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2022-04-17

摘要: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专利未来法定期限内可为专利权人所带来的超额收益进行的评估。目前,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实现、对专利权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等,逐渐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篇1:

浅谈高科技企业的价值评估

[摘 要] 为了使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能够良性循环、高效运转,设计出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风险投资家在进行高新技术投资时需要设计相对稳定的一套项目筛选原则和程序,尽可能地收集有关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以便按因素分析其投资价值和可行性,并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价值评估。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投资

[作者简介] 尹祖辉,广东金融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数理经济。(广州 广东 510521)

一、设计我国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的思路

在借鉴选择适合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时,我们须先理清我国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的思路,即具体的评估内容、标准和特征。

1.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的内容。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评估内容,一般会从管理、产品、市场、融资与回报和企业特殊标准这5个方面来进行。

(1)管理。这里是指企业家及其他管理成员的特征与能力。无论是从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选择,还是上市股票的表现看,管理都是最重要的。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经营、经营规则、企业文化、研究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企业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核:一是风险投资家希望所投资的企业能有一个持续的增长,高科技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如何开发新产品,开发新用户,若这些问题管理者都已了然在胸,投资者就比较有信心了;二是除了具有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外,还要能够推销成功而赚钱。投资者若能找到既能开发新产品,又能将其推销出去的管理队伍,就能放心投入资本;三是管理层要后继有人。风险投资者一般以长远的观点来决定自己投资与否,不是只看3、5年而是看10、20年。

同时,管理层有能力领导公司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管理者个人必须具备如下性格特征和综合能力:诚实正直、勤劳刻苦、身体素质良好,灵活与变通,对业务有通盘的了解,观点客观现实,有远见,开放,有良好的声誉与业绩,有争取成功的强烈愿望,有领导才能,有发现和评估潜在问题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以及相关领域的经验等。

(2)产品。风险投资所涉及的高新技术产品,一般会从以下要素考虑选择与否:一是新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二是新产品必须能在2-3年内推向市场;三是新产品必须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四是新产品必须能在市场被接受;五是新产品抵抗经济周期能力强。

(3)市场。风险资本家要求合适的产品出现在合适的市场,以保证投资项目能带来显著的收入增长机会,从而实现高投资回报率,主要有一些常见的考核因素:一是新产品能够创造一个新市场;二是产品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三是市场足够大,并且产品能迅速增加市场份额;四是如果只是常规市场,新技术必须能明显地降低成本;五是在头3年中竞争威胁不大。

(4)融资与回报。回报是最终目标,一般从以下因素评估:一是总的资金需求额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二是存在合适的撤出投资机会;三是可以获得高回报率。对不同的投資阶段风险投资者会要求不同的回报率。一般从种子阶段的40%以上的年复利回报率到半成熟阶段的20-30%的年复利回报率(假定市场利率为10%);四是可以获得高回报额。仅有高回报率,但低回报额的投资项目是不会吸引人的。

(5)企业特殊内容。以上4项是风险投资家评估企业的一般内容。除此以外,由于每个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所以在评估时要考核以下特殊内容:一是高科技企业所处的阶段。风险投资家一般偏好于先投资特定阶段。这是因为风险企业在整个成长周期对资金、管理支援等要求差别较大,所以专业化地经营于特定阶段有利于放大经验的作用。二是投资额。由于风险投资公司所管理资金额的限定,如果高科技企业现阶段和后续各阶段的总的资金需求量过大,将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财政困难,若投资规模太小,风险投资公司没有足够的人手处理,这些都会降低风险投资者资本投入的兴趣。三是高科技企业所在地。投资后要对企业进行大量的监督与协助工作,风险投资家通常只倾向于对在其自身或分部所在地区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

2.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的标准。从上述评估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有5条标准:第一条标准是人力资源,即这个企业主要领导组成的团队和营销网络,他们是否有远见卓识,创业精神、信用度和有规模有市场的网站;第二条标准是技术,主要指技术的水平及其转化为商品和服务的潜力及创意,独一无二的创意会引起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兴趣;第三条标准是市场,主要指市场的潜力及其产品和企业的成长性;第四条标准是财务,诚然创业初期的一些高科技企业的财务制度并不完善,那就主要看他们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未来财务进行分析和预测;第五条标准是商业模式,即商业定位及营销策略。

3.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的特征。从上述评估标准,可归纳出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的特征。

(1)预期性。价值评估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潜能和效益,因此,需要通过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来反映现实价值。这一特点对需要风险投资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尤为明显,因这类企业往往创立时间短,缺少历史资料,未来完全是靠“预期”来确定的。

(2)无形性。高科技企业价值中无形资产占很大比例,甚至有时完全是无形资产价值。实际上,体现为高科技项目所含知识价值的评估问题,这涉及到高科技企业在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大小。因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和认定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3)市场性。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评估是在模拟市场条件下对企业进行估价,并且评估结果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其次,高科技企业产品或服务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有价值可言。

二、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确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从大的方面看,高新技术企业有3个典型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增长率不同,一般处于成长中的公司的增长率高于成熟公司。一些公司有较高的初始增长率,因而发展期和成熟期阶段较长。

第二,要正确估计其增长率。对追求高增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很难要求其对增长率的估计做到可靠、准确。因为可靠、可测的业务还没有开始。即使这样,仍要求有尽可能充分的依据和合理的假设。风险投资家也需要了解这些依据、假设的可信度。不同阶段的增长率估计值要能反映出信息技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例如,高增长性的公司一般在头两年利润分配率(或股利支付率)较低,这类公司把投资收益相对转移到了成熟期。

第三,收益预测要合理。由于收益预测越好,公司的价值越高,高新技术企业出于吸引风险投资的需要,在预测时往往有“拔高”未来收益的倾向。这样会带来以下不利影响:

(1)假如价值评估结果与风险投资家的价值评估标准偏离太远,难以达成投资协议。参照我国上市公司收益预测披露的有关规范,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家双方预测差额在10%以内,可以认为基本吻合;差额在10-20%的范围内,双方可进一步讨价;若差额在20%以上,则其中一方要作出较大调整或让步才有望达成合作。

(2)过高的收益预测会使企业估值结果适得其反。在投资规模和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收益预测偏高,不仅会使投资收益率超出实际可能的范围,而且收益率越高,风险系数也加大,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也随之降低,有时不仅达不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反而降低了企业估价结果。

第四,对目标市场容量和渗透程度的估计要符合产业化要求。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借助风险投资来得到融资,寻求发展,就要用战略的眼光判断目标市场容量,要有雄心和勇气。风险投资家之所以青睐创业性高新技术企业,看中的是这类企业的高成长性,旨在通过产业化途径赚取高额回报。

评估目标市场容量时,可用下面经验公式:

本公司目标市场容量=目前市场容量×市场增长率×本公司目标市场份额

第五,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要切合实际。评估方法既有定性评估方法,也有定量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由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管理人员交流、咨询有关人士、参观创业企业、进行技术、市场的竞争评估、商业模型及融资分析等。定量评估方法主要有:第一,收益法。收益法是按“将利求本”的评估思路,通过收益折现或资本还原的方式,将拟投资的企业未来预期收益换算成现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从投资者角度及企业的定义来看,收益法是评估企业价值的一条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企业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未来整体获利潜力,而不是现实存量资产的多少。这一方法对于实物资产量少而有较大无形资产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极为有利,尤其是对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评估应是首选方法。第二,EVA法。在EVA评估方法中,主要是预测EVA指标,EVA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用EVA方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基本思路是:风险投资者可以自由地将他们投资于公司的资本变现,并将其投资于其他资产。因此,投资者从公司至少应获得其投资的机会成本。

风险投资家根据资本费用,资本回报间的差价来分析哪一定家公司能够最有效地利用资本。并决定投资哪些公司,不投资哪些公司。在EVA模型式中,公司的价值等于投资资本额加上相当于未来每年创造价值现值的差价。

经济附加值可以衡量公司在单一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定义如下:

经济附加值=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

即经济增加值等于投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成本之差,乘以投资资本。

三、我国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部分高新技术公司(包括大部分网络公司)以前乃至目前没有盈利或是盈利甚微,对评估师来说,意味着无法根据现在的盈利来计算盈利增长率;同时也无法采用基本公式计算增长率:期望的增长率=资本回报率×再投资率

因为公式中两输入变量资本回报率与再投资率通常也是根据目前盈利计算出来的,所以亏损公司无法得到这两个变量。

2.大部分新成立的高新技术公司缺乏历史数据。也就是说,缺乏一定数量的经营信息,这对评估来说,预测和推断将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因为评估师通常是利用过去的数据来估计当前的输入变量,如估计风险系数和每年的营运资本。即使有的评估师不采用历史数据,他在估算未来的增长率时,也总是要把算出来的期望增长率和过去的数据相比较。

3.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情况来说,目前缺乏可比公司。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的千差万别,一般很难找到行业、技术、规模、环境及市场都相当类似的可比公司。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公司数量规模有限,而且真正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极少,所以进行全面比较的条件还不成熟。而评估师们除了运用历史数据外还常常要利用可比公司的信息。

4.收入确认的问题,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的特殊性可能导致期帐面收入与实际收入不符或风险增大。最典型的是软件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它们的收入确认问题在会计界引起很大的争论,从而也给评估时对公司历史的或现有的收入进行确认增加了难度。

尽管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价值评估中会出现以上这些难点,但还是能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办法去化解这些问题。

1.如果公司亏损是由于一些短暂的无规律的影响因素所致,如突然不可预测的汇率改变或其他原因的一次性亏损。那么,评估师多半应该采用盈利正常化的办法。对于那些周期性较明显的公司的评估来说,应用这个修正的方法也是比较恰当的。至于如何使盈利正常化将取决于待估公司的特性。如果公司历史较长而规模已有变化,则可以用平均利润率来计算正常的盈利水平;如果历史数据十分有限,同行业的盈利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则可用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或利润率来计算正常化的盈利水平。

2.如果待估公司的亏损是由于长期的经营问题而不是全行业的问题,那么我们就采用预测收入(收入不可能为负数),然后把经营利润率调节到可持续的水平,并与收入的增长率一致。这样的修正方案似乎可以得到更好的评估结果。至于调节的幅度取决于行业的利润率在这段时期是否有所变化,如有,则调到行业平均利润率水平为佳。

3.如果亏损是由于结构性的问题——过多的债务或是公司因要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等而导致一个较长的无利时期,即使在这些初期投资付出以后,公司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财务费用很高,甚至高过营业的收入,此时,公司的亏损就不能归结于利润率太低或资本回报率太少,而是由于公司负债太重。评估这类公司时,我们应调节其财务杠杆比率。

4.对于那些历史财务数据很少,或者是没有或很少有可比公司的企业来说,评估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两种数据的相互替代性。即评估一家成立不久的公司时,尽量利用同行业类似公司的资料;而评估一家无可比对的公司时,则尽量利用自身的历史数据。两者的数据可以相互补偿。

5.关于高新科技企业收入的确认问题,國际会计界已引起重视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评估时应更加注意。以前,软件公司的会计处理多半是在收到客户付款时就将其确认为收入,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7年在SOP97-2“软件的收入确认中对原来的收入确认方法作了重大变更,即软件销售与服务收入应根据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有关协议,在产品开发完毕并在应收帐款回收、客户接收产品等方面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方可确认美国会计界普遍认为的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将会被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他诸多问题如互联网公司广告“互换”收入问题;高科技产品的存货计价问题等,都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收入的确认有直接的关系。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会计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制度或准则加以规范,在会计实务中也很不统一。加强对国际上的有关信息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会计处理和评估。

参考文献:

[1]黄琦.风险投资下新建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J].西华大学学报,2005,(6).

[2]张东宝,李叶.风险投资对高科技的作用及其价值评估[J].时代经贸,2006,(9).

[3]曲艳梅.风险投资中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探讨[J].北方经贸,2006,(6).

[4]沈峰,刘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在风险投资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5,(2).

[5]赵国忻.高科技企业投资价值评估[J].科技管理,2003,(3).

[责任编辑:熊一坚]

作者:尹祖辉

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篇2:

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研究梳理与展望

摘要: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专利未来法定期限内可为专利权人所带来的超额收益进行的评估。目前,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实现、对专利权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等,逐渐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的必要性、传统的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影响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因素,基于专利侵权的价值评估方法等方面,本文批判性地梳理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专利权;价值评估;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2013-09-27

作者简介:刘运华 (1982-),男,山东聊城人,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管理。专利制度赋予权利人排他性的专利权,主要是为了保障发明人获得其发明创造的经济利益,以诱发鼓励更多其他发明创造出现,进而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力。目前,发明人进行发明创造的能力被类比为一种新的资本,社会期待这种资本有效地带动经济发展。专利权属于财产权之一,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的目的在于发现标的物的核心价值,包括支援交易、企业破产、授权、策略联盟、财产税与赠与税、婚姻关系结束时计算剩余财产、侵权行为之损害赔偿、企业内部交易、计算律师或专利代理人的职业过失、会计作业需求以及规范需求,按价计税等(Gordon和Russell,2000;Weston,2001;David,2002)。近年来,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专利申请及授予数量大幅增长,全社会对加强专利运用、充分发挥和转化创新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很高的期待。目前,对专利权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逐渐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针对专利权经济价值组成要素发展等提出许多不同的衡量指标及评价方式。然而在纷乱的评估模式中,对于专利实施与专利权经济价值因子的判断至今仍欠缺共识。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影响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因素、基于专利侵权的价值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梳理,分析了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研究的演进脉络,并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研究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外许多学者纷纷引入了许多传统的金融计算模型及其相应的专利指标,研究如何评量专利的价值,以期找出利用传统方法评估专利权经济价值的方法,如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等。成本法系指专利权经济价值可以由建构成本予以核计评估,亦即将研发成本与费用作为专利权价值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Gordon和Russell,2005)。成本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算,特别是在评估重新研发同一技术的机会成本时提供了参考。作为是否购买该技术的上限,或是技术的功能局限于制程改善所造成的成本降低时,也是适用成本法的时机。成本法通常用在新技术创新时的估价,但是否可适用属于无形资产的智慧财产权之评估则备受质疑,因为许多专利并没有历史成本可作为估算依据,成本法仅能直接估算创造类似专利所需的人力与成本。由此可见成本法的使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为专利的特性之一即是创新,即为创新,很可能无前例可循,此时何来历史成本供作参考。市场法是从获利的角度来考察的,并参考了市场上相同或类似的交易作为估算的基础(Gordon和Russell,2005)。市场法对专利相关技术已形成产业标准的专利权来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市场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供需法则,从公平市场价与资产负债表所列的估值可解释权利人与侵权人、或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间会产生估价歧义,权利人与政府之间会产生税务纷争等。由于其对公司内部资金配置计划的预测大有助益,也可作为定价策略的参考。但与此同时,目前市场法面临的困难是缺少适当可供参考的资讯。由于专利交易在实际发生时,相关交易条件通常保密而不对外公开,不像不动产估价具有充分的可供参考的资讯。所以,应用市场法来估计专利权的价值面临相当难度。总第444期刘运华: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研究梳理与展望••••商 业 研 究2014/04收益法系以现值之观念来考量专利权的预期收益(Gordon和Russell,2005),此种计算方法是产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缺点。采用收益现值法的第一个缺点是必须随时注意产品生命周期问题,这是目前最难以解决与突破之所在,且牵扯到景气循环、获利能力、竞争情况与自我需求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最主要、最不可预期的现象是技术方案的推陈出新,致使原先专利权的经济寿命缩短,必要时还需赋予其某种程度的加权。收益现值法的第二个缺点是在授权的情况下,被授权人的收益来自授权人的贡献或被授权人的贡献,这些贡献有时候并非容易厘清,故有将此法加以改良的利润分割法作为修改。第三个缺点是容易忽视决策的易变性,特别是包含数个阶段的研发专利,每个先期阶段的投资只是买到从事研发的权利,后续阶段无法持续端视先期研发是否成功,故其计算基础易为后来不可预期因素左右。德国专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将评价结果分为A至E级,或者0-6分(Axel,2005)。定性分析建立于既有成本法、市场法与收益法理论架构之上,并致力于对专利鉴价的参数建立一个客观而统一的评估标准,使其鉴价结果透明且趋于一致(Jan,2005)。阈限值是从年度维护费用倒推专利权经济价值的方法,基本的概念是把专利平均维护费用折算成年度现值,再把专利生命周期乘以年度现值,以得到专利最低价值的方法。也可以进一步以阈限值的方法,由第四年、第八年、第十二年、第十七年(专利期满)的群组与年限推导出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分布曲线(Jonathan,2001)。拍卖法乃由各竞标者自行估算可接受之技术价格,最后透过市场拍卖机制决定技术之价值(Razgaitis,1999)。专利拍卖是近年兴起的一种专利交易模式,其中以Ocean Tomo Auction和IP Auctions GmbH较为人们知悉(James,2006)。Ocean Tomo Auction并不以专利为单位,而是以专利组合为拍卖单位,一个专利组合中可能有一个或数个专利。对于Ocean Tomo的拍卖模式,Perry等(2006)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专利的差异性过大,技术领域过广,间接稀释了可能的出价者;同时,专利的价值评估方面都由卖家决定,有失客观。此外,对于这种新兴的专利交易模式,Katherine和Daniel(2009)做了实证研究,但是得出了一些不太理想的结果。一般而言,评估师会根据经验与客观判断,同时应用多种方法及技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与评估专利资产价值,得出综合性结论(Mard,2000)。

二、专利量化指标研究脉络梳理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即开始对专利指标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以专利维护之有效性衡量其经济价值,维护年龄愈高代表价值可能愈高(Pakes,1986;Schankerman;Pakes,1986;Lanjouw,1998;Ernst,2003);二是提出加权专利被引证数的重要性,及专利被引证数应为衡量专利品质与专利权经济价值的有效变数,被引用情况与研究中指出专利引证次数与创新所产生的报酬有正向关(Trajtenberg,1990);三是以专利公报中所公开的相关讯息,对竞争对手而言也会产生正面的外部性,公开的技术讯息愈多,也降低了专利对专利权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Greene and Scotchmer,1995);四是藉由专利诉讼的次数来决定此专利的价值重要程度(Harhoff et al.,1999;Lanjouw 和Schankerman,2000);五是以横断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专利被引证次数与厂商的市场价值具有高度相关,拥有高度专利被引证次数的厂商多具较高的市场价值(Hall,2000);六是访谈德国专利局登记的西德专利持有人,建构出衡量专利权经济价值的相关变数,研究发现专利权经济价值与被引证数有高度相关(Harhoff,2003);七是专利在各个不同国家提出申请作为衡量依据,专利申请国别愈多,专利持有人所花费的成本就愈高,只有专利持有人预测该专利未来可以获得高报酬,才愿意支付额外的成本,以获取各国专利保护(Putnam,1996;Reitzig,2003)。目前,引证方式成熟且受到最多产业与研究者使用的专利指标,是CHI Research公司的专利指标。该公司1994年提出专利计量的概念,随后外国学者基于CHI Research 所提出的专利指标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研究(Narin,1994;Narin,1995a;Narin,Hamilton,Olivastro,1997;Narin和Olivastro,1998;iqIQ)。CHI Research 的专利指标主要由三种基本指标和六种进阶指标组成,基本指标包括专利数量、特定技术领域专利数量成长的百分比和公司在各领域的专利分布率,进阶指标包括专利被引用次数、即时影响指数、技术强度、技术生命周期、科学关联性和科学强度。iqIQ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利组合指标,其指标包含四大类六个指标:一是品质,技术强度和产业影响力;二是数量,专利数量;三是科学,科学强度和研发强度;四是速度,创新生命周期。Ernst专利指标(Ernst,1995;1998abc,2001,2003;Langholz和Koster,2006)。Ernst(1998)运用量化专利指标,他在以西德工具机产业的厂商为对象的实证研究中发现专利的申请对企业的销售额有正向影响,可建立其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模型,并间接证实了专利资讯的应用对企业经营的成效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利用专利产出指标进行国家科技水平的评估,并将指标分成国家分析指标、产业层级分析指标及企业层级分析指标。Allison等人(2004)提出的新指标:一是专利及专利申请案的家族,他们在样本研究中发现诉讼专利平均有072件延续案,一般专利则仅有024件;其中,诉讼专利平均有060件部分延续案,一般专利则只有018件,诉讼专利在规模上所属专利家族比一般专利所属专利家族大50%。二是专利申请时程,诉讼专利的申请时程比一般专利的申请时程来得长。诉讼专利平均花费413 年的时间获准核发,一般专利平均只需277年。三是专利年纪,统计结果显示诉讼发生的几率随着专利年纪而降低,涉及诉讼的专利极少是“年纪大”的专利。

三、影响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因素依据Reilly与Schweihs(1999)之见解,决定经济寿命的因素有法律决定因素、合约决定因素、物理决定因素、技术决定因素、功能决定因素、经济决定因素与分析决定因素。上述因素有的是定性的,有的是定量的,但透过法律经济分析比较不会对于最长寿命与平均寿命产生混淆,对于残存利用期间的决定颇有助益。对于估价方法而言,经济寿命在采用成本法时主要影响是在扣除陈旧性数额;若为收益法,经济寿命是决定估算残余有效利用期间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标准;对于收益法,经济寿命是选择或调整标准的智慧财产交易,或是使经过调整的交易资料能与其竞争的智慧财产权更具比较性。Sam等(2001)把技术价值的影响因素整理成六个构面,包括法律地位、市场因素、互补资产、技术因素(产品或技术是否已经标准化)、授权范围、风险。根据无形资产鉴价理论(未来授权金法),Pierre Breese(2002)建议专利的价值估计可以从法律风险、经济风险、未来收益现值来计算。Ocean Tomo 的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内容包括:(1)专利相关书目资料,包含专利号、申请日、优先权日、公告日、法律状态、发明人、专利权人、技术领域、美国专利技术分类号、技术分类说明、国际技术分类号、申请专利范围请求项数、国内优先权案件数、国际专利家族件数、被引证数。(2)评分,包含有智慧资产商数、全面性百分比等级、专利等级、专利权期限、预计专利生存年限等。部分鉴价理论直接订出专利技术的价值,如价值定位法乃使用专利资料库比对的方式,这种方法隐含专利本身具有足够资讯可以反映专利技术的价值。基本的理论逻辑是专利技术的价值隐含在这些专利资讯中,有别于一般探讨专利技术价值理论中专利强度。Jonathan(2002)的理论直接使用专利资讯,根据Jonathan的理论,专利公告中有五项变数可以影响专利权经济价值:(1)专利请求范围,专利请求范围愈大,专利权经济价值愈高。(2)专利请求平均文字长度,请求项数目越多,但文字精简扼要、限制跨少,专利保护范围会越大,专利权经济价值亦高。(3)专利应用范围的文字长度,专利应用范围的文字长度越长者,专利越有价值。(4)专利优先请求的数目,专利拥有越多相关技术的优先权,其专利权经济价值愈高。(5)专利被引用次数,专利被引用次数愈多,专利权经济价值愈高。Hereof等(2003)认为专利的引证专利前案数量对于专利权经济价值有正面的贡献;对医药与化学类专利而言,引证非专利文献有助于专利权经济价值,但对于其他领域的专利不显著,被提起无效之诉的专利与具有大型专利家族的专利特别具有价值。Park和Park(2004)用科技因子与市场因子的结构关系,建构了可以产出专利货币价格的专利评估模型,该模型较其他指标型的评估模型更具有实用性。Reitzig(2004)检视了几乎所有的专利指标与公司市场价值的关系,发现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专利权人的答辩行为与专利权经济价值有正面关联性。John R. Allison 等人于2004年在探讨有价值的专利以及如何找出这类专利的文章中,指出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包括传统的六项评估因素:一是权利要求的项数,其能反映一项专利的广度,因而较有价值;二是引用文献的篇数,引用文献愈多,愈倾向于证明专利的有效性,所以较有价值;三是被引用的次数,专利被引用的次数多,足以证明其受到其他发明人的高度重视,因而比较有价值;四是普遍性指标,Hall 等人提出专利普遍性指标,它是用来计量某项专利被隶属不同专利分类的文献引用的分散程度,Hall等人认为专利普遍性可以代表专利的广度,所以是一种评估专利权经济价值的指标;五是原创性指标,Hall等人提出专利原创性指标可以用来计量某项专利引用隶属不同专利分类文献的分散程度,Hall等人认为原创性可以计量一项专利的重要程度;六是国际专利分类的隶属数目,Lanjouw等人认为美国专利商标局将某项发明归类于隶属不同国际分类的数目,可代表该项发明的广度和原创性,专利被归属的分类数目愈多,愈显其较高的价值。Falco-Archer公司(2005)提出了知识产权情报架构图的概念,认为影响专利权经济价值评定的因素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新商业机会,二是风险评估,三是专利管理策略、起诉与诉讼,四是技术知识,五是趋势辨别与追踪,六是侵权防御,七是侵权观测。但在究竟专利因素(法律因素)如何影响专利权经济价值方面,如果只是看到专利公告,不考虑市场与其所保护的技术,是否可以判断出有哪些专利因素影响该专利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专利申请之所以形成一个专门的行业(专利代理),就是因为专利申请书的写法如此重要,而且直接影响一个专利的价值,需要专门人才的协助;同时,上述文献未考虑到专利技术的商业价值、专利说明书的撰写品质、专利申请的答辩过程等需要由市场分析、技术和专利法及实务等方面的专家加以判断的因素。否则,纵使有技术层次很高、被引用次数很多的专利,若其未经由专利专业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俱佳的专业人士承办,也将使专利权经济价值大打折扣。

四、基于专利侵权的价值评估方法关于专利的法律本质与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关系,Lanjouw和Schankerman(1997)讨论了专利的法律事件中专利权人的行为特性,Lanjouw et al.(1998)以专利申请程序的费用作为指标来探讨专利的价值,Lanjouw (1998)进一步以专利申请程序中所发生的行为来探讨专利的价值,Lanjouw和 Schankerman(2001)以专利侵权诉讼中所发生的行为来探讨专利的价值,Allison等(2003)以专利申请人的行为来探讨专利的价值。Hereof和Hoisl(2007)搜集3 350个发明人的行为特征,藉以探讨促进发明行为的潜在因素,研究发现法律保护的这项因素实质上提高了专利的价值。Trieste和Vis(2007)以专利持有公司的相关现金流量来探讨降低专利支出的改善方案,提出专利权经济价值应决定于授权金收入、权利金收入、维护费支出与竞争优势等。另外,Reitzig et al.(2007)还探讨了专利侵权诉讼对企业策略的各种影响。上述文献讨论了专利的一些法律本质与对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影响,但尚未以专利的法律本质建构出专利权经济价值的量化模型。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Allison 等人(2004)将有价值的专利,定义为能为专利权人带来丰富经济利益的个别专利,并进一步解释称价值是指专利的价值,而非专利所保护的发明的价值;价值是指专利权人所拥有的价值,而非社会价值;价值专利是指被证明为有价值的专利,但有价值的专利未必是保护范围较广的专利,此处探讨的是个别专利的价值,而非专利组合的价值。根据 Allison 等人的理论,诉讼专利即是价值专利,其具备下列特点:一是“年轻”,被授予专利后不久即发生专利侵权诉讼;二是“本土”,大多由美国公司所拥有;三是“小而美”,大多由个人或小企业所拥有;四是“旁征博引”,用较多的“前案”(先前的专利或技术文献),而且被引用的次数也较多;五是“面面俱到”,包含项数较多的权利要求或者申请专利范围;六是“慢工出细活”,专利申请过程经历较长时间;七是“兵家必争之地”,出自于特定技术领域,例如机械、电脑及医疗设备的专利诉讼,多于化学和半导体相关领域的专利诉讼。

表1高价值专利与低价值专利特征比对表项目[]法定期间到期前放弃的发明

(于4、8、12年放弃)[]给予专利权的专利①[]提起起诉的专利②请求范围[]12.0(11.5;12.0;12.7)[]13.0[]19.60引用次数[]7.51(7.39;7.55;7.53)[]8.43[]14.20被引用次数[]4.73(4.16;4.77;5.79)[]4.32[]12.23相关申请案件[]0.3(0.27;0.30;0.34)[]0.40[]1.04审查时间[]2.14(2.10;2.13;2.20)[]2.47[]3.75专利权人非美国人比例[]0.47(0.44;0.47;0.50)[]0.46[]0.17

专利权经济价值与涉讼风险具一定关系,因诉讼花费甚巨,当专利权经济价值低却产生纷争时,为避免不敷成本,倾向不使用诉讼手段解决纷争,而采用和解等成本较为相符的方式解决争端。因此,一般来说专利权经济价值与其涉讼风险成正相关,专利权经济价值愈高涉讼风险愈高,反之则愈低。Kimberly(2005)认为专利权经济价值属于私人价值的范畴,也就是价值起源于防御目的,如大的专利组合中的防御型专利,或对竞争者、顾客属于标志意义的专利,虽价值高,但涉讼机率无法反映。观察 Kimberly的研究,对于保护期间到期前被放弃之专利及提起诉讼之专利的专利特征做比对,根据专利维持率、专利权经济价值及专利涉讼率呈正相关的讨论基础,可将于保护期间到期前被放弃之专利视为价值较低的专利,而提起诉讼的专利为价值较高的专利。Moore(2005) 的统计显示价值高低不同的专利,在专利请求范围、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相关申请及执行时间均等项目都有所差异,这与前述论点相符合。综上所述,当专利的请求范围、相关优先权数量及被引用次数愈大愈多,而专利请求项的文字长度相对愈短时,专利权经济价值愈高,涉讼风险亦提高。上述以侵权损害赔偿额的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基于诉讼专利即是价值专利的理论假设借由经济学理论而构建,但仍存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些缺陷具体表现为专利技术所属的产业、商业、技术领域、特定市场等特性,及与其他竞争者的差异性未充分考量;相对于评价客体之专利权所在权利人之整体知识产权的形态、群集、组合家族,及其配套的专门技术未充分考量;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应有的非公式、非数字可以评量的因子尚未被探讨,如对评估客体之专利权的权利要求书、专利说明书、授权答辩历程中的往返相关文件的品质未予以考量;对评估客体之专利权在所属产业链上的位置与其竞争者专利权之差异性未予以考虑。这些难以克服的瓶颈主要是专利权价值评估脱离了专利技术所属产业、商业、技术领域、特定市场等事实,而越来越热衷于借助各类金融模型抽象累积所谓的准则或公示,其结果是为了抽象一切专利权价值评估行为,但对于评估专利权经济价值似乎无特别意义。

五、未来研究展望专利法理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是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的基础,专利价值评估只有从专利制度出发才能与专利申请、专利审查、专利运用、专利保护及专利管理有序地衔接起来,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才有明天。所以,未来研究专利权经济价值应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未来研究专利权经济价值应进一步研究阐释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内涵与外延。目前,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公式及其专利指标理论和实务,对专利指标的效力缺少认真分析论证;大部分学者未对专利权经济价值的涵义、类型予以界定,未厘清专利质量、专利权经济价值、专利权价格之间的关系,即开始探讨专利权经济价值的种种议题。若不能弥补以上缺陷,未来仍难以研究出真正可以被应用的专利权经济价值理论、论证方法及验算工具。其次,在充分研究阐释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内涵与外延之后,未来研究有必要发展专利权经济价值评估的新指标,该新指标须能连结到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内涵和外延,包括专利权文件的语言用词、逻辑结构、涵盖范围、司法机关对专利排他权保护的司法确认、产业上中下游结构、技术内容结构和制造程序、产品项目、营收和利润结构与专利权人具体专利运作的关系。专利权经济价值分析须进一步连结到专利组合、专利布局、权利要求内容、类似专利技术之间的差异性分析。第三,未来在研究影响专利权经济价值因素的基础上,应对这些指标(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以便使构建的专利权经济价值分析范式更具操作性;专利权经济价值分析范式应更多地将分析过程基于这些方法,而不是过度地基于专利量化指标数据。

注释:

① 统计样本为美国专利局于1976-1999 年授予的 2 224 379件专利。

② 统计样本为美国专利局于1999-2000 提起诉讼的6 861个专利(不论何年授予的专利)。

参考文献:

[1] Axel von Osterroht. Bewertung von Patent: Was ist ein Patent eigentlich in Geld wert?[J].Erster Patent-Day der Uni. Linz, 2005(10):5.

[2] David Tenenbaum. Valu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ets[J].Computer and Internet Lawyer, 2002(2).

[3] Gordon V. Smith & Russell L. Parr. 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tangible Assets[M].John Wiley & Sons, Inc., 2000:4-6.

[4] Gordon V. Smith & Russell L. Parr. Valuati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Valuation, Exploitation, and Infringement Damages[M].John Wiley & Sons, Inc., 2005.

[5] Gordon V. Smith.Trademark Valuation[M].John Wiley & Sons, Inc., 1997, 220.

[6] Hirschey, M., & Richardson, V. J. Valuation effects of patent quality: A comparison for Japanese and U.S. firm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01, 9(1):65-82.

[7] James E. Malackowski.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rketpla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The John Marshal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2006,5 (4):605- 616.

[8] Jan Bushe. Arbeitspapier zum Workshop Patentbewertung[J].Uni. Düsseldorf, 2005:19.

[9] John R. Allison, Mark A. Lemley, Kimberly A. Moore And R. Derek Trunkey. Valuable Patents[J].Georgetown Law Journal, 2004, March:435.

[10]Katherine A. Sneed and Daniel K.N. Johnson. Selling Ideas: The Determinants of Patent Value in an Auction Environment[J].R&D Management, 2009, 39(1):87-94.

[11]Kimberly A. Moore. Worthless Patents[J].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2005, 20:1521-1552.

[12]Lanjouw, J. O. Patent protection in the shadow of infringement: Simulation estimations of patent value.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8, 65(4):671-710.

[13]Lanjouw, J. O., & Schankerman, M. Characteristics of patent litigation: A window on competition[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 32(1):129-151.

[14]Lanjouw, J. O., Pakes, A., & Putnam, J. How to count patents and val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uses of patent renewal and application data[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8, 46(4), 405-432.

[15]Mard, M. J. Financial Factors: Cost Approach to Valu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Licencing Journal, 2000(8):27-28.

[16]Park, Y., & Park, G. A new method for technology valuation in monetary value: Procedure and application[J].Technovation, 2004,24(5):387-394.

[17]Perry J. Viscounty, Michael Woodrow De Vries, and Eric M. Kennedy. Patent Auctions: Emerging Trend?[J].The National Law Journal, 2006, 27(86):S12.

[18]Pierre Breese. 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tangible Assets[J].les Nouvelles, 2002(6):54-57.

[19]Reitzig, M. Improving patent valuations for management purposes-Validating new indicators by analyzing application rationales[J].Research Policy,2004,33(6/7):939-957.

[20]Reitzig, M., Henkel, J., & Heath, C. On sharks, trolls, and their patent prey-Unrealistic damage awards and firms′ strategies of being infringed. Research Policy, 2007, 36(1):134-154.

[21]Van Trieste, S., & Vis, W. Valuing patents on cost-reducing technology: 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7, 105(1):282-292.

Literature Review and Prospects on Patent Valuation

LIU Yun-hua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Key words:patent right; valuation; influence factors

(责任编辑:关立新)

作者:刘运华

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篇3:

试论工程经济价值的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工程项目经济集成管理越来越引起关注。在我国,集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以系统管理为指导,以集成机制为中心来对项目经济进行管理。笔者拟从工程经济价值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价值工程管理、整体价值管理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工程投资管理提供有效的帮助,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率。

关键词:工程经济价值;管理方法探讨

一、 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一) 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的概念

集成管理是以整合思想为中心,把集成的原理、方法有效的进行实践运用,依据集成机制正确的选择集成的要素,建立集成系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的集成管理活动,从而达到实现管理者的集成目的,形象化的阐述是运用科学的创造性思维,以新的视角来看待所有的资源要素,大力扩展管理的内容,注重管理要素之间的交融,从而有助于管理对象有序性的增强。集成管理的最基本职能是集成组织,主要是起到规定行为、结构建立、配置资源的作用。集成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主要是强调管理者运用集成理念,对管理对象进行有效的,一体化的一种整合式管理。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工程经济方面,迫切需要集成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工程价值集成管理包括对工期、质量、成本、风险的管理,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为工程更好的进行施工管理,提高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的现状

1.在我国,对于项目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的内容分析和研究较多,但对项目经济集成管理的策略研究相对较少。对于项目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其实是为了能够为实际管理提供有效的方法。虽然对工程经济价值的集成管理内容的详细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经济集成管理的认识,但由于对于管理的切实方法较为空洞,或者没有提及管理办法,对于实际工程项目来说,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2.现阶段对于工程项目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深入性的研究,做到有效的工程项目经济价值集成管理。对项目经济价值集成管理进行的绩效研究,它可以让人们全面的了解经济价值的集成管理,及时找到经济价值集成管理中出现的漏洞。但这种方式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绩效研究是在项目方案落实后才开始的,它不能在方案制定前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二、工程项目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的基础。工程项目投资的主要来源科目有国家财政拨款、个人筹资、单位盈利等,对于这些来源不同的资金,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做好资企运作的规范

现阶段,很多工程都有着投资资金大、工程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的特点,这些客观的要素也对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工程项目中要做好资金运作的规范。他们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款的支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严格对招标手续进行检查,要严格对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查;第二,通过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设计的调查,向工程监理迸行传报,工程监理好对其进行最终的复审。在这过程中需要做到合理的控制工作过程、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第三,在审核工程项目拼盘资金的时候,所要编写的科目应该是按资金来源的不同渠道来列出的。

(二)做好资金的适时结算

施工方应该按照施工图,对预算进行编制。监理方需要按照规定合同以及工程的完工情况,审核支付时的申请书,做出工程款支付的批示。建设方在向施工方进行拨款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结算方法,比如按工程进度进行分段结算,按工期进行分时结算,或者在项目完工后进行一次性的结算等。

(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资金

建设方的资金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支付,需要按手续进行规范支付。如果出现施工方违背合同,不按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以及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可以让施工方进行赔偿,甚至不予支付资金。

(四) 施工方做好工程完工后的结算管理

工程完工结算是对工程实施过程,完工效果进行的评估结算工作。建设方需要加强与投资部门、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的联系与合作,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严格的验收。进行财务决算的时候,财会部门需要根据审计结果进行财务结算,分析资金的流向,做好项目价值链的分析。

三、加强对工程项目价值考核分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理念的不断更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不断变更,技术经济学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重视,时代推动着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策略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在工程项目领域,运用价值理念,对工程造价进行评估,优化,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对实现工程价值有着巨大的作用。价值分析是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通过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大价值的一项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它是一项有领导、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工程项目中,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用最少的人力、财力来获得工程的竣工,实现工程价值的最大化,工程价值分析主要是针对于开发阶段。价值分析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对象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用途的地方,将其进行合理的去除,进而来达到降低成本,实现最大价值的效果。

四、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最主要的是要对其进行成本管理,通过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工程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当谈到成本管理时,不得不提到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主要是为了对工程经济投资进行控制、对工程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进行提升。造价管理的控制范围包括施工的前期决策、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以及项目完工验收阶段,它能对工程经济价值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

(一)加强资金使用时的成本管理

在进行工程经济价值集成管理时,需要注意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加强对资金使用时的成本管理控制。施工方要明确规定资金使用用途,对资金使用的成本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工程项目效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为此,施工方需要对资金的使用、调度建立完善的使用、控制制度。对于施工方来讲,需要对施工项目的财务引起重视,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对财务进行严格的监督,财务部门需要加大力度控制好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必须要依照财务管理的制度,做好现金的日清月结工作。除此之外,财务部门还需要做好对于会计活动强有力的监督工作,做好内部监督,来降低自身的财务风险,保证财会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对成本预算的控制

成本预算是工程项目进行责任成本考核的手段,是工程项目进行成本预测以及项目支出控制的依据。财务部应该依据施工项目编制具体的成本预算控制方案、施工方可以制定有效的施工定额、各个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应该与项目主要负责人一起进行施工方案和承包报价的编制、成立专业评价组,对报价进行专业性的评价,并且确定适当的项目责任入。这种内部管理体制,可以调动项目责任人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中,加强对项目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施工组的责任成本预算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成本预算管理的好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合同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中,施工方虽然形式上控制管理着项目部和分包人,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是地位平等的协议合作关系。特定性和临时性是项目部的重要特征,从其特征可以看出,项目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趋利性。趋利性的存在,就决定了要对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责任管理制定有效的合同,通过合同来具体规范双方的行为,约束施工方,使其在规定下按义务进行施工。施工方在遵循合同办事的时候,需要有效的监督项目部、责任人的合同履行情况。同时,监理方需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的控制,做到为建设方负责任的义务。

五、结束语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所有经济交易的顺利进行都是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上的。在进行价值的管理时,不仅需要进行成本的节约控制,还要考虑到循环经济的运用。需要进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价值观和价值链的协调统一,需要注重经济和技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和管理的的结合。现阶段,工程项目经济价值的集成管理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如何才能做好工程项目经济价值的集成管理,是施工方、监理方、建设方共同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承哗.浅谈工程经济的价值集成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3) : 69.

[2]王帆.工程项目风险集成化管理的研究 . 河北工业大学,2011.

[3]陈捷娜,吴秋明.集成管理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8) :

[4]赖逸洁.基于集成管理理论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江西理工大学, 2012.

作者:杨曌玥

上一篇:女性人力资本投资论文下一篇: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