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鲁迅赏析原文

2022-07-12

第一篇:秋夜鲁迅赏析原文

鲁迅秋夜中+赏析

《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

《秋夜》是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作者当时在北京,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

枣树是全篇的主要形象,它的主要特征是:“最长最直的几枝(树干),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的发白”,“一意要制他(指天空)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的〖目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这是枣树形象特征的核心。

其次的特征是“欠伸的很舒服”,“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再次的一个特征是“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意蕴枣树(形象)饱经沧桑,坚实挺拔,憎恶黑暗现实,顽强抗击黑暗势力,他善于战斗,也注意在战斗中保护自己,他坚韧不拔,不受反动势力任何蛊惑,(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枣树就像一个历经战斗洗礼的老战士。这个形象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士的热情歌颂,也是鲁迅自己的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这就是枣树形象所包含的意蕴。

枣树“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既反映了鲁迅对斗争黑暗前景的曲折复杂长期性的清醒认识,也流露出他在当时尚未看清革命前途、尚未找到新的战友时的苦闷和孤独感。

2、天空、小粉红花、小青虫形象的各自特征及其象征意蕴。

天空最主要的特征是“将繁霜洒在我的圆里的野花草上”使得人间草木凋零,只剩下极细小的粉红花还开着。此外,它“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它“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在本篇中,由上面的一些特征可以看出它对人间是不友好的,是居心叵测、不怀好意的。天空是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象征,它凶恶狡黠而残忍,但又色厉内荏,十分虚弱,这一形象传达出作者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这就是天空形象的象征意蕴。就特定时代背景而言,说天空是当时北洋军阀统治势力的象征,也是可以的。

小粉红花的特征一是小,二是在夜霜侵袭下瑟缩发抖,三是在做着春天的梦,梦见瘦小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蜂蝶纷飞的春会到来。小粉红花是被社会黑暗势 1

力摧残凌虐的弱小者,处境悲惨,她希求同情,她对未来抱有希望,现出微笑,作者在这一形象上寄寓了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小青虫的主要特征是顽强地追逐光,由室外而室内而玻璃罩而撞进去遇到火。它也很小,遍身苍翠的可爱、可怜。它是热忱追求

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幼小者(青年人)的象征,作者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着这些苍翠精微的英雄们”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意。

3、《秋夜》运用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秋夜》以象征手法抒情,抒发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特别是表现和赞颂了抗击黑暗,不克敌战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

其特点是:

第一,抓住景物特征。这是象征意蕴得以实现的基础。

第二,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以拟人化手法描绘,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现实生活的象征意味,自然景物成为人间社会性格、精神的象征体。

第三,这种拟人化描写都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情思,寄寓着作者的爱憎,有不少地方还掺进了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幻觉印象。

一幅枣树和夜空的对峙图,就是既写实,又融进作者主观情思与幻觉的象征写意图。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加上文笔的冷隽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远、诗意浓郁的特点,启发读者作无限的联想。

本文写于1925年12月26日,读了几遍后,我只是觉得此文很有些诗意,且带些萧瑟的悲怆意味。于是,便查阅相关资料,以求读懂它。1925年12月15日日本政府出兵进入中国东北;192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出兵干涉中国告全国民众书》。但从此点探究,终不得解。再查阅其它赏析,发现此文是先生肺病复发,面对即将消逝的生命作的一首死亡之歌。而网页中也仅仅只有北大的钱群理教授对此文做了一个比较细致的赏析,读钱教授的赏析文章,终于

让我对这篇《腊叶》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查阅,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钱教授分析,这是先生由于身缠恶病,面对死亡而讨论死亡,面对迟暮而讨论迟暮。是先生个人性的一个文本。赏文中甚至引用了鲁迅先生自己的一句原话:《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想必教授分析得是对的罢,对此我不再深究。意思是先生在此文中将自己比喻为一片斑驳的病叶了。

在这里,我仅就赏文中的“生与死”作些延续的讨论。关于生与死,很多哲人都讨论过他们的终极意义。其中,尼采的自杀(疯)与自己探究的生死哲理可谓是相得益彰。尼采曾说:我要去呼吸自由,纯净的空气。于是在他44岁的时候,他疯了,但他在他疯狂的状态中呼吸新鲜空气去了。“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纪伯伦说。纪伯伦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在讨论生与死的时候还说:“假如你真要瞻望死的灵魂,你当对生的肉体大大地开展你的心。因为生和死是一件事,如同江河与海洋也是一件事。”两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决定了两个人的生活轨迹,纪伯伦同样英年早逝,终年48岁,在生前也被别人骂作疯子。鲁迅先生在面对死亡时可以说同出一辙,即便是重病在身,先生并没有颓废,而是将自己的重病之躯赋予红、黄、绿的色调,给自己残余的生命涂上五颜六色,在题辞中更是说道:“我对这死亡有大欢喜。”“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先生对生与死的认知并不是生或者死之本身,而是生与死存在的意义和力量。在刘如溪老师的博客中,他对生与死的研究很有几篇文章,他由“蜉蝣之生”到“生且不怕,何惧死乎”再到“死且不怕,何惧生乎?”的感悟,道出了生与死存在的积极意义。赛恩斯说:“怕死比死更可怕。”无数哲人用生命告诉我们,死亡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生的时候不知道生的份量。引用一位自称般若物语博友的话:“人活着并不一定要有意义,但如果能够有意义,人会活得更充实。人不是为社会而活着,而是为自己活着,然而,人又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因为人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常常是不自觉地促进了社会的前进,使我们的后人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生活得更好。”当我们每天早上醒来时,我们要照照镜子,微笑着对自己说:“嗯,不错,我还活着。”

两晚下来,没有好好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竟在此故作高深地探讨生与死。对我本人而言,这个命题确乎过于深奥,然不自觉地在这个古老的哲学漩窝边游离,算是我的一次试游吧

第二篇:李致远《朝天子·秋夜吟》原文翻译与赏析

朝天子·秋夜吟是元代李致远的一首散曲小令。全曲意在抒发诗人秋夜中一段相思感情。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介绍《朝天子·秋夜吟》原文翻译与赏析,供大家参考!

【原文】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译文】

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赏析一】

开头两句说:佛寺中晚钟响了,意味着薄暮降临,秋夜就要到来,一种苍茫、孤独之感暗暗产生。

第三句写落日时,秋日的蝉声一阵阵传来,点明秋令。接下来写秋夜典型的景色: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自然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写作者自己头发花白,已成黑白二毛,还孤独地守在漫漫秋夜中,心中充满了隐痛。

【赏析二】

元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孙楷第《元曲家考略》根据元·仇远《金渊集》卷二《和李致远君深秀才》诗,以为李致远为溧阳(今属江苏省)人,当名深字致远。

一生不得意,但因穷忘忧,孤傲清高。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

【赏析三】

李致远,生平事迹不详。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未》。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第三篇:鲁迅《秋夜》解读

(题解:秋夜指新文化运动后的退潮期。)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墙外的两颗树分别代表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科学和民主及其成果。科学和民主的本质在那时的中国是一样的,都在于反对腐朽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本文的场景一:墙外,表示与社会相关的。)(本句为一个多重的说明复句。在我的后园,||(说明)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说明)一株是枣树,||(并列连贯)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它用说明的方式说明树是枣树,又用并列连贯的方式说明两棵树是一样的枣树。强调了两颗树的本质的一致,并引起对枣树的本质的思考。)(或者墙外的两颗枣树分别代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本身及其成果,两者在社会革命的意义上是一样的,两颗落光了叶子的枣树实际上指代了失败的革命运动所仅留存的精神。这种指代为复杂指代,需要人们用心去思考,所以作者采取了这样的表述方式。在那样充满繁霜和恶鸟鸣叫的社会,作者为了自我保护的需要,写下了这一系列的隐晦象征式的文章,这种特殊的句式会引导有心者去努力思考,从而明了作者的用意。)(另外本文的场景一墙外,也可能表示与鲁迅无关。鲁迅自认为他并不积极参加这两场革命运动,革命的成果与他无关。)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夜的天空指代政府和统治集团。奇怪而高指统治的虚伪性,每一届的政府在它们刚开始统治的时候,往往要打着正义和道德的旗号去做一些罪恶的事情,这时一般还没有暴露出它们罪恶的本质。奇怪指所说与所为的不同与矛盾,高指打着正义和道德的旗号。“离开人间”和“仰面不再看见”都指旗号打的太美好太高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冷眼指对社会疾苦的漠不关心。微笑指迷惑和别有用心。繁霜指表面柔和而实际阴冷的统治。“我的园里的野花草”指鲁迅的写作成果,既指作品本身也指作品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本文的场景二:我的后院,表示与鲁迅相关的。)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是说不知道作品的原本意义是什么,因为鲁迅的写作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是勉力为之的,他原本是要做启蒙者的,要揭露民众的黑暗面引起革命者疗救的注意的,而在革命中也不得不去揭露社会的黑暗鼓励民众去革命,这种矛盾的主题正是鲁迅作品的特色。我不知道“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是指不知道人们是怎么理解这些作品的。小粉红花指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细小是说对人们的影响小,更极细小了是说影响越来越小,这里所说的影响是指鲁迅所想要的启蒙主义的对民众黑暗面的疗救。瑟缩地做梦指苦苦地追求启蒙的作用。花瓣的凋落指影响的无用和失败。瘦的诗人指和我一样的启蒙主义者,他们在困苦中不停地鼓励我,让我相信会有成功的一天。“她于是一笑”既指残存的影响也指鲁迅继续努力的决心。从这一点上看小粉红花也可以就指代作者本身,但主要还是指作品本身和作品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有一点要大家注意,小粉红花是喜欢秋的到来,因为她“梦见春的到来”后没有停下,就“梦见秋的到来”。有些花只在秋天开放,冬天这些野花草虽然死亡,但春天会新生长出嫩叶,夏天会变的茁壮,秋天才开出美丽的花。然而瘦的诗人却不能完全理解她,说什么“秋虽然来”,好像她不喜欢秋是的。在小红花的形象上,充分体现了鲁迅的孤独感,不被人理解。)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落尽了叶子”表示革命的退潮和社会的影响的失去,叶子指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孩子指无知的青年,枣子指革命的实际的果实,无知的青年实际上是为了获取果实而毁掉了革命的一些小果实。小粉红花的梦是总有成功的一天,落叶的梦是总有退却的时候。革命就是这样起起伏伏。单剩干子是指单剩了革命的精神成果。“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指革命的实际成果和社会影响的广大。皮伤指革命在精神层面所受到的伤害,比如对革命的不信任和怀疑。护定指革命精神的自信。欠伸得很舒服指革命理想在落潮时反而更加明确。直刺天空指革命精神对背叛革命的统治者的反抗和嘲讽。月亮指统治者虚伪欺骗的面目。窘得发白指统治者自知骗人被揭穿后的无奈和无助。其实可以看出,在鲁迅眼里,新文化运动对统治者的反抗是无力的,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单剩杆子的枣树你直刺天空能有什么用。)

鬼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离去人间和避开都指统治者面对革命的一定的退缩和不敢用强。革命的思想已被社会理解,对腐败的统治者有一定的威压作用,有时不免要露出虚伪的面目。月亮的躲避指统治者隐去了虚伪的面目,他们也觉出了自己面目的虚伪而不敢正面革命运动。“一意要制他的死命”指革命的精神与统治者的不可调和,不受统治者的蛊惑的欺骗。)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夜游的恶鸟”指统治者的冷箭或指所谓学者的帮腔文人。“哇的一声”指大喊大叫吓人的反革命宣传。)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我的笑声和四周的应和指对统治者和帮腔文人的反抗和讽刺,四周的应和指同道中人的帮助。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是指不想为之而不得不为,激情所致,身不由己。笑声驱遣指写作辛辣文字的内在本性的驱使,笑声既可以指对敌人的讽刺,也可以指揭露黑暗的鲁迅的精神,在这里指后者。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指激情被燃烧。本文的场景三:屋里,指鲁迅的精神的世界。)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2〕。(灯指人的光明的本心,它所放出的光既指对社会的光明的激情也指对个人幸福的激情,它的代表就是爱情,爱人之情,爱自己和爱它人。灯罩是加在本心之外的,是对本心的保护和掩饰,但有时越掩饰越显出它的本心,比如爱情,那朵猩红色的栀子花,越掩饰越显出它的美丽。小飞虫们对光的追求实际上更多的是对光明的本心的追求,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因为社会的追求太渺茫而看不到前途,枣树怎么能斗败天空,四周仍然是寒冷,不如屋内灯光的温暖,就是鲁迅的写作也需要这样的灯光的照明。然而爱情有时却要毁灭一个人,正如回归本心你就不能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上存活。撞进去的小飞虫变成了火,它牺牲了生命,但它这才是真正的生命,生命就是一团火,至少这一团火会给别人带来一丝光明。其实很多人连对爱情追求的勇气都没有,就比如鲁迅自己,紧守着母亲所给予他的他与朱安的无爱的婚姻。我们试想一下,鲁迅在日本的七年生活里为什么没有爱情的产生,为什么他的弟弟刚去日本两年就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为什么这个日本女人后来又拆散了他们几十年的兄弟之情,也许这里就有因爱成恨的原因。鲁迅在这里进行了反思,所以才有“我以为这火是真的”的断语。)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指激情和爱情绽放的时候,是春天的时候。枣树的做梦是指再一次的革命,此时在南方的广东新的革命正在酝酿中。“青葱地弯成弧形”指革命的再次的蓬勃发展。“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是指对敌人的斗争。“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既指又害怕对革命再次退潮的担忧,也指从社会革命回归到人的本心。启蒙主义实际上不就在点燃人的本心。那苍翠可爱的小青虫不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人,虽然它们还显得很幼稚,或者只仅仅是对爱情的追求,做着无畏的牺牲。既可爱又可怜,这是对爱情追求者的形象写照,对爱情的追求也是要经历磨难和拿出勇气的。“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指依然固我地,做着独自的战斗。“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指以尊敬的心来祭奠为革命和爱情牺牲的或准备牺牲的人们。鲁迅已往是躲避革命和爱情的,此时他受到青年们的影响,打开了对革命爱情的企盼之心。在女师大的教学中所见的女学生们对革命与社会责任的激情,使鲁迅受到了很深的影响,使他最终走出了困顿,走向了思想革命的前列,走向了对革命爱情的追求。)

(关于枣树、小粉红花和小青虫三个形象的象征意义,我的解释和传统的解释有很大的不同,当然,首先是对枣树的理解。传统的解释认为,枣树是鲁迅韧性战斗者的象征。但我觉得这种认识可能是不对的。其一,鲁迅在《野草》题辞中说,“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他怎么会在第一篇文章中就作了枣树,他当然应该是小粉红花。其二,鲁迅1925年3月18日给许广平写信说,“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如果他是枣树,就显得没有那么黑暗,而只有是小粉红花才显出了绝望的抗战。其三,我想鲁迅不会那么无聊在这样的文章里自吹自擂吧,说什么自己是韧性的战斗者,而别人都是脆弱的做梦的可怜虫,他只会正相反。其四,就是枣树在园外,而小粉红花在园里,怎么园外的成了自己,而园里的成了别人。其五,用枣树来表示韧性的战斗的形象似乎不太妥当,因为枣树具有的是斗争的精神,可它对夜空的斗争能有什么成果呢,我想韧性的战斗不会是指无用的战斗吧。其六,是作者对小青虫的敬奠;在枣树、小粉红花和小青虫三个形象中,小青虫的斗争性低于枣树而高于小粉红花,如果鲁迅是枣树,他怎么会去敬奠小青虫呢。)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语丝》周刊第三期。

〔2〕猩红色的栀子栀子,一种常绿灌木,夏日开花,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红栀子花是罕见的品种。据《广群芳谱》卷三十八引《万花谷》载:“蜀孟昶十月宴芳林园,赏红栀子花;其花六出而红,清香如梅。”

第四篇:李致远《朝天子·秋夜吟》原文译文

【中吕】朝天子·秋夜吟

年代:元代

作者:李致远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中吕

曲牌:朝天子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

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

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

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注解]

梵宫:即佛寺。

半规:圆形为规,半规即半圆。

二毛:鬓发斑白。

楚峰:指四川、湖北两省边境的巫山一带,有十二峰,其中神女峰最奇。

[译文]

寺庙里传来傍晚的钟声,一阵阵蝉鸣送走了落日。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什么地方的楼台上,传来悲怨的笛声?鬓发早已斑白秋夜这样漫长。巫山神女虽相隔重重山峰,也遮不断对她相思的梦。

朝天子·秋夜吟是元代李致远的一首散曲·小令。这首小令以“秋夜吟”为题,全曲意在抒发诗人秋夜中一段相思感情。开头两句说:佛寺中晚钟响了,意味着薄暮降临,秋夜就要到来,一种苍茫、孤独之感暗暗产生。第三句写落日时,秋日的蝉声一阵阵传来,点明秋令。接下来写秋夜典型的景色:半轮凉月升起,半帘夜风吹来,自然触发起诗人的满怀愁绪;写作者自己头发花白,已成黑白二毛,还孤独地守在漫漫秋夜中,心中充满了隐痛。

第五篇: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原文

《狂人日记》是1918年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个笔名,抨击出了社会中的人吃人制度,最早发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上。这篇文章也被收录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当中。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狂人日记序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⑵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狂人日记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狂人日记二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⑶,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狂人日记三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陈年流水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狂人日记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截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狂人日记五

这几天是退一步想:假使那老头子不是刽子手扮的,真是医生,也仍然是吃人的人。他们的祖师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⑷上,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他还能说自己不吃人么?

至于我家大哥,也毫不冤枉他。他对我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⑸;又一回偶然议论起一个不好的人,他便说不但该杀,还当"食肉寝皮"⑹。我那时年纪还小,心跳了好半天。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他也毫不奇怪,不住的点头。可见心思是同从前一样狠。既然可以"易子而食",便什么都易得,什么人都吃得。我从前单听他讲道理,也胡涂过去;现在晓得他讲道理的时候,不但唇边还抹着人油,而且心里满装着吃人的意思。

狂人日记六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狂人日记七

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接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所以他们大家连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试看前几天街上男女的样子,和这几天我大哥的作为,便足可悟出八九分了。最好是解下腰带,挂在梁上,自己紧紧勒死;他们没有杀人的罪名,又偿了心愿,自然都欢天喜地的发出一种呜呜咽咽的笑声。否则惊吓忧愁死了,虽则略瘦,也还可以首肯几下。

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⑺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想起来也教人害怕。"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老头子眼看着地,岂能瞒得我过。

最可怜的是我的大哥,他也是人,何以毫不害怕;而且合伙吃我呢?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狂人日记八

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纪不过二十左右,相貌是不很看得清楚,满面笑容,对了我点头,他的笑也不像真笑。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么会吃人。"我立刻就晓得,他也是一伙,喜欢吃人的;便自勇气百倍,偏要问他。

"对么?"

"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今天天气很好。"

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

他不以为然了。含含胡胡的答道,"不……"

"不对?他们何以竟吃?!"

"没有的事……"

"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他便变了脸,铁一般青。睁着眼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

"从来如此,便对么?"

"我不同你讲这些道理;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

我直跳起来,张开眼,这人便不见了。全身出了一大片汗。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这一定是他娘老子先教的。还怕已经教给他儿子了;所以连小孩子,也都恶狠狠的看我。

狂人日记九

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

去了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饭睡觉,何等舒服。这只是一条门槛,一个关头。他们可是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师生仇敌和各不相识的人,都结成一伙,互相劝勉,互相牵掣,死也不肯跨过这一步。

狂人日记十

大清早,去寻我大哥;他立在堂门外看天,我便走到他背后,拦住门,格外沉静,格外和气的对他说,

"大哥,我有话告诉你。"

"你说就是,"他赶紧回过脸来,点点头。

"我只有几句话,可是说不出来。大哥,大约当初野蛮的人,都吃过一点人。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有的却还吃,——也同虫子一样,有的变了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有的不要好,至今还是虫子。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惭愧。怕比虫子的惭愧猴子,还差得很远很远。

"易牙⑻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从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⑼;从徐锡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

"他们要吃我,你一个人,原也无法可想;然而又何必去入伙。吃人的人,什么事做不出;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但只要转一步,只要立刻改了,也就是人人太平。虽然从来如此,我们今天也可以格外要好,说是不能!大哥,我相信你能说,前天佃户要减租,你说过不能。"

当初,他还只是冷笑,随后眼光便凶狠起来,一到说破他们的隐情,那就满脸都变成青色了。大门外立着一伙人,赵贵翁和他的狗,也在里面,都探头探脑的挨进来。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我认识他们是一伙,都是吃人的人。可是也晓得他们心思很不一样,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别人说破他,所以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可是抿着嘴冷笑。

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

"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这时候,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他们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

陈老五也气愤愤的直走进来。如何按得住我的口,我偏要对这伙人说,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那一伙人,都被陈老五赶走了。大哥也不知那里去了。陈老五劝我回屋子里去。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

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晓得他的沉重是假的,便挣扎出来,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说,

"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

狂人日记十一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日日是两顿饭。

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晓得妹子死掉的缘故,也全在他。那时我妹子才五岁,可爱可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母亲哭个不住,他却劝母亲不要哭;大约因为自己吃了,哭起来不免有点过意不去。如果还能过意不去,……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

母亲想也知道;不过哭的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大约也以为应当的了。记得我四五岁时,坐在堂前乘凉,大哥说爷娘生病,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煮熟了请他吃,⑽才算好人;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整个的自然也吃得。但是那天的哭法,现在想起来,实在还教人伤心,这真是奇极的事!

狂人日记十二

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狂人日记十三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一九一八年四月。

【注解】

⑴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小说。作者除在本书(《呐喊》)《自序》中提及它产生的缘由外,又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可以参看。

⑵候补:清代官制,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取得官衔,但还没有实际职务的中下级官员,由吏部抽签分发到某部或某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

⑶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这里比喻我国封建主义统治的长久历史。

⑷"本草什么":指《本草纲目》,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的药物学著作,共五十二卷。该书曾经提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以人肉医治痨的记载,并表示了异议。这里说李时珍的书"明明写着人肉可以煎吃",当是"狂人"的"记中语误"。

⑸"易子而食":语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是宋将华元对楚将子反叙说宋国都城被楚军围困时的惨状:"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⑹"食肉寝皮":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国州绰对齐庄公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按:"二子"指齐国的殖绰和郭最,他们曾被州绰俘虏过。)

⑺"海乙那":英语hyena的音译,即鬣狗(又名土狼),一种食肉兽,常跟在狮虎等猛兽之后,以它们吃剩的兽类的残尸为食。

⑻易牙:春秋时齐国人,善于调味。据《管子·小称》:"夫易牙以调和事公(按:指齐桓公),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桀、纣各为我国夏朝和商朝的最后一代君主,易牙和他们不是同时代人。这里说的"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也是"狂人""语颇错杂无伦次"的表现。

⑼徐锡林:隐指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浙江绍兴人,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的重要成员。一九〇七年与秋瑾准备在浙、皖两省同时起义。七月六日,他以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身份为掩护,乘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刺死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攻占军械局,弹尽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心肝被恩铭的卫队挖出炒食。

⑽指"割股疗亲",即割取自己的股肉煎药,以医治父母的重病。这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愚孝行为。《宋史·选举志一》:"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

上一篇:企业品牌分析报告下一篇:企业年会主题口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