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集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第三章习题集范文

第三章 习题

一、 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

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

3、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包括:( A

) A.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6、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是(B )

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实践活动

7、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 )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科学文化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社会规律的反映

8、社会意识根源于(A ) 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 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

9、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B ) 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思想的上层建筑

10、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D)

A、 统治阶级的意志

B、 多数人对它的态度

C、 强大舆论的压服

D、 社会的实践活动

11、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和教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是(B) A、艺术

B、道德

C、宗教

D、哲学

12、全部思想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是(D)

A、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

C、道德和法律

D、哲学

13、社会意识形态中阶级性最强的,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D) A、艺术

B、道德

C、宗教

D、 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

14、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

A、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意识是社会的共同意识

C、 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D、 社会意识是独立于社会存在的精神实体

15、“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D)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1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7、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

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

1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9、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B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20、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范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生产力是标志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B.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C.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生产力是标志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2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A、 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22、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C)

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C、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D)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资料

D、 科学技术

24、“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郎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

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 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B) A、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26、生产关系揭示的是(C)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27、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A) A、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 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 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28、生产方式是(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2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 B )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3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C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31、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 D )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

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32、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

C ) 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 C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

33、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B ) A文学艺术 B国家政权

C政党结构

D哲学思想

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 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34、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5、国家是代表(D ) 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

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D统治阶级利益的

36、“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 D ) A.突出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B.突出国家是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 C.忽视了国家的对外职能

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3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C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38、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C ) A人口多少

B领土的大小

C国体

D政体

39、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D)

A、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 40、社会形态是(D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4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3、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44、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任何时候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那么,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D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45、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个(A)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文化范畴

D、 社会意识范畴

46、阶级的实质是(C)

A、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 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 C、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 阶级压迫的工具

47、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

A、 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B、 人们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C、 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 D、 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思想

48、阶级斗争的根源是(C) A、 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阶级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阶级的社会分工不同

49、阶级斗争是(B)

A、 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D、 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50、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

A、 建立革命政党

B、 夺取国家政权 C、 创立革命理论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51、社会革命的根源是(D)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任务组织的暴动 C、 阶级斗争

D、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激化

52、社会改革的实质是(C) A、 推翻原有的社会制度 B、 就是推翻旧统治阶级的政权

C、 不改变社会制度,只对社会的某些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D、 推翻原社会的一切成果

53、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是(D )

A自然规律 B人的主观意志 C阶级斗争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54、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B )

A质变 B量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55、“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 A

)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辩证法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决定论观点

56、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科学方法是(D)

A、为现实服务的方法 B、为政治服务的方法

C、传统观念的方法 D、历史分析方法与阶级分析方法

57、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A)

A生产活动 B政治活动 C精神活动 D科学活动

5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D) 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59、“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这一观点属于(

C

) A.英雄史观 B.唯心史观 C.唯物史观 D.宿命论 60、杰出人物产生的条件是((C )

A社会政治条件与经济条件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个人自我奋斗的结果 6

1、“时势造英雄”说明( D )

A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 B英雄没有阶级性

C英雄都具有历史局限性 D英雄的出现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62、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俄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通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历史事实说明(C)

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没有规律可言的

B社会发展是不存在共同道路的 C社会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D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

3、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是( B )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 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论断基本依据在于( ABCD ) A劳动创造了人的天然器官和生产工具 B劳动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 C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于形成 D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2、割裂社会规律同人的活动的统一会导致(

ABD

)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庸俗进化论

D.唯心史观

3、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BCD ) A否认阶级斗争 C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4、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要发现是(AB ) A历史唯物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 BC ) A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B适度的最优人口状况能够起加速社会发展的作用

B剩余价值学说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 C人口数量和发展速度不能自发地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D适量的人口可以决定社会性质

6、下面的说法哪些属于唯心史观的英雄史观(AB ) A“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B“治国”犹如“牧民”

C“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D“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7、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有(ABCD )

A人类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B人类的劳动带有社会性 C人类劳动是有目的的能动的过程

D人类劳动具有继承性

8、“人有了物质条件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条件才能生活”的观点(CDE ) A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C看到了社会物质条件的作用

E准确把握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人的影响

9、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不是被动的,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独立性表现为(

AC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1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CD) A政治法律思想 C自然科学

B道德与宗教 D逻辑学和语言学 B夸大了社会存在的作用 D看到了社会意识条件的作用

11、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AC ) A.前者具有阶级性,后者不具有阶级性

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前者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直接反映经济基础 D.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12、国体是指社会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表现在( BD

) A.国体和政体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

B.国体决定政体,要求政体适应和服务于国体,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C.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

D.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

13、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民主共和制(ABC ) A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B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 D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4、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ABCD )

A经济是基础 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与集中表现 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

D经济革命导致政治革命

15、一位日本首相说“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是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说明(ABCD )

A资本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利益 C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D资产阶级的权力基础在于金钱

16、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才产生的两大阶级的对抗,所以阶级是(AC) A历史范畴 B政治范畴 C经济范畴 D思想范畴

17、民粹主义代表人物米海洛夫斯基认为,在历史极黑暗的时刻,当“人的智慧和精神潜能被缩小到了最简单化的形式,到了只为最后一片能糊口的面包而斗争时,人就会丧失自己的个体性”,成为群氓。这时他们会产生对“英雄”的渴望。而“英雄”就会依从自己的或善或恶的本性,带领群氓从善或从恶。他的这一观点(

BCD

) A.认为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

B.认为英雄人物能够对社会历史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认为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不起积极作用

D.是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18、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CD)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9、马克思曾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同时也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这说明(

ABC

) A.从一定意义上说,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B.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 C.科学不是生产力的独立的、直接的要素

D.科学越来越不具有独立性 20、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有(ABCD)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发现新的劳动对象

C改进生产工具 D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21、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句话反映了(

CD

) A.生产力的任何变化都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内在要求的体现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以任何人、任何阶级以至于整个人类的意识为转移

22、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它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这是因为( AB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相对稳定性 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D.任何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在旧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建立起来的

23、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 ABCD

) A.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

B.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

24、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CDE )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25、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CD )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26、“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观点是( BD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宿命论

D唯意志论

27、"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已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AC )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28、推动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其中(

ABC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科技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D.人人都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29、下列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有(

ABC

) A.人类社会是自然的历史过程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篇:毛概第三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B )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是在( B ) A、开始委托订货之后 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之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之后 D、实行了统购统销之后

3、我党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 B ) A、没收、没收 B、没收、和平赎买 C、和平赎买、没收 D、和平赎买、和平赎买

4、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 C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5、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 D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6、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B ) A、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B、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化、反贪污、反官僚主义

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面性是( D ) A、革命性与妥协性 B、主动性与被动性 C、进步性与反动性 D、剥削工人的一面与拥护宪法、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

8.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C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B ) A、对个体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D、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10、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 A )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

11、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C、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C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依法治国

13、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观点的是( C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云 D、邓小平

14、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 ) 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1

1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 B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C、进行思想、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C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质的社会 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

18、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 )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D、 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19、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C ) 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20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C )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2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 B ) A、个体经济 B、 公有制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B ) A、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3、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A ) A、公私合营 B、委托加工 C、统购包销 D、计划订货

2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C )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5、中国共产党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采取了( D )的方式分取利润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2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 )年开始的.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2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 D ) A 、加工订货 B 、统购统销,经销代销 C、 四马分肥 D 、个别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8、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不正确的论述有( D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29、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C ) A、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 B、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 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 D、消灭个体经济

2 30、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互助组属于( B )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3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C )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2、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B )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3、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 B ) A、三改两化 B、一化三改 C、三化一改 D、一化两改

3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 C )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经济 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35、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D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要是( ABC ) A、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B、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高级社 D、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 ( ABCD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 ACD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进入了过渡时期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 ABCD )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一系列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5、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 ABCD ) A、自愿互利 B、互助合作 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

6、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和私营商业中实行和采取的形式是 ( ABCD )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 ABD ) A、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 B、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是( AB )。 A、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B、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C.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D、由社会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ACD )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B、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C、要求过急,发展过快 D、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10、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 ABCD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1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包括 ( ABCD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12、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BD ) A、 互助组 B 、初级社 C、人民公社 D 、高级社

13、"四马分肥"包括 ( ABCD )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红利

1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有( ABCD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15、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采用的形式为( ABD )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变工队 C、初级农业合作社 D、高级农业合作社

16、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 ) A、就全国范围来讲,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类似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 C、它从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D、它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上是相同的

17、新中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BC ) A、互助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公私合营

18、马克思列宁设想的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BCD ) A、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B、民族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依赖 C、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立后依然有两面性 D、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

19、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 啊才的 )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 20、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 ABCD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1、下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 B、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 C、具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因素 D、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22、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BC ) 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三、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会主义。√

2、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4、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不可以进入社会主义。×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独立的社会形态的社会。×

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7、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改变。×

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0、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是社会的领导力量。×

11、互助组是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初级形式,但是已经具有完全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12、1956年底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完全完成。×

13、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支付给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定息,一共支付了10年。√

14、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15、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只是指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6、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完成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17、“一化”“三改”的主体是国家的工业化。√

1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并且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 2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被彻底消灭了。×

四、简答题

1、简述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答、(1)国营经济,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整个新民主主义政权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 (2)合作社经济,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包括生产、消费和信用方面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合作社可以提高生产力,帮助小生产者养成互助劳动、集体主义的习惯和思想,给将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化创造条件。(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它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私营经济,主要指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保护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它既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消极的一面,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部分。(4)个体经济,是指分散的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它是一种落后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保存的一种经济。经过社会主义的改造,将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发展前途是朝着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的。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答、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社会主义改造即引导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走合作化的道路及对民族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相成,相互促进。

3、简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答、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5 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出现这些问题,有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的因素,同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也有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主要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只注意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两种基本形式,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公有制经济可以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缺乏认识。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曾对这些问题有所觉察,对某些问题也做过纠正,但毕竟认识不深。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4、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即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以上两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上,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然要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6、我国为什么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2)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依据;(3)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4)民族资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依赖性。

7、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 答、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它有高级形式和低级形式之分。

8、什么是和平赎买?

答、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0、我国实现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答、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1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意义有哪些? 答、(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三个步骤?

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主要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答、(1)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争取和团结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3)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4、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性质?

答、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社: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五、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

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主义的过渡时期。在保证了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领导地位的前提下,社会中既存在社会主义因素,也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的剥削存在,有利于解决社会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对加快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设有积极意义,从根本上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说明私人主义资本经济与公民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不能适应有计划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

7 要,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继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根据我国的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发展农业合作社,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根据农民自愿这一根本的原则。„„必须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来使农民自愿联合起来。

——摘自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定》

材料2:在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过多的评头品足,不适当的埋怨,无穷的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错误的方针。

——摘自毛泽东1955年7月31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

材料3: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摘自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问题:

(1)材料1说明了50年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和步骤是什么?

答: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和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步骤。

根据这个原则和步骤,首先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再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最后建立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的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2)结合材料

2、材料3说明50年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什么问题?

在改造的后期,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指导思想产生了“左”的急躁情绪,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偏差。

(3)结合材料

1、材料

2、材料3说明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一切实践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能由人主观随意而为,不然就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已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

8 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1954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问题:

⑴材料一中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与此同时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总的来说结果如何?

答: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⑵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事实分析同仁堂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②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③正是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使的“同仁堂”不断发展壮大。

⑶通过上述材料请你客观评价我国在过渡时期创造性开辟的这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之路。

答: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②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已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

③但是社会主义改造中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

总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党创造性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使我国过渡时期顺利结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阅读下列材料: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请完成:

(1)上述材料的名称叫什么?公布于何年?

9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2)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什么道路? 答: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和方式是什么? 答: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六、论述题

1.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家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从国际环境看,当时国际上东西方正在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政策。1950年的朝鲜战争,使中国与西方本来就很紧张的关系更趋紧张。中国不但不可能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获得什么援助,而且连正常的贸易交往都不可能。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为独立而战的民族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援助中国。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也别无选择。当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又与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新中国仍然面临严重的战争威胁,这要求我们必须争取时间,集中力量加快工业化建设,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同时,在两大制度对比方面,20世纪5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很不景气,社会主义却正生机勃勃,从一个国家到一个阵营,显示出对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成功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客观上具有巨大的示范和鼓舞作用。这也是推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促使中国人民在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 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3、怎样正确评价三大改造 答:(1)改造取得的成就: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改造的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3)正确认识:成就第一,失误和偏差第二,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4、改革开放后,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答: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4)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一定的失误,如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等等,但是不能因此全面否定改造的成绩和必然性。改革也正是对过去失误的纠正与补充。

第三篇:审计第三章习题10

第三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具体情形中,不是由于外在压力因素导致的是()。

A.客户威胁将起诉会计师事务所

B.由于客户员工对所讨论的事项更具有专长,注册会计师面临服从其判断的压力

C.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以往提供专业服务的结果时,发现了重大错误

D.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客户解除业务关系的不利影响

2、下列关于收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承接业务时,如果收费报价过低,可能导致难以按照执业准则和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要求执行业务,从而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B.除法律法规允许外,注册会计师不得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不得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C.注册会计师收取与客户相关的介绍费或佣金,可能对客观和公正原则以及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D.收费是否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仅仅取决于收费报价水平

3、以下属于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措施的是()。

A.轮换鉴证业务项目组合伙人和高级员工

B.建立惩戒机制,保障相关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守

C.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质量控制系统是否有效运行

D.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防止项目组以外的人员对业务结果施加不当影响

4、下列有关职业道德概念框架具体运用的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只要考取了注册会计师证书,就说明其具备了专业胜任能力

B.会计师事务所推介审计客户的股份将产生外界压力导致的不利影响

C.注册会计师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讨论客户事项前应当征得客户的同意

D.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商业利益或活动可能与客户存在利益冲突,注册会计师应该拒绝接受委托或解除业务约定

5、下列说法中,你不能认同的是()。

A.客户存在的道德问题可能对注册会计师遵循诚信原则或良好职业行为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B.如果项目组不具备执行业务必需的胜任能力,将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C.应客户要求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提供服务时,如果不能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则不应承接此项业务

D.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前,应征得客户的同意

6、下列情形中,没有违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的是()。

A.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与鉴证客户存在重要的密切商业关系

B.注册会计师采用或有收费的方式向客户提供鉴证服务

C.某项目经理已经连续五年对W公司审计,由于对W公司较熟悉,容易发现问题,故今年仍安排其负责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

D.除非法律法规允许或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拒绝承担保管客户资金和其他资产的责任

7、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具体的某项审计业务后,应当有相应的业务层面的防范措施来确保消除或降低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下列防范措施中可能无效的是()。

A.由审计项目组以外的更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已执行的审计工作

B.向被审计单位的独立董事进行独立第三方咨询

C.向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披露服务性质

D.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讨论职业道德问题

8、保密不仅仅涉及信息披露,还要求注册会计师不能出于个人或第三方的利益使用或被合理认为使用了在执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在下列情形中,注册会计师透露被审计单位的商业信息不会视为违反保密的职业道德的是()。

A.对因商业信息而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不公允情况在审计报告中进行说明

B.在未取得客户授权的情况下,向后任注册会计师提供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有关情况

C.因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交流经验的需要而介绍有关情况

D.被审计单位的职员因与管理层的纠纷而要求查阅本单位的有关情况

9、以下对保密要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其预期的客户或雇佣单位的信息予以保密

B.在终止与客户或雇佣单位的关系之后,注册会计师可以披露其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

C.如果法律法规允许披露,并且取得客户或雇用单位的授权,注册会计师可以披露客户或雇用单位的涉密信息

D.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或监管机构的质量检查,此时注册会计师有权利和义务进行披露

10、在承接业务的过程,下列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A.在推介自身和工作时,将自己的工作与其他会员的工作进行比较

B.由于对提供的服务比较熟悉,报价低于同行的水平

C.根据事务所的规定,向介绍本业务的个人支付20%的业务中介费用

D.在审计过程中,客户委托注册会计师开展信息服务,由于专业有限,注册会计师将该业务介绍给一软件公司,并向软件公司收取了少量的业务提成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会员在下列情况中披露客户的涉密信息,可能不构成违反保密原则的有()。

A.对其预期的客户的信息进行披露

B.向有关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法行为

C.在终止客户关系两年之后披露相关信息

D.在法律诉讼程序中为维护自身的职业利益而披露客户相关信息

2、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如果遇到下列情形仍然与客户发生关联则违背诚信基本原则()。

A.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提供的存货永续盘存表有明显的虚假

B.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提供的应收账款明细账遗漏了许多重要的往来单位

C.注册会计师发现总经理两次对同一问题的陈述完全相反

D.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有一起正在诉讼的法律纠纷而且很可能导致大额违约赔款而未作任何披露

3、下列关于专业胜任能力和利用专家工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对于会计、审计外的特殊领域不了解,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利用专家的工作

B.对于业务中涉及到的会计、审计外的特殊领域不了解,注册会计师不可以承接该业务

C.在对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由于该会计师事务所从未审计过合并财务报表,向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寻求帮助

D.如果会员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情况下提供专业服务,应当承担过失责任

4、下列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具体情形中,由外在压力因素导致的情形有()。

A.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客户解除业务关系的威胁

B.注册会计师被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知,除非同意审计客户的不恰当会计处理,否则将不被提升

C.客户的员工对所涉事项更具专长

D.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员工长期与某一鉴证客户发生关联

5、保管客户资金或其他资产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可能对客观和公正原则以及良好职业行为原则产生不利影响。注册会计师受托管理他人资金(或其他资产)时,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A.随时准备向相关人员报告资产状况及产生的任何收入、红利或利得

B.将客户资金或其他资产与其个人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分开

C.遵守所有与持有资产和履行报告义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D.仅按照预定用途使用这些资产

6、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商业利益与客户存在利益冲突,注册会计师应当告知客户这一情况,并获得客户同意以在此情况下执行业务

B.任何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均应拒绝承担保管客户资金或其他资产的责任

C.注册会计师不应通过广告或其他不恰当的营销方式拓展业务

D.如果注册会计师为获得某一客户支付介绍费,将对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产生自身利益导致的不利影响

7、在接替其他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这些措施恰当的有()。

A.在接替其他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时,了解是否存在任何不应接受委托的专业或其他理由

B.在承担补充前任注册会计师工作基础时,应主动且应当直接将拟承担的工作告知前任注册会计师

C.注册会计师可以从第三方调查来获取任何可能存在不利影响的信息

D.在投标书中明确表明承接业务前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要求

8、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鉴证业务时,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公正的立场

B.前任注册会计师未经被审计单位同意提供给后任注册会计师工作底稿

C.在终止与客户或雇佣单位的关系之后,会员无须对在职业活动中获知的信息保密

D.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赠送的别墅,这种情况属于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9、除法律法规允许外,注册会计师不得以或有收费方式提供鉴证服务,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不得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或有收费产生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A.预先就收费的基础与客户达成书面协议

B.向预期的报告使用者披露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工作及收费的基础

C.实施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D.由独立第三方复核注册会计师已执行的工作

10、如果被要求提供第二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A.征得客户同意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

B.在与客户沟通中说明注册会计师发表专业意见的局限性

C.向前任注册会计师提供第二次意见的副本

D.如果第二次意见不是以前任注册会计师所获得的相同事实为基础,或依据的证据不充分,可能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原则产生不利影响

11、下列有关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如果注意到已与有问题的信息发生牵连,应当采取措施消除牵连,但出具了恰当报告的除外

B.独立性通常是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要求,而非非执业会员

C.如果某一情形或关系导致偏见或者对职业判断产生不当影响,会员不应提供相关专业服务

D.诚信原则要求会员应当公正处事、实事求是,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以及他人的不当影响而损害职业判断

12、下列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具体情形中,由密切关系因素导致的情形有()。

A.注册会计师接受客户的礼品或款待

B.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高级员工与鉴证客户存在长期业务关系

C.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所处职位能够对业务对象施加重大影响的员工,最近曾担任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合伙人

D.在鉴证客户与第三方发生诉讼或纠纷时,注册会计师担任该客户的辩护人

三、简答题

X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所有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处理都经过计算机系统处理,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2011财务报表,A会计师事务所委派甲注册会计师为该项目合伙人,甲注册会计师考虑到事务所没有相应计算机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审计经验,聘请外部专家加入项目组。甲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数项重大错报,提请X公司调整,X公司拒绝调整,且不签署必要的管理层声明,甲注册会计师拟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X公司获悉此种情况,以解除业务关系威胁甲注册会计师,逼迫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甲注册会计师将该种情况上报给事务所,事务所决定解除业务约定。X公司决定委托B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其2011财务报表,A会计师事务所得知这种情况后,主动将审计X公司时发现的情况提供给B会计师事务所,B会计师事务所不顾A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情况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与X公司管理层协商后,接受了委托。X公司承诺,如果报告满意,将另外支付审计费用。B会计师事务所得知乙注册会计师的妻子是X公司的财务总监,鉴于其对X公司的熟悉,决定任命其为项目合伙人,乙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要求:请说明上述资料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违反职业道德守则的情况,并简要说明原因。

第四篇:中级会计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 存 货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因管理不善造成一批库存原材料毁损,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30 000元,收回残料价值2 000元。过失人赔偿1 000元,保险公司赔偿8 000元。该企业购入材料的增值税税率为17%。该批毁损原材料造成的净损失为( )元。

A.27 100 B.24 400 C.24 300 D.24 100 2.A企业接受一项固定资产投资,该固定资产在当时的市场价为100万元,双方协议确定的价值为90万元,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对这项资产进行评估的价值为95万元。A企业接受投资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

A.100万元 B.95万元 C.90万元 D.无法确定

3.2007年12月31日,祁红公司库存B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6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55万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B材料市场销售价格下降,市场上用B材料生产的乙产品的市场价格也有所下降,祁红公司估计,用库存的B材料生产的乙产品的市场价格总额由150万元降至135万元,乙产品的成本为140万元,将B材料加工成乙产品尚需投入8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万元。2007年12月31日B材料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

A.60 B.50 C.55 D.80 4.对下列存货盘亏或损毁事项进行处理时,企业不应当计入管理费用的有( )。

A.由于定额内损耗造成的存货盘亏净损失 B.由于核算差错造成的存货盘亏净损失 C.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毁损净损失 D.由于收发计量原因造成的存货盘亏净损失

5.甲公司中的甲材料专门用于生产M产品,现公司仓库中有50吨甲材料和100件M产品。2008年12月31日,甲材料的成本为每吨1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每吨8万元;M产的成本为每件3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每件35万元。假设甲公司无其他存货,且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则200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

A. 100 B. 500 C. 400 D. 0 6.企业进行材料清查时,对于盘亏的材料,应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待期末或报批准后,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计入( )科目。

A.管理费用 B.其他应收款 C.营业外支出 D.销售费用

7.M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委托N公司(N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加工材料一批,M公司发出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 000万元。完工收回时支付加工费200万元。该材料属于消费税应税物资, M公司收回材料后继续用于加工应税消费品,

1 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该材料M公司已收回,则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是( )元。

A.1 300 B.1 220 C.1 200 D.1 370 8.吉利企业8月1日甲材料结存100件,单价5元,8月6日发出甲材料20件,8月12日购进甲材料320件,单价3元;8月23日发出甲材料100件。该企业对甲材料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8月末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元。

A.1 010 B.1 020 C.1 360 D.1 060 9.M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5 000元,数量为100件。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N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50件甲产品。该合同约定:M公司为N公司提供甲产品50件,每件售价110元(不含增值税)。将该原材料加工成50件甲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510元。估计销售每件甲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2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件售价为48元,估计销售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为( )元。

A.20 B.200 C.190 D.105 10.甲企业采用计划成本对原材料进行核算。2008年1月,甲企业接收某股东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的原材料一批,双方按现行市价将该批材料的折价款定为20 00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1 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企业对这一交易事项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

A.借:原材料 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实收资本 23 400 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B.借:原材料 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570 贷:实收资本 23 570 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C.借:原材料 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实收资本 23 400 资本公积 1 000 D.借:原材料 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570 贷:实收资本 23 570 资本公积 1 000 2 11.甲公司是一般纳税人企业,使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捐赠给乙公司10台自产的机器设备,单位成本为4万,当时的市场售价为5万,由于此次捐赠行为,企业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为( )万元。

A.46.8 B. 48.5 C.40 D. 50 12.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农产品一批,支付买价12 000元,装卸费1 000元,入库

前挑选整理费400元,按照税法规定,该购进农产品适用增值税抵扣税率为13%,该批农产品的采购成本为( )元。

A.12 000 B.12 200 C.13 000 D.11 840 13.在物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发出存货采用( )方法更能体现谨慎性原则。

A.移动加权平均法 B.月末一次加权平均 C.个别计价法 D.先进先出法

14.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有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合同售价为基础 B.无销售合同的库存商品以该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为基础 C.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D.用于出售且无销售合同的材料以该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15.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5 000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00元,增值税税款为85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2 000元(可按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1 000元,途中保险费为800元。原材料运到后验收数量为4 997吨,短缺3吨(属于合理损耗),则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A.512 160 B. 509 000 C. 503 360 D. 503 660 16.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5 000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100元,增值税税款为85 000元,另发生运输费2 000元(可按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1 000元,途中保险费为800元。所购原材料到达后验收发现短缺20%,其中合理损耗5%,另15%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材料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为( )元。

A. 435 336 B. 432 650 C. 503 660 D.428 111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的是( )。

A.用于继续加工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收回时支付的消费税 B.一般纳税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收回时所支付的增值税 C.发出用于委托加工的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 D.商品流通企业外购商品时所发生的合理损耗

3 2.下列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

A.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 B.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C.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D.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3.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下列项目中构成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有( )。

A.自然灾害造成的原材料净损失 B.入库后的挑选整理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小规模纳税人购货时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4.下列项目中,计算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时,不会影响其可变现净值的因素有( )。

A.材料的账面成本 B.材料的售价

C.估计发生的销售产品的费用及相关税费 D.估计发生的销售材料的费用及相关税费

5.企业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下列各项应包括在“存货”项目的是( )

A.委托代销商品 B.周转材料

C.为在建工程购入的工程物资 D.约定将于未来购入的商品 6.下列项目中,应确认为购货企业存货的有( )。

A.销售方已确认销售,但尚未发运给购货方的商品 B.购销双方已签协议约定,但尚未办理商品购买手续 C.未收到销售方结算发票,但已运抵购货方验收入库的商品 D.购货方已付款购进,但尚在运输途中的商品 7.下列税金中,应作为存货价值入账的有( )。

A.一般纳税人购入存货时支付的增值税(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B.进口商品应支付的关税

C.签订购买存货合同时交纳的印花税

D.收回后用于直接对外销售的委托加工消费品支付的消费税 8.“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核算的内容有( )。

A.入库材料成本超支差异 B.入库材料成本节约差异 C.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D.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9.下列情形中,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有( )。

A.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B.已过期但是有转让价值的存货 C.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 D.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三、判断题

1.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应计入物资的采购成本。 ( )

2.生产领用的包装物,应将其成本计入制造费用;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将其成本计入当期其他业务成本;随同商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应将其成本计入当期销售费。 ( )

3.发出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方法有一次转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 )

4.企业应当采用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

5.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不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 ) 6.如果某一材料是专门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如果材料发生减值,但是生产的产品没有发生减值,材料就按自身的可变现净值和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减值额。 ( )

四、计算分析题

1.鸿达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产成品甲,账面余额为50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55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2)产成品乙,账面余额为400万元,其中有2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80万元;另有8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350万元。产成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1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因产品更新换代,材料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2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4)材料丁30吨,每吨实际成本1 500万元。全部3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2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1 000万元,现有7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000万元,每件一般市场售价为3 500万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对存货采用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5 2.励志股份有限公司将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产品所用原材料委托佳瑞企业加工。6月21日励志企业发出材料实际成本为35 950元,应付加工费为5 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率为10%,励志企业收回后将进行加工应税消费品甲产品;8月25日收回加工物资并验收入库,另支付往返运杂费100元,加工费及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均未结算;9月6日将所加工收回的物资投入生产甲产品,此外生产甲产品过程中发生工资费用10 000元;福利费用1 400元,分配制造费用22 200元;11月30日甲产品全部完工验收入库。12月5日销售甲产品一批,售价300 000元(不含增值税),甲产品消费税率也为10%。收到一张3个月期的商业承兑汇票,面值为351 000元。励志股份有限公司、佳瑞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

要求:编制励志股份有限公司、佳瑞企业有关会计分录,同时编制励志公司缴纳消费税的会计分录。

3.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长江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1)200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甲产品 280台,成本4200万元;乙产品 500台 ,成本1500万元;丙产品 1000台,成本1700万元;丁配件 400件,成本600万元,用于生产丙产品。2006年12月31日,甲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5万元。2006年12月31日,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3万元。长江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07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乙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3.2万元。乙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2万元。2006年12月31日,丙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15万元。2006年12月31日,丁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现有丁配件可用于生产400台丙产品, 用丁配件加工成丙产品后预计丙产品单位成本为1.75万元。2005年12月31日甲产品和丙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6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长江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长江公司2006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4.华远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 A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 305 元/千克。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 2008 年 A材料的有关资料如下:

(1)4 月 30 日 ,从外地购入A材料 1000 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300000 元,增值税额为 51000 元。另发生运杂费 1500 元,装卸费 340 元(为简化核算,不考虑与运费有关的增值税的扣除)。各种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2)5 月 10 日 ,所购 A 材料到达企业,验收入库的实际数量为 980 千克,短缺的 20 千克系定额内合理损耗。

6 (3) 由于该公司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导致上述 A 材料一直积压在库。 A 材料 6 月 30 日 和 12 月 31 日 的可变现净值分别为 295000 元和 299000 元。

要求:(1) 计算 A 材料实际采购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2) 编制 A 材料采购入库、中期期末和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 应交税费 ” 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

5.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该公司存货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02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5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45000元。 (2)2003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75000元,可变现净值为67000元。 (3)2004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0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97000元。 (4)2005年末,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12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122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条件编制相应会计分录

6.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甲材料计划单位成本为每公斤20元。该企业2002年4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l)“原材料”账户月初借方余额3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月初贷方余额1700元;“物资采购”账户月初借方余额80 000元,系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4 040公斤。

(2)4月 4日,企业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4 040公斤如数收到。已验收人库。

(3)4月 21日,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 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材料价款为160 000元,增值税额为27 200元;运费1000元(运费的增值税额按7%扣除)企业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各种款项,材料尚未到达。

(4)4月26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到达,验收入库时发现短缺40公斤,经查明为途中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人库。

(5)4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本月共发出甲材料7 000公斤,全部用于产品生产。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并计算本月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及月末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第五篇:第三章 自测练习题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自测练习题 )

编写说明:

1.忠于大纲和教材。绪论和各章习题严格按照“大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新版本教材编写,并将紧随教材的日后修订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

2.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习题几乎覆盖教材所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做到从多角度进行考查。

3.排列有序。全部习题的排列以题型为单元,每种题型内的习题严格按照所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呈现,对于涉及多个知识点的,一般以最后出现的知识点为准,以便于练习。

4.难易结合,有一定区分度,考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注重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使用说明:

1.可服务于训练、复习和考试。本套习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步训练,也可以作为学生在准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考试的复习参考,又可以作为教师命制该课程期末考试试题的选择素材。

2.可服务于自测、巩固和提高。学生在使用本套习题时,应首先学习和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测训练,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强化认识、提高能力,做到把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方式与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的历史使命?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 D )

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 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人生观的核心在于(

B )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3.人生目的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是指人关于什么的观点和主张?(

B )

A.为什么发展

B.为什么活着 C.为什么工作

D.为什么努力

4.社会主义条件下,倡导人们树立的人生观是(

A )

A.为人民服务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 C.确保自我需求的满足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 B )

A.“利己不损人”

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D.“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6.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

C )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

B.心理矛盾 C.心理倾向

D.实际行动

2 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B )

A.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D.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

8.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

D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D.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9.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相貌平平,但他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妙的乐章。尤其是他在耳朵全聋以后继续作曲,完成了一生中最著名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这种顽强拼搏,与厄运抗争的精神赢行了广泛的崇敬,向世人展示了一种(

C )

A.自然美

B.艺术美 C.人生美

D.社会美

10.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

D )

A.把握与他人交往的原则

B.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C.讲求人际交往的方法 D.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11.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体现了人际交往的(

A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2.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是( C )

3 A.我今天帮助你,你明天必须报答我

B.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C.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D.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1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种各样性格、各种各样爱好的人都有,不能只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他人。即使十分要好的朋友,也会有个性差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友谊,应当( A )

A.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B.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C.心胸狭隘,毫发必争 D.善待自己,苛求他人 1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C )

A.排斥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15.在与人交谈的行为举止中,正确体现了人际交往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是( D )

A.不时地伸懒腰,打哈欠 B.目光游离不定,不时地看手表 C.随意插言,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

D.虚心倾听对方讲话,对自己认可的观点报以赞许的微笑

16.“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使得他无法单独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只凭个人的力量来应付自己的问题。他必然无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将人类的生命延续下去。”这说明,个人的生存、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 B )

A.激烈竞争 B.良好合作 C.相互封闭

D.紧张冲突

17.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遵循平等、真诚、友爱、互助的原则。下列与人交往的心态中,正确体现了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是( C )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B.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C.诚实待人、宽容大度 D.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4 18.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为此,要( D )

A.宽容自己,苛求他人

B.积极担当主角,拒绝担当配角

C.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不顾整体的利益和目标 D.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向别人学习

19.当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其能力及创造满足自身主体的需要时,就形成人生的( B )

A.生命价值 B.自我价值 C.道德价值 D.经济价值

20.一个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所具有的价值是( A ) A. 人生价值 B. 人的价值

C. 自我价值 D. 生命价值

21.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 C )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A.思索顿悟 B.他人指点

C.生活实践 D.制度约束

22.当个人作为价值客体,其能力及创造满足他人、群体、社会这个主体的需要时,就形成人生的(B )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精神价值

D.物质价值

23.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 A )

A. 是否对社会和他人真诚奉献 B.能力是否突出

C.动机是否良好 D.人际关系是否良好

5 24.享乐主义人生观表现为( D )

A.追求美好的生活

B.把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

C.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D.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25.人生环境是指( C )

A.人的物质生活条件

B.人的精神活动

C.人生实践活动赖以展开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生活动所得到的社会评价

26.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终取决于( C )。 A.人对自然的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

C.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D.人的精神境界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能正确揭示世界观与人生观之间关系的是(ABCD)

A.世界观与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B.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D.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 2.人生观主要包括(ABC)

A.人生价值

B.人生态度 C.人生目的

D.人生的文化素质

3.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ACD)

A.决定人生道路

B.决定职业生涯

6 C.决定人生态度

D.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4.人生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需要人们端正人生态度。下列属于正确人生态度的是(ABCD)

A.人生须认真

B.人生当务实 C.人生应乐观

D.人生要进取

5.在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看待金钱”。下列有关人生与金钱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金钱拜物教使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 B.人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 C.在市场经济时代,追求金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D.金钱只是人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条件,不是人生的全部 6.下列对于个人主义人生观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BCD)

A.个人主义人生观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B.个人主义人生观主张个人就是目的,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C.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D.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 7.具有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人生目的的人,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时,能够( AD )

A.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

B.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C.以利己为目的,在利己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D.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并在此前提下获取个人正当利益 8.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对此,正确的理解是(CD)

A.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看社会对他的满足程度

7 B.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C.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考察他对社会的贡献

D.对社会贡献越大,摆脱“自我”程度也就越大,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越大

9.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坚持(ABCD )

A.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10.市场经济带来了人们价值观的冲突,使一些人陷入误区。以下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有(ABC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B.注重眼下的利益得失,不计长远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无所谓对错 D.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最高标准

11.人生实践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各种矛盾和挫折,这就需要端正人生态度。以下不正确的人生态度是(AB)

A.人生是一次冒险的游戏 B.人生苦短,当及时享受

C.人生就是选择,个人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D.人应面对现实,接受挑战

12.从个人条件方面看,实现人生价值要(ABCD)

A.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B.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C.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D.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8 13.一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ABCD)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D.合理调控情绪

14.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有(ABCD)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5.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情,需要友谊,良好人际关系中离不开真挚的友谊。下列对友谊的理解中,正确的有(ABCD )

A.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B.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

C.友谊是心灵的联姻,是两个有感情的和善良的人之间的契约 D.真正的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谊,是相互间爱的给予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人生观的做人标准的有(C D )

A.做一个“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 B.做一个为自己、家庭和蝇头小利而活着的人 C.做一个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D.做一个为人民幸福、社会发展、国家兴旺做出贡献的人

17.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需要(ABCD)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8.对于人与自然正确的认识是(ABC)

9 A.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B.人的生存和发展以自然界为前提条件,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C.人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

D.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19.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AC )是正确的。 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个体人的本质是智力、能力的总和

C.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

D.人的需要决定人的本质

20.“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论点实际上是( BC )

A.正确合理的利己价值观

B.矛盾的,主观为自己,必然客观利自己 C.掩盖了利己不利人的客观必然性

D.符合实际的利己与利他的统一

21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包括( ABC )

A .自然物质条件 B. 社会条件

C .个体主观因素 D. 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奉献

22.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是指正确处理( ABCD )关系 A .人与自身

B.人与人

C .人与社会

D.人与自然

23.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正确认识( ABCD )

10 A .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C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D.享受个人权利、自由和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人生观?它包含哪些内容?

答: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它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人生目的对于人生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3.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的关系如何?

答:二者的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端正人生态度应做到: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4.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答:二者的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端正人生态度应做到: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5.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答:(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解题思路]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大学生要在

11 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是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 二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2.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解题思路]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协调自我身心关系的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3.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解题思路]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4.试论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解题思路]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个人的人生实践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社会的需要关系,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和个人自身条件两个方面。

首先,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②大学生应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③

12 其次,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要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展现人生价值。⑤

2、如何正确处理好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大学生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①

首先,要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是互动的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竞争要守法守德,竞争绝不意味着可以不择手段,甚至损害集体或他人权益以达到个人目的。②

其次,要正确认识合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当代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合作精神的自觉养成。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讲究合作。③

再次,要正确地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④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竞争,同时又要讲求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做到既要敢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⑤

五、材料分析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驾驶员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之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故事的主人公表现出怎样一种人生价值观? 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要点:这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事实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

只要一个人心中装着人民的利益就能作到为人民服务。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因其在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方面的成就,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袁隆平因其成就,获得了包括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一系列荣誉。

请结合袁隆平的事迹,谈谈你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认识。 答案要点: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自我价值是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实现的。袁隆平就是在实现了其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3.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范某,某重点大学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发表两篇论文,获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书,自学全部研究生课程,两次献血,每周与同学去敬

14 老院一次,利用假期两次支教,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放弃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西部基层工作,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员。对他的举动,有人感到不解。而他这样解释:“在西部,我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感。” 工作认真负责、不断创新,并继续参加公益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因其出色的表现,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几年后被任命为当地最年轻的副局长。

对此,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要点: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对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大学生要真正实现人生价值既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又要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中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材料2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爱因斯坦语

材料3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15 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摘自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09年5月

2日)

(1)结合材料,说明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者具有怎样的关系。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3)结合材料,阐述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要点:(1)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对人生价值进行评价,除了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坚持四个统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3)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6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湖南怀化学院大学生洪战辉, 13岁时母亲离家出走,他要伺候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抚养不足周岁的捡来的小妹,照顾年幼的弟弟;16岁时洪战辉开始带着小妹断断续续打工求学,备尝辛酸和屈辱,不仅自己考上了大学,还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供妹妹上学。作为一个贫困生,他把获得困难补助的机会让给其他困难同学,他向同学们借过钱,总是准时偿还;他向学校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能带着妹妹上学。请分析洪战辉的人生境界。作为大学生你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

答案要点:洪战辉具有正确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面对坎坷的人生,表现出自强自立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责任感和爱心。 (根据观点正确程度、论述充分程度和语言、语句通顺程度,酌情给分。)

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2000年3月《北京青年报》开展了一场“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的大讨论。有的人认为保尔是英雄,因为保尔代表了理想主义、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英雄形象;有的人认为盖茨是英雄,因为盖茨运用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改造了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现时代的英雄形象。对于上述两种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认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保尔和盖茨都是英雄,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17 (根据观点正确程度、论述充分程度和语言、语句通顺程度,酌情给分。)

上一篇:低碳的演讲稿范文下一篇:党史报告心得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