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连云港市位于中国万里海疆中部,东临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连云港所辖海域面积为6677平方公里,几乎与所辖陆域面积相等,具有丰富的海岸、海岛、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资源。海域内海州湾渔场,是中国八大渔场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渔业资源,小黄鱼,带鱼、紫菜等海洋渔业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然而,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保护和治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对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找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诸多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途径,建立起完善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绪论首先主要阐述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情况,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充分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正文部分,首先对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海洋牧场、滨海湿地、海岛等概念做出了相关的解释和界定,明确了需要研究的对象和特点。对于海洋生态环境从法律定义和文义定义的角度出发,明确本文中所研究的海洋生态环境的内涵和范围。在此基础上,对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难点进行了逐一分析。从海水质量状况的变化出发,分析海洋变化的趋势,从而得出影响海水变化的主要污染来源。同时对环境污染变化对各类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主要从海洋环境治理主体单一、政府内部管理体制,立法体制以及执法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最后对如何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分析,从着力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到政府部门间的协调统一机制,再到具体实施层面的对各种陆域污染源的消减和控制措施,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和方法。研究认为: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单一、海水水质逐年恶化,海洋生物资源种类数量逐渐减少等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对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策研究成果,主要是:1、着力构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增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加强公众、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度,以推进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治理,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2、实施政府职能改革,加强部门横向协同治理力度;3、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力度,采取系列措施人为修复生态环境。4、对陆地面源污染物实施削减与控制,通过采取土地退耕和保护性耕种、实施动物废弃物管理、加快河岸植被缓冲带建设以及构建城市过滤和城市径流渗透系统等具体举措,来减少入海陆源污染物数量。5、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体系,通过创新法律规范的模式,为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法制支撑。

关键词:海洋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洋环境

2.1.2 海洋生态环境

2.1.3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2.2 海洋生态环境组成部分

2.2.1 海洋牧场

2.2.2 滨海湿地

2.2.3 海岛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公共治理理论

2.3.2 协同学理论

第3章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3.1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3.2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3.2.1 海水综合质量变化

3.2.2 海水富营养化状况

3.2.3 海水主要污染物识别

3.2.4 海水环境变化趋势

3.3 各类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

3.3.1 海洋生物物种及数量逐年减少

3.3.2 海岛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

3.3.3 滨海湿地面积数量逐年减少

3.3.4 各种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数量逐年减少

第4章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成绩

4.2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4.2.1 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缺失

4.2.2 海洋环境保护执法不到位

4.2.3 沿海工业化导致污染严重

4.3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海洋环境治理主体单一

4.3.2 海洋环境管理部门缺乏合作

4.3.3 海洋环境污染监管力度不够

第5章 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5.1 着力构建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

5.2 实施政府职能改革,加强部门横向协同治理力度

5.3 加强海洋生态修复措施

5.4 实施陆地面源污染削减与控制

5.4.1 土地退耕和保护性耕种

5.4.2 实施动物废弃物管理

5.4.3 构建城市过滤和城市径流渗透系统

5.5 构建连云港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区域合作公共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经济增长理论探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