于幼年茶园来说,有利于根系向下伸展。

2.2.1 幼年茶园的深耕。对于幼年茶园一般只是结合施基肥时深挖基肥沟,种茶后第1 年基肥沟要离开茶树20~30 cm,随着树龄增大,基肥沟的部位离茶树的距离会逐渐加大。

2.2.2 成年茶园的深耕。 成年茶园的深耕分为条栽茶园、丛栽茶园2 种情况。对于条栽茶园,为了少伤及根系,深耕以15~25 cm为宜;对于丛生茶园或肥培管理差的茶园,行间根系分布少,可稍深些,以25~30 cm为宜,丛边只进行浅锄松土,不作深耕。时间一般在8—9 月,南方茶园可延迟到10 月。

2.2.3 衰老茶园的深耕。衰老茶园的深耕,应该结合树冠复壮更新进行,因此又称为深翻改土,宽度与深度都较大。这种耕作方式需要在全年茶季结束后进行,在行间开挖一条深沟,沟宽50~60 cm,沟深50 cm。挖后将表土填到沟底,在填到沟深一半时,在沟内加入大量有机肥,如土杂肥、厩肥和堆肥等,并且加入一定量的磷肥。施肥后将新土盖上面,让其熟化。深翻应隔行进行,以免伤及土壤过多的根系,影响第2 年春茶生产。

3 茶园耕作应注意的问题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2

一、低产改造的原因分析

茶园低产改造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通常由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造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壤瘠薄、茶树营养不良

昌宁县现有茶地总面积9.92万亩,其中有近30%的面积是属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遗留下来,这一部份茶园分布面较广、相对零星分散、多数建在高山坡地地带,有的种在30度以上的陡坡,水土保持力差、土层瘠薄,茶树营养跟不上。土壤瘠薄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高山陡坡土层浅加之种植前未作深耕,茶树扎根不深、根系分布浅仍致根系裸露,因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另一方面是土壤管理不善,本身园地坡度较大,种植方式又不尽合理,施肥水平低乃至根本不施肥,而茶园无合理的排灌水系统,土址冲刷严重,加之种植年限长、土壤理化性状变劣等造成土壤瘠薄,引起茶树生长不良。

2、树势衰老、生长不良

低产茶园茶树生机一般不旺,其树势衰老可分为老茶园和未先衰老茶园两大类型,其中老茶园类茶树树龄大其骨干枝衰老或干枯,枝干上寄生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多,有的出现两层楼树冠,输导根的比重增大、吸收根减少,根系分布范围缩小并在更新枝基部形成新的根群;侧枝育芽能和弱、对夹叶多、采摘期短、轮与轮之间间歇期长,开花结实多、茶树生命活动逐渐减弱。未老先衰茶园则是因土层瘠薄,施肥水平低,间作不合理,管理粗放、病虫为害或因投采过早、采摘过度等原因所致,虽然树龄不大但茶树矮小、骨干枝不粗、分枝纤细、生长势差、产量低,此类茶园约占12%。

3、茶园群体结构不合理

在现有低产茶园中,有很大程度是因群体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如茶园中茶树零星分散、缺株断行严重,茶树树冠覆盖度小、土地利用低、光能利用率低。如有的茶地亩有茶树在500―800株,且茶树树冠覆盖度不到50%,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和亩产出效益的发挥。其次茶树品种混杂,茶叶采期不一致、品质良莠不一等也是影响产量收益的原因之一;因此淘汰低劣类品种也不容忽视。

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造低产茶园必须坚持三改一管相结合:

1、改园: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型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建设园、块道路,营造荫蔽、防护林带,合理配设发展茶果林肥复合生态型茶园。

改梯是改园的基础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梯面宽1.5―1.8米,改梯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

改植包括稀改密、不规则种植改成条型规范化合理密植,方法有:一是随改梯时移植原有错位茶树,并在移植中少损伤树根,主根留1.5市尺以上,地上部份重修剪,栽时土壤分层压实;时期最好在雨季进行,如是旱季改可先留土堆保树,到雨季再作移植。二是补植空缺地段、实行开槽挖换肥土,槽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35―45厘米,塘距45―50厘米,每塘施肥1―2市两,植茶1―2株。

2、改树:改树主要有台刈、重修剪、深修剪几种

(1)台刈:是在离地15―20厘米处将上部茶树全部剪去的方法,时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剪后两个月可发新梢5―30个,在其中选留壮枝3―4个,经二、三两次定型修剪后投入采摘。此方法适用于密度低、树势衰老的茶园。台刈后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封园蓄养。

(2)重修剪:是在离地45―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的方法,适用于茶树徒长枝多、树幅小、寄生物多、病虫较重的园块,时间以5月中旬最佳,剪后两个月可抽新梢10―20个,长4―40厘米,经适度疏枝蓄养和提高剪位10―15厘米修剪一次后投入采摘,此方法是具有一定密度的茶园清除寄生物和病虫,培养理想树型树冠,增加采摘面的理想方法,也是目前较多用的改树措施。

(3)深修剪:是对茶树具有一定幅面、茶蓬内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轻修剪不能形成平齐幅面时采用的方法。此方法介于轻、重剪之间,是根据树况,有的枝条达重剪、有的只作轻剪而同时使用于一株茶树的方法;具有改造树型树冠、增加萌发能力、清除病虫作用。时期在夏、秋茶萌发前进行。

3、改土:改土应以深耕、客土为主要内容的进行培肥土壤

(1)深耕:以树冠外沿直下处为中心,深耕30厘米,逐步扩大深耕面,时间以8月至9月中旬前最佳。

(2)客土:指从茶园以外运入的肥土。常用的有肥塘、沟泥、山基土、蚂蚁堆土、草皮土等,亩次施用量不低于2500公斤。在实际运用中将客土运入茶园加入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混合堆制30―40天后再施用效果更好。

4、加强改造茶园的管理

(1)蓄养:台刈茶园,必须封园蓄养一年以上,并进行合理的疏枝留养和进行第二、三次定型修剪。重修剪茶园要封园蓄养二个茶季,配之第三次定剪。深修剪茶园要蓄养一个茶季。恢复投采后要坚持合理采养,做到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叶采,严禁采二台叶。

(2)肥培管理:肥培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施入足量的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肥。年施肥2―3次,亩施纯氮15公斤、磷5公斤、钾5公斤、饼肥100公斤;种植绿肥在其生物产量最高时期翻埋施入茶园。管理主要应包括每年中耕除草2―3次,防病治虫2―3次,严防人畜及其他残害,封园期间专人住园看管护等。

(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园

结合低产茶园的改造,实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

1、梯形茶园改种换植:

(1)一次性全面改种换植:即将原梯内的茶树全部挖除后,按新建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新植无性良种茶。

(2)逐步淘汰法改种换植:即暂时保留原有茶树,在茶行侧面按新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种植无性良种茶,待新植茶投采后逐步挖除原茶树。

2、不规则型茶园改种换植:

茶园春季管理技术 篇3

1. 施肥

早施催芽肥, 宜早不宜迟, 一般应在春茶前20天为宜, 春季施肥量一般占全年总量的40%。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等良种施肥时间应选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川茶在3月上旬至中旬。施肥种类以速效氮肥为好, 一般以每亩施尿素25~30kg, 并配合施清粪20担。开5~10cm深沟施入、覆土、勿撒施。四月春茶结束后, 要进行重修剪的母本园, 在重修剪前开沟施尿素20kg/亩, 高浓度 (45%) 复合肥20~30kg/亩。5月, 生产夏茶茶园追尿素10~15kg/亩。

2. 辅施叶面肥

喷施叶面肥能使芽子早发、多发、齐发, 喷施时应注意叶背也要喷。喷施时间在茶芽萌动后施用, 每12~15天喷1次, 连续喷2~3次。

3. 采茶

一般茶园中有5%~10%的芽子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 即每亩采250g左右可开采。因第一个芽不采, 第二个就不发, 所以要勤采。采茶时要注意使用通风的塑料网篼、竹篮等装茶, 不要使用塑料袋、布口袋等, 以免堆沤发黄, 影响茶叶品质。

4. 修剪

春茶结束采摘后进行及时修剪, 视茶园情况进行轻修剪 (剪去冠面表层5~10cm) 、深修剪 (剪去冠面表层15cm) 或重修剪 (离地40~50cm) 。

二、新建茶园的春季管理

1. 定植

2月底3月初是茶苗春季定植季节, 单条栽行距1.3m×1.5m, 丛距33cm;双行栽大行距1.5m, 小行距30cm, 丛距33cm。选用同一品种, 苗高35cm左右, 无病虫害健状茶苗进行定植, 定植茶苗应浇透水, 注意防旱保苗。在3月底对死苗进行补苗。

2. 搞好修剪

茶树修剪3次是必须进行的。栽植当年10月进行第一次修剪, 应离地17~20cm剪。如果当年未剪的, 无论如何应在2月底至3月初及时修剪。按照技术要求必须离地17cm修剪, 即使茶苗长势很好, 也要剪。目的是为了培养茶树的第一级骨干枝、缩短传输营养水分的途径, 促使新梢发育, 增强树势。6~7月进行第二次修剪, 在原来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0cm修剪。第三次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1年左右进行, 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7cm。

3. 除草

必须经常浅耕除草, 茶树周围的杂草要用手拔, 避免伤根。手工除草时, 若茶树根被扯松了, 一定要及时按紧, 否则晒4~5个太阳就会干枯死苗。

4. 施肥

4月中旬开始, 年施追肥3~4次。第一次在距茶苗13~17cm的地方, 挖7~10cm深的沟, 浇上半瓢清粪水, 随即覆盖。以后每次每亩可增施尿素2.5~5kg。

三、茶园病虫害管理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4

1 低产成因

茶园低产成因, 要从茶园密度、茶树生长势、茶园土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分析[2]。

1.1 树龄偏老, 树势衰退

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茶树衰老。茶树个体发育过程中, 其基本矛盾是新陈代谢, 当茶树进入老年阶段后, 代谢水平降低, 生命活动减弱, 树势衰退, 鸡爪枝增多, 枝干不断干枯死亡, 地衣、苔藓寄生, 育芽能力减弱, 根系生长衰退, 吸收面积减少, 导致芽叶产量和品质下降。

1.2 缺棵断行, 茶树稀疏

造成低产的另一个原因是茶园内行株距过大, 缺棵断行严重, 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 干物质积累少, 单产低。

1.3 茶园基础差, 水土流失严重

有些茶园由于建园时未经深翻改土、施有机肥, 种植后管理粗放, 造成土层浅薄板结, 水、气、热不能调节, 土壤肥力低, 茶树生长衰弱, 有的坡地茶园, 未经修筑梯层, 水、土、肥渗漏严重, 茶树根系裸露, 吸收根少, 影响地上部正常生长, 导致低产。

1.4 采摘过度, 芽叶稀少

茶树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据研究, 茶树体内80%左右的有机物质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叶片也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而蒸腾作用又是茶树吸收和运输水分、矿质养料的主动力。在采摘过程中, 不顾茶园管理水平和茶树生长状况, 过度采摘, 没有留足成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即使增施肥料和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也不能为茶树吸收利用, 导致茶树营养不足而早衰。

2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必须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造成低产的成因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改造。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主要是改树、改园及改植换种[3,4]。

2.1 改树

改树是利用茶树的再生特性, 通过更新枝干, 复壮树势, 恢复青春活力。改树通常根据茶树生长势, 采取重修剪和台刈2种方法。

2.1.1 重修剪。

重修剪的对象:茶树骨干枝虽生长正常, 但芽梢稀少, 对夹叶发生早, 鸡爪枝多, 单产低;病虫危害严重, 部分枝干有地衣、苔藓, 已严重影响枝干生长和芽叶产量;茶树年龄不大, 但由于茶园管理粗放, 采摘不合理, 出现未老先衰的茶园。重修剪的方法:重修剪的时期应选择在当年不减产或少减产, 第2年能大幅度增产, 长江中下游茶区选择在春茶后或夏茶后进行, 广东、海南等南方茶区则选择在12月至翌年2月进行;重修剪的操作要求:一般剪去树冠的1/3~1/2, 长江中下游茶区, 灌木型茶树距地面30~50 cm处下剪, 南方茶区大叶种茶树距地面60 cm处下剪, 重修剪的工具用篱剪或重修剪剪刀。

2.1.2 台刈。

台刈的对象:树龄大, 树势非常衰老, 主干灰白, 叶片光秃, 地衣、苔藓丛生, 采用重修剪的方法已不能恢复树势的茶园;树冠低矮, 蓬高不到33 cm, 地面上密集丛生大量的细弱枝条的塌地茶树或多年强采失培, 枝条细弱稀少, 生长特别矮小的茶树;骨干枝病虫危重严重, 大量枝条干枯死亡的茶树。台刈的方法:台刈的时期应根据气候条件、经济效益而选择, 长江中下游茶区, 以5—6月为最佳, 边茶茶区则为7—8月, 广东省则在早春;台刈的高度应在茶树的根颈部, 灌木型茶树通常离地面5~10 cm处下剪, 乔木型茶树离地面20~30 cm处, 台刈的工具为台刈铗或锋利的柴刀。

2.2 改园

改园是改造低产茶园不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茶园土壤条件, 为茶树高产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方法为补棵补缺和改土治水。

2.2.1 补棵补缺。

归并补缺:将老茶树挖起进行补缺, 并小块为大块, 并零星为成片, 改丛栽为条栽, 将坡地茶园改成等高条栽茶园。老茶树补缺为了提高成活率, 移栽前必须台刈, 以减少叶面水分蒸发, 尽量带土, 以保留主侧根系, 栽植时应培土压实并浇足定根水, 茶蔸移植的时期长江中下游以早春或10月最佳。茶苗补缺是经济高效的一种方法, 一般是将茶园中的老茶树就地台刈后, 再从苗圃地挖取二至三年生强壮茶苗补植至缺棵处。

2.2.2 改土治水。

低产茶园改土治水, 是为茶树地下部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使改造后的茶园土壤深厚疏松, 通气良好, 养分含量丰富, 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强。一是深耕改土。在衰老茶园中进行深耕, 增加土壤空隙度, 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 不断提高肥力;深耕还能切断延伸过长, 对养分运输困难的粗老茶根, 人为地更新根系, 促进新根生长。深耕时期以树冠改造后立即进行为最佳, 深耕30~50 cm。改土是改造低产茶园的基础, 改土的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和客土调剂。增施有机肥要结合深耕进行, 深耕时及时施入饼肥2 250~3 000 kg/hm2、绿肥或土杂肥15~30 kg/hm2。客土调剂必须考虑茶园原有土质, 如原土砂性重, 保水保肥差, 则掺进黏性土壤, 反之则掺进砂性土壤, 客土调剂的数量为75~150 kg/hm2。二是治水保土。治水保土是保证低产茶园改造效果的重要措施。衰老茶园地形地势复杂, 生产条件不同, 治水保土要因地制宜, 主要措施为将坡地茶园改为等高或分段等高梯层, 改内高外低为外高内低, 改顺坡丛栽为等高条栽;开横沟, 对缓坡丘陵低产茶园, 为了避免水土流失, 应开挖若干等高横沟;合理耕作, 坡地茶园耕作, 应沿等高线横坡水平进行, 大雨前不宜耕作, 雨季后要松土。

2.3 改植换种

改植换种是低产茶园改造最彻底的一种技术措施, 对已经过若干次重修剪或台刈改造且缺棵断行严重、失去了更新复壮条件的茶园, 应进行改植换种, 重新规划布局, 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在建园施工中, 要彻底挖除拣净原有茶树的根系, 改良土壤, 选用无性系良种茶苗, 合理密植, 加强管理, 建立高标准新茶园。

3 改造后的管理

低产茶园经过重修剪、台刈更新、改良土壤以及补植缺丛, 改变了树冠和园地面貌, 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但要保持改造后长期高产稳产, 关键在于改造后的管理。低产茶园改造后, 关键的管理措施为:疏枝修剪、合理采摘、防治病虫害、中耕施肥。

3.1 疏枝修剪

衰老茶树更新后, 不如幼苗分枝有规则, 会发生很多细弱浓密的小枝, 影响骨干枝生长, 使茶篷郁蔽, 病虫寄生。因此, 在修剪新枝的同时, 必须进行疏枝, 用弹簧剪将低层生长细弱的枝条全部剪去, 剪枝应留壮去弱, 留高去低, 留稀去密, 保留新枝20~30根。衰老茶树经过台刈或重修剪后, 可在当年的秋季或翌年的早春进行定型修剪, 以促进分枝, 培养骨干枝。

3.2 合理采摘

采摘是低产茶园改造后树冠管理的重要环节。据试验, 台刈和重修剪后的1~2年内的采摘, 应与幼年茶树相同, 以养为主, 为持续丰产打下基础。衰老茶树重修剪后, 第1年秋末打顶, 第2年轻修剪后春茶留2叶、夏茶留1叶、秋茶留鱼叶。台刈后的茶树, 第1年不采, 第2年春未打顶采, 夏秋少采多留, 经过第2次定型修剪后, 春茶留2叶、夏茶留1叶、秋茶留鱼叶, 随着树冠的形成, 即可按成年茶树的方法进行采摘。

3.3 防治病虫害

衰老茶树中发生较多的有茶蛀梗虫、茶天牛和地衣苔藓等, 因此, 树冠改造后, 应立即进行防治。同时, 茶树更新后新梢生长旺盛, 枝叶肥嫩, 致使病虫有了充足的食物和寄生场所, 引起茶蚜、刺蛾、小绿叶蝉危害, 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3.4 中耕施肥

低产茶园改造后的初期, 由于树冠覆盖度小, 土壤裸露面积大, 潜在的杂草种子、残留的草根得到适宜的条件, 就会萌发蔓延。因此, 改造后的茶园每年应中耕除草2~3次。茶树更新后, 生长旺盛, 需要大量营养元素供应。更新后的当年, 主要是促进萌发、加速枝梢生育, 故在改造时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夏秋季还应施追肥, 施肥量可参照幼年茶园的施肥标准。

摘要:分析了低产茶园成因, 介绍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包括改树、改园、改植换种等措施, 以期为低产茶园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低产茶园,成因,改造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家福, 肖文会.茶园低产的原因及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7) :71-72.

[2]肖光玉.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 (5) :109-110.

[3]罗放.低产茶园提升改造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18) :141.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5

茶园主要的枝干及树冠出现衰老、长期无人管理等情况, 造成产量低、效益差。

2改造目的

培养健壮的骨干枝, 合理的蓬面, 提高茶树的发芽率, 增加茶园产量, 提高茶园产值, 增加群众收入。

3改造措施

3.1深修剪主要针对施肥足还出现较多的小芽、细弱枝的 (鸡爪枝) 、对夹叶等现象的茶园。

3.2重修剪主要针对部分枝干或部分树冠衰老, 但是骨干枝条多数较强壮的茶园 (这类茶园经过多年的采摘、修剪, 出现枯枝较多, 发芽能力弱、芽叶瘦小、叶片薄、对夹叶多、“鸡爪枝”、开花结果多、品质差、亩产量低、效益差等缺点) 。

3.3台刈主要针对枝条十分衰老的茶园进行更新复壮 (这类茶园即使增加肥培管理, 产量仍然低, 茶蓬内都是粗老枝干, 枯枝细枝较多地衣苔藓严重, 枝干灰褐色, 芽叶稀少, 亩产量非常低) 。最好选择晴天台刈, 太阳越大越好。

4修剪时间

深修剪:春茶停止采摘后进行。重修剪:秋茶后 (次年2月前) 或春茶后 (6月份前) 进行。台刈:3~8月都可以进行。

5修剪方法

5.1深修剪用篱剪剪去树冠上部10~15cm的蓬面, 修剪后可留一季不进行采摘。此次修剪可采取机械或人工操作, 机械相当于人工的16倍 (人工修剪667m2约需8个劳动力, 而用双人修剪机修剪, 1台修剪机1天可修剪0.27hm2) 。

5.2重修剪离地30~40cm剪去上部枝叶, 修剪后当年发出的芽及新梢不宜采摘。此次修剪同样可采取机械或人工修剪, 对比效率也相似与深修剪。

5.3台刈离地5~10cm剪去上部枝杆。此次修剪可采取机械或人工修剪, 机械相当于人工的20倍 (人工修剪667m2约需8个劳动力, 而用割冠机进行割冠, 1台割冠机1天可割冠0.33hm2) 。

6改造注意事项

(1) 修剪前应施足基肥, 667m2施腐熟的厩肥1000kg以上或饼肥100kg以上或商品有机茶叶专用肥200kg以上。修剪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清园、培土, 加强肥培管理, 如果开展深修剪或重修剪的茶园发生病虫害时应采取防治技术。 (2) 台刈改造时要做到剪口平滑, 避免树桩破裂, 避免雨水浸滞伤口, 造成难以愈合。同时还需用弯刀修除病枝、弱枝、枯枝, 达到骨干枝配置均匀, 有利重新养成优质、高产的树冠。 (3) 修剪禁忌连续高温、干燥天气时进行。 (4) 修剪后发出的新梢, 要以养树冠为主, 切勿早采。 (5) 茶园内不宜套作农作物。

7管理技术

7.1修枝养蓬

重修剪改造的茶园:当年秋末 (11月份) 在剪口上提高7~10cm用篱剪进行轻修剪。次年可适当留叶采摘, 并在秋末再进行一次轻修剪 (在剪口上提高7~10cm) , 待树高70cm以上, 即可达到丰产。

台刈改造的茶园:第1次定型修剪当新梢长到40cm后, 离地35~40cm用整枝剪逐株依次修剪。只剪主枝, 不剪侧枝。剪时不可留茬过长, 以免损耗养分。剪口应向内侧倾斜, 尽量保留外侧的腋芽, 使发出的新枝向四周伸展。剪口平滑, 避免树桩破裂, 避免雨水浸滞伤口, 造成难以愈合。第2次定型修剪当新梢长到60cm后, 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cm (离地45~50cm) , 用篱剪将蓬面剪平即可。

定型修剪的目的:为了培养健壮的骨干枝和合理的蓬面。修剪后发出的新梢是形成骨干枝的基础, 千万不可采摘, 否则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骨架, 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7.2病虫害防治

因为经过改造的茶园最少有一季不采摘茶园, 可以采取喷施石硫合剂进行封园防治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7.3肥培管理

7.3.1肥培原则。重施有机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肥为主, 氮肥与磷、钾肥和其他元素肥料相结合, 氮、磷、钾比例为2:1:1。重施基肥, 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掌握肥料性质, 做到合理用肥。

7.3.2肥料的选择。生产上应尽量选用《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5018-2001) 推荐和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 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为1:1为宜。禁止使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等, 农家肥要腐熟后使用。利用山区资源充足的优势进行积肥。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篇6

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 属自贡市管辖, 地处长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的低山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降雨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 不稳定, 常有冷空气活动;平均温度为17.5℃, 年降水量为1 000毫米。

荣县是四川省唯一的花茶之乡, 全省茶叶核心区、川南优质早茶区, 名茶采摘质量和销售价格名列全省前茅, 以龙都公司等茶叶加工企业为龙头, 带动形成以双古、来牟、保华、长山、铁厂等镇为重点的茶叶产业带, 全县茶叶面积近6700万公顷, 年产茶近1万吨。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力短缺, 部分茶园树体老化, 产量极低, 效益甚微。为此, 笔者对荣县茶园低产的原因进行分析, 探讨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并于2009年~2012年在长山镇八行村茶场6.7公顷茶园, 通过改树、改土、改园、改采管制度等综合改造技术措施, 取得头年改造, 第2年春试采, 第3年盛产, 产值比改造前提髙2倍以上。通过试验示范, 在来牟、双古、长山、保华等镇累计推广1 300公顷, 新增产值1 000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1 荣县茶园低产原因

1.1 茶树老化

上世纪70年代发展的茶园2 000公顷, 大多数为山坡地, 年老树衰、生育能力弱、鸡爪枝多, 甚至形成“二层楼”状况。

1.2 重采轻管

茶树种植后未曾定型修剪, 致使树冠零乱, 有些茶园过早投产, 掠夺式的强采、滥采, 上下、左右、里外一把抓, 严重损伤了树体, 形成未老先衰的“小老树”。

1.3 土壤耕作粗放

只在春茶前结合施催芽肥进行浅耕, 春茶后或夏秋季杂草较多时, 茶园进行1次浅耕, 甚至长年不翻耕施肥。茶园长年踩踏, 土壤变得浅薄板结, 透气性和保水性不良, 土壤营养不足, 肥力低, 导致根系活动减弱。

1.4 重施化肥, 忽视有机肥

多年来, 部分茶农只追求产量, 春茶前猛追氮肥, 夏、秋茶不施、不耕, 忽视有机肥施用, 土壤改变理化性状, 茶叶品质受到影响。

1.5 病虫害防治不力

荣县茶树病虫害主要是茶小绿蝉和茶黄螨, 防治不利, 新芽梢枯萎停长, 甚至落叶, 树势衰弱。

2 低产改造技术

2.1 树冠改造

树冠改造就是利用茶树的再生特性, 通过更新枝干, 复壮树势。

2.1.1 改造时间

低产衰老茶园综合改造宜在5~8月进行, 以春茶结束时为最好, 选择利用晴天修剪、台刈最好, 改造后及时喷一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清园消毒。因夏季气温髙、光照强、雨水充足, 茶树芽梢生长快, 有利于恢复茶蓬, 促进来年春茶产量和质量的提髙。同时, 改造前还可强采一季价值较高的春茶, 增加收入。

2.1.2 改造方式

根据茶树衰老程度, 分别采取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抽刈等方式, 改造树冠。修剪方法采用镰刀割成长马蹄形, 伤口割平, 以利愈合。提倡使用茶叶修剪机进行, 降低改造成本。

轻修剪: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和幅度的幼龄茶园, 采摘茶园树冠蓬面的徒长枝, 通过轻修剪达到树冠表面整齐一致。

深修剪:采摘茶园树冠表层形成密集的鸡爪枝, 正常芽叶少, 多为单叶或对夹叶, 但树体骨干枝较好, 一般要剪去树冠顶部15~20厘米左右的枝梢。

重修剪:虽然树冠衰老, 但树体底部骨干枝及有效分枝有较强的生育能力, 可剪去茶树的一半, 离地高度35~40厘米处剪去地上部分枝梢, 对原茶树较矮小的老茶树, 也可剪去树冠高度的1/2, 从而培养形成新的树冠。

台刈:适用于严重衰老的茶树, 一般在离地面4~5厘米处剪除地上全部枝干。

抽刈:茶树下部有较多的地蕻枝, 茶林间又夹杂部分粗老枝干, 俗称两层楼, 利用抽刈剪去粗老枝条, 留下地蕻枝, 重新培养树冠。

2.2 土壤改良

树冠改造后, 及时铲除茶树间杂草, 深翻茶行, 抽槽换土, 开沟深度为50厘米, 宽40厘米, 将表层土和底层土分别放置, 回填时将表层土放入沟底。抽槽换土时, 将各种杂草埋入槽中。茶树修剪后因受严重创伤, 必须补充大量养分供其新芽梢生长, 故应及时追肥。此次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每亩施尿素18~22千克 (或碳铵50~60千克) 、过钙30千克。有条件者亩施有机肥1 000~1 500千克左右, 土杂肥3 000千克或饼肥200千克, 再配施一定的氮、磷、钾肥, 并与土层混合填入, 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 又能通过深挖斩断部分茶树根系, 打破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生长平衡, 促发新根, 做到树冠修剪更新与根系更新相结合。

对于蕨类杂草生长旺盛的茶园, 宜在8~9月新发杂草老熟时用40%农达水剂 (每喷雾器16千克水加入100毫升农达水剂和少量冼衣粉) 喷洒防除, 可基本根除。

2.3 改园

改园就是利用茶树种植密度不足, 茶丛树冠矮小、缺株断行多, 使得茶树进行同化作用的绿色叶面积很少, 造成茶园低产低质。改园主要内容是将零星分散的茶树相对集中, 增加茶树密度, 实行茶园补植, 进而增加茶丛密度, 增加绿色面积, 提高光合利用率。

2.4 改采管

改采管是巩固改造成果的关键措施。改造后必须重视茶园的耕锄、施肥、灌溉、防治病虫等, 还要合理采摘, 注意留养, 切忌“一扫光”。机采事半功倍, 缓解劳力矛盾、降低成本。机采可增加鲜叶产量, 满足广大消费者消费大宗茶的需要。在劳力短缺的今天, 提倡创造条件, 机采夏秋茶。

2.5 抓好防虫

主要抓好以茶小绿蝉和茶黄螨为主的虫害综合防治。茶树新芽梢一旦受茶小绿叶蝉为害, 会枯黄萎缩停止生长;受茶黄螨为害, 茶嫩叶枯黄卷缩, 严重时将造成落叶, 影响来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通常防治应进行2次, 第1次在茶园深耕施肥后立即进行, 可用吡虫灵1 500倍加水胺硫磷800倍的混合液进行全面喷洒一次;第2次宜在新芽梢萌发至一芽三四叶时, 可结合叶面追肥同时进行, 用敌杀死1 500倍加扫螨净, 1 500倍、0.5%尿素混合液喷洒, 兼治其它害虫, 还可助茶树生长, 促进来年春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茶园生产技术规程 篇7

一、基地选择、规划

1. 基地环境条件

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20-2004的要求。土壤p H值4.5~6.5之间, 有效土层60cm以上, 养分丰富且平衡, 0~45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15g/kg, 有效氮含量≥120mg/kg, 有效钾含量≥100mg/kg, 有效磷含量≥20mg/kg, 镁、锌等元素不缺, 地下水位100cm以下, 年降水量1000mm以上, 10℃以上积温>3700℃, 常年相对湿度70%以上。

2. 基地规划

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 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 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3. 道路和排灌系统

(1) 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 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 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 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较小的茶场, 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2)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 做到能蓄能排, 有条件的应建立茶园节水灌溉系统。 (3) 茶园离公路20m以上。

4. 茶苗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 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1989中规定的1、2级标准。

5. 茶园生态建设

(1) 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 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 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 梯壁坎边种草。 (2) 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遮荫树, 遮光率控制在20%~30%左右。 (3) 对缺丛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 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 (4) 新建茶园时, 坡度大于25℃的茶园应退茶还林还草。

6. 完善管理措施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 记载生产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它栽培管理措施。

二、茶园种植

1. 茶园开垦

(1) 茶园开垦对应注意水土保持, 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 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2) 坡度为10~20°的缓坡地应等高开垦, 修建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3) 开垦深度在40cm以上, 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 (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 的土壤应破除障碍层。

2. 设隔离沟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

3. 条栽种植

采用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种植前施足底肥, 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 底肥深度在30~40cm。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3cm左右, 根系离底肥10cm以上。

三、土壤管理和施肥

1. 土壤管理

(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 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杂草和作物秸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3) 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 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 树冠覆盖度大, 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4) 幼龄或更新后茶园, 宜间作豆科绿肥, 培肥土壤、控制草害和防止水土流失。 (5)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 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要求符合NY/T5020的要求。

2. 施肥

(1)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茶树长势、预计产量、制茶类型和气候等条件, 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 实施茶园平衡施肥, 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 (2) 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 避免单纯使用化学肥料和矿物源肥料, 提倡施用茶树专用肥。 (3)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 有机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允许含量规定。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227要求。 (4) 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 沟深20cm以上, 一般每亩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200~400kg或农家有机肥1 000~2 000kg左右, 根据土壤条件, 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他所需营养。追肥可结合茶树生长发育规律施用多次, 以氮肥为主, 在茶叶开采前15~30天开沟施肥, 沟深10cm左右, 追施氮肥每亩每次施用量 (纯氮计) 不超过15kg, 年最高总用量不超过60kg, 施肥后及时盖土。根据茶树生长状况, 可结合施药或单独进行, 可使用经农业部登记注册的专用叶面肥, 叶面施肥应在采摘前10天使用。

四、病虫草害防治

1. 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方针, 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2. 农业防治

(1) 在前作是烟草、花生、菜园等植物的地上种茶, 要采取措施预防茶苗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2)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 应选用对病虫害等抗性较强的品种。 (3) 分批、多次、及时采摘, 抑制茶小绿叶蝉、半跗线螨、茶蚜虫、绿盲蝽、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趋嫩危害的病虫害;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cm, 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 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 (4) 秋末宜结合施基肥, 进行茶园深耕, 清除茶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 或埋入茶行间, 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减少病虫害的来源。 (5) 加强茶园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

3. 物理防治

(1) 人工刮除蚧类蜡壳, 摘除蓑蛾类害虫护囊, 捕杀刺蛾类幼虫, 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2) 采用频振杀虫灯。 (3)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4. 生物防治

(1) 注意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七星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食蚜蝇、寄生蝇等有益生物, 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 如微生物农药 (BT乳剂等) 、动物源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印楝素等) 。利用以菌治虫, 用粉虱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 用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 (3) 从外地引种时, 应按规定申请植物检疫, 不得将危险性病虫草随种苗带入。 (4) 摘除蓑蛾类害虫护囊和茶毛虫块要注意保护天敌。

5. 化学防治

(1)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 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 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要求。 (3)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把握防治适期, 实行统防统治, 提倡合理混用农药和轮换使用农药。 (4) 严格按照GB4285、GB/T832l的要求控制施药量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5) 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矿物源农药。 (6) 茶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17-2001的要求。

五、茶树修剪

1. 修剪方式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 培养丰产树冠, 复壮树势。

2. 重修剪和台刈后

建议使用波尔多液处理枝干, 以防制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

3.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

每年进行茶行边缘修剪, 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 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害发生。

六、采摘

1. 适时采摘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 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 按照茶类采摘要求, 适时采摘。

2. 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

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 不宜捋采和抓采。

3. 选择机采

如果条件允许, 对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建议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 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4. 及时运送

上一篇:放顶煤技术研究下一篇:逆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