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理念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12

研究性学习理念是指通过学生的自主研究,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通过自己动手实践, 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措施, 这种理念重新恢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对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既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因此, 需要对研究性学习理念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主题, 主动地对主题内容进行了解, 发现其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通过实践动手, 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1]。

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生并不是孤立进行学习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方式接受学习任务, 探讨知识内容, 实现对课程主题的深入研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思维会转变, 从“我得学”变成了“我想学”, 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其运用到职业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二、研究性学习理念在职业高中教学中呈现的特点

一方面, 研究性学习理念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呈现开放性特点, 基于职业高中生源的基础能力来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 对化学的兴趣更是不高, 所以更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内容, 都有着无限的自由, 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 调动自己的思维, 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灵活的运用化学知识, 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好化学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2]。

另一方面, 研究性学习理念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呈现实践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为职业高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而且这种实践可以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 打破了原本学生独自学习的状态, 加强了学生与外界的交流, 而且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还会鼓励学生加入到动手实践中, 了解化学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性学习理念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一) 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处在封闭状态中,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教师和教材, 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长期下去, 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 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资料, 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自主地展开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锻炼了学生思维, 而且研究性学习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摆脱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教材的学习模式, 实现想要学习化学的理念转变。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将课堂中学习主体的地位归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如何选择学习模式, 如何确定思考方向, 避免学生在复杂知识内容迷失探索方向, 从而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兴趣[3]。

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查询学习知识和内容, 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浏览和理解, 丰富了知识储备,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有所提升, 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培养了积极实践、主动探索、乐于思考的习惯, 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例如, 职业高中化学教师在教授职业高中有机化学课本中化学基础乙烯这一部分内容时, 会涉及到乙基溴 (CH3CH2Br) 与氢氧化钠 (Na OH) 的醇溶液反应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内容, 进行研究性学习。

实验中, 两种物质在产生化学反应时, 会有气体产生, 但教师会向学生提出通过合理的检验方案, 证明这些产生气体就是乙烯气体的问题, 教师在提出这样的问题后, 不要立即向学生阐述答案, 要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资料查询或向他人请教的方式, 设计出进行气体性质检验的方案, 可以在下次课堂上, 进行演示。

其中有很多同学都自主研究出了检验方案, 具体的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方案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气体排入到溴水中, 观察溴水是否会褪色, 如果有褪色情况出现, 则代表其产生物体是乙烯气体[4]。第二个方案是, 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高锰酸钾 (KMn O4) 溶液中, 这种溶液呈酸性, 如果通入后高锰酸钾 (KMn O4) 溶液有褪色情况出现, 则也代表其产生气体是乙烯气体。

在学生展示过自己的检验方案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这样有些学生会提出自己的不解, 学生在解答后, 会加深这位学生的理解;有的学生也会提出这个设计方案的不足, 学生在了解后, 也会改进。

教师在最后也要进行整体的总结, 首先还是要表扬学生自主学习表现优异, 让教师倍感欣慰。但对于第二个设计方案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疑惑, 乙基溴 (CH3CH2Br) 与氢氧化钠 (Na OH) 的醇溶液反应实验中也会产生HBr蒸汽, 其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也会导致高锰酸钾 (KMn O4) 溶液出现褪色情况, 不能仅凭这一点就断定是乙烯气体, 也可以是HBr蒸汽, 面对这样的提问, 学生也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5]。

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 通过案例的叙述可以发现,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一直都处在学习主体地位, 而且是自主探索实验以及思考问题, 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二) 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时, 教师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实验、实践、调查、讨论、分析中, 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化学问题,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目前职业高中化学在教学中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以就出现了学生了解理论知识, 但在实践中无从下手的问题, 这样的学习效果差,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深刻, 还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例如, 在教学卤素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 研究家中常用漂白粉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是否会变质, 是否会丧失漂泊性能。在这些问题提出后,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 用实物进行验证。如果学生实践中遇到问题, 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解决, 实在不能解决的再向教师请教, 这样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水平。总而言之, 研究性学习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以应广泛地推广到更多的课堂上,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连接】

元素周期律 (Periodic law) , 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 (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 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系统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世纪60年代化学家已经发现了60多种元素, 并积累了这些元素的原子量数据为寻找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锡尼等分别根据原子量的大小, 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 发现元素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变化的规律。

1868年, 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这个规律的发现是继原子-分子论之后, 近代化学史上的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它所蕴藏的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对以后整个化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提出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 这一理念的提出, 改变了职业高中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方式, 目前, 这种理念已广泛的应用到了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 从实践效果来看, 有效地提高了化学教学质量,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职业高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崔宏娟.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职业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J].小作家选刊, 2016, 23 (17) :50-52.

[2] 张春红, 徐晓冬, 董红星等.精细化学品化学课程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化工, 2017, 44 (1) :154-161.

[3] 李昔辞.在新课程背景下, 中学生化学研究性学习兴趣提高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 (教育理论) , 2015, 19 (7) :43-44.

[4] 蒋达洪, 黄敏, 贾惠芳等.化学选择性的研究性实验教学:1-苯基丁-3-烯-1-酮的制备[J].化工高等教育, 2015, 32 (5) :68-71, 81.

[5] 马文艳.中美高影响因子化学类科技期刊研究性论文标题用词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 (1) :65-68.

上一篇: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下一篇:浅谈领导干部依法行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