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评课稿

2022-08-22

第一篇:全球气候变暖评课稿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

□ 梁竹鹏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法学10(1)班H10720132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21世纪的世界,战争和饥饿只会发生在局部地区,绝对不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然后,这并不表示没有其他威胁全世界的因素。这几年,无论是是欧美、中亚还是南北极的人们都明显感受到了与往年不一样的气候,极端天气发生的的频率不断提高,海平面日益上升,冬天逐渐在消失,欧亚大陆不在四季分明,南北极不在万里冰封。造成这一变化的正是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绝对不止上面所举的例子,它正在成为继战争、饥荒之后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下面我们就从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了解,唤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气候 变暖 现象 措施

一、 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的影响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担心全球变暖这一问题,都纷纷在寻找遏制和应对这一现象的措施,其中也包括各个国家的领导人。那么,我们凭什么说地球在变暖,而且地球变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刻不容缓的找到应对它的措施呢?

其实,只要你是一个热心生活的人,你就会在很多方面发现今天的气候跟往年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会在感叹好多年都没看到下很大很大的鹅毛大雪了,那些记忆似乎很遥远了;就拿今年来说吧,明明眼看就要立冬了,可气温似乎并不是很冷,至少比起往年要热的多,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时常会受到早该消失了的蚊子的侵扰。这些都是气候变暖的表现。

上面说的现象都是我们自己身边的感受,至于全球变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①全球气温将升高。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气温上升。就本世纪而言,较乐观的预测是全球气温将升高1.4摄氏度,最悲观的设想则认为,全球气温将上升近6摄氏度。最好的例子就是纽约市今年1月6日最高温度达到21.7摄氏度,打破了1950年创下的17.2摄氏度的纪录。②海平面将升高。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将可能升高20厘米至80厘米。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北极浮冰层厚度50年来减薄了40%)。在格陵兰,自1988年以来,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已提高了2倍。海平面升高就可能导致某些岛屿国家或者沿海城市被淹没。③近几年来,极端气候现象增多。大多数专家认为,在今后50年内,法国每2年就会出现一次2003年那样的酷热(当年造成1.5万人死亡)。干旱将给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气温升高2摄氏度将可能使农业减产30%)。在欧洲南部,降雨量将明显减少。④据绿色和平组织说,到2050年,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每年在100多个国家造成250万人死亡)将可能翻一番,并将越过地中海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登陆。其他严重的热带疾病也将随之而来,如通过飞蝇传播而造成消化道疾病的尼罗河病毒或利什曼病毒。另外,哮喘患者也将增加,因为炎热的天气将带来更多的花粉。⑤援引法国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雅多的话说,如果气候变暖继续照此速度发展,那么到2050年将会有百万物种消失,即占各种生物种类的40%,而法国本土将会有20%的物种消失。北极熊和北极的其他动物将会像珊瑚礁水域的鱼一样成为主要受害者。德国的一项研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

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威胁到鱼的生存,因为气候变暖会引起水中氧气减少。这仅仅是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其中5个最明显的影响。

二、 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

全球变暖真实而恐怖的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因此,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要找到解决的方法就有必要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治本。 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可能不全面但也大致搞清楚了变暖的缘由。这些原因大致有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从这些原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其实导致全球变暖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和增加。

三、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了解全球变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为了让我们对这一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而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为了对症下药,更有效的遏制和防范全球继续变暖。因此,在上文中阐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和原因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我们从以上的原因分析中已经知道,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应该重点从温室气体下手。首先我们要想办法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实当下国际上的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从碳排放着手试图走出全球变暖的困境。欧盟:政策机制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美国:通过立法来保障低碳经济发展;日本:将发展 “低碳经济” 定位为创建 “低碳社会”; 中国:通过政策法令进行低碳减排。.国际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世界进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

入低碳时代。2003 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在后来的“巴厘路线图”中,低碳经济被进一步肯定,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发表了不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这是国际上从减少碳排放的角度出发的,其实,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提高对森林和植被的重视,不肆意破坏森林和植被,科学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植树造林恢复植被,这样对于碳的吸收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世界公民,虽然不能对世界上大规模的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的力量似乎微不足道,但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减少碳排放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可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少用或者不用塑料袋,草稿纸反复使用,多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车,随手关灯少开空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我们大家都这样做了,那对 缓解全球变暖是很有帮助的。

四、 结束语

21世纪我们都是世界公民,地球的安危就是我们自己的安危,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为了我们薪火相传的人类文明,我们必须团结起来,用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拯救地球,阻止地球越来越热。

参考文献

[1] 张梦旭:《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 [2] 张文明、陆骏、姜言萍:《中国:走好低碳之路》,《经济师》2011年第1期 [3] http://news.sina.com.cn/w/2007-01-08/075610946155s.shtml [4] http://news.qq.com/a/20091126/002490.htm

第二篇: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

气候变暖的证据地球上良好适宜的气候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也是维持整个社会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条件,它对世界和中国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响。气候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气候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而引起的,除了自然的因素,使气候扰动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是火山爆发等外,如地球的轨道和自转变化以及太阳辐射、

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大气浓度的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一是对全球变暖的成因解主要争议表现在三个方面:对全球变暖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不能完全肯定这种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还是自然变化或者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释,二是对量级和区域分布特尤其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包含许多不确定性,

经济影响结果未完全研究清楚。-征尚未有更确定的了解;三是对气候的社会现代气候变化中的全球变时间尺度也不同。全球变暖在地球气候的演变中曾多次发生,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全球变暖暖是指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不断上升的趋势。

的趋势。年的数据,温度上升的速度为2005年至1906首先就是温度,根据,也就/100a℃0.74等建立的全球温度Hansen℃。根据美国0.7~0.8是说工业化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年之前全球平均温度处于1910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可见1880-1990的格点序列,计算的1910从近百年气候变暖分为两个阶段:年前后达到一个低点。1910波动式变化中,℃-0.5年的℃,-0.2年代又回落到70世纪20℃;然后再0.6℃,上升了0.1年前后上升到1940左右到80世纪20这可能是火山爆发的缘故,然而从世纪上21℃,此后在0.1年代初又回升到了年四季温度变化趋势图,可见冬、春两季1950-2009℃左右,升温尤为显著。根据0.5升到温度上升60a是增温最显著的季节,特别是北美大陆的西北部以及欧亚大陆北部增温最强,

倍。2~7约为全球平均温度增幅的,℃1.5~5.0增加的幅度年来,200近其次是大气中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高,万年的自然变幅。根据各种不同的测量与代用资料(主要65它至少超过了过去120ppmv,达可以看出从多万年二氧化碳大气浓度的变化,40人们重建了近一千年和过去,是冰芯分析)世纪中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维持在18世纪到10(大致工年开始1750从,280ppmv年大气中二氧2004到年呈加速上升的趋势,50~100并且近开始上升,业革命开始的年代)385ppmv年已达到2009,379ppmv化碳浓度已达到。而根据南极冰芯的记录,与温度四次大,而氧化碳浓度也有四次循环,即冰期对应低值浓度,间冰的变化期相应(冰期与间冰期)年才200只是最近范围内变化,180~280ppmv都是在但不论哪一次巡回,期对应高值浓度,而近期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很可见二氧化碳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温度变化,迅速上升。

可能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除此之外,海平面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升高的变化,海洋验潮站资料指出

年卫星观测到1993-2003,而1.8mm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1961-2003。同时生物的发育节律和物候现象也有了明显变化,如3.1mm的海平面升高平均速率为每年年中,北半球40植物的展叶期提前,开花期提前和枯黄落叶期推迟,生长季节延长,过去 天。1~4年延长了约10尤其是高纬度地区每例如我国黑龙江张广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地理空间分布的变化也表征着气候的变化。苔原过渡带、五台山高山带等,都观察到了林线上-才岭南坡老秃顶子、长白山北坡的岳桦可以观测到树木随气候变暖有整体向上迁移的趋势。幼年龄的树木增加,部树木更新增加,

的现象是植物、昆虫、鸟类和鱼类的分布向高纬度、高海拔转移。冻土层的解冻、退化也是表征气候变暖的证据。科世界范围内的冰川消融,除此之外,格陵兰岛正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精确指示器。由于冰盖的融化以及冰川的消失,学家们认为,冰盖融化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而水因为冰可以反射热量,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格陵兰岛据研究人员们测算,因此导致更多的冰川和雪融化。却可以吸收热并使气候变暖,南极西部大从而导致全球的海平面逐渐上升。立方公里的冰融入海洋,220的冰盖每年将约亿吨,其中,最大冰川派恩艾兰1030冰原所有冰川因融冰量远大于降雪量,每年整体减重年代快70冰川移动速度比上世纪。这些冰川融83%年快1992,史密斯冰川移动速度比40%在兰格尔圣米冰架正在消融。300米至200原因在于通常阻止它们的厚达冰入洋速度加快,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加快,50由于过去有世界上移动最快的冰川,伊莱亚斯国家公园,年间,2003年至2000年塌陷了。另外,在2002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的一个冰架在对于另外两座冰川融化的速度则加快了两倍。倍,7这一地区有两座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了是联合国气象署和世界天山一号冰川被誉为“冰川活化石”和“冰川博物馆”,我国来说,中科院天山冰川气象组织联合选定的中国唯一的参照冰川和世界十条重点监测的冰川之一,观测试验站站长李忠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一号冰川自上世纪年代末有观测以来,50年,2013退缩呈加速趋势。年代以来,80尤其是米,8米至4每年退缩一直处于退缩状态,1.95年的1962天山一号冰川已经由。中国工17%平方公里,减少了1.62平方公里缩小到极年消失,90年至70一号冰川将在未来在现状气候条件不变情况下,程院研究报告显示,

年左右消失。而永冻土层尤其是北极冻土正在逐年解冻、退化。50端升温条件下可在综合以上证据,但这到底是自然过程气候在短期内变暖应是一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出,而这种趋势会持续什么样的时间尺度也是个难以捉摸还是人为扭转了全球气候还不得而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而不可否定的是人类活动一定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的问题。它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系统,多尺度和多层次的,的影响将是全方位、因此关注和研究气候变甚至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还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至关重要。

第三篇: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思考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二、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

三、全球变暖的预防对策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九、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第四篇: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近100多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 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

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 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 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 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 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 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 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

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 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 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 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 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采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采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政府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 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 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 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 大和深远。

1、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 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地被淹: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 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 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 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 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 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 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 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这 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 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 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 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 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 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 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 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 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应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趋利避 害,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根据温度、水资源、生物等气候环境因子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趋势,调整生产结构与生活方式;认 真采取水资源、海岸带、农业、森林、草原、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适应对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 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节能优先的能源政策,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排放的 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同时,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大力推进植树造林。此外,当前应以解决国内日益严重和 紧迫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资源供应紧缺问题为驱动力和切入点,推进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并将减缓碳排放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

在目前阶段,应该对如下几个问题给予进一步重视:

第一,根据现有知识,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目前科学界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 的。此外,我们还知道,人类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全球增暖问题,工业化国家采取了程度不同的CO2限排措施。尽管面临很多困难,未来各国履行气候公约的 义务会进一步加强。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该把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问题考虑进去。农林牧业布局规划要考虑未来各地区温度或热量条件、雨量或土壤水分含 量、气候极端值的长期变化趋势,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如三峡和小浪底水坝建设与南水北调工程)应照顾到可能的平均和极端雨量变化,各大河三角洲和低平沿海地 区的城市港口与经济开发区建设要预见到未来海平面上升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建筑业、陆地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也应对未来气候变化问题有所考虑。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应该予以充分注意。内陆地区的荒漠化、土壤侵蚀和沿海地区的盐渍化等环境过程会由于气候变化而出现缓解或者恶化,西部 高山冰川的萎缩将导致山麓地带河水流量和潜水位下降,所有这些又都会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生态碎片化和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将加速生物物种的灭 绝,这给未来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应及早采取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

对将来进一步履行气候公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义务问题应提早予以考虑。随着全球增暖进程的证实,科学界和公众对加强温室气体排放限制的要求会有所增加,国 际上对我国施加的压力也会增加,使我国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排放,这和我国一贯倡导的开源节流与保护区域环境的 方针并不矛盾。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应考虑采用法律手段引导工矿业和交通业向提高能效方向发展。南方水稻田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地,应该加强科 学管理,尽可能减少单位面积排放量。森林是陆地上CO2的主要的汇,我国长期倡导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而且已经取得了较好成就,为保护区域性和全球环境做出 了重要贡献,今后要进一步把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搞好。

第二,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区域冲突和国际合作趋势已初露端倪。随着气候变化区域细节方面科学不确定性的减少,这种冲突和 合作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国际环境政治斗争的焦点将不再局限于根据现在和历史排放量确立国家限排定额上,气候变化对本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系统 和环境的影响将日益受到重视。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如何确定中国在国际环境政治事务中应采取的立场和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气候变化问题谈判要建立在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历史和现状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表现出积极和诚意,又要维护国家的 利益。在确定谈判的立场和策略时认识到如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1.过去200年大气CO浓度增加主要是西方工业化国家长期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这些国家应该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

2.即使在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很低的,历史上人均累计排放量更远低于工业发达国家。

3.当前只有西方发达国家才具备技术和资金去处理这一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它们理应积极履行气候公约,限制排放,并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全球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变化的区域细节上和综合的影响方面。这意味着我们现在仍不清楚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从气候变化获利 还是受害。

5.对于各个国家,气候变化区域性和利害兼备的特点进一步使问题趋向复杂。将来有可能发展成主要责任国和受害国共同承担更多义务的局面。

6.疆域和综合国力大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小型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

7.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复杂。不考虑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负面作用,气候变化本身对全国社会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影响可能是很小的,增 温阶段夏季风环流的加强和夏季雨量的增多对北方半干燥和半湿润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有利的。

此外,也应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积极争取国际节能援助项目和技术转换。目前,联合履约活动(JI)处于试验阶段,将来可能会得到发展。应该对其利弊进行评 估,并考虑参与各种形式的联合履约活动。气候变化的区域性特点还可能会促使某种形式的区域环境组织的产生,借以处理和协调区域内各国之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 问题。应该积极推动和参加这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减少不确定性。在全球气候变化上,科学研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所有其它问题的关键。它不仅是采取预防和适应措施所必须 的,而且也是确定国际环境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不能指望别人提供完整的科学信息,尤其不能指望其它国家政府提供气候变化信息。IPCC报告现在也不能完全相 信,因为它是政府间组织,免不了受到不同国家利益集团或地缘政治观念的影响。作为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应该进行自己独立的研究,对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承认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进行自己独立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更显而易见了。我国有关全 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有一定基础,在发展中国家里处于先进水平,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研究投入距离要求差得还较多,应该进一步增加资助强度。国家攀登计划已 经包括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项目,将来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关部委和各省区也应进一步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目前亟待深入开展的研究课题包括:

1.温室气体、气溶胶、海平面、土地覆盖、冰川和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 2.全国温室气体排放与固定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预测。 3.中国过去两万年,特别是过去两千年的古气候重建与分析。 4.中国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规律的分析和人为气候变化信号的检测 5.未来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增加的全球与区域模式模拟研究。 6.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7.我国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影响的模式模拟研究。 8.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预测。

9.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分异特点及其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10.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政策与技术问题。 11.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内与国际对策研究。

第五篇:全球气候变暖与节能减排 讲义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专题一

全球气候变暖与节能减排

一、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认知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基础。

1、现状

自全球1997年通过遏制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10多年来,气候变暖加剧与恶化的程度,超过了当初部分最严厉的警告。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后果,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如不提早加以扼制则地球将不堪其灾,继而直接影响人类。近年来,全球变暖引发了频繁的风暴、干旱、水灾、高温,使全球各地都面临严重的气候灾难。气候变化不仅威胁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原因

气候变暖的原因很多,如人口剧增、大气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遭侵蚀沙化、森林资源锐减、酸雨危害、物种加速灭绝、水污染、有毒废料污染、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等。以下几个因素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比较突出:

(1)人口急剧增长。(2)破坏水循环。(3)伐木毁林。(4)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一) 从国际层面看

从国际层面看,各国政府针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而积极寻求国际共同解决措施。国际气候谈判自1990年拉开序幕,经历了十几年艰苦而漫长的谈判过程,显示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作的共同努力。关于气候变化有四个国际公约: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UNFCCC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达成,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并首次为发达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规定了定量的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是《联

1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它与《公约》的最主要区别是,《公约》鼓励发达国家减排,而议定书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议定书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之后,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于2005年2月生效,截至2009年12月,已有184个《公约》缔约方签署,但美国布什政府于2001年3月宣布退出,美国也是目前唯一游离于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

(3)“巴厘岛路线图”

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大会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 目的在于针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而寻求国际共同解决措施。该次会议决定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具体内容将包括减排目标、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减少砍伐森林等。由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如何履行发达国家应尽义务一直存在疑问。“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这把美国纳入其中。

(4)哥本哈根协定

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也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哥本哈根协定》。这份协定共有12项内容。协定规定,各国应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把温度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为此,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各国代表应把这份协定提交议会批准并签署生效,争取在2010年使之成为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2015年对协定进行修订。

(二)从国内层面看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我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对于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我国开始进行了积极的应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90年,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设立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 1998年,成立中国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

2005年,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了《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006年,中国全国人大批准了明确做出节能减排目标要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当于少排放8亿吨二氧化碳。

2007年,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2007年6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方案把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减低20%左右的目标确定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只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在“十一五”期间节约能源约6.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 2 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5亿吨。

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系统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取得的成就。

2006-2008年,中国淘汰落后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焦炭产能6445万吨;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1.8%提高倒2008年的40.1%;实施“限塑令”,相当于每年可节约石油240万至300万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0万至900万吨;200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2.5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的9%;截止2008年底,中国农村建成户用沼气池3050万户,年产沼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万吨;截止2009年上半年,中国已关停小火电机组5407万千瓦。

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均居世界第一,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也跃居世界前茅;关于碳汇,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0.54亿公顷,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3.92%提高到18.21%。

2009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中国再未来10年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第一,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第二,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第三,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第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2009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临近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远远高于美国宣布的减排17%、欧盟提出的最高减排30%的目标。按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规划,中国最多只需到2020年减排30%,然而中国政府却向世界承诺碳减排40%-45%。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三、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样的目标,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这样的目标,也不能单靠政府的强力推动,它还有赖于唤起全体民众的自省意识和自觉行动,它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努力。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一)从政府层面看

从政府层面推动节能减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着眼点:

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二)从公民层面看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的美好生活。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是自然产物,受自然规律支配;人能够超越自然的局限,发挥其主体性认识和改造自然;人拥有自由,这要求人对自然负责。

2、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尊重自然万物作为物种的存在权利;维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不过分干预更不破坏自然世界固有的演化进程;厉行节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取一切可能的有效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等等。

上一篇:情人节对爱人说的话下一篇:七上培优资料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