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风工安全操作规程

2022-08-04

第一篇:测风工安全操作规程

测风工培训教案

测 风 工 岗 位 培 训 教 案

第一章

矿井空气

本章主要讲述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井下各种常见的有害气体,矿井空气的安全标准及矿井气候条件等主要问题。

第一节

矿井空气成分

矿井空气指地面空气进入矿井后即为矿井空气。矿井空气由于受到井下各种自然因素和生产过程的影响,与地面空气在成分和质量上有着程度不同的区别。

一、地面空气的组成:地面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其它微量气体组成。气体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氧气占20.96%、氮气占79%、二氧化碳占0.04%。

二、矿井空气及基本性质: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空气成分发生如下变化:含氧量减小,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混入一些有毒有害或爆炸性气体(如CO、CH

4、H2O、SO

2、NO2);混入煤尘或岩尘等固体物质;)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都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将井巷中经过用风地点以前受污染程度较轻的进风巷道内空气,称为新鲜空气;经过用风地点以后受污染程度较重的回风巷道内空气称为污浊空气。

尽管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在成分和质量上存在许多差别,但主要成分还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三、矿井空气主要成分的浓度标准

由于矿井空气对人员健康和矿井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规程》对矿井空气浓度标准做出明确规定:

- 1

第三节

矿井气侯

矿井气候是指矿井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这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的状态。

第二章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就是使井下空气沿着既定的方向在巷道中流动。

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

(1)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井下各工作地点,保证工人的正常呼吸。

(2)、冲淡和排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矿尘,在生产过程中,要从煤岩层中放出或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及煤尘、岩尘,这就需要用风流将其冲淡,带出井外,防止中毒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以及煤尘、岩尘所引起的职业病。

(3)、保证井下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工人正常工作和机器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生产。连续不断地向井下提供新鲜空气,冲淡和排出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一节

通风动力

井下空气的流动需要一定的动力,就是巷道两端存在的气压差,即通风压力(又称风压)

提供风压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一、自然通风:利用进回风高差,使进回风井口产生压差,使巷道内风流流动。

二、机械通风:利用机械通风动务设备使通风巷道进回风井口产生压差,保证巷道内有风流流动。

主要通风机:整个矿井服务的通风机。

- 3

局部通风机有轴流式和离心式两种。 局部通风机“三专两闭锁”

三专:是指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

风电闭锁:是指向开掘面供风的局部通风机开关对生产设备开关实现联锁,当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造成开掘面停风时,能够及时切断该停运风机供风巷道内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瓦斯电闭锁:是指在掘进面及其回风流中设置甲烷断电装置,与开掘面机电设备联锁,当瓦斯浓度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开掘面盲巷内及其回风流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电源,确保不超限作业,保证安全。

三、“双风电、双电源”是指每个掘进面均有2台同能力局部通风机为其供风,一台运行,一台备用,两风机间装备自动切换装置。一般情况下,运行风机采用“三专”供电,备用风机由采掘面电源进线侧供电,当“三专”电源发生故障造成风机停运时,在几秒钟内,由自动切换装置自动启动备用风机,确保掘进面供风的可靠性。

四、减少风筒漏风的方法:改进风筒接头方法和减少风筒接头数。

第三章 通风规章制度

第一节 总则

1、矿必须建立测风制度,至少每十天进一次全面风量测定,同时测量瓦斯、二氧化碳浓度。井下测风地点包括:矿井总进风、总回风、主要大巷,采区上、下山进回风巷,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以及瓦斯尾巷,角联通风巷道,机电峒室,主要煤仓等。每次测定结果都要填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按时填写通风日报和月报,上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通风月报在次月7日前报集团公司通风处。同一矿井中同一

主扇负担的范围必须同一天测定其风量和温度,多台主扇负担的同一矿井应尽量在同一天测定风量和温度。

2、至少每十天进行一次采、掘、开工作面的风速、温度测定和局扇的风量测定。每月要全面检查、测定一次漏风情况,通风部、队应根据测定结果采取措施,堵塞漏风,使矿井有效风量率不得低于85%。

3、在主要巷道和采区进回风巷道中都要建立固定的测风站,并要有鲜明的标志,测风站应设在平直的巷道中,其长度不得小于4米,前后10米内没有拐弯和其它障碍。测风站应设置测风记录牌板,牌板上应标明测风站的断面积、平均风速、风量、空气温度、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数值,并填写测风日期,测风员姓名。要经常核定测风站的断面积、位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通风部必须配备有足够数量的通风安全检测仪表。风速表每半年由集团公司中心校正一次,瓦斯检定器由通风部专人发放,部领导或通风技术人员每月抽查一次,每次抽查的台数不少于10%,每季全面检查一次。

第二节 测风表管理制度

一、测风表的保存、使用、标校等必须建立台帐,做到管理有序。

二、测风表的保存,发放、标校由专人负责,

三、测风表半年必须进行一次标校,保证测风表测量数

- 6

的实际风速值

九、注意事项

1、防止剧烈撞击,震动

2、不要随意松动螺丝与打开护盖等

3、不要碰触或拨动翼片,防止因变形而改变性能致使测值不准

4、用后擦净,放入盒内,置于干燥处保存。

第四章 测风工操作规程

第一节 总则

测风工负责观测矿井风量、瓦斯、温度,按计划要求进行风量调配,掌握其变化情况。同时,还负担每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进行矿井反风试验,测定主要通风机性能时,测定相关参数、资料汇总。熟悉井下通风系统,绘制通风系统图,及时准确填、报有关通风报表,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第二节 入井准备

1、入井前根据工作安排或任务,将所使用的风速表、秒表、瓦斯检定器、温度计、皮尺、风表校正曲线、记录本、粉笔、测风手把等用具带全。

2、 风表的检查:

(1)风表开关的回零装置要灵活好用; (2)风表指针运转正常,无停摆现象;

- 8

3、测风时一般有一人操作,一手持风表进行测量,另一手同时持秒表读秒。

4、用侧身法测风时,测风员在测风断面内应背靠巷道壁站立,手持风表将手臂向风流垂直方向伸直,风表叶片迎向风流并与风流垂直,在断面内均匀移动。

5、风表测风的方法有定点测风和线路测风两种。定点测风法一般采用九点法,线路法一般采用四线法、六线法和迂回八线法。

6、巷道断面在10平方米以上时测定不少于120秒;巷道断面在4—10平方米时测60秒。

7、测风时,应先将风表记数器指针回零或记下始读数,待风表叶轮转动30秒左右后,再同时启动风表记数器和秒表进行测定,测定结束时同时关闭,风表开停应与秒表开停一致。

8、根据测得的表速在风表校正曲线上查得对应的真风速。

9、在每个测风断面测风应至少测3次,取其平均值。

10、换算的真风速乘以巷道断面积即为该断面的风量值。

11、测风时风表不能距人体及巷道顶、帮、底部太近,一般应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

12、在倾斜巷道测风时,要注意使叶轮与风流方向始终

- 10

风表

(2)测风时要注意来往车辆,行车时严禁测风。 (3)同一地点至少测3次,其风速允许误差:每分钟200米以下时,误差不超过3米;200米以上时,误差不超过5米。

(4)局扇处测风,首先检查局扇有无防护罩,有罩且完好时,方准在局扇前测定风机入风量。测风时,必须将所带的手套、袖口绑扎好,以免吸入风机,发生意外。

20、发现井下风量、瓦斯有特殊变化时,必须查找原因,进行处理,并及时汇报调度站。

21、至少每三天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量测定,同时测量瓦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同一矿井中同一主扇负担的范围必须同一天测定其风量和温度,多台主扇负担的同一矿井应尽量在同一天测定风量和温度;每十天进行局扇风量测定;每月要全面检查一次漏风。

22、每次测定完毕,必须准确填写测风报表,及时报通风部门及有关单位。

23、风速表每半年必须做一次校正工作,由国家授权的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单位进行检验。

第二篇:煤矿测风员操作规程

第一条下井前要检查所使用的风表是否完好并携带皮尺、温度计、手表或秒表及记录表格。

第二条主要巷道应在专门的测风站内进行测定,无固定测风站时,应在断面规整、完好、前后10m无杂物及拐弯的临时测风站内测定。

第三条回采工作面的风量应在回采面机巷或回风巷中测定。

第四条掘进工作面应测定迎头风袋出口风量及该掘进面总回风量。

第五条测风站的设立及管理。

1、主要测风地点应建立固定的测风站,测风站长度不得小于4米,四壁应光滑、规整,前后10米无拐弯,临时测风站的设立同本操作规程第二条。

2、所有测风站都必须挂牌管理,定期测风。

第六条风量测定注意事项。

1、风表选择:要根据测风地点风速情况,按测量风速的范围选择高、中、微速风表。

2、风表移动路线:根据我矿巷道断面状况大、中、小断面巷道分别用八线法、六线法、四线法,每次每测点测定不得少于3遍,每两遍的读数误差不得超过4%,否则必须重新测量,每次测定结果取三遍的平均值。

3、测风时,风表一定要与风流方向垂直,风表要匀速移动,测风开始前应关闭风速计数器 ,将指针回零,待风表运转30秒后,再打开记数器开始测量风速,每遍测定时间为60秒钟。

4、每次测定完后,对测定数据要及时计算,如出入过大要查明原因,并向区长或技术人员 汇报情况。

第七条测风制度

1、每旬对全矿井所有用风地点进行一次全面测定,个别地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测定次数,每次测风结果都要填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和原始记录、地面测风记录上,记录内容包括:断面积、风速、风量、温度、沼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测风员姓名、测定日期。

2、每旬测风的数据,要通过通风旬报报矿生产科、技术科、安监站、矿长、总工,每月要将三旬旬报一次性报集团公司,报送前要经矿总工程师审阅签字。

3、测风牌板、原始记录、测风台帐及月旬报表数据,要真实、一致。

4、使用中的风表必须6个月校正修理一次,并根据校正曲线测量计算。

第八条安全注意事项:

1、在巷道有车辆通过时,要停止测风,躲到安全地点,待车辆通过、风流稳定后再开始测风。

2、在有架空线巷道测风时,要注意风表离架空线距离至少为10厘米,以防止触电。

3、在临时测风站测风时,要注要观察顶板和巷道支护状况,防止片帮或冒顶伤人。

4、禁止在失修巷道内设测风站。

第三篇: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2008年我县共发生工矿企业死亡事故4起、死亡6人,其中因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引发的事故2起、死亡4人,占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的50%和67%。今年1—8月份我县发生的唯一一起工矿企业死亡事故也发生在建筑施工工地。而就在9月9日下午,台州市路桥区富士路南侧房地产开发项目“幸福人家”工地发生一起泥浆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查明,但从电视画面和照片新闻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起因建筑施工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给建筑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这个行业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建筑业事故多发,既有因行业因素影响,也有因人为管理不善造成。

一、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1、高处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目前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械共同施工生产,上下左右多层次的立体交叉作业,造成不安全因素多。

2、施工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的变化大。建筑施工行业的每一项工程都有一定的工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但这个时间是相对短暂的,每一部位的作业也是短暂的。这就容易使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产生临时观念,对施工中出现的防护设施落实不到位等安全隐患麻痹大意,认为凑合凑合就能过去了。而每栋建筑物从地基打桩、主体工程到屋面装修,不同时段的不安全因素要随工程的进度而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施工安全防护设施也要不断地改变、补充和完善,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3、人员流动性和施工季节性明显。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高空作业多,劳动对象的规模大以及工人须经常露天作业,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临时工和农民工所占的比例大,人员流动性强。据统计,目前施工工地中农民工约

占50%-70%甚至有的高达95%。同时,高温和严寒等施工环境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湿滑,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二、建筑施工行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工艺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变化多端”等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这些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给死者家庭带来灾难,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行业违法承包现象普遍。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施工方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物料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单独承包也时有发生。这些承包方往往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存在违章指挥和盲目施工行为。而建设方和建设主管部门对这种违法分包行为往往未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整改,这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2、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定的制度内容不能切合实际,并且不能认真执行。安全教育制度不健全,制度内容得不到落实,不能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对管理人员的年度安全教育,对员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对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等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提高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的作用。甚至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对员工教育培训造假,根本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日常管理中也未按要求开展安全检查,存在检查前无计划,检查时无具体依据,检查出的问题不能整改到位等,特别是对存在重大隐患或由于条件所限安全措施不能防护到位的分部工程未予重视。

3、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据事故调查,施工单位从上到下各级人员往往存在着侥幸心理,在检查安全隐患时走过

场,不能真正做到检查到位、整改到位。对安全检查不重视,甚至存在项目经理不组织安全检查工作,只是口头上强调安全,但真正落实到工作上却应付了事,有的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见不予重视,认为是小题大做。有的企业法人对法定安全责任不能履行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安全措施、防护不到位,安全劳保用品发放不到位等等。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行业成为该行业的主要力量,给建筑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一方面由于企业往往迫于工期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各项措施执行得不到位,使其对农民工的安全检查、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因受到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的影响,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对建筑施工的了解甚少,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违章作业时,并不清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生产安全事故中往往他们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5、监理不到位。监理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监理工作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建设方、施工方的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不及时向有上级汇报等等,致使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6、安全监督不到位。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未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

三、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1、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建筑行业来说,只有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二是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和整改、处罚措施等内容,特别要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重点检查工地用电、塔吊、物料提升机等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检查“三宝、四口、五临边”中的楼梯口、进出口、洞口、井口和预留管道口等安全防护工作。

三是建立施工现场班前交底制度。建筑施工不同于其它行业,具有“深基、高空、负重、临边”作业等特点,每天开工前班组长履行交底制度时,要针对不同情况,实行普遍交底和个别交底相结合,做好交底记录。交底双方都应履行签名手续,提高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把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部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不整改的相关责任人要严厉处罚。五是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首先农民工进场要有安全生产浓厚氛围。施工现场要建安全生产宣传栏、事故案例警示图片、安全生产的醒目标志等,使新进场的农民工能感受到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坚持岗前培训,保证持证上岗。农民工上岗前,要严格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把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放在首位。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后,要严格考试,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上岗后,遵章守纪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事故及不良操作行为等,都要记入个人安全档案。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动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制止各类不良行为和安全隐患。第三建立健全常年培训计划。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阶段性和临时性强的特点,制定常年培训计划。做到现有员工定期培训,新来员工随时培训,重点岗位重点培训,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2、监理单位

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施工质量隐患往往导致施工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造成质量事故,从某种角度上讲控制质量就是控制安全。所以监理单位在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应介入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的违章操作,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施工过程,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

3、政府部门

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一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施工企业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方案并严格执行,严禁擅自改变设计施工方法或者简化工序流程,严肃作业纪律。二要定期开展建筑施工场所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重点围绕分包、转包、挂靠施工队伍管理以及拆迁、地下施工等安全生产薄弱环节,采取拉网式检查的方式,深入查源头、查隐患、查“三违”,督促各级各类施工企业强化施工基础管理,有效扼制高坠、坍塌、机械伤害等易发事故。三要强化执法联动与执法信息互通,进一步拓宽群众与社会监督渠道,加大违法违规行为、重点违法企业的曝光与打击力度。

对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安监部门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进行调查处理,加大事故问责力度,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对连续发生事故的企业要加重处罚,并对有关责任人从严处理。对每一起建筑施工事故,特别是死亡事故,相关部门和企业都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查找存在问题,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四篇:开滦(集团)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修订说明

修 编 说 明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员工操作行为,结合企业实际,特修编《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在修编过程中历经了基础资料收集、工种工序调研、技术人员起草、员工座谈讨论、主管部门审定、集团公司会审等阶段。修编人员紧密结合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开滦近年来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典型事故案例,使新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更适应广大员工现场操作。

新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分矿井采煤、矿井掘进、矿井开拓、矿井机电、矿井运输、通风安全、地质测量、洗选加工、矿山救护、事故预防、基本建设、机械制修、发电供电、铁路运输、经贸港口、炼焦化工、民爆器材、建筑材料、多经林业、电信网络、社区服务、劳服系统等二十二篇。

这次修编以工种为主,增加了个别工序和新设备新工艺的操作规程。主要工种的操作规程包括:适用范围、上岗条件、安全规定、操作准备、安全确认、操作顺序、正常操作、特殊操作、收尾工作九个方面。为防止安全生产事故重复发生,把近年来典型事故案例中明确提出的具体操作要求和防范措施做为此次修编的重点补充内容,同时添加了“事故预防篇”。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三大规程之一,是规范员工操作、减少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全体员工要认真学习掌握,自觉按章操作,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实现本质型安全人,努力向本质安全型企业迈进。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12月

第五篇:吊车操作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吊车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吊车司机资格证书,掌握吊车构造,工作原理,操作和保养方法,熟悉吊车安全操作规程,应遵守运输车辆司机的一般安全要求,非操作人员不得操作吊车。

2、使用吊车前必须详细检查吊车的吊杆、各部销子、螺栓、钢丝绳接头有无松动、脱落现象。如发现缺陷,应修好后再进行工作。吊车应备用适用的灭火器。如遇漏电、失火应立即切断电源,并立即停车处理。

3、按照吊车的技术文件进行操作、检查保养,对自动控制及电器部分,需遵守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应按照国家有关钢丝绳报废标准,经常检查钢丝绳的质量情况。

4、吊车发动后要空载试运转,在吊装时,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信号,司机与指挥密切配合按指挥信号操作,当信号不明或不清时,或可能引起事故时,应暂停操作,不得肓目开车或起吊。

5、轮胎式吊车,作业前支腿应全部伸出,并在支撑板下垫好木板,支腿有定位销的必须插上,底盘为悬挂式的吊车,伸出支腿前应先收紧稳定器。

6、作业中严禁扳动支腿操纵阀,若需调整支腿,必须在无载荷时进行,并将臂杆转至正前方或正后方,作业中发现支腿下沉,吊车倾斜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放下重物,调整后方能作业。

7、吊车如需吊工件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吊车的允许起重量,工件应处于吊车的正前方,离地不得超500毫米,对于较长物件要防止摆动,缓慢行驶。

8、吊车在起重额定负荷或接近额定负荷时,应将重物吊离地面200~500毫米后停止提升,检查吊车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衡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提升。

9、吊装工作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要注意周围及上空有无障碍物。吊车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或在架空输电线路一侧工作时,应保持安全距离。在雨雾天工作时,安全距离适当加大 。吊杆、钢绳及吊件与带电线路的距离最小应保持3米(限6000伏以下),夜间工作时,应有足够的照明。

10、在易燃、易爆物附近,一般不应进行起吊作业。特别不应使易燃物靠近排气管。吊车加油时,严禁吸烟和接近明火。

11、吊车吊装应站在平坦坚实并与沟槽、基坑保持适当距离的地面上。若地面松软或不平时,应夯实整平,并且用道木垫实,应在支腿底板下铺以垫木将机身顶起,并保持水平。

12、吊车司机酒后不得操作,在操作时不得与他人说话,谈笑,精神必须集中,以免出意外事故。

13、吊车司机要关注并检查起吊物是否绑扎绳扣是否牢固,所有索具和夹具都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发现有损坏情况时,不可勉强使用。

14、司机必须清楚被吊装物的重量,不准斜拉斜吊,不允许吊重行车的吊车,吊重物时不准挪车位置。

15、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吊重时,严禁降落臂杆或同时进行两个吊装动作。一般情况吊重时,不得进行伸臂及缩臂,若必须时,应符合起重图表的安全要求方可操作。

16、起吊物件应设置溜绳,起吊速度要均匀,操作要平稳,禁止忽快忽慢和突然刹车。作反操作时,必须待吊车停稳后再换向运转,禁止突然变换方向。

17、起吊时,不许横拖物件或倾斜吊装,严禁吊拔埋在地下的情况不明的物件或凝结在地面、冻在冰上的物件。

18、吊车吊着重物回转时,应慢速进行,速度不应超过规定值。禁止在斜坡处吊重物回转。

19、起吊物件上禁止站人,不准把吊车作为运送人员使用。起吊时不准在吊臂或吊起的重物下站人,起吊时汽车驾驶室内不许有人,禁止将重物吊越汽车驾驶室。

20、空负荷运行时,吊钩与地面间距不得少于2米,带负荷运行时,重物必须高于运行路线上最高障碍物0.5米上。

21、起吊重物严禁自由下落,应用手刹或脚刹控制缓慢下降,钢丝绳在卷筒上要排列整齐,当吊钩放在最低位置时,卷筒上至少应保留4圈钢丝绳。起吊中禁止用手触摸钢丝绳和滑轮。

22、吊车在坡道上行走时,禁止溜放滑行。行走时需要换向,必须在吊车停住以后进行。

23、两机或多机抬吊时,必须有统一指挥,动作配合协调,吊重应分配合理,不得超过单机允许吊重的80%。

24、如果吊车在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吊装,并采取措施将吊物放下,停止运转后再请维修工进行维修,严禁在运转中进行保养和修理工作。

25、停止工作时,必须刹住制动器。工作完毕,吊钩和吊杆应放在规定的妥当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应放在零位,切断电源并关门上锁。

26、起吊时操作杆不要扳的过紧,以免出现紧急情况,操作杆扳不回来,造成吊车反张事故。

27、起吊时,先推吊车的吊钩后抬离器踏板,落钩时先把换向器手柄放在落钩位置,才能踏下自动踏板。

28、吊车在吊装重物回转时,动作要缓慢防止吊装物摆动,使吊车歪斜,并且在起吊时吊车臂下不得站人。

29、在吊装重物时,不准爬杆操作,如果必须爬杆时应将吊装物放下才能爬杆,然后再进行吊装,以免发生吊装事故。

30、严格遵守“十不吊”即:指挥信号不明或违章指挥不吊;超负荷不吊;工件紧固不牢不吊;吊物上面有人或有浮放物不吊;安全装置不灵不吊; 工件埋在地下不吊;光线隐暗 看不清不吊;斜拉工件不吊;棱角物件没有措施不吊;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易燃易 爆危险品不吊。

31、大雨、大雪、大雾天气或气温低于-20℃(含-20℃)及瞬间最大风速超过10米/秒时,应停止吊装作业。大风时,汽车吊应停放在避风处;履带吊应将上机放在与履带纵向方向,机械背面向风,且把起重臂降至地面或者将吊钩落到地面封到物体上,锁紧回转制动。

32、汽车吊工作完毕后,收支腿、回转吊杆不得同时进行。应先回转吊杆至行走位置再收支腿。

33、若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立即向交警部门报告,并向承租单位及公司安全部门报告事故经过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本情况。积极配合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34、发生吊装事故,当事人应保护好事故现场,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伤者及设备,并立即向承租单位及公司工程部和安环部报告事故经过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本情况。积极配合上级安全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35、汽车吊行驶时,应将起重臂放在支架上,吊钩挂在保险杠的挂钩上,并将钢丝绳拉紧。行驶时防止障碍物刮坏吊装机构及小驾驶室。

上一篇:村党建工作计划精选下一篇:初二人教版英语课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