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

2022-08-05

第一篇: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中的几个观念问题(精)

2008.1铁路采购与物流 1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

业转型以现代物流观念的形成和传统运输观念的转变为前提

观念在人的行为过程中起着内在的决定性作用,人们外在的行为方式往往就是内在的观念体系的表象。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观念上的反应制约着其行为选择。处于转型期的我国传统运输企业面临的是一个技术、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生着巨大变革的外部环境。尽管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原有资源状况的制约,但最为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其所持有的观念。对现有物流技术和物流方式的正确认知和有效使用决定了传统运输企业的转型方向和基本运作模式。

目前,在国内几家较成功的现代物流企业中,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定位于国际物流服务,广州宝供物流集团定位于供应链物流,北京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定位于快速物流服务。从这几家企业的定位可以看出,中国远洋物流公司选择国际物流服务是其传统海运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延伸,它在向现代物流转型时,完全是依靠其在海上运输的优势,加入现代物流理念而形成的。宝供物流集团发展初期,我国现代物流理念和环境还不成熟,宝供物流集团并没有对物流服务市场进行明确的定位,而是基于所服务的生产流通企业的客户以及其生产、销售环节,定位于供应链物流

服务。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在当时我国现代物流观念还 没有形成的时候,就立志于挑起中国快运追赶世界水平的目标,显示了其先进 的经营理念和精明的物流理念。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来自厂商的物流需求是引发当前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一种趋势,而能否最终实现转型,能否促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市场占有份额,关键在于其所持有的观念内涵和标示方式。即传统运输企业能否在目前的市场环境变革时期形成独特的能够引领

或者领先行业发展的观念体系,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物流运输行

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2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

业转型过程中观念变革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2.1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是物流运输市场变化后企业的必然选择,随之而来的是现代物流观念对传统运输观念和物流观念的取代

随着供应链管理日益为跨国公司所应用,是否具有高效、机动、方便、及时的物流系统成为其评价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通常,外资企业进入一个地区后都不建立独立的物流部门,而是选取若干专业的物流企业,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获得必要的物流服务。目前,“三资”企业构成了物流市

场需求的主体,随着外资的不断引入,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而部分国有大型工业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不得不扔掉沉重的“包袱”

,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格局,开始对企业物流进行全面地改造,将物流交由第三方处理,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竞争优势。中小民营企业由于产品大多数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的要求较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对物流也多有迫切的要求。

为了适应市场的上述变化,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传统运输企业必须向物流企业方向发展,只停留在为用户提供运输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传统的运输企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增强自身的实力,扩大经营范围,从只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向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方向转变已成为必然。

2.2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

型,适应传统运输企业的资源基础和社会发展基本方向,确立崭新的物流观念,具有其必要的物质基础和逻辑基础

现代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运输和仓储是物流的核心环节,其中运输成本几乎占据了物流成本的一半,在物流系统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传统运输业是以运输与装卸搬运为

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 转型中的几个观念问题 ◆徐丽娟 摘

要:观念的转变是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有运输企业的基本概貌以及客观经济环境、市场交换关系给这种观念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对转型过程中观念转变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基本观念要素和内容作了阐释。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观念

!!!!!!!!!!!!!!!!!!!!!!!!!" !!!!!!" !!!!!!!!!!!!!!!!!!!!!!!!!" !!!!!!" 学习与研究 S tudy &Re s e a rc H 7

主要业务的行业,拥有遍布全国的运输网络和揽货体系,已经具备一定的货物运输能力。建国5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在具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运作模式的变革,作为其指导思想的观念体系发生变革符合物质与意识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哲学原理。因此,可以说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是社会物流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传统运输业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必然。2.3国家政策重视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国家对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变非常重视,为促进其发展,2003年交通部确定8家运输企业为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试点企业,目的是为了总结出适合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运营组织模式。

从物流基础设施来看,城市大多已初步形成了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传输骨干网络,信息及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物流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条件,这些外在的技术条件为大规模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观念的变革势在必行,企业经营观念的先进性决定了其所能够采用的经营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及方法,决定了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经营业绩的潜力。考察传统运输方式和现代物流方式的差异,可以知道转型时期传统运输企业必须在客户观、市场观以及物流观等方面进行变革,但是由于不同的企业所持有的现有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文化观念体系的差异,必然导致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路径的差别。

3转型期运输企业必须把握的几个基本观念 3.1客户资产观念

现代物流体系下,运输企业和客户之间形成的是较传统运输企业与客户之间更为紧密的关系,客户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与企业所具有的运输资源相比,其间所反映的资源利用程度和收

益状态更为直接,客户的价值即能够给 企业带来的稳定经济收益的现实与潜在 能力成为企业进行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 前提和保障。因此,将客户作为资产来 考察和管理成为企业正确制定发展规 划、进行基本的物流需求预测的基础。 只有树立客户资产观念,将客户作为资 产来管理,才能够确保企业在有限的物 流运输资源前提下取得稳定而高效的收 益。

3.2供应链观念

SCM(供应链管理是使企业更

好地采购制造产品和提供所需原材料、 生产产品的服务,并将其传递给客户的 艺术和科学的结合。现代工商业在迅速 发展的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支持下,

经营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 为突出的就是原材料、物料采购模式以 及销售物流的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第三方物流给工商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 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供应厂商与通往客 户的通路之间的各个环节相互结成较为 稳定的联盟为供应链系统的建立和维 护,以促进物流成本的降低、市场反应 速度的加快提供了保障。现代物流业所 具备的先进管理技术给供应链管理提供 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实现途径,将客户 及自身的供应厂商视作为供应链实施管 理能够有效提高交易效率、降低市场开 发和交易成本。

3.3物流环节构成商品交换信息集成 观念

近年来,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使企业的物质资料的供应实现了科学化 管理,进而提高了社会范围的物流管理

水平,降低了工商企业的运营成本(包 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和原材料、物料 的采购成本。因此,可以说是现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物流合理化成为 可能,从而使企业能够通过物流管理的 创新来促进企业利润水平的整体上升。 现代信息技术前提下的物流与传统 的物流组织方式存在了极大的不同,其 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信息在物流环节 的集结,商品交换的各种关系、商品交 易的种类和数量、客户的需求特征等信 息都在物流环节得以全面展示。因此, 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的信息集成作用, 并以信息集成观念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 为供应链的稳定成长服务。 3.4物流技术创造利润的观念 日本大学教授西泽修对日本战后经 济发展的历程分析得到了“物流是第三 利润来源”的观点。事实上,物流是商

业行为出现之后就存在的最为基本的用 于赚取利润的生产劳动,但是物流技 术,即用于运输和仓储技术的每一次改 进都使社会总体利润水平得到了提高。 因此,并非是物流本身能够创造利润, 物流仅仅是利润实现的价值载体,而物 流技术才是促进利润增长和社会进步的 基础。

在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 型过程中,真正的动力就来自于现代物 流技术,是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 现代物流组织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现代 物流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 实施物流技术上的创新,才是企业运作 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严新平,徐佑林.交通运输业的现代物流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华蕊,马常红.物流服务学[M].北京:中国物

资出版社,2006 3徐丽娟.观念营销—— —提高交易效率的观

念方法[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 4王述英.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M].北京:电 子工业出版社,2006.148-168 5王庆云.经济物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 社,2002 6佚名.运输企业转型物流四模式[EB/OL]. http://. cn/zixun/Html/2004_8/200482516290-1.Html, 2004-08-25 7邢春.浅谈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 型的策略[J].中国储运,2006,02 8杨兆升,杨庆芳.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 企业转变的分析与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 2001,5 9徐丽娟.物流与利润[J].物流技术,2007, 2

—— —— —— —— —— —— —— —— —— —

收稿日期:2007-11-04 作者简介:徐丽娟,北京交通大学市场 研究所所长。 学习与研究 tudy&Re s e a rch S 8 2008.1 铁路采购与物流

第二篇:道德是人们借助传统观念

道德是人们借助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生活习惯等来自觉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将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在社会快速变迁与转型的时期,如何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青年道德建设的现实走向,更加理智地加强和改进当代青年道德建设,有效地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确立与社会进步要求相适应的青年道德培养体系和工作规范,这是我国道德建设在新的世纪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加强青年道德建设的意义

1.加强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强有力的道德支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道德 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良好的道德基础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是指社会成员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和谐宁静的精神心理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社会成员的精神心理和谐最终会成为影响秩序和谐更为复杂、长远、根本的内在因素。

2.加强道德建设是改变青年道德现状的迫切任务近些年,随着

外来思想文化的大量涌人,社会环境的急剧转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冲击着我们优秀的传统道德和高尚的价值观念,使广大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模糊,一小部分人表现出美丑莫辨、善恶不分、是非混淆的倾向。许多青年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和家庭生活,不能正确地对待职业、个人生活和政治,他们在寻求自我实现、个性张扬之中获得的只是感官的刺激、物质的享受和性的满足。一时间,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相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等喧嚣并呈。当代青年在尊重和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在注重情感交流的同时,注重自身利益的务实性。在现代经济冲击下,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力大为削弱,与价值取向的自我化和价值标准的实用化倾向相矛盾。善与恶标准界限不清是当代青年道德现状中最突出的问题。善作为最重要的道德概念,在当代青年当中产生了许多茫然,许多社会现象深深困扰着他们,不是随波逐流,便是难以选择。做人讲道德、讲诚信这千百年来形成的做人的根本信念在一些青年心里产生了动摇,成了一种疑惑。一系列失信、败德现象同当代青年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青年不诚信等现象已危及青年的伦理道德底线,加强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改变青年道德现状的迫切任务。

二、当代青年道德建设的措施探析社会转型时期,青年道德建设的内容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它改变了青年原有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客观上要求面向青年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途径进行全

方位地转型。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和青年德育肩负使命的战略高度,针对我国青年道德素质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如下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促进青年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1.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重视发展青年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当代青年具有健全的道德人格,已成为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道德人格的培育,一方面依赖于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即青年自身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外部社会环境的优化。这两方面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青年自身的道德自律有四种方法值得借鉴和参 考:第一,知行统一。当代青年中知行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造成道德失范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青年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知行统一。第二,自我磨炼。所谓自我磨炼就是要通过善 的积累,不断巩固强化,逐渐凝固成优良的品德。这种道德修养方法,实际上就是强调对人的道德意志的磨炼,只有不断加强对自我的磨炼,人才能步入更高的道德境界。第三,内省。所谓“内省”,指自己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扫除邪恶不好的东西,保留善的东西,就是要去恶存善。内省的修养方法,是一种自我锻炼的修养方法。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加强青年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加强青年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提出了鲜明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凝集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确立了

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当中尤其是青年当中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应积极引导当代青年从以下四个方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人生坐标。树立为最广大人民的福祉而发奋读书的理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所学的知识和智慧用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从小 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切实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其次,以崇尚科学、辛勤劳动为立身之本。通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成为科学精神和 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做出贡献。要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理念,充分认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成长、成 才的作用,并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认真践行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再次,以团结互助、诚实守信为做人准则。青年应树立团结互助的理念,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为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社 会不同人群间的团结互助,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青年必须恪守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在工作上,踏实认真。在生活上,自觉抵制社会的各种名利诱惑,脚踏实地。最后,以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行为规范。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做社会主义法律的坚定维护者和忠实执行者,做一个护法和守法的好公民。要珍惜社会资源,进行节约型消费,树立自强不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节约消费,

要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斗志和拼搏去创造美好未来。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对青年道德人格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青年在发展上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就需要德育面对社会变迁的急剧变革,不断对青年的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加强青年道德建设, 使青年对道德的追求成为一种自觉,使其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从而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风景写生的现代观念解析

当今人类 社会 已进入高 科技 信息化 时代 ,视觉 艺术 中摄影、摄像、全息技术使再现真实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绘画写生这一传统的训练、创作 方法 中再现式的思维方式必然要向 现代 艺术观念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靠拢或转变。本文对写生过程的几个阶段,从认识方法方面试作解析。

油画以写生作为练习和创作的主要方法是从它出现以来就开始了。画家们不满足于从古典壁画、老师的油画中通过临摹 学习 技艺,他们先是以素描作写生草图,再回到画室完成油画,也在室内作头骨、水果、花卉、日常生活用品和人物肖像的各类写生画。直到19世纪,画家调色板上的颜料越来越丰富,锡管装油彩携带方便,才使印象派所推崇的在 自然 中完成绘画成为可能。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及巴比松的画家们画出了很多风景写生的名作。而真正的以写生作为油画创作方法的代表应该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莫奈的《卢昂大教堂》系列油画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光线下的室外完成的写生画。印象派对造型轮廓的放松,形象作了平面化的处理,色彩的冷暖关系对比也更加鲜明。印象派突破了古典画法中明暗关系对色彩的束缚,使物象失去了形体的厚重,画面更为活跃,更为即兴,这些都源于他们主张油画一次性在自然中完成的理念。塞尚是后印象派画家之一,他更重视油画的形与色的整体结构与形体转折的冷暖对比,对事物体积的表现不是用明暗,更多的是用冷暖;他反对印象派画家表达事物的表面色彩,即那种瞬间色彩“印象”,他在一张油画上把连贯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来,这张画既是一张静态的画,每一物体在某一部位以某一种方式保持平衡,同时又是一幅不断运动的画;他用印象派的色彩以几何形组织构图,以几何体 分析 形体,形成了结实、庄严的油画风格。塞尚曾说:“自然中的一切物体依球体、锥体、圆柱体而成形,应该让人教会画这些图形,然后就能画你想画的东西。”塞尚的晚期作品已有抽象画的某些成分,他观察的视点从传统的焦点透视转变为多点透视,他画的静物桌面或瓶罐等可以不在一个视点上。为了构图需要,他把远山拉近,桌面错位,表现手法也更具扁平性、构成性。塞尚这些革命性的创造,引发了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其他流派,所以有人称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在绘画形式上的革新和创造,为我们开启了现代观念之门。日本现代画家东山魁夷则采用了在写实的、复杂的、具体的大量写生的基础上再进行创作,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更接近于作品最后所达到的高度抽象的、冷静的、装饰的、单纯的境界。

观察和体验——对象视觉化的确立

写生时首先要解决如何观察自然和体会意境。传统的西方绘画(文艺复兴以来)一般运用焦点透视法,把空间和时间固定到一点,逐步完善了明暗法、透视法,并以此作为写实绘画的根本。 中国 传统山水画有自己的散点透视的“三远法”,这是全方位观察的方法。在一切角度,在任何时候,在边画边观察中,把事物的内在结构和表面所有细节都深入 研究 ,把事物铭刻在意识深层,烂熟于心,进而做到胸有成竹,一挥而就,并且注入了画家的灵感和激情。我们在有了一定的写生基础,对色调和造型有了较成熟的把握时,就需要把感觉——瞬间印象——内心体验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说,优秀画家所作的写生画不是自然的翻版,而是来自对自然的思考和体验。所以,这个画面必然具有象征性的意味,所谓“借景抒情”“以景写情”就是这个道理,写生画不是追随对象而是超越对象。东山魁夷在画《晨曦之潮》这幅画时,几乎走遍了全日本的海岸,他看了许多海,自己终于也变成了海(这是一种客观观察与内心体验的高度契合)。他描绘的海浪是超越写实的、平面的、装饰的,由于是以写实为基础,具有海洋的生命力,是心灵故乡的海,所以观者感到是自己所熟悉的海,是亲切的海。正因为如此,他一旦发现理想的风景,一年会去那里十几次。这说明,如果我们内心有表现某一风景的愿望,证明这风景符合了自己的审美趣味。通过与这一趣味相符合的有意味的表现形式,把内心审美体验传达给观者,是有感而画。画的是所谓“心象”风景,也就是在观察、感受、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融入了对景物的理解和体验,进而运用构图、造型、色调等因素,改变某些形状、色彩的位置和强弱,通过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正如帕马尔·席勒所说:“艺术的本质不是再现用眼睛原封不动看到的对象,而是把对象进行视觉化。”这个“视觉化”就是把客观自然变为“画”的过程,这也是我们作画的“立意”。

有意味的形式——提炼线和色的组合

在观察的整体性和视觉的积极开放性的基础上解决画什么和怎么画的 问题 。如果说意境是绘画的灵魂,形式就是绘画的骨架,色彩是绘画的肌肤。在客观事物中如何发现那些使我们感动的形式呢?

克莱夫·贝尔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意指那种从审美上感动我们的线条、色彩(包括黑白两色)的组合。“迄今为止,许多最动人的形式都是三度空间表现出来的„„如若把绘画只看作平面图就贬低了它的意义,失去了它的意味。另一方面,绘画之所以能深深地感动人们,是因为我们实际上把它们看作许多相互联系着的平面。如果三度空间的再现也被称为‘再现’的话,那么我同意„„”在这里的“有意味的形式”中还是把三维空间中的深度归纳到二维的平面之中,强调了平面的重要性。塞尚绘画的空间感觉符合了这一原则:以平面色块、线条构成为主,同时有轮廓的处理和形体分析的独到之处,物体看上去又非常结实,把空间拉近、服从画面的构筑感,这就是塞尚把创造有意味的形式作为至高无上的理想的原因所在。克莱夫·贝尔这样解释如何在真实的物象中体会纯形式:“从物质美中得到了通常只有艺术才能带给人的快感,因为他设法把风景看成各种各样交织在一起的线条、色彩的纯形式组合了„„他看到的是纯形式,感到的是视事物本身为目的的意味。”他提出“为什么我们如此之深地为某些线、色的组合所感动?”“因为艺术家能够用线条、色彩各种组合来表达对这一‘现实’的感受,而这种现实恰恰是通过线、色揭示出来的。”这里把怎样观察和提炼出客观对象中的线条和色彩组合放在绘画的第一位,也就是从具象中提炼出抽象形式,从三维立体性概括为二维平面性或扁平性。

虽然克莱夫·贝尔从抽象组合谈及线条和色彩的组合,但这些组合来源于客观景物,比较直接的如:各类建筑可以看作是各种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体的组合,各类树木是不规则的球体等。我们可以对表面细节视而不见,要以x光透视的眼睛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这是面对客观创造性的写生过程,我们在提炼出线条组合时,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色彩的组合,“色彩在绘画中经历的改动和转换,是基于从观察中提炼,而不是理智的选择。”点彩派画家修拉写道:“艺术即调子、色彩、线条在表现上的完整统一„„这些因素通过组合以表现亮度和平衡。”提奥在给凡·高的信中写道:“我从你的很多画中,发现了象征性的表现,你的画概括了你关于自然及生物相互关联的全部思想。”从以上几段话中,我们看到了画面形式中线条和色彩统一的重要性,如果说线条是抽象的,那么色彩也是在客观关系的观察中提炼的,是超越具象的色彩关系,是一组色块本身的组合关系。主色调的强度、面积,与之对比的辅色调的强度、面积,它们之间的穿插关系是我们要反复思考、推敲的过程,并最终找到形与色的完美协调。野兽派大师马蒂斯认为:色彩不可以与其他造型因素分开,他也不认为任何一种色彩本身都是美的,或是富有表现力的。他认为重要的是一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他的色彩是根据主观感觉强化某些色,根据对象概括、归纳、取舍和添加。这些对于形和色的精辟论述都值得我们在写生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意味的形式。

第四篇:现代营销观念的营战略

现代营销观念下的市场营销战略创新

21世纪以来资讯爆炸、瞬息万变,企业经营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现代营销观念下的营销战略创新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它既包括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和营销战略的创新,也包括营销战略设计的创新,其核心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唯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形成核心竞争力。

一、营销战略创新观念之一:经营理念从关注企业自身到关注消费者如今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社会和营销环境,而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已有的营销理念,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在市场经济中,一切失败归根到底是思维方式的失败,如果我们能在思维方式这个本源上解决问题,则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它。

所谓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经营者所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从营销环境的发展变化来看,企业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导向、产品导向、营销导向和战略营销导向四个逐步演进与发展的过程,相应的经营理念就是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与社会营销观念和战略营销观念。其中战略营销观念是近10多年来逐渐形成的,日益受到营销界的关注。战略营销最重要的创新就是要求企业真正要从关心自身生产和产品转移到关注消费者和需求的满足,关注如何为消费者创造更大价值,从请消费者注意转变到请注意消费者上来。

尽管经营者对这一观念并不陌生,但今天大多数的公司通常关注的还是如何从每笔交易中能获得多少利润,这种观念极易导致企业发生短期行为,既不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品牌建设,所以最终很容易丧失消费者。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时代,成功企业如耐克、星巴克咖啡、宝马等公司都是这样,他们关注消费者,不仅仅是从他们身上能获得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并为每个消费者创造终身价值。

尽管大多数企业也了解现代市场营销战略的理念,但他们的最终经营目标还是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通过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提升品牌资产价值。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营销理念变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所寻求的应当是尽可能地使消费者满意,消费者同样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与企业交换的,或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如果有一天,消费者发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再诱人,一定不会再选择你。因此企业提高消费者价值这就需要对消费者价值细分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营销效果和盈利能力。为了实现关注消费者,企业必须遵循这样一个经营理念:总资源限度内,企业必须在保证其他利益方能 1

接受的情况下,尽力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消费者满意或让他们获得更大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够留住顾客,才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进而提升品牌资产价值。成功的经营案例告诉我们,开发一位新客户所花费的成本要比保有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高出5倍之多。如果企业能将客户流失率降低5%,利润将会有100%的增长。记住:留住旧客户比开发新客户更重要。美国著名营销理论专家菲利浦〃科特勒不止一次地指出:必须学会取悦自己的顾客。但同时还必须明白也不能对这些顾客过于百依百顺,过于百依百顺就成了市场营销狂热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把完全满意的顾客和其他顾客严格区分开。完全满意的顾客可以视为企业的忠实顾客,与他们保持活跃、长期的客户关系,可以通过他们的重购不断地获得利润,企业要定期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这一部分消费者的完全满意。

同时,也要学会抓住满意但仍不稳定的那一部分消费者,通过各种调查形式,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合理地应用到企业的营销运作中,争取开辟出更大的市场以满足这些消费者。值得指出的是,不要盲目迎合顾客的需要,去修改自己的产品和营销方式,以致耗费资金和精力,最终成为市场的附属品。

二、营销战略创新观念之二:基于消费者特点的营销设计观

基于消费者的特点制定营销战略只能保证企业做对事,但如何有效地做事还需要基于消费者特点的营销设计支持,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与品牌建设目标。

(一)以需求为基础的营销设计

以往的营销理论也强调了解顾客需求,并使产品和服务适应顾客需要,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实际上,消费者消费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越来越受制于自身之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来自于市场产品提供者的广告引导。因此,企业营销战略创新要有创造市场、超越竞争的市场观念,要改变以往从静态的角度分析市场、研究市场,然后再迎合市场的做法。而是运用动态的分析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主动地发现潜在市场,创造需求,并

通过制造流行的营销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今天消费者需求日益分散化、复杂化、个性化和多变化,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上渗透了越来越多的非理性的情感因素。企业仅仅单靠产品质量、式样规格、服务态度等孤立的因素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消费者在交换中寻求的是一种综合价值的实现,这种综合价值对消费者来说就是“高度满意”的需求。企业营销战略设计就是要向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超过产品或服务本身价值和超过消

费者的期望值的“超值服务”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满足顾客高度满意的需求。

(二)以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维系为核心的营销设计

大量营销实践表明:虽然营销过程的焦点仍然是顾客,但必须拓展视野,营销战略的研究不应只限于分析卖方和买方的互动过程,而应把与分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公关机构、政府部门及内部员工等所有的交换关系纳入研究的范畴。关系营销战略就是企业为建立、维系和发展与其运作过程中相关的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的长期友好关系,而制定详细、适当的营销计划,实施直接、有效的营销活动。关系营销是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维系为核心的营销设计。这一营销设计强调建立、维系和发展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并努力实现顾客忠诚,它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通过协作、合作等形式,同企业的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建立紧密持久的关系。关系营销坚持质量、服务、营销三要素有机结合的理念,为顾客提供经济的、社会的、技术的支持。建立和发展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关系到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

(三)以消费者特点为定制形式的营销设计

定制营销设计是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市场细分到极限程度,把每一位顾客视为一个潜在的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生产产品并迅捷交货的营销方式。它的核心目标是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并以能获得一定利润的成本高效率地进行产品定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不断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可以说今天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独一无二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将市场细分,特别是细分到个人的呼声日益强烈,而柔性生产系统和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面向个性化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同时不放弃效率、效力和低成本”成为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定制营销战略卷土重来,但它与工业化时期的手工定做不同,它采用了“大规模定制”的新形式,并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前沿。定制营销设计具有提供标准化服务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价值实现,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订单。定制营销设计也能有效地保证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它不仅防止了大量标准化生产因不适销对路而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而且也有利于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费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五篇:从中国古代书画看传统审美观念的特征

浅谈古代书画看传统审美观念的特征

张立业

(连云港市连云区文化馆 222042)

摘 要: 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两方面分析中国古代艺术的抒情性特征, 可以看出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核心, 注重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中国历代艺术审美观念的最大特点; 书法创作要求把线条、内容、字体、造型、神采以及内在情感联系起来, 传统文人画追求写意传神、追求神似;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追求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伦理思想的影响下, 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古代艺术; 审美观念; 书法艺术; 文人画

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 中国人在

美学上, 独立于其他文化 特别是希腊 (西方 )文

化 之外, 开创了另一个体系。写意是中国艺术

的核心, 是中国美学特有的概念。写意是 情动形言 , 是 感于物而动 。以情观物, 以情动人, 从而达到心物交融、主客一体的境界。这种反映不追求客观的逼真性, 而强调 慷慨以使才, 磊落以任气 , 强调 取会风骚之意 , 强调 风力 、 风骨等等[ 1] ( P476 - 477) , 总之是强调主观、主体。作品的高下, 不看其中有多少客观性, 而是看有多少主体性, 这是浓烈的以人为中心的艺术体系。

一、注重内心世界的表现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显著特点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特征, 集中体现在历经历史长河千年的大浪淘沙, 最终沉淀下来的精华上。纵观中国千年的文化艺术, 至今仍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是 风 、 骚 、唐诗、宋词、元曲, 是书法、绘画、民族舞蹈、民族音乐, 是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 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张旭、怀素, 是顾恺之、吴道子、梁楷、石涛, 等等。这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而鲜明

的特征是注重内心世界情感的表现。

中国艺术, 强调用境界说话。先秦的典籍 尚书 尧典 就说到: 诗言志, 歌咏言。 毛诗序进一步说: 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所谓 志 , 就是诗人内心的情感。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都十分重视言志抒情, 是中国抒情艺术之主导。在绘画方面, 从唐宋以来, 就提出了不能只求形似而要神似。不似则欺世, 太似则媚俗! 音乐方面则提出了要与人心灵相通的要求, 不能只求节奏, 而重在旋律, 能与心灵共振的旋律! 乐记 云: 德者, 性之端也, 乐者, 德之华也; 金石丝竹, 乐之器也。诗, 言其志者也; 歌, 咏其声也; 舞, 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 然后乐器从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 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书法则达到了超常的高度, 看似简单的几笔, 能贯注一个人的全部精神气韵在内。至于壁画, 在中国古代虽被看作是雕虫小技的画匠们所为, 但也创作出了敦煌飞天那种超凡脱俗、形神兼备的神力的人! 中国传统

93 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人文精神的表达和渲染, 也是达到人性升华的手段。

本文仅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书法、绘画艺术窥见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传神写意之特征。

(一 )书法艺术的表现

中国汉字书写方法之所以能成为独特的艺术形态, 除其源起于象形外, 更重要的在于书写者在运用毛笔进行书写的过程中融入了意志情感。书法创作要求把线条、内容、字体、造型、神采以及内在情感联系起来。

书法的线条是舍貌取神的线条, 若飞若动, 若往若来, 富有动势, 充满旋律, 并以用墨浓淡的变化、结体章法的安排, 寓动于静, 化静为动, 彰显个性。如水平线使人感到广阔、平静; 垂直线使人感到挺拔、升腾; 曲线使人感到柔和、流动; 斜线使人感到危急、险峻, 等等。书法家正是利用这些线条的表现力并通过笔墨技巧来表现各种意境和情趣, 从而引起欣赏者产生相应的情感。

书法作品中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字体书写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因为不同字体的造型所显现的美感不一样。商代甲骨文线条细硬, 传达出一种古朴之美; 商周时期的金文则趋于丰满; 秦代的小篆圆转流畅, 结构严谨对称, 字体圆转舒展, 表现出圆笔曲线美; 一波三折是秦汉时期隶书的重要特征, 既庄重又活泼, 表现的是波状线美;东汉晚期楷书笔画丰厚美观, 字形方正工整, 盛唐颜真卿把初唐硬瘦的楷书变为丰满雄伟的楷书,后来的柳公权则使字体显示出刚劲的骨力; 东晋王羲之的 兰亭序 , 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 字体刚劲秀美流畅, 神逸思超; 草书, 特别是盛唐狂草, 张旭一派, 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写意性, 发挥到极致。草书, 特别是狂草的线条飞舞, 笔画相连,生动而有气势, 能尽情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体现书法家的性格, 表现的是一种飞动的美。如用草书书写 神逸思超 能表现出飞动、磅礴之气, 用楷书则表现不出此韵味; 而用颜体楷书书写 稳如泰

是恰到好处的, 用草书则无法使其 稳 住。书法艺术是客观世界形体美和动态美的反

映, 处处渗透着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相对于文学、音乐艺术, 书法艺术的抒情性是比较含蓄的, 因为书法艺术的造型不是对思维和感情体验的直接展示。除借助线条、字体外, 书法家的情感多在 书势 中抒发, 即在笔墨运行中展示内心情怀。书法家凭借深厚的功底, 运用得心应手的 气势 在造型、结体、布局方面充分表现自己的

心境、感情、性格和艺术追求, 表现出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

书法风格深受书家个性影响, 风格就是书家的精神情感在作品中的反映或流露。人的性格有刚柔之别, 含露之分, 表现在书法的线墨中便会有刚强、骨力、雄浑与优美、典雅、飘逸之别。唐代孙过庭就从书法线条的变化中, 看到了 心 的不同:虽学宗一家, 而变成多体, 莫不随其性欲, 便以为姿: 质直者则径廷不遒; 刚狠者又掘强无润; 矜敛者弊于拘束; 脱易者失于规矩; 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 狐疑者溺于滞涩; 迟重者终于蹇钝; 轻琐者染于俗吏。 [ 2 ] ( P113) 狂草张旭为人洒脱不羁, 豁达豪放, 嗜好饮酒, 挥毫落笔如云烟 , 人称 张颠 , 故其草书被称为 狂草 。颜真卿秉性正直, 笃实纯厚, 有正义感, 从不阿于权贵, 屈意媚上, 以义烈名于时, 故其楷书庄严正大, 朴拙雄浑,大气磅礴。

除受性格影响外, 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常受情绪影响。即使是同一位书家, 在不同心境下,其书法作品所显示的特征是不同的。吕凤子先生说过: 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 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 其迹是燥、湿、浓、淡, 总是一往流利, 不作顿挫, 转折而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 就一往停顿, 呈现一种艰涩状态, 停顿过甚的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 风趋电疾 ,

如 兔起鹘落 , 纵横挥斫, 锋芒毕露, 就构成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3] ( P4)

( 二 )绘画艺术的表现

中国画的本质是抒情的, 其抒情方式大致有三种情态: 以形传神、托物比兴、不似似之。

早在四世纪, 汉代人物画家顾恺之就强调 悟对之通神 、以形写神 、传神之趋 , 以及 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中 ; 五世纪南朝人物画家谢赫论绘画 六法 以 气韵生动 为第一位。这说明中国画家很早就明确认识到绘画艺术的主要要求不在于模仿自然, 而应着重表现对象的 神 。唐代画家张彦远提出 人物有生气之可状, 须神韵而后全, 若气韵不周, 空陈形似, 笔力未遒, 空善赋彩,谓非妙也 ; 张旭的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成为中国画的美学原则。他们都强调在主客观统一的基础上的主观表现。宋代苏轼的 随物赋形 说认为, 形式决定于客观存在的事物, 艺术不但要写出事物的常形与变形, 即形象, 还要写出事物的神情、生气, 即本质的某些方面, 而且体物往往与 写 即表达高尚、有社会意义的思想有着联

94 系。[4] ( P285) 到了元代, 人文山水画正式确立后, 文人画家特别突出主观意兴, 主张直接抒写画家的性灵、情趣和思想。倪瓒在 答张仲藻书 中说: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在 题自画墨竹 中写道: 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 岂复较其似与非, 叶之繁与疏, 枝之斜与直哉! 明清之际画家石涛更是以 不似似之 的画论, 进一步抛弃形似, 将中国画重神写意的美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以形传神, 重在把握对象的 神 。在人物画中, 神 指所画人物的精神、个性; 在山水画中指一种美的境界、季节气候特征; 在花鸟画中指对象的形态特点和动人的意趣。事物的外形是 神 的依附, 因而首先必须形似。苏轼在 书吴道子画后 评道: 道子画人物, 如以灯取影, 逆来顺往, 旁见侧出, 横斜平直, 各相乘除, 得自然之数, 不差毫末。 高度评价了吴道子人物画精细到 与自然之数 不差毫末 的程度。唐代画马大师韩斡以万匹厩马为师; 明末清初的石涛也很重视艺术表现对象的客观性, 强调 搜尽奇峰打草稿 。但不管是 以灯取影 、或是 以马为师 、还是 搜尽奇峰 , 其目的都不在写生, 而是通过大量的观察, 钻研并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万匹骏马各具形态的活跃动态, 以体现动物的蓬勃生机; 通过观察、研究许许多多的奇峰, 达到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以形传神在人物画中得到最鲜明的表现。战国楚帛画, 宫廷艺术, 是细笔小写意。但至西汉, 已能得其 大貌 了, 看 洛阳西汉墓壁画 , 运笔放纵, 轮廓粗具, 情味盎然, 已经俨然大写意了。不管是东晋顾恺之的 秀骨清容 , 还是唐代阎立本精致的线勾画法、吴道子的雄浑奔放的 疏体 画风、周昉工整艳丽的画风, 还是五代、两宋充满现实性的社会生活画卷, 都重视以形传神。南宋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 更是塑造了世界绘画史上稀有的形象, 是中国画写意传神、追求神似的典型作品。

托物比兴, 即借物言志、借景抒情。此类画作的构思、构图常要求含蓄而又鲜明地表现内容并突出主体, 一般除与主题、情节有关的必要点缀物或陪衬外, 大多不画背景, 不要任何多余的东西,画面留有较多的空白, 给读画者留下更多想象、理解的空间。如由明入清的明宗室后裔八大山人的鱼鸟图 , 画面惟一石二鱼三鸟, 其余皆空白。一石横空突兀斜出, 使人感觉岌岌可危; 二鱼形态僵直呆板, 一来一往, 形同陌路, 眼睛却栩栩传神, 作白眼望青天 状; 石上三鸟, 或白眼望天, 孤傲无

比, 或收颈俯视, 不理不睬, 或缩头闭眼, 不理世态。空白之处即表水天相连, 但却没有自由宽阔之感, 而是冷气逼人, 令人不寒而栗。这正是明室遗民的心态之写照。郑板桥慨叹曰: 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 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要求画家画花鸟, 也要借物抒情, 追求意旨和情趣。花卉、鸟兽、鱼虫、竹石、瓜果均为花鸟画的题材范围。文人画花鸟主要运用 比 兴 手法, 借以表现自己的 君子之风 和 隐逸 之趣, 追求诗意和书卷气 的表达。如文人偏爱松, 因 岁寒知松柏而后凋 ; 文人偏爱竹, 因 未曾出土先有节 ; 文人偏爱梅, 因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中国民间年画中花鸟形象也都有特定的象征意味, 如莲花与鱼 意味着 年年有余 、青松与白鹤 意味着 松鹤延年 , 等等, 抒发的是平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之情。

不似似之, 就是要超出一般表面的形似, 表现与画家的感情性格相一致的事物的内在特征, 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文人山水画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中国古代画家是由具有高尚品格和学识的文人兼画家组成的群体, 他们 文翰之余 借绘画 聊写胸中之逸气 , 表现出文人画家对自然万物和人生社会的充分关注。[5 ] 他们能诗善文, 意趣高雅, 讲求 比 兴 之法以借物抒情, 强调绘画是主观情感的抒发, 而这种情感又多强调 超然物外 , 因此, 物象景观变成了情感载体, 以情结境、以境构景成为创作中的重要倾向。文人画的显著特征是强调抒发主观意兴和追求笔墨情趣。文人画审美意识的形成取决于文人们观照自然的态度。受中国传统文化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 文人画家大都寄情于田园情趣或自然山林。因此, 自隋代展子虔的 游春图 后, 中国真正的山水画诞生了, 并成为文人画家的钟爱, 逐渐占据了中国画的主流地位。

传统文人画对于形的认识不是纯客观的、直观的形体感觉, 而是移入了画家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 并且经过审美认识和艺术改造的形体感觉。画家是用自己的心灵去观照自然, 在静观寂照中达到天人合

一、物我相融的境界, 胸有成竹 , 然后 以意为之 。这样, 画家表现出的就不仅仅是物象的形神, 同时也是自己心中的意象。因而, 中国古代艺术, 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创设高妙意境。所谓 意 , 就是 情 与 理 的统一; 所谓境 , 就是 形 与 神 的统一。在情、理、形、神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中, 就形成了 意

95

境 。元代画家倪赞的平远山水之所以能够写出太湖景色的精神特质, 达到形似和神似的统一, 是他几十年创作实践的结果。他晚年隐居太湖之滨, 其情感是安静恬淡的, 其所作的山水画也实在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清远秀丽而恬静。倪瓒爱好大自然, 沉浸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他的主观情趣和客观景物得到了统一, 因此他的绘画就达到了情景交融, 塑造出了平淡天真的意境。

二、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对传统审美观念的铸就

中国古代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学追求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伦理思想的影响下, 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其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强调天人合一, 注重融会贯通、创设高妙意境的美学追求。

从先秦开始, 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就一直把天人关系的探讨作为构建自己学说的必不可少的任务和内容。在这种探讨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境界。人生问题和人生境界是中国古代哲学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各家在探讨人生问题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它从不同的角度共同熔铸了中国艺术的的独特审美情趣。道家哲学思想对艺术家的人生观的影响尤为突出。道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首先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超越。在道家看来, 现实社会是违反自然、桎梏人生的污浊世界。在批判异化的现实人生的基础上, 道家肯定个体生命的意义, 主张高扬个体生命的价值, 反对用群体来淹没个体, 反对用仁义道德、纲常名教扼杀个体生命, 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 体现抒情特征的大写意作品, 李白、苏轼、石涛、郑

板桥 是也。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 主观情感的抒发不只是

概念的理性阐述, 而是须寻求客观外物来表现的。在 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从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寻找美, 表现自然之美与表现社会之美是一致的, 写自然就是写人生, 物我交融为一。最自然的也就是最美的, 合乎自然之道, 素朴自然、恬淡无为是人生的最高审美标准和审美境界。孔子说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中国人从山水中感受到智慧和仁德, 抒写山水, 即是抒写智慧与仁德。古代画家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悟性, 借助山水而味于道。因此, 艺术家在表现山水时, 往往进入物我两忘、物我为一的境界, 精神与山水合一, 从而创设高妙意境。中国古代的画家们之所以选择花和鸟构成一个持续千年的独立画种, 无疑也是来自 天人合一 的哲理, 自然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造性资源, 艺术家在这里找到了生命的对接, 物我一体 、 心境两忘 、 得意忘象 , 使 生命 得以延伸。中国书法捕捉万物的灵光动态, 使笔底气通血畅, 充满盎然生机。这是源于道家的 道法自然 说, 也是儒家的 天人合一 思想在书法上的体现。 九势 中曰: 夫书肇于自然, 自然既立, 阴生焉; 阴阳既生, 形势出矣。藏头护尾, 力在字中下笔用力, 肌肤之丽。故曰: 势来不可止, 势去不遏。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 这是中国古代评价艺术水平高下的一条重要的原则。与道 相对的是 器 , 指各种派生的、有形的或具

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 走出人生的困境, 追求自然、自由。儒家在对人生境的追求上着重人生的责任道义和道德的修养,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以天下国家为已任。达则兼治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是艺术家们情感表达的具体化, 艺术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情感的质量。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境界是以儒家为基础的, 但在不得志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归皈道、佛, 追求个性的张扬, 追求精神的自由, 从而创作出最能

参考文献:

体的事物。中国艺术向来重道轻器, 即重 神似 , 而轻 形似 。重 神似 其实便是中国美学灵魂 重视抒发情感的特征的体现。抒情写意的美学特色是中华传统艺术的内核, 是值得我们去继承的; 当然,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 中华传统艺术所抒之情主要是封建时代的文人墨客之情, 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在借鉴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 与时俱进地创造出具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代特征的全新作品来。

[ 1] 韩玉涛. 写意 中国美学之灵魂 [ M ]. 深圳: 海天出版社, 1998. [ 2] 朱建新. 孙过廷书谱笺证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 3] 吕凤子. 中国画法研究 [M ].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1. 蒋孔阳. 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 [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 4] 1981. 蔡松立. 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形式意味 [ J]. 山东社会科学, [ 5] 2006, ( 6) .

96

上一篇:超市领班竞聘演讲稿下一篇:村食品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