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巡视巡查工作

2022-07-01

第一篇:干扰巡视巡查工作

巡视巡查工作心得体会

党的十x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已开展8轮,共安排100个组次,对149个地方、单位进行了巡视。其中,20xx年巡视83个单位,按照地方、部门、央企、金融、事业5个板块类型,通过“板块轮动”,扎实推进全覆盖。在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视全覆盖的基础上,20xx年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单位全覆盖,5个板块已经完成3个,完成全覆盖任务的52%。

要实现全覆盖,就必须创新方式方法,加快巡视的步伐。20xx年第一轮巡视首次实行“一托二”,第二轮巡视每组再增加1名副组长,形成“一正三副”格局,第三轮巡视时,试点“一托三”模式。

利剑出鞘,形成震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领导干部案件中,超过一半的线索来自巡视。通过巡视,有力扭转了被巡视党组织长期以来纪律松弛、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的落实。

巡视是发现问题,整改是解决问题。一年来,中央巡视组共向83个单位反馈了750个问题,提出整改意见650余条,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xx集团党委坚决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专项整治“靠钢吃钢”问题,清理出近3年违规事项2444项,涉及金额7.17亿元;xx建设党组集中开展了对违法出借资质、资金等的专项治理和应收账款、存货专项清理,其中资金拆借专项治理累计收回资金12.35亿元。

同时,巡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巡视对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标本兼治的对策建议,促进完善体制机制。

第二篇:课堂教学巡查、巡视制度

为了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过程的检查与监督,以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和解决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使本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特制定本规定。

一、巡视原则

课堂教学巡视采取学校领导为主,教师参与的原则。

二、巡视内容

1.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检查任课教师是否按时到课、早退,是否按照要求考勤,是否严格要求学生等情况。

2.学生的上课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学生的到课率如何;是否有上课教学事故等特殊情况;并解决一些课堂突发性事情。

3.值班教师的值班情况。检查值班教师是否按时到岗、是否按照《值班工作规程》进行值班。

4.班主任的到岗情况。检查当日班主任是否到本班晨检等情况。

三、巡视方式

课堂教学巡视采用以下方式。

1.随机性巡视: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要例行随机性检查,每月至少巡视四次。

2.领导巡视:学校领导不定期对上课进行巡视。

3.突击检查:由学校领导、及教导主任组成检查小组,有组织的教学情况进行突击检查。

四、巡视要求

1.巡视人员每次巡视时要认真巡视。

2.对于巡视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做相应的记录。

3.巡视前要事先了解当天上课的班级、课程名称及任课教师等情况。

4.及时总结反馈巡查意见,和任课教师交流。

第三篇:无线电干扰与干扰分析

无线电干扰指在射频(9KHz一3000GHz)频段内,可能对有用信号造成损害的无用信号或电磁骚扰。它可能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收产生影响,如性能下降、误解或信息丢夫。当干扰危害无线电导航或其它安全业务的正常运行,或严重地损、阻碍,或一再阻断按规定正常开展的无线电业开时,这种干扰称为有害干扰。

一、无线电干扰的分类及成因

无线电干犹如按传导形式区分,可分为产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大类。但通常按干扰源的性质区分,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两大类。自然干扰来源于自然现象,是不可控制的。主要有天电干扰、太阳干扰、宇宙干扰等。人为干扰来源于机器或其他人工装置。是可控制的。人为干扰又可区分为无线电设备干扰和非无线电设备干扰两类。 非无线电设备干扰包括工业、科研、医疗等电器设备干扰,电力线干扰等。为防止其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国家际准中已对其使用频率和辐射允许值作出了规定。

无线电设备干扰在无线电干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主要有:

1.同频干扰。凡由其它信号源发送出来与有用信号的频率相同并以同样的方法进入收信机中频通带的干扰都称为同频干扰。由于同频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样被放大、检波,当两个信号出现载频差时,会造成差拍干扰;当两个信号的调制度不大同时,会引起失真干扰;当两个信号存在相位差时也会引起失真干扰。干扰信号越大,接收机的输出信噪比越小。当干扰信号足够大些,可造成接收机的阻塞干扰。这种干扰,大都是由于同频复用保扩距离太小造成的。一些违章使用电台者,私自使用频率,有意或无意使用与合法电台相同的频率,但因复用距离太小往往对合法无线电台(站)造成同频干扰。当然,也有因无线电管理部门指配频率不当,或相邻地域的无线电管理部门在指配频率时未进行频率协调、或通信网络设计部门在通信网络设计时,对网络电磁兼容性分析计算上疏忽或失误等原因造成同频干扰的。

2.邻频干扰。凡是在收信机射频通带内或通带附近的信号,经变频后落入中频通带内所造成的干扰,称为邻频干扰。这种干扰会使收信机信噪比下降,灵敏度降低;强干扰信号可使收信机出现阻塞干扰。这种干扰,大部分是由于无线电设备的技术指标不产合国家标准造成的。在发射机方面,如频率稳度太差或调制度过大,造成发射频谱过宽,可造成对他台的邻频干扰、就80系列民用调频电话机而言,国家规定信道间隔为25KNZ,最大频偏为5KHz,最高调制频率为3000Hz.经计算其调制带宽为16KHz。事实上由于传输过程中的非线性.发射机发射所占用的频带比需要的要宽。如不严格控制影响发射机带宽的各因素.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带外辐射;在收信机方面,当中频滤波器选择性不良时,便容易形成干扰或使干扰变得严重。

3.带外干扰。

发信机的杂散辐射和接收机的杂散响应产生的干扰,称为带外干扰。

(1) 发信机的杂散辐射干扰

在VHF和UHF的低频段,移动通信设备尤其是基站的发信机大都采用晶体振荡器以获得较高的频率稳定度。主振的频率fo经多次倍频后才得到要求的发射

频率f T。由于倍频器和倍频放大器的非线性作用,产生了大量的谐波,其频率为fo的1倍、2倍、3倍……。若倍频回路的滤波特性欠佳,这些谐波就会同fT一起放大并辐射出去,干扰在相应频率上工作的接收机。这种干扰可在发信机占用带宽外附近的一个或多个频点上产生。总之,这种干扰是由于发信机的杂散辐射值过大造成的,为此,各种类型的发信机的杂散辐射值,国家标准中大都有严格的规定。发信机杂散辐射值过大,通常是由于倍频次数多、倍频器输出回路的选择性差、倍频器之间的屏蔽隔离不良等因素造成的。

(2)收信机的杂散响应

接收机除收到有用信号外,还能收到其它频率的无用信号。这种对其它无用信号的“响应”能力,通常称为杂散响应,它与接收机本振的频率纯度有关。超外差或收信机的杂散响应主要有镜频响应和中频响应。镜频响应,即镜像频率响应。如图所示,如 fR为接收频率、fi为中频频率,fL为本振频率,则对应镜像频率fR’为:

fR’=fR一(fR—fL)一fi=fR—fi—fi=fR—Zfi

由于镜像频率与本振频率差拍产生中频,同样可以通过中频回路。因此收信机可以在镜像频率上产生响应。中频响应。当干扰信号频率等于收信机的中频频率,干扰信号从收信机的输入回路漏入而高放回路对其抑制不够时,中信号即可直接进入中频回路而产生中频响应。收信机的杂散响应,通常是由于发信机的杂散辐射造成的当然它也与收信机本身的本振频率纯度输入回路和高放回路选择性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干扰分析几点心得

用频谱分析仪分析干扰的来源

1 、 根据干扰信号的频率确定干扰源

在解决电磁干扰问题时,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判断干扰的来源,只有准确将干扰源定位后,才能够提出解决干扰的措施。根据信号的频率来确定干扰源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在信号的所有特征中,频率特征是最稳定的,并且电路设计人员往往对电路中各个部位的信号频率都十分清楚。因此,只要知道了干扰信号的频率,就能够推测出干扰是哪个部位产生的。

对于电磁干扰信号,由于其幅度往往远小于正常工作信号,因此用示波器很难测量到干扰信号的频率。特别是当较小的干扰信号叠加在较大的工作信号上时,示波器无法与干扰信号同步,因此不可能得到准确的干扰信号频率。

而用频谱分析仪做这种测量是十分简单的。由于频谱分析仪的中频带宽较窄,因此能够将与干扰信号频率不同的信号滤除掉,精确地测量出干扰信号频率,从而判断产生干扰信号的电路。

2. 根据干扰信号的带宽确定干扰源

判断干扰信号的带宽也是判断干扰源的有效方法。例如,在一个宽带源的发射中可能存在一个单个高强度信号,如果能够判断这个高强度信号是窄带信号,则它不可能是从宽带发射源产生的。干扰源可能是电源中的振荡器,或工作不稳定的电路,或谐振电路。当在仪器的通频带中只有一根谱线时,就可以断定这个信号是窄带信号。

根据傅立叶变换,单根的谱线所对应的信号是周期信号。因此,当遇到单根谱线时,就要将注意力集中到电路中的周期信号电路上。

3.用近场测试方法确定辐射源

除了上述的根据信号特征判断干扰源的方法以外,在近场区查找辐射源可以

直接发现干扰源。在近场区查找辐射源的工具有近场探头和电流卡钳。检查电缆上的发射源要使用电流卡钳,检查机箱缝隙的泄漏要使用近场探头。

3.1 电流卡钳与近场探头

电流探头是利用变压器原理制造的能够检测导线上电流的传感器。当电流探头卡在被测导线上时,导线相当于变压器的初级,探头中的线圈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导线上的信号电流在电流探头的线圈上感应出电流,在仪器的输入端产生电压。于是频谱分析仪的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干扰信号的频谱。仪器上读到的电压值与导线中的电流值通过传输阻抗换算。传输阻抗定义为:仪器50? 输入阻抗上感应的电压与导线中的电流之比。对于一个具体的探头,可以从厂家提供的探头说明书中查到它的转移阻抗ZT。因此,导线中的电流等于:

I = V / ZT

如果公式中的所有物理量都用dB表示,则直接相减。

对于机箱的泄漏,要用近场探头进行探测。近场探头可以看成是很小的环形天线。由于它很小,因此灵敏度很低,仅能对近场的辐射源进行探测。这样有利于对辐射源进行精确定位。由于近场探头的灵敏度较低,因此在使用时要与前置放大器配套使用。

3.2用电流卡钳检测共模电流

设备产生辐射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缆上有共模电流。因此当设备或系统有超标发射时,首先应该怀疑的就是设备上外拖的各种电缆。这些电缆包括电源线电缆和设备之间的互连电缆。

将电流探头卡在电缆上,这时由于探头同时卡住了信号线和回流线,因此差模电流不会感应出电压,仪器上读出的电压仅代表共模电流。

测量共模电流时,最好在屏蔽室中进行。如果不在屏蔽室中,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场会在电缆上感应出电流,造成误判断。因此应首先将设备的电源断开,在设备没有加电的状态下测量电缆上的背景电流,并记录下来,以便与设备加电后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排除背景的影响。

如果在用天线进行测量时将频谱分析仪的扫描频率局限感兴趣的频率周围很小的范围内,则可以排除环境中的干扰。

3.3用近场探头检测机箱的泄漏

如果设备上外拖电缆上没有较强的共模电流,就要检查设备机箱上是否有电磁泄漏。检查机箱泄漏的工具是近场探头。将近场探头靠近机箱上的接缝和开口处,观察频谱分析仪上是否有感兴趣的信号出现。一般由于探头的灵敏度较低,即使用了放大器,很弱的信号在探头中感应的电压也很低,因此在测量时要将频谱分析仪的灵敏度调得尽量高。根据前面的讨论,减小频谱分析仪的分辨带宽能够提高仪器的灵敏度。但是要注意的是,当分辨带宽很窄时,扫描时间会变得很长。为了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应该使频谱分析仪的扫描频率范围尽量小。因此一般在用近场探头检测机箱泄漏时,都是首先用天线测出泄漏信号的精确频率,然后使仪器用尽量小的扫描频率范围覆盖住这个干扰频率。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将背景干扰误判为泄漏信号。

对于机箱而言,靠近滤波器安装位置的缝隙是最容易产生电磁泄漏的。因为滤波器将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旁路到机箱上,在机箱上形成较强的干扰电流,这些电流流过缝隙时,就会在缝隙处产生电磁泄漏。

第四篇:干扰问题

干扰从频段上分,可分为上行干扰与下行干扰。上行干扰定义为干扰信号在移动网络上行频段,移动基站受外界射频干扰源或内部频率规划不合理产生的同邻频等干扰。上行干扰的后果是造成基站覆盖率的降低。物理上看,手机在无上行干扰的情况下,基站能够接收较远处手机信号。当上行干扰出现时,手机信号需强于干扰信号,基站才能与手机联络,因此手机必须离基站更近。

下行干扰是指干扰源所发干扰信号在移动网络下行频段,手机接收到干扰信号,无法区分正常基站信号,使手机与基站联络中断,造成掉话或无法登记。

由于基站下行信号通常较强,对GSM来说,当某一下行频点被干扰时,手机能够选择次强频点,与其他基站联络。而CDMA本身即自扰系统,因此上行干扰的危害比下行干扰更严重。

第五篇:谐波及干扰的产生

采用变频器驱动的电动机系统,因其节能效果显著、调节方便维护简单、网络化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但它的非线性、冲击性的用电方式,带来的干扰问题也倍受人们的关注。对于一台变频器来讲,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会产生高次谐波,输入端的谐波还会通过输入电源线对公用电网产生影响。 谐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非线性负载所致。当电流流经负载时,与所加的电压不呈线性关系,就形成非正弦电流,从而产生谐波。

谐波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倍数,根据法国数学家傅立叶(M.Fourier)分析原理证明,任何重复的波形都可以分解为含有基波频率和一系列为基波倍数的谐波的正弦波分量。谐波是正弦波,每个谐波都具有不同的频率、幅度与相角。谐波可以区分为偶次谐波与奇次谐波,第

3、

5、7次编号的为奇次谐波,而

2、

4、

6、8等为偶次谐波,如基波为50Hz时,2次谐波为100Hz,3次谐波则是150Hz。一般地讲,奇次谐波引起的危害比偶次谐波更多更大。在平衡的三相系统中,由于对称关系,偶次谐波已经被消除了,只有奇次谐波存在。对于三相整流负载,出现的谐波电流是6n次谐波,例如

5、

7、

11、

13、

17、19等,变频器主要产生

5、7次谐波。

3 谐波的产生

从结构上来看,变频器有间接变频器和直接变频器之分。间接变频器将工频电流通过整流器变成直流,然后再经过逆变器将直流变换成可控频率的交流。而直接变频器是将工频电流直接变换成可控频率的交流,没有中间的直流环节。它的每相都是一个两组晶闸管整流装置反并联的可逆电路。正反两组按一定周期相互切换,在负荷上就获得了交变输出的电压U0,U0的幅值决定于各整流装置的控制角,频率决定于两组整流装置的切换频率。目前应用较多的还是间接变频器。

间接变频器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1)用可控整流器变压,用逆变器变频,调压和调频分别是在两个环节上进行,两者要在控制电路上协调配合;(2)用不控整流器整流斩波器变压,用逆变器变频,这种变频器整流环节用斩波器,用脉宽调压;(3)用不控整流器整流,用PWM逆变器变频,这种变频器只有采用可控关断的全控式器件(如IGBT等),输出波形才会非常逼近正弦波。

无论哪一种变频器,都大量使用了晶闸管等非线性电力电子元件,不管采用哪种整流方式,变频器从电网中吸取能量的方式都不是连续的正弦波,而是以脉动的断续方式向电网索取电流,这种脉动电流和电网的沿路阻抗共同形成脉动电压降叠加在电网的电压上,使电压发生畸变,经傅里叶级数分析可知,这种非同期正弦波电流是由于频率相同的基波和频率大于基波频率的谐波组成。

4 谐波的危害

一般来讲,变频器对容量相对较大的电力系统影响不很明显,而对容量小的系统,谐波产生的干扰就不可忽视,它对公用电网是一种污染。谐波污染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

(1)谐波对供电线路产生了附加损耗。由于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线路电阻随频率增加而提高,造成电能的浪费;由于中性线正常时流过电流很小,故其导线较细,当大量的三次谐波流过中性线时,会使导线过热、绝缘老化、寿命缩短以至损坏;

(2)谐波影响各种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对如发电机的旋转电机产生附加功率损耗、发热、机械振动和噪声;对断路器,当电流波形过零点时,由于谐波的存在可能造成高的di/dt,这将使开断困难,并且延长故障电流的切除时间;

(3)谐波使电网中的电容器产生谐振。工频下,系统装设的各种用途的电容器比系统中的感抗要大得多,不会产生谐振,但谐波频率时,感抗值成倍增加而容抗值成倍减少,这就有可能出现谐振,谐振将放大谐波电流,导致电容器等设备被烧毁;

(4)谐波引起公用电网局部的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从而使谐波放大,这就使上述危害大大增加,甚至引起严重的责任事故;

(5)谐波将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出现误动作,并使仪表和电能计量出现较大误差;谐波对其他系统及电力用户危害也很大:如对附近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轻者出现噪声,降低通信质量,重者丢失信息,使通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电子设备工作精度,使精密机械加工的产品质量降低;设备寿命缩短,家用电器工况变坏等。

5 谐波的抑制

变频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高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电网注入了大量的谐波和无用功,使供电质量不断恶化。另一方面,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大量敏感设备的普及应用,人们对公用电网的供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各自的谐波标准。我国也分别于1984年和1993年通过了“电力系统谐波管理规定”和“GB/T-14549-93标准”,用以限制供电系统及用电设备的谐波污染。

抑制谐波的总体思路有三个:其一是装置谐波补偿装置来补偿谐波;其二是对电力系统装置本身进行改造,使其不产生谐波,且功率因数可控为1;其三是在电网系统中采用适当的措施来抑制谐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适当的电抗器。变频器的输入侧功率因数取决于装置内部的AC/DC变换电路系统,可利用并联功率因数矫正DC电抗器,电源侧串联AC电抗器的方法,使进线电流的THDV大约降低30%~50%,是不加电抗器谐波电流的一半左右;

(2)装设有源电力滤波器。除传统的LC调试滤波器目前还在应用外,当前抑制谐波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它串联或是并联于主电路中,实时从补偿对象中检测出谐波电流,由补偿装置产生一个与该谐波电流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补偿电流,从而使电网电流只含基波电流。这种滤波器能对频率和幅值都变化的谐波进行跟踪补偿,其特性不受系统的影响,无谐波放大的危险,因而倍受关注,在日本等国已获得广泛应用;

(3)采用多相脉冲整流。在条件允许或是要求谐波限制在比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多相整流的方法。12相脉冲整流的THDV大约为10%~15%,18相的为3%~8%,完全满足国际标准的要求。其缺点是需要专用变压器,不利于设备的改造,成本费用较高;

(4)使用滤波模块组件。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专门用于抗传导干扰的滤波模块或组件,这些滤波模块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还具有防用电器本身的干扰传导给电源,有些还兼有吸收尖峰电压的功能,对各类用电设备大有益处;

(5)开发新型的变流器。大容量的变流器减少谐波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多重化技术。几千瓦到几百千瓦的高功率因数整流器主要采用PWM逆变器可构成四象限交流调速变频器,这种变频器不但输出电压、电流为正弦波,而且输入电流也为正弦波,且功率因数为1,还可以实现能量的双向传递,代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方向;

(6)选用D-YN11接线组别的三相配电变压器。三相变压器中把高压侧绕组接成三角形,低压绕组为星型且中性点和“11”连接以保证相电动势接近于正弦形,从而避免了相电动势波形畸变的影响。此时,由地区低压电网供电的220V负荷,线路电流不会超过30A,可用220V单相供电,否则应以220/380V三相四线供电;

减少或削弱变频器谐波的方法还有:

(1)在变频器与电动机之间增加交流电抗器,以减少传输过程中的电磁辐射;

(2)使用具有间隔层的变压器,可以将绝大部分的传导干扰隔离在变压器之前;

(3)采用具有一定消除高频干扰的双积分A/D转换器;

(4)信号线与动力线分开配线,尽量使用双胶线降低共膜干扰;

(5)选用具有开关电源的仪表等低压电器;

(6)在使用单片机、PLC等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中,在编制软件的时候适当增加对检测信号和输出控制部分的软件滤波,以增加系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6 小结

变频器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它必将更为广泛地使用,但是由于它特有的工作方式,给公用电网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成为电网主要污染源之一,所以,分析和研究抑制谐波的方法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好信号线的抗干扰

信号线承担着检测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任务,毋庸置疑,信号传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控制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做好信号线的抗干扰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信号线上的干扰主要是来自空间的电磁辐射,有常态干扰和共模干扰两种。 常态干扰的抑制 常态干扰是指叠加在测量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这种干扰大多是频率较高的交变信号,其来源一般是耦合干扰。抑制常态干扰的方法有: (1)在输入回路接RC滤波器或双T滤波器。

(2)尽量采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由于这种积分器工作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消除高频干扰的作用。

(3)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再传输的方式,对于常态的干扰有非常强的抑制作用。

共模干扰的抑制 共模干扰是指信号线上共有的干扰信号,一般是由于被测信号的接地端与控制系统的接地端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所制,这种干扰在两条信号线上的周期、幅值基本相等,所以采用上面的方法无法消除或抑制。对共模干扰的抑制方法如下:

(1)采用双差分输入的差动放大器,这种放大器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 (2)把输入线绞合,绞合的双绞线能降低共模干扰,由于改变了导线电磁感应e的方向,从而使其感应互相抵消,如图6示。

(3)采用光电隔离的方法,可以消除共模干扰。

(4)使用屏蔽线时,屏蔽层只一端接地。因为若两端接地,由于接地电位差在屏蔽层内会流过电流而产生干扰,因此只要一端接地即可防止干扰。 无论是为了抑制常态干扰还是抑制共模干扰,都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输入线路要尽量短。

(2)配线时避免和动力线接近,信号线与动力线分开配线,把信号线放在有屏蔽的金属管内,或者动力线和信号线分开距离要在40cm以上。

(3)为了避免信号失真,对于较长距离传输的信号要注意阻抗匹配。 5.在使用以单片机、PLC、计算机等为核心的控制系统中,编制软件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对检测信号和输出控制部分的软件滤波,以增强系统自身的抗干扰能力。

五、总结

干扰的分布参数是很复杂的,因此在抗干扰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措施,既要考虑效果,又要考虑价格因素,还要因现场情况而定。采用的措施只要能解决问题即可,往往过多的抗干扰措施有可能会产生额外的干扰,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上一篇:个人先进事迹报告下一篇:个人年度履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