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022-06-22

第一篇: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

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OHSAS)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这些要素都是围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企业通过建立OHSAS,可以使原有分散的各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检查全部纳入了统一的安全评估体系,从运行体制上有效地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培养、锻炼和提高安全管理队伍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也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规范企业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提高企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全体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OHSAS是现代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标准化和法制化所必不可少的,是现代企业的标志和象征之一。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职业健康安全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机制,可帮助企业规范现有的管理体系,通过引入新模式、新做法,使企业在满足安

全健康法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改进管理质量、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建立起全新的经营战略和一体化管理体系。从体制上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为员工创造一个物理、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完美的工作环境,消除各方面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发挥人员潜能,加强对安全规范的严格执行以及防护设备的有效使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第二、节约开支,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摒弃了传统的事后处理和管理的作法,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将一些安全健康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污染物、伤亡事故、职业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管理体系、技术运作、工艺设计或生产控制不良造成的。通过实施OHSAS,能够对企业的生产运行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在企业内建立一整套管理体系,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率和环境污染,减少用于事故处理、废物治理和防止职业病发生的开支,从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有效消除、降低和避免各类与工作相关的伤害、疾病和死亡事故的发生,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持续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体制。企业建立、实施并保持OHSAS,可通过提高安全健康管理质量,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对事故的预防意识,一方面尽最大努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事故发生时,可通过全面地分析,系统地控制和处理,使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大大减少用于处理事故的开支,满足员工、社会对安全的要求。同时能够搞好与政府、

员工、社区的公共关系,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社会地位,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综上所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中的系统安全思想,目的是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消除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严格控制各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通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有效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提高综合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马向阳

第二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介

80年代末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研究及实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劳工组织(ILO)研究和讨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问题,许多国家也相应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小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在本国或所在地区发展这一标准,为了适应全球日益增加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需求,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 OHSAS18001和 OHSAS18002,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OSHMS,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为迎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企业面临的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规范各类中介机构的行为,国家经贸委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于2001年12月,发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秉承了ISO14001标准成功的思维及管理(PDCA)模式,且由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密切联系和共通之处,其标准条款及相应要求也具备许多共同的特点(从标准要素的示意图,即可看出两个体系的密切联系)。目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已被广泛关注,包括组织的员工和多元化的相关方(如:居民、社会团体、供方、顾客、投资方、签约者、保险公司等)。标准要求组织建立并保持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识别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和程序,以达到法律法规要求并持续改进。在组织内部,体系的实时以组织全员(包括派出的职员,各协力部门的职员)活动为原则,并在一个统一的方针下开展活动,这一方针应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框架和指导作用,同时要向全体相关方公开。

第三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GB/T 28001-2001

批准日期 2001-11-12 实施日期 2002-01-0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GB/T 28001-2001 1 范围本标准提出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旨在使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消除或减小因组织的活动而使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可能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b) 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c)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d) 向外界证实这种符合性; e)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f) 自我鉴定和声明符合本标准。 本标准中的所有要求意在纳入任何一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活动性质、运行的风险与复杂性等因素。 本标准针对的是职业健康安全,而非产品和服务安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3.2 审核audit 见GB/T 19000-2000中3.9.1的定义。 3.3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 3.4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5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6 事件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注:其结果未产生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在英文中还可称为“near-miss”。英文中,术语“incident”包含“near-misses”。 3.7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 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8 不符合 non-conformance 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 3.9 目标objectives 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 3.10 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OHS)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3.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OHSMS) 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份,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12 组织organization 见GB/T 19000-2000中3.3.1的定义。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3 绩效performance 基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 注1:绩效测量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 注2:“绩效”也可称为“业绩”。 3.14 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15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6 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17

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 4.1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4章描述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如图2所示。 管理评审 审核 职业健康 绩效测量 安全方针 的反馈 策划 图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组织应有一个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 a) 适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b) 包括持续改进的承诺; c) 包括组织至少遵守现行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组织接受的其他要求的承诺; d) 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e) 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 f)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 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 4.3策划 策划如图3所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审核 策划 绩效测量 的反馈 实施和运行 图3 策划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含: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提供)。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 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 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4.3.3和4.3.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 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和获得适用法规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3.3目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 法规和其他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 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相关方的意见。 目标应符合职业健康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 a) 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b) 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4.4实施和运行 实施和运行如图4所示。策划 审核 实施和运行 绩效测量 的反馈检查和纠正措施图4 实施和运行 4.4.1结构和职责 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并予以沟通,以便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的最终责任由最高管理者承担。组织应在最高管理者中指定一名成员(如:某大组织内的董事会或执委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承担特定职责,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正确实施,并在组织内所有岗位和运行范围执行各项要求。 管理者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组织的管理者代表应有明确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保按本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b) 确保向最高管理者提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报告,以供评审,并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表明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对于其工作可能影响工作场

所内职业健康安全的人员,应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在教育、培训和(或)经历方面,组织应对其能力做出适当的规定。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处于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意识到; 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在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效益; 在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见4.4.7)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培训程序应考虑不同层次的: 职责、能力及文化程度; 风险。 4.4.3协商和沟通 组织应具有程序,确保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进行相互沟通。 组织应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 员工应: 参与风险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和评审; 参与商讨影响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 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和指定的管理者代表(见4.4.1)。 4.4.4文件 组织应以适当的媒介(如:纸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 描述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b) 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注:重要的是,按有效性和效率要求使文件数量尽可能少。 4.4.5文件和资料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以确保: a) 文件和资料易于查找; b) 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被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 凡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得到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d) 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 对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档案文件和资料予以适当标识。 4.4.6运行控制 组织应识别与所认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组织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进行策划,通过以下方式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条件下执行: a) 对于因缺乏形成文件的程序而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 b) 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 对于组织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建立并保持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 d) 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于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考虑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以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并做出响应,以便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疾病和伤害。 组织应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计划和程序,尤其是在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如果可行,组织还应定期测试这些程序。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检查和纠正措施如图5所示。 实施和运行 审核 检查和纠正 绩效测量 措施的反馈管理和评审图5 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组织应建立交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程序应规定: 适合组织需要的定性和定量测量;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的监视; 主动性绩效测量,即监视是否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运行准则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被动性的绩效测量,即监视事故、疾病、事件1)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 记录充分的监视和测量的数据和结果,以便于后面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析。 如果绩效测量和监视需要设备,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对此类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1)包括3.6注中的“near-miss”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 a) 处理和调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b) 采取措施减小因事故、事件或不符合而产生的影响; c) 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d) 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这些程序应要求,对于所有拟定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其实施前应先通过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评审。 为消除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而采取的任何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

重性和面临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适应。 组织应实施并记录因纠正和预防措施而引起的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任何更改。 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标识、保存和处置职业健康安全记录以及审核和评审结果。 职业健康安全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职业安全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并记录保存期限。 应按照适于体系和组织的方式保存记录,用于证实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5.4审核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审核方案和程序,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以便: a)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 1) 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划安排,包括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 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 3) 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b) 评审以往审核的结果; c) 向管理者提供审核结果的信息。 审核方案,包括日程安排,应基于组织活动的风险评价结果和以往审核的结果。审核程序应既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方法和能力,又包括实施审核和报告审核结果的职责和要求。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组织外部。 4.6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如图6所示。检查和纠正措施 内部因素 管理评审 外部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图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管理评审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他要素。

第四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般要经过OHSMS标准培训、制定计划、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的评估(初始评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设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编写、体系运行、内审、管理性复查(或称管理评审)、纠正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外部审核等基本步骤。

在建立OHS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组织之间的区别和具体生产条件的不同。也就是说,任何组织所建立的OHS管理体系都不能被另一组织照搬照抄。

第二,不同的管理层次需要对标准的条款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认识,层次越高,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应该越高。换句话说,只要求具体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和操作人员学习该标准是远远不够的,组织管理层,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每个人都必须掌握该标准,对该标准有充分的理解。否则,所建立的管理体系是无法保持实施的。

第三,OHSMS标准提供的只是管理标准,也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方法,如果没有最高管理层的承诺,如果离开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力、态度和主观能动性,按照该标准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写得再好,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第五篇: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报告

我国职业健康发展及现状分析

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报告

绪论

在近几年中,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大的关注。中国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非常重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称OSHMS)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尤其是在ISO9000和ISO14000获得成功之后。另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国也应与国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趋势接轨。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相继出台政策,加强法制建设,在职业安全健康体制、企业主体责任、装备设施完善、安全技术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加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伤亡人数逐年下降,2009年事故死亡人数降到9万人以下,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1以下,为0.892, 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进展, 但事故总量仍居高位,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从近年平均统计数据看,我国每天各类事故造成约300人丧生,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职业健康和职业危害形势更为突出和严峻,有超过2亿的劳动者面临着以粉尘和高毒物品为主体的职业危害的威胁,每年仍有许多职工步入尘肺病的群体。职业危害已成为民生关注的热点和社会问题。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 1

我国职业健康发展及现状分析

①、危险源的本质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②、危险源产生原因分析 (1)存在能量及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害物质能损害人员健康、破坏设备、物品性能。

(2)能量、有害物质失控

设备故障(缺陷)、人员失误、管理缺陷、环境因素。 ③、危险源(危害)来自: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缺陷及环境方面的因素。 1.4危险危害因素辩识、评价的步骤

①、按部门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工序;

②、应用“工序—设备—人员分析法”辩识危险源;

③、将辩识结果及对应的风险进行整理,形成部门级危险源清单; ④、汇总各部门辩识结果,形成全公司危险源清单; ⑤、综合应用是非判断法和D=LEC法评价重大风险;

⑥、确定全公司的重大风险清单;将重大风险分解到各部门,形成各部门重大风险清单。

⑦、确定重大风险的控制途径。

- 4

我国职业健康发展及现状分析

增加,个案层出不穷,但总的情况却不清楚,目前的“报告病例”只是“冰山的一角”

2.2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严峻的原因

造成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有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顺、法规标准不健全、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方面的问题。 2.2.1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发展轻健康、重效益轻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红伤轻白伤;

一些地方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条件招商引资,致使企业的立项、准入、监管过程出现把关不严,大量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三同时”审查竣工验收的企业开工投产,带“病”运行;

一些安全监管部门未把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使得工作陷于被动;

一些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置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于不顾;一些劳动者自我防范意识差、保护能力不足。

2.2.2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机制不尽完善 一些地方,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建设进展缓慢。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能从2005年划转到安全监管部门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三分之二的省(区、市)安监部门承接了职能;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的更是屈指可数。

另外监管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检测检验和执法监管手段落后,装备差、信息渠道不畅通等也制约了监管工作的开展,全国自上而下的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

2.2.3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

从当前情况看,《安全生产法》没有对职业健康工作作出规定,《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劳动保护条例》的执法主体是卫生部门,安全监管系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执法从法律体系上还须进一步理顺;部分现行职业卫生标准或陈旧过时、或不切实际,实践中难以操作,一些急需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还没有制定出来。

- 6

我国职业健康发展及现状分析

第十三条 申报——向安监部门

第十四条 预评价——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预评价报告报送安监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第二十二条 检测及评价——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③《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办法》(讨论稿)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

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原则

企业申请-三级发证-属地监管

2.5.2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座谈会(2009.5 宁夏银川 ) 《煤矿企业尘肺危害防治规定》(征求意见稿)

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各接尘作业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数不得少于3个。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测定应由具有粉尘检测资料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煤矿企业应委托具有粉尘检测资质的机构每年对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进行一次抽检,其检测分析结果必须向煤矿安全检察机构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同时向从业人员公布。

- 8

我国职业健康发展及现状分析

的规定。法律一般授权雇主按实际情况管理和控制风险,即:如果雇主能够证明其做法等于或高于标准或守则的规定,则其做法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反如果不能,则必须遵守标准或守则规定的做法。这类规定既保持了规范性要求,又增强了整个法规体系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鼓励雇主广泛实践,大胆创新,促进安全与健康管理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的现代职业安全健康法一般先逐条规定雇主和雇员的义务,明确地要求雇主对确保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的具体责任。其中包括:雇主必须消除风险或将风险降到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为员工提供信息和培训,指导和监督员工安全生产等。近些年来,英国等针对高危行业出台“安全状况报告(Safety Case )”规程,用法律手段要求雇主全过程履行雇主应负的安全责任,同时使之成为政府监管雇主的有力抓手。

对安全状况报告立法产生根本影响的是发生在1988年7月6日位于英国大陆架北海海域帕玻尔·阿尔法(Piper Alpha)石油天然气平台大爆炸和火灾事故,这次事故造成167人死亡,10亿美元平台被毁。英国能源大臣任命卡伦爵士组成政府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调查,调查报告指出:“起初我们认为麻木不仁是职业事故的唯一主要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只要通过监管员队伍的不断扩大,法规的不断扩充,作业者的安全与健康就可以得到保证。”该报告还指出:“我们当前的制度是对国家法规依赖得太多,而对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自我的作用依赖太少,应该纠正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卡伦报告共提出106条建议,其中3条影响最为深远,一是建立安全管理体系(SMS);二是强化自我安全管理;三是提交安全状况报告。这3条强调企业自主建立一个更有效的自我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管理上使企业具有更多的主动性,并要求更多的工人参与安全管理,而政府为建立更有效的企业自我管理提供法规保障。随后英国规定1993年5月31日后所有海上设施都必须提交安全状况报告,并在以后每3~5年更新一次。1995年英国出台了《海上装置(安全状况报告)规程》。

- 10

我国职业健康发展及现状分析

五、结束语

职业健康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卫生和安全水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劳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紧密联系,各国应该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政策和策略,努力改善本国的卫生状况和居民健康水平。

PS:参考文献找我

- 12 -

上一篇:安全技术交底范本下一篇:爱情不要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