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大多是孩子不自觉的行为,他们主观上知道错了,但客观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大人一味地批评只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感,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大多非病理性引起的问题行为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纠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研究论文 篇1: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摘 要: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理解力不强,提高理解能力需一个过程,详细谈了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科学的方法,以缩短这一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理解能力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成绩的不理想,很多孩子即使认真学习了,也理解了知识点,但因为不理解题目的表述,不明白题目问什么而答错,特别是小学中低年段学生,以图形思维为主的思考方式,面对文字较多、较长的题目,常常不知所问而导致丢分。

孩子的理解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而增强,在面对孩子因理解力不够而丢分的时候,抱怨孩子粗心,是对孩子的错误评价,而这种错误评价会导致孩子自信心的缺失,导致更多问题行为的发生。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科学的方法可以让时间缩短。

方法一:大量阅读扩大知识面

古人说:“读万卷书”,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理解力的最有效手段,从低年级的绘本阅读,到中高年级的童话、故事阅读。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给孩子的学习开了一扇窗。阅读在短期看,对成绩的提高不明显,长期坚持,对孩子的好处很多。阅读从孩子感兴趣的书目和相应年龄推荐书目开始,逐渐扩大阅读范围。

方法二:适量精读提高分析能力

如果说大量的泛读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增强了孩子的语感,也是孩子零散时间休闲的一种方式;精读也是提高理解力不可缺少的。精读需要孩子不受打扰的环境,集中精力地思考,在思考中与作者对话,从而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

方法三:演讲与表演增强体验感

演讲与表演常常发生在自信的学生中间,自信的学生在遇到理解困难的时候,通常能及时给予反馈,或者寻求帮助,从而快速理解老师的意图。这些学生在表演中往往成为表演的主角。理解力欠缺的孩子,在课堂上容易成为被忽视的群体。在课堂上,如果能结合分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表演,学生间的交流,会促进理解能力欠缺的孩子信心的增加,不同角色的表演,让每个孩子都快速提高理解力。

方法四:新技术构建学习环境

理解力的提高依赖于“听”“说”“读”“写”“思”的综合提高,在课堂环境下,学生理解力的差异导致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通过“网络学习”“电子书包”“网络课堂”“抢答器”等新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实现个别化学习的及时反馈,学生根据反馈的结果判断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并及时修正。

理解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理解力是针对他人表达的信息接收。理解力高,信息接收一致;理解力低,信息接收偏差大。课堂上不断地提问和回答,语言、文字、动作的互动,都是有效的方法。

编辑 马燕萍

作者:文/王芳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研究论文 篇2: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四)

摘 要: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大多是孩子不自觉的行为,他们主观上知道错了,但客观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大人一味地批评只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感,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大多非病理性引起的问题行为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纠正。

关键词:尊重学生;互动教学;问题行为;教学对策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学习环境舒适,少受外因干扰;要尊重学生,在学生说话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断,让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表达清楚,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要随意打断学生做事情,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避免分心,提高做事注意力;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只要专心把事情做好,就能得到鼓励。除了这些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借助互动教学反馈系统进行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课堂在使用互动教学反馈系统,代表产品是无线抢答器,学生人手一个遥控器,对老师课件中提出的问题即时做出选择,由于每个孩子都要随时做出选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没有教学反馈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一些约定要求学生反馈,比如老师的提问,会的学生举右手,不会的学生举左手,那么,没有举手的孩子很可能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要采用变化的模式,通过不断变化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感觉每一节课都新鲜,从而主动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在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此外,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小障碍,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完一节数学课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赛,限制时间,规定条件,明确任务,让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我促进注意力的提高。教师也可以不定时出现一些“小错误”,检查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通过错误的纠正提醒学生该注意了,同时让细心的学生获得满足感,促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提高注意力的训练方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开始的集中注意力一分钟就为成功,增加到三分钟为成功,逐步提高注意力时间。低年级学生通常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保持在十五分钟左右,高年级学生保持在三十分钟左右即为正常。

心理学上认为,知识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从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的前提就是要引起注意,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最好的方法是重复。因此,只要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提高了,也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作者:王芳

小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研究论文 篇3: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课堂上喧哗,违反纪律,干扰同学;或不愿思考,私下做小动作。我们把这些行为定义为课堂问题行为。孩子们知道会被批评,但内心不服,觉得自己做得有道理;有些孩子害怕被老师指责,承认“我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了”,过后依旧如故;更有甚者,逃课。我在课堂上用讲小故事的方法提醒我的孩子们,效果显著,拿来与大家分享。

现象一:AB两学生突然在上课时打了起来,A指责B先骂人,B指责A先打人,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对,自己有理。

故事一:警察与小偷的故事

有一天,老师在公共汽车上,感觉有人偷了她的钱包。但除了她,没有任何人看到;她很生气的要抢回她的钱包。这时,小偷大喊一声“有小偷啊”,吸引了无数人观看,大家都看到这位老师从别人那里正在往外拿钱包,警察来了,车上的人会指证谁是小偷呢?

结论:上课出现纠纷,要由老师解决,在课堂上以暴制暴、私自还手有理也是错。

现象二:A同学上课走神了,做一些怪异的动作,B同学看到,哈哈大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关注,A受到了“鼓舞”,怪动作更多了。

故事二:海鲜汤的故事(上)

今天老师要煮一锅很贵的海鲜汤,A学生是鱼翅,B学生是鲍鱼,c学生是海参,D学生是大闸蟹,E学生是澳洲龙虾……味道好极了,香气四溢,吸引了一只带病毒的老鼠,它闻啊闻,扑通,掉进了汤里。虽然这锅汤的成本很高,老师也只能无奈倒掉。

结论:全班是一个整体,大多很优秀,但一只老鼠就能毁掉,有同学犯错误,要及时地帮助他改正,而不是袖手旁观。

现象三:A学生,B学生、C学生上课在做小动作,老师发现后,三人异口同声地说:“我是看别人玩,我才玩的。”

故事三:海鲜汤的故事(下)

还是海鲜汤的故事,是上次的续集,我们发现海鲜汤里除了鱼翅、鲍鱼、海参、大闸蟹、龙虾这些很贵的材料以外,还有一些相对非常便宜的萝卜、白菜,这些材料也富含丰富的营养,价格便宜很多,常常相差几十、几百、甚至数千倍,为什么呢?

结论:物以稀为贵,当别人觉得学习苦,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成了萝卜白菜,你可能仅仅多坚持了1分钟,就成了鱼翅、鲍鱼,身价百倍。

现象四:A学生习惯磨时间,学习没有效率,总觉得时间还有很多。

故事四:一年是多少

一年两个学期,每学期十五周(除考试、节假日及活动),每周一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一年仅仅有二十个小时可以用来上课,大家觉得我们的时间多吗?

讲故事的老师配合语气、动作,把学生带入故事中的角色。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期盼,好习惯成为他们自发的需要。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作者:王芳

上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论文下一篇:云计算环境下大数据分析论文