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日语论文范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雪国日语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要想做好日语翻译,不仅要掌握好文字、词汇、语法,还要对中日两国的思维表达方式及文化差异有充分的理解,若只生搬硬套汉语的词汇意义、思维习惯及文化背景知识,译文的质量定会受影响,所以翻译时,充分了解漢语对日语的干扰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篇:雪国日语论文范文

浅析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摘要】日语文字源自于汉语,它与汉字有着重要的联系,探究日语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对于日语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利于日语汉字来有针对性地学习日语。

【关键词】日语汉字 日语学习 影响

日本在古代本来就没有文字,日本文字的起源来源于我国。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日本人虽然根据汉字的形状以及偏旁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假名。但是汉字在日语表记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汉语使我们的母语,虽然日本文字来源于汉语,它们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具体使用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日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因为日语与汉语的共同成分而抹杀调二者的不同。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常常会使初学者在学习日语词语的过程中产生“望文生义”的现象。因此,探讨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对于深入分析研究日语汉字以及日语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一、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众所周知,日语文字源自于汉语,它与汉字有着重要的联系,探究日语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对于日语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学习日语,需要正确认识体育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笔者认为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1.在读音方面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发音,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要理解其词汇、字义,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发音,能够运用所习得的语言进行日常交流。日语文字与汉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许多日语文字都是来源于汉字。在日语五十音图的入门教学课程中,日语中假名的书写虽然和汉字有所不同,但是有许多发音确实与汉字的发音相似或者相同。因此,笔者认为在对日语假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汉语的读音、拼音和发音来去学习。比如说日语假名中的“ぁ”和汉语拼音中的“a”非常类似,日语假名中“か”于汉语拼音中的“ka”非常相似以及日语假名中的“さ”和汉语拼音的“sa”非常相似等。研究日语语言假名,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假名在汉语中我们都可以找出相对应的拼音和发音。但是并不是说只要能够找出其在汉语中的发音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学习它们,在具体学习中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其发音,要能够灵活运用汉语发音来更深入的学习。最值得注意的是“う”段特别是“ふ”发音有点特别,如果非要找最相近的拼音就应该是“fu”而不是“hu”,还有就是拗音的发音,表面上似乎很拗口,但其实也是拼音的组合,キャ就相当于kya。日语单词的发音与汉语文字的发音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汉语文字的发音就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便利,进而能够使学习者掌握发音的规律,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他们更投入的学习。

2.在语法方面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日语文字与汉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许多日语文字都是来源于汉字。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日本人虽然根据汉字的形状以及偏旁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假名。但是汉字在日语表记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脱离其语法,日语语言的学习也同样如此,比如说词性,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这些都是构成语法最基本的单元,如果学习者不能够很好地理清日语文字的词性,就难以对其语法进行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虽然日语语言与汉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不同,但是日语中的文字有好多来源于汉语,它们在词性、语法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比如说日语中的汉字和汉语在语法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一些日语文字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都是源自于相同的汉语中文字的词性。比如说在我国古汉语中对判断句的表述通常的用法是“……者……也”这种表达方式,而在日语语言中对对判断句的表述方式则为“……は……です”,这两者在语法的具体运用上表达的非常类似。由此可以,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的词性、语法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有利于他们结合汉语的语法、词性更高效地掌握日语语言的相关语法,提高其日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3.在词义方面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要首先学习其单词,理解其词义,只有真正掌握了单词的词义才能够为语句和篇章的理解打下基础。由于日语文字有许多是来源于汉字的,许多词义还保留着原有的含义。因此,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汉字也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而日语中的汉字基本还是沿用汉字中的繁体字,而现阶段汉语基本都是用简体字。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日语文字看起来非常类似与汉字中的繁体字,只要我们能够对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在汉语中繁体字的词义,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其词义。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完全可以借助于日语汉字来去学习、理解和掌握日语语言,这样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日语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二、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消极影响

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的影响是双面的,它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汉语使我们的母语,虽然日本文字来源于汉语,它们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具体使用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日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因为日语与汉语的共同成分而抹杀调二者的不同。了解日语汉字对学习者的消极影响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来学习日语。笔者认为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语汉字对日语文字读音的影响。虽然说日语单词的发音与汉语文字的发音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汉语文字的发音就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便利,进而能够使学习者掌握发音的规律,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他们更投入的学习。但是在日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加分辨的盲目运用日语汉字的发音,那么就不可能准确地掌握和辨别日语文字的长短音、辅音等区别。在汉语中汉字的发音只有声调,并没有长短音之分,就算是可以把某个音拖长一点或是缩短一点,或者再说夸张一点,就算把音拖到一口气那么长也不会对其意义造成任何改变。而日语文字的发音则不同,它们是有长短音之分的。在日语文字发音过程中,如果对某一个文字发音长一点或者短一点,其所表达的意识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きぼ”拖长一点变成“きぼう”,那意思也就从“抚摸”变成了“希望”,可见两者所要表达的意识是完全不同的。日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有些学习者常常会受到日语汉字的影响,在发音过程中对长音和短音难以区别,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难以把控日语汉字的发音,这就会对日语学习、理解和掌握造成一定的困难,严重会影响学习者日语学习的效果。

2.日语汉字容易使日语词汇误用。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日语文字看起来非常类似与汉字中的繁体字,只要我们能够对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在汉语中繁体字的词义,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其词义。但是这些文字或词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文字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两国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在文字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日语汉字只是学习者掌握日语文字词性的辅助条件,但它并不等同于可以借助汉字的使用方法来使用日语文字。比如说“先生”在我国的意思通常是泛指男性,而在日语语言中的意思则完全不同,它是指有身份的人或者威望比较高的人以及教师。汉字中的“勉强”这个词汇在我国的意思是不情愿、不愿意的意思。而在日语中则是指学习的意思。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果学习者不能够真正站在语言文化背景中来使用相应的文字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产生歧义或偏差。像「一つ物が落ちちゃった」这样,有些数量词在日语句子中不必使用,只要说「物が落ちちゃった」就可以。而受到汉语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会说「一つりんごがある」「一人学生がいる」等等,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りんごがある」「学生がいる」。看到一个与汉字非常相似的日本文字时,一些学习者常常想到的是它在汉语中的词义和用法,常常习惯于用汉语中文字的用法来代替其在日语中的用法,这样常常会查收偏差,不利于日语语言的学习,进而会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的效果。

3.日语汉字习惯用语的差异对学习日语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文字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两国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在文字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国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一些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习惯用语的影响。日语汉字在日语语言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惯用法,如果仍然利用汉语中汉字的用法来套用其在日语语言中的用法的话,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比如说日常生活中文明所要对某一种很小的东西进行表述时,常常会用到“像巴掌那么大”这样的用语来对其进行表达。而在日语中则不会用同样的表达方法,他们一般习惯于用“像猫的额头那么小”来对其进行表达。在向某人进行保证时我们习惯于说“我保证”或是“我发誓”这样的词语,而日语中则不会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他们通常会说“大丈夫”。显然两国的习惯用语不同,在具体表达某一事物的思想内涵时所用的词语或词汇也是有差异的。如果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不了解日语汉字的习惯用语的话,在具体的学习和交流过程中一味地以汉语来进行理解的话,就可能会出笑话,严重会影响到学习者日语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当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了解日语汉字的习惯用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其日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4.日语汉字对日语学习语法的影响。语法是构成语言学习的关键,日语语言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日语就需要了解、认识和掌握其语法知识。虽然日语语言与汉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不同,但是日语中的文字有好多来源于汉语,它们在词性、语法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特征。但是由于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日语汉字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构成了日语语言自身的语法。通常意义上来说,汉字属于孤立的词语,每一个汉字和音节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它们不会随着词尾的变化而变化。而日语则不同,日语与英语单词非常类似,他们的词义会随着词尾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说“……ます”和“…. ません”,如果两者省略部分完全一致的话,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意识则是完全不同的。一些日语文字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都是源自于相同的汉语中文字的词性。对于这些日语汉字的学习要在了解和掌握汉语汉字的基础上来具体学习其在日语语言中的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学习日语,提高学习者日语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日本在古代本来就没有文字,日语文字源自于汉语,它与汉字有着重要的联系,探究日语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对于日语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日语汉字对日语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了解日语汉字对学习者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助于学习者更有针对性地来学习日语,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日语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无未.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中古音关系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4).

[2]黄莺.日语汉字词汇教育——以中日同形词为主要研究对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1).

[3]李无未.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差异——以比较学术史的眼光观察[J].古汉语研究,2006,(04).

[4]刘淑学.汉语中i韵尾字的汉、日读音对比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5]刘淑学.日语拨音音节汉字的音读与汉语音韵的对比研究──兼论研究日语汉字音读的意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1).

[6]于飞.日语汉字语音回路的研究——基于形声字音符的认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3).

作者简介:赵露(1977-),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三语习得及日本文学。

作者:赵露

第二篇:日语翻译中汉语对日语影响的研究

摘 要 要想做好日语翻译,不仅要掌握好文字、词汇、语法,还要对中日两国的思维表达方式及文化差异有充分的理解,若只生搬硬套汉语的词汇意义、思维习惯及文化背景知识,译文的质量定会受影响,所以翻译时,充分了解漢语对日语的干扰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翻译 文字词汇 思维习惯 民族文化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on Japanese in Japanese Translation

LI Yan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Key words translation; word vocabulary; thinking habits; national culture

日本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在语言文字方面,日语充分吸收的汉语文字精华,两种语言有着跟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相处之处,但汉语与日语的语言特征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汉语属于孤立语,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关系,语序相对固定。而日语属于粘着语,通过助词确定句子成分、句子含义,语序相对灵活。在翻译中,汉语对日语有大的影响,有好的影响同时也有坏的影响,本文从文字词汇、思维习惯、民族文化等方面浅谈在翻译中汉语对日语的影响。

1 汉语文字、词汇对日语翻译的影响

1.1 日语文字由来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日本没有文字,直到我国汉字传入日本,日本才有了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了记录史实的文字,也是一般学者用以写作的文字,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古事记》是日本古代第一部史书,书中有1507个汉字,《日本书纪》是日本第二部史书,书中有3513 个汉字,[1]根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记载,于应神天皇十六年,《论语》、《千字文》等汉文书籍,伴随着冶金、纺织、农耕等汉文化传播到日本,由此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汉字文化区。经过几世纪的发展、完善直到7 世纪汉字才正式成为日本的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同时也促成了日本人借用汉字草体创造了平假名和借用汉字楷体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虽在1866年,一些日本文字改革者主张废除汉字,但至今近150年汉字仍未在日文中废除,日本政府还规定了1945字为常用汉字。因此可见,汉语对日语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1.2 汉语文字、词汇对日语学习正迁移

当汉语的某些特征与日语的某些特征相似或者完全一致时,就会产生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因为汉字传人日本是在汉朝以后,所以可以说日本人最早接触到的汉字字体大部分是與现代汉字字体同形。日文里很多的词汇与汉语词汇是同形同义词的,如:

(1)描述自然现象的名词:春、夏、秋、冬、天气、风、雨、雪、霜、雷、梅雨、台风;(2)描述事物的名词:山、水、温泉、公园、学校、食堂、银行、船、广告、音乐;(3)方位名词: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4)地点专有名词:中国、日本、北京、东京、上海、西安、广岛、京都、名古屋、奈良;(5)动植物名称:虎、犬、鱼、猫、鸟、松、梅、竹、花;(6)家庭称谓名词:父、母、兄、弟、姐、妹;(7)固有名词:京剧、故宫、太极拳、歌舞伎、富士山、柔道、相扑;(8)生活物品名词:电话、杂志、椅子、眼镜、伞、车、寿司、茶、红茶、绿茶;(9)身体部位词汇:目、鼻、耳、齿、舌、手、口、肩、胸、腹、唇、发、腰等这些词汇对日语学习产生了正迁移作用,给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和优势。可以说汉语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日语的学习,所以在翻译中要积极发挥母语优势,提高其对日语汉字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1.3 汉语文字、词汇对日语学习负迁移

当汉语与日语的差异微妙时,而学习者仍旧依赖母语的特征来做出错误的判断时,往往产生负迁移作用。如:“娘 、丈夫、人参、手纸、汽车、看病、亲友、兄弟”这些词与汉语的意思大相径庭,若不加以重视,直接套用汉语思维,在翻译时很可能曲解作者的原意,如日语中的“丈夫”,对于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第一反应就是中文里“妻称夫为丈夫”的意思,但日文里是“坚固、结实、健壮、健康”的意思,两者一对比就发现意思迥然不同,若平日里不够重视,很容易出现笑话。

例:「発明王エジソンは小学校に3ヶ月しか行っていない。自分も進学しないでヘドロを研究しよう」と決心し、図書館に通って勉強し、何十種類もの薬品をそろえ、濃度と組み合わせを変えながら木材のかすやヘドロに混ぜる研究に没頭した。[2]

有汉字的地方,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基本上可以很轻松翻译出来,但有两处会被汉语误导,吃闭门羹,第一处是“勉強”,从汉语的角度来看,是“难为情”的意思,可日语里是“学习”的意思;第二处是“没頭”,汉语字面意思是“没有脑袋”,正確的日文意思是“埋头苦干”。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些词汇形同但意思天壤之别。所以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要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汉语思维习惯对日语翻译的影响

2.1 语序的困扰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转换活动。在翻译中,若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日语表达,会发现翻译出来的句子不通顺,难以理解中心意思。最明显的差异是汉语里句子主干顺序是“主谓宾”,而日语是“主宾谓”的顺序,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受母语定势思维,要灵活调整语序,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清晰转达语言内涵。

例:私は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

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我正在学习日语。若按照中文思维表达方式,直接按字面语序翻译就会出现:“我日语学习正在。”翻译后,完全不知所云,没有达到翻译的最终效果。

再例:何をしますか。

抗战片里常有这么一句滑稽幽默的台词:“你什么的干活?”经常有人有声有色地模仿,并乐在其中,没学过日语的人,一笑而过。学过日语的人,知道这是个病句,只因日语的语言思维表达与汉语表达有区别,日语是“主宾谓”结构,而主语很多时候又会省略掉,所以根据汉语的思维逻辑,正确翻译是:“你是干什么的?”

2.2 助词的困扰

日语是粘着语,依靠助词或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每个单词在句中的意思,因此要想学好日语,掌握助词和助动词的用法是极其重要的。日语常见助词有:“は、を、か、の、で、も、と、へ、に、が、から、まで”,每一个助词都有各自的用途,且每一个助词有好几种甚至十多种用途。

如:“に”的用法就有十六种之多:(1)表存在的场所:机の下に猫がいます;(2)表动作的时间:今朝7時に起きました;(3)表动作的到达点:自動車に荷物を載せる;(4)表变化的结果:氷が解けて水になる;(5)表动作的目的:昼ご飯を食べに行く;(6)表动作的对象:両親に電話を掛ける;(7)表比例、分配的基准:週に1回デパートへ行く; (8)表比较评价的基准:私の大学は駅に近いです;(9)表原因:家屋が強い風に倒れた;(10)表理由:お土産に衣類を買った;(11)表并列、添加:いつも青い上着に赤いネクタイという格好をしている;(12)构成主语、表示对主语的敬意、或对主语有某项能力:私にはこの本が簡単だ;(13)表示被动句中施动者:子供が犬に咬まれた;(14)表使役对象:学生に本を読ませる;(15)表对动作的强调(动词连用型+に+同一动词):待ちに待った夏休みがやっと来た;(16)表语气缓和(用言+に+同一用言):痛いには痛いが、我慢するしかない。

由此可见,日语助词的用法是丰富的、灵活的,日语语言思维跟汉语语言思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翻译时切记不能忽略助词的意义,或只单纯记忆一种用途而忽略其他的意义用途,而凭汉语独立语思维去猜测、揣摩句子意思。助词是日语区别汉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助词的用法和意义的掌握是学习日语的重中之重。

2.3 暧昧语的困扰

日本人说话含蓄、委婉、謙和,喜欢绕圈子;而中国人说话直爽,清晰表明态度。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 日语表达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暧昧。暧昧的语言反映了日本人崇尚“和谐之美、不完全之美、朦胧暧昧余韵之美”。[3]日本人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甚至在正式的场合、文件当中,都使用让人模糊、似是而非的暧昧表达。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翻译时很困扰,拿捏不了尺寸,很难翻译出日本人的内心情感。这种暧昧表达与历史、社会文化、人文情怀、审美观念等息息相关,日本人很重视这种暧昧表达方式,被认为是最美的最优秀的语言。日本人甚至在学术论文中也用「であろう」等推量、不确定的表达口吻,虽备受国际争议,但日本人仍然坚持着这样的表达方式,足以显示暧昧语的魅力,可以说暧昧语是国民文化,根深蒂固,所以在翻译日语时,要特别重视这样的语言表达思维差异,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语言表达特征。

例:(1)あした、雨が降るかもしれません;(2)あの人は教授でしょう;(3)もう八时になったから、先生もまもなく来るだろう。

句子中“かもしれません、でしょう、だろう”是最典型的暧昧语,用推断的、不确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避免武断,有尊重他人之意,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日本人使用这种暧昧的表达方式是为了避免伤害他人。

3 民族文化对日语翻译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符号,也是文化载体,受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中日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差异,时常出现一些误解甚至冲突。不同的民族孕育不同的文化,中日两国就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文化和岛国文化国家。很多词汇与海洋和鱼类相关。而中国属于大陆文化,很多词汇都有着大陆文化的印记。

如中国人用“挥金如土”这个成语来形容“人花钱慷慨或挥霍无度”,而日本人会说“湯を飲んでみたいな”,大致翻译出中文就是说“像喝水似的”。如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肉刺,中国人形象地称为“鸡眼”,这是因为大陆文化以农牧为主;而日本是海洋文化,接触鱼较多,故称之为「鱼目」。[4]不同国度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所孕育的文化、语言也有差异,在翻译时,要注意中日文化差异,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从事翻译工作。

4 结语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翻译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还应深入了解语言文化的方方面面,克服文化障碍与差异,以达到两种语言更好的交流。

基金项目:右江民族医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一般项目yy2016sk012)

参考文献

[1] 王力.汉语对日语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Vol.21(5):3-28.

[2] 李虹.小议日汉翻译中的几个难点[J].文教资料,2011(3):34-35.

[3] 殷二永.日语暧昧语表达分析[J].考试周刊,2010(54):137-138.

[4] 薄红昕,李惠.跨文化交际语义传递对日语翻译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6(12):77-78.

作者:黎燕

第三篇:大学日语专业《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研究

摘要:大学商务日语专业开设的《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其核心在于培养日语专业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掌握贸易流程的具体操作技能。在明确该课程的语言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加强日语语境下的技能项目的训练,合理地制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比例,采取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方法,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商务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研究

在我国大学商务日语专业教学计划中,《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被定为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了解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操作技能。该课程有别于汉语《贸易实务》的教学,其核心在于培养商务日语专业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和掌握贸易流程的具体操作技能。在学习贸易实务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外贸易日语的表达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如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这是目前各高校商务日语专业都在探索的问题。

一、《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法

如何在大学商务日语专业开展《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对于教学原则的认识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商务日语专业的《日语国际贸易实务》[1]教学,其核心是贸易知识的学习,只要掌握贸易知识,对应背诵一些日语关键单词就可以了;第二种观点认为,商务日语专业的核心是日语,商务只是辅助,所以在《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上,核心应放在日语的学习上,主要是日语商务会话,商务函电的学习,大体了解一些国际贸易知识和基本流程就可以了;第三种观点认为,商务日语专业是“商务+日语”的学习,贸易与日语同等重要,为此,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以汉语贸易知识的学习为主,以学习一些日语贸易词汇为辅的教学原则。这种教学法,对于没有贸易基础、机械地背诵日汉对应的贸易词汇的学生来讲,学生到底能真正掌握多少日语词汇,这种被动的、机械的记忆词汇能否在实际业务中得以运用成为问题,有可能出现既没学好贸易又没学好日语,或者学习了贸易知识,但很难与日语密切地统一起来,所以,倡导重视贸易知识的教学法不适合在商务日语专业教学中应用;第二种观点提倡学习的重点应放在日语上,提倡这种做法的认为,只要能够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日语词汇,简单地学习贸易基本流程,具体操作留待以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尽管学生掌握了一些词汇并能简单地进行日语贸易会话,由于不了解相关的贸易知识,无法深入地进行贸易洽谈以及独立进行贸易各环节的操作。如:对于“FOB”这一术语,学生只知道是“本船渡し条件”以及汉语的解释“装运港船上交货”,可是,风险在那里划分,这一术语与“CIF”“CFR”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并没有掌握,实际工作中根本做不到得心应手;第三种观点综合了前两种观点,强调贸易、日语知识同等重要,这种做法,现在又被各高校所倡导。这种观点看似不偏不倚,其实,又存在着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采取双语教学,教学内容该如何取舍;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双语教学该怎样展开;该课程的考核标准又该如何制定等许多不得不探讨的问题。

二、《日语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标

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双语教学的研究引起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等。然而,就大学日语专业中,如何开展《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工作问题,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研究,为此,应首先清晰、明确该课程教学目标即语言目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日语水平)和课程目标(该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是设计该课程教学的关键。

1.语言目标

人们普遍认为,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延伸,是为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在专业课教学中,用外语授课辅助以汉语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实现母语与另一门外语的自由运用。这是在日语专业中开设《日语国际贸易实务》不同于普通的汉语《国际贸易实务》[2]的区别。

同时,该课程也不同于日语专业的日语语言课程的教学,该课程要掌握的语言只是工具,不是目标。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日语这种工具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外贸业务流程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日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从学习语言的角度而应该从外贸各流程关系之间来进行教学、解释和翻译。

《日语国际贸易实务》一般开设在大学日语专业三年级,其前提条件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日语水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日语相关词汇并能与汉语准确地对译、能够能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并能对国际贸易各流程、各环节以及相关国际公约和贸易惯例要点的叙述。

2.课程目标

《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培养学生运用日语、漢语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为目标的。这一定位,除要求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之外,在贸易实务的操作技能这点上,《日语国际贸易实务》与汉语《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目标又是完全一致的。

该课程涉及国际货物贸易进出口业务多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进出口贸易洽谈、国际贸易合同条款与进出口合同的签订、进出口业务流程、国际贸易方式、货物的国际运输、国际货运保险、国际货款的结算、对外贸易纠纷处理等多个环节。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学会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3.双语教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为了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以日语进行主体教学的前提下,一定要辅助以汉语的解释、说明。对于难以理解的问题点、要点问题,一定要用汉语进行解释。

例如,价格术语中的“FOB、CFR、CIF”三者对于卖方的风险大小、要约的撤回与撤销、延迟作出的承诺与延迟到达的承诺其法律后果、信用证的开立与审证、信用证的当事人与流程等的解释说明、术语的汉日对应,日语讲解,一定要用汉语对应说明,目的是将重要的知识点再一次通过汉语传递给学生,以避免部分学生因日语听力模糊不准,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

价格计算如盈亏额、盈亏率、换汇成本、佣金等,则可以用日语表述问题,用汉语来讲解计算。这样即学习了日语相关术语,又用汉语进行了对应理解,并且进行计算。

双语教学的课堂提问与复习至关重要。课堂提问用日语、汉语交替提问,让学生用汉语或日语回答后,再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日语的表达,并且达到了日语与汉语的互译训练。

三、日语语境下的项目训练

1.各章的实训项目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贸易日语的学习以及与汉语的对应以外,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各环节的操作技能。就以《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全攻略》这本教材的各章来看,可以在日语语境下设定若干实训项目。

学习国际贸易合同条款可以让学生起草一份合同书,检测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在合同书中得以体现;学习价格术语可以让学生将汉语报价翻译成日语、分析系列案例;学习外贸业务洽谈可以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日语写出报价、还盘、承诺等邮件;学习国际货物国际运输要掌握运输方式、提单的主要内容、提单的性质;学习国际货运保险要掌握保险类别以及保险的计算;学习国际货款结算要掌握结算的方式、信用证的当事人及流程、制作一份信用证开立申请等[3]。

2.综合实训项目

该课程的各章节学习结束后,应设定几个综合实训项目进行系统训练,既是对知识点的检测,也便于学生全面、完整地掌握实际业务的基本技能。

可以设定合同谈判(发盘、还盘、承诺)到签订合同的训练;可以设定签订合同,根据价格术语来分析处理实际运输途中出现的风险、索赔理赔的训练项目等等。

下面是要求学生针对特定商品,以向日本出口为目标,模拟操作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具体的项目训练要求:

(1)市场调查、寻找客户。首先了解日本市场关于该产品的政策法规、关税、具体产品的销售动态、进行市场调研;同时通过网上搜寻信息,寻找贸易伙伴。

(2)推销产品,进行磋商。通过询盘、还盘、接受的方式,对外报价,培养学生的相关法律,提高日语商贸信函的阅读、书写能力和报价核算能力。通过交易磋商,锻炼谈判水平。

(3)签订出口合同。在上述交易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基础上,要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文字表述出来,形成书面合同。合同的主要条款一定要体现在合同里,不得遗漏。让学生熟悉合同的形式、内容。学生草拟书面合同,要求所签合同的条款要完备、明确、文字严密、前后一致。

(4)信用证的开立与审证。合同签订后,通过日语邮件催开信用证、根据合同书自己制作一份信用证开立申请表。重点检查信用证当事人及主要内容是否清晰、准确。

(5)运输、保险及出口货物报验、报关。办理货物的国际运输、保险;模拟办理商品进出口检验,提交相关的文件、填制进出口商品检验申请单;制作申请出口报关的相关文件,熟悉出口通关的步骤、提交的单证,及口报关单的填制等[4]。

(6)制单结汇。结汇是出口贸易的关键,进出口贸易多是象征性交货,也就是单据的买卖,即在出口地银行办理交单议付手续。在这种条件下,卖方只要提交符合规定的单据,买方就必须履行付款的义务。所以单据在国际贸易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缮制全套出口单据,包括汇票、商业发票、装箱单、重量单、海运提单、产地证、保险单、商检证书等,掌握各种单据的用途、内容、格式。

四、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

《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的一是学习能用日语进行贸易洽谈,熟练掌握汉日贸易实务用语的对译;二是学会国际贸易各环节的操作。关键是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国际贸易知识、理论的学习只是为了技能的学习和操作奠定知识基础。所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应该向实践倾斜。因为,该课程学习后,所要产出的是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进出口业务的操作,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体系。

在近五年的教学实践中,对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的掌握一直保持在50%:50%的程度。尽可能加大语言的训练,尽可能加大实训项目的模拟操作,以期在规定的有限教学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成绩评定

对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成绩评定,应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评。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对该课程的考评,从笔试考试与平时成绩比例的60%:40%,调整到50%:50%,一直到今年的40%:60%。之所以这样调整,是为了加大对日常知识点掌握的检测和对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的检查。

该课程讲授之前,先将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比例通知给学生。平时成绩由课堂回答问题、提交的作业(日语笔记)、完成的训练项目组成;期末考试是笔试。

1.平时成绩

日常的课堂提问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用日语提问,日语回答,并让学生译成中文。如:什么是发盘、什么是承诺、构成发盘的要件、构成承诺的要件是什么;日语讲解13个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日语试题盈亏额、盈亏率、换汇成本、佣金的计算;日语讲解信用证的流程;B/L的特点等。每一节课,都要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上一节课要点进行检测,鼓励学生主动回答,记入成绩;每章要检查学生的日语笔记,记入成绩;各单元项目和最后综合项目检查、讲评并且记入成绩。

通过加大平时的采分比重,形成学生注重平时复习、注重平常项目练习的意识,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提问多是学生主动抢答,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在日常教学中,即训练了的日语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强了日汉互译、日语与汉语贸易词汇的对应翻译练習,也强化的课程的知识点的掌握,检测了学生的记录、整理笔记的日语书写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出现,是对各章的要点进行抽查检测,题目是日语,回答也是日语。目的是让学生在结束该课程的学习前,再一次对平时已经在提问时回答翻译过、都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复习与巩固。

通过这种加大平时成绩的方法,将期末集中复习,分散到强化平时语言、知识点、技能的学习上,对学生踏实地掌握语言、贸易知识要点以及习得实际操作技能,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小结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规划和设计、通过实效的双语教学和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训环节的考察评价对学生进行考核,收获该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运用日语、掌握贸易知识、顺利地开展进出口贸易活动这一教学目标。

大学日语专业开设的《日语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是面向特定的群体、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课程不是以一般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为目标,而是以应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为目标;课程不是以主观的知识点的产出为评价标准,而是以客观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贸易实务操作技能力为评价标准;掌握效果的检测不是模糊的反馈或单一的一次性考试,而是从课程的学习开始到学习结束,在这一连续过程中,获得的不间断的、可测量的客观记载。期待通过对《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双语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效果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能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继文.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全攻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四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片山立志.贸易实务入门[M].东京:日本能率协会出版社,2007.

[4]吴国新,李元旭.国际贸易单证实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张继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雪国日语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雪国日语论文06-10

雪国日语论文提纲11-15

雪国日本语论文范文05-12

雪国翻译范文05-17

雪国分析范文05-17

雪国原版范文05-17

雪国色彩范文05-17

雪国艺术范文05-17

读雪国有感范文05-19

读雪国读书笔记范文06-09

上一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老年日常生活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