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社区防治中全科医生的能力作用和胰岛素的合理应用

2023-02-22

糖尿病病因复杂 , 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和生活方式有关系 , 不能完全治愈 , 一般在发生并发症或急性症状时 , 由全科医生诊断治疗。在病情稳定期 , 仍需要定期随访、督促以及规范化治疗 ,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 使其正确认识疾病 , 并主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改变生活方式是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根本性措施。但是 , 改变生活方式是一项艰难、长期的工作 , 特别是对行为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的实施更必须做到系统性、长期性 , 只有提高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 , 才能促使其改变生活方式。所以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发挥社区医疗所具有的综合性、人性化、可及性、协调性、连续性优势 , 合理应用社区资源 , 加大糖尿病社区防治工作力度 , 实施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 ,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 , 转变生活方式 , 减少危险因素 ,并合理应用胰岛素 , 达到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1 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社区防治糖尿病的能力

1.1 了解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包括糖尿病对机体机能、脏器功能、生理的影响;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疾病发病机制与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等。

1.2 掌握糖尿病发生与个人心理行为间的关系

包括个人饮食习惯、运动、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发生间的关系;不良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消除心理压力 , 更好地防治糖尿病。

1.3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指导内容包括健康膳食的要求、标准;有助于调节血糖的食物;个性化的膳食方案;坚持合理饮食的方法。

1.4 指导运动锻炼

体育锻炼对疾病恢复的促进作用 , 包括运动与糖代谢的关系;制定病人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置;怎样提高病人参加运动的积极性等。

1.5 指导降糖药物的应用

掌握常用降糖药物的种类、功效、禁忌 , 选用药物的步骤、要求 , 以及特殊病人实施综合药物治疗的方法等。

1.6 掌握疾病监测方法

包括血脂代谢、血糖代谢的监测与管理;并发症与药物治疗的监测管理;饮食与体质量的监测、管理;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的监测管理。

2 全科医生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

全科医生开展糖尿病社区防治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 , 使其建立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 , 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机体代谢情况 ,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控制并发症的发展 , 进而减轻因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 ,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全科医生在糖尿病社区防治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2.1 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全科医生依托社区网络 , 能更好地对糖尿病病人实施行为干预、健康教育 , 通过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 , 提高居民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水平 , 了解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常识 , 从而重视自我保健 , 达到预防糖尿病的目的。全科医生利用社区网络 , 可以为糖尿病病人成立一个专门俱乐部 , 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病友交流活动 , 让患者与患者 , 医生与患者进行交流 , 提高教育效果。

2.2 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

全科医生可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筛查重点人群等方法 , 发现早期糖尿病患者。全科医生的工作是面向社区群众的 , 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在糖尿病重点人群筛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 全科医生可以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广泛的糖尿病筛查活动 , 实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2.3 发挥家庭的预防、控制作用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 可将病人家属视为高危人群。全科医生可合理利用病人的家庭资源 , 实施糖尿病防治。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 促使整个家庭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家庭成员间相互监督、帮助 , 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 , 运动的必要性 , 良好心态对于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 最终达到糖尿病三级预防的目的。

2.4 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 , 全科医生的工作重点为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 这是因为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其生活方式有关联。全科医生在开展健康教育时 , 不仅要传授糖尿病防治知识 , 更要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全科医生来说 , 不仅要掌握疾病的理论知识、药物治疗方式 ,还应当掌握非药物疗法 , 从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 , 获得患者的信任。这不但有助于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展开 , 还能让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 在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 从而有效提升糖尿病防治效果。

3 胰岛素合理应用的健康教育

3.1 应用适应证

1 1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2经过严格的饮食治疗 , 运动疗法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者。3合并有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等短期使用。4应激状态时 , 如重症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等短期使用。5妊娠时宜全程使用。6伴有严重心、脑、肾、肝、眼、神经等慢性病变等。7营养不良型糖尿病。8如垂体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和库欣病等合并糖尿病、胰源性糖尿病等继发性糖尿病者。

3.2 消除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心理

通过加强对患者心理的疏导 , 可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患者一般在患有糖尿病后都产生恐惧心理 , 多数患者认为可对胰岛素产生严重的依赖性 , 经常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患者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通过加强心理疏导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 , 促进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 , 达到治疗目的。

3.3 合理确定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胰岛素应当用小剂量开始 , 可从每日10~20 U开始 , 分2~4次注射。早餐前的用量应适当加大 , 晚餐前次之 , 午餐前较少 , 晚睡前最少 , 以后每隔3~5 d根据4次尿糖和4段尿糖来调整剂量 , 直至24 h尿糖定量阴性或微量。因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 , 治疗上必须注意随时警惕出现低血糖反应 , 并做好处理预案。患者饮食总热量、糖与脂肪的含量比例 , 运动量的多少 , 胰岛B细胞的功能状态、应激反应、情绪激动等 , 都能影响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改变外源性胰岛素的需要量。所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 , 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3.4 不良反应和处理办法

1低血糖反应。胰岛素剂量过大 , 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进餐或进食量不够 , 或临时性体力活动量过大未减少胰岛素剂量 , 均可导致低血糖反应发生。患者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头昏、无力、精神病样发作、昏迷等临床表现 , 应使患者和家属学会如何观察 , 一旦发作及时给予糖剂 , 重者可迅速静脉注射葡萄糖缓解症状。2局部反应。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导致皮下脂肪的萎缩 , 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发痒和硬结 , 不能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 要适当选择其他部位。3胰岛素性水肿。患者经过7d胰岛素治疗后会出现四肢水肿 , 此时不必惊慌 , 一般在接受治疗的数日内有所缓解。4屈光不正。如果患者体内血糖较高 , 在使用胰岛素后会出现视力模糊 , 这是因为血糖迅速下降影响玻璃体和晶体的渗透压 , 此时患者屈光度下降 , 但不用过度紧张 , 一般在3周左右会有所缓解。5过敏反应。在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期间 , 会出现局部过敏的现象 , 注射部位会出现全身瘙痒的情况 , 有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休克的情况。此时患者应该根据具体的类型来对胰岛素进行调节 , 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对患者进行脱敏之后不能中途立即停止使用 , 否则会出现变态的反应。

在糖尿病社区防治中 , 社区全科医生有着独特的优势。全科医生能对病人的正确用药、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加以指导 , 帮助病人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在社区防治糖尿病时,全科医师应具有了解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掌握糖尿病发生与个人心理行为间的关系、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指导患者运动锻炼、指导患者降糖药物的应用和掌握疾病监测方法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发挥家庭的预防控制、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开展胰岛素合理应用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胰岛素的适应症,消除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心理,合理确定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教会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办法,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防治,全科医师,胰岛素,合理应用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下一篇:环形植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一期修复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