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范文

2022-06-10

第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范文

闲情赋并序

闲情赋并序-陶渊明诗集

[ 说明] 这篇赋是抒写爱情之作,大概是陶渊明青年时期的作品。赋中抒写 对一位品貌出众的美人的爱慕之情,表明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与热烈追求。

初,张衡作《定情赋》(1 ),蔡邕作《静情赋》(2 ),检逸辞而宗澹泊 (3 ),始则荡以思虑(4 ),而终归闲正(5 )。将以抑流宕之邪心(6 ), 谅有助于讽谏(7 )。

缀文之士(8 ),奕代继作(9 ),并因触类(10)。广其辞义(11)。余 园闾多暇(12),复染翰为之(13)。虽文妙不足(14)。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15)?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16);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以传闻(17)。

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18);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19)。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20)。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21)!

寨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22)。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23)。

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24)。曲调将半,景落西轩(25)。悲商叩 林,白云依山(26)。仰睇天路,俯促鸣弦(27)。神仪妩媚,举止详妍(28)。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29)。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30), 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31)。

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32)。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33);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34)。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35);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36)。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37);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38)。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39);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40)。

愿在芜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41);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42)。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43);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44)。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45)。愿在 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槛(46);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47)。愿在竹 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48);悲自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49)。愿在木而 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50)。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51)。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52)。

栖木兰之遗露,臀青松之余阴(53)。傥行行之有觐,交欣惧于中襟(54)。

竟寂寞而无见,独想以空寻(55)。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56)。

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57)。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58)。

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59)。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60)。

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61)。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62)。

若凭舟之失掉,譬缘崖而无攀(63)。于时毕昂盈轩,北风凄凄(64)。恫 不寐,众念徘徊(65)。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66)。鸡敛翅而未鸣, 笛流远以清哀(67)。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68)。意夫人之在兹,托 行云以送怀(69)。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70)。徒勤思以自悲,终阻 山而带河(71)。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72)。尤《蔓草》之为会,诵 《邵南》之余歌(73)。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74)。

〔注释〕(1 )张衡:字平子。东汉文学家、科学家。所作《定情赋》残文 见于《艺文类聚》卷十八。

(2 )蔡邕(y ōng拥):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所作《静情赋》 已失传。

(3 )检:检束,收敛。逸辞:热情奔放的言辞。这里指放荡之语。宗:本, 以„„为宗。澹泊:恬淡寡欲。

(4 )荡:放纵。思虑:指构思、想象。

(5 )闲正:犹“闲雅”,从容大方。

(6 )抑:遏止,压制。流宕(d àng荡):放荡。

(7 )谅:料想。讽谏:委婉劝谏。

(8 )缀(zhu ì坠)文:作文。缀:连缀。

(9 )奕(y ì艺)代:累世,屡代。继作:何孟春注:“赋情始楚宋玉, 汉司马相如、平子、伯喈继之为《定》、《静》之辞。而魏则陈琳、阮璃作《止 欲赋》,王粲作《闲邪赋》,应玩作《正情赋》,曹植作《静思赋》,晋张华作 《永怀赋》,此靖节所谓‘奕世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者也。”(《陶靖 节集》卷五)

(10)触类:触及同类事情而有感动。 (11)广其辞义:在文辞和内容上都加以扩展和发挥。

(12)园闾:指田舍。闾:里巷的大门。

(13)染翰:用毛笔蘸墨。为之:写这篇赋。

(14)文妙:文彩,才华。

(15)庶:庶凡,即大概、希望之意。谬:违背。

(16)夫:发语词,无意义。瓌(guī归)逸:仙姿出众的样子。瑰:奇伟、 珍贵。逸:超迈。令:美好,美妙。旷世:世所未有。秀群:超群出众。

(17)表:外表,外貌。倾城:一城之人皆为之倾倒。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 倾人国。”期:希望,追求。有德于传闻:将美好的品德传扬。

(18)佩:佩戴。鸣玉: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饰,行走时相击发出清脆悦耳 的声音,故谓之“鸣玉”。齐:并列,等量。

(19)淡:轻视,看不起。俗内:世俗之内。负:怀抱,具有。雅志:高雅 脱俗之志。

(20)晨曦:早晨的阳光。易夕:容易迟暮。长勤:长期愁苦,充满忧劳。

《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21)同一:同样,相同。殷:多。

(22)褰(qiān 千):揭起,拉开。朱帷:红色的幔帐。泛:这里是弹奏 的意思。清瑟:清越的瑟声。瑟:拨弦乐器、形似古琴、通常有二十五弦。

(23)送:舒放。纤指:柔细的手指。余好:美妙不尽。指瑟声袅袅不绝。

攘(r áng嚷):将。

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缤纷:指衣袖飘动的样子, 美态纷呈。

(24)瞬(shùn 顺):目光转动。流眄(miǎn 免):转动眼睛;斜视的 样子。含言笑而不分:似笑非笑,难以分辨清。意谓总是面带微笑。宋玉《神女 赋》:“含然若其不分兮。”

(25)景:日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轩:窗。 (26)悲商:悲凉的秋风之声。商,为五音之一。古人以徵、角、商、羽配 四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叩林:吹动林木。

(27)睇(d ì弟):斜视,流盼。天路:天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 植传》注:“植常为瑟调歌辞曰:”自谓终天路,忽焉下沈渊。“《晋书。束晰 传》:”徒屈蟠于坎井,眄天路而不游。“府促:低头急弹。

(28)神仪:神情仪态。妩媚:姿态美好可爱。详妍:安详美妙。

(29):激发,指弹奏。接膝:促膝,挨近而坐。交言:交谈。

(30)结誓:订立相爱的誓约。冒礼:冒犯礼法。諐(qiān 千):同“愆”。

过错。

(31)致辞:说媒。我先:先于我。传说帝喾高辛氏用凤凰为媒,传送礼物, 娶得简狄。屈原《离骚》:“凤凰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32)惶惑:疑惧。《汉书。王嘉传》:“道路讙(喧)哗,群臣惶惑。”

靡(m ǐ米)宁:不宁,不安。须臾:片刻,顷刻之间。九迁:屡变。九, 表示多。

(33)华首:美丽的头面。余芳:散发出的芳香。

(34)罗襟:罗衣,丝绸制的衣服。宵离:是说夜间脱掉罗衣。未央:未尽, 指秋夜长。

(35)裳(chàng长):下身的衣服,即裙。《诗经。邶风。绿衣》:“绿 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带:裙带。窈窕(y ǎo tiǎo 咬挑)

:美好的样子。纤身:苗条的身材。这里指细腰。

(36)嗟:感叹。温凉:冷暖。异气:不同的气节、气候。脱故:脱去旧衣。

服新:换上新衣。

服:穿。

(37)泽:膏泽,指发膏。玄鬓:黑发。颓肩:垂削的双肩。古代女子双肩 以削为美。曹植《洛神赋》:“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38)屡沐:经常洗发。枯煎:枯干。

(39)黛(d ài 代):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闲扬:安闲地 扬起。 (40)尚鲜:讲究鲜艳。取毁:被毁。指被遮掩或抹掉。华妆:华艳的梳妆。

(41)芜(guān 关):植物名,俗名水葱、席子草。亦指芜草编的席。《 诗经。小雅。斯干》:“下芜上簟,乃安斯寝。”弱:柔弱。三秋:秋季。秋季 三个月,故称。

(42)文茵(y īn 因):原指车里的虎皮坐垫。《诗经。秦风。小戎: “文茵畅毅。”这里是指有花纹的皮褥。代御:代用,取代。御:用。经年:经 过一年。见求:被需求,即被用。

(43)履(l ǖ吕):鞋。附:依附。素足:白脚。周旋:转动,移动。

(44)行止:行走与停息。有节:有一定的节度限制。委弃:抛弃,弃置。

(45)不同:不同在,不在一起,即分开。

(46)玉容:如玉的容颜。形容貌美。陆机《拟古诗》:“玉容谁能顾,倾 城在一弹。”《古诗十九首》之十二:“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楹(ying 盈):厅堂前部的柱子。这里指放灯烛之处。

(47)扶桑:传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太阳。舒光:舒展光辉,放出 光芒。奄:忽然。景:同“影”,指烛影。藏明:指烛光被熄灭。

(48)凄飙(biāo 标):凉风。柔握:握于柔手之中。

(49)晨零:早晨降落。顾:顾念,想。缅邈:遥远。

(50)辍(chu ò绰):中断,停止。

(51)考:考虑,思量。违:违背心愿。契契:逯本作“契阔”,诸本皆作 “契契”,今从后者改。契契:愁苦的样子。《诗经。小雅。大东》:“契契寤 叹,哀我惮人。”

(52)拥:怀抱,充满。劳:忧愁。《诗经。邶风。燕燕):“实劳我心。”

罔诉:无处诉说。

罔:无。容与:徘徊的样子。

(53)栖:居住,停留。木兰:植物名。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 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遗露:垂露,残露。翳(y ì益):障蔽,遮盖。

(54)傥(t āng倘):同“倘”,推测之间,倘若。行行:徘徊的样子。 觌(d ì敌):见,相见。

交:交互,交织。欣惧:欣喜和惧怕。中襟:内心。

(55)悁(yuān 冤):忧愁。《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中心 悄悄。”

(56)敛:收敛,提起。裾(j ū居):衣服的前襟。复路:按原路往回走。

流叹:叹息不止。

(57)徒倚:犹徘徊,流连不去。《楚辞。哀时命》:“然隐悯而不达兮。

独徙倚而彷徉。“趣:同”趋“,前行。惨惨:暗淡无光的样子。表示心中 忧虑。

(诗经。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虚。”矜(i īn 今)颜: 脸色寒冷庄重。

(58)燮燮(xiâ谢):落叶声。去条:离开枝条。凄凄:寒凉的样子。《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就:接近,靠近。

(59)日负影:太阳带着它的光影。偕没:一同隐没、消失。媚景:明媚可 爱的光影。

(60)凄声:哀伤的鸣叫声。索偶:寻找伴侣。

(61)悼:哀伤。当年:正当年,指壮年。晚暮:迟暮。屈原《离骚:“惟 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兹岁:今年。殚(d ān 丹):尽。

(62)宵梦:夜梦。之:指美女。飘飖(y áo 摇):飘荡恍惚的样子。

(63凭舟:乘船。掉(zhào 照):划船用具。缘:攀缘。无攀:没有可供 抓、登之物向上爬。

(64)毕、昴(m ǎo 卯):二星宿名。这里代指群星。盈:满。轩:窗户。

(65)(jiōng窘):犹“耿耿”,形容心中不能宁静。众念徘徊:谓各种 念头萦绕心中。

(66)摄带:束带,指穿衣。伺晨:等待天亮。素阶:白色的台阶。

(67)笛流远:笛声悠扬,传得很远。清哀:清扬哀婉。 (68)妙密:美妙而细腻。闲和:闲雅平和。寥亮:同“嘹亮”,形容声音 清越高远。向秀《思旧赋序》:“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藏摧:同“摧藏”, 极度悲伤。《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69)意:料想,猜度之词。夫(f ú扶)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女子。

在兹:在此。托行云以送怀:寄托行云以传送思慕的情怀。《楚辞。思美人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70)奄冉:犹在苒。形容时光逐渐推移。就:随即。

(71)勤思:苦思。勤:愁苦。《楚辞。七谏。自悲》:“居愁勤其谁告兮!”

阻山:为山所阻隔。带河:逯本作“滞河”,诸本皆作“带”,今从后者。

带河:河如长带,挡住去路。

(72)祛(q ū驱)累:消除忧累。奇弱志于归波:把杂念会之东流。弱志 :懦弱之情,指杂念。

归波:归向东海的水流。

(73)尤:责怪,埋怨。《蔓草》:指《诗经。郑风》中的《野有蔓草》篇。

《诗序》说,此诗写“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男女偶遇田野而私下相 会。

在封建社会,这种行为被看成是不合礼仪的。《邵南》:指《诗经》中《召 南》一组诗,为十五国风之一。《诗大序》说:“《周南》、《召南》,正始之 道,王化之基。”其中对男女爱情的描写,被认为是符合封建礼教的。余歌:即 遗侍。

(74)坦万虑:表露复杂多端的情思。存诚:保持真诚之心。憩(q ì气)

:休息,停止。遥情:指驰骋放荡的思绪。八遐:犹八荒。八方极远之地。 [ 译文] 当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收敛放荡之辞而以 恬淡寡欲为本,赋的开始放开思绪无所约束,最后结束时则闲雅大方。用它来遏 止放荡的邪心,想来有助于委婉劝谏。作文之士,后来各代相继都有创作,都是 因触及同类事情而有所感发,在文辞和内容上加以扩展和发挥。我家居之日多空 闲,也提笔写了一篇。虽然文笔不够美妙,或许不会违背前代作家的用意吧?

姿容美好何等超迈,举世无双出众超群;容貌艳丽可以倾城,追求美德远近 传闻。高洁可比佩玉脆音,能与幽兰相竞清芬。轻视世俗怀柔情,高雅脱俗志凌 云。悲清晨阳光易迟暮,哀人生在世长苦辛。人生同样百年尽,乐何其少多愁心! 揭开红幕正襟坐,弹奏清瑟自欢欣。纤指奏乐美妙无穷,皓腕抬起袖舞纷纷。 目光转动顾盼生姿,似笑非笑难以区分。曲调弹奏近一半,日光落在西窗前。

悲凉秋风吹林木,白云缭绕依远山。时尔抬头望天空,时尔俯首奏鸣弦。神 情仪态多妩媚,举止安详且娇妍。清音激荡使我感动,愿得促膝相对交谈。欲自 前往结下誓言,又怕违礼不敢冒犯。期待凤鸟为我传言,唯恐他人抢在我先。内 心疑惧不得安宁,神魂屡变片刻之间。

愿随她身化为衣领,承享头上华美芬芳;悲叹夜来脱下衣衫,漫漫秋夜弃我 一旁。愿随她身化为裙带,束在她那细腰之上;叹气候不同冷暖变,脱去旧衣又 换新装。愿随她身化为发膏,涂刷秀发垂在柔肩;悲叹美人经常洗发,水冲我去 变为枯于。愿在她身化为眉黛,伴随眺望安闲轻扬;悲叹脂粉讲究鲜艳,华艳梳 妆将我毁伤。我愿化作一张草席,秋日轻托她那玉体;悲叹为那皮褥代替,再过 一年才被想起。愿在她身化为丝鞋,伴随玉足前后周旋;可悲行止总有节制,晚 上休息弃我床前。白天我愿做她身影,形影相伴不离行踪;悲高树之荫将影遮, 叹不能总是相随从。夜间我愿化为明烛,柱旁照见如玉颜容;悲叹东方日放光芒, 忽将我灭不再光明。愿随她身化为竹扇,玉手握持微扇凉风;悲叹霜露清晨降落, 将我远弃已无可用。我愿化为一段桐木,做成鸣琴躺她膝上;可叹乐极便又生悲, 最终推我中止音响。

思我所愿皆难实现,徒然思虑愁苦我心。满怀忧愁无处诉说,独自徘徊在那 南林。垂露木兰树下栖息,隐蔽我身青松之荫。徘徊之间倘若相见,欢欣惧怕交 织于心。始终寂寞不见身影,独自忧思空自找寻。轻提衣襟返回原路,目视夕阳 悲叹无限。步履徘徊忘记前行,心中忧虑脸色阴惨。树叶瑟瑟离开枝条,凉风凄 凄天已渐寒。日带光影一同隐没,月色美好现于云端。孤鸟哀鸣独自归,只兽寻 伴尚未还。正当壮年伤迟暮,可恨今岁将度完。我盼夜梦与她相伴,神思飘荡恍 惚不安。比如乘船失去船桨,又似登山无处可攀。

此时窗前繁星满天,北风飒飒无限凄寒。胸中耿耿彻夜难眠,各种念头索绕 心间。起身束带以待清晨,繁霜粲粲布满白阶。雄鸡缩翅尚未啼鸣,笛声悠远传 送清哀。开始细腻闲雅平和,曲终嘹亮使人心碎。料想佳人就在此处,寄托行云 以送情怀。行云消逝并无语言,时光渐逝随即已过。徒然苦思自寻悲念,最终仍 被山河阻隔。面对清风消除烦忧,杂念付与东流之波。痛斥《蔓草》男女私会, 当诵《邵南》正大诗歌。坦露内心保持真诚,放荡思绪已当止遏。

第二篇:周氏重修始祖墓誌铭并序

元末时局动荡,战火纷飞,背井离乡流亡迁徙者比比焉。吾祖讳文彦公於彼时自江西始迁冈邑阳逻,复迁至西陵,卜居雨头山下,自是开基继世,荜路蓝缕,繁子衍孙,迄今已六百余年矣。明季兵燹,吾族谱失其传,公之生卒亦失其详,仅於先世谱序知公葬於吉域师姑墩。廿纪中叶,诸多墓地被垦。公之墓亦被毁,然吉址向山依稀可辨。吾族裔孙繁众而祀事不矩,能不叹哉、痛哉!

兹逢盛世,政通人和。族中有续谱之议。佥曰“此乃尊宗敬祖荫庇后世之举也”。然续谱、建祠、修祖墓宁可或缺乎?岁在庚寅,众议缮修祖茔,再表墓容,宏扬吾族之祖功宗德,勉励吾后世发奋图强,使后世瞻丰碑而晓先人之维艰,谒祖墓而兴子孙之孝悌,方不负此举焉。

铭曰:

元末战乱,民生其艰。迁徙流离,在所难免。 吾祖彦公,播迁於赣。勤耕殷作,德泽黎元。 开基继世,子繁孙衍。明季兵燹,谱失其传。 公之生卒,憾失诸缣。廿纪沧桑,棺墓偃湮。 阖族同倡,恢茔复烟。勒碑纪石,以志观瞻。 兴吾祖德,功在千古。佑吾后世,德在万年。 凡我族众,岁为祀事。尊宗敬祖,福禄绵绵。

时在公元二零一零年庚寅岁 仲冬月 吉旦 二十四世孙开宏字正武 谨譔

第三篇:高中语文1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后训练粤教版必修1(新)

16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槌(chuí 用拳头敲)床便大怒 ②葳蕤(wēi ruí 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短袄...上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自生光 ③否泰(fǒu tài 坏运气和好运气)如天地 ④踯躅(zhí ....zhú缓慢不进的样子)青骢马 ⑤晻晻(yǎn yǎn 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日欲暝 ⑥赍(lài ...赠送)钱三百万 ⑦君当作磐(pán 厚而大)石 ⑧伶俜(línɡ pínɡ 孤单的样子)萦苦辛 ...⑨耳著明月珰(chēnɡ 耳坠) .A.①④⑤⑦

B.①②⑧⑨

C.③⑥⑦⑧ D.②④⑤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可断来信 B.叶叶相交通 ....C.可怜体无比 D.府吏见丁宁 ....3.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

)。

①便可白公姥 ②贵贱情何薄 ③我有亲父兄 ④否泰如天地 ⑤昼夜勤作息 ⑥女行无偏斜 ⑦进止敢自专 ⑧留待作遗施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⑧ D.⑤⑦⑧

4.古诗文为了使语句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常使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选出下列句子不是“互文”的一项(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六王毕,四海一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五里一徘徊 徘徊庭树下 ....D.汝岂得自由 若为自由故 ....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乐府诗,完成第6~8题。

陌上桑 《乐府诗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出东南隅 隅:角落。 .B.脱帽著帩头 著:穿。 .C.但坐观罗敷 坐:坐着。 .

1 D.使君谢罗敷 谢:感谢。 .7.诗歌中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对一个美丽的蚕桑女拒绝太守挑诱的故事的叙述,赞扬了罗敷的坚贞品质和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官僚的无耻。

B.第一段着重从侧面描写罗敷的美丽,第二段主要通过写罗敷拒绝使君的挑诱,并予以有力回击,正面刻画出罗敷完美的品格。

C.本诗作者创造性地用罗敷夸耀“夫婿”来压倒使君,这是艺术的虚构,用以突出罗敷的勇敢和智慧,衬托使君的卑劣和愚蠢。

D.在艺术技巧上,本诗综合运用了夸张、铺陈、衬托等手法,完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三、语言运用

9.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80字。

四、片段作文

10.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 000多个日子。根据“材料”,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

(1)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200字左右。

2

参考答案

1.A 解析:③“否”应读“pǐ ”;⑥“赍”应读“jī ”;⑧“俜”应读“pīnɡ”;⑨“珰”应读“dānɡ ”。

2.D 解析:A项,“来信”句中义为“媒人”;现代义为“书信”。B项,“交通”句中义为“交错,这里指挨在一起”;现代义为“运输事业。”C项,“可怜”句中义为“可爱”现代义为“值得怜悯、同情。”

3.A 解析: ①“公姥”偏指“姥”,③“父兄”偏指“兄”,⑤“作息”偏指“作”。 4. C 解析:A项,四周种上松柏梧桐;B项,枝枝叶叶覆盖交通;D项,从各地的集市上买来出征用的器具。

5.C 解析:A项,两个“区区”的意思分别是“见识短浅”、“诚挚”;B项,两个“谢”的意思分别是“辞别”、“告诉”;C项,“徘徊”都是“来回走动”的意思;D项,两个“自由”的意思分别是 “自作主张”、“不受拘束和限制”。

6.A 解析:B项,著:显出,露出。C项,坐:因为。D项,谢:告,问。 7.用侧面描写手法烘托罗敷的美丽。

解析: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是为了突出罗敷,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8.C 解析:罗敷夸耀“夫婿”的目的是反衬使君的卑劣和愚蠢,不是“压倒使君”,从而“突出罗敷的勇敢和智慧”。

9.合葬化鸟,夜夜悲鸣。高一(2)班同学的演绎,给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点染上浪漫的色彩。但面对封建礼教,刘兰芝们的结局只能如此。东汉末年是这样,20世纪30年代还是这样,悲剧在延续,不信的话,请看高二(5)班的同学为我们表演的《雷雨》。

10.写作示例:看朔风起处,那雪下得正紧。小新踏着碎琼乱玉,背着两腿瘫痪的同学,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他两手紧紧地拢着小牧的双腿,弓着腰,小心翼翼地走在山间小路上。步子沉沉的,但很稳健。他扬头看着前方,口里呼着白气,呼吸形成的白霜挂在他的眉毛和睫毛上,挂在抖动的棉帽子的帽沿上,仿佛一个圣诞老人。他抿着嘴,微微翘着的嘴角,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背小牧上学整整六年了,他为战胜困难坚持帮助小牧学习而高兴。看那大雪覆盖了整个山野,一片洁白。小新纯洁的心灵,与皑皑白雪不正相映生辉吗?

第四篇:归去来兮辞

作者: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原文及注释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注释:(1)幼稚:指孩童。 (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 (3)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 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4)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5)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6)脱然:轻快的样子。 (7)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8)靡途:没有门路。 (9)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任命出使的事情。 (10)诸侯:指州郡长官。 (11)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 (12)以:因为。 (13)风波:指军阀混战。 (14)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5)眷然:依恋的样子。 (16)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 (17)质性:本性。 (18)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19)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0)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21)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2)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3)敛裳:收拾行装。 (24)寻:不久。 (25)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26)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7)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8)仲秋:农历八月。 (29)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 归去来兮(1)!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既自以心为形役〔以心为形役:让心灵被形体所驱使。意思是说,为了免于饥寒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官。形,形体,指身体。〕,奚惆怅(2)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止,挽救。来者:指未来的事情。追:来得及弥补。〕。实(3)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遥遥:漂荡。飏(yáng):飘扬。形容船驶行轻快。〕,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4)以(5)前路,恨晨光之熹微(6)。 乃瞻衡宇〔瞻:望见。衡宇:犹衡门。衡,通‚横‛。横木为门,形容房屋简陋。〕,载欣载奔〔载(zài):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7)壶觞以(8)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眄(miǎn):斜视。柯:树枝。〕。倚南窗以寄傲〔寄傲:寄托傲世的情绪。〕,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园日涉(9)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扶老:手杖。流:周游。〕,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头。遐(xiá)观:远望。〕。云无心以出岫〔岫(xiù):山洞。〕,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景(yǐng):日光。翳(yì)翳:阴暗的样子。〕,抚孤松而盘桓(10)。 归去来兮!请息交(11)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言:语助词。焉求:何求。〕?悦亲戚之情话(12),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13)于西畴〔畴(chóu):田地。〕。或命巾车〔巾车:有布篷的小车。〕,或棹(14)孤舟。既窈窕以寻壑〔窈窕(yǎo tiǎo):水路深远曲折。〕,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指死亡。〕。 已矣乎〔已矣乎:犹言算了吧。〕!寓形宇内复几时〔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曷不委心任去留〔曷(hé)不:何不。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遑(huáng)遑:心神不定的样子。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植杖:把手杖插在地上。耘(yún):田地里除草。耔(zǐ):在苗根培土。〕。登东皋以舒啸〔皋(gāo):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临清流而赋。聊(15)乘化以归尽〔乘化:随顺著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归向死亡〕,乐夫天命复奚疑!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补充注释 (1)来兮:助词无义。 (2)惆怅:失意的样子。 (3)实:确实。 (4)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 (5)以: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 (6)熹微:微亮,天未大亮。 (7)引:拿来。 (8)以:为了。 (9)涉:走。 (10)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11)息交:断绝交游。 (12)情话:知心话。 (13)有事:指耕种之事。 (14)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 (15)聊:姑且 作品译文 序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快乐,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文体介绍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文章题旨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 背景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赏析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教学教案 关于辞的体裁特点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

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共15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宇内(复)几时‛等。②‚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③‚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辞是有韵的,也跟诵读有关,这一点要放在后面讲。 主旨和结构 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见‚有关资料‛)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

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留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解题指导

一、本题意在使学生理清本文抒情的线索,即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把握这条线索,才能了解文章的主旨。此外,本文还有叙事线索,即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问答中也应涉及,有利于记诵。 参考答案: 1.鄙弃官场,追求自主的生活。 2.见‚课文说明‛中‚主旨和结构‛第四段。 3.‚乐天安命‛的思想,即弃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终结。

二、本题意在使学生了解文言实词的多种义项。

三、设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不要搞统一答案。下面引用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的一段话,仅供参考: ‚但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教学建议 学习这篇课文,当以诵读为主,教师的示范朗读尤其重要,在有准备的条件下,一次成功的范读就可以使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要使学生读得充分,达到当堂成诵,就必须贯彻以下方针:①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文题注为准,不必列为专题,该补充的可以穿插在诵读练习进程中,以三言两语带过。②句意易明的不要讲,难一点的也要讲得简要,更不要搞逐句翻译,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诗句的意蕴。③要像读诗一样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 文章理解 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读悟第2段 讨论:

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

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 明确: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 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种情感也有诗为证: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有陶潜的诗为证: 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 (1)归去来兮!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明确:(1)归去:字面意思是返故里回家乡;从感情看又有对官场的排拒感,‚世与我而相违‛说的就是同世俗对立;从述志的角度认识‚归去‛,陶渊明是在确立自己的精神归属,同官场的格格不入终于使他彻底明白自己是属于自然的。(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3)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4)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无心‛不是开脱而是反省和自责。‚倦飞‛当然不是生理而是心理,一个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要用多大力气才能抵御官场的玷污啊,他安能不倦!(5)前一句表白动摇了陶渊明为谋生而做官的说法,后一句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现实中遭到了重击。陶渊明深感出仕一无所获,而生命却已耗损,尽管田园生活可以给他安慰,但是面对残生,他不可能不忧伤。 -----------------------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2、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3、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给)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4、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5、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2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5介词结构后置 (1)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告余‛) (2)将有事于西畴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第五篇: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的体裁特点 。

3.积累文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

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

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辞”的特点。2、朗读课文。3、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

一、 导入新课

(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

生:陶渊明 (2)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有多深? 生:讨论并回答师:(引导并总结)

①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为什么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为号?(老师提示)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 (让学生回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 ②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崇尚自然。 (3)称渊明为靖节先生,难道他是浪得虚名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文中来看看陶渊明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靖节先生。

二、课文解析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

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②兮是语气词。 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

三、相关知识简介:

1.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2.主要内容介绍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着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字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四、朗读

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

2、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

提示:①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

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②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

惆怅--chóu chàng 飏—yáng 眄—mǎin 岫—xiù 翳—yì 皋---gāo 棹—zhào

③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 “畴”“舟”“丘”“流” “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

3、学生集体齐读。

五、学习序

1、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 (2)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中的“之” (3)古今异义

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 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4)特殊句式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状语后置

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被动句

2、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小结: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六、学习第一段

1、学生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 特殊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

(2)古今异义

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3、内容分析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4、小结:“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5、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结合解析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尝试背诵。

七、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习题一第1小题。 2、熟读文章第二——四段,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文章第二——四段。2、分析文体特点。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二段。

2、教师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同“影”,日光。

(2)古今异义

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3)词类活用

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4)固定句式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

3、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二段。

4、内容分析:

(1)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4)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

(5)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小结:本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

5、学生集体齐读此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 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三段。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2)词类活用

或棹孤舟

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3)特殊句式

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于西畴有事“)

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4、内容分析:

(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

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

(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①、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②、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③、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④、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四段。 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四段。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特殊句式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4、内容分析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

(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五、综合探究

1、本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充分突出了这种文体的特点,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有所选择的。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李格非《笺注陶渊明集》卷五),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弊病。同时,本文也善于用典,如第2段中“三径”“容膝”分别用了蒋诩归隐不仕和北郭先生辞聘的典故,似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毫无用典之痕。

2、 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正如前人所说:“公罢彭泽令,归赋此辞,高风逸调,晋宋罕有其比。盖心无一累,万象俱空,田园足乐,真有实地受用处,非深于道者不能。”(〔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如此打动人心。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并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于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充分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出绝妙的意境。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现出天然纯净之美。“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语》)可见前人对此文的语言风格评价甚高。作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用的痕迹。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较贴切的

六、全文总结:

1、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2、拓展练习

大家仿写句子,谈谈对陶渊明的评价。看例子: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这个“松“就是文章的例子。请大家仿写句子。

参考: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空。

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

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

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

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

总结: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株隐逸的菊,开在宁静的东篱;你是一朵自由的云,飘在理想的天空;你是一只倦飞的鸟,飞回自然的山林。你是崇尚自然、追求个性的理想主义者,守护着自己心性自由的精神家园。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陶渊明的劝学诗联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著名的大诗人。一天,邻家有个读书的少男前来向他请教,毕恭毕敬的行了礼,然后虔诚的说:“陶老先生,我非常敬佩你渊博的学识,但不知你少年时期读书有无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少讲完,不禁仰面哈哈大笑,随即说道:“天下哪有什么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凭下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陶渊明见少年并不十分懂它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亲手耕种的那块稻田旁,指着一颗稻苗说:“你蹲在这里,仔细认真看一看,告诉我他现在是不是在长高?”那少年依陶渊明所说,目不转睛看了很久,把眼睛都看酸了,仍不见稻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道:“真的没见长吗?那么,原先矮小的稻秧,是如何变得这么高的呢?”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它每时每刻都在滋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同样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的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擦到,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陶渊明又指着西边的一块大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什么会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时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那它究竟是那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这样的,不可能是一天之功啊!学习也是这个道理,要是不坚持读书,每天都有所亏欠啊!”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敢求学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放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同意,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归去来[助词,无义]兮,田园将芜[荒芜],胡不归?既自以心[意愿]为形[指身体]役[奴.....役],奚惆怅[失意的样子]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谏正,劝止],知来者之可追[挽救,补救]。....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漂遥放流的样子]以[而]轻飏(yáng)[舟慢行的样子],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行......人]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微明,天未大亮]。乃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载欣载[语助词,.......且;一边„„一边]奔。僮仆欢迎,稚子[幼儿]候门。三径[院中小路]就[近于]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满杯]。引壶觞以自酌,眄(miǎn)[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的意思]庭...柯[树枝]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之易安。园日涉[涉足,到走]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柱着]扶老[手杖]以流憩(qì)[游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时矫[举]首而遐(xi......á)[远]观。云无心[无意地]以出岫(xiù)[山穴,此处泛指山峰],鸟倦飞而知还。景(yíng)[同“影”....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不相合],复驾言[指出游。言,助词]兮焉求[何.....所求,求什么]!悦亲戚之情话[知心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指耕种....之事]于西畴(chóu)[田地]。或命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棹(zhào)[原来是船桨,这里作“划”....讲]孤舟。既窈窕(yǎo tiǎo)[幽深曲折的样子]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huánghuáng)[不安的样子]..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天帝所居,也就是所谓仙境]不可期[至,及]。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译文: 序: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一边高兴,一边奔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深知住在小屋里反而容易安适。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时坐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只小船。既探寻幽深曲折的山沟,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小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我的一生将要结束。

算了吧!寄身天地之间还会有多久,为什么不听任自己的心愿以决定去留?为什么栖栖惶惶地,还想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仙境又不可预期。趁着这大好的时机独自走了吧,或者就像古代的隐士那样把手杖插在地上躬耕耘籽。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靠近清澈的溪流尽情赋诗。姑且顺着生命的变化走到尽头,高高兴兴地接受天命还有什么怀疑

上一篇:个人购房承诺书范文下一篇:公司财务部工作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