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技术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某废弃露天采石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涉及某废弃露天采石场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废弃露天采石场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成果资料,分析了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勘测,查明了矿区地质灾害、水土环境污染、地形地貌景观与土地资源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特别是露天采坑不稳定边坡加固与生态恢复、高陡硬质岩坡生态恢复、排土场大量弃渣处置等问题突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恢复难度大。在分析影响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恢复主要因子的基础上,对边坡体按坡角、坡高、岩性以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边坡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治灾和生态恢复模式。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后期生态产业打造,基于系统工程学原理,确定了该废弃采石场恢复治理主体方案:“场地平整、坡面清危与削方、采坑回填、筑台反压、大燕槽、废弃地复垦、生态绿化”,同时对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总体布置。该方案不仅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弃渣处置与生态恢复有机融合为一体,有效地避免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中大量使用混凝土、浆砌石等刚性支挡加固与当地自然乡村景观不协调的弊端,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和充分发挥了治理后生态服务功能,实现了“清、削、挖与填”相平衡的“零外排”生态环保治理的理念。针对露天采坑不稳定边坡与排土场大量弃渣问题,提出了“筑台反压”治灾与生态绿化复合模式,分析了其技术方法与原理等。该技术不仅可有效降低边坡高度与坡度,彻底根治不稳定边坡长期稳定性问题,而且还可消耗大量矿山弃渣,同时还十分有利于边坡生态绿化,特别是保持长期绿化效果。针对高陡硬质岩坡生境特点与生态恢复难点,基于生态工程学原理与“因地制宜、宜裸则裸”原则,提出了充分利用微地貌构建“大燕槽”的生态景观恢复模式,同时构造了槽体与土壤层结构以及养护系统。该技术不仅可有效地克服传统燕槽植生自然涵养水分和保持肥力能力差、长期绿化效果不佳的不足,而且还可极大地促使植物尽快进入免人工干预和自我衍生的自然生长期,减少人工管护工作量。本废弃露天采石场生态恢复技术可为同类矿山提供可借鉴模式。

关键词:废弃采石场;高陡岩质边坡;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

学科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露天采石场生态恢复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矿区与自然环境概况

2.1 矿区开采历史与现状

2.2 地形地貌与气象水文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2.5 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

2.6 小结

第3章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3.1 矿山地质灾害

3.1.1 灾害体基本特征

3.1.2 稳定性分析评价

3.2 水土环境污染

3.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3.4 土地资源破坏

3.5 小结

第4章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研究

4.1 影响因子与边坡分类

4.1.1 影响因子

4.1.2 边坡分类

4.2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4.2.1 治理总体思路

4.2.2 治理工程方案与总体布置

4.3 矿山生态恢复方案

4.3.1 缓坡地带

4.3.2 陡坡边坡地带

4.3.3 急陡坡边坡地带

4.4 恢复治理工程总体方案与布置

4.5 小结

第5章 筑台反压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5.1 露天采坑特点及治理思路

5.2 筑台反压生态恢复技术

5.2.1 筑台反压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5.2.2 筑台反压的特性及技术要点

5.3 工程应用

5.4 小结

第6章 高陡硬质岩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6.1 高陡硬质岩坡的生境特点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

6.3 高陡硬质岩坡生态恢复技术

6.3.1 高陡硬质岩坡生态恢复思路

6.3.2 大燕槽结构设计

6.3.3 养护系统

6.4 工程应用

6.5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经济硕士论文提纲下一篇:采购风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