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2022-10-11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2、感悟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学习重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相关链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一、预习导学

.了解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冽(

)

3.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4.有情感流利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5.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6.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单元

课时共

二、合作探究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三、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江南的雪,可是滋润荚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于的皮肤。②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遂有冷绿的杂草。③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④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⑤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⑥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⑦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⑧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⑨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雪景的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滋润美艳”写出了_____________。

2、第①句中的两个比喻从哪个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第②句写出了什么?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4、第③、④句用“记不真切”来描写,有什么新意?

5、第⑤句写出了朔方的雪怎样的质地特点?

6、第⑦句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使人们感受到了什么?

(二)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XX—XX学年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夏建东

使用时间XX年

鲁迅

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

小组名

_____

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预习导学:

反复诵读课文,在朗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2.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3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二、合作探究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4、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些描写的只是自然界的雪吗?

5、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个“但是”,有什么意味?

三、课堂检测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的绿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节选自《西湖的绿》)

7.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荫荫”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9.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4分)

(1)苏堤的绿:

(2)花港的绿: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导学案(八年级地理)

设计者:陈博文审核人:李荣荣

授课时间:2012年5月 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

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选择题

(1)京沪铁路经过下列哪个城市()

A.武汉B.南京C.杭州D.上海(2)在武汉交汇的铁路线有()

A.京九线B.京广线C.汉丹线D.京沪线(3)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城市是()

A.上海B.重庆C.武汉D.杭州

(4)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A.上海B.长沙C.重庆D.武汉(5)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最大城市B.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2.绘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简述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二、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黄河沿岸没有成为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原因。(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

四、系统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长江沿江地带拥有很多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六、学习感悟:

第三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力》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7.1 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定义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以下内容)

1.力是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一个是 。如,人推车时,对车施加的力称为推力,则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2.小组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力,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表示,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则推导下,托起一只母鸡所用的力大约是 。

探究活动二: 1.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1)拉弓射箭,弓的 发生改变; (2)撑杆跳高,杆的 也发生了改变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 2.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

(1)图1,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2)图2,足球运动员将飞奔过来的球接住,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1)由静止到运动(2)由运动到静止(3)速度大小的改变(4)速度方向的改变。)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是(1) ;

(2) 。

探究活动三:对力的三要素的认识

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3.如右图,分别从A、B两处推门,会发现A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效果与 、 、 有关。

这也就是力的三要素。

探究活动四:对力的示意图的认识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力的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的位置代表力的 ,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 。 例:用20牛的力向右拉物体 画出: 用40牛的力向下压物体

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实验结果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举例:用手拍桌子时,桌子发出了响声,但手也会觉得疼痛。说明手对桌子用力的时候,桌子对手也施加了一个力。

小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的现象。 (1) 游泳的时候,向后划水,人向前进。 (2) 划船的时候,船桨向后划,船向前走。

火箭升空时,向下喷出高速气流,火箭获得了向上的动力。

随堂练习

1.下列作用力中,大小最接近1N的是( ) A.马拉车行走的力 B.牛拉犁耕地的力

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 D. 拔河比赛时每个人对绳的拉力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各图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 )

3.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 A.发动汽车使它从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匀速向右转弯 C.石块在空中越落越快

D.降落伞从空中匀速下降

5.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

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 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6.以下各图下方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7.如图,比较图中b和c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_有关;比较图 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比较图 可知力的效果还与 有关。

8.画出下面各图中力的示意图.

用20N的力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木块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5课导学案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会走向成功)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一、预习导学(一定要认真噢)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主要是把___________组织起来,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_________年起,实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4、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 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改造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走向成功)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当堂检测

1、1953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B为了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C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为了推进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的最大区别是() A受到农民的欢迎 B对所有制进行了改革 C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产状况

3、如果需要那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 A当时农民使用的先进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的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4、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的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的原因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5、下列选项最能说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论断的一组数据是() A合作经济由1.5%

B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C国营经济由19.1%上升为32.3%D公有制经济由21.2%上升为92.9% 6下列没有改变生产私有制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没收官僚资本企业C土地改革运动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7下列哪一种政策是三大改造中队资本数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B兼并 C 赎买 D 没收 [知识拓展]

1、 新中国成立之后是如何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 1949年~1956年是新中国的“过渡时期”,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为这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此之前的已经建立的中央人民政府、社会主义宪法、三大政治制度等相配套,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2、 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建立?

因为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习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这回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政治、经济双重范畴,1954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政治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完成了经济方面的任务。

第五篇: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45课导学案

学校:XXX中学备课组:八年级英语组主备人:XXX审核:XXX年级:班级:组名:姓名:

Lesson 45:Wang Mei’s First E-mail

共8课时,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的词汇:till yet problem advantage disadvantage 2. 识别的词汇:chat

3. 重点:⑴如何使用not…until…和from…till…. /from….until…表达时间

⑵固定句型:①ask/tell sb.to do sth.ask/tell sb. to do sth.

②怎样使用right now

一、 自主预习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的提示完成单词:

① May I sto Li Ming, please. ② Can I take a mfor you?

③ Li Ming won’t be at home teight o’clock. ④ Who athe phone? ⑤ Don’t worry;he’ll be back soon.

⑥ What are the aof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

二、预习自测

把下面汉语翻译成英语

1.收到你朋友的电子邮件__________ 2.给你的笔友发信息_________3接电话_________ 4.等一会儿_________ 5别担心_________6.在网上交谈 _________7她最喜欢的节目_________8.一个好主意_________9.几秒钟_________

10.一个电子邮件地址 _________

三、重、难点点拨(知识拓展) 1.I’mHe is not here. =He is not in. =He is not at home. =He is out.

right now: at this moment / now

right now: at once / immediately立刻;马上

eg:我们马上出发.We set of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e ht o’clock. not…until….=not…till…. 直到…..才….

from…till…. /from….until…(时间上)从…时候到…时候

eg:The mother waited_____ morning_____ night for her son to comeback那位母亲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在等她的儿子回来. wait a moment : wait a minute wait for sb./ wait for sth.等待… ①他正在等公共汽车。

He is _______ _________ the bus. ②比得正在等他的朋友.

Peter was______ _______ his friend. ③他正在公共汽车站等.

He is________ __________the bus station.

● 生成问题 (解决学生预习中出现或新出现的问题)

四、当堂检测 ⑴巩固基础 完成句子:

1.Wait a moment. I have to______(接 )the phone.

2.Brian often____________(收信 )e-mails from his friends in China. 3.There are no________(问题 )for the workers to finish the building in

1 time.

4.Could you take a ________(消息 ) for me, Jim? (2)选择填空

1. The teacher asked me ____ talk with others in class.A. not toB. don’tC. to notD. not 2. My mother made me ____ for her here.

A. waitedB. waitC. to waitD. waiting 3. My cousin told me to ___ English.A. taught himselfB. teach myselfC. taught myselfD. teach himself 4. I am sure you will succeed _____.

A. in the endB. by the endC. on the endD. to the end 5.Can I take a message Kate?A. withB. fromC. giveD. for

6. ----- I called you again and again last night but there was no .

----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A. answerB. askC. requestD. information 7.He won’t be backtwelve o’clock.A. atB. tillC. toD. from

五、课堂小结

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作好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期中政治卷下一篇:部门月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