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设施检测记录

2022-06-28

第一篇:防雷设施检测记录

防雷设施检测验收合同

合同编号: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甲方:

乙方:山西省雷电防护监测中心

为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高防御雷电灾害的能力,确保甲方各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山西省气象条例》、山西省防雷减灾办公室《关于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督促检查工作的通知》(晋雷办发【 】 号)有关规定或要求,经双方协商,制订如下合同并共同遵守。

乙方于年月开始对甲方所有的厂房、烟囱、油库等建(构)筑物的防雷设施进行安全检测,届时甲方派专人予以配合,并提供相关建(构)筑物及设备的技术资料。

一、检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 号

《中国气象局令》【 】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山西省气象条例》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山西省防御雷电管理办法》

二、检测的重点场所、项目及内容:

1、检测的重点场所: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

一、

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2)化工生产或储存场所;

(3)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4)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计算机信息机房等公共服务系统的主要设施;

(5)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它场所或者设备。

2、检测项目:

(1)接闪器;

(2)引下线;

(3)接地装置;

(4)防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和电涌保护器;

(5)防静电;

(6)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检测;

(7)新增和维修整改后的避雷设施;

(8)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应当检测的其它项目。

3、检测内容:

(1)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保护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2)有无因挖土方、敷设其它管(线)路或者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3)各处明装导体有无锈蚀或者因机械力的损伤而折断的情况;

(4)引下线近地面部分的保护处理有无破坏的情况;

(5)断接卡有无接触不良的情况;

(6)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是否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情况;

(7)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有无沉陷的情况;

(8)电涌保护器劣化性能指示,以确定其是否处理正常状态;

(9)各机柜、柜内设备、等电位端子与外界连接情况;架空进线是否接地;光缆是否做了防雷处理;电源防雷、信号防雷等情况;屏蔽情况、等电位连接、静电情况;

(10)各种防雷设施的技术指标。

三、检测费用:

根据防雷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晋价服字【 】 号文件)的相关规定,经双方协商,检测费用为元。

四、结算方式及期限:

乙方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检测、验收,并在检测验收合格后,出具合格证。全部工作结束后甲方支付检测费用。

五、违约责任:

1、乙方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完成检测、验收并出具合格证的,每迟延一日,应当向甲方支付本合同金额%的违约金。

2、检测项目、内容有安全隐患的,乙方在检测、验收完毕后,应向甲方提出,否则应当赔偿甲方因安全隐患造成的损失。

3、本合同项下乙方应承担的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等,甲方可以要求乙方直接支付,也可以从检测费用中扣除。

六、终止合同:

1、合同任何一方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终止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2)合同另一方解散、被吊销营业执照、进入破产或清算程序的。

2、甲方在以下情况下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

(1)乙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示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的;

(2)未经甲方事先书面同意,乙方擅自部分转让或全部转让其应履行的合同义务的;

(3)乙方迟延履行合同超过周的;

甲方依据本条的约定解除合同的,可以要求乙方支付元的违约金。

七、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双方协商解决或向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其他约定事项:

1、对本合同的任何变更或补充均需通过书面形式进行。

2、合同任何一方在签订或履行本合同过程中知晓的对方的非公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权、商标权、工业设计权或商业秘密等)均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或擅自使用。否则,因此而造成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泄露方或擅自使用方承担。

3、合同任何一方均应将本合同及附件内容视为保密信息,除为履行本合同的目的外,不得泄露给任何第三方。否则,因此而造成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泄露方承担。

4、因甲方履行本合同违约时,甲方只赔偿乙方的直接损失。本合同项下甲方因违约所应承担的违约金和损害赔偿金数额累计不超过元。

5、双方确认,任何一方在签署本合同前已仔细地审阅过合同(包括其所有附件)的内容,并完全了解合同各条款的法律含义,清楚地知晓己方的权利与义务。

6、本合同的附件包括:

(1)。

(2)。

本合同的附件作为本合同的一部分,双方均应当执行,附件与本合同的内容不一致的,按照□本合同□附件的约定执行。

7、本合同履行期限个月,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8、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9、本合同一式份,甲方执份,乙方执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账号:账号:

第二篇:建设项目防雷设施验收检测

所属机构:市气象局(青岛市)

事项类别:便民服务事项

办理期限:

承诺期限:5工作日

法定期限:5工作日

clear 办公地点:市南区 香港中路 17号 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三楼气象局窗口

联系电话:0532-85916580

监督电话:0532-85916579

1、办理条件

clear

大楼主体施工竣工,防雷装置安装完毕。

2、所需申办材料

clear

《防雷装置验收检测申报表》原件1份 (1份 ,出具单位:建设单位 )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意见书》复印件1份,施工中如有变更需提供相关变更文件原件1份 (1份 ,出具单位:建设单位 )

施工单位的资质证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证的复印件各1份 (1份 ,出具单位:防雷施工单位 )

施工单位施工方案原件1份 (1份 ,出具单位:防雷施工单位 )

防雷产品出厂合格证复印件1份 (1份 ,出具单位:建设单位 )

防雷产品安装记录表原件1份 (1份 ,出具单位:建设单位 )

建设单位委托办理授权书原件及身份证复印件1份 (1份 ,出具单位:建设单位 )

3、办理流程

clear

环节名称

办理内容

办理地点

办理部门

受理申请 受理申请 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17号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三楼气象局窗口 青岛市气象防雷中心

验收检测,出具《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验收检测,出具《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17号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三楼气象局窗口 青岛市气象防雷中心

缴费办结 缴费办结 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17号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三楼气象局窗口 青岛市气象防雷中心

4、收费标准

clear

收费名称

收费标准

收费依据名称

依据

防雷检测验收技术服务收费 按建筑面积收费,0.90元/㎡,

一、二类建筑加收25%; 山东省物价局关于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复函(鲁价费函[2013]81号) 收费依据文件

防雷检测验收技术服务收费 雷电浪涌保护器检测,100元/台.次。 山东省物价局关于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复函(鲁价费函[2013]81号) 收费依据文件

5、办理条件依据 clear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二十三条第二款: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有气象主管机构参加。

《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二十条第三款: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竣工后,应当经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行政审批相关服务事项目录的通知(青法制〔2010〕66号)

第70项: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行政审批相关服务事项目录的通知(青法制〔2010〕66号)中第70项公布事项

6、设立依据

clear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二十三条第二款: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有气象主管机构参加

《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二十条第三款: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竣工后,应当经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行政审批相关服务事项目录的通知(青法制〔2010〕66号)

第70项: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行政审批相关服务事项目录的通知(青法制〔2010〕66号)中第70项公布事项

7、申报材料依据

clear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向气象主管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同时验收防雷装置。

第三篇:防雷设施安全检测项目与内容[大全]

一、防直击雷装置检测

1、接闪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格);

2、引下线:型材、规格、敷设方式;

3、接地装置:敷设方式、型材、规格、接地电阻。

二、防侧击雷检测

1、均压环检测;

2、外墙金属结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3、竖直敷设管道与防雷装置连接;

4、其它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三、等电位措施检测

1、进出建筑物等电位连接:金属管道、电力线路、通信线路;

2、屋顶天面(LPZOB区)等电位连接:接地体、引下线、等电位连接带、天面金属构架之间的等电位连接;

3、室内等电位连接:电力线路、通信线路、金属轨道、变配电系统接地装置、SPD电涌保护器安装位置;

4、电源线、信息线路在建筑物进出处SPD电涌保护器状况。

四、屏蔽检测

1、电力电缆;

2、通讯计算机等信息线路;

3、屏蔽物型材、规格及敷设方式;

4、屏蔽线路与防雷接地连接方式。

五、防雷电波侵入检测

1、低压线路、信息线路铠装或敷设方式;

2、架空金属管道、埋地金属管道接地状况;

3、电力线路、信息线路电缆引入处的接地状况;

4、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SPD电涌保护器状况。

第四篇: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确定技术规范

1总则

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防雷安全隐患,规范检测工作的量化操作,确保防雷防静电安全设施的性能有效,依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统一管理的原则,特制定本规范。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监督检查和检测。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057-94 2000年版本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89-98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 50177-93 氢氧站设计规范

GB 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GB 15599-1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200-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QX 2-2000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QX.10.1-2000 浪涌保护器 第一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YD 5003-94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HG/T 20675-1990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4 术语 4.1 建筑物 是指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4.2 构筑物

是指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 4.3 电涌保护器

主要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引导泄放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4.4 配电室

非专业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发电、变电、蓄电和供电设施集中放置的专用和通用建筑物。 4.5 计算机房

计算机系统主要设备放置的地点或计算机设备相对集中场所。 4.6 检测点

指防雷检测中接地电阻测试仪和其它测试设备的接触点或根据防雷设施结构应该确立的检查点。 5 安全检查检测部位及检测点的确定

5.1 建(构)筑物 5.1.1 建(构)筑物避雷带:依据“防雷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和一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12米”, 二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18米”和 三类防雷建筑物“其间距不应大于25米”的原则,首先将建筑物每个凸角确定为必须检测点,再根据检测点间距增加中间检测点,使其两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各类建筑引下线的间距。

5.1.2 避雷网按交叉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

5.1.3 建(构)筑物天面的避雷针(杆、塔)、天线、水箱、放散管、通风管、金属构件等,按其个数确定检测点。

5.1.4 建(构)筑物上的金属防护栏、金属管道、太阳能热水器、广告牌、金属门窗、玻璃墙幕的金属框架、防晒棚、装饰物等按照其结构、形状参照一类、二类、三类建筑物防雷引下线间距规定确定检测点。 5.1.5 进出和连接建(构)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其它长型和变型金属物体,按使用性质和接地要求确定检测点;但每根最少确定二个检测点。

5.1.6 建筑物内附属设施

5.1.6.1 建筑物供电系统:配电室按等电位连接系统的接地点和设备的接地连接点确定检测点、总配箱、区域配电箱、用户配电箱和终端配电设施,按设备规格,依箱(盒)内应该设立接地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

5.1.6.2 电梯系统:电梯机房及机房内配电设施参照计算机房确定检测点;道轨、井道内的等电位连接排按接地点每条确定两个以上检测点;轿箱、召唤器、电梯门、楼层显示器按设备个数确定检测点。

5.1.6.3 管道井、线路井:从入口开始至大楼顶层终端,按每层每井不少于1个检测点确定,两检测点间距大于6m时中间应增加检测点。 5.1.6.4 消防、安防、语音、图像、数据系统:相关监控制室、操作室、中继室等和专用配电设施参照计算机房确定检测点;总配线箱、区域配线箱、终端配线箱和电涌保护器等按设备数量确定检测点。

5.1.6.5 金属管道、线槽、线桥、线架等:首先确定端头为检测点,再根据设备结构确定中间检测点,消防、给排水、暖气等每根管道不得少于两个检测点,穿线金属管、线(槽、桥、架)等测点间距不得大于6m。

5.1.7 构筑物(古塔、水塔、塔吊、锅炉、烟囱、铁塔 、罐储及其它孤立高耸的构筑等):一般按其大小、形状、结构参照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确定检测点;其附属避雷针按5.1.3确定检测点;水塔上下水管道等电位接地,按进出管道根数确定检测点。配电系统参照5.1.6.1确定检测点。 5.1.8 锅炉房

5.1.8.1 锅炉房建筑体根据使用能源类型,按照建筑物防雷

一、

二、三类要求确定检测点。

5.1.8.2 烟囱参照5.1.7确定检测点,但高度40m以下每个烟囱不得少于三个,40m以上的不得少于五个;金属烟囱按二个检测点确定。5.1.8.3 锅炉主体、操作台、配电箱按布设情况及设备结构确定检测点。

表5.1-1建筑物天面检测点确定

表5.1-2建筑物外附属物测点确定

5.2 民用供电设施

5.2.1电力室建筑体:通信、广播电视、医疗设备、重要机房、重要场所、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场所的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大型企业和生产弱电设施产品企业的配电房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中、小型企业和其它的配电房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2.2 配电设备系统:单位高压配电柜、低压总配电柜、分配电柜、供电终端设施以及操作台等,按其配电柜(箱)的个数确定检测点,柜(箱)内的零线排、安全保护地线排、接零、接地点等按设备的连接结构确定检测点。

5.2.3 配电室:总接地、等电位接地排等按设备接地点数量确定检测点;低压避雷器、进出电力室的电缆护套及穿线管接地、直流变压器、直流蓄电箱、传输信号机柜和电涌保护器、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重复接地,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5.2.4 发电室(油机室):发电机、配电箱、避雷器(含电涌保护器)、进出发电室穿线管或电缆金属护套,按个(根)确定检测点。

5.2.5 高、低压变压器:工作接地、安全保护地、避雷器接地等按个确定检测点。

5.3 弱电设施

5.3.1 各类弱电设施机房及场所的建筑物:根据技术规定要求,按“5.1建筑物”相关内容进行检测确定检测点。

5.3.2 室外设施:建筑物上的馈线拉杆、避雷杆、旗杆、导航灯穿线管、电涌保护器及其它金属物件等,按个数确定检测点;通信塔按二个测试点确定检测点;线路支架(含吊挂钢交线)、彩灯穿线管、铠装电缆、防护栏,广告牌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各类(卫星、微波、雷达、通信)天线等,按结构、形状确定二个以上检测点。

5.3.3其它电器及电子系统:所在建筑参照5.1.1按不低于二类防雷建筑确定检测点;设备用电部分参照5.2.2确定检测点;机房内布设设施按A级电子信息机房确定检测点。

5.3.4信息系统室内设备:进出线口接地汇流总排,进出线处电缆金属护套接地(或电涌保护器接地)、机柜、走线架、吊挂铁件、前端箱及电涌保护器,各类通信(广播电视、微波、卫星、雷达、)设备及电涌保护器,医疗设备、操作台、手术台、控制台及控制系统电涌保护器、工作接地点、屏蔽接地、汇流排接地、防静电泄流排、空调、监控系统电涌保护器、消防报警系统电涌保护器、金属门窗、机房配电箱及电涌保护器、UPS、应急照明系统电涌保护器、等电位接地排等,各类进出管线、金属竖井、通风管、等电位接地系统等分别按设备结构、形状,依照接地点的数量确定检测点。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参照5.3.7确定检测点。

5.3.5 配电室:参照5.2的相关内容确定检测点。

5.3.6 高压氧舱:参照5.4.4.相关内容确定检测点. 5.3.7计算机房及信息系统

5.3.7.1 A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B、C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二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D级电子信息机房按三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建筑物上的各类天线、广告牌、屋面较大金属物件等参照5.1.3-5.1.4确定检测点。

5.3.7.2 计算机数据处理、交换、集线器等设备,各类电子医疗设备,进出馈线信号避雷器、室内较大金属物件、计算机主机、空调、监控器,按台数确定检测点;各类机柜,操作台,控制台,按结构大小确定检测点。 5.3.7.3 进出机房的各类金属穿线管、暖气管、集线架、架空线路承载钢绞线、光缆承重金属线、总接地线,按5.1.5确定检测点。

5.3.7.4 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按5米间距确定检测点。汇流排、均压环,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3.7.5 配电室:发电机、机房低压总配电柜、专用配电箱、电涌保护器、穿线管、蓄电箱、UPS、工作接地、进出线路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外皮、总接地,按个确定检测点;柜(箱)内的设备按设备数量确定检测点。

5.4 危险化工场地

5.4.1 石油库

5.4.1.1 金属罐、地上或管沟的输油管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1.2 金属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法兰盘(过渡电阻)、管线金属件按个(组)数确定检测点。

5.4.1.3 进出和连接人工石油洞的各类金属管、线、呼吸管、金属通风管,按根(组)数首先确定二个检测点;当长度超过50米时增加检测点。 5.4.1.4 装卸油品台:固定设备、法兰盘、计量仪表、鹤管、防静电栓、配电箱、避雷器,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栈桥、铁轨按每隔12米一个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1.5 石油库区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4.1.6 石油库区低压配电柜(箱)、安全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避雷器接地、进出穿线金属管与铠装电缆外皮接地,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

5.4.1.7 石油库区计算机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网络信号线避雷器接地、电源系统避雷器接地、设备安全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参照A级电子信息机房设施,分别按接地点个数确定检测点。 表5.4.1 石油库检测点确定 5.4.2 汽车加油(气)站

5.4.2.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分别按个数确定检测点。5.4.2.2 露天储油罐和建(构)筑物内储油罐按每罐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地上或管沟的输油管按每根二个检测点确定;法兰盘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罐区设避雷塔(杆),按每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2.3 地埋储油罐按呼吸管(阻火器)、量油孔、法兰盘的个数,分别确定检测点。

5.4.2.4 卸油(气)台防静电栓、加油(气)信息系统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外皮接地点、加油(气)机、加油(气)枪、加压泵、压缩机、报警器,分别按个数确定检测点。加油(气)管中间有断接的根据断接点情况增加检测点。 5.4.2.5 配电室:配电柜安全保护接地、避雷器接地、消防泵、金属穿线管接地、等电位接地、铠装电缆外皮接地按个(根)数确定检测点。 5.4.3 液化气站、天然气站

5.4.3.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4.3.2 罐区:贮气罐、残液罐、观察台,分别按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法兰盘、安全阀、报警装置、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3 地上或地沟输气管道、消防管道、分别按每根二个确定检测点;当长度超过50米的增加检测点。

5.4.3.4 泵房:输气泵、计量仪表、机柜、法兰盘、等电位总接地、电源穿线管、配电箱、避雷器、报警装置、金属门窗、金属通风口等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5 冲气间:冲气枪、抽残枪、输气管道、法兰盘、电子(台)称、报警装置、穿线管、防静电等电位接地、金属门窗、通风口、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3.6 避雷塔按每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3.7 卸气台:液相管、气相管、防静电栓、按组数确定检测点;装卸栈桥、输气管道、法兰盘、阀门、铁路轨道、构架、鹤管,分别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3.8 配电室:参照5.4.2.5确定检测点。

5.4.4 氢氧站(含乙炔站)

5.4.4.1 建筑物及防晒棚,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4.4.2 罐区:贮气罐、分离(转换)设备、避雷塔、按每罐(个)二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排放管、安全阀、法兰盘、分别按组数确定检测点;架空管、金属构架、分别按接地点确定检测点。

5.4.4.3 制气(加压)车间:金属构架(件)、各类生产设备、法兰盘、阀门、加压(压缩)机、金属门窗、等电位排、报警器及其它金属柜体等按组数确定检测点。

5.4.4.4 冲气间:冲气咀、法兰盘、阀门、金属门窗、金属构件、防静电总接地、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5.4.4.5 配电室:参照5.4.2.5确定检测点。

5.4.4.6 各类金属管线,参照5.4.3.3确定检测点。

5.4.5 危险、化工企业

5.4.5.1 建筑物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5.4.5.2 避雷塔按每个塔体两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3 爆炸危险环境入口处外侧裸露金属体、防护栏杆、金属门窗、金属支架、静电泄流触摸器,按个确定检测点。

5.4.5.4 生产区:各类固定的金属设备、管线、法兰盘、排放管、安全阀、支架、泵、电机、过滤器、缓和器、金属附件、非金属管段屏蔽、配电箱、避雷器、穿线管或铠装电缆、各类生产消防管道、机柜、等电位排,按个数确定检测点;罐体、塔梯、操作口,每个按两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5 装卸区:所有设备、管道、法兰盘、构建物金属体、铁轨、防静电端子、栈桥、鹤管、计量仪表、配电箱、避雷器,按个确定检测点;装卸、存放导电地坪,按每12米一根引下线确定检测点。

5.4.5.6 低压总配电:配电柜、配电箱、避雷器、总接地、进出穿线管或铠装电缆,按个确定检测点;独立配电房按一类防雷建筑物确定检测点。

6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防雷装置监督检测点的确定

6.1 建筑物主体面积与防雷装置监督检测(验收)点的换算

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第3.2.4条、第3.3.3条、第3.4.7条的规定,依不同类别的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的一半为边长,按围拢法围拢面积折合计算检测点。围拢法原理如图所示,具体计算按下式。 L/2 L/2

计算公式: n=8s/L2

式中 n——检测点数;

s——建筑物总面积,单位m2,由设计图纸查得;

L——不同类别防雷建筑物避雷带引下线的间距,单位为m。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条的有关规定,

一、

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L分别取12m,18m和25m。

例如:某二类防雷建筑的建筑总面积为5000m2,则:

n=(8*5000)/(18*18)=123(点) 6.2 建筑物上的附属设施:参照5.1.3-5.1.5确定检测点。

6.3 建筑物内的附属设施:参照5.1.6确定检测点。

6.4 配电系统:参照5.2.2确定检测点。 6.5 建筑物通信、有线电视交接箱、数据系统接线箱、电涌保护器(含按规定应该设计、安装的电涌保护器):按个数确定检测点。

6.6 进出建筑物的管线及等电位接地系统:按5.1.5确定检测点。

6.7 建筑物内外的其它设施:根据用途按第5章节的分类确定检测点。

7 检测内容

7.1 避雷针: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防腐措施、安装高度、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焊接工艺、针体垂直度。 7.2 避雷带(含避雷网):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搭接长度、焊接工艺、支撑高度、支撑间距、曲率半径、环路电阻。

7.3 引下线: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装位置、固定器件、固定间距、搭接长度、焊接工艺、利用系数。 7.4 人工接地装置: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置深度、安装位置、安装形式、焊接工艺、防腐措施、降阻措施、接地电阻。 7.5 自然接地装置:接地材料名称、规格,利用主筋根数,桩柱的利用系数,桩、柱电阻平衡度,土壤电阻率,地下同位含水量,焊接情况,综合电阻。

7.6 天面金属物体,竖井金属器件,各类金属管道,电梯,高低压电器设施保护、重复接地。

7.7 避雷器材:型号,参数,保护级数,安置位置,引下线材料的名称、规格。

7.8 均压环(防侧击雷):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安置深度、位置,环的间距,敷设方式,连接方式,与竖井的连接,与柱筋的连接。

7.9 防静电设施:材料名称、规格,质量评定,机械强度,导电性能,静电地板电阻率,限流电阻,金属、导体对地绝缘率,接地连接方式,接地材料名称、规格,各接点的过度电阻,防腐措施。

8 没有包括在本规范内的防雷设施检测,按照其他规范要求确定检测点。

第五篇: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自检) 检测报告 受检对象名称: 受检单位名称: 检 测 类 别: 声 明

⒈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⒉ 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复制本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⒊ 本检测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⒋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⒌本检测报告仅对本次检测时的建(构)筑物、设施及其防雷装置(措施)有效。

第1页

批准: 审核: 主检: 编制:

第2页

第4页

共页 第页

上一篇:法律专业调查报告下一篇:父母感人至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