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报告

2022-11-07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关于大学生网络求职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网络求职调查研究项目组

关于大学生网络求职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南航金城学院“大学生网络求职调查研究”项目小组,正在进行网络求职方面的调研,想请

教您一些看法。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给予合作。对于您的参与,我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1、您的年级?A、大二B、大三C、大四D、其他

2、您的性别?A、男B、女

3、您的专业?(填写所属院系即可)

4、在求职时,您更倾向于何种应聘方式:(可选两项)

A、人才市场招聘B、网络招聘C、内部推荐D、公司专投

5、您是否利用网络进行过求职活动?A、是B、否

6、您在求职过程中倾向于使用网络进行求职的原因是?(可多选)

A、招聘职位信息丰富B、省时省力、成本低C、可获得较多面试机会

D、便于异地求职E、求职时对比参照性更强

7、关于一般的招聘网站,你会如何去投递简历?

A、看到自己满足职位要求就投简历B、即使自身条件不足,也会试着去投简历

C、对公司有兴趣就投D、上传简历,让招聘网站投递

8、您在投递简历时依赖自己所学的专业吗?

A、依赖度较高B、基本依据自身专业投递简历

C、涉及到与专业有关的都会投递D、与自身专业契合度不高

9、网路信息繁杂,在您看来,网络求职招聘的信息可信度高吗?

A、较高B、一般C、较低D、很低

10、当前的大学生更倾向于直接招聘,基于这样的情况,您认为网络求职的未来发展会是怎样?(可多选)

A、大家以后可以在家就能找工作了B、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C、如果它再加改进的话,也许会发展下去吧D、不了解,不关心E、其他(请注明)

11、利用网络搜寻招聘信息时您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可多选)

A、职位信息不够准确可靠B、职位分类不明确

C、职位搜索不够便捷D、与用人单位互动差E、其他(请注明)

12、那您认为网络招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A、部分公司回应不及时,容易石沉大海B、隐私泄露,容易接到各种骚扰电话

C、招聘信息更新不及时D、没有及时关闭已过期的招聘E、其他

13、您最希望招聘网站为你提供的功能服务有:(可多选)

□提供求职建议□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显示同职位投递人数□开设专场网上招聘会

□开设明星企业招聘专题□求职交流论坛□提供定制需求信息□组织用户聚会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14、对于大学生网络求职,您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告诉我们您最真实的想法!谢谢大家参与这次问卷调查!

第二篇: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吴贵生温义媛

摘要: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象、形成产生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提出消除大学生消极的从众心理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顺利和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择业;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样,认真分析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现象的表现和成因,研究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现象的心理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于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在江西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开展了一次旨在了解大学生就业从众心理现状的调查活动。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状

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普遍存在从众心理,或表现在一定的积极意义上的从众,或更多的表现在消极意义上的从众。

积极意义的从众:大学生普遍了解社会需求,能对自己作出科学合理定位,并注重自己的素质能力拓展。在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掌握情况的调查中,有87.1%认识到了目前全国高校大学生将面临的就业形势,73.5%到本专业在社会的需求情况。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的

认识调查中,18.2%只要学好学精自己的专业就可以,而71.4%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85.2%或期望辅修第二专业和攻读第二学位,81.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取汽车驾照,83.2%或计划争取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其它各类资格、资质证书。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在学好专业的同时须拓宽视野,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知识,在知识结构的建立上坚持广博与精深、理论与实践、静态与动态、个人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的四个相结合。大学生在良好社会风气、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下,形成的这些正面而进取向上的从众,对个人、对社会均有益处。

消极意义的从众:大学生在一些歪风邪气、不正之风的污染下,容易形成不求进取、消沉、阻碍发展的从众心理。这种从众使个人在行动、信念上改变原有观点,放弃个人意见,不加分析地跟随某种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它不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均有害。在就业区域选择的调查中,93.2%的同学期望毕业后能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工作,仅有3%的同学愿意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就业。期望到什么性质的工作单位就业的调查数据显示,77.5%的同学把到公办、国有单位就业作为首先目标,而只有22.5%的同学愿意到“无保障”、风险大的民营、合资单位就业。在对就业违约的认识态度上,73.5%的同学认同“有签先签,保个底,碰到好的就毁约”的做法。在求职择业时,将家长的意见作为第一考虑因素的占35.4%,将同学和老师的意见作为首先考虑因素的占43.5%,仅有32.2%同学选择将不优先考虑家长、他人和社会的态度。

在毕业生就业日趋市场化的今天,许多大学生的择业观带有较明显的功利性,他们更多地考虑眼前的、现时的利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向还是面向城镇和发达地区,始终抱住“都市情结”不放,“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看到别人找什么工作,或者干哪一行挣钱多便盲目随潮流,在没有弄清自己的能力和目标的情况下便选择热门职业或拒绝另一些职业。对单位性质上的从众心理,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加剧。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在就业推荐材料夹杂虚假内容和随意毁约,这都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在作怪,他们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而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

二、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形成原因

当今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之所以产生从众心理,是由个人和社会两种因素造成的。

1.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个人因素。

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还不成熟,因而在行动上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具有青年人兴奋性和冲动性的特点。他们遇事易激动,好动感情且情感强烈,这正像黑格尔所说:“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口中说出时,总是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意义和广义性,后者能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心理学家说:“青年时期是疾风怒涛的时期。”见到什么都是兴奋、好奇、冲动,从而不顾一切地去从众、去模仿。青年人具有怕孤独的心理。我们是社会的一员,生活在集体中间,我们必须依附或依赖于集体,一

旦集体中的大多数人产生某种行为,自己不敢也不愿“反潮流”,怕受到其他人的非议和排斥,乃至孤立,放弃个人意见而附和集体或社会要求,以取得外界给予种种补偿,并把从众当成适应群体的良方。

青年人有攀比心理。攀比是由比较而产生的心理,比较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选择得好(正面的、积极进取、向上者),切入点正确(比学习、比进步),就会攀比出勇气和干劲;一旦“参照物”选择失误(消极、颓废的),切入点出现偏差,就会盲目从众。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未能跟上社会的变化,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主见、自信不足、感情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够等等。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奇菲尔德认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的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智能较不发达、思维过程缓慢、缺乏己见、坚韧性不强、应激能力较差、情绪沮丧、明显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不强、人际交往消极被动、容易受人暗示、依赖性强。许多大学毕业生常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择业时往往难以作出理性的选择,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和行为。

2.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

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对外开放,国门大开,各种思想、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纷至沓来,对学生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影响。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我们

对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接受,就易形成从众,易使大家的发展呈放射型、多向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市场运行机制的引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无形中加剧了激烈的社会竞争。在竞争面前,我们常感到茫然,又不能退却,只有选择热点,选择大家都看好的方向,这就形成了盲目从众。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知识、高学历都成了人们向往、追求的目标,这就使得一些专业、行业的行为成了我们从众、追求、向往的目标。

学校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近几年,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扩大规模,高等学校深化改革内部管理体制以挖掘潜力,促进事业发展。后勤社会化、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推行,使学生管理呈松散化,在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也为不适宜的从众提供了便利。高校就业指导的薄弱导致学生缺少必要辅导,使学生看大家的动向,随大众而动,也必然出现盲目从众。

家庭对大学生从众也有相当影响,这主要是家庭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互相盲目攀比、从众,使子女受到影响,从小就把别的小朋友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参照物。这种先入为主的从众倾向一直保留到大学时期。据有关调查,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考虑家人的意见的学生占不小的比例,这一比重对毕业生的影响是重大的,部分家长的参照体系导致毕业生的从众心理和行为加剧。

三、应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对策

1.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维度的相互作用,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消除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

在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网络型和互动型关系。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在学校的指导,家庭的职业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十分薄弱的状况下,家庭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往往根据自己对职业、社会和子女所学的专业有限的了解,以及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但是由于条件限制,这种指导大多是方向性的,不可能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有很大的实质性的帮助,有些甚至导致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盲目从众,错失就业机会。因此,加强社会和家庭的协调运行,提高高校和家庭的必要交流,完善社会和高校的良性互动,对优化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可通过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来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掌握大学生必要的家庭资料,了解学生包括家长对大学生毕业后的择业意向,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就业指导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角色,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2.注重个体咨询服务和差异性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就业市场逐渐放开的今天,从众心理导致许多大学生认为理想的职业还是稳定的收人、安宁的生活、广泛的保障等。对于创业,学

生还普遍持观望态度,对创业成功者羡慕不已,但对自己创业却缺乏信心和勇气,害怕遭遇挫折,也不愿承受创业的艰辛和风险,不到万般无奈,不肯“铤而走险”。要注重个体咨询服务和差异性教育,通过必要的就业指导,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形势,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学校通过宣传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主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去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树立长期创业、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当然,光凭一腔热忱,要创业谈何容易,创业风险无处不在。所以,学校还应加强创业政策法规、操作程序的指导,向学生介绍一些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与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一些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今后踏上创业之路多作积累。

3.大力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和文化建构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育人作用和功能。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急功近利和追求时尚都不属于大学生,真正的大学生应该探索真理和谋求

全面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应成为大学生应有的思想和灵魂。在建设大学生校园文化时,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学习、科技、文体和娱乐活动,通过开办讲座、榜样介绍、反例分析、组织讨论活动等,形成充满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优良的塑造,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消极从众心理才会得到好的消除。

4.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前瞻性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及安排招生计划,要从课程改革入手,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表现出从众现象,主要是在面临就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窘境作出的选择。高校在不断调整人才结构的同时,社会要将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高等院校,从而使社会发展和高校运行实现良性互动,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国家各级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增设新岗位,提供新机会,以满足社会不断增加的人才需求,以削弱和消除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消极从众心理,让大学生能以更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各种挑战。

第三篇:大学生求职调查问卷

姓名:班级:

专业:联系电话:

学校名称:QQ或E-MAIL: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在下面的答案中打“ √ ”。(注没有特别注明的只能选择一项)谢谢!(您如实积极的填写内容将是职业培训服务的重要工作方向!)

1. 你对2005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态度是:

A.提高技能B 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

C 现在就业困难很大D 对就业形势很是担忧

2. 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 (最多可选择三项)

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J 其他补充:

3. 您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是? (最多可选择二项)

A 提高技能B 调整择业期望值C 提高职业素质

D 职业培训E 调整心态F 就业渠道G 提高自身求职技巧

4. 您对您现在的学校提供的职业培训满意吗?

A 很满意B 满意C 一般

D不满意E 非常不满意F 未提供有关培训

5. 你是否在校园里见过有关职业培训的广告?

A 经常B 有时候

C 不怎么留意D 未见过

6. 你和你的朋友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

A 自己接受过有关培训B 朋友接受过有关培训

C 都接受过有关培训D 未接受过任何有关培训

7. 你对你接受过的职业培训有何感想?

A.非常好B 还可以

C未达到我想要的效果D非常差

8. 你或你同学朋友接受过的职业培训是什么价位?

A 100-400元/天B 400-700元/天C 700-1000元/天

D 1000-1500元/天D 1500元以上/天

9. 你对哪种职业培训方式最感兴趣?(最多可选择三项)

A 互动沟通B 经验分享C 案例分析D 集体活动E 专题讲座 F 角色扮演G 自我推销H 游戏I 课程式J 面对面咨询

10. 你或你的同学朋友接受过什么样职业培训?你对职业培训的了解是?

11. 假如你接受职业培训,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培训?

12. 你会花多少钱去接受职业培训?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篇:大学生求职心态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我们是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大学生求职的调查活动,目的旨在了解大学生关心求职、设想求职、对待求职的态度与行为方面的信息。调查对象包括本校的在校同学。请您放心,调查内容仅作为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用,不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如实回答即可。如果您事后需要了解相关信息,我们非常乐意提供。 对于您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表示由衷感谢!

项目调查小组2011.

5【基本求职心态】

1.您仔细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吗?B

A.是B.否

2.您最青睐的就职单位是C(只选一项)

A.党政机关B.国有企业C.外企D.私企E.科研机构

3.您更青睐的工作地区是B

A.北京、上海、广州,特大型城市B.类似南京、杭州的大型城市

C.中小型城市(镇)D.离家近的地方E.不确定

4.找单位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______BCD_______(选择您认为最重要的三项):

A.地域B.薪酬与福利C.个人发展机会D.单位性质E.家庭期望

5.您希望在第一家任职单位的发展时间是D

A.21年以上B.11-20年C.6-10年D.2-5年E.1年以下

6.您能接受的工资起点是C

A.零工资B.1000-2000元C.2001-4000元D.4001-6000元E.6001元以上

7.您期望工作三年以后的工资上涨情况是B:

A.50%及以下B.51%—100%C.101%—200%D.201%—300%1

8.对您而言,工作的意义在于B

A.工作就是一种谋生手段

B.在工作中提升个人能力

C.通过工作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D.借助工作达到出人头地、赢得权力

9.您考虑过毕业后就自主创业吗?B

A.有B.没有

10.您选择求职的方式主要会是____B___、___C____、___F____(选择最主要的三项)

A.人才招聘市场B.校园招聘会C.网上直接投简历

D.父母亲戚朋友介绍E.报纸广播媒体报导F.在实习单位争取留下

11.您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A

A.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

B.通过学校提供信息和推荐

C.人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

D.人才招聘网络

12.您认为各种资格证书B

A.越多越好

B.有时间和精力就考1-2个

C.需要时再去考

D.没什么用

13.您认为目前的学历会对你的求职有影响吗?B

A.会B.不会

14.您认为学校背景会对求职产生影响吗?A

A.有B.没有C.不清楚

15.您认为你的实践能力会影响你求职的结果吗?C

A.会,这很重要B.不会,我还有其他长处C.不清楚

16.您认为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自身能力是__A____、___B___、___D___(选择最重要的三项)

A.本专业的操作能力B.自我表达能力C.外语能力

D.人际交往能力E.环境适应能力

17.您认为人际交际能力是找到好工作必须要的吗?A

A.是B.不是C.不清楚

18.您觉得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___A___、____C__、___F____(选择最需要的三项)

A.实用技能B.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C.专业知识

D.人文知识E.法律知识F.学习方法

19.对于各类帮助大学生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您了解的程度是C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不太了解D.不了解

【个人基本情况】

20.您的性别A

A.男B.女

21.您所在的专业类型是A

A.文科B.理工科

22.您目前所在的年级是C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

23.你的家庭所在地属于D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城镇D.农村

24.您的政治面貌是B

A.中共党员B.共青团员C.群众

25.您曾经是否做过学生干部(包括现在)A

A.做过B.没有

26.您的学习在班级成绩排名大概是B

A.前五名B.中上水平C.中等水平D.很一般

27.您获得奖学金的次数是B

A.4次以上B. 2-3次C.1次D.没得过

28.您得到过学校社团、社会实践或其他奖项、证书的次数是A

A.4次以上B.2-3次C.1次D.没得过

再次感谢的支持和配合!

第五篇:关于目前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这次暑假回家,和同学交流,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家都开始关注就业了,我们口中所谈论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放在这几年的就业形势上。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作为即将进入大二的我也开始积极的为自己的就业开始准备,暑假假期间我通过网络,采访了解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对现状的原因做出了调查。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4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提高关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 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7年的496万。据估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07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 没有找到工作;15.02% 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一)大学扩招:合理利用这柄双刃剑。高校大学生的急剧扩招直接造成了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大,而原来容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单位并不能如高校一样急剧扩大工作岗位,二者的增长不成比例。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似乎是一个表面现象,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还没有到位。或者说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

(二)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三)就业观念的转变应该慎重品德不应该受冷落。对比大学生和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认识,可以看出,大学生如果一味的为“先就业后择业”而“先

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四)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

首先,大学生们在择业时会比较看重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我们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三.解决方法

作为马上就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峻,同时应去积极的为自己的工作去准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我们,我们就要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1. 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并不能就可以说消灭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业岗位的增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应提高。就目前情况看,并

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占据,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于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应当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令人高兴的。但是,大学生自己也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了。目前我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要比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专生还要多。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靠、要”心理和“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就业心态;应调整自己的目标,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2. 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尽快就业,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必须提升整体素质。其中主要的是:一是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会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三是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四是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总之,未来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而对只“专”不活的人、缺乏个性特点的人、缺乏责任感的人和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则不受欢迎。

总之,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家长和老师一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上一篇:定西市马铃薯产业规划下一篇:大学生勤俭节约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