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发展现状分析

2022-08-21

第一篇:农信社发展现状分析

分析农信社日常管理工作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效益大幅提升,资产质量明显改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但是,在实际经营管理上欠缺科学规范。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工作思路不清、管理不力、组织凝聚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二是对目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许多信用社主任平时不注重学习,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不采纳、不推广应用。三是得过且过思想严重。许多信用社员工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思进取。上述问题导致农信社各项业务全面发展,巳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信社、管理策略、工作对策

农信社作为新形势下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他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式、新任务等规范的管理方式。为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管理者应具备要素

随着农信社的经营日益稳步向农商行接转,但在当前面临各金融机构竞争激烈,及农信社自身改革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肩负着农信社经营管理和服务“三农”的重任,还要保证农信社各项业务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在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农信社就迫切需要造就一批应具备有自我学习、分析、决策、创新等合格管理者。

(一) 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获取广博的知识素质,才能掌握国家经济金融政策、制度、方针,不仅要熟悉掌握农信社传统业务,还必须熟悉新兴业务的操作程序和办法,掌握市场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社会知识,以取得金融调控的主动权,这就要求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系统的管理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实的经济知识。才能有助于农信社的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二) 是分析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及时应对,及时处置。信用社主任在工作中对于本单社倾向性的问题和事物,要把握动态,摸清规律,做好预测,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对突发事件,要看准摸透,迅速稳妥处置。

(三) 是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农信社社领导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在工作中要掌握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好决策方法和艺术,确保决策民主性科学化,既要符合信用社的有关政策要求,又要善于结合本社实际,因地制宜,提出合乎实际的工作方法和各种办法,充分调动信用社职工的积极性。

(四) 是创新能力。农村信用社已进入改革快速发展时代,作为信用社领导必须要与时俱进,顺应改革潮流,当好改革的先行者和创新能手。工作思路创新,就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情况,敢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向,进行创造性思维、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与本地、本社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创新,就是在正确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创造出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农信社更好更快发展。

二、 员工管理策略

切实尊重农信社基层员工主人翁地位。农村信用社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只要他们的人格受到尊重,工作被充分肯定时,就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因此,农村信用社要为员工多创造条件,给他们多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农村信用社创造最大的效益。在制订发展目标时,要发动和组织员工参与讨论,把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目标与员工的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将农村信用社目标转变为员工的目标,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农信社所有事务都开展民主评议,推行社务公开,让每个员工积极参与农村信用社各项活动,扩大员工的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监督权,把他们融入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大家庭中来,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个人存在的社会价值,真心实意为企业出谋献策,积极工作,无私奉献。

重视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需求。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目的。牢记员工利益无小事,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员工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市场开发,保障员工充分就业,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大病救助、信用社助学、居住条件改善、安全保障、社会保险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保障制度,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要重视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树立典型、评先表模、技能竞赛、岗位能手评定等活动开展,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采取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每个员工由于各种原因,在性格、心态、心理需求、家庭要求等方面各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思想政治工作要承认和尊重并适应这种差异,接纳员工的不同要求和期望,认真对待员工工作上的异议和主张;关心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当员工遇到困难、挫折时,少一些求全责备,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员工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理解员工,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中,注重教育方法,以诚待人,将心比心,勤作换位思考,使人真正信服。

讲求情绪化管理。好情绪带来高效率。员工工作情绪好,往往思路开阔、效率提高,情绪差则思维阻塞,操作迟缓,这就需要我们像关注天气变化一样时刻关注员工的情绪与心态变化,及时疏通和调节不良情绪,尽最大可能把员工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建立动态的思想分析制度,找出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症结,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员工克服不正确的心态,确保员工思想稳定。

注重需求化管理。经济性报酬只是满足员工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员工更高的要求则是归属需要、成长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目前,许多员工过分看重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将报酬激励单纯理解为工资、福利和奖金,这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培育员工良好的需求心理。一是实行民主办社,赋予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应有的权利,对全社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要让员工清楚明白,各种计划目标要及时向员工通报,对各类热点、难点问题要组织员工讨论、研究处理,实行阳光操作,使员工成为局内人,增强主人翁意识,切实把实现信用社的奋斗目标作为员工的“共同远景”,满足员工归属需要。二是创造平等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实现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在择业选岗方面要给员工科学公平的选择机会,特别是对年轻的、有培养潜力的员工要安排到多个岗位锻炼,促使其健康成长,满足员工成长需要。三是充分肯定员工的成绩,要善于发现每个员工的特长,及时鼓励宣传其先进事迹,广泛发动员工提建议,并及时采纳员工的合理化意见,对有价值的建议要进行奖励,增强员工参与共同管理的认同感,让员工内心觉得自身是有价值的。

坚持从严管理,构建企业制度文化体系。制度文化建设是农信社科学管理,规范运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确立“制度严密,决策科学,手段先进,行为规范”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链条,把依法管理深入人心,融入到员工日常工作中,促进农信社各项工作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严密科学的考核机制。结合农信社实际,对企业文化建设细化考核项目、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的检查、考核验收机制,形成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目标具体、层次清楚的格局。二是培育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积极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制度,保证作风好、业务精、素质高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全面推行定期轮岗交流制度,不断拓宽识人用人渠道,形成科学用人导向,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三是建立民主监督管理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推行社务公开制度,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关心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四是健全制度运行链条。进一步完善“建立—实施—完善—提高”的循环运作程序,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农信社各项管理中。使各项工作从决策落实都有制度保障,不断改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五是实行责任追究。狠抓制度落实,真正使各项制度成为农信社科学决策,严格约束的有效手段。

三、 工作对策

(一) 确立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理念,正确制定长期战略目标。

要树立正确的信用社发展观念,正确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关键的问题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营思想和模式,逐步与商业银行接轨,增强竞争能力,一是要全面深入认识信用社资本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风险资本观念。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应对同业竞争的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业务结构,重点是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优化客户结构、资本负债结构、收入结构、产品结构和网点结构,实施多点投入,多元资产,多渠道收入,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三是主要围绕合作制目标、政策化目标和盈利性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战略目标,同时也要制定中期和短期目标,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并且保证目标的实现。

(二) 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加强员工教育,提高员工素质,搞好金融服务。

农村信用社的迫切任务是注重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一是要切实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认清职工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增强开展岗位培训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二是要转换教育培训机制,县联社要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员工培训中心,加强师资力量,逐步把教育培训的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三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方式,坚持以正面引导和灌输的原则,采用讲座、讨论、专题答辩、实际操作、考试等形式,做到学习结合,增强学习效果,也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增强员工学习兴趣。四是要充实教育内容,坚持专业知识教育与全面知识教育相结合,一般性知识和重点性知识相结合,立足当前与服务长远相结合,重点学习金融方针政策、金融法规、业务理论方面的新政策、新知识、新技术。同时,要注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其次是学习先进人物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干劲。六是改变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真正把客户视为“上帝”和信用社生存的衣食父母。

(三) 确立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树立信用社经营品牌意识。

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立足于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品牌主要是大力营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但要注重解决机构网点分布、发展动力,巩固和发展农村市场,创新业务等方面的问题。

(四) 积极做好信用社的市场营销工作。

农村信用社要把市场营销的重点放在农户小额贷款方面,要注重提高小额贷款营销水平,增强营销效果。通过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管理与商务沟通、信息管理、顾客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与技巧,把营销品牌、为客户服务、营销活动和感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与各户的关系。要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为客户提供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要注重提高贷款营销质量,坚持贷款制度,严格贷款操作规程,做到笔笔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其次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

(五) 不断拓展农村信用社新业务。

发展中间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必由之路,一是要认清形势,转变经营观念,强化发展意识,确立中间业务的“主业”地位。二是要结合实际,合理制定中间业务战略规划,走适合自己的路。三是调整营销战略,推动中间业务创新。四是要加快中间业务计算机网络化建设进程。五是要加快人才培养,提高中间业务人员素质。六是要优化外部环境,统一标准,规范操作。七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八是要根据农村市场,结合自身实际,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新产品、新业务。

四、 财产、安全管理 (一) 财产管理

作为农村银行行长有些时候甚至要充当管家角色,每一个企事业单位总会有少部分的人不爱惜公共财产,奢侈浪费,做为领导应该把企业视同自己的家一样,爱惜单位的财产、设备等...县联行把如此重大的资产交给你,其实交付更多的还是信任与寄托,做为社领导应该秉承的是责任和使命。确保银行的财产不受外界侵害,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约束广大职工爱惜财产和办公设备。 (二) 安全管理

社领导应该始终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强化案防意识教育、强化安全责任机制、强化案防常识学习。是我社从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入手,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把目标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实行风险责任金专项考核的责任制约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和全员参与意识,一级向一级负责。各分社领导带头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定期研究部署保卫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安全检查,时刻注意掌握辖内安全动态,及时解决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我社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定、长远发展。

总之,农信社领导是一方经济的“千里马”应该认识到自己是管理者也是经营者,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工作者,有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使命,而日常管理工作恰好是完成使命的动力系统,可见日常管理对银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做为银行的日常管理者具备以上素质是必须的。做好以上工作,我相信做起农村银行管理工作定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一定会带领员工取得不错的业绩。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管理学原理》 《组织行为学》 《金融管理学》

《案件风险防控实务》 《金融从业守法须知》 《安全保卫知识》

第二篇:对农信社贷款操作的调研分析

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出台了一系列的信贷管理制度文件,这对于加强信贷业务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操作、防范信贷业务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笔者深入基层农村信用社调查了解到,信贷合规性操作问题还较突出,蕴含着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亟待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申请及调查阶段:一是借款人不符合借

款条件,对超过限制贷款年龄的申请人受理贷款;贷款申请人不能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申请借款无书面借款申请书;借款人本人不到场,代办人无借款人的书面授权书。二是借款人资料收集不全,未收集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也未收集佐证借款用途的合同、协议、票据等。三是贷前调查内容不全,对借款用途、还款来源、担保人、抵押物状况及变现能力等情况缺乏调查。四是不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未经调查人员签字确认。

(二)在审查及审批阶段:一是对不符合“借新还旧”条件的借款人受理转贷申请;放松贷款的转贷条件,使转贷款条件优于原贷款发放条件。二是发放担保贷款的担保人经济实力较弱,担保额度超过其承受能力。三是受理财产抵(质)押贷款申请,未经财产共有人签字书面同意。四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月供金额远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0%以上。五是个人经营贷款期限超过其有效经营证件的经营期限。六是贷款审批无审批记录,无审批表,信贷决策人未在审批表上签字。

(三)在贷款发放阶段:一是发放抵(质)押贷款未到相关部门进行抵(质)押登记。二是贷款逆向操作,先放款后审批,发放贷款时间早于审批时间。三是未落实审批意见,发放贷款期限、金额与贷款审批的期限、金额不符。四是超授信权限的贷款未上报审批。五是贷款发放操作不合规,未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合同填制不规范,存在合同金额涂改,借款人与贷款人填写颠倒,借款合同上无借款人和贷款人签字盖章,借款人签字盖章与借款人名字不一符,借款合同上无签订日期;借据要素不全,借据上无借款人签字、盖章,签字、盖章与借款人名字不一致,未填列借款人地址、身份证号码,信贷人员未盖章;大额借款未按规定转入借款人结算账户。六是贷款利率执行不准,如短期贷款执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标准,其他贷款执行农户贷款利率标准。七是贷款科目核算不正确,如助学贷款纳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科目核算,短期农户贷款纳入中长期农户贷款。八是未按管理要求签订贷款收放责任书、承诺书。

(四)在贷后管理阶段:一是未按管理要求及时登记贷款五级风险分类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二是贷款延期不符规定操作,在无借款人申请、签订延期协议情况下随意延期;原上报审批发放的贷款延期未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在门柜业务系统上进行贷款延期而不在借据上批注延期信息,或在借据上批注展期而不在业务系统中延期。三是未按贷后管理要求开展贷后检查,未按时提交检查报告;检查报告质量较差,各期检查报告雷同,仅修改了检查时间;检查报告无检查人员签字;检查工作不到位,未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风险预警。

二、成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学习不到位。各项信贷管理办法对信贷业务操作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都已有较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个别信用社组织学习不力,有的收到文件后锁入柜中,不传达,不学习;有的将文件放在营业室,想看就看,不闻不问;有的仅组织大家在一起,将文件念一遍了事,不引导大家深入讨论。同时,信贷人员自学不够,对新的信贷管理制度办法不主动学习,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掌握,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凭着老经验办事,依照惯性操作,致使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信贷检查面较窄。在常规信贷业务检查中,一般都有时间要求,规定了至低的检查面,但一般是以抽查为主,而不是全面检查,致使一些基层农村信用社,特别是偏远信用社接受信贷检查的次数较少,对信贷合规理念认识不深,未能通过信贷检查来帮助提高信贷业务操作能力及管理水平。

(三)信贷违规处罚不力。在历次的信贷专项检查及稽核检查中发现的信贷违规问题,检查人员一般是当场进行指出,要求及时或限期改正,未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经济罚款等措施,或处罚力度较小,对个别信贷违规人员无震慑性。

(四)贷后监管缺位。在贷款从审批到发放的环节监管缺位,使贷款审批为同意的贷款条件及同意用款的条件无人把握,没人监督,致使出现发放抵(质)押贷款不进行抵(质)押登记、超授信权限发放贷款、审批意见未落实等现象。

三、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业务制度学习。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业务制度学习,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可将业务制度学习情况纳入信贷检查及考核范围;创新学习方式,既要组织集体学习,开展业务讨论,也要引导信贷人员自学,既要学习制度文件,掌握业务操作,也要学习典型案例,警示信贷违规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规范信贷业务检查。各级农村信用社在

第三篇:关于建立农信社分析决策机制调研思考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与之相关的改革也要同时进行。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低下,风险大、包袱沉重、人员素质低。究其原因普遍看法是由体制造成的,但是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决策机制和分析、决策的频频失误造成了一系列的损失和风险。尤其目前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分析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将更加成为

农村信用社兴衰成败的关键。农村信用社在体制上、硬件上目前还暂时无法与其他金融机构相竞争,但是在自身管理和对项目投资行为上的分析、决策如果再出现失误,那么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削弱,经营风险和损失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农村信用社在改革期间加快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分析、决策机制已是刻不容缓。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分析、决策的现状

(一)缺乏相应的分析、决策机构和组织。农村信用社所设科室普遍是以业务经营为主而设立的,没有专门为管理层提供研究、分析的机构和组织,也没有相应的决策管理组织。管理层需要进行决策时,往往是按照决策项目的内容,由与之相关科室或部门提供相应的报告、资料作为管理层进行决策的依据。

(二)内部民主集中制式的决策。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决策体制基本上是按照内部管理班子讨论研究进行决策的。经营方案、重大事项极少经过社员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决策,而由内部管理者对决策方案、决策项目,按照自身需要和自己的思维理解、判断,进行表决,最后形成“比较统一”的集体讨论研究结果,由一把手拍板定案,属于群体决策下的民主集中制式的决策机制。

(三)按照管理者的经验进行决策。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基本上都是来自本系统,都是在农村信用社工作几十年或者长期从事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老农信干部担任,有着比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仍然主要是贷款业务为主。就贷款发放而言,虽然破除了过去的“一支笔”的贷款方式,制定了贷款管理权限制度,实行审贷小组或审贷委员会,但是实际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特别是大额贷款的审批中,对发放对象的信用程度,行业趋势、产品销路、市场竞争力、发展走向,申请人的道德、管理能力等情况的分析,基层大多数信贷员并没有给决策者提供一个科学、详细、完整的可行性分析论证报告,而是根据自己多年的贷款经验,编写模式化的调查报告进行上报,管理者则是凭借以往的老实战经验进行研究、判断和决策的。

(四)完全按照上级布置要求进行决策。农村信用社无论是在经营上还是内部管理上,都是全盘硬性按照上级要求、规定布置各项工作和 “一切照办”式决策。由于农村信用社地域广阔,网点分散,各地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往往在贯彻执行上级布置的工作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不适合本地区或本部门的情况和问题,完全按照上级布置要求去决策,虽然不会犯错误和受到上级的批评,但是必然会打乱正常的经营管理和影响信用社自身的全盘经营计划和自主性的决策。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分析、决策存在的问题

(一)对分析机制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当前农村信用社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分析机构,而农村信用社管理层对设立分析机构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忽视了分析机制在农村信用社决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项目小、项目多、投入小、风险小,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精力进行分析论证。因此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中,无论在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内部管理、项目投资等分析决策中,都缺乏相应的、必要的、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分析报告作为决策的依据,造成在决策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带来了诸多的风险隐患。

(二)项目决策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分析。农村信用社在重大项目和对企业进行贷款决策时,所提供的调查分析报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以贷款方面为例,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时,贷前调查报告没有从行业趋势、产品周期、内部管理、风险状况、中长期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所提供的调查报告缺乏详细、严谨、周密、科学的分析、分析,而是内容简单雷同、模式化、有的分析甚至只有一两句话,而管理者基本上只是按照信贷员的提供的贷前调查进行决策的。例如某信用社对一家造纸行业进行贷款,原有贷款存量已达1040万元,而今年初又对该企业发放60万元,所提供的贷前调查报告和该企业的贷款申请内容几乎一样,报告的最后结论是“该企业实力雄厚,不会出现风险”,这样的报告通过层层审批最后得到实施。如果该企业排污达不到环保标准和要求,那么该企业就会很快跨掉,信用社投入的资金也会随之化为乌有。类似这样的调查报告模式,在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决策者的决策产生误导、偏差或错误,继而带来的将是风险的存在和发生。

(三)项目决策缺乏对宏观经济形势趋势的判断。农村信用社由于没有专门的分析机构和缺乏素质较高的分析人员,管理层在经营管理和

决策中,普遍存在信息不畅、视野狭窄,对国家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极容易出现偏差性和滞后性,继而带来了经营和管理上的风险。例如国家对小水泥、小造纸、小钢铁、小煤窑、小铝业等限制行业的投资在早几年前就发出了风险预警,提示不要盲目对其进行投资。我们知道与宏观经济政策逆向而动的行为,最后吃亏的总是自己。但是部分农村信用社对此反映迟钝或由于局部

利益所驱动,对限制性行业不但不压缩贷款,反而增加投资,等到国家强制性压缩或关闭此类企业的时候,信用社的贷款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四)缺乏中长期分析发展规划。目前农村信用社正值改革时期,在经营管理中变数较大,现有的分析、决策都是跟着现状走。中途不得不对目标进行经常性的调整来,继而形成经营管理决策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自主性的局面。但如何研究、分析农村信用社中长期发展趋势、同业竞争方向、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高科技在农村信用社中的应用等方面,农村信用社普遍处于空白、缺乏和滞后。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是和农村信用社管理层的任职期限有关,管理者注重的是任期内的目标,维持现状,造成中长期分析规划难以形成。二是对分析、论证的作用认识不足,忽视了中长期发展分析规划的制定。三是现有的人员素质还不能满足制定分析规划的需要。

(五)决策负责机制没有建立。目前农村信用社决策的制定大部分没有分析论证方法的选择,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决策形式或一把手拍板形式来代替科学分析论证。许多决策者经常喜欢用拍胸膛,打保票代替全面的决策分析论证;使决策的制定缺乏程序分析论证和实施详细记录,导致决策责任不清,出现决策失误没有具体的人为之承担责任,不能明确地确定责任人,形成出现问题时,谁都负责,谁都不会负责的局面。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对分析机制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农村信用社许多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决策层对分析机制认识的不到位和重视程度不够所造成的。对此,农村信用社决策层要将建立健全分析机制作为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首先是认识分析机制的在管理经营中重要性和作用,无论决策者、员工都要对此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引起重视,把分析论证当作风险防范的第一道屏障。其次对有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分析基本技能,学会分析和提供分析报告,减少以主观愿望而形成的报告,为决策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对分析人员的待遇要高于其他部门,考核按照分析报告给决策结果形成的绩效大小来决定。

(二)建立相应的分析机制。农村信用社无论管理和经营都要尽快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规范管理操作行为。要防范和杜绝决策出现风险,就必须建立和建全分析机制,成立相应的分析机构和组织,负责对农村信用社各类重大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论证分析。一是建立项目风险评价分析制度。规范分析评价制度,实行逐级负责项目评价分析,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二是注重信息收集。对项目投资对象、本行业、同行业、其他金融机构等对手和对象相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把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业绩和能力与己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促使改善自己的管理和业绩。通过对竞争对手一些重大经营活动的记录,可以分析对手在市场竞争中的态势和在竞争中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和反应。尽可能掌握对方的经营管理动向及其可能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形成规范、严谨、科学的分析报告,为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同时建立自己的数据资料库,做到知彼知己,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竞争优势。三是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部门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随时关注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动和趋势,并预测政府的政策走向,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经营策略,避免因政策变化而引起的政策性风险。四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预期发展目标,分析部门要按照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状况和未来形势发展趋势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要符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要跨越决策层的任期,以避免决策层在任期内的短期行为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风险隐患。

(三)加快农村信用社决策体系建设。逐步改变重大决策由农村信用社内部社员来实现的模式,构建和完善重大决策由“三会”决定的管理模式。决策体系要分层次,充分授权,使得每一个部门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由基层信用社对决策项目进行论证,论证报告完后交联社有关科室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后,最后提交理董事会进行审批决策,必要时可以聘请决策方面的顾问参与决策。一是要提高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在外部要让外部社员知道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状况,使其积极参加信用社的决策管理,发挥外部社员的参与意识和作用。二是对内要让基层信用社人员参与分析论证,实行一定的分权、授权,使决策管理系统层次分明、责权分明,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也有利于政令畅通,指挥有力,管理效率提高。三是发挥法人治理结构的职能,管理层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权限进行分析、决策,避免日后产生后遗症。四是建立农村信用社内部信息共享机制,打破组织壁垒,做到信息相互沟通、共享,确保各个职能部门分析决策的有效性、准确性。

(四)建立决策负责制。目前农村信用社决策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和对决策者的决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承担决策责任的人在决策时容易产生随意性、盲目性,导致在决策过程中无所适从,该拍板时犹豫不决,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不应拍板时乱拍板,带来风险时又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局面。对此,建立决策负责制已是势在必行。将责任和权限按照职能进行划分,杜绝非理性地决策,形成谁决策,谁负责的决策机制,做到责权分明。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对管理层的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提高决策质量和效果,即可以有效防止个人或单方专断决策出现的局限性和弊端,又可以确保决策的合规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和维护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利益不受到损害,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第四篇:农信社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如何快速发展

农村信用社在经历了60余载的发展历程后,已经成为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村信用社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愈加凸显。然而,随着当前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面临多方挤压,生存发展的舞台和市场逐步被蚕食,那么,农信社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竞争力呢?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中央一号文件历来重视三农发展,农信社要加强对“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充分认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划时代意义,科学安排、大力筹集、合理运营支农资金,全力支持好现代农业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农村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等“三大工程”,重点支持好“三农”发展、特色农业、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强力支持好农业科技创新、龙头科技项目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亮点,把支农工作引向深层次。

提升形象,打造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农村信用社应在继续深化优质文明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形象和品牌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网点改造,在环境上给顾客以舒适感、安全感和信任感。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推进网点建设,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业务量较大的社区和乡镇设立精品网点;在经济欠发达、业务量较少的边远乡镇设立便利型网点,以方便客户业务办理为目标,合理控制经营成本,着力延伸服务空间。同时,科学合理布放ATM机和POS机,大力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积极拓展和营销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减少因营业网点窗口不足造成拥挤影响正常存、贷款及结算从而导致客户流失的问题。此外,结合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农村信用社品牌战略,有针对性地增加在各类媒体宣传和广告投放,形成宣传页、户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的多维立体宣传体系,有效打造农村信用社的品牌。

加快创新,与时俱进。一是进行观念创新。牢固树立创新发展意识,运用现代金融的思维方式,对农村信用社的核心价值观及管理理念、发展理念、效益理念、风险理念、市场理念、竞争理念、服务理念、科技理念、人才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检验、衡量,不断地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探寻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二是进行业务创新。以立足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经济为出发点,根据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开拓新的贷款业务品种,使贷款品种多样化,以适应广大农民、各类企业等各类客户的不同“口味”。 三是延伸服务触角。要充分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在代理粮补、新农保等代理业务的基础上,走出去,调查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要,进一步加大代理力度,尝试代收水电费、电话费、代缴保险、税款等,尽可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四是创新金融科技,加大对自身的技术更新,构筑高新科技平台,推动信用社的银行卡、结算、清算和网络系统建设快速发展。

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当前,农信社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逐步建立起能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施展才能机会的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创新人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不仅要重视大、中专生的引进和在人才市场上进行招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内部职工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创造一个有利

于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培养和提高的环境,要积极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时常开展员工为农信社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定期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使员工特别是核心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员工潜力释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努力培养知识型员工,打造一支能适应农村信用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

第五篇:关于农信社贷款缓增情况的调研分析

今年以来,**市农村信用社存款增长迅猛,到9月末纯增51.95亿元,同比多增11.86亿元,增幅创历史新高,而与此同时,贷款投放却出现放缓趋势,新增贷款仅30.13亿元,同比少增9.81亿元。存贷款增长的严重失衡,造成信用社低收益资产上升,资产构成不合理,制约了全市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

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村信用

社贷款营销工作情况,剖析贷款缓增的原因,探求扭转营销工作被动局面的思路和措施,九月下旬,我们对部分联社贷款营销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贷款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通过与联社高管人员及一线信贷人员座谈,我们感觉造成贷款增长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奥运会、宏观经济形势等客观因素,也有机制不健全、营销动能不足等内部原因。现将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客户导向理念未真正树立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与客户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重视客户,把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客户需求创新产品、提供服务是营销工作的基本要求。从调查走访情况看,部分联社和信用社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一是对客户需求了解不够,对辖内行业、企业情况一知半解,即使是按季度进行的贷后检查,也只侧重现有贷款的使用情况,没有重点了解和挖掘客户需求;二是“坐商”习性依然存在,很多人还习惯坐在办公室等客户上门,没有走出去,深入客户中,主动寻找业务的意识;三是根据客户需要研究开发新产品是客户导向理念的重要体现,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和运作模式,需要新的信贷产品与之相适应。而目前信用社没有形成产品系列,缺乏特色产品,造成只能让客户适应我们,满足我们的要求。

(二)统一法人后经营理念没有实现根本转换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以后,县级联社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部分联社高管人员的思想意识没有跟上信用社体制机制的变化,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业务经营上来,没有实现从管理经营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变,联社经营核心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客户经理部只是承担了原来信贷业务科的贷款调查职能,客户管理、产品开发、业务拓展功能发挥得很不充分,大部分联社连客户经理人员的配备还不到位。

(三)思想作风不扎实,贷款营销工作中存在主观障碍

当前,部分联社高管和信贷人员在业务拓展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制约了贷款营销工作:一是存在盲目自满情绪。近几年来,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经营战略考虑,上收了基层行贷款权限,造成县级支行贷款增量锐减,而我们的一些联社没有考虑我们在体制和贷款权限方面拥有的巨大优势,满足于在县域内贷款市场占有率小幅提高,缺乏贷款营销的意识,更没有贷款营销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存在惧贷思想,怕形成不良后承担责任,甚至有的联社分管信贷工作的副主任根本不履职尽责。有的基层信用社主任和信贷人员更是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贷款营销工作;三是存在作风漂浮现象,工作不深入,事业心不强,主动性不够。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是制约贷款营销工作的主要因素。

(四)贷款管理机制缺失,奖惩机制不对称

一方面,贷款责任追究加大了放款责任。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增强信贷人员责任意识,抑制乱作为,确保新增贷款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制度的深入落实,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也带来了信贷人员惧贷、惜贷的问题,影响了贷款营销积极性。

另一方面奖励机制不到位,影响了客户经理部和基层业务人员作用的发挥。各联社均未制定和落实客户经理考核奖惩办法,只是对信用社建立了贷款营销考核办法。联社向信用社分配效益工资时,新增贷款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但该部分奖励只分配到信用社,既没有制定相应的办法保证营销奖励能够落实到一线信贷人员,也没有督促信用社制定相应措施。奖励大家拿,责任一人担。这种情况极大地挫伤了一线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

由于在整个贷款管理过程中,只落实了产生不良贷款的惩罚措施,而没有形成拓展业务的奖励机制,使信贷人员感觉业务拓展了没得到奖励,而一旦出现不良就要受到处罚,干还不如不干,挫伤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人主动营销贷款。

(五)奥运会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影响

由于**市紧邻北京,奥运期间大批企业因为环保原因关停,另外部分企业因为销售市场以北京为主或原料产品运输需途经北京,而处于半停产状态。

比如文安关停规模较大的金属延压等污染企业21户,小型污染企业全部关停;800多户胶合板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受此影响对该类企业投放明显减少,2007年前七个月向胶合板生产企业投放贷款21087万元,今年同期投放仅8342万元;去年前7个月对钢铁企业投放贷款25547万元,今年仅投放4286万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信社发展现状分析】相关文章:

农信社发展范文05-21

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建议与思考04-10

农信社招聘05-06

农信社改制04-07

党建农信社04-25

农信社相关知识05-11

山西农信社题库05-02

新疆农信社招聘05-03

农信社如何应对04-24

农信社简报范文05-20

上一篇:农业类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农行信用卡申请条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