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技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蛋鸡养殖在中国养殖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其向着标准化和正规化的方向前进。在实际进行蛋鸡养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疾病防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从蛋鸡养殖与疾病防控的现状进行归纳,并对其疾病防控技术做出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蛋鸡养殖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蛋鸡养殖技术论文 篇1:

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摘要:对蛋鸡不同养殖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为养殖场进行蛋鸡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近些年来国民对鸡蛋质量等的要求不断提高,促进了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蛋鸡养殖业开始朝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蛋鸡的规范化发展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蛋鸡养殖依然以小规模养殖为主,而小规模蛋鸡养殖场如何搞好蛋鸡的饲养管理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蛋鸡养殖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雏鸡养殖、育成期养殖、产蛋期养殖,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对蛋鸡养殖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1 雏鸡养殖技术

雏鸡养殖过程中应从温度、湿度、光照、饮食、饮水、卫生、密度、通风等方面入手。

(1)温度对雏鸡养殖影响很大。开始时应将前3 d温度控制在33~35 ℃,随后每天降1 ℃直至降至20 ℃。同时对雏鸡进行观察,看其是否出现喘气、挤作一团等现象,并根据雏鸡表现适当调整温度。如喘气则说明温度过高,而挤作一团则说明温度较低[1]。

(2)湿度影响着雏鸡的散热情况,因此雏鸡养殖中还应重视湿度的高低。雏鸡前10日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控制在60%~65%即可,而10日后可适当降低湿度,但也应保持在55%~60%。

(3)良好的光照环境能够促进雏鸡的成长,因此对前3 d的雏鸡可全天候进行强光照射,让雏鸡学会饮食饮水。3 d后则无需全天照射,只需每天保持8 h光照即可,且光照度不能太强,否则会给蛋鸡带来烦躁之感。

(4)雏鸡饮水一般是在进入到育雏室1 d后开始的。在前7 d中,应在水中加入葡萄糖,之后可加入高锰酸钾等,以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5)饮食一般是在雏鸡学会饮水后2 h左右开始的。雏鸡初饮食时可喂一些易消化的饲料如碎米等,且在添加饲料时应少量多次添加[2]。

(6)雏鸡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打扫卫生、注意通风,保持育雏室的干净、干燥,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

(7)应重视雏鸡的养殖密度,尽可能根据场地大小保持合适密度,为雏鸡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育成期养殖技术

育成期内,蛋鸡养殖时应注重饮食、光照等的控制。饮食上,应适当增加青料,提高饲料质量,并注意将蛋鸡体重等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另外还要适当减少光照时间,一般在8~11 h之间较为适宜。

3 产蛋期养殖技术

处于产蛋期的蛋鸡在养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蛋鸡产蛋前期的养殖管理。这一时期中应确保蛋鸡已完全体成熟、性成熟,并促使蛋鸡保持良好的体能,为产蛋做好准备。更改饮食,即增加能够补钙的饲料,及时补充钙质;坚持每周对蛋鸡进行称重,按照体重进行分类管理;当蛋鸡达到18周,可延长光照时间至13 h,且每天增加,直至达到16 h,增加蛋鸡在强光刺激下的产蛋几率。

(2)产蛋高峰期,应以延长蛋鸡产蛋时间、提高产蛋效率为养殖目的。在这一时期,应继续保证之前的饲料质量不变,保证这一阶段内蛋鸡的各类营养均衡;继续重视光照时间,保持每天至少16 h的光照;将温度调整至15~20 ℃,湿度则保持在50%~60%,且保持圈舍的干净、干燥,保持清洁,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为蛋鸡创造一个良好的产蛋环境。

(3)产蛋后养殖技术。蛋鸡产蛋结束后,仍需保证蛋鸡的营养均衡,继续保持产蛋时期的养殖方案,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光照等条件。

蛋鸡养殖技术较为繁琐、复杂,养殖场应充分重视蛋鸡各个阶段的养殖技术要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蛋鸡养殖,提高蛋鸡产蛋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徐瑞晗,徐正平.浅析蛋鸡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9):242-243.

[2] 王自薦.蛋鸡的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3):240.

作者:张荣号

蛋鸡养殖技术论文 篇2:

蛋鸡养殖以及疾病防控技术探讨

摘  要:蛋鸡养殖在中国养殖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其向着标准化和正规化的方向前进。在实际进行蛋鸡养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疾病防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从蛋鸡养殖与疾病防控的现状进行归纳,并对其疾病防控技术做出探讨。

关键词:蛋鸡;养殖;疾病防控

引言: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蛋鸡养殖标准化和正规化的进程。但在养殖方式日趋科学化的同时,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蛋鸡的疾病防控一直都是困扰养殖户们的重点问题,一方面涉及到蛋鸡的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涉及到食品卫生安全。如何对疾病进行有效防控,是确保养殖安全生产的关键。

一、蛋鸡养殖及疾病防控现状

(一)蛋鸡养殖规范化

随着蛋鸡养殖技术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以及优良品种的引入,蛋鸡在综合生产能力上无论是鸡蛋的品质还是产量都有着显著的提升,养殖户也能通过对蛋鸡的科学养殖从中受益。以目前的养殖状况可得知,绝大部分的养殖户都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并使蛋鸡养殖在管理上进一步得以标准化、规范化。

(二)小养殖户占比大

根据数据显示,小规模蛋鸡养殖户占所有蛋鸡养殖户九成以上。究其原因,首先因养殖业较大的前期投资,小养殖户因受资金制约,对养殖创业认知不足;其次,小养殖户主要集中于农村和城郊区域,家中劳力只有老人和儿童等弱劳力,影响了养殖的规模;最后,小养殖户对蛋鸡市场的行情了解不足,一旦发生蛋鸡市场不景气甚至是相关疫情的爆发,将会造成难以负担的经济损失。

由于大多数小养殖户缺乏对蛋鸡科学饲养方面的主动学习,相关人员在水平上的良莠不齐,对蛋鸡科学养殖和管理方面的技术掌握情况也存在差异,导致小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和相关设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相关技术人员知识老化、缺乏相应培训经费和地域条件差异等因素,对养殖户没有做到及时且到位的相关技术培训,导致小养殖户未能对科学养殖技术进行充分掌握。

(三)疾病防控风险大

大多数蛋鸡疫病的传播存在地域和季節等特性,许多小规模养殖户在疾病防控意识上的缺乏,使其未能因地制宜地制定蛋鸡预防接种程序,疫苗的接种基本依靠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春秋季节的集中免疫,自费疫苗防疫工作也未能执行到位。

即使是每年开展两次的春秋季节集中免疫,其过程会受到当地设施、人员和技术因素的影响,还会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有偶发疾病交叉感染的风险,进而引发养殖户对春秋季节两次集中预防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发生防疫缺漏,并加剧蛋鸡疾病的防控风险[1]。

二、蛋鸡养殖疾病防控技术

(一)育雏期的疾病预防

蛋鸡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其免疫能力源于母源抗体,一周后将会逐渐消失[2]。雏鸡的发病会影响到蛋鸡的健康发育和生产能力,因此,对蛋鸡育雏期的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在雏鸡发育第一周,应将育雏舍内的温度控制在35至37摄氏度,饲养密度保持在每平方米80只以内,每天补充光照的时间不低于23小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5%至70%范围内。育雏期蛋鸡在初次饮水时最好选择凉开水,水温控制在大约18摄氏度,并在水中加入5%的电解质和葡萄糖。在饲喂时,2日龄内雏鸡每日不宜少于8次,2日龄后随时进行采食喂饲。在第七天时,需注射马立克、新支二联疫苗,以对新城疫、马立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做到有效预防。

进入发育第二周,需要注意将温度控制在33至35摄氏度区间,每日适宜光照时间为22小时,同时,应留意雏鸡在断喙时,将烧灼时间把握在1至2秒最佳,并在断喙前3天和后3天饲喂维生素K和维生素C,以减少断喙时出现的出血和应激等现象。

到第六周时,需将舍内温度保持在23至25摄氏度之间,饲养密度保持在每平方米80只以内,每日适宜光照时间为10至12小时,相对湿度保持在50%。由于第六周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高发期,因此,养殖户需要对其进行及时发现并治疗,避免造成损失。

第七周时,将舍内温度控制在23摄氏度,饲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40只以内,每日适宜光照时间不低于9小时。第七周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高发期,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对鸡群有极大危害,若在育雏期染病则会造成蛋鸡低产甚至不产,从而在成鸡阶段影响鸡蛋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需注意相关疫苗的接种。

(二)蛋鸡场的消毒工作

为减少疫病传播,需要对养鸡场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

首先,必须对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消毒,并要求其做好防护措施;其次,在进入鸡舍后必须走净道,当日在进入一栋鸡舍后不可再进入其他鸡舍,除非工作需要,以蛋鸡日龄顺序进入鸡舍,否则必须进行消毒;最后,必须将场内所有的废弃物和病死鸡进行严格销毁处理,每周对养殖场展开一次彻底清理,定期进行灭鼠、灭鸟工作。

(三)制定严格防控机制

除了育雏期疾病的预防和蛋鸡场的消毒工作,还需制定严格的疫病防控机制,确立科学系统的疾病防治程序。

首先,若场内职工家属或其他来访者要进入现场,除非特殊情况,否则需在门卫室等候,或经由养殖场主许可后,签署相关承诺并在消毒后穿上隔离服进场。其次,即使是工作人员,进出场次数也要做出严格限制,在经过场主许可后每周只可进出场一次,并且进场时必须在进行消毒后穿生活区服装;市场人员在直接从市场返回养殖场后必须在经过2天的消毒后方可进入生活区。最后,非养殖场的各种车辆禁止入场;场内的特殊车辆必须经由主管许可并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经登记后方可入场。

针对不同的病症,需要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实现对疾病真正有效地进行防治。

例如:针对呼吸道综合征,若被诊断出这一疾病,则需要通过在饮水中投入硫酸铜及金银花以进行预防,若已患有这一疾病则需使用安泰富乐进行药物治疗,并在治疗7日后给予其杆易净继续治疗,通常在12日之后病情就会得到好转。病情好转3日后,还需继续为发病鸡喂食药物,以防复发。

由于新城疫的发病率达九成左右,对鸡蛋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故针对这一疾病,首先要对鸡舍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并在蛋鸡的饮用水中添加庆大霉素进行对疾病的防治工作,还需对饮水器定期更换以避免对药物的污染与浪费。如蛋鸡已患有新城疫,需对其进行头孢药物进行治疗,喂食剂量为每次2毫克,每天一次,并在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在饲料中搅拌适量克毒散和蛋鸡宝,以提升治疗效果[3]。

除了药物治疗,还需注意对疫苗的使用。在蛋鸡1-7日龄时,要进行马立克、新支二联疫苗的接种;8-14日龄时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15-21日龄时,一般接种鸡痘、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22-28日龄时需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36-42日龄需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60日龄集中注射新支流疫苗;80、120、200日龄将禽流感疫苗进行肌肉注射。之后,进行每月一次的新城疫疫苗集中免疫。

此外,如果蛋鸡病情较为严重时,需对其进行无害化销毁处理,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扩散。此外,在养殖期间严禁使用抗生素等违禁药物,特别是不可在蛋鸡的养殖中使用带有抗生素成分的添加剂,否则会对影响鸡蛋品质,并引发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蛋鸡养殖作为中国养殖业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除了现代化的科学养殖,疾病防控也是一大关键。对蛋鸡的疾病防控,除了需要在育雏期展开对疾病的预防,还需对养殖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制定严格的防控机制,针对不同病症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将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汪旭,左愈臻,刘瑞刚.标准化蛋鸡养殖的疾病预防现状[J].中兽医学杂志,2020(8):91-92.

[2] 林忠华.蛋鸡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管理分析[J].兽医导刊,2021(10):134.

[3] 路连民.蛋鸡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控[J].兽医导刊,2021(4):198.

作者:贾卫波

蛋鸡养殖技术论文 篇3:

蛋鸡养殖常见技术问答(下)

17.如何做好雏鸡至育成鸡的日粮过渡?

在鸡只6周龄末,分别检查雏鸡的体重及胫长是否达到标准(没有胫长标准的品种,可参考同类型鸡)。当鸡群7周龄的平均体重和胫长达标时,即将雏鸡料换成育成鸡料。若此时鸡体重和胫长达不到标准,需继续饲喂雏鸡料,一般要求10周龄前必须达标。若体重和胫长超标,换料后保持原来的喂量,并限制以后每星期饲料的增加量,直到恢复标准为止。饲料更换应逐步进行,7周龄的第1~2天,用2/3的育雏期饲料和1/3育成期的饲料混合喂给;第3~4天,用1/2的育雏期饲料和1/2育成期饲料混合喂给;第5~6天,用1/3育雏期饲料和2/3育成期饲料混合喂给;以后喂给育成期饲料。

18.怎样监测育成鸡的体重?

育成鸡体重是决定将来产蛋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定期称重、监测其生长发育。蛋鸡从6周龄开始每隔半个月称重1次,称重的数量按照万只鸡1%抽样,小群(1000~2000只)按5%抽样,但不能少于50只,抽样群要有代表性。称重时要做到定点、定时及定笼称重。

19.育成鸡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多少?

网上平养时每平方米10~12只。在育成期的前几个星期每平方米12只,后几个星期每平方米10只;笼养条件下,按笼底面积计算,每平方米15~16只。

20.怎样控制育成鸡的性成熟?

控制性成熟的方法主要是控制光照,育成阶段最好在密闭鸡舍饲养,这样可以严格控制光照,根据体重情况调整光照,调控鸡只性成熟。营养条件也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会使鸡只性成熟推迟。

21.蛋鸡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14天,约有80%的鸡开产在这段时间。育成后期即17周龄时要测定鸡群的体重,与鸡种的标准体重相对照。若达不到标准体重,要延长育成料的饲喂期。17周龄时抽检体重达到品种标准体重,则应在17周龄或20周龄开始补充光照。补光的幅度一般为每周增加0.5~1小时,直至增加到16小时。从18~19周龄更换开产前饲料配方,要求含钙量2%左右,其他营养水平同产蛋期;产蛋量达5%时,改换为产蛋高峰期日粮,换料要逐渐过渡。

22.如何确定产蛋鸡合理的饲养密度?

产蛋鸡有平养和笼养两种饲养方式,集约化蛋鸡舍主要采用阶梯式或重叠式笼养,一般采用3鸡一笼,每鸡占有笼面积约500平方厘米;平养采用地面与网上平养结合方式,每5只鸡配一个产蛋箱,每平方米饲养7~8只鸡。

23.哪些措施可防止产蛋后期蛋鸡过肥?

产蛋后期喂料应严格按饲养标准饲喂,同时将日粮蛋白质水平逐渐降低0.5~1.5个百分点,并增加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钙的用量。同时注意补充氯化胆碱、乳酶生、腐殖酸钠和益生素等,尽量减少脂肪的沉积。产蛋后期每半个月抽样称重一次,以了解鸡群体况变化,进行适当限饲。

24.产蛋期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饲养员除了做好喂料、捡蛋、清粪、打扫卫生和消毒工作以外,最重要的是观察和管理鸡群。应在早晨开灯后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粪便状况。如发现鸡只精神委顿、羽毛不整、冠和脚干瘪、粪便发绿(稀白或带血),说明可能染病,应及时挑出隔离饲养,或治疗或淘汰。夜间关灯后要仔细倾听鸡只的动静,如有无呼吸异常声音,发现有咳嗽、打呼噜、甩鼻和打喷嚏者,应及时捉出进行隔离或淘汰,防止扩大感染和疫情蔓延。观察有无啄癖鸡、停产鸡和低产鸡,一旦发现要及时挑出。对体重过大或过小及瘫、瘸鸡也应及时淘汰。

25.如何根据鸡蛋和饲料的价格判断是否盈利?

蛋鸡的养殖成本主要来自于饲料,其收益主要来自于鸡蛋,所以可以根据市场上鸡蛋和饲料的价格比例来判断养殖蛋鸡是否盈利。以养殖一只褐壳蛋鸡来计算收入,72周龄饲养日产蛋量约18千克左右,需要消耗的蛋鸡饲料约50千克,以淘汰蛋鸡12元/只计算,并考虑疫苗、兽药及人工等各种成本,当鸡蛋价格与饲料价格的比值大于2.89时,养殖蛋鸡就有一定程度的盈利。

26.如何配制蛋雏鸡、育成鸡及产蛋鸡日粮?

由于雏鸡生长发育快,育雏期应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同时必须满足维生素、常量和微量矿物质、氨基酸的需要量。在生产实践中如果买不到蛋雏鸡颗粒料,可在育雏前期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饲喂,以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发育。

育成鸡营养水平不宜过高,应以本品种的营养需求和标准体重为准,合理调整日粮配方,并结合光照控制,使18周龄育成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基本同步完成。尤其10~12周龄,鸡处于性腺发育阶段,高水平蛋白质饲料会促使性腺发育加快而提前开产,较低水平的蛋白质饲料可使性腺正常发育,有利于产蛋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产蛋期饲料一般分为三大类:

(1)产蛋前期蛋鸡饲料。蛋鸡18~22周龄时将开产鸡饲料钙含量提高到2%,22~24周龄时含钙量提高到3%,逐步过渡为产蛋期饲料,蛋白质含量为16%。

(2)产蛋高峰期蛋鸡饲料。蛋鸡达25~34周龄或产蛋率达85%以上,要保证蛋白质含量17%。

(3)产蛋后期蛋鸡饲料指从蛋鸡51周龄开始或产蛋率60%~70%的产蛋期,应降低饲料营养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并限制饲养,限饲量为自由采食量的90%~95%,钙含量增至3.7%~4.0%。

27.啄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防治啄癖不能单纯依靠断喙,应当配合改善室内环境、降低饲养密度、改进日粮、采用10勒克斯光照。已经断喙的鸡,在14~16周龄转群前,应捡出早期断喙不当或捕捉时遗漏的鸡,进行补切。

28.减少鸡脱肛的技术措施有哪些?主要技术措施有:

(1)测量光照强度,并采取措施将光照控制在合理范围。

(2)保证蛋鸡充足饮水。

(3)选择好的品种,蛋的重量不要过大。

(4)上午不要进行清粪、打针、带鸡消毒等工作,尽量避免惊扰鸡群,为鸡只创造安静的产蛋环境。

上一篇:新课改酒文化论文下一篇:电学初中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