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2022-07-18

第一篇: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自然环境污染

1、水污染

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三氮”含量严重超标,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近年污染也明显加重,90年代的水质监测表明,氯化物、硫酸盐、化学耗氧量、“三氮”含量显著高于80年代。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也存在一定问题,全国水质普查全项合格率很低,约在10%。我国目前还有1.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南方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村饮用沟塘水、河水,其“三氮”含量高,与上消化道瘤高发密切相关。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

2、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一大环境问题。

3、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我国废渣和垃圾缺少分类,有些垃圾烧不得,埋不得,处理又缺少较好方法和完整的体系,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国际上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二、室内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个人活动、化学品的应用和室外污染气体的进入。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仍存在较多的卫生质量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市场装修材料甲醛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人造板及其缺口中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样品超标率达56%。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对100多个装修后的家庭或单位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率高达92%。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二至五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一百倍。

三、其他污染

(1)光污染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建筑外墙使用镜面、瓷砖等高反射系数材料日益增多,使城市在日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眩目夺彩;而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已成为明符其实的“不夜城”。再加上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本纸张越来越光滑,使人们几乎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强光弱色”的“人造环境”中。 (2)电磁波辐射

电台、电视台的各种发射塔、雷达、卫生通讯系统、变电站,还有各种电子设备如办公室的电脑、电话、复印机、传真机,家庭的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以及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话等使我们随时可能处于电磁辐射的不良环境。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由环境污染所引发的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能源问题、水资源短缺等日趋严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企业也更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污废处理要求处理企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国家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继续扩大。同时加强科研投入,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能有效改善。

第二篇:我国公安执法环境现状

一、关于王鹏诽谤案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法律制度逐步健全 人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 我国的执法环境较之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还应看到 由于各种原因 执法部门以及执法人员常常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 我们可以将这些干扰因素总结为三点 即“权 钱 情” 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原因 干扰了正常的执法程序 从而导致公平与正义得不到应有的伸张 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受不到应有的保护

王鹏案正是因为“权”的原因 干扰破坏了公安机关正常的办案程序 最终促使利通区公安局跨省刑事拘留王鹏 导致错案的发生

要改善执法环境:

1、仍然要坚持不懈的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最大程度减少其中的漏洞 减小影响执法公正者的可乘之机

2、加快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 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公安机关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法的支持减少执法阻力

3、要完善执法监督体制 加大追究对于破坏执法环境者的法律责任 让敢于以身试法者受到更严厉的制裁 从而在根源上净化执法环境

公安机关如何坚持执法公正:

1、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方针 在政治上 思想上 纪律上 作风上 工作能力上加强教育和训练 提高民警自身素质的同时在思想意识上也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做好人民公仆和忠诚卫士

2、规范执法程序 公安机关要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 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当中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公平公正的维护公民合法群益

3、加强执法监督与奖惩制度 严格执行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与公安机关外部执法监督相结合 净化执法环境 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加大力度对执法工作中秉公执法 清正廉洁 成绩突出的同志进行奖励 同时对执法工作中违法乱纪 以权谋私等行为进行严惩

二、关于实名曝光的分析

首先 宿迁交警部门这种加大交通违法执法力度的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 但实名曝光违法行为人个人详细信息的这种方式有些欠妥 因为公安机关权力是公安机关在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可以行使的权威性措施和手段 是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行使的 并受相应的制约 而现有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赋予公安机关随意曝光违法行为人个人信息的执法权限 公安行政执法程序中也并没有这一项内容

公安机关如何公正的行使权力

1、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正确认识手中权力 做到“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

2、严格遵行执法程序 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不以权谋私 不滥用职权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第三篇: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摘要: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笔者收集了我国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了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也相当严峻的结论。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害人体健康。我国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污染程度在加剧,但污染防治基础相当薄弱。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土壤污染现状的分析,揭示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土壤资源及加强土壤保护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土壤污染;污染现状;重金属; 污水灌溉 ; 固体废弃物; 有机农药

1 引言

目前大陆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受矿区污染土地达200万公顷,石油污染土地约500万公顷,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5万公顷,“工业三废”污染耕地近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达330多万公顷。土壤污染使全国农业粮食减产已超过1300万吨,因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由于污染,土壤的营养功能,净化功能,缓冲功能和有机体的支持功能正在丧失。土壤是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加强研究,采取措施,切实阻止土壤污染继续扩大的趋势,清除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的土壤污染。 2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2.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逐年扩大。根据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对全国24个省市,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万公顷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对全国粮食调查发现,重金属Pb,Cd,Hg,As超标率占10%。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大多数微生物不能使之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2.1.1 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人类活动产生的重金属粉尘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大气,经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特别是汽车运输对公路沿线污染严重。江苏省高速公路两边的土壤“病情”严重,公路两边100米成为铅污染区,铅对土壤的污染已深达30cm,而这一深度往往正是农作物生长的深度,这直接导致蔬菜等农作物中铅含量超标,在30个观测点中,蔬菜中的铅含量最高超标居然高达6倍。专家研究认为污染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的铅和未燃尽的四乙基铅残渣以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进入土壤。专家呼吁在交通干线两侧多种植树木和花卉,不要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我国地质化学勘查学科的创始人,中科院资深院士谢学锦指出,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与我国当前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有很大关系。由于煤炭等资源消耗量大,加重了大气污染,导致了酸雨增加,从而加速了土壤中镉,汞,铅,砷等重金属的累积,造成“中毒”土壤增加。在宁杭公路南京段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两侧污染程度减弱。大气中经自然沉降与雨淋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与重工业发达程度,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交通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污染强弱顺序为:城市-郊区-农村。

2.1.2 随着污水灌溉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污水按来源和数量可分为城市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矿企业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等。由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矿企业污水未经分流处理而排入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和排放,从而造成污灌区重金属Hg,Cd,Cr,Pb等含量逐年增加。根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公顷的污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占46.7%,中度污染占9.7%,严重污染占8.4%。根据《2004年辽宁省环境质量通报》披露,辽宁省8个主要污灌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污染面积达6.46万公顷。污灌区主要污染物质为镉,其次为镍,汞和铜。 2.1.3 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其中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最为严重。这类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我国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约5万公顷,其中的废旧电池对土壤的污染危害巨大。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对长兴县蓄电池企业最为集中的煤山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长兴县煤山镇一带的重金属镉,铅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其污染源就是蓄电池废旧材料的乱堆放。土壤污染使长兴县林城镇上狮村玫瑰花种植基地玫瑰花铅含量超标,销路困难,不光玫瑰花,上狮村的大米,茶叶,桃子,青梅等农产品都被检测含铅量超标,市场前景暗淡。而由于固体废弃物的大量堆积,南京城老居民区土壤中含铅量平均值达到141.6mg/kg,远远超过24.8mg/kg的土壤背景值。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废旧干电池,锂电池,蓄电池等电子垃圾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土壤污染源。据测算,1节一号含汞电池烂在土壤中,可以使1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江苏宜兴的大量陶瓷企业乱堆乱放的废料废渣同样是造成当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重要原因。 2.2 土壤有机物污染现状

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物质主要来源有机农药和“工业三废”,较常见的有有机农药类、多环芳烃(PAHs)、有机卤代物中的多氯联苯(PCBs)和二恶英(PCDDs)以及油类污染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机化合物。另外,农膜对土壤的污染也相当严重。部分污染物质由于其独特的热稳定性能,化学稳定性能和绝缘性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常造成严重的累积后果,特别是某些有激素效应的种类,对人和其他动物的生殖功能有干扰作用或负面影响,对其毒害效果的消除治理是人类面临的一大环境课题。 2.2.1 有机农药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到50- 60 万吨, 其中约有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 每年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 亿公顷以上。农药品种有120余种,大多为有机农药。田间施药大部分农药将直接进入土壤环境中。另外,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及喷洒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也将落入土壤中,污水灌溉和地表径流也是造成土壤农药污染的原因。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农药13.9kg,比发达国家高约1倍,利用率不足30%,造成土壤大面积污染。据陈同斌等人统计,我国目前受农药污染的土地面积已超过1300-1600万公顷。

有机农药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苯氧基链烷酸酯类农药。前两类农药毒性巨大,且有机氯类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对土壤污染较重,有机磷类农药虽然在土壤中容易降解,但由于使用量大污染也很广泛。后两类农药毒性较小,在土壤中均易降解,对土壤污染不大。 2.2.2 多环芳烃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较复杂,其中主要包括矿物油,化石燃料燃烧及木材燃烧产物等。土壤中的PAHs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许多PAHs可致癌,还具有破坏造血和淋巴系统的作用,并能使脾,胸腺和隔膜淋巴结退化,抑制骨骼形成。多环芳烃(PAHs)已成为我国土壤中一类较为常见的有机污染物,由此导致全国主要的农产品中PAHs超标率高达20%以

天津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污染严重,土壤中多环芳烃来源复杂,石油,煤,及其不完全燃烧产物为其主要来源。此外,由于水资源短缺,天津自1958年利用污水灌溉,污灌区面积140000公顷,污灌区土壤遭受严重污染,大气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目前污灌区土壤大多呈黑褐色,有机质含量较高。最大达23.1mg/g(TOC/干土)。根据张枝焕等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中芳香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中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有100种单体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萤蒽,芘等。但含量差别显著,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四环以上芳香烃含量较高且随深度降低较大,而非污灌耕地和北部山区烷基取代物含量较高且随深度降低小,但剖面深部(>40cm)芳香烃化合物组成特征基本趋于一致。这说明天津地区四环以上芳香烃污染土壤较重,且主要分布于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 2.2.3 二恶英

随着我国杀虫剂,除草剂,防腐剂等的生产,金属冶炼以及部分其它农药的使用等,都会使二恶英(PCDDs)进入土壤。城市垃圾焚烧残渣,汽车尾气沉降,纸浆的漂白水任意排放是土壤中PCDDs的主要来源过程。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防治血吸虫病,其杂质二恶英已造成区域二恶英类污染。洞庭湖,鄱阳湖底泥中的二恶英含量也很高。据研究二恶英具有强脂溶性,可渗入人体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结合,改变DNA的正常遗传功能,控制相应的基因活动,从而扰乱内分泌并致癌。 2.2.4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PAEs)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PUC)加工行业,也可用作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润滑剂和去泡剂的生产原料。该化合物具有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如致畸,致突变,或具有致癌活性),可造成人体生殖功能异常,发挥着类雌性激素的作用,干扰内分泌,被人们称为第二个全球性PCB污染物。农业土壤中PAEs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物(涂料喷涂,塑料垃圾焚烧和农用薄膜增塑剂挥发等的产物以及工业烟尘)的沉降,污水和污泥农用,化肥,粪肥和农药的施用,以及堆积的大田薄膜和塑料废品等长期受雨水浸淋对土壤生成的污染。其中土壤污灌可使土壤中DBP和DOP含量增加49倍和72倍之多。 2.2.5 农膜

我国由于大量使用农膜,致使农膜污染土壤面积超过780万公顷,且回收率低,导致其在土壤中残留,影响土壤通气透水,使土壤养分迁移受阻,并因此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2.3 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土壤污染

我国化肥施用量折纯达4100多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成为世界第一化肥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偏高,特别是氮肥施用量更高。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平衡,造成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污染了土壤,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品质。近几年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沙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很少,部分地块甚至减少,有机态养分占总施用养分的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是近几年来引发许多土壤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中科院侯彦林教授说,化肥污染隐蔽性强,且具有长期潜伏性。

2.4 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的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放射性核素使用单位的核废料,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近几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工农业,医疗,地质,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土壤中,这些放射性污染物除可直接危害人体外,还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伤人体组织细胞,引起肿瘤,白血病,遗传障碍等疾病。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土壤氡污染致癌5万例,而天津市区公众肺癌23.7%是由氡及其子体造成的。磷矿石中常伴有U,Th,Ra等天然放射性元素,因而磷肥施用会对土壤产生放射性污染。对我国8个省,地区的磷肥进行测定,磷肥的放射性强度在1.7*10-12-8.21*10-10(Ci.g-1)之间,土壤对核素有富集作用,但有一定限度。

3、参考文献:

[1] 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1):29-31.

[2] 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9,25(5):31-33.

[3] 陈晶中,陈杰,谢学俭,等.土壤污染及其环境效应[J].土壤,2003,35(4):298-303.

[4] 孙铁珩,李培军,周启星.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 赵美微,塔莉,李萍.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修复研究[J].北方环境,2007(6):21 [6] 吴小青.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环境监测,2006,(8)

第四篇: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越趋严重。大气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导致了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恶果。大气污染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经济资源。关注大气环境保护,积极采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清楚的认识当今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有利于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2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数据表明:2012年,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3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统计结果,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SO

2、NO2和PM10进行评价,地级以上城市达标比例仅为40.9%,酸雨污染程度依然较重。

2.1 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从我国大气污染排放量来看,2000年至2011年,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速为19.06%,由2000年的138145亿标准立方米增至2011年的674509亿标准立方米,11年增长了2.39倍。

2011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217.9万吨。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017.2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1.0%;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00.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不含污水处理厂)二氧化硫排放量0.3 万吨。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2404.3万吨。其中,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1729.7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71.9%;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36.6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1.5%;机动车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637.6万吨,占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26.5%,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不含污水处理厂)氮氧化物排放量0.3 万吨;废气中烟(粉)尘排放总量1278.8万吨。其中,工业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1100.9万吨,占烟(粉)尘排放总量的86.1%;生活烟(粉)尘排放量114.8万吨,占烟(粉)尘排放总量的9.0%;机动车废气中烟(粉)尘(颗粒物)排放量62.9万吨,占烟(粉)尘排放总量的4.9%;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不含污水处理厂)烟(粉)尘排放量0.2 万吨。

从地区分布特征来看,颗粒物污染较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的颗粒物污染比较突出,总体上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污染严重。2012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325 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进行评价,其中,186 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超标;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中83 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

3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3.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一是把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克服地区和部门保护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强对各级、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在生产经营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树立环保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为保障群众健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2 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应国家标准

2012年3月2日,我国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污染防治将成为今后工作重点。2012年5月18日,国家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明确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目标指标、工作任务,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规划》的实施,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以下简称《大气十条》),提出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政策举措。

3.3加大环境治理资金的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采取了脱硫优惠电价、“上大压小”、限期淘汰、“区域限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建成运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6亿千瓦,火电脱硫机组装机容量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87.6%。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04%、1.52%、2.21%,氮氧化物排放量上升5.74%。

2011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6026.2亿元,较上年下降9.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7%。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44.4 亿元,比上年增加11.9%,占当年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7.4%;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112.4 亿元,比上年增加3.9%,占当年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35.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469.4 亿元,比上年减少17.9%,占当年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57.6%。

3.4 增强环境监管力度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管理是手段,治理是措施,现如今提出的环保两大体系建设,其中,强化“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正体现出了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各种污染事故的发生;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从根源上对排污企业起到督促、整改的作用;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增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只有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才能保证排污单位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给人类提供一片蔚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

[1]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1年,环保部

[2]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环保部

作者简介:王丽新(1963-),女,河北承德人,助理工程师,大学专科,从事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

联系方式:承德县环境保护局, 067400

承德县下板城镇迎宾路

电 话:13831420885

第五篇: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问题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我们应该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下面是本人对我国环境资源问题作一些探讨,并就如何改善我国环境资源状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2012年6月的《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公报》用一组组数据,展现了中国环境状况和环保进展中的积极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环境和环保中存在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十一五”期间,在能源消费和国民经济年均分别增长6.6%和11.2%,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城市和工业领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2011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2499.9万吨,比上年下降2.0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 看似微小的数据,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这表明,我国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 与之相伴的有更多让人欣喜的消息: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77.9%的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为一级和二级的占76.1%。 《公报》显示,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项目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电磁辐射发射设施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 同时,我国生态建设进展较好。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总面积约1497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433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9%。

喜中有忧,透过《公报》,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环境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内陆诸河等十大水系469个国家控断面中,Ⅰ至Ⅲ类、Ⅳ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1%、25.3%和13.7%。 在监测的200个城市4727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5%,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2011年对全国364个村庄的监测试点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村庄占81.9%;农村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农村土壤样品超标率为21.5%,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较重。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环保任重道远,环境问题在我依旧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下面将分别进行一下具体的阐述。

(1)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文社会因素

“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就与‘人类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前期的生态学更多地显示了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现代的生态学,则更强烈地显示了它的社会属性这一面。”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

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三、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监督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1)完善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必然引起传统的环境保护观念的转变。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污染治理方面应当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 法律的制定要确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在环境资源法律保护方面,应树立整体环境资源观, 用整体观点去看待自然资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司法的力度方面,要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理顺各个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的执法责任和权限。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而执法不力的, 应该由有关机关予以监督。尽可能地防止行政权力缺位、越位现象的发生。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优化能源结构以提高能效

提高能效和开发利用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根本在于科技进步,既要继续扩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又要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环保科技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投入,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开发和应用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如洁净煤、煤层气利用,绿色照明、再制造等。

因此我们可以效仿,加强环保科技的投入,加速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得强化环保科技内容,提出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还大力培养环保科技人才,满足对环保产业发展和执法队伍人员的需求。

(3)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间顿,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6月

[3] 《为什么要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日报,2004年12月

[4] 《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华夏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文化产业公司介绍下一篇:文化产业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