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听课心得体会

2022-07-16

当对生活有所感悟时,应当记录下来心得体会,这可以让我们在回首岁月时,了解自己的心灵成长之路。那怎么写出言辞合适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听课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生物听课心得体会

生物听课心得体会

南阳二中

2013年11月21日,我参加初中生物课同课异构听课活动,无疑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我受益良多,现将我的感受总结如下:

一、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新的课堂教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所感觉到的,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像是“老师”,反而像一位朋友,没有一味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比如:鲁桥一中的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很高,不再是那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通过采取互动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对生物课更加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强调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不自觉地记住很多知识,而且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所记住的东西往往是很多的,并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觉得这是我最应该向老师学习的地方。

二、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最为深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耐心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意见,适时给予鼓励和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内部环境中去获得新知,变被动为主动,转客体为主体。比如汶上县二实中的何敬霞老师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蝗虫等生物的身体结构,并加以引导学生正确做法,结果不言而谕,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使本堂课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不在是知识传授者,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综合运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练习的设置上,何静霞老师采用娱乐节目开门大吉的形式出示问题,既活跃了课堂,又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真正实现了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原则。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培训,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许多差距与不足,也从优秀教师那里获得了许多经验与感悟,今后我将不断反思,不断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为人师。

2013.11.25

第二篇:生物听课体会

11月28日,由县教育局悉心组织七八年级生物教师到育才中学学习,听了三名教师的公开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小组合作方面,有了很多的感悟,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位老师课堂教学风格各异,都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更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从听课中,我不但收获很多,而且也认识到了自身平时教学上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引发了对课堂高效最优化的思考。

首先,从教学基本功上,三位老师各有风采。从表情、神态、动作到语言,都散发着每一位教师自身独有的魅力。语言上的启发性,更能提升课堂氛围,深入探究科学真相。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基本功对于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抑扬顿挫的语言以及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皆是一节好课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其次,分组教学,合作学习,使学生乐学。三位老师都采用了分组教学,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上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事做,有目标追求,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在课堂设计上,新颖,独特。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学生。潘老师的设计甚至不拘于教材,将“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提到前面来,大胆地调整教材顺序,精心的设计使课堂更加流畅,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唐老师更是用简单两句话“你们认识这些菌类吗?”“它们都是真菌”就处理好了“多种多样的真菌”这一部分内容。

第四,精心设计实验,让生物课堂成为探究的课堂。三位老师在课上都精心设计了实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在发现中学习。在实验的设计上,唐老师创新的设计了观察青霉的实验材料和方法,让学生观察到的青霉更立体,更生动。在实验结果的展示上,潘老师运用了实物投影仪,唐老师运用了显微投影仪,让没有观察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得到了补偿。同时,几位老师还很重视实验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唐老师,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叮嘱,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优美的语言及多媒体的使用锦上添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次听课,每一位老师都在多媒体的设计上下了工夫,将多媒体与课有机的结合,多媒体优美的画面给学生

以美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老师们的语言准确规范,优美动听,带有鼓励性,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此次听课学习,让我对于课堂的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个个教学实例让我更加形象具体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在生物课堂的创新上,有了更开阔的思路,创新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创新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平日的教研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才能更新思路,才能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

当然值得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有一种“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希望把他(她)们的优点慢慢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使自己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高中生物听课心得体会

上周末有幸听一节课:“有氧呼吸的过程”,感悟良多,写下来与同仁共享。 一.课堂实录: (一)有氧呼吸的过程 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1)有氧呼吸的过程 (2)能量多少的区别? (3)反应物有哪几种? (4)氧的来源,酶能否缺少? (5)有氧呼吸的本质? (6)atp的水解过程? (7)散失的能量可惜否? (8)发生的场所? (9)粮仓中间的粮食为何易生霉?(引出粮食的正确保存方法:通风,干燥) 3.有氧呼吸知识小结: (1)总反应式: (2)概念: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

2、h2o,同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二)无氧呼吸

1.反应条件:缺氧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反应过程:分两个阶段 2.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叫发酵。 (1)酒精发酵(酵母菌制酒) (2)乳酸发酵(剧烈运动) (三)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生完成) (四)知识的实际应用: 1.出血伤口的处理(创可贴,透气) 2.植物松土(呼吸,防水淹,土壤板结) 3.水稻田要露、要晒

4.发酵生产(酒、酱油、醋) 5.破伤风疫苗

6.提倡慢跑(有氧运动) 7.贮藏粮、蔬菜、水果的环境(低温、低氧) (五)巩固练习 二.评议

1.上课声音轻柔,讲授知识点时娓娓道来,给人的感觉就象是在讲故事;而提问时声音抑扬顿挫,引领大家层层深入的思考。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老师的提问设计巧妙,问题的连贯性很好、逻辑性严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教学目标。还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们听课老师的注意,学生在提问和回答问题时不必起立,像国外大学的自由上课气氛,学生显得很自在,而且这样也节省了时间。

2.上课的节奏掌握得得心应手,提问时给足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而且老师还特别仔细倾听学生的质疑,非常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而不是拘泥于对教材的处理,敢于让学生展露错误,还借此作为了课堂资源的延伸。(在一个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有个学生分析不当且叙述较长,这种情况一般老师因怕完不成教学目标从而都会打断学生的讲述,但老师却给予了鼓励的语气和目光,耐心引导学生解决了疑问。可以想见,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心情是愉悦的,学习是高效的。) 3.课堂活动和练习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把对知识点的掌握分成了记忆性、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归纳性、评价性,像抽丝剥茧般让学生轻松理解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最值得称道的是在本节中,老师大量联系自然的、工农业生产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起了学生和听课老师极大的兴趣,极好的体现了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教学本质。在学生和老师不停的质疑和答疑中,让我们明白了怀疑和好奇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不拘一格的提问中,我们看到了敢于质疑教材、权威的初生牛犊的勇气,相信这样的孩子就是我们中国振新的希望。

5.最后也小结一下听课的体会:这是我随意去听的一节课,感觉却是天然去雕琢(经常听的一些课彩排了三四次,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天衣无缝,完美无瑕,却让学生和听课者都味同嚼蜡),这体现了老师专业素养的深厚,对学生的关爱让人感到其人格魅力的高尚,情景创设到位,真正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一节优质课。

第四篇:高中生物省优质课听课体会

省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14日至18日山东省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在淄博举行,我从内心里非常感激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优质课评选来听课的教师来自全省的各个市县,比赛分两个赛场进行,每个赛场都座无虚席。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几天的听课及反思,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每天每个会场听六节课,虽然各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参赛老师的课非常具有展示性与导向性,真实、扎实、高效。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下面谈一谈我的以下几点收获。

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参赛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教师的亲和力来自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挚爱以及适宜的表达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师智慧的一种综合体现。特别是在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中,亲和力能有效地促进师生的互动,从而顺利地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参赛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比如有的老师课前准备了简单、易操作且学生较为喜欢的小游戏;还有的老师在课前和学生自由交流,谈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等等。有效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正式上课时师生之间的有效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歌曲、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扩展课堂信息的交流容量,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还有老师准备了白板、卡片等实物学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而比较先进的地区还用到了传感器等先进的仪器,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我们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各地老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参赛教师们是这样做的:

1、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就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及时给出相应的评价

和鼓励。有的老师还拿出实物性东西如卡片、笔等奖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小组合作,以评选最优小组为名,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探究的意识。

3、把某些知识设计成知识抢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扎实有效,紧扣大纲要求。课堂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本次优质课评选所讲课题都是难度比较大的,教师们对难度的处理不一,每个环节都着力于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当堂课的内容,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参赛的绝大部分老师体现了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鼓励者。只有很好地把握住教师的角色才能带领学生走向知识,并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五、亮点——让课堂教学生辉的装饰品

我觉得一节好课并不是很完美的,哪怕只有一个亮点,能够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就是好课。在听课过程中我把参赛教师的亮点汇总如下,以供自己学习借鉴引用。

1、有些合适的课设计合适的情境教学,特别是导入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设计巧妙,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情感体验,有效实现“三维目标”。有的老师在教序过程中将本节课体现的情感价值观渗透给学生,有的老师在小结的时候总结升华使本节课不仅仅停留于掌握好知识的层面。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身边或者通过媒体提取素材、搜集材料。

4、注重细节,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5、备课充分,思路清晰,任务明确,重难点突出。老师思路清晰,没有讲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教材的精髓,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而我们平时教学,在这一方面做得就不够好,总是不敢大胆地放手,总是觉得哪个问题都比较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就导致学生疲惫,老师疲惫,而课堂的收效也不乐观。

6、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活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确保活动有效,使课堂也真正地充满活力!例如在讲<<细胞呼吸>>这一节时,莱州市第一中学的王桂芹以以下游戏的形式轻松愉快的突破了本节课难点。

游戏规则:

游戏

1、各小组的名称即为反应场所,先从卡片中找出该阶段的反应物与生成物连成反应式;

游戏

2、若你手中的生成物是下一阶段的反应物,传给下一场所对应的小组; 游戏

3、举起起始反应物(即不是由上组传递来的中间产物),再举起生成物,配平元素数 量即为反应总式

游戏

4、线粒体组为检察官,全程监控其他三组的的传递,记录并纠正错误。填写总反应式: 评价:

细胞质基质组

线粒体基质组

线粒体内膜组

线粒体组

7、优美的语言漂亮的板书让每一节课锦上添花,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有的老师一笔清秀的粉笔字,为课堂增色添彩;也有的老师用纸板粘贴,颇为用心。

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听取了青岛市教研室关于分工合作式多维度听评课评价报告,他们分四个观察组从不同的纬度对青岛十七中曲江玲老师的《自由组合规律》一节做出了更加专业的评价,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希望,在以后在教学中能够汲取优秀教师的教学优点,使自己的课堂和教学能够不断进步。

正所谓“学无止境”,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学习名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学习他们对细微之处处理的独具匠心,学习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底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学,真正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五篇:生物听课记录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己肺部的通路。 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让学生联系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学生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示媒体动画

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 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化也体现出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

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个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1)由学生实验引入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 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氧化碳。 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

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 学生亲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扩散。 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通过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变的?加深对动脉和静脉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液进行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气体在液中的运输体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 小结

练习学生活动: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煤气中毒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分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二大块是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第三大块是用图解来总结呼吸的全过程。

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练习与评价:

我精心编拟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及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评价,学生则可以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综合应用题。层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练习的形式上,让学生以游戏式愉快参与,轻松投入,答对有电脑奖励,答错有电脑鼓励,有的题目还让学生亲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练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现代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其理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通过生活常识来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己肺部的通路。 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让学生联系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学生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示媒体动画

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 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化也体现出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

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个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

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1)由学生实验引入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 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氧化碳。

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

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 学生亲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扩散。 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通过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变的?加深对动脉和静脉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液进行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气体在液中的运输体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 小结

练习学生活动: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煤气中毒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分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二大块是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第三大块是用图解来总结呼吸的全过程。

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练习与评价:

我精心编拟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及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评价,学生则可以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综合应用题。层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练习的形式上,让学生以游戏式愉快参与,轻松投入,答对有电脑奖励,答错有电脑鼓励,有的题目还让学生亲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练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现代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其理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上一篇:思维导图感悟心得下一篇:商务英语写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