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业化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固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重大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循环经济工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篇1:

冶炼造纸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项目

该冶炼造纸节能减排循环项目应用的专利技术为:

能量梯级利用:冶炼排出余热温度1200度—排出1000度高温空气,用于制浆;排出余热温度100度高温水蒸气用于造纸;置换出的热空气,可蒸发废液。

废物循环利用:冶炼产生的废气SO2,可以用制浆废碱水NaOH中和,实现治污的目的。治污废水中含有机物(C+H)化合物,蒸发浓缩后可用作冶炼的还原剂,可节约冶炼过程添加的还原煤,实现生产工艺技术节能。

本项目与传统工艺技术比较,有以下优点:节能,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大幅度降低重污染工业的治污成本,实现清洁生产;能吸引投资,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

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篇2:

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发展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业化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固体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现的重大策略。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树立复合系统现、循环经济观、资源价值观、清洁生产观和绿色消费观,并综合运用生态经济规律,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促进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的转变,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走生态工业之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GDP迅猛增长,但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形势非常严峻。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固体物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急剧增加。自1979年以来,我国工业固体物及城市废弃物垃圾平均以每年约8%的速度递增。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在1995—1997年之间基本保持稳定,1997年后又急剧增加,1998年有所回落。总之,从1998—2006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07年以后有所回升,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上效果较为明显。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01亿吨,比上年增加8.3%;排放量为782万吨,比上年减少34.7%;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12.35亿吨、2.19亿吨、4.83亿吨,分别占产生量的64.9%、11.5%、25.4%。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357万吨,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贮存量、处置量分别为819万吨、196万吨、389万吨(见表l、图1)。

(二)我国水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工业污染中水污染非常严重,全国的主要河流水系、湖泊、海域和地下水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有机物污染是我国水污染最主要的因素,其排放量已经大大超过水环境容量。自1985年以来,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自1999年以后上升势头更加明显。另外,我国废水排放量在地区结构上失衡,东部地区比较严重,对河流、江海、土地的污染较大。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72.O亿吨,比上年增长2.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0.7万吨,比上年下降4.4%;氨氮排放量为127.O万吨,比上年下降4.0%(见表2、图2)。

(三)我国大气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空气质量开始恶化,尤其是90年代后,工业废气排放量持续上升,大气污染及空气质量恶化程度加剧。我国大气污染表现为烟尘弥漫、酸雨多发、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严重等。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其中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酸雨)、粉尘和烟尘等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二氧化硫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年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为2549.3万吨,超出了我国环境容量的112.4%。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烟尘排放量为901.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584.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5.9%、8.6%、16.3%(见表3、图3)。

(四)我国土壤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土壤污染非常严重,耕地面积持续减少,部分省市及区域土壤污染严重。我国土壤污染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混杂。我国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对农作物及土壤污染也呈加剧趋势。据统计,我国目前受污染的耕地总面积约1.5—1.6亿亩,多数集中在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市及地区。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到1200万吨,并造成了200亿元的经济损失。总之,我国土壤污染导致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有害残存物质增多,从而引发了多种疾病,影响了人体健康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价值观。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因此,我们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物质交换关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受到日益增多的自然惩罚后,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新经济规律的产物。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是: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Reduce),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Recycle),努力回收利用废弃物(Reuse)。循环经济包括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层次,这些层次是由小到大依次递进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平台。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要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循环经济,实质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这要求树立新的价值观念,具体地说:

1.复合系统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企业生态工程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要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及人类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实现区域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的系统优化配置。

2.循环经济观。循环经济就是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

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循环经济是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的经济,而不是传统的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

3.资源价值观。在认识自然资源时,不仅分析可利用的资源,而且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要分析科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生态系统的维护与修复;在分析人的自身发展时,不仅分析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人的素质提升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清洁生产观。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从事生产。清洁生产观念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清洁生产是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在生产中少投入、少排放、高效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循环化、产品无害化。清洁生产不仅要考虑单个企业,还要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5.绿色消费观。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也称为物质适度消费。这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体现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尽量减少一次性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生态工业的转变。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是实现传统工业向新型生态工业的转变。这要求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宏观上协调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工业系统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确保系统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在微观上通过综合运用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各种手段,大幅度提高工业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企业物耗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水平。

生态工业是一种根据工业生态学基本原理建立的、符合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物质和能量高效组合利用以及工业生态功能稳定协调的新型工业组合和发展形态。它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工业结构生态化要求运用一定的手段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由“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部分构成的生态链。其中,资源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部门相当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生态工业是产业生态化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生态工业也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工业体系中的应用形态之一。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生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生态工业本质上也是一种基于生态的循环经济。

目前,我国仍处于一次工业化阶段向循环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在工业高速增长中,传统工业的比重很大,高科技、新技术的产业比重较低,工业设备、技术落后,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工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加剧。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工业”的道路。

(二)积极建立并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是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和循环型城市向更大区域扩展的产物,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在一个整体范围和一、二、三次产业各个领域构建各种产业生态链,把生产、消费、废物处理和管理统一组织为生态网络系统。它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生态工业园区也是一种工业系统。它有计划地进行材料和能源交换,寻求能源与原材料使用量的最小化,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在工业园区中,不同的企业按照工业生态系统再生、循环、控制等原理进行资源和生态双方面的链合,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特别是更有效地利用废料,如一个企业的废料可以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从而实现区域总体资源的增值,达到共存共荣的和谐状态。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类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区。其他生态工业项目如山东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项目、大连环保工业园项目、江苏宜兴环境科技生态工业园、河北省的曹妃甸工业生态园区项目等类似的项目正在进行。我国应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地推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国柱.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陈传友,王春元,窦以松.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陈毓川,李庭栋,彭齐鸣.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王子彦.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魏澄荣,程春生.以生态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8,(3)

[7]张坤.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8]魏澄荣,程春生.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产业发展[EB/0L].中国科学院网,http://www.Ca8.en/html/Dir,2007-05-14

[9]王如松.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

[10]王冰冰,于传利,宫国靖.循环经济——企业运行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11]曹泽华,高志华.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理论研究[J].生态经济,2009,(7)

[12]熊文强,张洁,刘启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责任编辑:陈瑾]

作者:苗泽华 苗泽伟

循环经济工业论文 篇3:

论循环经济与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的关系

[摘要]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生态理论、环境理论和发展理论为基本理论,其中复合生态控制原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基本原理之一。发展循环经济涉及企业、产业园区和区域等层次,尤其企业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要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上应积极实施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工业企业生态工程与循环经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是微观层面上推进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企业;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工程

[关键词]河北省2008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的河北省制药企业复合生态工程及其评价研究”

(批准号:08457251D)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苗泽华,石家庄经济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市场营销学科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企业集团管理;

孙增辉,石家庄经济学院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杨树岗,石家庄经济学院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河北石家庄050031)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运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它既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被大自然吸收净化。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不仅仅提供产品本身,而且要求产品利用最大化。循环经济包括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层次,这些层次是由低到高依次递进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平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所指的“能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态经济强调的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强调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物质循环应用,强调的是循环和生态效率,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相一致的,都是要使经济活动生态化,都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物质循环不仅是自然作用过程,而且是经济社会过程,实质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也就是自然过程和经济过程相互作用的生态经济发展过程。确切地说,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正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循环经济推行的主要理念包括:1,新的系统观。它要求从复合生态大系统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2,新的资源观。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还必须考虑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系统。3,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是用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的。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4,新的生产与消费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循环经济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5,新的发展观。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受到日益增多的自然惩罚后

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新经济规律的产物。循环经济要求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自然的共存共荣,促进永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的生态工程原理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他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就会走向毁灭。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逐渐从稀缺走向枯竭,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所构建的末端治理范式逐渐为循环经济范式所替代。他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

生态工程(Eeologieal engineering)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解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危机,尤其是生态危机加剧,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巨大压力,在人们执着寻找解决危机的对策及资源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产生的,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它是生态学及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生态学的一个新分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给生态工程定义为: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国际范围内的生态工程建设异常活跃。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生物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废弃水分散治理、系统回收再利用生态工程;清洁能源系统开发组合利用生态工程;生态复台肥料生态工程;绿色化学工程等等。在发达国家,生态工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当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整体优化原理。以污水的土地处理为例。在污染的生态系统中,污水的土地处理涉及点源控制、污水传输、预处理工程、布水工艺、作物选择和再生水的利用等基本过程。把污水的土地处理看成一个整体,对这些基本过程进行优化,才能达到控制和消除污水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2)循环再生原理。生态系统一方面利用非生物成分不断合成新的物质,另一方面又把合成的物质降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并归还到非生物组分中。如此循环往复,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作用。这样,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进行着循环和再生。例如,水的循环和再生为生态系统中化学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而且还起到了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3)区域分异原理。由于生态系统存在着经度和纬度的地域差异,从而导致污染物质在迁移转化和生态行为上的区域分异,这种区域分异不仅表现为空间位置的不同,也表现为污染物的毒性、循环通量、作用时间、积累和降解等生态行为上的差异。

(4)多样性主导性原理。系统只有以优势组分和拳头产品为主导,才会具备发展的实力。必须以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产品为基础,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合理匹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5)生态发育原理。发展是一种渐进的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系统演替的目标在于功能的完善,而非结构或组分的增长。系统生产的目的在于对社会的服务功效,而非产品的数量或质量。

(6)生态系统的开放原理。生态系统全方位地与系统的外界进行交流。即使是相对独立的池塘生态系统也是如此,它的四面八方都是与外界相通的,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进入与输出。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也表现在熵的交换,生态系统不断摄入能量,并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熵排向环境。生态系统本质上不同于孤立的全封闭系统的行为,而在于同环境之间有熵的交换。

(7)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整体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也是生态系统的实质和核心。整体性是指系统的有机整体,其存在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多个要素结合而形成的统一体,这个系统不再是各要素结合前的分散状态,集中表现出系统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整体性大于各个部分之和;一旦形成了系统,各要素不能再分解成独立的要素而存在;各个要素的行为和性质对系统的整体性是有作用的,这种作用是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三、循环经济与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的联系与区别

循环经济与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循环经济与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循环经济与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都以生态学为基础,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另一方面,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循环经济主要在宏观层面上以社会总效益为着眼点,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决策依据,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实现环境保护为目标。而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则主要在微观层面上以企业效益为着眼点,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决策依据,以提高企业生态系统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目标,同时兼顾社会生态效益。

四、实施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我国是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满足这一目标要求的自然资源储备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突出。

(1)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企业实施复合生态工程。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互动的层面:一是微观层面,即单个企业层面的循环,简称小循环;二是中观层面,即特定区域中企业之间的循环,简称中循环;三是宏观层面,即社会所有企业之间的循环,简称大循环。三个层面的循环,表现出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环环相扣,推动大循环的显著特征。并且,每经历一次循环,都促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微观基础,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主体,也是体现循环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个体,中循环和大循环都是建立在发展生态企业这一小循环基础之上的。在企业层次,循环型企业在企业内部交换物质和能量,建立生态产业链,通过企业内部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的集约型经营和内涵型增长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有企业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系统设计并实施企业复合生态工程,促进企业之间的共生与循环,才能更好地推动中观及宏观层面的循环,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企业复合生态工程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企业作为耗散结构体,在生产产品满足需求的同时,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不同程度地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而企业实施复合生态工程,就是要按照大循环和中循环的要求,按照复合系统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系统地设计,实现传统增长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而企业实施复合生态工程,

也有利于企业主动调整与自然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技术创新,变革生产模式,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

(3)企业实施复合生态工程也是全球化及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一些发达国家不仅非常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重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施清洁生产模式,加强产品生态设计,引导绿色消费,而且往往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在资源、环境等方面设置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目前还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从而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这些壁垒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工业企业应积极实施复合生态工程,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这对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4)实施企业复合生态工程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工业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复合生态工程的最大动力。所谓动力是指工业企业受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所产生的驱动力总和。工业企业实施复合生态工程,不仅是区域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根本需要。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利用系统生态控制原理及其技术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调整、重组、控制与优化,促进企业趋利避害,以达到工业企业与区域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系统工程。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要求

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社会探索,已经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作为一种可借鉴的方式给予发展中国家以启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深化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探索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已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尽管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替代末端治理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模式已成为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政策的主流,循环经济战略必将会全面实施。因此,我们必须对它保持高度的关注,用良好的运行模式设计和制度保障建设促进循环经济战略的贯彻落实。

1,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扶持循环经济应该体现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使污水、垃圾处理单位达到保本或盈利水平。这样既可以吸引国内外资金和技术,保证其良性发展,也可以促使全社会加快实行清洁生产,减少排污,提高社会产品的循环率。同时,对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鼓励措施。

2,加快环境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对循环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环境市场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是还相当不成熟。因此,需要采取一些举措以振兴我国的环境市场。首先,要有效地发挥环境法规的制约作用,确保他们能对环境产业的开拓和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其次,要有效地提高环保设备的运行效率。第三,还需要加强政府对环境产业的管理职能,促进环境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3,加快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科技发展,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先进设备的开发和更新。

4,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在经济、管理、环境专业等高等教育中,设置循环经济相关课程,提高将来各级管理人才的循环经济意识。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垃圾分类等,使社会各阶层人群了解并认可循环经济。

5,加强国际合作,追踪先进科技理论。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大力发展环境贸易,追踪并学习其先进理论和技术,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彼此联合起来,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加强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对于现有的相关法律,一方面要做到执行有力、奖惩分明,企业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另一方面还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作者:苗泽华 孙增辉 杨树岗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育论文下一篇:厨房设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